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孔孟论学一.基础积累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5.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若与?曰:非然也。
”6.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
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1.根据提示填空:(1)孔子认为孔文子“,”,所以才得到“文”的谥号。
(2)即使还差一筐土,如果停止不干,土山也就堆积不成,表达这个意思的孔子语录是:(3)“,”,这则孔子语录将“学”、“思”偏废一方的两种情况对举,告诉人们学与思相结合才能有所收获。
(4)孔子是终身学习,终身进步的典范,请写出他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分别达到的境界:,,。
(用孔子原话)2、第一则中的有些词语,已成为年龄的别名。
如三十岁称,四十岁称,五十岁称,六十岁,七十岁称;耄耋(mao die)则是指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18分)3、从文中寻找和归纳出四个成语并且分别解释1、2、3、4、4常识填空孔子、孟子是怎样一个人?《论语》、《孟子》是怎样一部书?请各用一句话加以介绍。
孔子:孟子;《论语》:《孟子》:5★拓展研究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后广泛指为书籍,文章等,因而这句话也改作"尽信书,不如无书".请写出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第一则中的有些词语,已成为年龄的别名。
中考复习之课内文言文:《孔孟论学》巩固练习题制卷时间:2018年3月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2.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3.《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4.《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儒家经典著作。
二、课文分析1.第一则: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学习使人终身受益。
2.第二则:学习的方法——学思须紧密结合。
3.第三则: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好学、下问。
4.第四则:学习的态度——学习应坚持不懈(以“为山”、“平地”设喻说理)。
5.第五则:学习的态度——学习须持之以恒(以“一暴十寒”设喻说理)、专心致志(以“学弈”为例,将两人的态度进行对比)。
6.第六则:学习的态度——要带着批判怀疑的精神读书(以如何读《尚书》为例)。
三、习题A套阅读《孔孟论学》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本文前四则选自。
孔子是我国学派的创始人。
(2分)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三则孔子认为自己勤奋虚心地学习,不懂就问,所以才有“文”的尊号。
B.第四则论述学习的态度,不要止步不前,半途而废。
只有自强不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成功。
C.“弈之为数,小数也”一句的交代是有言外之意的,即学习小的技艺尚且如此,学习大的技艺便更是如此了。
D.第六则论述了“不要迷信书本,读书要有批判怀疑精神”的观点。
B套阅读《孔孟论学》第五则,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孟子继承并发扬了(人名)的儒家思想,世人尊称其为“亚圣”;孟子的成就也得益于他的母亲,(仅限4字)的故事已成为后世家长教子的美谈。
孔孟论学复习资料孔孟论学,是指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理论。
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孔孟论学的复习资料,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学派的核心思想。
一、孔子的思想1. 仁:孔子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仁”,他认为仁是人的最高境界。
仁是一种道德素养,体现在人际关系中的情怀和道德行为中。
孔子强调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核心。
2. 教育思想:孔子非常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关键。
他提倡以德治国,将教育视为“立人之本”,主张通过学习和修身来提升自己,为社会做出贡献。
3. 礼乐:孔子非常注重礼仪和音乐的作用。
他认为通过恪守礼仪规范和欣赏音乐美,可以培养人的修养和涵养,提升个人素质和道德水平。
二、孟子的思想1. 天命思想:孟子提出了“天命”思想,认为天有天命,人有人命。
他主张顺应天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追求仁义道德,做到自身的完善和圆满。
2. 性善思想:孟子主张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与孔子的性本恶思想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认为人的善良本质是可以通过教育和修身来发展和完善的。
3. 君臣义务:孟子强调君臣关系中的义务和责任。
他认为君主有义务为人民谋福利,而臣子则有义务对君主忠诚,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宁。
三、孔孟思想的共同点1. 仁德:孔子和孟子都强调以仁德为核心,认为仁德是人类最高的境界和追求目标。
2. 教育为本:孔子和孟子都非常重视教育。
他们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人格修养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3. 社会责任:孔孟两位先贤都强调人们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要求人们从自身做起,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学习孔孟思想的意义1. 传承传统文化:学习孔孟思想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2. 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孔孟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公德心,学习这些思想可以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生观。
3. 增长知识智慧:了解孔孟思想可以增加知识储备,开阔思维,提高个人的智慧和见识。
《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篇一:《孔孟论学》复习练习(1)《孔孟论学》复习练习(1)一、解释加点字:1、六十而耳顺().2、止,吾止也().3、譬如平地().4、不专心致志()....5、虽与之俱学().6、尽信>,则不如无>()..7、取二三策而已矣().8、以至仁伐至不仁()9、学而不思则罔().10、思而不学则殆().11、未成一篑().12、使奕秋诲二人弈().13、思援弓缴而射之()..14、一日暴之().15、以至仁伐至不仁().16、取二三策而已矣()..1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18()19、是以谓之文也。
()..20、如……何()..21、虽覆一篑().22、无或乎王之智也().23、今夫弈之为数().二、解释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4、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5、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三、内容理解:1、本文节前四则选自______。
作者是我国______时期的(称谓及人名)是__学派的创始人。
后四则选自_____作者是_____时期的_______(称谓及人名)2、第一则,是写__________,一定程度上反映了_______________第二则,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则,阐发了_______________,表明____________;第四则,___________3、后二则中,第一则告诉人们一个有关学习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则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4、从文中归纳出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2篇二:2019年中考复习孔孟论学自测答案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孔孟论学》自测答案班级姓名一、解释加点字含义:1以至仁伐至不仁(攻打,讨伐)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喜欢,爱好)3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前进)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一起,在一起)5譬如平地,虽履一匮,进,吾往也(填平、铲平)6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选取,采用)7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善于,擅长)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草木生长)9六十而耳顺(顺从,顺应)1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相信)1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容易)12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篇一:《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复习目标:1.了解孔子和孟子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以及其他的有关文化常识。
2.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语句的含义,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3.体会蕴含的思想内涵。
一、文学文化常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
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
《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
《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人,人称“亚圣”。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孟子》:儒家经典之一,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
3、第一则中的有些词语,已成为年龄的别名。
如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不惑,五十岁称知天命,六十岁耳顺,七十岁称古稀;耄耋()则是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4、1、不耻下问2、功亏一篑3、专心致志4、一暴十寒5、三十而立二、重点词句解释及翻译(二)、句子解释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初二语文(第周)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一、解释加点字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2、五十而知.天命.(懂得)(规律)3、七十而从.心所欲(顺从)4、譬如为.山(堆积)5、止.,吾止也(停止)6、譬如平.地(使…平)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容易)(草木生长)7、进.,吾往也(前进)9、吾退而.寒之者至矣(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10、今夫弈之为.数(作为)11、不专心致.志(集中于某方面)12、通国之善.弈者也(善于)13、使.弈秋诲二人弈(假使)14、其.一人专.心致志(代词,表示“其中的”)(专一)15、虽与之俱.学(一起)16、为是其.智弗若与(代词,代指不专心的人)17、尽.信《书》(全)18、取.二三策而已矣(采用)(助词,表示仅止于此,相当于“罢了”)19、以.至仁伐至不仁(凭借)二、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却不思考其中含义就会迷惑不解,(无所收获,)只是思考(空想)却不学习就(不得其义,无所收获),(对学习)感到危险而没有信心。
《孔孟论学》复习练习答案(1)一、解释加点字:1、六十而耳顺..()2、止,吾止.也()3、譬如平.地()4、不专心致志(比喻一心一意,注意力集中。
)5、虽与之俱.学()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7、取二三策而已矣()8、以至仁伐至不仁()9、学而不思则罔.()10、思而不学则殆.()11、未成一篑.()12、使奕秋诲二人弈.()13、思援.弓缴而射之()14、一日暴之()15、以至仁伐至不仁()16、取二三策而已矣()1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18、不逾矩..()19、是以..谓之文也。
()20、如.……何.()21、虽覆.一篑()22、无或.乎王之智也()23、今夫弈之为数.()二、解释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2、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3、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小技艺;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
4、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5、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譬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孔孟论学》八年级下)复习指南(背诵篇目,背诵孔子论学四则)一、字句解释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关键字:志:有志向。
立:自立,指立于礼,即做事合于礼。
惑:受迷惑。
知:懂得。
天命:自然规律、法则。
耳顺:指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
逾:越过。
矩:规矩、法度。
句译: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做事合于礼,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明白了各种道理,)不受迷惑,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的规律法则,六十岁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七十岁随心所欲,却又不超过规矩法度。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关键字:罔:迷惑。
殆:危险。
句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危险。
3.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关键字:何以:即“以何” 。
以:因为,何:什么。
谓:称为。
之:他(的谥号)。
句译:孔文子因为什么谥号称为“文”?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关键字:敏:思想敏锐,聪明。
好:喜欢。
耻:以……为耻,即认为……是耻辱(把……当作耻辱)。
是以:因此。
以:因为。
是:这。
句译:他聪明好学,不以向学问或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所以称他(谥号)为“文”。
5.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关键字:为:做,此指堆积。
虽:即使。
一篑:一筐土。
篑:土筐。
止:停止。
平:填平。
覆:倾倒。
句译:好比堆积土山,即使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停止了,我就停止了。
好比填平洼地,即使只倾倒了一筐土,前进了,我就前进了。
6.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关键字:或:同“惑” ,奇怪。
乎:相当于“于” 句译:对于大王的不聪明我并不感到奇怪(大王的不聪明并不值得奇怪)。
7.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关键字:虽:即使。
生:生长。
暴:同“曝”,晒。
寒:使……寒冷。
句译: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够生长的。
孔孟论学习检测题二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不亦说()乎不思则罔()不学则殆()思援弓缴()流杵()一日暴()之辟()若九轫()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________________④一日暴之。
⑤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⑥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义。
①之:A、学而时习之。
B、君子深造之。
C、通国之善奕者也。
D、奕秋之为听。
②而:A、温故而知新。
B、学而不思则罔。
C、思援弓缴而射之D、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③以:A、是以谓之‘文’也。
B、君子深造之以道。
C、以至仁伐至不仁。
4、默写。
(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①,不亦说乎?②,是以谓之“文”也。
③,孰不顺成?④《论语》里谈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⑤《论语》里谈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的句子是⑥孟子论“自得”之妙处的句子是二、阅读课文《孔孟论学习》,回答问题。
1、《论语》的“论”字,它是记录的一部书。
2、“子曰”的“子”是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孔子曰: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③、是为其智弗若与?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4、“自得之”的“自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005年南京市中考题,略有改动)。
【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
【课内文言复习题集】《孔孟论学》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2.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3.《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4.《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儒家经典著作。
二、课文分析1.第一则: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学习使人终身受益。
2.第二则:学习的方法——学思须紧密结合。
3.第三则: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好学、下问。
4.第四则:学习的态度——学习应坚持不懈(以“为山”、“平地”设喻说理)。
5.第五则:学习的态度——学习须持之以恒(以“一暴十寒”设喻说理)、专心致志(以“学弈”为例,将两人的态度进行对比)。
6.第六则:学习的态度——要带着批判怀疑的精神读书(以如何读《尚书》为例)。
三、习题A套阅读《孔孟论学》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本文前四则选自。
孔子是我国学派的创始人。
(2分)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三则孔子认为自己勤奋虚心地学习,不懂就问,所以才有“文”的尊号。
B.第四则论述学习的态度,不要止步不前,半途而废。
只有自强不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成功。
C.“弈之为数,小数也”一句的交代是有言外之意的,即学习小的技艺尚且如此,学习大的技艺便更是如此了。
D.第六则论述了“不要迷信书本,读书要有批判怀疑精神”的观点。
【答案】1.《论语》;儒家。
2.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那个(把心思全放在学习上面)的人吗?回答:不是这样的。
(关键词:为、其、若、然)3.A(错在孔文子不是孔子,另外“文”是谥号不是尊号。
《孔孟论学习》知识归纳总结总分:100分时间:30分钟姓名:班级: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论.语()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wǎnɡ()不fěi不发( ) 举一yú ( ) yì之为数 ( ) 辟.若掘井()鸿hú ( ) 流chǔ ( )思而不学则dài( )2、文学常识填空(12分)(1)孔子,名,字,时期国人,学派的创始人,大家,大家。
《》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2)孟子,名,字,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之一,《》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3、默写(20分)(1)论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2)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格言的名句是:。
(13)强调学习态度要老实的句子是:。
(4)说明做任何事都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的句子是:。
(5)“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因为:。
(6)读书应有怀疑的精神,孟子的名言这样教导我们:。
(7)点明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8)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9)讲述虚心好学的句子是:。
(10)讲述学习主体第一性原则的句子是:。
4、《孔孟论学习》中出现了哪些成语,至少写出4个来。
(4分)5、找出下列的通假字,并解释。
(14分)(1)不亦说乎“”通“”,解释:。
(2)是知也“”通“”,解释:。
(3)则取之左右逢其原“”通“”,解释:。
(4)一日暴之“”通“”,解释:。
(5)今夫奕之为数“”通“”,解释:。
(6)辟若掘井“”通“”,解释:。
(7)掘井九轫而不及泉“”通“”,解释:。
6、一词多义(18分)为:(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有为者辟若掘井()故:(1)温故而知新()(2)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以:(1)可以为师矣()(2)君子深造之以道()(3)以至仁伐至不仁()(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7、词类活用(6分)(1)不耻.下问解释:。
八年级孔孟论学习知识点在八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孔孟论学习是一个重要的板块。
孔孟作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对于学习的见解独到且深刻,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孔子强调学习要注重方法和态度。
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这告诉我们,学习不是一锤子买卖,不是学过了就扔在一边,而是要不断地复习巩固,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且从中获得乐趣。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通过温习旧知识,从而能够有新的体会和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
这表明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从已经掌握的知识中挖掘新的内涵和价值,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如果只是一味地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这提醒我们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不能死读书,也不能凭空瞎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孔子还认为,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这教导我们要善于向他人学习,无论是比自己优秀的人,还是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都可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孟子也有许多关于学习的精彩论述。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完全相信书上的内容,还不如没有书。
这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批判精神,不能盲目地接受书本上的一切,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虽然这不是直接关于学习的论述,但它对于我们在学习中培养坚定的意志和品格有着重要的启示。
学习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诱惑,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很容易半途而废。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复习目标:1.了解孔子和孟子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以及其他的有关文化常识。
2.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语句的含义,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3.体会蕴含的思想内涵。
一、文学文化常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
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
《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
《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人,人称“亚圣”。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孟子》:儒家经典之一,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
3、第一则中的有些词语,已成为年龄的别名。
如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不惑,五十岁称知天命,六十岁耳顺,七十岁称古稀;耄耋(mao die)则是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4、1、不耻下问2、功亏一篑3、专心致志4、一暴十寒5、三十而立二、重点词句解释及翻译(二)、句子解释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孔子,是春秋末期(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书。
2、《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各国的言行和当时各学派辩论的情况。
孟子,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
3、选文第一则,是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的过程和认识能力提高的阶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告诉我们学习能使人终身受益。
4、选文第二则,强调了学习与思考必须要紧密结合。
5、选文第三则,孔子借孔文子的谥号阐发了“文”的含义,表明要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
6、选文第四则,以“为山”和“平地”两个比喻,意在劝人自强不息。
7、选编《孟子》中的第一则,告诉人们一个有关学习的道理:学习不能一曝十寒(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
8、选编《孟子》中的第二则,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著名论断告诉我们,读书要有批判怀疑精神。
内容理解:
1、本文节前四则选自《论语》。
作者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儒学派的创始人。
后四则选自《孟子》,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
2、第一则,是写孔子为学一生的过程和体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需要不断积累的一个过程;
第二则,强调了学习与思考必须要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相得益彰;第三则,阐发了孔文子的谥号“文”的含义,表明学习态度要谦虚,不懂就问;第四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关键在自身的努力。
3、后二则中,第一则告诉人们一个有关学习的道理:学习不能一曝十寒,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两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
第二则,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不要迷信书本,要汲取书中的精华。
要有貭疑精神。
4、从文中归纳出的成语有不耻下问、功亏一篑、一暴十寒、专心致志。
三、理解性阅读
一)孔子的这些话从什么角度,阐明了关于学习的什么道理
1、第一则:(孔子论学习的作用:学习将会使人终身受益。
)
2、第二则:(孔子论学习方法:学习和思考要紧密结合。
)
3、第三则: (孔子论学习方法和态度:要勤勉好学,不耻下问。
)
4、第四则:(孔子论学习态度:不能止步不前,要不断学习,坚持不懈。
)
二)孟子的这些话从什么角度来论学的?
5、第五则:(孟子论学习的态度:学习不能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
6、第六则:(孟子论学习的态度:不要迷信书本,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
)
7、孔孟论学言简意赅,却讲究说理方法。
如运用比喻、举例、对比等说理的方法。
请试作说明。
1)以(“为山”“平地”)比喻(学习),来阐明(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2)以(“一暴十寒”)为例,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3)以(“学弈”)为例子,采用了(举例)论证通过两个人(学习态度)的对比,来阐明(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4)以(《尚书》)为例,阐明(不要迷信书本的道理,读书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
)8、(《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由孔子门人及其再传弟子集成,记录了孔子和他一些弟子的言行,在我国思想史上和文化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广泛的影响。
孔子,(春秋)时(鲁)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9、孟子,(战国)时期人,他主张(仁政)(《孟子》)是他和学生的作品。
我们学过的文章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
10、写出四个成语:
(不耻下问)(功亏一篑)(一暴十寒)(专心致志)
11第一则中的有些词语,已成为年龄的别名.如三十岁称( 而立).四十岁称( 不惑),五十岁称( 知天命),六十岁称( 耳顺) .另外,七十岁称( 古稀).指八九十岁称(耄耋)
12、写出名句:
(尽信书,不如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