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张步-山水画作品选
- 格式:doc
- 大小:12.33 KB
- 文档页数:1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以描绘自然风景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国画山水十大名画的赏析:
1.《千里江山图》:作者为北宋画家王希孟,画面描绘了长江流域的壮美景色,色彩鲜明,构图恢弘,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2.《白雪山图》:作者为南宋画家谢赫,画面以太白山为背景,表现了独特的山水风貌和自然景观,形式上极具表现力。
3.《水墨花鸟图》:作者为明代画家徐渭,画面以花鸟为主,运用水墨技法,表现出极具生动感的自然景观,是中国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4.《清明上河图》:作者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画面描绘了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构图精美,色彩绚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经典之作。
5.《渔舟唱晚图》:作者为宋代画家马远,画面以渔船为背景,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人文情感,是中国山水画的杰作之一。
6.《富春山居图》:作者为元代画家黄公望,画面描绘了江南富春山的壮美景色,线条流畅,色彩淡雅,富有古典气息。
7.《十八学士图》:作者为明代画家顾恺之,画面描绘了唐代十八位文学巨匠的生活场景,构图繁复,细节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8.《红楼梦图》:作者为明代画家高鹗,画面描绘了《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构图精美,画风细腻,是中国文学与绘画的结合之作。
9.《山水十二屏》:作者为清代画家郑板桥,画面描绘了中国南方的山水景象,构图严谨,色彩和谐,是中国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10.《八大山人千里江山图》:作者为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画面描绘了中国南方的江山美景,构图简洁,意境深远,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山水画大全图片山水画好看的作品14篇第15课山水画教学内容:《山水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和学习山水画的笔墨技法,运用山水画的表现形式进行尝试练习;能用中国画的方法,大胆表现出有远近层次的中国山水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优良传统,通过山水画的学习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画出有远近层次的山水画。
难点:如何控制水墨的浓淡,表现出远近层次的景色。
学习材料:毛笔、墨汁、4开生宣纸、调色盘、中国画颜料、炫彩棒、空瓶子。
教学过程:一、感悟意境初识山水请学生欣赏表现自然山水的动画片《山水情》。
板书课题:山水画二、新课讲授(一)名作欣赏,初步感知教师对画家沈周和齐白石做简单介绍后,布置学生欣赏《吴中山水图》和《柳桥独步》。
分组讨论问题:——两幅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两幅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中锋表现的?哪些地方用的是侧锋?学生观察作品,分析讨论,感受画家的不同表现技法带给人不同艺术视觉效果:1.《吴中山水图》描绘的是秋冬的景色,而《柳桥独步》描绘的则是春天的大好时光。
二者的相同点都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但第一幅未设色为水墨山水,第二幅则为青绿山水,有设色;2.两幅作品中画家在表现山石时大多使用侧峰,而在描绘树干、房屋等细节是则是中锋居多。
教师总结补充: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分类,主要分为水墨山水、青绿山水与浅绛山水;中国山水画的主要用笔方法则有中锋、侧峰与逆峰。
(二)对比变化,深入探究教师利用多媒体将两幅作品的局部画面放大,带领学生一起探究一下问题:——感知发现近景、中景、远景不同表现方法。
——了解墨色浓淡、深浅变化。
学生分组探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评述:1.近景的表现手法最为细腻、精细;中景的表现方法则较为概括;远景则是将山石的外轮廓表现出来即可。
文化艺术图库——中国画“气魄宏大”柳宏林国画作品欣赏“高逸境界”周午生国画作品欣赏“天人合一”崔小立作品欣赏“大道震撼”尹延新国画作品欣赏“高古清逸”马兴瑞国画作品欣赏“丹青别调”吴养木书画作品欣赏“德艺双馨”李春琦画作欣赏“水墨淋漓”汉风国画作品欣赏“朦胧写意”李笑天作品赏析“凤毛麟角”马骀画作欣赏“青花印象”戴斌版画作品展“丹青墨韵”周一新人物画作欣赏“绝色绝美”黄永玉作品欣赏"泼彩花鸟"冯霖章泼墨画欣赏“简略笔墨”当代花鸟画家萧朗画作欣赏“意味隽永”苏百钧作品欣赏“淳朴乡情”马军彩墨欣赏“空灵飘渺”毛羽南超视觉画欣赏“黄土寻梦”冯向杰国画欣赏"细腻柔润"马青原写意花卉赏"锦上添花"田云鹏工笔扇面欣赏“冷艳与娇容”蒋美艳彩墨精品欣赏“幽幽花香”何水法画作欣赏芥子园画谱人物屋宇谱芥子园画谱山石谱芥子园画谱树谱芥子园画谱翎毛花卉谱芥子园画谱草虫花卉谱芥子园画谱菊谱芥子园画谱梅谱芥子园画谱竹谱芥子园画谱兰谱韩学中的工笔人物名家画笔下的《白鹭》王存德的工笔重彩《华夏乐章》系列周雅玲《香风拂窗》郝大欣《繁花似锦,流年美眷》胡宁娜《依窗传情》徐惠泉《听荷》茹峰《怎不忆江南》姚媛《扇面花鸟》吴绪经的水墨古代人物刘春潮《爱莲说》刘德功《铁荷》霍保权《香荷飘远》高晓笛《亭亭玉立》赵先闻《风起香随》李晓明工笔花鸟精品张大千水墨荷花付洛红《国色添香》清冷枚《十宫词图》册何仁诰山水画欣赏冯长江重彩工笔人物画陈少梅画作欣赏胡永凯重彩人物画欣赏彩云之南丁绍光现代重彩工笔欣赏精美工笔花鸟扇面欣赏周雪《美人记》系列周雪《胭脂寇》系列工笔仕女新作邹仁清墨竹册页赵成伟三国故事画欣赏叶雄水浒108将国画人物十二美人图胡也佛侍女精品狄少英人物画精品欣赏陈树人花鸟画精选金鸿钧画作欣赏刘兴建工笔花鸟画精品张步工笔精品田希丰工笔精品王道中工笔牡丹欣赏田世光工笔花鸟画国色天香名家工笔牡丹精选国色天香马建军花鸟画欣赏国色天香邓国荣工笔牡丹欣赏荷塘清趣袁运甫泼彩工笔荷花精品荷塘清韵薛亮水墨荷花精品静夜当代国画家薛亮细笔山水精品林风眠静物画作邂逅江南曹仁容苏州园林名胜图薛亮细笔山水精品石齐中国故事画赵准旺北京风情水墨风情赵准旺作品宋涤山水画欣赏萧平画作欣赏汪亚尘画作精选张聿光国画欣赏贾平西作品欣赏近现代画家吴徵画作欣赏海派画家冯超然山水人物画欣赏何百里泼彩山水画精选冯霖章泼彩山水杜应强扇面精品杜应强水墨牛憩图杜应强水墨山水画欣赏杜应强水墨山水画精品刘懋善吴中风光水墨画欣赏当中国风邂逅现代风情刘懋善作品曾刚山水画欣赏。
近现代国画大师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中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国画家是采用中国绘画特有的艺术语言和材质从事绘画创作与研究,并取得一定艺术成就的绘画工作者,主要包括传统国画家和现代中国画家。
国画家近代,是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五四运动(1919年)这中间的一段时间。
1919年到1949年为现代,1949年以后为当代。
以下近、现代中国国画大师,基本以“出生年月”为序:(一)近代(1840~1919)著名国画大师任伯年(1840~1896)、吴昌硕(1844-1927)、齐白石(1864~1957)、黄宾虹(1865~1955)、徐悲鸿(1895~1953)、刘海粟(1896.3~1994)、潘天寿(1897~1971)、李苦禅(1899.1~1983)、张大千(1899.5~1983)、林风眠(1900~1991)、傅抱石(1904~1965)、李可染(1907.3~1989)、陆俨少(1909.6~1993)、石鲁(1919.12~1982)等。
(二)其他近、现代国画大家近代(1840~1919):陈半丁(1876~1970)、张善孖(1882~1940)、萧谦中(1883-1944)、刘奎龄(1885~1967)、于非闇(1889~1959)、朱屺瞻(1892~1996)、吴湖帆(1894~1968)、溥心畲(1896~1963)、高希舜(1896~1982)、丰子恺(1898.11~1975)、黄君璧(1898~1991)、钱松岩(1899~1985)、关良(1900.12~1986)、王雪涛(1903~1982)、董寿平(1904.2~1997)、蒋兆和(1904.5~1986)、胡洁青(1905~2001)、赵望云(1906~1977)、叶浅予(1907~1995)、何海霞(1908.9~1998)、吴作人(1908.11~1997)、黎雄才(1910.5~2001)、唐云(1910.8~1993)、谢稚柳(1910~1997)、梁树年(1911~2005)、郭传璋(1912~1990)、陈大羽(1912~2001)、启功(1912.7~2005)、关山月(1912.10~2000)、于希宁(1913~2007)、黄苗子(1913~)、秦岭云(1914.2~2008)、张民权(1914~2001) 、赵琗艇(1915~) 、俞致贞(1915~1995)、魏紫熙(1915.1~2002)、赖少其(1915~2000)、崔子范(1915~2005)、白雪石(1915.6~2011)、苏葆桢(1916.5~1990)、刘力上(1916.7~)、田世光(1916.10.27~1999)、张仃(1917~2010)、宗其香(1917.11~1999)、刘继卣(1918.10~1983)现代(1919~1949):尹瘦石(1919.1~1998)、吴冠中(1919.7~2010)、宋文治(1919.10~1999)、李斛(1919~1975)、古元(1919~1996)、孙其峰(1920~)、程十发(1921.04~2007)、陈佩秋(1922~)、方济众(1923.6~1987)、亚明(1924~2002)、黄永玉(1924~)、黄胄(1925~1997)、朱宣咸(1927~2002)、陈逸飞(1946.4~2005.4)张旭云(1948~2011)当代(1949~):薛宣林(1957.1~)、朱明(1967.10.21~)等。
张新盟作品欣赏张新盟,原名张飞,1975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
他是一位中国当代知名画家,擅长水墨山水画。
从小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自幼学习绘画,师从著名画家吕振石学习绘画技艺。
后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深受其熏陶。
他的作品富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把中国山水画的韵味和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面将介绍几件代表作品,感受张新盟的艺术魅力。
1.《寒江孤影》《寒江孤影》是张新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展现了寒冷孤寂的江水景象。
整幅画面以深色系为主,将江水的寂寞和冷清表现得淋漓尽致。
张新盟用笔勾勒出了江水的波澜和流淌的感觉,水面的波浪起伏,仿佛能听到江水的低吟。
画面中唯有一株孤零零的树木矗立在江水旁,显得孤立又坚毅。
整幅画面寥寥数笔,却将江水的孤寂和萧瑟表现得淋漓尽致。
2.《山水幽莽》《山水幽莽》是张新盟另一幅著名的山水画作品。
画面上山高水远,云雾缭绕,仿佛置身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美丽。
整幅画面采用淡墨浓彩的手法,将山间的云雾氤氲、山水的幽邃清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张新盟在表现山水的过程中,力求表现出山水之神韵,将大自然的美丽和宏伟尽收画面之中。
《独钓寒江》是张新盟的另一代表作品,这幅画面表现了一个人独自垂钓的场景。
画面上江水平静,钓者孤独默然,整幅画面富有宁静和安详之感。
张新盟用笔划勾勒出了江水的清澈和平静,使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宁静与宏伟。
画中的钓者独自垂钓,静静地感受着江水的流淌,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画面的构图简洁大方,将寂静的江水和钓者的孤独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张新盟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享誉中外。
他的山水画作品,以其悠远的艺术意境和深厚的内涵,深受广大收藏者和收藏机构的青睐。
他善于通过画面传递情感和意境,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极深的艺术魅力。
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展,并得到了众多专家、收藏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张新盟的作品独具一格,其创作才华备受瞩目,成为当代中国水墨画坛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国画山水画作品欣赏简单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是表达自然山水之美的艺术形式。
其中,以唐代、五代、宋代的山水画为代表,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期。
以下是一些优秀的中国山水画作品。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代表作,绘制于1088年至1090
年间,全长14.29米,高45.4厘米。
这幅画作以黄河与长江两岸的风景
为题材,描绘了自然景观以及两岸的城镇场景,反映了北方与南方的经济、文化差异。
这幅画作展现了中国南北风景之美,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巅峰
之作。
【《悬崖百仞图》】
《悬崖百仞图》是南宋画家李嵩的代表作,描绘了险峻的悬崖和溪流,极具冲击力。
画中,整个山崖体积巨大,气势磅礴,流水则显得活泼灵动,从陡冲崖旁流下,细观则不失其流动轨迹弯曲的美感。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全长5.28米,高24.8
厘米。
这幅画作描绘了一幅描述北宋汴京都城的画面,以宛如城市摊位的
真实场景为基础,再加上无数的日常细节,生动表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繁
华景象,堪称为历史文化的一张瑰宝。
【《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是清代画家高克恭的代表作,以公元1155年北宋文
学家范成大的《岳阳楼记》为题材,画中展现了山岳之美以及行旅的风物。
画面中,山川被艺术地重组、扭曲和再创造,展示了金童玉女般形似一组愉悦、悲伤和梦幻的山水景象。
中国山水画富有艺术性和文化性,通过自然山水的到位描绘和主题内容的精准担当,浸润着厚重的人文气息。
从现代艺术的角度看,中国山水画不仅是一种图像表现方式,更是文化意识和思想智慧的载体。
小学我爱国画作文(精选4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我爱国画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我爱国画作文1国画是中国的民间艺术,它那淡淡的几笔就体现了中国的艺术水平,正因此吸引着我,让我去新欣赏,去追求。
你们可能会问我为什么喜欢国画。
其实,国画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它可以让绘画者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并给欣赏的人留下一种自在的享受。
国画是可以让人陶醉的,国画是可以让人抒发情感的,国画是可以让人放松心情的。
你看,那线条多么优美,从深颜色到浅颜色,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
看那山峰多么雄壮,画上去的好像是用刀刻上去的一样,钢劲有力,给人一种不屈不挠的感觉。
你只要看它一眼,就一定会像我一样爱上它,爱上这种艺术。
你们画过国画吗?我想许多同学都没画过,可能还有些同学对国画有些生疏。
其实,国画并非你们想象的那么难画,这些只不过是你们的看法而已,只要你认真画,就会画得很好。
每一幅国画都有它自己的寓意,只要你把寓意画出来了,那么,这幅画就是好画。
你可以画鱼,表示富贵有余;画牡丹,表示富贵华美;画羊,表示吉祥如意;画翠鸟,表示平静安宁……你还知道吗,近代的国画大师有:刘旦宅、陈佩秋、刘文西和吴冠中等等,他们都是国画一等一的高手,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呀!最后,我向你们推荐国画这个民间艺术,希望你们能去欣赏它,去品味它。
小学我爱国画作文2我喜欢赏画,同样也喜欢画画!记得那一次我和家人一起在高明寺拜佛,幸运的是那时我们吃好中饭就来了一位大名鼎鼎画家要在大殿作画,所以我们就凑热闹围观。
我看那位画家的手势就觉得高明,轻笔细描一两下就好了而且淡淡的墨汁衬托出竹子坚韧挺拔的毅力。
大约过了十五分钟一幅画就差最后一部分了就是盖上印,我觉得一幅画印名最关键,有画无名多乏味啊!我问我舅舅他怎么那么快就画好一幅画,舅舅只说了四个字“胸有成竹”。
2024年八年级美术上册1笔墨千秋第2课时教案湘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湘美版2024年八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时《笔墨千秋》中的内容。
主要涉及教材的第三章《中国画的笔与墨》以及第五节《笔墨千秋》。
详细内容包括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的基本技巧,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意境的画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中国画艺术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所学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画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笔法和墨法创作出具有意境的画作。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示范画具、笔墨纸张等。
2. 学具:笔墨纸张、毛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山水画,让学生欣赏并思考画中的笔法和墨法如何表现景物的意境。
2. 知识讲解:a. 讲解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如中锋、侧锋、逆锋等。
b. 讲解墨法的运用,如焦墨、浓墨、淡墨等。
3. 示范演示:现场演示如何运用笔法和墨法创作一幅画作,边示范边讲解。
4. 学生实践:a. 让学生运用所学笔法和墨法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b. 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分享创作体会。
六、板书设计1. 《笔墨千秋》2. 内容:a. 中国画基本笔法:中锋、侧锋、逆锋等。
b. 墨法运用:焦墨、浓墨、淡墨等。
c. 创作要点:意境、个性、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笔法和墨法,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画作。
2. 答案:无标准答案,要求画作具有一定的意境和技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中国画名家的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b. 组织学生参观画展或博物馆,实地感受中国画的魅力。
c. 开展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绘画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笔法和墨法创作出具有意境的画作。
E L I T E S 人物封面人物 ____ _____穆家善:用焦墨为祖国山河立传文/李惊涛驰骋国际画坛的华裔画家穆家 善,近年来在中国焦墨山水画领域掀 起的风潮一浪高过一浪,被美国《世 界日报》《华盛顿新闻》《太阳报》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 台湾东森电视等海内外主流媒体频繁 报道。
这种不断登上热搜的“穆家善 现象”,肇始于他2011年首创的中国 焦墨山水画独特皴法——“千毫皴”,该技法被普遍认为是对传统中国画的 承传与发展,对中国画技法武库的新 建树;他画遍名山大川,用焦墨“为祖 国山河立传”,并在华盛顿、旧金山、 洛杉矶、巴黎卢浮宫、上海美术馆、中 国美术馆、台北孙中山纪念馆等地举 办“穆家善中国画国际巡回展”及 “中国现代绘画展”,广受国家主流媒 体关注与好评;他在权威杂志《美术》《中国美术》《美术观察》《中国美术 报》等报刊上发表的“中国画后改良 时代的思考”“谈中国画教学法”“千 毫皴与焦墨山水画创新”与“中国画 创新不能成为西方美术的翻版”等观 点,更是引起学界热议。
如今,他已被 《艺术市场》杂志等媒体誉为收藏界、 投资界又一匹黑马,被《走向世界》杂 志誉其为继徐悲鸿、张大千、刘海粟、 吴冠中、范曾之后又一位具有国际影 响力的中国画家。
穆家善,1961年生于江苏连云港 赣榆区,早年师从齐白石弟子陈大羽教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从连云 港到南京求学,再从南京应邀到美国 讲学,以国际杰出人才身份,15天便获得美国绿卡;旅居华盛顿18年之 后,又被以“长江学者”候选人身份引 进回国工作的杰出画家、学者、艺术教 育家。
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 与国画院教授,并兼任南京大学中国 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1987年穆家善中国画作品《小放 牛》荣获日本国际水墨画邀请展大奖。
曰本《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水墨 画》季刊评论:“优秀的绘画技巧和出 色的表现手法,预示着穆君将担起中国 画崛起之重任”。
八年级美术学科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知识点1*2.《游春图》①作者:展子虔②时代:隋代③画种:中国画④艺术特色:画中的人物和山水有了恰当的比例,远近透视处理得较好,有“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
这是山水画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⑤内容背景:生动描绘了许多士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的情景,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
题例选择题1.展子虔的()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画。
A、《江帆楼阁图》B、《游春图》C、《云山墨戏图》D、《溪山行旅图》知识点2*3.《溪山行旅图》①作者:范宽②时代:北宋③画种:中国画④构图:全景式构图⑤内容背景:表现了北方山水雄壮的自然风光。
题例选择题1.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表现了北宋时期北方山水画()的构图特点。
A.全景式 B. 边角式 C. 三角形 D. 梯形知识点3*5.米点山水①开始于北宋画家米芾,他的儿子米友仁(南宋)继承父法。
②艺术特色:画山水多用水墨点染,别有风味,《云山墨戏图》南宋米友仁《山径春行》 马远《临流赋琴图》 夏圭有“米氏云山”、“米派”之称。
善于用“模糊”的笔墨表现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
题 例 判断题1.米芾与其子米友仁善于用“模糊”的笔墨表现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
( )知识点4*6.“马一角、夏半边”:马远和夏圭,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夏的山水画构图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一改全景式构图,大胆取舍,以山一角、水一涯的局部特写,留出大片空白,或者常取半边、将景物集中于一侧,其他大面积空白,或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和浓郁的诗意,故人称之“马一角、夏半边”。
马远(“马一角”)代表作品《山径春行》,夏圭(“夏半边”)代表作品《临流赋琴图》。
题 例 判断题1.“马一角、夏半边”分别指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远和夏圭。
()知识点5*7.古代文人画家追求的境界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中国设色山水画的演变历程作者:高雯来源:《美术界》 2014年第12期TEXT / 高雯【摘要】中国传统山水画论中,对于色彩的研究微乎其微。
相对于以文笔见长的文人所倡导的“水墨”山水画及画论,显出了其绝对的劣势。
但对于研究山水画设色问题来说,必当建立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辩证地继承和创新,才能在不背弃传统的同时更快地找到新的突破点。
文章通过简单地梳理中国设色山水画的流变历程,试论山水画创新中墨、色相融的可能性,以及用色彩形式语言来创造山水画中“意象、气韵”的方向性。
【关键词】色彩;设色;山水画;演变历程纵观整个中国山水画的演变历程,作为其绘画语言形式之一的“色彩”的兴衰,直接体现着不同时代的审美需求。
自20世纪以来,原本经历了长时间“失宠”的色彩,再次兴起。
然而把20世纪以来的一幅设色山水画与之前任何一幅设色山水画相比,两者之间的差异令人惊叹,这种差异是中国山水画色彩观念变更的体现。
一、中国设色山水画的缘起山水画最终成为独立的画种,是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魏晋六朝时期。
在当时长期战乱分裂的格局下,儒学思想日渐式微,佛教经由西域传入中国,并逐渐盛行。
佛教艺术对中国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佛教绘画中丰富而单纯、富丽而古艳的设色特征直接影响了当时正逐渐从人物背景中独立出来的山水画的设色观念。
这些我们从传为顾恺之所绘的《洛神赋图》可见一斑。
《洛神赋图》是以山水为故事展开背景的人物画。
顾恺之是中国较早从事绘画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的画家,他的绘画理论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洛神赋图》中山水、树石的画法应该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形式。
这幅画用色古朴、厚重,具有工笔重彩画的艺术特征。
作为背景的山水树石均空勾无皴,空间、疏密都安排得井然有序,但是山石树木,相对扁平,色彩亦均采用固有色的观念,以青绿为主。
隋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战乱,统一了南北,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自此文学艺术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和发展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山水画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国画名家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中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国画家是采用中国绘画特有的艺术语言和材质从事绘画创作与研究,并取得一定艺术成就的绘画工作者,主要包括传统国画家和现代中国画家。
国画家近代,是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五四运动(1919年)这中间的一段时间。
1919年到1949年为现代,1949年以后为当代。
以下近、现代中国国画大师,基本以“出生年月”为序:(一)近代(1840~1919)著名国画大师任伯年(1840~1896)、吴昌硕(1844-1927)、齐白石(1864~1957)、黄宾虹(1865~1955)、徐悲鸿(1895~1953)、刘海粟(1896.3~1994)、潘天寿(1897~1971)、李苦禅(1899.1~1983)、张大千(1899.5~1983)、林风眠(1900~1991)、傅抱石(1904~1965)、李可染(1907.3~1989)、陆俨少(1909.6~1993)、石鲁(1919.12~1982)等。
(二)其他近、现代国画大家近代(1840~1919):陈半丁(1876~1970)、张善孖(1882~1940)、萧谦中(1883-1944)、刘奎龄(1885~1967)、于非闇(1889~1959)、朱屺瞻(1892~1996)、吴湖帆(1894~1968)、溥心畲(1896~1963)、高希舜(1896~1982)、丰子恺(1898.11~1975)、黄君璧(1898~1991)、钱松岩(1899~1985)、关良(1900.12~1986)、王雪涛(1903~1982)、董寿平(1904.2~1997)、蒋兆和(1904.5~1986)、胡洁青(1905~2001)、赵望云(1906~1977)、叶浅予(1907~1995)、何海霞(1908.9~1998)、吴作人(1908.11~1997)、黎雄才(1910.5~2001)、唐云(1910.8~1993)、谢稚柳(1910~1997)、梁树年(1911~2005)、郭传璋(1912~1990)、陈大羽(1912~2001)、启功(1912.7~2005)、关山月(1912.10~2000)、于希宁(1913~2007)、黄苗子(1913~)、秦岭云(1914.2~2008)、张民权(1914~2001) 、赵琗艇(1915~) 、俞致贞(1915~1995)、魏紫熙(1915.1~2002)、赖少其(1915~2000)、崔子范(1915~2005)、白雪石(1915.6~2011)、苏葆桢(1916.5~1990)、刘力上(1916.7~)、田世光(1916.10.27~1999)、张仃(1917~2010)、宗其香(1917.11~1999)、刘继卣(1918.10~1983)等。
92现为孤寂高洁,这与黄宾虹身处清末民初社会环境里心怀的忧思形成共鸣。
黄宾虹心怀救国理想,早年投身革命,后来专注艺事,致力于通过文艺精神的力量来振兴民族,其作内涵深厚,蕴含民族正气。
黄宾虹特别推崇“新安画派”的奠基人物渐江,在《渐江大师事迹佚闻》一文中,尊其为“渐师”,认为渐江“非但于新安画家,足以称宗作祖,即如江南山水,董源正传,元代而后,已无其亚。
盖集大成于李成、范宽、郭熙、荆浩、关仝。
性情高洁,雅近云林。
所谓有唐人之细,而去其纤;有宋人之粗,而去其犷”①。
渐江山水画宗法倪瓒、黄公望而上追北宋,以笔简意高为独绝,笔墨苍劲整洁,善于运用线条表现黄山的清峻秀逸。
黄宾虹评其“画多层峦涉壑,伟峻沉厚……以北宋丰骨,蔚元人气韵,清逸萧散”②。
黄宾虹对渐江的研究和学习,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其画论体系,如论渐江“初师宋人,游迹所至,莫不模写”,是讲要先学习传统、上追宋元同时也要广泛写生,正与其“师古人兼师造化”的理论相同;论渐江画法之高在于习练书法,也是黄宾虹毕生所强调的作画基础功夫;还有论渐江的“无一日辍画不观,即无时无地不在学中”之勤奋、“师造化尤重笔墨也”之笔墨修养、“人品既高,托于画事,皆无不工”言人格修养对居徽州。
我们今天在黄宾虹探讨的基础上,对“新安画派”的概念和界定也只能笼统且概论之,但无妨将安徽孕育的、历史所承认的“新安画派”看作一种凝结徽派精神的所在,作为安徽美术发展从明清至今的重要基础与优良传统得以继承发扬。
黄宾虹在整理“新安画派”资料的同时也学习了新安画风,并在晚年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浑厚华滋的画风。
可谓在“新安画派”基础上开拓时代新风,使沉寂许久的“新安画派”在20世纪社会巨变的崭新环境中生发出新的创造。
黄宾虹在早期就深受“新安画派”影响,身为徽州人,他曾多次写生黄山,有自号曰“黄山山中人”。
虽然黄宾虹后期从“新安画派”画风中突破出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但“新安画派”的审美格调却贯穿其一生,已经融入其绘画美学的核心层面。
张步——仙境一般的人间山水
张步是一位善于调动色彩的艺术大师,用色非常泼辣大胆。
他往往滤掉其他颜色,以一种主色调--嫣红、姹紫、翠兰、青绿、金黄或浅灰统帅全局,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技法上,他既区别于泼彩、点彩,也不是传统的金碧青绿,而是放弃勾填平涂的方法,以色踢破轮廓线的束缚,在墨色的衬底上,以不同的工具蘸色,层层点堆,片片积压,形成瑰丽的艺术效果。
在张步的笔下,墨色同各种矿物颜料巧妙结合,相互掩映,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和无穷的韵味。
张步继承了李可染先生雄强厚生的品格,以独特的画风令海内外美术界瞩目。
他的山水作品,无论是在意境上还是表现形式上。
都呈现出明显的开拓性与创造性。
张步的山水画赋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他笔下的山水意象,充满富于诗意的审美理想。
别样的情调——张步作品集
张步(1934——),男,汉族,河北丰润人。
195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61年师从李可染研习山水。
1963年毕业后在《工人日报》、《光明日报》等从事美术编辑工作年调北京画院任专业画家。
擅山水,画风秀丽俊逸,自然浑脱。
1964年作品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1978年到云南西双版纳写生并举行作品观摩会,1980年到湖北神农架写生并举行个人画展。
作品《南国仙境》获1980年北京市优秀美术作品一等奖,同年在日本东京美术造型中心举办个人画展。
另有十余幅作品入选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河山如画图”画展。
1982年《神农架奇观》获北京市优秀美术作品二等奖,并于同年在北京、山东烟台、辽宁本溪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84年在日本举行第二次个人画展,1982年曾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进行艺术交流。
出版有多种个人画集。
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山画会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
李可染入室弟子——张步彩墨山水,色彩浓艳绮丽,极富视觉
冲击力
张步(1934年生)
当代著名山水画家。
20世纪后期,中国画艺术变革潮流中令人瞩目的画家之一。
擅长彩墨山水。
其作品笔墨雄劲、色彩浓丽,对比之强烈,极具视觉冲击力。
张步作为李可染的入室弟子,他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李派山水之沉雄和博大的特点。
同时在色彩上锐意革新,遂形成自己浓墨重彩、墨彩交织的独特画风。
不管在意境上,还是形式上,都呈现出明显的开拓性与创造性。
从而为中国传统山水注入了一股新活力。
张步对于色彩的变革,在于他泼辣大胆的用色。
即在凝重的水墨基底上,着重突出色彩的表现。
比如用朱砂、石青或石黄等矿物颜料,进行大面积着色及堆垛,浓艳绮丽却不失浑厚,形成夺目的视觉效果。
所以,在他的画里,我们往往只看到一种主色调,如嫣红、姹紫、翠兰、青绿、金黄或浅灰。
不但不觉得单调,反而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一树树的青叶、黄叶、红叶,那么地铺天盖地,以一种压倒性的气质占据视觉中心。
天地间再也没有别的,只是这份迷人心醉的美丽。
它是现实的再现,更是超现实的表达。
平面的画,产生的是立体的感觉,似乎伸手就能触摸到,极具体验感。
张步的山水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他摒弃了传统中国画以水墨为上的理念,深受西方艺术的影响。
所作虽气魄壮美,但总显得太过“刻意雕琢”,缺少了传统文人画的精髓和意蕴。
张步国画作品欣赏
墨枯画报
张步,1958年进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从师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叶浅予等美术大师,1961年入该系山水画工作室,后又专门追随李可染先生学习山水画,跟随可染大师深入大自然写生和研修创作,成为少数几个入室弟子之一。
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工人日报社任美术编辑。
1975年调光明日报社任美术编辑组长。
1980年调北京画院,从事专门创作,现为一级美术师。
历任《工人日报》、《光明日报》美术编辑,《光明日报》美术编辑组组长,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副院长、中国河山画会第一任会长。
画家张步-山水画作品选
画家张步-山水画作品选
张步,1934年生,河北唐山人。
1958年进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从师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叶浅予等美术大师,
1961年入该系山水画工作室,后又专门追随李可染先生学习山水画,
跟随可染大师深入大自然写生和研修创作,成为少数几个入室弟子之一。
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工人日报社任美术编辑。
1975年调光明日报社任美术编辑组长。
1980年调北京画院,从事专门创作,现为一级美术师。
历任《工人日报》、《光明日报》美术编辑,《光明日报》
美术编辑组组长,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副院长、
中国河山画会第一任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墨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