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及应用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50
骨水泥及应用技术骨水泥是一种专门用于骨科手术中的生物医用材料,也称为骨固定材料。
它通常由粉末和液体混合而成,其中粉末由钙磷化合物制成,液体是一种双组份单体。
混合后,骨水泥可以迅速固化和硬化,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塑性。
骨水泥不仅用于骨折固定,还可以填充骨缺损、修复骨肿瘤等。
骨水泥的主要组成是钙磷化合物,最常用的一种是氢氧化三钙(HAP)和磷酸三钙(TCP)。
这两种化合物是与骨骼组织相似的结构,可以在体内迅速与周围骨组织结合,形成牢固的生物活性附着面。
此外,骨水泥中的液体成分通常是甲基丙烯酸酯和二氧化硅等单体,这些单体可以与钙磷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强大的粘接力和耐久性。
骨水泥的应用技术主要有两种:手术外置法和内置法。
手术外置法是将患者的骨折或骨缺损区域暴露出来,然后将骨水泥直接涂抹在骨表面,用力压实,使其与骨组织牢固结合。
这种技术适用于一些较小的骨折和骨缺损修复。
然而,由于骨水泥的密度较高,刺激骨髓腔,患者可能会感到一定的疼痛和不适。
内置法是将骨水泥注射到骨髓腔中,通过外科手术或穿刺注射的方式进行。
内置法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患者的骨骼功能。
这种技术适用于骨折的治疗和骨肿瘤的修复。
在骨肿瘤修复中,骨水泥可以填充肿瘤空腔,固定受损的骨骼,并有效减轻疼痛。
总的来说,骨水泥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与周围的骨组织紧密结合,减少了植入物被人体排斥的风险;其次,骨水泥固化速度快,可以迅速修复骨折和骨缺损,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此外,骨水泥还可以填充肿瘤空腔,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骨水泥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骨水泥的刚性较大,缺乏弹性,可能导致植入处的骨骼负荷失衡,增加了骨折附近骨折的风险;其次,骨水泥的耐久性较差,容易发生龟裂和脱落,需定期进行检查和修复。
在使用骨水泥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骨水泥材料和应用技术。
OSTEOPAL@V骨水泥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应用研究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普遍的老年疾病,其中许多人患有椎体骨折。
随着寿命的延长,综合征和功能障碍的风险增加。
治疗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然而,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本文将研究OSTEOPAL@V骨水泥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应用,分析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原理OSTEOPAL@V骨水泥成形术是一种内固定手术方法,通常用于椎体洞性骨折和压缩性骨折。
操作过程中,医生先通过观察X光,CT或MRI对骨折部位进行定位和评估。
在麻醉和局麻下,医生会将骨水泥经过针头注入椎体骨折部位,从而恢复骨的强度。
研究结果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一种常见的病理性骨折,其治疗挑战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具有很弱的抗拉强度。
许多研究已经表明,OSTEOPAL@V骨水泥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关键研究的总结:临床疗效一项研究对91名女性进行了OSTEOPAL@V骨水泥成形术的治疗,其中90%的病人在术后联合治疗(坐姿/走路锻炼、物理疗法和/或药物)后疼痛症状有所改善。
在接下来的2年中,其中87%的病人恢复了自己的独立行走能力。
这项研究表明,OSTEOPAL@V骨水泥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预防再次骨折OSTEOPAL@V骨水泥成形术不仅可以治疗椎体骨折,还可以减少患者再次受到骨折的概率。
一项研究发现,由于骨水泥填充了洞性骨折的空隙,因此椎体的压缩性质明显改善,病人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降低了30%。
这个结论表明,OSTEOPAL@V骨水泥成形术在预防再次骨折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术后安全性研究表明,OSTEOPAL@V骨水泥成形术的术后安全性很高,其中大多数问题都是暂时性的。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在170例手术中,只有2例出现了术后感染,且均在4周内完全恢复。
此外,OSTEOPAL@V骨水泥成形术对于椎体结构的破坏也很小,不会对周边神经和软组织造成太大的影响。
骨水泥技术任中义骨水泥及其应用技术骨水泥是一种用于填充骨与植入物间隙或骨腔并具有自凝特性的生物材料。
化学名称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也称丙烯酸骨水泥。
自从1958年Charney首次应用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成功施行全髋关节置换以来,骨水泥己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骨水泥固定可保证术后假体的即时稳定,在骨组织-骨水泥-假体界面上无任何微动,允许术后早期负重,疗效肯定。
第一代骨水泥技术假体松动率为29%-40%,除了假体设计方面的因素之外,主要是存在于假体和骨质两个界面之间的PMMA微粒(直径≥100um)引起的假体周围骨溶解和骨水泥界面的老化、破裂,最终导致假体的远期无菌性松动,即所谓“骨水泥病”。
采用改进后的第二代骨水泥技术假体松动率为3%(术后3年),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假体松动率为3%(术后20年)。
非骨水泥固定或称生物固定解决了一些由骨水泥带来的问题,但术后10年的远期随访发现与骨水泥固定相似,同样存在假体周围的骨溶解和松动现象,因此认为,骨水泥身并不是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薄弱环节,而使用方法不当才是真正的薄弱环节。
本文对骨水泥的发展历史、骨水泥的特点、骨水泥技术、抗生素骨水泥等与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作一复习。
PMMA于1927年由Hill和Crawfold发明,1937年在医学上首先用于口腔科。
1953年由Haboush首先用于髋关节双杯置换术,1958年经过Charnley系统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被骨科医生广泛接受。
一、组成成份常用的五种品牌骨水泥成份比较见文末附表。
骨水泥包括两部分灭菌包装。
第一部分是PMMA颗粒粉剂(直径10-150um),含有10%不透X线的硫酸钡(BaSO4)或氧化锆(ZrO2)、1%二甲基甲苯胺(DMPT)引发剂和微量过氧化苯酰(BP)抑制剂。
第二部分是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液体,含有3%DMPT和减少单体自发聚合的微量BP。
二、理化性质按照骨水泥单体与粉剂混合后的流动性的流动性、渗透性的高低及聚合后每一时相所占时间的不同,可将骨水泥分为高粘性和低粘性两类。
骨水泥在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医护人员职业防护体会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骨水泥是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医用材料,由于它的部分物理性质以及凝固后外观和性状颇像建筑、装修用的白水泥,便有了如此通俗的名称。
其实,其主要成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由于其本身具有较强的硬度和黏合度,因而能增加骨骼的耐压强度,有灭活局部肿瘤组织,缓解疼痛以及恢复骨骼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现临床上主要用于人工关节的固定以及骨缺损的再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肿瘤等疾病的椎体成形术;骨髓炎、人工关节术后感染等与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作为一名骨科专科护士,在参加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经常会接触到骨水泥,现就骨水泥在手术中的应用及如何做好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谈谈体会。
骨水泥的历史骨水泥的化学名称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也称丙烯酸骨水泥。
PMMA 于1927年由Hill和Crawfold发明,1937年在医学上首先用于口腔科。
1953年由Haboush首先用于髋关节双杯置换术,1958年经过Charnley系统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被骨科医生广泛接受并主要用于关节置换中。
其作用是将人体关节和关节假体之间做牢固连接,即便保持的时间很长也不会松动。
骨水泥的发展大体分为3个阶段。
笫1代骨水泥技术应用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其假体松动率29%~40%,除了假体本身在设计方面存在缺陷之外,主要是因为位于假体和骨质两个界面之间的PMMA微粒(直径≥100um)会引起的假体周围骨溶解和骨水泥界面的老化、破裂,最终导致假体的远期无菌性松动;第2代骨水泥技术产生在70~90年代,改进后的第2代骨水泥技术假体松动率在术后3年3%;而第3代骨水泥技术假体松动率在术后20年仅3%。
随着骨水泥技术的发展,骨水泥中加入了适当比例的骨粒,人体骨骼组织可慢慢长入骨水泥内部,可达到自身固定的目的,不易松动。
骨水泥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它是一种无色液体,易燃易挥发,融点-48℃,沸点100~101℃,相对密度0.9440(20/4℃),折射率1.4142。
骨水泥增强技术研究新进展摘要老年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增加了骨折和骨科手术的难度。
本文综述了骨水泥增强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在皮质骨轨迹(CBT)螺钉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骨水泥增强技术通过提升螺钉的稳定性和拔出强度,在骨质疏松患者中展现出显著的临床和生物力学优势。
创新的螺钉设计和新材料的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固定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为骨质疏松患者提供了更安全和有效的固定方案。
传统固定技术对于骨质疏松患者,选择合适的固定技术尤为重要。
骨水泥增强技术通过填充骨孔和裂隙,提供了额外的支撑,从而提升螺钉的稳定性和拔出强度。
水泥增强技术1.Vicryl网布增强:Vicryl网布结合骨水泥显著提高了螺钉的拔出强度,并减少了水泥外溢的风险。
2.磷酸钙水泥(CPC)增强:CPC增强技术提升了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拔出强度随时间逐渐增加。
创新螺钉设计1.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新型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提供了更好的稳定性,降低了水泥松动或位移的风险,相比传统的固定方法效果更佳。
2.可扩展椎弓根螺钉:可扩展椎弓根螺钉结合水泥在骨质疏松骨中提供了显著更大的保持力。
机械优势研究表明,滞后螺钉的水泥增强可提高固定稳定性,维持压缩力,并允许重新拧紧而不影响固定。
新型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Wang等开发了一种新型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相关疾病。
研究显示,这种系统在与传统固定术结合使用时,骨水泥的稳定性显著提高,松动或位移的风险最低。
皮质骨轨迹螺钉(CBT)增强1.CBT增强的临床效果:在治疗骨质疏松相关疾病的研究中,新的骨水泥桥接螺钉系统与传统固定术结合使用,显著增加了骨水泥的强度,避免了松动和位移。
2.水泥增强CBT螺钉在脊柱中的应用:Wang等研究了使用CBT螺钉在腰椎邻近节段退变翻修手术中的可行性,结果显示CBT螺钉在不同腰椎节段的准确性和成功率较高。
生物力学研究1.骨水泥增强CBT螺钉的生物力学性能:Wang等进行了一项研究,评估了骨水泥增强CBT螺钉在骨质疏松脊柱中的有效性。
2023-11-08contents •骨水泥简介•骨水泥的医学应用•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骨水泥的操作注意事项•骨水泥的临床效果•骨水泥的未来发展目录01骨水泥简介骨水泥的定义它是一种高分子材料,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粉剂和液剂混合而成。
骨水泥在骨科手术中主要用于固定人工关节和填充骨骼之间的空隙。
骨水泥是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医用材料,也被称为骨粘固剂或骨粘合剂。
骨水泥的组成骨水泥主要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粉剂和液剂组成。
PMMA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
在使用时,将PMMA粉剂和液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可注射的骨水泥。
骨水泥的用途骨水泥在骨科手术中主要用于固定人工关节,如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等。
骨水泥还可以用于填充骨骼之间的空隙,以促进骨骼愈合。
骨水泥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能够提供良好的固定效果,同时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
02骨水泥的医学应用用于人工关节置换人工关节是骨水泥最为广泛的应用之一。
骨水泥被用于固定人工关节,以减轻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并恢复关节功能。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骨水泥被用来填充关节间隙,从而提供稳定的支撑,并促进骨骼与人工关节的整合。
骨水泥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
骨水泥也被用于骨折固定。
通过将骨水泥注入骨折部位,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并促进骨折愈合。
与传统的金属内固定相比,骨水泥固定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更低的并发症风险。
骨水泥在骨折固定手术中可以提供即时的稳定性和减轻疼痛,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用于骨折固定骨水泥在椎体成形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康复。
用于椎体成形术椎体成形术是一种用于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方法。
骨水泥被注入椎体,以增强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通过椎体成形术,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并改善脊柱的稳定性,避免进一步的神经损伤。
03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骨水泥植入人体后,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免疫反应。
骨水泥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骨水泥是一种常用的医用材料,用于骨折修复和骨质疾病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骨水泥的种类和分类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本文旨在探讨骨水泥的分类方法,并从中总结出其在医疗中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骨水泥的研究和探讨,有望为医疗领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解决方案。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骨水泥的定义和用途,为读者提供对骨水泥的基本认识。
接着将详细讨论骨水泥的分类方法,包括传统分类方法和现代分类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骨水泥的特点和应用领域,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其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最后,我们将总结骨水泥分类的重要性,展望未来骨水泥分类的发展趋势,并得出结论。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对骨水泥的分类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了解其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性和前景。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对骨水泥的分类方法进行系统性的介绍和总结,为读者提供关于骨水泥分类的全面了解。
通过深入探讨骨水泥的不同分类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骨水泥的特性和应用领域。
同时,本文旨在强调骨水泥分类的重要性,指导人们在不同情境下正确选择适用的骨水泥类型。
通过阐述骨水泥分类的发展趋势,我们也希望为骨水泥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最终,通过对骨水泥分类的详尽研究和讨论,我们希望可以促进骨水泥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为临床医疗和生物医学领域提供更多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2.正文2.1 骨水泥的定义和用途骨水泥是一种用于骨折修复和骨密度增强的生物材料,主要由生物活性玻璃、钙磷陶瓷等成分组成。
它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以促进骨细胞的生长和再生,有助于骨折愈合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骨水泥广泛应用于骨科手术中,如关节置换术、椎体成形术等。
在骨折修复中,骨水泥可以填充骨折间隙,提供支撑和稳定,促进骨折愈合。
在骨密度增强中,骨水泥可以注入椎体或骨折部位,增加骨骼的机械强度,预防骨折的发生。
骨水泥知识xx年xx月xx日•骨水泥概述•骨水泥的应用范围•骨水泥的优缺点•骨水泥的成分和制备目•骨水泥的临床应用技巧•骨水泥的未来发展方向录01骨水泥概述骨水泥是一种骨修复材料,由粉末和液体制剂组成,混合后形成一种可塑性的胶状物。
定义骨水泥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同时具有较好的凝固性能和可塑性。
性质定义和性质发明骨水泥由英国医生汉斯·塞尔1940年发明,最初用于固定假牙。
历史随着临床应用的发展,骨水泥在骨科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成为治疗骨折、骨缺损、关节置换等骨科疾病的重要材料。
骨水泥的发明和历史分类骨水泥可分为三代,第一代为普通骨水泥,第二代为加聚四氟乙烯骨水泥,第三代为可注射型骨水泥。
用途骨水泥主要用于骨折固定、关节置换、骨缺损修复等骨科手术中,也可用于牙科治疗中作为假牙的固定剂。
骨水泥的分类和用途02骨水泥的应用范围骨水泥用于骨折治疗中,可以提供良好的支撑和稳定性,有助于骨折愈合。
骨折治疗概述骨水泥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能够提供即刻的稳定性,减少患者的疼痛和恢复时间。
优势根据骨折类型和部位,医生将调配好的骨水泥注入骨折部位,待骨水泥固化后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使用方法优势骨水泥固定人工关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即刻的关节功能恢复。
概述骨水泥在关节置换手术中起到固定人工关节的作用。
使用方法医生将根据关节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骨水泥和人工关节,将人工关节植入患者体内后,使用骨水泥进行固定。
关节置换椎体成形术是一种用于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骨水泥在此手术中起到填充和稳定的作用。
椎体成形术概述骨水泥能够增加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恢复时间。
优势在椎体成形术中,医生将调配好的骨水泥注入椎体中,使其分布均匀并固化,以增强椎体的稳定性和支撑力。
使用方法肿瘤治疗在肿瘤治疗中,骨水泥可以用于填充和稳定因肿瘤侵蚀而造成的骨缺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缺损修复骨水泥可以用于填充骨缺损部位,起到支撑和稳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