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技术要点学习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7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技术要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用于治疗髋关节疾病,如髋关节退行性变、髋关节炎和髋关节骨折等。
该手术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术前评估、手术技术和术后管理。
下面将介绍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技术要点。
1.术前准备:在进行手术之前,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对患者的身体状况、髋关节功能、相关疾病和手术适应症进行评估。
同时,还需要进行髋关节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CT和MRI等,以确定髋关节的病变程度和手术方案。
2.麻醉选择:一般情况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采用全身麻醉,但也可以选择脊髓麻醉或者局部麻醉。
其中,脊髓麻醉可以减少手术出血和血栓形成的风险,而局部麻醉则具有无神经系统损伤和较低的术后镇痛需求的优势。
3.手术切口:手术切口选择有多种方式,常见的方法是侧卧位切口和背部切口。
侧卧位切口是较为常用的切口方式,对于严重髋关节弯曲或髋关节骨折患者,可以选择背部切口。
4.骨组织切割:首先,需要对髋关节进行切割,包括股骨头和髋臼。
髋臼切割一般采用髋臼杯的形式,股骨切割则选用相应的人工股骨头。
切割骨组织时要保持平直的切削面,确保人工髋关节的固定和稳定。
5.病变组织清除:在骨组织切割之后,需要彻底清除病变组织。
这包括清除关节囊的炎症组织、髋关节软骨的损伤以及髋关节周围的纤维组织。
清除病变组织可以减少术后感染和滑膜炎的发生。
6.人工关节植入:一旦骨组织和病变组织被清除,就可以开始植入人工关节了。
人工关节包括股骨头和髋臼杯,可以选择金属、陶瓷或者塑料材料。
植入人工关节时,要确保精准的骨骼重建和良好的关节稳定。
7.关节功能恢复:手术结束后,需要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髋关节的功能。
康复训练包括肌力锻炼、活动幅度恢复、走路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
术后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水平。
总体来说,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术中需要精确、细致地进行骨组织切割、病变组织清除和人工关节植入,术后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
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护理配合手术准备阶段是手术护理配合的第一步。
护士要负责确保手术室的准备工作,包括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准备,为手术器械和材料做好准备工作,检查手术室的设备是否正常运作等。
此外,护士还要与患者进行交流,详细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并解答患者可能存在的疑问,帮助患者缓解手术前的紧张情绪。
手术操作阶段是手术护理配合的核心环节。
护士要严格执行手卫生,佩戴无菌手套、口罩和帽子。
在手术过程中,护士要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器械的递送和操作,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和无菌,及时清除术区出现的血液和组织碎片,并给予医生需要的表面麻醉、止血剂等。
同时,护士还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和处理术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手术过程中,护士还要与医生进行密切配合,及时提供所需的器械和材料,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结束后,护士要进行术后护理,包括安全转运患者到病房或恢复室,对患者进行观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在恢复室或病房,护士要定期进行伤口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发现伤口感染等并进行处理。
护士还要及时给予患者镇痛药物,帮助患者控制术后疼痛。
此外,护士还要教育患者术后饮食和活动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助行器具,进行肢体康复训练。
在手术护理配合中,护士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和作用,积极与医生、患者和家属沟通和配合。
护士要及时记录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和观察结果,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资料。
护士要给予患者温暖和关怀,帮助患者缓解术后的痛苦和焦虑,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术后康复效果。
总之,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在手术护理配合中,护士的角色至关重要。
只有护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正确执行护理措施,才能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术后的良好恢复。
护士要密切配合医生,全力以赴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配合一.术前准备:1.洗手准备:人工全髋关节特殊器械、下肢包、骨刀、小s、克氏针(3.0四根)、电刀笔(长头.短头)、刀片(23号)、骨科套针、无菌灯把、加长吸引器连接管、吸引器头、负压引流球、普通引流袋、冲洗球、护皮膜三个、可吸收线(1号)、慕丝线(3-0. 2-0. 0)、无菌绷带、手套(每人两幅)、剖腹单、盆、手术衣、中单三个、方单、2.巡回准备:电刀、吸引器、侧卧体位架、腋垫、方垫(大.小)输液架、隔帘夹(两个)、红霉素眼药膏、眼贴二.手术配合:1.皮肤常规消毒、铺巾。
(1.患肢膝关节以下部位双层方单及无菌绷带包裹,皮肤保护膜固定。
2.连接吸引器电刀。
)2.切口。
(两块纱布护皮,牙镊,23号刀切皮,电刀止血,甲状腺拉钩牵拉暴漏切口依次分离,两把髋臼拉钩向两侧拉开肌层,充分显露关节囊。
)3. 切除股骨头颈。
(用摆锯切断股骨颈,取头器旋转取出股骨头。
)4.修整加深髋臼。
(3.0克氏针用骨锤沿髋臼边缘锤入,显露髋臼。
将髋臼锉由小到大进行磨锉。
用扣克夹纱布球清理髋臼内骨碎片、骨屑。
)5.安装臼杯。
(调好骨水泥,置骨水泥于髋臼内,安装并固定好髋臼杯,在骨水泥完全固化前将髋臼帽四周溢出的骨水泥刮除。
)6. 修整股骨(扩大股骨髓腔,冲洗髓腔(冲洗枪或冲洗球),纱布填塞髓腔止血。
)7.固定人工股骨头。
(将骨水泥压入髓腔,将股骨柄锤入髓腔底部,使其充分粘合。
待骨水泥完全干固后去除多余骨水泥,将人工股骨头安装于柄上,锤紧。
)8. 复位。
9. 冲洗、引流。
(冲洗球、大量盐水冲洗。
放置负压引流管,接普通引流袋)。
10. 缝合。
(逐层缝合切口。
1号可吸收缝合关节囊及肌肉,0号慕丝线缝合筋膜,2-0慕丝线缝合皮下,3-0慕丝线缝皮。
)11.包扎。
(酒精纱布覆盖刀口,大敷贴覆盖刀口,小敷贴剪小Y口覆盖引流管)三注意事项:1.手术医生及器械护士手术中均需戴双层手套。
2.陶主任安置体位时两腿之间不放大方垫。
全髋关节置换术一、髋关节的结构和作用1、髋关节由股骨头、髋臼和股骨颈组成,下方与股骨相连,它是人体最大的关节。
股骨近端的球形部分---股骨头被包容在骨盆上的髋臼内。
有一条韧带---圆韧带连接着髋臼和股骨头提供了关节的稳定。
股骨头和髋臼的骨质表面均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作为"衬垫,使它们之间的运动更加灵活。
关节的表面有一层薄的、光滑的滑膜组织覆盖。
在正常的髋关节中滑膜组织可以分泌出少量的液体,这些液体对髋关节起到润滑作用以减少股骨头和髋臼之间的磨损。
2、髋关节具有负重、将上身的重量传达给下肢的作用,并能使下肢做前伸、后屈、外展、内旋等各种运动。
当人体做各种剧烈运动时,髋关节不仅具有吸收、减轻震荡的功效,而且还能够适应由骨的杠杆作用产生的巨大力量。
3、髋关节正常关节活动度:屈曲0〜125 °;伸展0〜15 ° ;内收、外展各0〜45 °;内旋、外旋各0〜45 °。
正常■关:节:是球窝关节,股骨头嵌入骨盆的关节窝内(髋臼). 。
e ■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1)75岁以上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2)老年移位明显的股骨颈骨折.(3)股骨颈骨折拌有偏瘫,帕金森氏病.(4)骨头颈部位的良性肿瘤不能行刮除植骨术者。
(5)严重原发或继发性骨关节炎。
(6)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强直。
(7)强直性脊柱炎引起髋关节强直。
(8)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___________ (9)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全髋置换术、髋关节融合术失败者。
2. 禁忌症:(1)年老体弱,有严重心、肺疾患,不能耐受手术者(2)严重糖尿病病人。
(3)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或骨髓炎。
(4)髋关节结核。
(5)髋臼破坏严重或髋臼明显退变者。
三、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图解人工全髋关节是由股骨假体和髋臼假体两部分组成。
如下图所示:人工髋关节的外形全髋关节置换术就是手术置换髋关节内损害的骨质。
全髋关节置换术包括三个部分:用塑料关节窝置换髋关节窝(髋臼);用金属关节头置换碎裂的股骨头;用金属杆插入股骨干来增加人工关节的稳定性。
髋关节置换怎样做才完美,要点技巧全总结壹术前准备(一)精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败的决定因素每台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之前一定要确认的问题:该患者具备手术适应症并且排除了禁忌症。
(经得起同行评议);该患者术前身体状况已调整到耐受麻醉和手术风险的状态;该患者的手术难易程度(常规与非常规),以现在的医院设备、技术团队、器械商准备假体种类和配合能力有九成以上的把握完成手术,并保证至少八成以上优良率,如果不能,请不要尝试冒险。
非常规手术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预后做出预判,如果不能获得患者对术后并发症的信任理解,不要尝试挑战高难度。
(二)如何制定手术方案?1.怎么样才是一个接近完美的初次全髋置换?合适的外展角、前倾角、联合前倾角(防止脱位和延长假体使用寿命);正确的旋转中心(将髋臼放入真臼、双下肢基本恢复等长);合适的偏心距、保持臀中肌张力(良好步态和远期假体生存率);尽可能多保留骨量情况下获得可靠的初始稳定性(促进骨长入及为下次翻修保留骨量);在骨性结构改造与软组织松解间取得某种平衡(不能为了恢复长度牺牲过多软组织)。
2.如何设计一个完美的髋关节置换?入路选择:后外?前侧?前外?术前模板测量,假体安放设计:(可借助模板或CT测量)髋臼侧:需要多大的臼,是涂层还是金属骨小梁,是否需要加强杯;准备把髋臼放在什么位置? (旋转中心)多大角度?(前倾,外展),有没有足够的骨量(是否需植骨);股骨侧:是否存在明显畸形,需要准备何种假体,是否需要股骨近端截骨、骨重建?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四部曲(一)髋关节术前计划(二)髋臼侧操作(三)股骨侧操作(四)术后影响学评估(一)术前评估:1.如何从一张普通骨盆片中获取足够信息①中心边缘角(CE角):髋臼外上缘到股骨头中心连线与垂线所成之角,正常20°~30°,DDH患者此角变小,反应股骨头旋转中心移位程度,小于20°提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②Sharp角:在骨盆正位片上,双侧泪滴下缘连线与泪滴下缘至髋臼上缘连线的夹角,正常值为33°~38°,此角大于40°提示髋臼发育不良。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指南一、入院和术前准备期1.术前检查的内容、目的和意义(1)影像学检查:髋关节的X光片、核磁共振,了解髋关节磨损的程度或病变的部位、范围,评估髋关节的功能及骨质情况,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胸片,为常规的术前检查,以了解呼吸系统状况,评估手术安全性,并为术后预防肺部并发症做准备。
(2)心电图检查:检查心率和心律,评估手术安全性,患有心脏病及60岁以上的患者做超声心动检查。
(3)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血沉、血清四项、血凝四项、血型,为常规术前检查,了解心、肝、肾、肺及凝血情况,排除异常疾病,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
(4)尿便常规:了解泌尿和消化系统情况(5)特殊检查:肺功能(进一步了解肺的通、换气功能);肌电图(区分神经肌肉疾病的病损部位和损伤程度)2.术前准备的内容、目的及意义(1)备皮、洗澡、更衣,剪短指(趾)甲;保证术区清洁,预防术后预防术后伤口感染。
(2)需要掌握的术后活动方法:股四头肌静止收缩练习、踝关节旋转运动、利用上肢及腰背力量床上抬起臀部。
目的是锻炼患者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增加肌力,防止患肢肿胀,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在床后吸收热,不必紧张。
(3)腹胀:术后肠蠕动未恢复前可致腹胀,可指导患者多活动,必要时使用开塞露或行胃肠减压。
(4)恶心呕吐:暂停止痛泵治疗,必要时遵医嘱给与止吐药。
(5)便秘:给予饮食指导,必要时给予润肠药物,或给予导泻剂,灌肠协助排便等。
8.基础护理:(1)患者术后清醒后,可给予轴线翻身,以保持腰椎的稳定性。
(2)患者卧床期间,应协助其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和卧位舒适,定时翻身,按摩骨突处,防止皮肤发生褥疮。
(3)满足患者生活上的合理需求。
(4)做好晨晚间护理。
(5)雾化吸入2次/日,女病人给予会阴冲洗1次/日。
9.术后康复训练法(1)术日:术后双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麻醉清醒后可进行股四头肌静止收缩练习。
(2)术后1日起;继续进行股四头肌静止收缩练习,膝关节可屈曲(不超过30)(3)翻身侧卧及下床活动必须经术者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