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脱位诊断与分型
- 格式:pdf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6
成人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标准《成人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标准》嘿,说起成人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标准呀,我可得给你唠唠我一朋友的事儿,从那里面就大概能明白是咋回事儿啦。
我这朋友有段时间老喊脖子疼,脑袋也晕乎乎的,就跟在云里雾里似的,可难受了。
他就跑去医院看,这才知道可能是寰枢关节出了问题,也就是寰枢关节半脱位呢。
医生说呀,这诊断得从好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呢,症状很关键。
像我朋友这样脖子疼得厉害,而且还不是那种普通的肌肉疼,是感觉脖子后面深层的地方在疼,就好像有啥东西在里面揪着似的。
脑袋呢,不光晕,还可能会觉得胀胀的,有时候转个头都觉得费劲,稍微动一下,那头晕就更明显啦,就跟坐过山车刚下来似的,天旋地转的。
然后呢,医生会摸摸脖子那儿,就是做体格检查啦。
医生摸的时候可仔细了,会看看寰枢关节那块儿是不是有压痛,就是按一下,要是我朋友疼得“嘶”的一声叫出来,那就得更留意啦。
还会检查脖子的活动范围,我朋友本来想转转脖子给医生看看,结果刚转一点点,就疼得不敢动了,这活动受限也是个重要的表现呀。
再有就是得靠那些个检查仪器啦。
像拍X光片呀,从片子上能看到寰枢关节的位置是不是正常。
正常的寰枢关节应该是整整齐齐的,要是半脱位了,就会发现关节之间的关系有点不对劲了,可能会有错位啥的,就好像原本排得好好的积木,突然有一块歪了似的。
有时候还得做CT或者磁共振呢,这样能更清楚地看到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情况,有没有啥损伤之类的。
反正呀,要诊断成人寰枢关节半脱位,就得综合症状、体格检查还有那些检查仪器的结果来看。
就像我朋友,经过这一系列的折腾,最后才确定是寰枢关节半脱位,然后就赶紧接受治疗啦。
嘿嘿,这就是我知道的关于这诊断标准的事儿啦,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呀!。
寰枢椎椎半脱位诊断标准
一般将寰枢椎关节脱位的诊断标准分为成人关节脱位和婴儿诊断。
成年人寰枢椎关节脱位的诊断标准是环齿间隙大于3mm。
这种情况下考虑寰枢椎关节脱位。
常因严重创伤造成寰枢椎韧带撕裂或断裂,造成寰枢椎关节脱位。
严重时,可能发生脊髓损伤。
对婴儿而言,寰枢椎关节脱位通常被理解为寰枢椎半脱位,其主要原因是幼年幼儿寰枢关节间韧带发育不良,轻度扭伤可导致寰枢椎半脱位。
寰齿间隙大于3~5mm,平均4mm时可考虑寰枢椎半脱位。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5年4月第7卷第2期Chin Orthop J Clin Basic Res,Apr 2015Vol.7,No.2寰枢椎脱位诊断与分型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二)杨进城【关键词】寰椎关节;脱位;诊断;分型中图分类号:R684.7,R687.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66X(2015)02-118-06继续教育寰枢椎脱位是指先天畸形、创伤、退变、肿瘤、感染炎症和手术等因素造成寰椎与枢椎骨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发生关节功能障碍和(或)颈脊髓压迫的病理改变。
寰枢椎解剖位置特殊,脱位常进行性加重,引起高位颈脊髓压迫,造成延髓-颈髓损害,进而导致四肢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寰枢椎部位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及时准确的诊断及合理的分型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1寰枢椎脱位的分型寰枢椎脱位的分类分型方法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根据病因、脱位方式、脱位时间等进行分型。
1.1按病因分型[1]根据病因可将寰枢椎脱位分为外伤性、先天畸形性及病理性寰枢椎脱位三大类,其中外伤性寰枢椎脱位最为常见,主要原因包括齿状突骨折及寰椎横韧带断裂、寰枢椎其他部位骨折等;先天性畸形寰枢椎脱位主要是由于枢椎齿状突发育障碍、颅底凹陷症、寰椎横韧带发育不全等枕颈交界区先天性畸形引起;病理性寰枢椎脱位临床上相对少见,主要由寰枢椎结核、化脓性骨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原发或继发性寰枢椎肿瘤等疾病破坏寰枢椎正常结构所引起。
1.2按脱位方式分型[1-3]根据寰枢椎脱位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旋转脱位、垂直脱位和侧方脱位等。
前脱位最为常见,多因寰椎横韧带断裂引起。
后脱位则相对少见,往往合并齿状突骨折。
旋转脱位根据脱位程度、脱位方向、是否合并侧块关节交锁固定等可进一步细分为不同亚型(即Fielding 分型[4-6]):Ⅰ型,寰椎一侧侧块向前部分移位,另一侧为轴的侧块无移位,寰齿关系不变,寰齿前间隙(atlas-dens interval ,ADI )<3mm ;Ⅱ型,寰椎一侧侧块向前移位,另一侧为轴的侧块无移位,3mm <ADI <5mm ;Ⅲ型,寰椎两侧侧块向前移位,ADI >5mm ;Ⅳ型,寰椎向后移位。
寰椎关节前脱位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寰枢椎前脱位是指寰椎在某种因素作用下向前移位,造成解剖位置的改变,分为创伤性寰枢椎前脱位和自发性寰枢椎前脱位,后者系儿童咽部炎性浸润所致,本节主要讨论创伤性寰枢椎前脱位。
[诊断]一、症状头颈部外伤后颈部不稳感,颈部疼痛或僵直,枕大神经分布区痛,头颈活动受限,如一侧关节脱位可出现斜颈。
极少数出现颈髓受压的症状和体征。
二、体征颈部旋转活动受限,寰枕交界处有压痛,无颈髓受压或损伤时四肢感觉运动,各种神经反射正常。
脊髓受压和损伤时,根据其受压或损伤的不同程度可表现出相应的神经症状(此种情况较少见)。
三、特殊检查:CT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脱位。
四、辅助检查X线开口位表现为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两侧块间距不对称,侧位片示齿状突与寰椎前弓之间距离增大,正常值为3mm,必要时做CT及MRI检查有助于了解脊髓受压情况。
[鉴别诊断]明确的外伤史,可与炎症所致自发生寰枢椎前脱位相鉴别。
[治疗]一、枕颌带牵引1,适应症:无骨折单纯脱位2,操作方法:取正中位牵引,牵引重量根据年龄而定,成人用2.5~3.0 kg,儿童用1.5~2.0kg。
牵引重量不易扩大,容易造成脊髓损伤,在牵引过程中摄片复查,并根据复位情况对牵引重量和方向作调整。
一般2~3d可复位,维持牵引2周,并用头颈胸石膏外固定。
二、头环牵引1,适应症:伴有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
2,操作方法:眉弓上1cm及两耳乳凸上方1cm,取点行头环牵引,牵引重量同枕颌带牵引,伸直位牵引,在牵引过程中摄片复查,并根据复位情况对牵引重量和方向作调整。
复位后维持牵引4-6周,并用头颈胸石膏外固定。
三、手术治疗1,适应症:移位明显,复位后仍不稳定者。
2,操作方法:行后路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术。
四、药物治疗1,中药治疗:根据伤科三期用药原则,早期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活血灵,中期应用三期接骨丸,后期应用筋骨痛消丸。
2,西药治疗:头环牵引患者口服抗生素三天,手术病人术前30分钟预防应用抗生素一次,术后一般不超过3天。
寰枢椎半脱位诊断三大标准
椎体半脱位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诊断过
程中,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椎体半脱位的情况。
下面将介绍寰枢椎半脱位诊断的三大标准。
首先,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判断寰枢椎半脱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常表现为颈
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头部姿势异常等症状。
在进行临床检查时,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观察患者的头部姿势和颈部活动情况,以及进行相关的神经系统检查,如颈椎叩击症状、寰枢椎叩击症状等,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椎体半脱位的可能性。
其次,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寰枢椎半脱位的重要手段之一。
X线片、CT、MRI
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显示椎体的位置、形态和结构,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椎体半脱位的情况。
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特别是颈部疼痛、头部姿势异常等症状,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椎体半脱位。
最后,生理学检查也是诊断寰枢椎半脱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进行颈椎生理
学检查,如颈椎活动度测试、颈椎稳定性测试等,可以评估患者颈部的功能状态,判断是否存在椎体半脱位的情况。
在进行生理学检查时,医生需要注意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来全面评估患者的颈部功能状态。
综上所述,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生理学检查
三大标准。
只有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生理学检查结果,才能准确诊断患者是否存在椎体半脱位的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希望本文介绍的寰枢椎半脱位诊断三大标准能够对临床医生的诊断工作有所帮助。
·145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JAN. 2024, Vol.22, No.1 Total No.171【通讯作者】陈君蓉,女,主任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肌骨影像诊断学。
E-mail:****************The Value of DR and DTS in the Diagnosis and146·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1月 第22卷 第1期 总第171期隙 (lateral atlanta dental intervel, LADI)及齿突侧块间隙差值(variance of bilateral LADI,VBLADI)、两侧寰椎侧块形态、两侧LADI形态。
记录内容:(1)图片能否用于诊断:不能评估上述任一指标的图像被判为不能用于诊断。
(2)是否有寰枢关节半脱位及半脱位的类型:①前脱位:X线图像、MSCT多平面重建图像显示ADI增宽,成人寰齿前间隙≥3mm,儿童≥5mm;②侧方脱位:双侧LADI不等,成人VBLADI≥2.05mm,儿童VBLADI≥2.45mm。
另外,双侧寰枢侧块关节面侧方错位、寰枢侧块侧缘弧形连线中断也提示侧方脱位;③旋转脱位:两侧寰椎侧块形态不一、两侧LADI明显不等,MSCT轴位图像还可以显示两侧LADI形态不一致,一侧呈伞状;④复合脱位:上述半脱位类型中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诊断复合脱位。
之后由2名具有2年肌骨影像诊断经验的住院医师在不知道CT结果的情况下,分别对每位患者的DR片及DTS片做出影像学诊断,评价其诊断结果的一致性。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P 25,P 75)描述,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率的比较采用配对卡方检验,观察者一致性评价采用Kappa 一致性检验。
kappa值在0到0.4说明一致性很差,kappa值在0.4到0.75之间说明一致性中等,kappa值在0.75到1之间说明一致性较好。
寰枢椎半脱位[定义]寰枢椎半脱位是指在某种因素作用下导致寰椎和枢椎的解剖关系异常,临床分为创伤性寰枢椎脱位和自发性寰枢椎脱位两种,前者多因某种暴力造成,后者则系儿童咽部炎性浸润所致。
[诊断依据]1、病史有头部遭受打击、体育运动伤、交通事故伤等损史或有咽喉部慢性感染病史。
2、症状和体征头颈部倾斜畸形、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寰枕交界处有压痛;极少数出现颈髓受压的症状和体征。
脊髓受压和损伤时,根据其受压或损伤的不同程度可表现出相应的神经症状。
3、辅助检查(1)X线检查:①寰椎关节前脱位;开口位X线片表现为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两侧块间距不对称,颈椎侧位片显示齿状突与寰椎前弓之间距离(简称寰齿间距)增大,寰齿间距的正常值:成人为3mm,儿童为4mm。
齿状突间距正常,骨折的齿状突与寰椎一起向前移位。
②寰枢椎旋转脱位:上颈椎开口位X线片显示侧块向前旋转及靠向中线,棘突偏向一侧,小关节在无损伤侧呈“眨眼征”。
③寰椎横韧带损伤:横韧带在普通X线不显影,其损伤情况仅以间接影像加以判断,X线表现为寰齿间距增大。
成人寰齿间距增大至3-5mm,提示横韧带撕裂;增大至5-10mm,提示横韧带断裂,部分辅助韧带撕裂;如增大至10-12mm,则证明其全部韧带断裂。
(2)CT及MRI检查:CT及MRI检查,可以与寰椎椎弓骨折及上颈椎畸形鉴别,同时有助于了解脊髓受压情况。
[证候分类]根据影像学检查分为三类:①寰椎关节前脱位;②寰枢椎旋转脱位;③寰椎横韧带损伤。
【治疗】1.非手术治疗(l)枕领带牵引:对无骨折单纯寰椎关节前脱位,急性期寰枢椎旋转脱位,寰椎横韧带部分损伤患者。
取中立位枕领带牵引,牵引重量根据年龄而定,成人一般为2.5—3.0kg ,儿童为1.5- 2.Okg 。
一般2—3 天可复位,维持牵引2 周,并用头颈胸石膏外固定。
( 2)头环牵引:对伴有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患者,行头环伸直位牵引,牵引重量同枕领带牵引,复位后维持牵引4—6周,并用头颈胸石膏外固定。
第1篇一、引言寰枢关节是人体颈椎中最重要的关节之一,位于颈椎的第一、二椎体之间,是人体颈椎活动度最大的关节。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寰椎与枢椎之间发生一定程度的位移,但未达到完全脱位的状态。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一种常见的颈椎损伤,可能导致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本文将详细探讨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伤残级别。
二、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定义与病因1. 定义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寰椎与枢椎之间发生一定程度的位移,但未达到完全脱位的状态。
根据半脱位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
2. 病因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外伤:如车祸、跌倒、扭伤等,导致寰椎与枢椎之间的稳定性降低,发生半脱位。
(2)慢性劳损:长期低头、颈部姿势不当等,使颈椎负担加重,导致寰枢关节稳定性下降。
(3)颈椎病:如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导致颈椎结构异常,引起寰枢关节半脱位。
(4)其他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也可能导致寰枢关节半脱位。
三、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表现1. 疼痛:患者常感到颈部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头部、肩部、上肢等部位。
2. 活动受限:颈部活动度受限,尤其是在旋转和侧弯方面。
3. 神经症状:如头痛、头晕、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
4. 其他症状:如肩颈部肌肉紧张、僵硬等。
四、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与治疗1. 诊断(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受伤史、颈椎病史等。
(2)体格检查:观察颈部姿势、活动度,检查颈椎有无畸形、压痛等。
(3)影像学检查:如颈椎X光片、CT、MRI等,可明确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
2. 治疗(1)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牵引治疗等。
(2)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如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
五、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伤残级别1. 伤残级别划分根据我国《劳动能力鉴定与赔偿条例》,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伤残级别可分为以下几类:(1)一级伤残:患者丧失自主生活能力,需要长期依赖他人照顾。
寰枢关节脱位x线诊断标准
寰枢关节脱位是一种严重的颈部损伤,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X线是常用的诊断工具之一,下面将介绍寰枢关节脱位X线诊断的
标准。
1. 侧位X线片,侧位X线片是最常用的寰枢关节脱位的诊断方
法之一。
在侧位X线片中,医生可以观察到寰枢关节的位置是否正常。
正常情况下,寰枢关节应该是对称的,如果发生脱位,医生可
以通过侧位X线片来判断脱位的程度和方向。
2. 伸展和屈曲X线片,伸展和屈曲X线片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寰
枢关节的活动范围。
在这两种X线片中,医生可以观察到寰枢关节
在伸展和屈曲时是否存在异常。
这有助于医生判断寰枢关节是否脱
位以及脱位的程度。
3. 旋转X线片,旋转X线片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寰枢关节在旋转
时是否存在异常。
通过旋转X线片,医生可以判断寰枢关节是否脱
位以及脱位的程度。
除了以上的X线诊断标准,医生在诊断寰枢关节脱位时还需要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在进行X线诊断时,医生需要注意患者的年龄、性别、过往病史等因素,以确保准确诊断寰枢关节脱位。
总之,X线诊断在寰枢关节脱位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医生需要结合多种X线片的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准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5年4月第7卷第2期Chin Orthop J Clin Basic Res,Apr 2015Vol.7,No.2寰枢椎脱位诊断与分型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二)杨进城【关键词】寰椎关节;脱位;诊断;分型中图分类号:R684.7,R687.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66X(2015)02-118-06继续教育寰枢椎脱位是指先天畸形、创伤、退变、肿瘤、感染炎症和手术等因素造成寰椎与枢椎骨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发生关节功能障碍和(或)颈脊髓压迫的病理改变。
寰枢椎解剖位置特殊,脱位常进行性加重,引起高位颈脊髓压迫,造成延髓-颈髓损害,进而导致四肢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寰枢椎部位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及时准确的诊断及合理的分型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1寰枢椎脱位的分型寰枢椎脱位的分类分型方法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根据病因、脱位方式、脱位时间等进行分型。
1.1按病因分型[1]根据病因可将寰枢椎脱位分为外伤性、先天畸形性及病理性寰枢椎脱位三大类,其中外伤性寰枢椎脱位最为常见,主要原因包括齿状突骨折及寰椎横韧带断裂、寰枢椎其他部位骨折等;先天性畸形寰枢椎脱位主要是由于枢椎齿状突发育障碍、颅底凹陷症、寰椎横韧带发育不全等枕颈交界区先天性畸形引起;病理性寰枢椎脱位临床上相对少见,主要由寰枢椎结核、化脓性骨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原发或继发性寰枢椎肿瘤等疾病破坏寰枢椎正常结构所引起。
1.2按脱位方式分型[1-3]根据寰枢椎脱位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旋转脱位、垂直脱位和侧方脱位等。
前脱位最为常见,多因寰椎横韧带断裂引起。
后脱位则相对少见,往往合并齿状突骨折。
旋转脱位根据脱位程度、脱位方向、是否合并侧块关节交锁固定等可进一步细分为不同亚型(即Fielding 分型[4-6]):Ⅰ型,寰椎一侧侧块向前部分移位,另一侧为轴的侧块无移位,寰齿关系不变,寰齿前间隙(atlas-dens interval ,ADI )<3mm ;Ⅱ型,寰椎一侧侧块向前移位,另一侧为轴的侧块无移位,3mm <ADI <5mm ;Ⅲ型,寰椎两侧侧块向前移位,ADI >5mm ;Ⅳ型,寰椎向后移位。
1.3按脱位时间分型根据寰枢椎脱位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新鲜脱位和陈旧性脱位。
新鲜脱位一般是指3周以内获得确诊的脱位,而脱位时间超过3周即可定义为陈旧性脱位。
1.4其他分型尽管前述分型从不同角度对寰枢椎脱位进行DOI :10.3969/j.issn.1674-666X.2015.02.010作者单位: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E-mail :gdgkyjc@ ··118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5年4月第7卷第2期Chin Orthop J Clin Basic Res,Apr 2015Vol.7,No.2分类,但并不能很好地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故不少学者积极探索新的寰枢椎脱位临床分型。
最初人们根据动力位或颅骨牵引下的寰枢椎复位情况来进行分型,将寰枢椎脱位分为可复性、不可复性或固定性脱位[7];之后研究者们在此基础上根据复位的难易程度对寰枢椎分型进行细化[8]。
尹庆水等[9-10]将寰枢椎脱位分为可复型、难复型和不可复型寰枢椎脱位。
其中可复型寰枢椎脱位是指经过牵引即可复位的寰枢椎脱位,其又可细分为颈椎后伸位可复易复型(图1)和牵引后可复型(图2)两种类型;难复型是指双向颅骨牵引无法复位、经口前路寰枢椎松解手术后再做牵引可复位的寰枢椎脱位类型(图3);不可复型是指脱位的寰枢椎关节之间有大量骨痂形成,即使进行前路松解,也无法最终通过牵引实现复位的寰枢椎脱位类型(图4)。
谭明生等[3]根据病因、病程、影像学及复位情况,对寰枢椎脱位进行TOI 分型,即分为牵引复位型(traction reduction type ,T 型)、手术复位型图1可复易复型寰枢椎脱位手术前后X 线片1A 术前侧位片示寰枢椎旋转脱位1B ,1C 术前过屈过伸侧位片示过伸位寰枢椎脱位可复位1D术后侧位片图2牵引后可复型寰枢椎脱位手术前后影像学图片2A ,2B 术前X 线示寰枢椎旋转脱位2C 牵引后可基本复位2D ~2F 术前CT 及实物模型示寰枢椎旋转脱位2G ~2J 术后X 线片及CT 扫描··119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5年4月第7卷第2期Chin Orthop J Clin Basic Res,Apr 2015Vol.7,No.2(operation reduction ,O 型)和不可复位型(irreducible type ,I 型)。
Wang 等[11]、Yang 等[12]将寰枢椎脱位分为4型:寰枢椎脱位在颈椎过伸过屈侧位片上可复位的为Ⅰ型;颈椎过伸过屈位侧位片不能完全复位,CT 扫描寰枢椎间无骨性融合,全麻后经颅骨牵引可复位为Ⅱ型;CT 扫描寰枢椎间无骨性融合,全麻后经颅骨牵引不可复位为Ⅲ型;CT 扫描寰枢椎间存在骨性融合为Ⅳ型。
图3难复型寰枢椎脱位经口寰枢椎复位内固定钢板(TARP )手术前后图片3A 术前X 线侧位片3B ,3C 术前矢状位CT 及三维重建3D 术前MRI 矢状位3E 术前重建模型3F 术后X 线侧位片3G 术后矢状位CT 3H 术后MRI 矢状位3I ,3J 术后X线过伸过屈侧位片图4不可复型寰枢椎脱位手术前后影像学图片4A ,4B 术前过屈过伸位X 线侧位片4C ,4D 术前CT 矢状位示寰枢椎脱位及寰枢椎骨融合4E ,4F 术后X 线侧位片及CT矢状位··120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5年4月第7卷第2期Chin Orthop J Clin Basic Res,Apr2015Vol.7,No.22寰枢椎脱位的诊断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对寰枢椎脱位进行诊断并不困难,目前常用量化指标包括ADI、寰枢椎管储备间隙(space available for the cord,SAC)、寰枢椎不稳定指数(instability index,II)等。
但在临床工作中还需对寰枢椎脱位常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深入了解,以免出现漏诊和误诊。
2.1寰枢椎脱位的临床表现2.1.1外伤性寰枢椎脱位[1,12]一般有明确的外伤史,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包括:①枕颈部疼痛;②头颈部歪斜及颈部运动受限,特别是头部旋转功能障碍,常需双手托住下颌;③出现四肢无力、手持物不稳,行走困难、容易跌倒,大小便无力,四肢肌肉萎缩等颈脊髓损害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功能障碍、高位截瘫甚至危及生命;④病程长者可出现进行性四肢肌萎缩。
2.1.2先天畸形性寰枢椎脱位[1,12-13]①无明显诱因或轻微创伤引发缓慢加重四肢无力、行走不稳、四肢麻木等症状,肢体麻木无力可出现在单个肢体或多肢体;②长时间反复枕颈部疼痛;③缓慢进行性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和椎体束征,多有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④常合并短颈畸形、后发际低、头颈部活动受限、斜颈等体征,若合并arnold-chiari畸形,则可出现共济失调等小脑损害症状。
2.1.3病理性寰枢椎脱位[14]寰枢椎结核破坏寰椎侧块后常引起寰枢椎失稳和脱位。
当一侧寰椎侧块因结核杆菌破坏而塌陷时,寰枢椎可发生旋转脱位,主要表现为颈椎疼痛、斜颈等。
大部分因寰枢椎肿瘤导致的寰枢椎失稳或脱位患者常出现枕部神经痛、颈神经根痛、枕颈部神经痛等,颈部活动时疼痛加剧,常表现为夜间痛和持续性、进行性疼痛,可伴有斜颈及强迫体位;脊柱不稳和脊髓受压时还可引起受累节段的神经支配区疼痛;当椎体塌陷时,还会因脊柱肌肉组织麻痹导致脊柱畸形和疼痛加剧。
由于颅颈交界区脊柱椎管缓冲空间大,绝大多数患者不会出现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仅个别髓外肿瘤患者会因脊髓和延髓压迫而出现麻痹、屈伸障碍、膝反射亢进等。
当肿瘤扩展至枕骨大孔时可累及齿状突,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联合损伤症状,包括因斜方肌肌力减弱而出现的斜颈、听力丧失、眩晕、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
2.1.4自发性寰枢椎脱位[15]多见于小儿,常继发于咽喉部感染,表现为持续性颈部疼痛、头部歪斜及活动受限,早期经牵引可复位,但易反复。
2.2检查方法2.2.1X线片检查[16]通常拍摄颈椎张口位、颈椎侧位及颈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
2.2.1.1颈椎张口位观察齿状突的形态及其与寰椎侧块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寰枢椎骨折、侧方移位及旋转移位。
2.2.1.2颈椎侧位主要观察寰枢椎是否存在骨折、是否有前后脱位以及寰枢椎的前后位置关系。
主要测量指标包括:①ADI,即寰椎前结节后缘与齿状突前的间隙,正常成人ADI<3mm,过屈过伸时无变化;小儿<4mm,过屈过伸时差值<1mm,若ADI超过5mm则考虑为寰枢椎脱位。
②SAC,即枢椎齿状突后缘与寰枢椎后弓前缘之间的距离,18mm以上者不产生脊髓受压症状,14~17mm者有脊髓受压的可能,13mm以下可出现脊髓受压症状。
2.2.1.3颈椎过伸过屈侧位观察颈椎过伸过屈运动过程中寰枢椎位置变化情况,明确是否存在寰枢椎脱位,以及脱位是否可复位,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测量寰枢椎II,II=(A-B)/A×100%,其中颈椎过伸侧位测量枢椎椎体后缘至寰椎后弓前缘的距离为最大径A,过屈侧位测量上述距离为最小径B,II>30%有脊髓压迫症状,>40%时有手术指征。
2.2.2CT扫描及三维重建[16-17]观察寰枢椎结构位置关系,评估是否存在病理性病变、骨折、先天性骨组织解剖结构异常,了解寰枢椎脱位方式和程度及脊髓受压情况等,还可结合现代快速成型技术进行体外模拟手术。
2.2.3MRI扫描[16-18]清晰观察寰枢椎区域是否存在病理性变化,明确颈脊髓受压形态、位置、程度、··121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5年4月第7卷第2期Chin Orthop J Clin Basic Res,Apr 2015Vol.7,No.2范围及脊髓信号异常与否;测量脊髓受压指数以判断脊髓受压情况;判断术后脊髓压迫解除的情况。
其中脊髓受压指数=(拟正常颈髓矢径-最窄段颈髓矢径)/拟正常颈髓矢径,而拟正常颈髓矢径=(受压上端正常矢径+受压下端正常矢径)/2。
3寰枢椎脱位的治疗3.1后路手术3.1.1后路钢丝固定技术主要包括Gallie 固定融合术和Brooks 固定术[19-21]。
前者可提供良好的屈伸稳定性,但旋转稳定性非常有限,且术中要求钢丝通过椎板下,操作过程中有损伤硬膜囊或脊髓的可能,寰枢椎后部结构骨折、需行寰枢椎后路减压以及存在明显骨质疏松的患者不能使用该方法。
Brooks 固定术是将两块独立的自体髂骨植骨块置于寰枢椎之间,较之Gallie 固定术能提供更好的旋转稳定性,屈伸稳定性相当,其不足之处在于钢缆需要从两侧通过寰枢椎椎板下,增加了损伤硬膜囊或脊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