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笔下的妇女形象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10
三仙姑人物形象分析创作于 1943年 5月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这篇小说使赵树理由一位默默无闻的业余作者一举成为解放区有代表性的作家。
小说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神仙”:三仙姑和二诸葛,其中又以三仙姑形象最为引人瞩目。
这个形象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和认识价值,透过这个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赵树理对女性的态度,及其落后的男权主义女性价值观。
一、《小二黑结婚》笔下人物的形象《小二黑结婚》描写了二诸葛、三仙姑两家对儿女婚姻的阻拦及矛盾冲突,塑造了三仙姑和小芹等一批生动真实而又深刻的典型的人物形象。
《小二黑结婚》在反对封建家长制,提倡婚姻自由这场新与旧的革命中,以其丰富的思想性、艺术性、大众化震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在当时产生了极强的社会性,使无数青年男女在那场自由婚姻和包办婚姻的革命中取得了胜利。
笔者觉得在这篇小说中,故事是围绕着三仙姑和女儿小芹展开的。
由于所处社会的不同,因而造成了两人的命运的不同。
三仙姑是个好逸恶劳、作风不正的妇女,封建买卖婚姻造成了她畸形的性格,但在与儿女的交锋中,最后却促使她有了转变;小芹是个性格活泼、端庄正派的姑娘,面对着压力,她毫不屈服,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是一个新型的农村妇女的代表。
下面笔者试着对这两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神婆三仙姑装神弄鬼害人害己“刘家峧有两个神仙”,一开头作家便以明白如话的语言点出了故事的两个主要人物。
三仙姑便是这两个神仙中的一个,“三仙姑是后庄于福的老婆,每月初一十五都要顶着红布,摇摇摆摆装扮天神”。
由于婚后生活的不如意,“三仙姑下神,足足有三十年了。
那时三仙姑才十五岁,刚刚嫁给于福,是前后庄上第一个俊俏的媳妇。
但是在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影响下,渐渐成了一个装神弄鬼、争艳卖俏的女人。
她“虽然已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褪上仍要镶边”,每天都要涂脂抹粉,乔装打扮一番。
作者活画出了一个病态心理和被扭曲了性格的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买卖婚姻带来的恶果。
两性视角分析《小二黑结婚》中的女性形象何嘉珞2008300290001谈到十七年文学中的乡土作品,赵树理绝对不容忽视。
《小二黑结婚》又作为赵树理小说的代表作,广为人知。
以一对青年男女反对封建家长,自由恋爱为主线,一方面反映出新时期,人们思想的新改革,另一方面也真实的描绘出当时农村的生活环境。
他生活化的语言,戏剧化的写作手法,让其作品在大众中间广为流传,其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都家喻户晓。
文学史上,女性形象向来精彩纷呈,以小见大,作品中的人物就是一个时代的人们普遍价值的反映,而女性这一主体的落后与进步,开放与保守,幸福或悲惨,更能体现出当时的时代景况。
仅以《小二黑结婚》这部经典的作品进行分析,看看土改时期的乡土农村是怎样的,那里的女人是怎样的。
三仙姑三仙姑,听名字就是神神叨叨的.她偏要装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遮起来”还涂着宫粉,但是年龄如此,看去竟像“驴粪蛋上下了霜”。
这样的形象描写是赵树理小说中少有的,详细的写出三仙姑的形象,想必是太具人物特点。
再到后来区长眼中所见的三仙姑,认作是受了气的小媳妇,不想却是擦了粉的老太婆。
她滑稽的打扮,装神弄鬼的行为,看起来是个十足的丑角。
但正如小丑的面具下是无尽的悲伤,三仙姑的可恶、变态,也都是寂寞与悲伤的外露。
读起来,三仙姑像曹七巧,一样的徐娘半老仍要俏,与男子们不清不楚勾勾搭搭,到老,还要嫉妒女儿的年轻,要用自己的手毁掉女儿的幸福。
细看她的所谓,总是觉得,那荒唐的背后,总是有一股荒凉。
曾经的她,是前后庄上的第一个俊俏媳妇,十五岁的年纪,天真的性格,可是偏偏加了个只会在地里死受的老实人,成天在地里干活,自然不能明白新媳妇的天真浪漫。
年轻气盛,与村里的年轻人们嘻嘻哈哈,热闹中,仿佛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后来便设起了神坛,借神的名号,大大方方的把自己的俊俏展现给别人看。
年纪大了,曾经的相好也都妻媳成群,不再找她了,她便又用小芹做引子,引得青年们跟她说几句玩笑话。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村新女性形象一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时好得多。
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
小芹洗衣服,马上有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山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
[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小芹的美貌是有目共睹的。
在众多的青年中,他唯一中意的只有二诸葛家的小二黑。
年轻貌美是小芹的一个基本特点,大胆地反抗、勇敢地追求则是其主要特点,这也是她吸引人的一个方面。
在争取自己婚姻的自由和生活的幸福中,小芹是坚定而勇敢的,她不畏惧金旺、兴旺的强势权威,大胆地反抗三仙姑的包办婚姻,强硬的声明:谁收了人家的东西,谁跟人家去。
[3]她一方面要和老一代人,自己的母亲三仙姑一干人的封建落后分子进行思想斗争,反对他们顽固的干涉青年婚姻以及不正当的,不合理的包办婚姻的行为,另一方面还要和混进了村政权中的流氓恶霸分子金旺、兴旺一干人进行政治斗争,反对他们阴险、强横的无赖行为,理直气壮的指责他们为非作歹的罪恶活动。
面对这些强势力和种种困难,小芹并没有一味地屈服、退让、胆怯,而是据理力争,勇敢地反抗这些不合情的行为,当自己与小二黑的关系被公开之后,小芹也没有沉默,忍受不合理的惩罚,她拉着妇求会主席来找村长,一进门就说:村长捉贼要赃,捉奸要双,当了妇救会主席就不说理了。
反映出她的大胆与泼辣。
小芹的顽强的战斗精神,热烈纯贞的恋爱生活,爽朗朴素的性格特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登记》中的艾艾也与小芹软英一样,努力地争取自己的幸福,只不过她的反抗要比她们俩稍微容易些。
她的反抗包办婚姻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艾艾已不是同钻进人民政权中来的封建恶霸势力作斗争,也不是和装神弄鬼的封建迷信思想作斗争,而是同政权机关中的官僚主义分子,自私自利的封建残余分子以及相当多的老一辈人思想中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作斗争。
作品中的艾艾渴望婚姻的自由和幸福,并勇于获取幸福而斗争。
当艾艾去婚姻登记所登记时,办公人员以某种理由拒绝艾艾,艾艾骂民事主任:老顽固!死脑筋!外甥路线![8]骂王助理员:不要真,光要假,多少假的都准了,一对真的要调查![9]这是艾艾对婚姻自主的主张的具体表现。
文艺理论探索Literarytheorytoexplore12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浅论赵树理笔下的三妇女形象文/戴渊志摘要:在赵树理的作品中,其所描写的妇女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既是封建婚姻制度的受害者,亦是这种制度的坚定维护者;其二、深受封建宗教思想、私有制观念毒害的妇女形象;其三、劳动妇女的先进人物。
作者对前两种落后妇女是持否定和批评的态度,大有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态,而对后一种妇女肯定和赞赏,总之,他是在为广大妇女的彻底解放而在拼命地摇旗呐喊。
下面,我就试着分析赵树理笔下的第一种妇女形象。
关键词:赵树理;笔下;妇女形象要分析、论述赵树理的小说人物形象,我们必先了解赵先生的经历。
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后,赵树理参加革命工作。
一九四一年到华北党校,专门做通俗文化工作。
此后,他在编辑《黄河日报》(太南版)副刊、《中国人》报、《新大众报》时,写作了大量小说、小戏、快板和其他通俗文章。
他还参加农村剧团的编导工作,跟随剧团深入群众。
一九四三年五月,赵树理完成了著名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
彭德怀同志为该书的出版题词:“象这样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
”十月,他又创作了被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的《李有才板话》。
一九四五年冬,写成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
与此同时,还写了许多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如《孟祥英翻身》、《地板》(一九四四)、《福贵》(一九四六)、《小经理》、《邪不压正》(一九四八)、《传家宝》、《田寡妇看瓜》(一九四九)等。
通过阅读赵树理的小说,我们不难发现其笔下的妇女形象是在阐明这样的一个主题——在旧制度的灭亡,新制度的诞生之际,开辟了一条中国妇女们获得解放的道路,这是先决条件。
但是,要想使中国妇女彻底从代表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的“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四大索链中解放出来,还必须有待广大妇女的进一步努力和奋斗。
解放与被解放的冲突:赵树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作者:李琴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7年第9期摘要:20世纪40年代以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一举成名的赵树理,始终关注着受压迫待解放的农村妇女的生存状态。
作品通过对其解放与被解放冲突的叙写,有力地表现了广大农村新旧女性的不同命运遭际,寄予了对于女性命运与处境的深切关怀,给后继者留下了对于女性真正的个性解放与精神解放的多重思考。
关键词:赵树理女性形象解放被解放赵树理,被誉为继鲁迅之后又一位写乡土、写农民的伟大作家,20世纪40年代以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一举成名,之后又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作品,反映农村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实景,是“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1}。
在他的笔下,生动地刻画了一批鲜活的女性形象,再现了解放区农村妇女的真实面貌,叙写其在解放之前的压迫处境以及获得解放的艰难过程。
她们以不同的方式获得了解放,然而这种所谓的“解放”却是在特定政治文化语境下的产物,不免带上政治化“被解放”的色彩,与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思想解放产生了冲突。
作者也正是通过对其解放与被解放冲突的叙写,有力地表现了广大农村新旧女性的不同命运遭际,寄予了作者对于女性命运与处境的深切关怀。
一赵树理小说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基于反封建压迫与倡思想解放的立场来真实建构女性的生存处境与命运归宿的,他有意识地将女性解放纳入对农村的思考以及对大众文学的响应之中。
继1942年6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明确提出“文艺的工农兵方向”{2},指出文艺要为“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也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
“劳动群众成为解放区文学中压倒一切的主人公,而这其中就包括着大量的女性形象”{3},而赵树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正是劳动群众中的一部分,作者正是从大众文学出发,塑造了在压迫之下获得解放的众多女性形象。
赵树理笔下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两类。
评赵树理笔下的三对妇女形象摘要:通过对以孟婆婆、李成娘、小飞娥为代表的老一代妇女与以孟祥英、金桂、艾艾为代表的新一代妇女在生活遭遇、人生价值实现等方面的比较, 探讨了农村妇女解放问题。
关键词:赵树理;妇女解放;三对妇女赵树理的小说中, 有三对妇女非常典型, 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
这就是《孟祥英翻身》中的孟祥英婆婆(以下简称孟婆婆)与孟祥英, 《传家宝》中的李成娘与金桂, 《登记》中的小飞娥与艾艾。
这三对妇女中前三者是属于老一代妇女的典型,后三者是新一代妇女的典型。
一、从“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中走过来的老一代妇女赵树理笔下的老一代妇女, 她们带着不幸的遭遇和美好的期望, 痛苦地咀嚼着因袭的重负,述说着吃人的世道, 以自己的方式抗争, 追求着幸福和平等。
(一)不幸的遭遇, 痛苦的人生同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妇女一样, 老一代妇女不仅受着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禁锢,而且还受传统习惯—“老规矩”的约束。
那就是“当媳妇的时候挨打受骂, 一当了婆婆就得打骂媳妇, 不然的话就不象个婆婆的派头;男人对付女人的老规矩是‘娶到的媳妇买到的马, 由人骑来由人打”’。
她们在熬过了第一个阶段后, 便进人了第二阶段—开始心安理得地去压迫比自己更弱小者。
这条在生物界被证明是公理的规律,恰恰适合了人类社会, 不知栽害了多少无辜的善良的女性。
“男人有男人的活, 女人有女人的活” , 李成娘的话客观真实地道出了妇女在家庭中地位就是“夫在从夫、夫死从子” , 自己完全没有独立的地位。
男人是家庭的主宰, 媳妇是任人骑、任人打的马, 可以随便被买卖, 《孟祥英翻身》中孟婆婆有感于媳妇管不住时, 就思量着要卖掉她,这样的事情在过去农村是非常普遍的。
在家庭中男人是“驯”者, 妇女是被“驯”者。
女人如果不遵守妇道, 按照老规矩是打一顿就过来了。
《登记》中的小飞娥并没有作什么有违妇道的事情, 就因为年青时有一个本村的相好的, 就平白无故地受一了张木匠的一顿毒打。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妇女解放思想摘要: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内容,妇女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参加社会的活动,一直被视为中国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在赵树理的小说当中这种女性意识在中国最底层妇女群体中自觉的产生,由精神层面真正的走入到真实的柴米油盐的现实生活当中呈现出其独特的地方,本文通过对赵树理的小说来讨论小说当中的妇女解放思想。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妇女;解放思想在赵树理的小说作品当中,塑造了许多妇女形象,在塑造这些女性人物当中,有许多鲜明的特点,例如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婚姻,有积极参加社会事务的女性,有争取受到教育权利等等鲜活的人物,可以说在赵树理的小说中对于女性的思想解放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表达出社会生活的认知以及妇女思想解放的独特见解。
一.赵树理小说中的妇女解放思想的见解赵树理的小说作品当中,许多妇女的形象被描写的活灵活现,不但在思想上有着极大的突破,以及妇女解放思想的转变,其主要的表现有如下几点:1.争取恋爱婚姻的自由在赵树理的小说当中,旧的婚姻制度是现在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攻击和发力点,反抗就的包办婚姻因是近代青年追求恋爱婚姻幸福的起点,也是女性掌握自己命运的开端。
女性从旧的婚姻生活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并以一种全新的面貌与气质展在人们面前,这是对长久以来的封建制度的冲击,同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争取妇女解放的必由之路。
在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中赵树理主要塑造了小芹勇敢坚毅、好强倔强的个性,年轻的她充满活力又独立自信,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幸福,来自己安排属于自己的婚姻家庭,就对于各个方面的压力也没用放弃自己的追求。
她以自己刚强的意志力和检定的信念,利用自己的独特只会来反击封建社会的人,她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并且也很大程度施工上感染了我们。
2.争取家庭地位的平等恋爱自由与婚姻自由的权利使得妇女在其中获得了爱情的幸福,但是在结婚之后又不得不面对新的压迫与利益损害,恋爱时要与双方的父母进行斗争,在结婚后还要与自己的丈夫以及婆婆惊醒斗争,如果在家庭当中的地位不能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则妇女解放也会成为空谈。
小二黑结婚目录论文提纲 (2)摘要、关键词 (3)正文 (4)参考文献 (16)论文提纲小芹形象的进步意义就在于,在法律观念与平等意识方面有了自信,态度坚定,对封建传统观念开始有了真正的反击,并且更彻底、痛快。
小芹的身上折射了时代的巨变。
一、引言二、《小二黑结婚》的故事硬概三、小芹形象的塑造(一)从其生活的社会背景塑造人物(二)通过富有特征的动作、语言刻画人物(三)从母女对比描写中突显人物四、小芹形象的进步性意义浅析《小二黑结婚》摘要:小芹是赵树理创作的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的一个新型农村妇女形象。
她虽然生活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但民主政权的支持以及解放区新的思想,使她走上了与父辈相反向的道路,她用理直气壮的信念,勇敢的果断的行动撕碎了“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这千百年来曾经是封建统治不可动摇的信条。
作品成功塑造了一个生活在解放了的土地上,精神世界问题也获得彻底解决了的农村青年女性形象。
关键词:小芹;形象塑造;进步意义正文:浅析《小二黑结婚》一、引言在中国抗日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1943年,赵村理创作了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
它着重描写了解放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方面为着民族解放而英勇战斗,一方面在民族解放旗帜下,进行民主政权建设的情景。
作品以生动的形象展示解放区新的精神面貌,《小二黑结婚》中描绘的一桩普通的婚恋故事,不仅仅反映了解放区新的精神面貌,而且反映了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性进步。
二、《小二黑结婚》的故事梗概《小二黑结婚》的故事情节并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曲折与离谱。
故事发生在太行山区的刘家绞,庄上有两个“神仙”:一个是二诸葛,一个是三仙姑,这两家的孩子随着解放区的建立而成长,因此接受了新思想。
二诸葛的二儿子小二黑在一次反扫荡中打死过两个敌人,曾得到特等射手的奖励。
三仙姑一生虽然生过六个孩子,但最后只剩下一个女儿小芹长大成人。
在新的思想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这一对年青人,虽然生活在充满封建迷信的家庭,却满怀希望追求新的生活。
论赵树理论赵树理小说的女性美摘要:农民作家赵树理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这一系列女性形象不仅在他所中才创建的文学世界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展现了中国农村妇女自我解放的历程,具有戏剧化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对赵树理小说作品人物形象中所刻画的众多女性形象进行综合评价提炼,探寻了女性世界的外在美、表象人格美及其美的根源和对现代女性美的指导意义。
同时,将新旧社会转型期山西地区独有韵味的女性们跌宕的独树一格命运和执着不懈的生命追求冷静深刻深入分析地剖析,为新时代女性真正的美提出新的阐释与译文,对升华人性、完美人生具有启迪价值。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女性美启示一、女性外在美黑格尔曾说:“润生命在于显现。
”没有外在形象,美也就不存在了。
①赵树理的小说犹如一个优美的科幻小说画廊,其中的女性形象,恰如在这个画廊里一幅幅个性又精美的画。
而动听女性最引人注目的首先是外在形体容貌的优美,其风姿气韵是人世间一道绝妙的风景。
(一)相貌美赵树理惯于通过简洁的山水写意般的笔触,勾勒出画廊中的绝美脸庞。
《小二黑结婚》中的小芹就是这样这位被“轻描淡写”的美人。
“小芹十几岁当两三岁的时候就非常伶俐乖巧”。
②后来小芹长到十八岁,“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妈年轻的时候好得多”。
③而小芹的娘三仙姑当年就“是前后庄上第一个俊俏媳妇”。
④小芹却不论从相貌还是品性上都要品行比她娘年轻时候好得多。
“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话。
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顺便洗;小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
”⑤这段侧面描写不禁让人联想起乐府《陌上桑》一篇中所一篇对秦罗敷的美貌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⑥再如《登记》中的艾艾,同小芹一样,她的美丽也是通过她的娘“小飞蛾”衬托出来的。
“原来这个地方一个梆子戏班里有个有名的武旦……唱金山寺她装白娘娘,跑起来红罗裙满台飞……好像一只蚕蛾儿,人都叫她‘小飞蛾’”。
艾艾则比她娘年轻时更加可爱可爱,连五婶也说:“还数人家小飞蛾这一个标致!……长得不是跟二十年前的小飞蛾一个样吗?”⑦歌德说:“不断淬炼的自然界的最后创造物就是美丽的人。
两性视角分析《小二黑结婚》中的女性形象何嘉珞2008300290001谈到十七年文学中的乡土作品,赵树理绝对不容忽视。
《小二黑结婚》又作为赵树理小说的代表作,广为人知。
以一对青年男女反对封建家长,自由恋爱为主线,一方面反映出新时期,人们思想的新改革,另一方面也真实的描绘出当时农村的生活环境。
他生活化的语言,戏剧化的写作手法,让其作品在大众中间广为流传,其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都家喻户晓。
文学史上,女性形象向来精彩纷呈,以小见大,作品中的人物就是一个时代的人们普遍价值的反映,而女性这一主体的落后与进步,开放与保守,幸福或悲惨,更能体现出当时的时代景况。
仅以《小二黑结婚》这部经典的作品进行分析,看看土改时期的乡土农村是怎样的,那里的女人是怎样的。
三仙姑三仙姑,听名字就是神神叨叨的.她偏要装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遮起来”还涂着宫粉,但是年龄如此,看去竟像“驴粪蛋上下了霜”。
这样的形象描写是赵树理小说中少有的,详细的写出三仙姑的形象,想必是太具人物特点。
再到后来区长眼中所见的三仙姑,认作是受了气的小媳妇,不想却是擦了粉的老太婆。
她滑稽的打扮,装神弄鬼的行为,看起来是个十足的丑角。
但正如小丑的面具下是无尽的悲伤,三仙姑的可恶、变态,也都是寂寞与悲伤的外露。
读起来,三仙姑像曹七巧,一样的徐娘半老仍要俏,与男子们不清不楚勾勾搭搭,到老,还要嫉妒女儿的年轻,要用自己的手毁掉女儿的幸福。
细看她的所谓,总是觉得,那荒唐的背后,总是有一股荒凉。
曾经的她,是前后庄上的第一个俊俏媳妇,十五岁的年纪,天真的性格,可是偏偏加了个只会在地里死受的老实人,成天在地里干活,自然不能明白新媳妇的天真浪漫。
年轻气盛,与村里的年轻人们嘻嘻哈哈,热闹中,仿佛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后来便设起了神坛,借神的名号,大大方方的把自己的俊俏展现给别人看。
年纪大了,曾经的相好也都妻媳成群,不再找她了,她便又用小芹做引子,引得青年们跟她说几句玩笑话。
条板凳上,立即就发作起来:“闯祸东西!放了你你还不快回去?你把老子吓死了!不要脸!”当着自己儿子的面,二诸葛又换了一副面孔,说话的语气也全然不同。
他高声喝骂,强烈阻止两个年轻人在一起。
不难看出,二诸葛作为长辈,还有专制的一面。
在他看来,为人子女就应当遵从父母的意志,尤其是在婚姻大事上,不能“未经父母允许私相授受”,否则便是“不要脸”。
又如,小芹的母亲三仙姑也是一个封建守旧、喜欢装神弄鬼的人。
看到两个年轻人“自由恋爱”,她也极力反对。
但是,当见到区长时,她却“趴下就磕头,连声叫道:‘区长老爷,你可要给我做主!’”当时已经是民主社会,但三仙姑显然还没有受过“民主”思想的洗礼。
封建思想在她的脑海中根深蒂固。
她总觉得自己是“民”,区长是“老爷”,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要区长给自己做主。
这说明她是一个畏惧强权、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人。
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展现了人物的与众不同。
三、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动作的语段在小说中也占了一定的篇幅。
相比于人物的语言,人物的动作显得更加的直观、形象,也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体现。
赵树理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也十分擅长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金旺兄弟将小二黑抓走后,二诸葛睡不着觉,便“摸了摸脸,取出三个制钱占了一卦,占出之后吓得他面色如土”。
儿子出了事,二诸葛并没有想发设法去解决问题,而是急着“算卦”。
这说明他是一个深受封建迷信荼毒的人。
在二诸葛的认知中,无论是祸还是福,都是由“上天”决定的,个人如何做根本无足轻重。
“于福也再没有敢说什么,把饭菜做成了放在炉边等,直等到她梳妆罢了才开饭。
”于福是三仙姑的丈夫。
从这一系列动作来看,于福对自己的媳妇心存畏惧。
三仙姑慢慢地梳妆,于福不敢催促,自己做好了饭菜,直到三仙姑梳妆完毕才敢吃饭。
作者仅仅用寥寥数语,便塑造出一位憨厚朴实的农村男子的形象。
换上新衣服、新手帕、绣花鞋、镶边裤,又擦了一次粉,加了几件首饰,然后叫于福给她备上驴,她骑上,于福给她赶上,往区上去”。
深刻的戏谑喜剧的忧伤--从“三仙姑”、“小腿疼”看赵树理笔下的喜剧女性形象刘岩须【摘要】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和《“锻炼锻炼”》中,成功地塑造了“三仙姑”和“小腿疼”这两位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他用戏谑的、喜剧化的人物表现手法,揭示了在新时代环境下传统女性陈腐落后的陈规陋习。
与此同时,赵树理在戏谑的、喜剧化的表层之下,对农村宗法制的文化语境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亦对心灵遭到扭曲的妇女之悲剧命运表达了深深的同情。
【期刊名称】《攀枝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4页(P32-34,38)【关键词】赵树理;喜剧女性形象;《小二黑结婚》;《“锻炼锻炼”》【作者】刘岩须【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小二黑结婚》和《“锻炼锻炼”》是赵树理“问题小说”的代表作,意在宣扬解放区的民主精神和合作精神,摒弃农村中存在的封建、落后的宗法制观念。
在小说中,“三仙姑”和“小腿疼”作为配角是以“问题人物”的形象出场的,作者也以微讽的笔调对她们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与批判。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作为配角的“三仙姑”和“小腿疼”却大放异彩,甚至掩盖了作者所精心刻画的主角的光芒。
这种反差似乎为我们重新思考阐释赵树理小说的思想蕴涵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角度。
我们须追问的是,“三仙姑”、“小腿疼”缘何具有如此深厚的艺术魅力?其中究竟蕴含了何种思想寓意?这与赵树理的艺术取向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在笔者看来,小说中的所谓“落后妇女”之所以能焕发出夺目的艺术光彩,与她们的历史定位密不可分。
从新旧时代农村妇女的精神向度,到民间文化中妇女的巫者现象,到男性话语霸权中女性的性别意识,再到心理学上女性应对现实的心理取向,这些落后妇女身上凝聚了复杂的文化符号,对她们的认识也存在着更多的书写空间和解读空间。
此前研究者们往往站在了“三仙姑”和“小腿疼”的对立面,以时代认同者的角度,对这些落后妇女进行了讽刺和批判,在笔者看来这是有失公允的,本文试图从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两个层面,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复杂性进行重新解读以期探寻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
《小二黑结婚》中农村女性形象塑造赵树理是“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被誉为写农村题材的“铁笔”和“圣手”。
赵树理根据农村各个时期的实际生活,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反映了当时历史背景下农民的思想意识和生存状态。
赵树理的大众化经典之作和成名之作《小二黑结婚》中的农村女性形象描写就是小说的一大成功之处,其中两个代表性的农村女性人物形象是小芹和三仙姑。
一、小芹,开始觉醒的农村新女性赵树理采用跳跃性的穿插描写和烘托手法,刻画了在解放区环境下小芹这一敢想敢做、敢于斗争的农村新女性形象。
小芹在三仙姑弄鬼“下神”、打情骂俏的家庭环境下长大,但是,她的心灵没有被侵蚀,没有像三仙姑那样受愚昧落后的迷信思想影响,而是勇敢地打破世俗,争取自己的幸福权利。
小芹作风正派,不像她娘那样跟人不清不楚。
有一回金旺图谋对她不轨,被她撵了出去。
小说写到:“前年夏天,有一天前晌,于福去地里,三仙姑去溜门,家里只留下小芹一个人,金旺来了,嬉皮笑脸向小芹说:‘这会可算是个空子吧?’”金旺把小芹看做是和她母亲一样的人。
金旺的如意算盘打错了,面对金旺的挑衅,小芹“板起脸来说:‘金旺哥!咱们以后说话规矩些!你也是娶媳妇大汉了!’”当金旺还死皮赖脸时,她急了,大怒道:“金旺!”小芹还不惧恶势力压迫,当混进村干部队伍的封建恶势力代表、吃过小芹亏的金旺兄弟公报私仇,胡作非为批斗小二黑和小芹时,小芹拉着金旺老婆找村长理论,还指责金旺老婆“当了妇救会主席就不说理了”,让金旺老婆狼狈不堪,可见小芹的正直与勇敢。
小芹和小二黑一起为了自己的幸福勇敢地向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阻碍进行不屈斗争。
当她母亲三仙姑硬要把她许给阎锡山旧军队的退役军官吴先生时,她又吵又闹,“把吴先生送来的首饰绸缎扔了一地”,对三仙姑说:“我不管!谁收了人家东西,谁跟人家去!”三仙姑又用“下神”来吓唬她,小芹不为所惧愤然出门。
小说在描写小芹与家庭和农村封建思想、行为的斗争中,出色地表现了小芹不信神、不信邪,反对封建迷信和封建伦理观念,不遵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自我把握命运的内心世界和坚强个性。
《长江丛刊》2019.065赵树理小说中的女性群像■马婧璇/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摘 要:赵树理是书写农村生活的“铁笔”“圣手”。
他深入生活,采取采访调查的方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刻画出了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农村人物形象。
赵树理刻画的形象典型鲜明,富有生活气息,是其所生活年代人物形象的缩影。
在这样的基础上,通过对赵树理笔下女性形象的研究,深入了解农村女性的解放进程。
论文选取封建女性、自由女性和富有创新意义的懒惰女性三个作者所书写的典型形象进行分析,并从“角色转变”“恋爱模式转变”两个角度探究赵树理笔下的女性群像。
关键词:封建女性 自由女性 懒惰女性 角色转变 恋爱模式转变赵树理的写作大都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通过其笔下的人物形象,可以回到当时那个年代,了解当时社会的发展进程。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赵树理小说中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从对解放进程的促进和阻碍的角度来讲,大而化之的可将其分为“封建女性”和“自由女性”两类。
在此之下,还有根据人物身份所带来的具体的形象特点的划分。
值得一提的是,赵树理还刻画了“懒惰女性”的形象,这在中国对于女性“勤劳善良”的传统书写的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一、典型化的女性形象(一)封建女性形象1、女方母亲的形象赵树理的经典作品《小二黑结婚》中塑造了许多经典形象,三仙姑就是其中的一个。
三仙姑作为中国传统女性的一员,深受中国古代女性文化的影响。
从她的人物角色的设定角度来讲,她是作为小芹和小二黑这一对自由恋爱的情侣的绊脚石的角色出现的,换句话来说,正是她这样的人阻碍了自由恋爱的发展,是具有封建性的。
而她们产生这种行为就是受传统女性文化的影响。
传统社会要求女性服从男权,作为女儿的母亲,女儿的教育者的角色,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把这样的思想教给自己的孩子,也要孩子的行为满足这样的要求。
自己的婚姻模式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儿的婚姻也得是这个样子。
赵树理笔下的妇女形象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潘越男写作提纲:一、主题——妇女的真正解放,有赖于社会的解放,更有赖于自身的努力。
二、妇女形象的分类(一)既是封建婚姻制度的受害者,又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维护者的妇女形象。
1、三仙姑——变态的反抗者。
2、孟祥英的婆婆——封建阶级的帮凶。
3、小飞蛾的婆婆——驯服与投降者。
(二)受封建宗法思想和私有观念,旧的习惯势力毒害至深的落后的妇女形象。
1、李成娘——新社会的“九斤老太”。
2、常有理——巧舌如簧。
3、惹不起——难缠难斗。
4、小腿疼、吃不饱——常有理、惹不起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三)劳动妇女的先进人物。
1、小飞蛾——由呻吟到反抗的妇女形象。
2、于小芹、艾艾、燕燕——追求美满幸福爱情生活的新女性。
3、孟祥英、金桂——冲出家庭、走向社会的崭新的妇女代表。
三、妇女形象的意义——封建社会毒害了广大妇女,形形色色的妇女形象像枪一样,批判的锋芒直指各种封建思想。
赵树理笔下的妇女形象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潘越男赵树理笔下成功的妇女形象被讽刺、嘲笑、批判的居多,肯定赞扬的则少。
几十年来对赵树理创作中的这一现象,有的评论工作者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兴笔问罪。
本文试图对赵树理笔下的妇女形象进行认真研究,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
一如果说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塑造的妇女形象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主线——“一切女子,倘不得到男子同等的经济权,我以为所有的好名目,就都是空话。
”只有“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
”⑴社会得不到解放,无论是祥林嫂坚韧而执着的对于命运的搏斗,对于生活的追求,还是三仙姑对于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大胆而激烈的反抗,都只能以失败结局。
那么赵树理小说中的妇女形象则阐明这样一个主题——新制度的诞生,旧制度的灭亡,只是为妇女真正获得解放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即为这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先决条件。
要使广大妇女彻底从“代表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四条极大的绳索”⑵中解放出来,还有待于广大妇女进一步的努力奋斗!如果说鲁迅为妇女的解放,在他的小说创作中更多地揭示了旧中国妇女不幸的悲惨遭遇以及她们淳朴善良的美德,唤醒民众,为争取社会解放而奋斗。
那么赵树理在他的创作中始终站在妇女彻底翻身解放的思想高度,着重描写了广大劳动妇女因袭的重负和心灵的创伤,激励她们为争取自身的彻底解放而斗争。
因此,作家在社会解放的欢乐浪潮中,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封建思想、封建礼教使广大妇女心灵上受到创痛的严重后果,通过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向时代敲起警钟!二一提起赵树理笔下的妇女形象,第一个闯进我们记忆中的恐怕就是《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米烂了”、“忌讳”、“吃鲜果”的痴想、“三仙姑许亲”、区政府上丢丑……这一连串令人难忘而又饶有风趣的故事好象走马灯似的在眼前浮现。
其实少女时代的三仙姑也是一个美丽端庄的姑娘。
十五岁嫁给于福,这种“父母之命、媒之言”所注定的婚姻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
”三仙姑这个年轻美丽的姑娘虽然没有能力抗拒父母之命,但她却不愿尽这“客观的义务”,于是,慢慢就和自动来的年轻人玩得“十分哄火”,以填补她精神上的空虚和寂寞。
以前的一些研究文章对于三仙姑的评价,只是看到她放荡、轻薄、不正派的一面,而忽视了促成她如此做的社会原因,恐怕有失偏颇。
在封建社会中,偷情与勾引男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常常是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相联系着的。
由于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原因,天下的有情人难成眷属,得不到封建法律的承认,只好用所谓“非法”的私通方式进行反抗。
尽管这种反抗方式是个人的、不自觉的,但仍具有社会的意义。
当然,笔者这里并不认为三仙姑的放荡、轻佻是一种美德,但她毕竟“是可怜人,不幸上了历史和数目的无意识的圈套,做了无名主的牺牲。
”⑶因此,作家的批判、讽刺的笔锋并不指向这里,而是指向三仙姑不但自甘堕落,而且又反过来利用毒害过她的封建婚姻制度毒害青年一代的行为。
在《孟祥英翻身》中,孟祥英的婆婆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长,她统治媳妇的“老规矩”,就是封建统治思想束缚奴役广大下层妇女形象而又通俗的代名词——婆媳们的老规矩是当媳妇的时候挨打受骂,一当了婆婆就得会打骂媳妇,不然的话,就不象个婆婆派头;男人对付女人的老规矩是“娶到了媳妇买到的马,由人骑来由人打”,谁没有打过老婆就证明谁怕老婆。
孟祥英的婆婆不但有一般人都有的“老规矩”。
譬如“他脑筋里”的“媳妇样子”:头上梳个笤帚把,下边两只棕子脚,沏茶做饭、碾米磨面、端汤捧水、扫地抹桌……从早起倒尿壶到床上铺被子,时刻不离,唤着就到;见个生人,马上躲开,要自己不宣传,外人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还有个媳妇。
封建的伦理道德,宗法观念,在她脑子里不但根深蒂固,而且还那么系统缜密。
作者在孟祥英的婆婆这个形象中,着重刻划了在封建家庭中她作为封建阶级的帮凶的凶狠残暴的性格。
她压迫虐待媳妇,还不允许媳妇向别人诉苦。
有一次媳妇孟祥英正把自己的苦水向一个本家叔吐了吐,就引起了婆婆的一串的报复。
作者紧紧抓住“老规矩”这个关键,并以压抑不住的愤怒,多次强调这个“老规矩”,因为它是婆婆的理论支柱,是套在媳妇头上的紧箍咒,它象幽灵一样在年轻媳妇的心头徘徊、禁锢,统治着年轻媳妇的思想。
而把定切付诸实践的便是婆婆!“在每一时代里,统治阶级的思想总是占着地位的。
这就是说,本身代表着社会统治的物质生产力量的阶级,同时就是这个阶级统治的精神力量。
”⑷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这一光辉论断在《孟祥英翻身》中被作家用典型形象阐发得淋漓尽致的话,那么小飞娥的婆婆虐待媳妇则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驯服与投降。
她挑唆儿子张木匠用小锯梁子把小飞娥打得皮开肉绽,痛不欲生。
岂不知她“年轻时候也有过小飞蛾跟保安那些事,后来是被老木匠用这家具打过来的。
”作家虽对小飞蛾的婆婆着墨不多,但这个人物却刻划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她的愚昧落后不觉悟,正揭露了封建思想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毒害广大劳动妇女的程序之深,这种“被虐待的儿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儿媳”⑸的历史现象的一再重复,实在是令人可悲可叹的!在封建社会,广大妇女不但有“夫权”这条绳索的束缚,而且还同男子一样“普遍要受三种有系统的权力支配”。
作为一个执着探寻妇女解放道路的现实主义作家,就不能不注意到,除婚姻问题外,其它精神桎梏也紧紧束缚着广大的劳动妇女。
赵树理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塑造的另一类便是受封建宗法思想、私有观念、旧的习惯势力毒害至深的落后的妇女形象。
《传家宝》中李成娘是一个新社会的“九斤老太”,她用旧的眼光看待新事物,这也“不顺眼”、那也“不满意”。
她认为“男人有男人的活。
女人有女人的活”。
因此她对儿媳妇金桂“当干部这个事早就有一大堆不满意”。
为了把金桂囿在家庭生活的小圈子里,婆媳俩经常发生摩擦。
你看,就是新正初二,婆媳俩又是一场冲突:李成娘一看见金桂这些举动就觉着不顺眼:第一,她觉得不像个女人家的举动。
她自己两只手提起个空水桶来,走一步路还得叉开腿。
金桂提满桶水的时候也才只用一只手;她一辈子常是用碗往锅里舀水,金桂用的大瓢一瓢就可以添满她的小锅;这怎么象个女人?第二,她洗一棵白菜只用一碗水,金桂差不多就用半桶,她觉着这也太浪费。
李成娘这口气,这理由,与鲁迅先生笔下的九斤老大“常说伊年轻的时候,天气没有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的牢骚何其相似!赵树理在谈到他对李成娘的态度时说:“我不否定她的话,我就不会去写她。
”⑹但有的评论者认为作家对“农村妇女老一代的代表人物”持“一味的否定态度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的,是不吻合的。
”⑺。
笔者为这是没有真正了解当时农村的社会现实状况,没有真正理解作家笔下的李成娘是一个充满着象征性的形象。
如伤口中写李成娘“传家宝”的失传,领导权的丧失,婆媳斗争中婆婆的失败。
这一切都象征着——新的战胜旧的,狭小的私有生产方式必将为新的公有生产方式所代替,这是历史的新陈代谢。
笔者认为作家这样写李成娘正是他慧眼卓识。
《传家宝》以洗炼、朴素的笔触,刻划了李成娘这个墨守成规、安于旧业、目光狭窄、思想僵化的旧式的农村中的落后的妇女形象。
从生活习惯到生活方式,从家庭琐事到婆媳关系,无不反映了新旧两种思想的斗争,表现了她们人虽然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但思想仍然停留在旧时代的现实。
她(他)们“并不会因为革命开始变成圣人”⑻这种思想在《三里湾》中,作家则更充分地表现出来。
在这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作品中,作家并没有正面地直接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两条路线,两个阶级的尖锐斗争,到直接而又真实地描绘了农村中的封建宗法观念、宗族势力在顽固退守中与新的生活关系的抗争。
《三里湾》中妇女界的知名人士常有理、惹不起、能不够恐怕早为读者熟悉。
在《有没有面》一章,常有理与三儿媳的辩论,才真正让我们领略了她善辩的口才:孩子都是我的孩子,媳妇自然也都是我的媳妇;哪一根骨头也是自己的骨肉,我也犯不上偏谁向谁。
可是咱们这庄户人家,不到过年过节,每天也不过吃一些家常便饭,我吃了这么大也没敢嫌坏。
大家既然都吃一样饭,自然也没有给媳妇另做一锅的道理——我和孩子爹这么大年纪了,也没有另做过小锅饭。
先说自己不偏不党,后说陈菊英嫌饭坏意在找事。
“常有理倒说得端端有理。
”岂不知她这里首先玩了个花招:回避了事实本身。
下面为了按自造的“自然”之论推下去,事实也只好服从她的需要了——今天的晌午饭是黄蒸和汤面,男人们在地里做重活,每人有两个黄蒸汤面管饱。
女人们在家里做轻活,软软活活吃顿汤面也很舒服,我和大伙家吃了没意见,不知道我们的三伙家想吃什么!人和人的心事不投了,想找碴儿什么时候都找得了来!象这样扭扭别别过日子怎么过得下去呀!事实本来是,常有理她们让陈菊英从早上开始磨面直到下午,“早饭只喝了一碗稠粥”,上午给陈菊英娘俩只留一点面汤(并非汤面)……可是经常有理巧舌一拨,事实被推到哈哈镜前还不说,倒好象她这个“宽厚待人”的婆婆受了天大的委曲,是陈菊英故意“找碴儿”。
她把一套瞎话编的那么圆圆展展,又那么有条有理,有板有眼,最后又加一句“我也不会说什么!请你们大家评一评吧!”其神态是何等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而惹不起则是农村中那种“母老虎”的形象:蛮横、刁赖、撒泼。
在《惹不起遇一阵风》中,本来是自己八岁的男孩十成欺负了陈菊英的四岁的女孩,主满喜好心出面调解未遂,反把十成惹得“又哭又骂,又趟在地上打滚”。
作母亲的理应哄劝自己的孩子,惹不起不愧是惹不起!“十成!你这小该死的!吃了亏还不回来,逞你的什么本事?一点眼色也认不得!人家那闺女有妈!还有爹!你有什么?”“你这小死才怎么还不出来?不怕人家打死你?人家男的女的在一块有人家的事,你搅在中间算哪一会哩!”惹不起果然名不虚传——恶语伤人,指桑骂槐,胡搅蛮缠,倒打一耙。
常有理巧舌如簧,惹不起难缠难斗,能不够卖乖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