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山水画史上的几幅佳作
- 格式:doc
- 大小:101.00 KB
- 文档页数:4
就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山水画名家作品鉴赏就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山水画名家作品鉴赏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几千年来一直承载着中国人对自然景致的热爱和对宇宙和谐的追求。
从古代的唐宋画家到近现代的艺术家,中国山水画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意境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以下是一些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名家作品的鉴赏。
1. 张大千(1899-1983)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多才多艺而闻名于世。
张大千的山水画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技巧和现代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他的作品以笔墨浓郁、构图独特、气势磅礴而著称,其中《长江三峡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2. 于非闇(1901-1984)于非闇是中国现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独创了'虚实氤氲'的艺术风格,将传统山水画的意境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
他的作品以线条流畅、笔墨淋漓、构图独特而著称。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秋山秋水图》。
3. 黄胄(1915-1992)黄胄是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先驱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巧而受到广泛赞赏。
他善于运用浓墨重彩和泼墨技法,创造出了独特的山水画效果。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黄山夏日》。
4. 潘天寿(1897-1969)潘天寿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和篆刻家,他的作品以其激情澎湃、气韵生动而著称。
他的山水画作品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文情怀。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白马山图》。
5. 吴冠中(1919-2010)吴冠中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涵盖了绘画、书法、雕塑等多个艺术领域。
他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笔触和色彩运用而著称。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黄山松林图》。
这些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名家的作品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展示了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和才华,也传承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髓。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以描绘自然风景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国画山水十大名画的赏析:
1.《千里江山图》:作者为北宋画家王希孟,画面描绘了长江流域的壮美景色,色彩鲜明,构图恢弘,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2.《白雪山图》:作者为南宋画家谢赫,画面以太白山为背景,表现了独特的山水风貌和自然景观,形式上极具表现力。
3.《水墨花鸟图》:作者为明代画家徐渭,画面以花鸟为主,运用水墨技法,表现出极具生动感的自然景观,是中国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4.《清明上河图》:作者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画面描绘了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构图精美,色彩绚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经典之作。
5.《渔舟唱晚图》:作者为宋代画家马远,画面以渔船为背景,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人文情感,是中国山水画的杰作之一。
6.《富春山居图》:作者为元代画家黄公望,画面描绘了江南富春山的壮美景色,线条流畅,色彩淡雅,富有古典气息。
7.《十八学士图》:作者为明代画家顾恺之,画面描绘了唐代十八位文学巨匠的生活场景,构图繁复,细节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8.《红楼梦图》:作者为明代画家高鹗,画面描绘了《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构图精美,画风细腻,是中国文学与绘画的结合之作。
9.《山水十二屏》:作者为清代画家郑板桥,画面描绘了中国南方的山水景象,构图严谨,色彩和谐,是中国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10.《八大山人千里江山图》:作者为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画面描绘了中国南方的江山美景,构图简洁,意境深远,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润笔高于齐白石的山水画大师陈半丁四十九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笔者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民国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生巨大社会变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越来越多的画家,走出画室,扎根于民族传统,面向澎湃的现实生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了新中国的变化历程,创造了许多反映祖国山河面貌的新作品,促进了中国画的前进步伐,这是一件非常值得称道的事情。
在这些画作当中,不仅展现了新中国的辉煌篇章,而且也将中国画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美好记忆,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如今回望这些艺术作品,同样让人感到热血沸腾。
看了陈半丁的画作有了震撼和亲切感,感觉真是绘画大师啊,所以就有了寻找整理和大家分享的冲动。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近现代绘画大师陈半丁的绘画作品。
陈半丁(1876年5月14日-1970年1月29日),即陈年,字半痴,别署辟痴,又字静山。
以字半丁行世。
号半丁老人、半叟、半翁、半野老、山阴半叟、稽山半老、山阴道上人、不须翁、老复丁、竹环、竹环斋主人、鉴湖钓徒、蓬莱山民、藐世头陀等。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中国画家。
家境贫寒,自幼学习诗文书画。
拜吴昌硕为师。
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
1970年1月29日,陈半丁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2023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根据名单,陈半丁的代表作不准出境。
近现代著名画家陈半丁主要绘画作品有:《共向和平图》《春满乾坤图》《和平统一》《赤壁夜游图》《林下听音图》《梅花》《梅花与水仙》《紫藤》《富贵天香》《双清图香》《乾坤清气》《紫藤花》《花开》《枇杷》《紫藤》《杏花》《梅菊》《枇杷图》《四月牡丹》《百世吉祥》《贵寿》《洛阳牡丹》《不老富贵》《紫藤图》《松菊图》《陈半丁自画像》《吴昌硕像》《一江秋色》《牡丹图》《岛外联颜青》《高人相对东轩下竞日》《满眼长江如画卷》《石桥山水图》《大鸟与水仙》《枇杷萝卜与蚂蚱》《菊花图》《严寒香同心》《菊花》《松柏》《禅门大雪》《松风听泉图》《野桥心雨图》《山茶花图》《和平万年图》《欣祝国庆图》《花鸟四条屏图》《松下论道图》《水仙天竹图》《岁朝清供图》等。
5款非常经典的山水画,寓意吉祥颜值高在之前的文章中,小尚就有提到过在选择挂画的时候就有很多的讲究,比如:风水寓意,位置,技巧,风格,搭配等等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
那么就有人问:“有这么多的讲究,那么什么样的地方可以挂山水画呢”。
其实山水画的寓意和风水都是特别好的,基本上挂山水画居多的地方就有玄关、客厅、卧室、办公室、餐厅都是可以挂的。
山水画的中“山”寓意着靠山的意思,“水”寓意着财富的意思,而且也是百搭房屋风格的。
眼见为实,那么小尚就不多说了,一起来看看几款非常经典的山水画吧。
1、《源远流长》这幅《源远流长》画面平和,山势连绵起伏,主要突出的是水面的阔达,飞瀑的流畅,是一幅少见的能有度量的山水风水画,让人感到释怀,心情舒服。
2、《鸿运当头》《鸿运当头》是一幅充满福气和喜庆的山水画,作品把烂漫红叶、壮丽山河、雄浑瀑布的大气磅礴和雄浑气势表现得极为传神,用壮阔的瀑布景观和漫山遍野的红叶的谐音,诠释了鸿运当头的美好寓意。
3、《旭日东升》画家通过描绘旭日东升时特色的山水风景,令人流连忘返。
画面上山峰耸立、白雾飘散着,瀑布飞泻直下,展现出了山峰的壮阔和自然的俊美,也表达出画家对于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带给我们无尽的艺术享受。
4、《云峰竞秀》云生水上,雾起山巅,画家笔下的云雾,浩淼氤氲,藏风纳气,千峰竞秀,座座不相同,观此画作,不禁身心开阔,山峰上红叶点点,又有吉祥纳福之意。
5、《万财归宗》布局非常考究的一幅聚宝盆山水画,画中树木浓绿,清新秀雅,云雾飘渺,气势磅礴,山峰蜿蜒起伏,溪水汇聚,其形如聚宝盆的造型,容纳万财,聚祥富,寓财源滚滚、祥和兴旺、前程远大。
以上5幅经典山水画,装饰在家居客厅、办公室、大厅等地都是非常好的选择,颜值高寓意美,你最喜欢哪一幅呢?。
就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山水画名家作品鉴赏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大瑰宝。
近现代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延续和发展,吸收了西方绘画的一些技法和观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下面将介绍几位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名家及其代表作品。
1. 张大千(1899-1983)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擅长运用写意的手法,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绘画技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的作品《千里江山图》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画面气势磅礴,充满了浓厚的中国山水情怀。
2. 黄宾虹(1865-1955)黄宾虹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他致力于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绘画相融合,提出了“中西合璧”的绘画理念。
他的作品《白洞山图》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画面简洁大气,富有现代感。
3. 潘天寿(1897-1969)潘天寿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家之一。
他以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写意风格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山水图》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画面构图严谨,笔墨流畅,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4. 吴冠中(1919-2010)吴冠中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以独特的笔墨技法和创新的艺术风格著称。
他的作品《春江花月夜》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画面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怀,色彩丰富多样,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
以上仅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名家作品的一部分,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贡献。
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魅力,也为中国艺术史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通过欣赏和研究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山水画的种类及作品一、传统山水画1. 宋代山水画•梁楷《早春图》•赵佶《游春图》2. 元代山水画•黄公望《水墨山水图》•王蒙《雪涧幽径图》3. 明代山水画•理想山水画:董其昌《富春山居图》•文人山水画:仇英《虎丘山居图》•山水人物画:杨洪辰《泰山登顶图》4. 清代山水画•显山遁世画:石涛《万山红遍》•文人俚派画:郎世宁《春山雷雨图》•传统连屏画:恽寿平《四季山水图》二、现代山水画1. 中山水画•赵无极《夜游春寰》•齐白石《晓渔村图》2. 透视山水画•吴冠中《黄山往事》•黄永玉《万山红遍》3. 抽象山水画•吴山尘《独山寒刀行》•李洪刚《山水之美》4. 写意山水画•中国写意山水画协会《写意山水集锦》•钟巧钧《水杉岩溪山水画作品集》5. 水墨山水画•何占豪《黄山云雾山水画作品集》•黄汉卿《隋唐楼阁山水画作品集》三、山水画的创作技巧1. 构图•远近法•高低法•遮蔽法2. 线条•心法线•骨法线•法筋线3. 墨色运用•上柔下刚•以墨定色•分静和动4. 色彩运用•冷暖对比•色调层次•颜色互补四、山水画的历史影响1.传统山水画对后世的影响:•影响中国绘画史的发展•影响国内外艺术家的创作•影响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2.现代山水画的创新和突破:•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时代性•注入了现代审美观念•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五、结语综上所述,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流派,历史悠久并且多样化。
从传统山水画到现代山水画,不仅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上有了巨大的变化,更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家们的创新精神。
通过对山水画的不同种类及作品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体会到其对中国绘画史和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近现代水墨画创作代表人物创作历程近现代水墨画创作代表人物之一的创作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中国艺术史上,这一时期的水墨画家们在传统水墨画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突破传统的束缚,开创了水墨画的新风格和表现形式。
本文将以一位代表人物为例,介绍其创作历程和成就,为读者展示近现代水墨画在艺术上的独特魅力和创新成就。
创作代表人物:徐悲鸿徐悲鸿(1895-1955),原名徐宗源,号悲鸿,四川广汉人。
他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和美术管理家,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在水墨画领域,他的创作更是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地位。
他不仅是水墨画的杰出代表人物,也是敦煌艺术的研究者,中国画的理论家,更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和领袖。
徐悲鸿曾先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立艺专、国立艺术大学、中央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的创办者和主要领导,为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徐悲鸿在水墨画领域的创作精神和风格徐悲鸿是一位对传统文化和西方艺术都有独到见解的艺术家。
他曾深受张大千、刘海粟等大师的影响,卓有成就地在中国画、版画、水彩画、油画和雕塑等各种艺术形式中表现出独特的美学观念。
在水墨画领域,徐悲鸿的艺术风格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和现代艺术的创新特质,他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技法与西方现代艺术的理念相结合,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徐悲鸿的水墨画作品既有传统水墨画的雅致和含蓄,又融合了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理念,以独特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塑造出饱含时代气息的艺术形象。
他的作品在继承传统的赋予了水墨画新的时代内涵和审美价值。
他以博大的胸怀和宽广的眼界,以新的表现技法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将水墨画推向了新的高度,并为中国画坛的现代转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徐悲鸿在水墨画作品中,以传统的中国画题材为基础,融入了大量的现代意识和艺术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和审美价值的代表作品。
作为近现代水墨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徐悲鸿的水墨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一生中必看的中国山水画精选(二)吴镇《嘉禾八景图》嘉禾八景图是吴镇一幅非常有名的作品,它既是中国画横幅的范作,又是真实地点的写照,画了从嘉兴到魏塘的八个风景点:空翠风烟、龙潭暮云、鸳湖春晓、春波烟雨、月波秋霁、三闸奔湍、胥山松涛、武水幽澜,其中一些景点至今尚存。
此幅原为美国私人收藏,后捐献台北故宫博物院。
吴镇《嘉禾八景图》吴镇《中山图卷》现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作品《中山图卷》,是元代“四大家”中,吴镇所绘制,的山水兼师南北二宗,既有北宗的雄浑大气,又有南宗的挥洒淋漓、浓润豪迈的气象。
此幅作品描绘,逶迤起伏的层峦叠嶂。
画家以淡墨皴染群山,浓墨画丛树点苔,勾皴时见干笔,笔墨雄浑厚重。
整幅画面笔墨苍厚,气韵淳古,为仲圭杰作。
吴镇《中山图卷》吴镇《溪山高隐图》图绘高山巨石层峦重叠,远山云雾朦胧栈道顺山崖伸延,迂回盘绕,树林后溪水一湾,水榭半露,充满夏日中葱郁气氛,山石以水墨渲染,淡施披麻皴,圆点浓墨点苔。
笔法稳健,墨气湿润。
全画构图呈长方形,上不留天,下不留地,构图虽饱满,但密而不塞,疏密相间,故布局十分得宜。
吴镇《溪山高隐图》吴镇《芦滩钓艇图》此幅即绘崖畔水面上一叶扁舟,渔父挂起钓竿,拨棹归去,景色荒寂,情致却很闲适,形象传达出“挂起渔竿不钓鱼”的隐逸高士襟怀。
作品构图简洁,用笔率意粗犷,墨色浓淡跌宕,风格雄放滋润,反映了他晚年成熟的面貌。
吴镇《芦滩钓艇图》吴镇《芦花寒雁图》以平远法绘秋日水滨景色,水面微波荡漾,蒹葭苍苍,一双芦雁振翅飞起,渔父于舟头仰首凝视。
画面空灵寒寂,形成了平淡清远的境界。
图中以平行置景的手法表现空阔无际的水泊,以浓淡变化的水墨表现远近层次,平中见奇。
吴镇《芦花寒雁图》吴镇《草亭诗意图卷》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吴镇《草亭诗意图卷》。
看看这几位大师笔下的漓江山水!与国画大师、国画爱好者互动交流!国画教学国画欣赏国画新闻国画视频国画创作国画买卖人物画山水画水墨画院体画工笔画文人画花鸟画…国画相关,这里都有1、白雪石笔下的漓江山水白雪石漓江渔歌白雪石(1915-2011)是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大家,尤以桂林为题材创作的青绿山水画最能体现和代表他的绘画风格。
白雪石的作品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白派山水甲桂林”的美誉。
白雪石漓江渔歌1990年作白雪石生于北京,久居皇城,见惯了荣辱兴衰,听惯了大曲小调,所以他心明似月,心静如水。
这也正如他笔下的漓江山水一般。
白雪石叠翠一平如境的江面,远近迷离的群山,青翠欲滴的竹林,江湾待渡的渔舟竹筏。
欣赏雪石老人的漓江山水,你可以处处感受到这种宁静的田园诗情。
他笔下的漓江水色天光、奇峰倒影、竹林农舍、烟雨渔筏、芭蕉新篁,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清纯静美、发人遐想的迷人画卷。
白雪石漓江烟雨1987年作白雪石漓江风情白雪石云涌桂山青1995年作白雪石漓江春色白雪石奇峰竞秀白雪石漓江渔村白雪石夹岸奇峰映碧波白雪石渔归白雪石漓江帆影白雪石漓江之春白雪石云锁桂山1992年作白雪石象山春晓白雪石漓江渔歌白雪石漓江春白雪石漓江烟雨白雪石青峰云起白雪石漓江春早白雪石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白雪石奇峰满翠白雪石漓江放舟白雪石漓江春白雪石漓江春白雪石漓江春白雪石漓江春白雪石渔村晓雾2、李可染笔下的漓江山水李可染《漓江胜境图》1959年,李可染的写生作品主要以桂林为题材,共二十余幅,画家本人的创作在此后也进入“采一炼十”的阶段,开始对写生作品提炼加工。
李可染《漓江纪游》1963年作可染先生在题识中说,这幅画的构图是运用传统“以大观小法”,也就是消减远近透视大小差别,人为地扩展境界,将漓江山水的奇秀蕴籍,不同角度山势的深远高远,用艺术家的“心游”共冶一炉。
所谓“人在漓江边上,终不得见此景也。
”艺术家以无限的自由描绘的不是眼中之景,而是心中之境。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国画山水是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流派,通过描绘山水自然景观,表现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以下是中国国画山水史上十幅著名的名画赏析。
1.《寒山拾得图》这幅画是元代文人画家夏圭的代表作,他通过绘制冷峻的山岳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画中的人物形象含蓄而又富有内涵,让人在沉思之余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真谛。
2.《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是北宋名画家王希孟的代表作。
画面以江山为主题,将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融为一体,展现了北宋时期的繁荣和美好景象。
画面中的山水风光、建筑物和人物形象都精细细致,耐人寻味。
3.《溪山行旅图》这是南宋时期画家马远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山水、建筑、植物和人物,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感悟。
画面中的色彩清新淡雅,托出了自然的恬静与无穷魅力。
4.《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山水画之一。
画面中除了细腻的山水画面外,还描绘了市井百态和民俗文化,将山水画与人文画融合,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奇妙魅力。
5.《千里江山图》明代画家徐渭的代表作,画面宽阔恢弘,以长江为主线,描绘了江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画面中的各种元素相互映衬,表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理念。
6.《齐白石山水画》齐白石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画家,其山水画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特色。
他擅长表现形体的变化和色彩的饱满,使得他的山水画具有强烈的审美效果和艺术魅力。
7.《李可染山水画》李可染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以色彩饱满、构图新颖为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山水画作品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美”概念,引领了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方向。
8.《黄宾虹山水画》黄宾虹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通过对山水画的技法和审美观念的革新,使得中国传统山水画得到了新的发展。
他的山水画作品色彩明艳、构图精妙,表现了他独特的审美理念和个性。
9.《吴昌硕山水画》吴昌硕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作品风格独特、气韵生动,表现出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和探索。
100幅绝美⼭⽔画欣赏⼭⽔画⼤家魏紫熙笔下的这100幅精品⼭⽔图,给⼈的不仅是视觉的震撼,更是⼼灵的洗涤!魏紫熙(1915—2002),著名⼭⽔、⼈物画家,原名显⽂,⽣于河南遂平,江苏国画院著名⼭⽔画家,是现代⾦陵画派⼭⽔⼤家之⼀,毕业于河南艺术师范学院。
建国后,历任江苏省国画院画师、徐州市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协第三届理事。
作品有《魏紫熙画集》。
其笔墨凝重质朴,画风苍秀齐出,婀娜中见刚健之⽓,婉媚外显遒劲之韵。
70年代后,他把艺术探索的⽬标转向⼭⽔画创作。
其⼭⽔早年宗法'四王',追师清湘、梅清诸家,对南宋刘、李、马、夏四家,也涉猎颇深,有传统功夫,⼜注重新意。
笔下所绘的⽼松、长瀑、峰峦、房舍、⾈楫,多有元明以来诸家的踪迹;笔墨凝重质朴,章法灵活,不露锋芒;画风苍秀齐出,刚柔并济,婀娜中见刚健之⽓,婉媚外显遒劲之韵。
代表作品有中国美术馆的《天堑变通途》、藏江苏省美馆的《飞澜⽆声》、还有《庐⼭奇峰》、《长⽩⼭飞瀑》、《太⾏奇峰》等,尤其是为⽑泽东主席纪念堂所绘制的巨幅⼭⽔画《黄洋界》(藏中国美术馆)及为中南海绘制的巨幛《云起千峰动,泉飞万壑鸣》等,均堪称现代⼭⽔画坛的珍品。
晚年⼭⽔画⽆论是题材,还是技法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积泼墨和重彩朱砂点的运⽤,既传统,更现代,画风显得异常新颖。
“⼀⼿伸向⽣活,⼀⼿伸向传统”,这是魏紫熙的信条。
数⼗年来⼀直从事美术教育和绘画创作⼯作。
1957年同傅抱⽯等⼈筹建江苏省国画院。
他参与组织并参加了著名的两万三千⾥写⽣,成为新⾦陵画派的主要代表⼈物之⼀。
1991年,魏紫熙成为江苏省第⼀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艺术家终⾝津贴的画家之⼀。
魏紫熙把⼀⽣献给了艺术事业。
在他病重期间,他仍不忘画画,仍惦念着⼼中的许多创造冲动,仍希望给后⼈留下更多的⼭⽔画佳作。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皆为历代不二至宝,高头巨帙,历经磨难流传有序。
至清乾隆嘉庆时期,陆续收入内府,遂与世隔绝。
随后历经战火纷繁,流散四海,如今皆为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被束之高阁。
十篇传世名画都有引首、题跋、历代名家题记、收藏玺印等浓厚的文化痕迹,向世人展示中国艺术瑰宝的魅力。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知道这段知识!一、《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绘画。
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
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
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1年6月,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
《富春山居图》二、《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清明上河图》其实存在 30 多个版本(另有说 50 多个版本),光是北宋张择端名下的就有十几个版本,明代仇英模仿的也有超过15 个版本。
除了大陆之外,台湾藏 9 本,美国藏 5 本,法国藏 4 本,英国、日本、荷兰各藏一本,民间不少私人收藏家也号称藏有《清明上河图》真迹。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版本)三、《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画卷作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
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中国著名画家
中国有许多著名的画家,他们的作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成为中国艺术的瑰宝。
以下是一些中国著名画家。
郑板桥(1693年-1765年)是清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以崇尚自然、具有广阔山水意境的作品而闻名。
郑板桥擅长绘制细腻的柳树和江河流水,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山水情怀,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齐白石(1864年-1957年)是中国现代画坛的泰斗级人物,他的作品以艳丽夺目的色彩和强烈的个人风格而著称。
齐白石的作品主题广泛,包括花鸟、山水、人物等,他以写意的精神和自由的笔墨展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观念。
他的作品《鹤鸣洞》、《虾》等被誉为中国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徐悲鸿(1895年-1953年)是中国著名的现代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是中国艺术教育改革的倡导者和实施者之一。
徐悲鸿擅长绘制人物画,他的作品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社会风貌为特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他的作品《奔马》、《图万寿康宁》等被誉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精品。
吴冠中(1919年-2010年)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画家和艺术教育家,他是中国艺术协会的创始会员之一。
吴冠中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的观念在中国艺术界崭露头角。
他的作品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具有强烈的对比和冲击力而著称。
他的作品《三峡》、《祥云》等被誉为中国现代艺术的代表作品。
这些著名的画家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文化和传统,也展示了他们个人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
他们的艺术成就不仅享誉国内,也受到了世界各地的赞赏和认可。
他们的作品将会继续激励后人,为中国艺术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近代十大画家及代表作品赏析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1、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青,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
湖南湘潭人。
近现代中国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衰年变法,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其书工篆隶,取法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亦能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徐悲鸿《群马图》2、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汉族,江苏宜兴人。
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
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
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张大千山水画作3、张大千(1899—1983),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
国画家。
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无所不通。
早期研习古人书画,后旅居海外,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画风工写结合,晚期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风格。
上世纪30年代曾两度执教于南京大学(时称中央大学),担任艺术系教授。
他在亚、欧、美举办了大量画展,蜚声国际,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仿古画作可以乱真,“骗”过不少鉴别大师。
徐悲鸿说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
”刘海粟黄山画作4、刘海粟,名槃,字季芳,号海翁。
汉族,江苏常州人,祖籍安徽凤阳。
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
近现代青绿山水大家汪琨作品赏析
汪琨是近代海派重要的画家之一,他的传世作品至今仍有千件之多,尤以山水最多,喜青绿,工整秀雅。
汪琨的山水师法四王,绘画功力出众,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境界。
他喜欢江南烟雨迷蒙的山水,善用湿笔浓墨,画面淋漓透明,为世所宝。
《红树白云图》汪琨
(本图片来源于澄怀轩艺术品交易中心)
再来看汪琨的这幅青绿山水《红树白云图》,这幅作品视野开阔,精沉老练,清新淡雅,在他的传世作品中属于一等一的精品佳作,值得后人收藏。
这幅作品取法王翚,碧水青山,红树白云,飞流湍急,松树下,两位名人高士盘膝而坐。
松枝结构紧密,山石皴法条理分明,色不掩墨,墨不掩色。
青绿山峦娇翠欲滴。
汪琨用笔老到,笔法微带颤笔,丰富了线条的表现力,增加了画面苍厚的感觉,较之常见的青绿山水,更显沉稳厚实,这就是他的独到之处。
邵洛羊先生曾这样评价汪琨的作品“笔正墨醇,设色淡雅,堂堂正正,有高古气息”。
纵观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其发生、发展的过程都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王伯敏先生在《山水画纵横谈·中国山水画简史》中认为“中国的山水画,出现于战国以前,滋育于东晋,确立于南北朝,兴盛于隋唐。
”实际上,流传到现在的中国古代山水画,不论是盛唐青绿山水的辉煌,还是宋代山水的工细雅致;不论是元代山水的空疏秀朗,还是明清山水的严谨慎密,都有一个“历史”问题。
凡是有很好历史的山水画,就会留名青史,传之后世。
至今还会引人入胜,使人走进那或亦真亦幻,或气势磅礴,或蜿蜒逶丽,或曲径通幽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之中。
山管人丁水管财,每幅画都有飞瀑或泉水,因为瀑布寓意财路滔滔,源源不绝,最受人欢迎的就是聚宝盆山水,有舟有船的山水画寓意一帆风顺。
美好的地方当然要有人住,所以有山有水有小桥有流水还要有人家,当然这个“家”又靠近大山,寓意“靠山”,一般是山多水少。
舒适的坏境和家居会改变整个的生活环境,好的山水画能够提升主人的品味和修养,还能给家人带来吉祥好运,万事如意。
聚宝盆山水画寓意深刻,前面有水,后有靠山;左有求财树,右有避煞树;财源滚滚;为您带来滚滚财源!“山管人丁,水管财。
”因此挂山水画是非常吉利的。
当代山水画名家优选一:吴大恺山水画作品《水青山逢长思友》吴大恺山水画作品《水青山逢长思友》作品来源:易从网【作品解析】:吴大恺对青绿山水画的创作和探索,正是在画界躁动无序状态下悄然深入的。
他力求作品在“师古人”与“师造化”中既精于水墨,又工于青绿和金碧山水,既能以精密的方式表现秀美的风格,也能用自由奔放的笔墨表现宏壮的气势。
吴大恺的画作是在追求色与墨、点与线、勾勒与皴染的变化和统一,追求密集中的和谐与适度,追求意境的含蓄与深邃美。
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水准。
他的画,行笔于秀润缜密之中,透出潇洒清逸和浑厚华滋的韵度,作品意境郁勃幽邃,妙到自然。
客厅装饰画场景图展示:【点评】:作品中“水”代表财源,而流动的“水”又是川流不息的好兆头,“山”是表示靠山的意思,不管是做生意或者是事业上都会遇到靠山,此幅作品旺丁又旺财,是您调节室内风水,提亮室内整体环境的最佳选择。
近现代水墨画创作代表人物创作历程水墨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体系。
近现代水墨画的创作,融合了传统的技法和当代艺术思想,代表人物以其独特的创作历程和艺术成就,为水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时代气息。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位近现代水墨画创作代表人物的创作历程,探讨他们对水墨画艺术的贡献和影响。
吴冠中(1919-2010)吴冠中是中国现代水墨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创作融合了传统的水墨技法和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吴冠中的水墨画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现代水墨画的泰斗”。
吴冠中的创作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早期是受到传统文人画的影响,学习绘画技法和意境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中期是在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下,吸收了大量西方绘画理念和表现方式,将其融合到自己的水墨画创作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水墨画风格。
晚期则是更加突出了对大自然、人生、历史等主题的思考和表现,作品更加深刻和内涵丰富。
吴冠中的水墨画作品以其独特的笔墨和构图风格而著称,他擅长运用淡墨、湿墨、干笔等技法,营造出空灵深远的意境,给人以超脱尘世的感受。
他还擅长用写意的手法表现山水、花鸟等传统题材,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使作品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吴冠中的水墨画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学术研究和教育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在中国美术教育界有着很高的地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水墨画人才,对中国现代水墨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大千(1899-1983)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也是近现代水墨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水墨画作品以泼墨写意为主,风格奔放豪迈,气势恢宏,具有浓厚的个人风格和民族特色。
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水墨画的开拓者之一,他在传统国画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某些技法和表现手法,并将其融合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现代水墨画风格。
近现代山水画史上的几幅佳作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山水画坛,高手辈出,大家林立。
二十世纪山水画的发展,一方面肇始于清初四王画派或谓正统画派绵延传承的过程之中,另一方面,亦肇始于反思、反拨四王画派陈陈相因的浪潮之中。
崇尚四僧,尤其是崇尚石涛绘画的潮流的涌现,正体现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一批山水画家试图改变正统画派程式化倾向日甚一日的努力。
张大千、张善子、郑午昌、唐云、傅抱石等一大批名垂画史的大家,都是在画宗石涛的热潮之中涌现出来的名手。
尤其是张大千,非但在师学四僧的画学思潮中开风气之先,并且他那些临仿石涛、以假乱真的故事,亦已为世人熟知,而他最终弃学石涛而上探高古精深的唐宋画学传统,则又是我们将在下文中谈及的话题。
在这里首先要绍介的,是另一位师法石涛而另辟蹊径的天才画家——傅抱石。
傅抱石之学石涛,不但体现在他的艺术创造中,如他借石涛“万点恶墨”创成石破天惊的“抱石皴”法;还体现在他的理论研究中,如自1935-1937年,他曾在日本和国内分别编纂发表了《苦瓜和尚年谱》《石涛丛考》《大涤子题画诗跋校补》《石涛画论之研究》《石涛生卒考》等一系列文章,详尽研究了有关石涛生平的种种史料;甚至体现在他更名“抱石”的佚事中,抱石所抱之“石”,即清湘大涤子也。
傅抱石画山水,素喜于若皮纸等表面粗糙的纸张上纵横涂抹,在水墨淋漓中求苍茫浑厚,绝去正统派以淡墨干积表现山石层层深厚、错综复杂的结构与质量感,一任情绪的恣肆和天才的发越,凭借“往往醉后”的酒神情怀,傅抱石将传统水墨山水画推向了一个“无法无天”的极致。
其大幅作品《东山报捷》是体现傅氏此种画风的代表作之一。
此画属山水画与人物画的合成品,亦属傅抱石中国画创作的典型面目。
画面背景中的树木,乃标准的横涂纵抹的抱石家法,于一片墨色氤氲中复以燥润互用的笔法挥写枝干,令大面积的泼墨产生湿到极致而又特具笔致精微的微妙效果,正所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雨”者是也。
需要略加说明的是傅抱石独特的人物画风。
傅氏所作人物,宗法顾恺之,力追魏晋人物画风的高古,造型古拙奇岸而佐以元明文人画率意松秀的笔调,行笔若春蚕吐丝而又信手拈来,古意盎然而随意潇洒已极。
《东山报捷》图中人物的造型衣纹画法皆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傅氏人物画的这种特色,作者在不经意间,业已生动地刻划出了谢安闻听淝水大捷时努力地克制自己情绪时的泰然自若神态。
傅抱石山水师石涛、人物法魏晋的故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现代展览、出版事业空前发展的二十世纪,画家凭借前人所难以想像的条件和创造意识重新整合传统资源并别开生面的特色。
这一特色,如前所述,同样鲜明地体现在弃学石涛,转师唐宋的张大千身上。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画坛曾发生过一股大规模的师法宋元乃至追踪晋唐的浪潮。
南方画坛如吴湖帆、贺天健、郑午昌、张石园、殷梓湘等一大批山水画名家,皆由过去的师法四王、文沈、唐仇开始上溯董巨、李郭、刘李马夏及赵孟頫\、王蒙、吴镇、黄公望,南方山水画的风气,为之大变。
在这些有着相似追求的画家之中,被徐悲鸿奉为“五百年来一人”的张大千,则称得上是走得最深最远的一位。
由师石涛转师宋元,尽窥传世范宽、李郭、董巨及孙位、周文矩、宋徽宗、王蒙的剧迹,张大千的手笔,得以尽脱往日旧学。
然而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于1940年代初期与谢稚柳等西渡流沙,临摹敦煌石窟中六朝隋唐的壁画,张大千的画风自此也为之一新。
其画人物、山水、花鸟,开始转向唐以前水墨尚未兴起时以丹青钩填为主的中国画高华而古老的传统。
张大千敦煌之行后的创作轰动了全国,他不但以一己之力令千五百年前的敦煌壁画在画史上的价值得到重新认识,也把人们的目光带向更辽远也更为壮阔的上古时代,还填平了近千年间
横亘在人们观念中的文人画与画工画的“天堑”。
晋唐时重彩中国画传统在二十世纪的重兴,令一度以为国画在色彩、造型上无力与西画争衡的论者哑然失语。
巨幅《碧嶂白云》图便是大千自敦煌归来后居青城山时创作的杰构。
当是时也,张氏闲居青城山昭觉寺中作画,寺中场地宽绰,大千以巨案相接,多创作大幅巨作。
近人叶浅予时与张相过从,于《浅予论画》中记之甚详。
是时的张大千,已日益放弃早年师法的石涛传统,而于董巨、李郭诸家浸淫日深,并在长期居游峨眉、青城等巴山蜀水的过程中创成了自己独特的造型、笔墨风格,又兼得敦煌丹青千壁的滋养,其水墨沉郁、色彩华美的风格已日臻成熟。
画中山峰夹岸耸峙,一带江水穿行其间,一派典型的巴蜀山水面貌。
此种体貌,在张氏晚年的巨作《长江万里》图卷中,仍被作为构成画面的重要原素,曲折地反映了定居海外的张大千晚年乡思之情。
全画林木山石,分明有石涛、董源、巨然、郭熙的影子,但却都已被融入了不古不今而个性鲜明大千家法,尤其是画面青绿重彩的设色,沉雄绚丽,令晋唐时曾主宰中国画坛的著色画法,一时间重开生面。
1930-40年代南北画坛众多山水画家,无论首先接触的是四王抑或是四僧画风,大多开始上溯作为山水画鼎盛期的宋元、甚至是水墨画尚不发达的晋唐时代的山水画传统,其中成就最大者莫过于南方的张大千、吴湖帆,北方的陈少梅、溥儒等数人。
而195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先后崛起的谢稚柳、陆俨少、陈佩秋,追之愈深,出之愈新,又可称此一画派在一度片面强调“艺术为政治服务”的时代里求得生存并持续发展的后劲。
视张大千为“小兄”的谢稚柳一生所画山水皆宗法宋人,是成熟于1950年代一代不世出的大家。
谢氏的成就,既得益他与张大千等交游,更得益他精研画理而长于鉴别。
谢氏早年的人物画与花鸟画颇受张大千的影响,但山水画却能自立一格,足与张氏分庭抗礼。
其山水画对宋人广收博采,李郭、董巨、范宽、燕文贵兼而有之,而尤于笼罩北宋山水画坛的李郭派画派筑基,堪称前生李成,再世王诜。
所画构图深远,造型优雅,笔墨静逸,赋色端穆,有一股浓郁的书卷气。
谢稚柳的创作与其画史研究密不可分,如他1960年代对五代徐熙花鸟的“落墨法”作深入研究后,将是法广泛地运用于花鸟画创作中,并推演到山水画创作中,堪称一大新创。
尤其是195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形势下撰写《水墨画》一书,秉数十年积学之功,为传统绘画张目,并且在字面之下曲意地寄托了深刻的画学思想。
另需说明的是与谢相伴终生的陈佩秋,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曾尽弃一门荣华,却毕生为画消磨。
沉浸两宋“工笔”,兼溶八大逸墨,临摹、写生积稿盈尺,后通融于印象派色彩,终创成沉雄深厚、绚烂典雅的“积墨积彩”山水新格。
这里要绍介的,是谢稚柳于1944年所作《松壑云泉》一图。
是图兼师李郭与董巨,山石作长披麻皴,取法巨然;复于山石凹陷处略加勾皴,近于郭熙。
远山作林木无数,兼用王诜、郭熙之法。
近景作长松灌木,草木丰茂,林壑幽深,已属谢家本色。
全画设以青绿重色,数年前与大千居敦煌时晋唐人高古的著色画法亦深深地打动了谢氏,水墨与丹青并举,此后成为他山水画创作中惯用的手法,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启发了他以之通融于徐熙“落墨”之法。
在画师唐宋、水墨与丹青并重上与张大千、谢稚柳一脉相承,并将此一道继续发扬光大的乃是陈佩秋。
陈氏早年浸淫传统日深,晚岁却不断借鉴西画的成果,尤醉心于印象派色彩,吸收其用色鲜明华丽的特长,以此通融于传统的重彩画法,不但提高了中国画用色的写实能力,而且令之了无痕迹地与追求华贵的晋唐画用色之法融为一体。
尤其是她将色彩与水墨相结合,使用色与用笔有机地统一起来,既吸收了西画的特长又彰显了传统绘画的优长,创为前人所不见的积墨积彩法,在古老的山水画传统之外,开辟出山水画“传统今朝”的一代新风。
《春阴垂野》图为陈佩秋数年前的创作,全画在厚实的大片水墨辅陈之上,以青绿重色层层积染,既有徐熙画“落墨”的影子,亦全面地展现了积墨积彩画法的妙谛。
此种画法,特具墨中有彩、色墨相融乃至浓墨重彩的功效,由于色彩是复加重墨底色之上,往往色彩从墨中透出而又自然地融于墨色之中,令山水树木因色墨相融而越发显得浑厚。
取色墨浑融的浑厚深重意趣,虽然在谢稚柳的绘画中同样有所体现,但最终将此一道推向极致,或者说在山水、花鸟画的创作中都广泛地运用了这一技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当推陈佩秋。
她通过多年孜孜契契的努力,实践了自己毕生追求的“美”与“难”并重的艺术理想。
谢稚柳松壑云泉图
傅抱石·东山报捷图
大千·碧嶂白云图
陈佩秋·春阴垂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