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脱位20191213
- 格式:pptx
- 大小:10.23 MB
- 文档页数:65
寰枢椎脱位
寰、枢椎和其他脊椎骨不同,为轴承状关节,以枢椎的齿状突为轴心,寰椎旋转。
齿状突的前缘紧靠寰椎前弓的后缘,齿状突的后方紧贴横韧带,形成寰枢椎间关节。
此外,寰枢椎两侧侧块间亦形成关节。
【病因】
寰枢椎关节脱位的外伤暴力和脊柱骨折相仿,可分为过伸性损伤和过屈性损伤,一般以过屈性损伤较多见。
【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与CT表现:
1.寰枢椎关节间隙增宽侧位片上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前缘之关节间隙增宽,此征象为诊断寰枢椎脱位的主要根据,此关节间隙正常成人均在2mm以下,儿童在4mm以下,在成人若超过2mm应怀疑有脱位可能,2.5mm以上者可肯定有寰枢椎脱位;儿童若超过4mm应怀疑有脱位。
4.5mm以上者可肯定有脱位,在可疑脱位者加拍过屈位片,显示脱位情况,以进一步确诊。
但脱位严重的患者应避免摄过屈位片,以免加重脱位程度,引起脊髓压迫。
2.齿状突与寰椎侧块的关系失常寰枢椎间关节正面关系显示于张口位片、CT片,正常情况下枢椎齿状突居中,寰椎侧块的上、下关节面与枕骨髁、枢椎侧块上关节面形成关节,两侧对称。
脱位较明显时,齿状突偏位,两侧侧块的小关节不对称、错位或相互重叠,此征象为诊断脱位的辅助征象。
由于正常人也可略不对称,尤其在头位不正的情况下,故应密切结合侧位片的上述征象,方可确诊。
3.CT 横断及冠、矢状位多平面重组(MPR)对寰枢关节及其脱位显示更为清晰。
(参考来源:,放射中级考试指南,作者:本站整理)。
寰枢关节脱位临床表现
一、概述
关节脱位,是骨科疾病常见的一种,应该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前一段时间,侄子,九岁了,比较调皮,总是好动,闲不住,一天不闯祸,就不行的那种,昨天打电话回家,问怎么样,是不是这个暑假,玩疯了,结果听家里人说,玩什么啊,刚放暑假那时候,学人家翻墙,不小心摔倒了,出现了关节脱位,这一个暑假,都在养着,估计憋坏了。
关节脱位,根据不同的关节,种类也是非常多的。
其中寰枢关节脱位,是常见的一种,那么寰枢关节脱位都有什么表现呢?
二、步骤/方法:
1、寰枢关节脱位,首先,需要搞清楚,什么是寰枢关节脱位,具体是指颈椎的第一节(寰椎)、第二节(枢椎)之间的关节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简称就是寰枢脱位,不同的人,病情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2、寰枢关节脱位,也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单侧寰枢关节脱位,临床表现是指,头部离开患侧向健侧倾斜;颈部疼痛和僵直,枕大神经痛,这是属于比较轻的情况,极少会出现脊髓神经早压迫的情况的。
3、还有一种类型,是双侧寰枢关节脱位的表现的,其头部前倾,张口受影响,颈椎各方向活动均受限制,另外的话,严重的,也可能会影响到说话不清楚,跟咱们平时说的说话有鼻音是相似的,是需要及时进行治疗的。
三、注意事项:
寰枢关节脱位,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不及时治疗,长期下去,如果双侧寰枢关节脱位,严重的话,是可能会影响到日常的行动能力的,是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的。
寰枢椎脱位概述寰枢关节除周围具有坚强的韧带外,于寰椎中部尚有同样坚强的寰椎横韧带连接于两侧块之间,并将前方的齿状突紧紧包绕,起约束寰椎向前滑动的作用。
在此状态下,如果横韧带断裂,则引起寰枢椎前脱位;如齿状突骨折,则视暴力的方向不同,既可能出现寰椎前脱位,亦可引起寰椎后脱位。
寰枢椎脱位临床上较为多见,其诊断与治疗均较复杂,易失误,应引起重视。
不伴有脊髓受压症状者及早期病例经治疗后神经症状恢复者,预后一般较好。
脱位严重、陈旧性者、以及伴有明显脊髓受压症状者预后较差。
自发性脱位如治疗及时,预后亦多较佳。
寰枢椎脱位发病机制1. 外伤型作用于头颈后部的外力均有可能致寰椎横韧带断裂而引起寰椎向前滑出的前脱位。
其中以屈曲型损伤为多见,包括重手法推拿时用力过猛。
如其移位程度超过椎管之有效间隙时,则可造成高位颈髓损伤,严重者多死于现场或搬运途中。
一般来说,横韧带断裂所引起寰椎脱位者的颈髓损伤,较之齿状突骨折者为重,病死率高。
2. 病理性亦非少见,尤以儿童,主因咽后部慢性炎症造成局部肌肉、韧带及关节囊的水肿、松弛及局部骨质脱钙而引起横韧带的松动、撕脱,并逐渐引起寰椎向前脱位。
因其发生过程缓慢,神经症状一般较轻;但如附加外伤因素, 则易招至意外。
此外侵及颈段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亦有20%左右病例可能出现此种后果。
寰枢椎脱位临床表现视移位程度及致伤机制不同,临床症状悬殊甚大,轻者毫无异常主诉,重者可造成完全性瘫痪,应注意观察及鉴别。
(1)病死率高,外伤性者,如暴力较强,作用迅猛,易因颈髓高位损伤而死于现场或运送途中。
即使不全性脊髓损伤者,亦易死于各种并发症,应注意及早防治。
(2)颈部不稳感,即患者自觉头颈部有被一分为二、如折断似的不稳感,以致不敢坐起或站立(自发性者则不明显)。
(3)颈痛及肌肉痉挛,外伤性者多较剧烈,尤以伤后数天以内。
(4)活动受限,无论外伤性或病理性者,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头颈部活动受限,严重者开口亦感困难。
寰枢椎脱位ct诊断标准
寰枢椎脱位(Atlas-Axis Dislocation)是一种严重的颈椎疾病,其中寰椎和枢椎之间的正常对位关系被破坏,导致颈椎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
寰枢椎脱位的CT诊断标准是医生通过CT扫描图像,判断寰枢椎之间的对位关系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存在寰枢椎脱位。
以下是寰枢椎脱位CT诊断标准的具体介绍:
1. 寰枢椎间距异常:正常的寰枢椎间距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而言,成年人的寰枢椎间距应该在1-3mm之间。
如果CT扫描结果显示寰枢椎间距超过此范围,即可考虑为寰枢椎脱位。
2. 寰枢椎角度异常:寰枢椎之间的角度也有一定的标准,一般而言,寰枢椎的角度应该在120-140度之间。
如果CT扫描结果显示寰枢椎的角度不在此范围内,即可考虑为寰枢椎脱位。
3. 齿状突位置异常:齿状突是寰枢椎之间的重要骨结构,其位置应该处于寰椎前弓和枢椎齿状突之间的凹陷内。
如果CT扫描结果显示齿状突位置异常,不在凹陷内或者有明显的位移,即可考虑为寰枢椎脱位。
4. 韧带完整性:寰枢椎周围有重要的韧带结构,如黄韧带、后纵韧带等,这些韧带的完整性对于维持寰枢椎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如果CT扫描结果显示韧带断裂或者不完整,即可考虑为寰枢椎脱位。
需要注意的是,CT诊断标准只能提供参考,具体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您有任何关
于自身健康的疑虑,请及时就医并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诊断。
寰枢椎半脱位[定义]寰枢椎半脱位是指在某种因素作用下导致寰椎和枢椎的解剖关系异常,临床分为创伤性寰枢椎脱位和自发性寰枢椎脱位两种,前者多因某种暴力造成,后者则系儿童咽部炎性浸润所致。
[诊断依据]1、病史有头部遭受打击、体育运动伤、交通事故伤等损史或有咽喉部慢性感染病史。
2、症状和体征头颈部倾斜畸形、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寰枕交界处有压痛;极少数出现颈髓受压的症状和体征。
脊髓受压和损伤时,根据其受压或损伤的不同程度可表现出相应的神经症状。
3、辅助检查(1)X线检查:①寰椎关节前脱位;开口位X线片表现为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两侧块间距不对称,颈椎侧位片显示齿状突与寰椎前弓之间距离(简称寰齿间距)增大,寰齿间距的正常值:成人为3mm,儿童为4mm。
齿状突间距正常,骨折的齿状突与寰椎一起向前移位。
②寰枢椎旋转脱位:上颈椎开口位X线片显示侧块向前旋转及靠向中线,棘突偏向一侧,小关节在无损伤侧呈“眨眼征”。
③寰椎横韧带损伤:横韧带在普通X线不显影,其损伤情况仅以间接影像加以判断,X 线表现为寰齿间距增大。
成人寰齿间距增大至3-5mm,提示横韧带撕裂;增大至5-10mm,提示横韧带断裂,部分辅助韧带撕裂;如增大至10-12mm,则证明其全部韧带断裂。
(2)CT及MRI检查:CT及MRI检查,可以与寰椎椎弓骨折及上颈椎畸形鉴别,同时有助于了解脊髓受压情况。
[证候分类]根据影像学检查分为三类:①寰椎关节前脱位;②寰枢椎旋转脱位;③寰椎横韧带损伤。
【治疗】1.非手术治疗(l)枕领带牵引:对无骨折单纯寰椎关节前脱位,急性期寰枢椎旋转脱位,寰椎横韧带部分损伤患者。
取中立位枕领带牵引,牵引重量根据年龄而定,成人一般为2.5—3.0kg ,儿童为1.5- 2.Okg 。
一般2—3 天可复位,维持牵引2 周,并用头颈胸石膏外固定。
1( 2)头环牵引:对伴有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患者,行头环伸直位牵引,牵引重量同枕领带牵引,复位后维持牵引4—6周,并用头颈胸石膏外固定。
荐读:寰枢椎脱位的三个脱位方向来源:脊柱外科医生张正丰(转载已获授权)寰枢椎脱位常见于寰枢椎外伤(如齿突骨折寰椎脱位畸形愈合等)、炎症(如上颈椎内风湿关节炎等)或先天畸形(如颅底凹陷、齿突不连等)。
寰枢椎脱位的现代治疗观点是尽量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手术方法包括前路复位固定融合、后路复位固定融合和前路松解后路固定融合三种方式。
我认为如果理解了寰枢椎脱位的三个脱位方向,对选择手术方式和术中灵活使用器械复位有很大的帮助。
寰枢椎脱位的三个方向左:寰枢椎小关节向前倾斜;中:寰齿间隙增大;右:齿突上移和斜坡枢椎角减小对比四肢长骨骨折移位的三个方向:短缩、侧方、成角。
注意复位后断端呈开口位。
复位后三个方向都需要得到纠正。
寰枢椎脱位的第一种脱位方向是水平移位,表现为寰齿间隙(ADI)增大,相当于四肢长骨的侧方移位。
在复位时,如果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通压枢椎或弯棒提拉寰椎侧块钉,类似腰椎的滑脱提拉复位。
遗憾的是现在上颈椎的钉棒系统没有有意设计提拉复位的装置,复位力较小。
北医三院王超教授的钉板系统,通过弯板和寰椎长尾钉钉帽提拉,复位力较大。
寰枢椎脱位的第二种脱位方向是垂直移位,在颅底凹陷表现为齿突上移,相当与四肢长骨的短缩移位。
在可复性寰枢椎脱位(Reducible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 AAD)可以全麻下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
在难复性寰枢椎脱位(Irreducible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 IAAD)全麻下大重量颅骨牵引不能复位或无明显复位,其原因是前纵韧带、前侧的椎旁肌和寰椎侧块关节囊挛缩,需要松解这些内容。
前路经口松解这些内容较为容易和确切,后路松解可切除寰椎侧块关节囊甚至寰枢关节部分截骨,但不能达到完全松解。
在前路松解后路固定的方法中,前路松解后,在大重量牵引垂直脱位已经复位的情况,后路安放内固定器械就可只重点关注侧方移位(ADI)和斜坡枢椎角的复位。
寰枢椎不稳或脱位寰枢关节是由寰椎、枢椎、寰椎横韧带、齿状突尖韧带及关节囊等构成的复合体,是连接头颅和脊柱的特殊结构。
从解剖上看,寰枢椎关节面略呈水平位,并具有柞臼关节的一些特点,虽没有椎间盘结构,但韧带组织非常发达,齿状突作为寰枢椎间的骨性结构,起重要的旋转轴作用。
由于上述特点,使得寰枢关节成为脊柱中最为灵活的运动功能单位,协调完成颈椎约50%的旋转功能。
其中,横韧带与翼状韧带维持着寰枢关节的稳定 , 并为颈椎提供90% 的旋转活动度。
寰枢椎不稳或脱位是由于齿突的完整性缺失,如骨折、缺如、发育不良等,或寰枢椎之间的连接松弛或断裂,如寰椎横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断裂,寰枢膜、寰枢侧块关节囊松弛,当患者屈颈时寰椎前移、伸颈时寰椎复位或继续后移,脊髓在寰枢椎间反复受到刺激出现脊髓型颈椎病症状。
根据寰枢椎脱位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旋转脱位、垂直脱位和侧方脱位等。
前脱位最为常见,多因寰椎横韧带断裂引起。
后脱位则相对少见,往往合并齿状突骨折。
旋转脱位根据脱位程度、脱位方向、是否合并侧块关节交锁固定等可进一步细分为不同亚型(即Fielding分型):Ⅰ型,寰椎一侧侧块向前部分移位,另一侧为轴的侧块无移位,寰齿关系不变,寰齿前间隙(atlas-dens interval,ADI)<3 mm;Ⅱ型,寰椎一侧侧块向前移位,另一侧为轴的侧块无移位,3 mm<ADI<5 mm;Ⅲ型,寰椎两侧侧块向前移位,ADI>5 mm;Ⅳ型,寰椎向后移位。
颈椎侧位X线片上,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突前缘之间的间隙称为寰齿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上图)ADI大于3 mm(成人)、ADI大于5 mm(儿童)提示寰枢椎脱位;ADI 3~5 mm,提示寰椎横韧带撕裂;ADI 5~10 mm,提示横韧带断裂并部分辅助韧带撕裂;ADI 10~12 mm,提示全部韧带结构断裂。
如果颈椎侧位X线片不能很好地显示ADI,则可在颈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不加外力)上通过测定寰枢椎不稳定系数进行评估;如果X线片不能确定齿突位置,以及与枕骨大孔和寰椎前弓的关系时,可行颈椎前屈-后伸位CT或MRI检查。
寰枢椎脱位诊断标准寰枢椎脱位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颈部疾病,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寰枢椎脱位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体征、X线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等方面。
一、症状寰枢椎脱位的患者通常会出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僵硬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四肢无力、走路不稳、吞咽困难等症状。
在寰枢椎脱位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高位截瘫、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
二、体征在体格检查中,医生会检查患者的颈部活动度、肌肉力量、感觉功能等方面。
寰枢椎脱位的患者通常会出现颈部活动受限、肌肉力量减弱、感觉异常等症状。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头部和肩部是否出现不对称,以及是否出现高位截瘫等情况。
三、X线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寰枢椎脱位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X线片上,医生可以看到寰枢椎之间的距离是否正常,关节突关节是否错位,以及是否有骨折或炎症等病变。
通常,寰枢椎脱位的患者在X线片上会出现关节突关节错位、骨折或炎症等病变。
四、CT检查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寰枢椎脱位的程度和细节。
在CT图像中,医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寰枢椎之间的关节面和骨折情况,以及是否有炎症或肿瘤等病变。
这对于判断寰枢椎脱位的病因和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五、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寰枢椎脱位引起的脊髓损伤情况。
在MRI图像中,医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脊髓的形态和信号强度,从而判断脊髓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诊断寰枢椎脱位需要根据症状、体征、X线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发现有寰枢椎脱位的可能性,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单纯性寰枢椎脱位寰枢椎是颈椎中最特殊的一节,它位于第一颈椎(C1)和第二颈椎(C2)之间,也称为寰枢关节。
当寰枢椎发生脱位时,称为单纯性寰枢椎脱位。
这种情况可能由于外伤或其他因素引起,通常需要及时的治疗和管理。
病因单纯性寰枢椎脱位的病因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外伤:例如交通事故、摔倒等外力导致颈部受伤,导致寰枢椎脱位。
- 先天因素:先天性韧带松弛或异常结构也可能导致寰枢椎脱位。
- 炎症或感染:颈部炎症或感染引起的炎性改变可能导致关节不稳定,从而导致脱位。
- 其他因素:颈部肿瘤、变性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寰枢椎脱位。
症状单纯性寰枢椎脱位的症状因个体差异和脱位程度不同而异,常见症状包括: -颈部疼痛 - 头痛 - 颈部僵硬 - 上肢无力或麻木 - 步态异常或平衡障碍 - 甚至呼吸困难等。
诊断对于单纯性寰枢椎脱位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包括: - 颈部X光片 - CT扫描 - MRI检查 -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综合评估以上检查结果可以明确寰枢椎脱位的程度和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从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治疗针对单纯性寰枢椎脱位的治疗主要包括onservative management, traction 或external immobilization (cervical orthosis).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颈部X光片等影像学检查,以判断疗效和病情变化,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预后对于单纯性寰枢椎脱位的预后取决于脱位程度、治疗及时性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
大多数患者在获得合适治疗后症状有明显改善,但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或神经功能障碍等情况,因此需要密切随访和管理。
在面对单纯性寰枢椎脱位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治疗方案,及时干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由专业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
寰枢椎脱位诊断标准寰枢椎脱位是一种颈椎疾病,通常由于外伤或慢性劳损引起。
正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因此,本文将介绍寰枢椎脱位的诊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
首先,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症状包括颈部疼痛、僵硬、肌肉无力、头晕、恶心、呕吐等。
患者还可能出现上肢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症状。
在进行诊断时,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外伤史、颈部劳损史等,以及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疼痛的部位、性质、放射情况等。
其次,临床检查是诊断寰枢椎脱位的重要手段。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颈部姿势、活动度、肌肉张力等情况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寰枢椎脱位。
此外,医生还可以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检查,以了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
进一步的诊断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MRI等。
X线片可以直接显示寰枢椎的位置和形态,对于寰枢椎脱位的初步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CT和MRI则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寰枢椎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除了影像学检查,医生还可以进行功能性检查,包括颈部活动度测试、颈椎稳定性测试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寰枢椎脱位对患者颈部功能的影响,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最后,诊断寰枢椎脱位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例如,颈椎骨折、颈椎间盘突出等疾病都可能引起颈部疼痛、运动障碍等症状,需要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来加以区分。
综上所述,诊断寰枢椎脱位需要综合运用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包括病史询问、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功能性检查等,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最终确定诊断。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诊断寰枢椎脱位,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帮助。
寰枢椎脱位(寰枢椎脱臼)什么是寰枢椎脱位?寰枢椎脱位,又称为寰枢椎脱臼,是一种颈部脊椎的损伤,通常在椎间关节发生。
寰枢椎是颈部第一第二椎骨之间的椎骨,对支持头颅和颈部非常重要。
当寰枢椎发生脱位时,可能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寰枢椎脱位的症状•颈部疼痛•头颈部运动受限•头颅姿势异常•与其他神经系统紊乱相关的症状寰枢椎脱位的诊断和检查寰枢椎脱位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以下检查:•X射线检查•CT扫描•MRI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寰枢椎脱位,并评估其对周围组织和神经系统的影响。
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方法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颈部固定支架、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寰枢椎脱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包括椎间融合手术等。
寰枢椎脱位的预后寰枢椎脱位的预后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及时性。
大多数轻度的寰枢椎脱位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
但对于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甚至手术干预。
寰枢椎脱位的预防要预防寰枢椎脱位,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避免剧烈运动和活动•注意维持颈部良好的姿势•避免颈部受伤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注意颈部健康对预防寰枢椎脱位非常重要。
结语寰枢椎脱位是一种严重的颈部脊椎损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恢复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预防寰枢椎脱位同样重要,需要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注意颈部健康来降低发病风险。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寰枢椎脱位有所帮助。
寰枢椎旋转脱位
寰枢椎旋转脱位编辑词条 B 添加义项? 此类损伤包括寰枢椎固定于生理旋转范围内,以及在水平方向完全旋转脱位。
在寰椎横韧带未损伤情况下,寰枢关节在水平方向旋转可达65。
,双侧关节突完全脱位,此时可导致椎管狭窄损伤脊髓。
如横韧带断裂,则在寰枢关节旋转45。
即可引起脊髓损伤。
基本信息西医学名寰枢椎旋转脱位主要病因上呼吸道感染,创伤中医学名旋转脱位多发群体老年人,儿童传染性无传染其他名称无传播途径无所属科室骨科纪念日无发病部位寰枢椎是否进入医保无主要症状身痛
目录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检查4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