汉英N+N复合词构词认知理据对比
- 格式:pdf
- 大小:163.49 KB
- 文档页数:2
词语的理据性与英汉新词语生成方式的对比分析作者:郭佳陈丽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6期摘要:词语的理据性解释了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
按照Ullmann的理据分类,英汉新词语的理据性在拟声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三个方面存在着异同之处。
根据英汉语言结构特点和构成新词的方式,汉语词汇的理据性大于英语词汇的理据性,并且汉语新词语的理据性逐渐加强,而英语新词语的理据性逐渐减弱。
关键词:理据性;拟声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英汉新词语中图分类号:H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6-0107-05语言符号和语言成分之间存在某种必然联系。
这种联系如果是任意的,就是无理据的;如果不是任意的,就是有理据的。
[1-3]一方面,词语形式与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这是现代语言学原则之一:词语的无理据性。
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在一些词语中,形式与意义之间确实存在种种不同的联系。
正是基于此,Ullmann把词分为隐性词和显性词。
他指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语音与语义之间毫无联系的约定俗成的隐性词,同时也含有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有理据的、因而是显性的词语。
他在《语义学》一书中提出,词的理据性主要有三类:(1)拟声理据(2)形态理据(3)语义理据。
[4]由于人类原始思维模式的同一性所致,象形文字成了人类语言文字的共同起点。
表音的英语与表意的汉语文字基本上都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过来的,这表明英汉语词语的理据性是文字符号和语言联系的一种必然的存在。
但是,英汉语言发展到今天,其词语的理据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科学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和深入以及语言自身的不断发展,都促使反映新事物、新概念、新思想的新词语层出不穷。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英汉两种语言新词语的理据性进行对比,分析它们之所以具有不同理据的根源,了解英汉新词语理据性的强弱差异及在各自词汇体系中的体现。
汉英N+N复合名词的概念合成
陈飞
【期刊名称】《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30)004
【摘要】N+N类复合名词蕴含了多种概念合成的方式.本文通过汉英对比,划分了六种方式:关系型、特征映射型、联合型、混合型、合成型和组合型.汉英N+N类复合名词的概念合成方式有同有异.相同之处体现为前五种合成方式,第六种组合型是汉语特殊的复合名词合成方式.通过对概念合成的研究,我们发现,两个概念要合成必须具备主观上的相似性.
【总页数】6页(P58-63)
【作者】陈飞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4.1
【相关文献】
1.英语N+N型复合名词的语义简析 [J], 韩焱
2.汉英N+N复合词构词认知理据对比 [J], 闫晓莉
3.英语比喻型N+N复合词中名词形容词化的转喻识解 [J], 林慧英
4.N+N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语义分析--以汉语新词为例 [J], 巩飞
5.谈法语中“n+n”构成的复合名词 [J], 程干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汉构词法对比英汉构词法对比(课堂PPT)>构词法-■词是由词素构成,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当语言中出现新-词的时候,通常利用语言中的现成词素,按固有规则而-构成,构造新词的规则就叫构词法。
-汉语的构词法,大致说来有复合、派生、重叠、缩略等。
-英语的构词法复合、派生、转性、首字母缩略、缩合、-截短、逆序、借代、重叠、新造等。
◆英汉构词法的相同点->复合构词法->派生构词法->缩略构词法->类比构词法>复合构词法-·复合构词法是将两个词根结合到一起构成新词。
-·在英语复合词中名词占绝大多数,当然也有动词、容词、副词等-1.名词性复合词有:-head-ache→headache-主谓关系:headache,hertbeat,-动宾关系:turnkey,pickpocket-↑-动补关系:walkout,setbac-词根1-词根2→新词-2.形容词性复合词有:-主谓关系:home-made,thunder-stuck-宾关系:peacekeeping,breath-taking-动状关系:hardworking,everlsting-3.动词性复合词-Make up弥补,goon继续在汉语中复合构词法最常用,通过复合构词法不仅能构成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而且还能构成数词、代词、量词介词和连词。
构成-新词内部语素与语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联合、偏正、动补、主谓和-动宾。
-a联合关系,如:山、管理、崇高等-b偏正关系,-如:青年、生吃、新潮等-c动补关系,如:修正、摆平、治愈等-d主谓关系,如:出、心疼、自学等-e动宾关系,如:失手、开业、考研等>派生构词法-派生法就是将前缀、后缀或者中缀(汉语习惯称-“词头、词尾”附着在词千上构成新词。
-前缀通常可改变词义-如:老婆、小姐,unhappy,dislike;-当然有少量的前缀也可以改变词性-如:enlare(adj.→v.-阿飞v.→n.·派生后缀可以改变词类和词义。
汉英复合词的对比分析词语是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英复合词又是一类独特而又有趣的词语。
本文将就汉英复合词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以深入了解汉英复合词的有趣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汉英复合词的构成特征。
一般来说,汉英复合词是由汉语和英语词语组成的,其中汉语词会是形态完整的汉语词语,而英语词会是单词或短语,并且这些单词或短语中也会有汉语特有的特点,比如异化的成语,以及在汉英复合词中所出现的定语、后置定语等。
此外,汉英复合词还可以是汉英双语词组。
另一方面,英语文字中也会出现汉英复合词,这些汉英复合词通常是由英语词语和汉语词语组成的,并且汉语词语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作为名词出现。
接下来,本文将讨论汉英复合词的用法差异。
从汉语的角度看,汉英复合词的用法与普通汉语词语的用法大致相同,只是其中的英语词语被理解成了汉语的组成成分,以及其中的汉语词语也被理解为英语的组成成分。
但从英语的角度看,有时候汉英复合词的用法会有所不同,比如汉英双语词组在英语中有时会被视为一个整体,可以作为一个介词,组成介词短语,从而改变句子的语义。
最后,我们来看看汉英复合词的分类。
按照汉英混合程度不同,可以将汉英复合词分为汉语兼英语、英语兼汉语、汉英双语词组等三类。
汉语兼英语的汉英复合词是由汉语词语和英语单词或短语组成的,主要特征是汉语词语的形式完整;而英语兼汉语的汉英复合词是由英语词语和汉语词语组成的,其中的汉语词语通常会作为名词出现;汉英双语词组则是以汉英双语结构为主要特征的汉英复合词,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出现,从而造成句法结构和表意上的差异。
综上所述,汉英复合词是一种独特而又有趣的词语,它的用法和构成特征都是非常有趣的。
本文从汉英复合词的构成、用法差异和分类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对深入理解汉英复合词有一定的帮助。
英汉复合词构词的隐喻类型及认知理据
戴玉珊
【期刊名称】《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09)003
【摘要】从复合词构词隐喻的角度,分析了英汉复合词构词的隐喻类型,并指出了复合词构词隐喻在英语和汉语的共性和个性及其中的动因,研究发现,复合词构词隐喻不仅是一种构词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不仅表达了一种客观现象,也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主观认识;英汉复合词构词隐喻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英汉复合词隐喻机制基本相同;英汉都是名词性隐喻居多;两者的差异体现在:英语隐喻复合词基本以暗喻性为主,汉语明喻性复合词占多数;汉语的新造词多于英语,但英语的隐喻复合词比例要高;最后指出,英汉复合词构词隐喻的存在有其自身认知理据,主要体现在图形一背景理论.
【总页数】5页(P93-97)
【作者】戴玉珊
【作者单位】宁渡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46.1
【相关文献】
1.英汉名1+名2复合词构词理据对比研究 [J], 王劼
2.英汉拈连隐喻构念的认知理据及体验研究 [J], 岳书羽
3.复合词构词隐喻的隐喻结构类型 [J], 颜红菊
4.汉英N+N复合词构词认知理据对比 [J], 闫晓莉
5.英汉复合词构词导同 [J], 邓若华;张克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英复合词隐形语义理据对比语言符号与客体的联系是任意的,形式与所指对象之间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但在一种语言内部的单位之间,大部分有理据性。
[1]语言在词汇层面并非是任意的,而是存在着明显的理据性。
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我们可以从这些表达形式中推断出词的含义,这就是所谓词的理据性。
英语词汇中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虽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大量词语的意义和形式、语义和语音之间确实存在种种不同程度的关联。
词汇学把这种现象称为“词的理据”。
[2]Ullmann 在《语义学》(1962)一书中提出,词的理据主要有三类:(1)语音理据、(2)形态理据、(3)语义理据。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词性的独立词按照一定排列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新词叫复合词。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由两个独立成分结合在一起,就有了组合关系,复合词的这种组成成分之间的各种关系是我们了解其理据,进而探求其意义的依据。
复合词的意义正是通过其构成成分组合在一起的词汇意义作理据,也通过由构成成分的安排及构成成分的特点或性质所标志的意义作理据,因此,语义理据就是复合词构成的最重要的理据。
从词义上看,语义透明的复合词是由两个独立的词素构成,其意义清晰可辨,可以通过其组合词根的词义看出来,如flowerpot=flower+pot,这个新语义单位的新意义就是一两个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作理据的;而语义晦涩的复合词,其语义不能从其构成成分的结合体中识别,而是由两个词合成后产生了新的意义,但其理据犹在,如dark room的含义不是dark 和room 两个词根意义的简单相加,即“黑暗的房子”,而是“用于冲洗胶卷的暗房”,但这一新词义和其组成词根的词义有必然的联系,这类新语义单位的新意义则是以复合词整体的词汇意义和所指意义之间的语义关系作为理据的。
这两种语义关系就是指复合词的语义理据。
第一类理据中的复合词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距离比较近、词面义和理性义等值、同构,我们可称之为复合词的显性语义理据,如:backpack,broad-minded,bathroom,颁奖,白菜,摆手等;而第二类理据中的复合词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距离比较远,难以从复合词的两个组成成分的表面意义上直接看出新词意义,词的表面义和词的理性义之间的不等值,这与显性理据形成鲜明的对照,我们称之为复合词的隐性语义理据,如:bedclothes,bloodbath ,bear-hug ,拔河,白厅等。
英汉构词法比较及语义的理解分析语音、词汇和语法为语言三大基本要素。
在英语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和引导学生以比较巩固的母语知识为基础,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三大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英语词汇。
英语构词法母语知识语义对比一种语言必须具备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基本要素,词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中有意义、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
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时离不开对词的分析、理解和运用。
本文从构词法、语义学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的构成和语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帮助教师注意到英汉两种语言在某些方面的规律,以促进英语教学工作。
一、英汉词的构成因素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与“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字”是书写单位,也是发音单位。
汉字的构造方法,一般来说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
就其形体来讲,构成一个汉字的因素有笔划(点、竖、撤、捺、折、钩及其变型)、笔顺、偏旁和偏旁部首。
“词”是指一个一个有意义的语言的最小单位。
汉语中,一个字可能就是一个词,如“天”“地”“大”“小”,也可能只是一个词的一部分,如“真理”“条件”二词中的“真”“理”“条”“件”。
英语属表音文字,只有字母和词而无“字”这一概念,其字母相当于汉语中构字的笔划,用各种不同字母组合起来的word相当于汉语中的词。
明白了汉语中“字”“词”与英语中“word”的区别后,我们再来看“词”与“word”的构成因素。
如果不考虑能不能独立运用这一点,词还不是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单位是词素(morpheme),此点英汉两种语言相同。
汉语中的一个词,英语中一的个word,可以只有一个词素,也可以由若干词素构成。
如“书”只有一个词素,“学习”有两个词素,“现代化”则由三个词素构成。
英语也一样,“book”“cat”分别由一个词素构成,“bookish”“impossible”“unfriendly”则由两个或三个词素构成了。
第二章汉英构词对比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尤其是从构词的角度来看:英语属于屈折语,用屈折的方法构词;汉语属于词根语,也称孤立语,通过词根复合构词。
两者在构词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这是整体上的区别。
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构词上总体格局不同,但在许多局部方面却存在着相近乃至相似的部分。
尤其是两种语言都有有关人类语言用于构词的六种基本的手段,只是使用频率相差很大。
这一章我们依次从语音、加缀、复合、转化、重叠、缩略六种构词方式进行分析比较。
第一节汉英语音构词对比汉语的语音构词具有声韵调三方面的因素,典型的例子,汉语的反切,如:东,德红切;坐,才卧反;铿,古耕反;沂,鱼依反等等。
汉语中辅音不重要,主要讲声母。
一.英语使用辅音交替构词,汉语使用声母变化构词(一)英语close adj.亲密的close v.关闭的mouth n.嘴mouth v.装腔作势地说话house n.房屋house v.留宿breath n.气息breathe v.呼吸bath n.洗澡bathe v.用水洗brass n.黄铜braze v.用铜来焊接glass n.玻璃glaze v.配玻璃(二)汉语重zhòng chóng传zhuàng chuáng强qiáng jiàng屏píng pìng校xiào jiào降xiáng jiàng弹tán dàn折zhéshé汉语,辅音变化,利用声母的送气和不送气构成不同的语素(三)总结:1.同:两种语言通过辅音变化都可以构成新词,通常情况下词性也会发生变化,但会有少不部分词性不改变。
2.异:(1)汉语改变音节开头的辅音,即声母;英语改变音节后面的辅音。
(2)汉语改变声母,声调有时也跟着变;英语改变辅音,有时元音也会变化。
(3)汉语的词形不会有任何变化;英语可以变也可以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