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 格式:ppt
- 大小:4.22 MB
- 文档页数:59
原生质体育种名词解释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原生质体育种。
啥是原生质体育种呢?这就好比是给生物界来了一场奇妙的大改造!
想象一下,原生质体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魔法盒子,里面装着生物的各种遗传秘密和潜力。
我们通过一些特别的手段,把不同生物的原生质体凑到一块儿,让它们发生奇妙的反应和融合。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哦!得像个细心的工匠一样,精心地操作。
把不同的原生质体放在一起,就好像让不同的颜料混合,会产生出全新的色彩和效果。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一种植物的原生质体和另一种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在一起,说不定就能培育出一种具有特殊性状的新植物呢!这多神奇呀!它能让植物变得更强壮、更能抵抗病虫害,或者长出更漂亮的花朵、结出更美味的果实。
这就好像搭积木一样,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原生质体搭出各种各样我们想要的形状。
而且这个过程充满了惊喜和未知,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样的奇妙产物。
再想想,要是能把动物的原生质体也这么搞一搞,那会出现什么好玩的事情呢?会不会有能飞的鱼,或者会游泳的鸟呢?哈哈,虽然现在可能还做不到,但谁知道未来会怎样呢!
原生质体育种可不只是好玩哦,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实实在在的影
响。
通过它,我们可以培育出更好的农作物,让我们有更多更健康的食物吃。
还能让一些濒临灭绝的物种有机会重新焕发生机,这不是很棒吗?
总之,原生质体育种就像是打开了生物世界的一扇神奇大门,让我们有机会去探索和创造更多的可能。
它让我们看到了生物的无限潜力,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难道不是吗?。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简介原生质体(protoplast)这个术语最早是由Hanstein 在1880年提出来的。
确切地说,食用菌原生质体是指细胞壁完全消除后余下的那部分包裹的裸露的细胞结构。
原生质体虽然失去了细胞壁存在时的原有细胞形态,变成了圆球体,但它仍然具有原生质膜和整体基因组,是一个具有生理功能的单位。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fusion)是指通脱壁后的不同遗传类型的食用菌菌株原生质体,在融合剂的诱导下进行融合,最终达到部分或者整套基因组(核基因、线粒体基、胞质基因)的交换和重组,生产出新的食用菌品种和类型,也就是说,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上是一种不通过有性生活史(sexualcycle)而达到遗传重组或有性杂交的育种手段。
近日,在佛山科技学院召开的“草菇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成果鉴定会上获悉,该院农学系利用现代生物工程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成功地选育出草菇新品种Vp—2、Vp—3。
专家们实地考察后认为,该研究成果数据可靠,技术新颖,品种表现良好,种性稳定,菌丝生长健壮,爬料速度快,抗杂能力强,子实体结实,基部紧凑,个体适中,兼备双亲优良性状,生物特性明显优于目前生产使用的当家品种。
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据项目鉴定委员会主任、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丘元盛介绍,该项目成果具有技术的前瞻性和研究的独创性:采用超声波处理结合溶壁酶酶解,很好地解决了草菇细胞壁裂解的难题,为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提供了大量原生质体,完善了草菇原生质体制备和融合技术;创造性地利用不同草菇品种间存在拮抗作用进行融合子初筛,利用不同草菇种间分解脱脂牛奶、可溶性淀粉、聚半乳糖醛酸等物质的能力差异性,定量检测融合子与亲本间的酶分解能力,通过DNA随机多态性差异检测进而确定融合子,技术操作新颖,为食用菌育种开辟新途径;开创性采用液氮研磨与溶壁酶酶解相结合提取草菇菌丝DNA技术,获得高纯度遗传物质,圆满解决草菇等真菌DNA提取过程中破壁困难和纯度不高等技术难题,实现现代分子生物学水平格测融合子的技术性飞跃。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摘要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可以提高重组频率,使得遗传物质的交换、传递更完整,成为微生物育种的一种重要方式。
其过程包括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原生质体融合以及融合体检出等步骤。
在每个步骤中均要考虑到其应注意的因素,从而提高原生质体育种的效率,达到快速育种的目的。
因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优势,其在多功能菌种选育、工程菌选育和工业生产育种等方面应用广泛。
关键词原生质体制备融合育种原生质体再生融合体检出引言传统的杂交育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受到亲和力的影响,并且要求亲本有性的分化,而原生质体育种则克服了这些缺点。
当细菌细胞壁被剥离,剩下由原生质膜包围的原生质部分称为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融合是指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借以获得兼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
[1]原生质体融合不受种属限制,能够完整的传递遗传物质,使得重组几率提高进而提高育种速度。
[1-2]育种步骤可分为五大步骤:直接亲本及其遗传标记的选择、双亲本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亲本原生质体诱导融合、融合重组体分离、遗传标记分析和测定。
1.亲本遗传标记的选择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的双亲本一般要携带遗传标记,以顺利地筛选到融合子。
常用营养缺陷型、抗性、荧光染色、温度敏感性、孢子颜色、菌落形态等作为标记。
其中营养缺陷型是常用而有效的选择手段。
[3]2.原生质体制备制备原生质体是融合育种的前提,为了制备原生质体,需要将包围细胞的细胞壁去除掉。
去壁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机械法、酶法和非酶法,现在使用较多的是酶法。
[4]2.1酶法制备原生质体的条件(1)菌体年龄微生物的生理状态决定了原生质体的形成,而菌龄明显影响了原生质体的形成率,菌龄过长不利于释放原生质体,过短则菌丝体容易破裂。
丝状真菌一般选择年轻的尖端生长点的菌丝;细菌与霉菌一般采用对数生长期,而放线菌以对数期到静止期的转换期为好。
[5](2)稳定剂原生质体由于失去了细胞壁因此对环境十分敏感,渗透压尤为重要。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微生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摘要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微生物遗传育种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具有遗传信息传递量大,不受亲缘关系的影响,可有目的地选育理想的融合株,便于操作等优点,在遗传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文章从原生质体融合的特点以及融合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原生质体;原生质体融合;遗传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就是将两个亲株的细胞壁分别通过酶解作用加以剥除,使其在高渗环境中释放出只有原生质膜包被着的球状原生质体。
然后将两个亲株的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混合,由聚乙二醇助融,使它们相互凝集,通过细胞质融合接着发生两次基因组之间的接触、交换、遗传重组,在再生细胞中获得重组体。
两个具有不同基因型的细胞,采用适宜的水解酶剥离细胞壁后,在融合剂作用下,两原生质体接触,融合成为异核体,经过繁殖复制进一步核融合,形成杂合二倍体,再经过染色体交换产生重组体,达到基因重组的目的,最后对重组体进行生产性能,生理生化和遗传特性分析。
一、原生质体融合的特点1.杂交频率较高由于原生质体没有细胞壁的障碍,而且在原生质体融合时加入融合促进剂PEG,所以微生物原生质体间的杂交频率都明显高于常规杂交方法。
2.受接合型或致育性的限制较小由于两亲株中任何一株都可能起受体或供体的作用,因此有利不同种属间微生物的杂交。
另外,出于原生质体融合是和致育性没有关系的细胞杂交,所以其受接合型或致育性的限制就比较小。
3.重组体种类较多由于原生质体融合后,两个亲株的整套基因组之间发生相互接触.有机会发生多次交换,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基因组合而得到多种类型的重组体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应用在微生物育种中,常根据不同需求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培育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等优点的微生物菌种。
1.标记菌株的筛选用于原生质体融合的亲本需要携带遗传标记,以便于重组体的检出。
常用营养缺陷型和抗性作为标记,也可以采用热致死,孢子颜色,菌落形态作为标记。
实际时究竟采用哪种遗传标记,要根据实验目的来确定。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一种准确、灵活和快速的分子育种技术,它可以将一种植物中的遗传物质与另一种植物的遗传物质融合在一起,以获得更有效的育种方法。
下面介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其应用:
一、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基本概念
1、原生质体的定义:原生质体(Protoplast)是指细胞原有的稳定的液体质结构,在植物细胞当中占据重要的分子物质,可以被用来搅拌,冷冻,施主或克隆植物细胞的核酸,蛋白质以及其他的分子物质。
2、破壁法的原理:破壁法是一种用于分离出植物原生质体的方法,它利用酶和/或静电力,这种酶使细胞壁细胞可以被剥离出来,从而形成原生质体。
3、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就是利用破壁法将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起来,以获得新的基因组的遗传材料,从而为植物的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应用
1、引入新基因: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以有效地引入一些新的基因材料到植物细胞,从而改变植物的性状特征,从而获得抗逆性、抗病性、烘焙品质和其他重要特征,使植物更适应环境条件。
2、突变:通过将不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起来,可以引发基因突变,从
而获得新的外观形状或性状,更好地提高植物的繁殖力和适应性。
3、抗逆育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强植物细胞体抗病性和抗逆性,从而大大提高植物的耐受性,使一些极端的环境能够更好地适应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总而言之,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旨在将宿主植物中基因携带的遗传改良物质融入受体细胞中,以获得更多优良育种材料,从而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从而提升作物的产量。
第二节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一.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特点原生质体融合就是将两个亲株的细胞壁分别通过酶解作用加以剥除,使其在高渗环境中释放出只有原生质膜包被着的球状原生质体,然后将两个亲株的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混合,由聚乙二醇(PEG) 助融,使它们相互凝集,通过细胞质融合,接着发生两套基因组之间的接触、交换,从而发生基因组的遗传重组,就可以在再生细胞中获得重组体。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具有7 个方面的优点:杂交频率较高:由于原生质体没有细胞壁的障碍,而且在原生质体融合时又加入了融合促进剂PEG ,所以微生物原生质体间的杂交频率都明显高于常规杂交方法。
已知霉菌与放线菌的融合频率为10 -3 ~10-1,细菌与酵母的融合频率亦达到10 -3 ~10-6。
受接合型或致育性的限制较小:由于两亲株中任何一株都可能起受体或供体的作用,因此有利于不同种属间微生物的杂交。
另外,由于原生质体融合是和“性”没有关系的细胞杂交,所以其受接合型或致育性的限制比较小。
重组体种类较多:由于原生质体融合后,两个亲株的整套基因组之间发生相互接触,可以有机会发生多次交换,所以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基因组合而得到多种类型的重组体。
遗传物质的传递更为完整:由于原生质体融合是两个亲株的细胞质和细胞核进行类似合二为一的过程,因此遗传物质的交换更为完整。
原核微生物中可以得到将两个或更多个完整的基因组携带到一起的融合产物,放线菌中甚至能形成短暂或拟双倍体的融合产物,而在真菌中能形成短暂的或稳定的杂合二倍体甚至三倍体或四倍体等多倍体。
可获得性状优良的重组体:与其它的育种方法相结合,将从其它方法获得的优良性状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再组合到一个单株中。
例如,唐沢昌彦等将氨基酸生产菌AJ3419(AEC r+ile-)与Bl-4(AHV r +lys-) 的原生质体融合,获得了苏氨酸高产菌AJ11812(AEC r+AHV r+ile-+lys-) ,该菌的苏氨酸产量较亲株提高了1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