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单胺氧化酶的检测
- 格式:pdf
- 大小:198.37 KB
- 文档页数:2
[诊断](一)基本要点:1.近期内呈现的继续数天以上的乏力、纳差、厌油、腹胀、恶心, 或陪伴茶色尿等, 而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者.2.肝肿年夜, 肝区叩痛, 可陪伴巩膜、皮肤黄染.3.肝功能异常, 血清ALT升高, 且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二)甲、乙、丙、丁、戊型肝炎诊断要点:1, 甲型肝炎:(1)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甲肝病人, 或到过甲肝流行区工作、旅行或直接来自流行区.(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3)血清抗- HAVlgM阳性, 或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 HAVlgG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 nm甲肝病毒颗粒.2, 乙型肝炎:(l)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 或不洁注射、针灸、穿刺、手术等, 或与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密切接触史.婴幼儿患者其母常为HBsAg阳性者.(2)具备基本要点l、3两条或2、3两条.(3)血清HBsAg、HI3eAg、抗HBc – IgM.1-IBV DNA任何一项阳性者.3.丙型肝炎:(1)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 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3)血清抗- HCV或HCV RNA阳性.‘4.丁型肝炎:(1)必需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3)血清HDVAg、抗- HDVlgM或HDV RNA阳性.5.戊型肝炎:(1) 2个月前曾接触戊肝病人或到过戊肝流行区工作、旅行或直接来自流行区.(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3)血清抗- HEV或HEV RNA阳性, 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34 nm颗粒.注:①乙、丙、丁型肝炎病程超越半年或原有HI3sAg携带史本次呈现肝炎症状, 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根据症状、体征(肝脾肿年夜、肝掌、蜘蛛痣等)、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的慢性肝病改变者可诊断为慢性肝炎.②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 但有继续3周以上的梗阻性黄疸, 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 可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上述临床暗示者, 可诊断为慢性淤胆型肝炎.(三)重型肝炎诊断要点:以上各型肝炎病毒均能引起重型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1)既往无肝炎病史.(2)以急性黄疽型肝炎起病, 病情发展迅速, 发病2周内呈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及Ⅱ度以上肝性脑病(按Ⅳ度划分).(3)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以上3条如完全符合, 即可基本做出诊断.如再有下列几条呈现, 更有助于确诊.)(4)出血倾向:皮肤粘膜和穿刺部位有出血点或淤血, 有呕血、黑便等.(5)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6)黄疸急剧加深.2.亚急性重型肝炎:(1)既往无肝炎病史.(2)以急性黄疽型肝炎起病, 病程15天~24周, 呈现高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高度腹胀.(3)明显的出血倾向, 可有腹水呈现.(4)可呈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5)黄疸迅速加深, 胆红素每天上升达17. 1umol/L以上或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年夜于171umol/Lo(6)血清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排除其他原因者.注:后2条是必需具备的条件.3.慢性重型肝炎:(1)有慢性肝炎、肝硬化史, 或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或无肝病史及无HBsAg携带史但有慢性肝病体征, 影像学及生化检测呈慢性肝病改变者.(2)呈现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暗示.[治疗]原则: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 辅以适当药物, 防止饮酒、过劳及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一)急性肝炎:!1, 休息:早期卧床休息, 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 但要防止过度劳累.2.饮食:宜进食高卵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且适合病人口味的清淡饮食.3.弥补营养:进食少者可静脉弥补10 % ~20%葡萄糖, 同时给予各种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B, 黄疸严重者给予维生素K).4.降酶:可适当给予中药五味子制剂、垂草制剂等降低血清转氨酶.5.抗病毒:急性丙型肝炎主张早期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见慢性丙型肝炎.(二)慢性肝炎:1.适当休息, 生活规律.活动期应卧床休.血清ALT接近正常, 食欲也正常, 可适当活动, 防止过度劳累.坚持精神愉快.2.饮食:高卵白饮食, 多食新鲜蔬菜, 控制高糖及高脂食物, 以免并发脂肪肝、糖尿病.忌酒.3, 护肝及降酶:(1)维生素类:可给予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2)解毒药:肝泰乐、还原型谷胱甘肽.(3)增进能量代谢:ATP、CoA、肌苷等.(4)增进卵白质合成:肝安、水解卵白.(5)降酶:联苯双酯, 开始时5~10粒/次, 3次崩, ALT、AST 正常后可逐渐减量, 疗程至少半年以上.甘利欣150 mg静滴, 1次/d, 好转后逐渐减量, 疗程不宜过短.也可应用齐墩果酸、五味子、垂盆草、水飞蓟制剂.4.减少或防止肝纤维化:虫草制剂、丹参、复方鳖甲软肝片等. 5.免疫调节治疗:(1)胸腺素a1:1.6 mg皮下注射, 每周2次, 疗程6个月, 国产胸腺肽剂量及疗程尚需进一步研究.(2)猪苓多糖加乙肝疫苗:前者40 mg肌注射, 每日1次, 连用20天, 停10天, 为1个疗程, 连用3个疗程;后者30ug/次, 皮下注射, 15天1次, 共6次.(3)特异性乙肝免疫核糖核酸:疗效尚有争议.(4)左旋咪唑涂布剂.(5)中药:人参、黄芪、云芝等.6.抗病毒:用于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1)乙型肝炎:(1)o—干扰素:适应证:HBeAg和HBV DNA阳性, 血清ALT异常者.方法:a—干扰素3~5 MU/次, 推荐剂量为5 MU欣, 皮下或肌肉注射, 每天1次, 连用0, 5一1个j 1, 后改为每周3次, 疗程4-6个月.可根据病情延长疗程至1年.(2)核苷类似物:①单磷酸阿糖腺苷:10mg/(kg-d), 分2次肌注, 共5天, 后改为5 mg/(kg, d), 再用23天.②拉米呋定:100 mg/d, 口服, 疗程至少1年, 适用于HBeAg、HBV DNA阳性患者.同类药品尚有泛昔洛韦等.适应证同干扰素.(3)中药:氧化苦参碱400 mg/d, 肌肉注射, 连用3-6个月.2)丙型肝炎:(1)干扰素:应证:抗- HCV及HCV RNA阳性, 血清ALT升高者.方法:a-干扰素3 MU欣, 肌注射, 第1个月, 1次/d, 以后改为每周3次, 治疗4-6个月, 无效者停药, 有效者可继续治疗至12个月.根据病情需要, 可延长至18个月.尚有应用复合干扰素、长效干扰素取得较好疗效者.(2)病毒唑:900-1200 mg/d, 口服, 疗程6—12个月, 与干扰素联合应用较单用干扰素效好.(三)重型肝炎:则:以综合治疗为主, 目的在于减少肝细胞坏死, 增进肝细胞再生, 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1.休息、饮食:绝对卧床, 低卵白饮食.2.一般支持治疗及维持内环境平衡:经口或静脉应用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K, 静脉弥补10%~25%葡萄糖、中长链脂肪乳、人血白卵白、新鲜血浆,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特别注意纠正低血糖、低钠、低钾、缺氧及碱中毒..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应用于急性重型肝炎倾向者, 强调早期、短程(3-5天)、中等剂量.4.降低内毒素血症和阻断以TNFa为核心的细胞因子网络:广谱抗生素、乳果糖、思密达、抗内毒素血清等.5.改善肝内微循环和呵护肝细胞:PGE1100 N 200 Ps加入10%葡萄糖液中缓慢静滴, 每天1次, 连用7~14天.6.解毒和抗氧化反应呵护肝细胞膜:还原谷胱甘肽600~1 200 mg, 静滴, 每天1次, 疗1-2个月.7.促肝细胞再生:促肝细胞生长素160~200 mg, 静滴, 1次/d, 直至病情明显好转.8.免疫调节疗法:胸腺素a1、胸腺肽.9.支持治疗、肝移植.10.治疗并发症:1)肝性脑病的防治:(1)减少氨及其他毒性物质从肠道的吸收:严格限制卵白饮食, 口服或鼻饲乳果糖, 口服乳果糖30-60 ml/d, 以后根据年夜便次数及年夜便pH调整剂量(每日2次糊状年夜便, 年夜便pH<6为度), 或乳果糖100 ml加水至200-300 ml灌肠, 1次/d, 坚持年夜便通畅.应用乳果糖不引起排便的病人, 可用酸性液体(加入食醋30-50 ml或冰醋酸2~3 ml)灌肠, 坚持年夜便至少每天1次.口服氟哌酸抑制肠菌增殖.(2)降低血中的毒性物质:应用血液灌流、血浆交换等人工肝支持疗法, 清除血中毒性物质o(3)调整血浆氨基酸谱:支链氨基酸250~500 ml/d, 疗程14~21天.(4)降低血氨:选用L-鸟氨酸、L-门冬氨酸20-100 mg/d, 静滴;乙酰谷酰胺500 ~ 1 000 mg/d, 静滴;谷氨酸钠(钾)23 g/d, 静滴;有碱中毒时应用精氨酸10~20 g/d静滴.(5)防治脑水肿:20%甘露醇每次1~2 g/次, 每4~6hl次, 加压于半小时内静脉输入.2)年夜出血的防治:(1)给予足量止血药物:止血敏、维生素K等.(2)弥补凝血物质: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 同时输新鲜血浆或新鲜血液.(3)给予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0, 15 N0.3 g/d, 预防胃粘膜糜烂出血, 或洛赛克20mg/d, 静脉应用.(4)改善微循环:给予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以预防DIC.3)肾功能不全的防治:(1)禁用肾毒性药物, 纠正低钾(钠)、控制感染, 减轻黄疸等.(2)扩张肾血管:东莨菪碱0.3 mg或多巴胺20 mg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 亦可用山莨菪碱30~60 mg/d或PGE1.(3)维持血容量: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白卵白.(4)需要时应用速尿20~200 mg胜利者甚少).(5)血液或腹腔透析.4)继发感染的防治:(1)根据感染部位、感染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胆道、腹腔感染加用甲硝唑.(2)合并真菌感染, 调整抗生素并应用抗真菌药物.(四)淤胆型肝炎:主要是对黄疽较重、继续时间较长者或慢性淤胆型肝炎.1.中医中药:是首选药物, 茵陈桅子金花汤(又名6912注射液)80~120 ml加入10%葡萄糖液静滴, 1次/d, 也可用苦黄注射液.2.苯巴比妥:30~60mg3次/d, 长期应用有可能损伤肝脏.3.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龙30-40 mg/, 黄疽下降后每5-7天减5 mg, 至10~15mg/d时应慢减, , 如应用激素黄疽无下降趋势或反上升, 应及时停药.此药不作首选药, 慢性淤型肝炎尽量不用.4, 熊去氧胆酸10~15 mg/kg, 分3次口服, 疗程2-3个月. 5.血浆置换或血浆吸附可用于严重慢性胆型肝炎.6.其他:可选用川芎嗪、山莨菪碱、门冬氨钾镁、低分子右旋糖酐加肝素、消胆胺等, 可试用甘利欣.注意弥补维生素A、D、K 等.[疗效标准](一)急性肝炎:1.临床治愈标准:隔离期满(乙肝、丙肝不作此要求);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2.基本治愈标准:符合上述标准后随访半年无复发者, 乙肝患者要求HBsAg转阴.3.治愈标准:符合临床治愈标准后随访1无异常改变者, 乙肝患者要求HBsAg转阴.(二)慢性肝炎:1.好转标准:主要症状消失;肝脾肿年夜有回缩或无变动, 无明显压痛或叩痛;肝功能正常或轻微异常.2.基本治愈标准:自觉症状消失;肝脾肿年夜稳定不变或缩小, 无叩痛及压痛;肝功能正常;一般情况好转, 介入一般体力劳动后病情无变动;以上各项稳定1年以上.3.治愈标准:同基本治愈标准, 但观察2年以上, 病情稳定并能胜任正常工作.肝炎后肝硬化[诊断](一)临床暗示:早期与慢性肝炎的临床暗示相重叠, 不容易区分.少数病人长期无症状, 而是在体格检查或突发消化道出血,呈现腹水或转酿成肝癌, 或死于其他疾病做病理解剖时才发现. 1.肝硬化一般临床暗示:(1)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上腹饱胀、年夜便稀、肝区痛.2)健康情况衰退:倦怠无力、体重减轻.3)凝血功能障碍:鼻出血、牙龈出血, 皮淤点、淤斑, 月经过多.4)内分泌紊乱:男性乳房发育, 睾丸萎缩、性欲减退;女性月经紊乱、闭经或不孕.(5)糖代谢紊乱:高血糖或低血糖.(6)其他: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肿年夜伴脾功能亢进、腹壁静脉显露或曲张. ‘2.失代偿性肝硬化临床暗示:一般属Child-Pugh B、C级.(1)可有黄疸, 有腹胀、乏力等.(2)上消化道出血:暗示为呕血、便血, 严重者可呈现休克.(3)腹水:腹腔内积液超越500ml时, 能叩出移动性浊音.(4)胸水:多位于右侧, 少见于左侧, 常为漏出液.5)继发感染:细菌感染罕见自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胆道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等.真菌感染常引起肠炎、肺炎、尿路感染等.(6)其他:可发生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二)实验室检查:1, 长期血清胆红素升高或尿胆原阳性, 静止性肝硬化血清胆红素可正常.2.ALT,、AKP或其同工酶轻度升高或升高.静止性肝硬化ALT可正常.3. AST/ALT>14.血浆白卵白减少, 球卵白升高.代偿性肝硬化A/G>1, 0, 失代偿性肝硬化A/G<1.0.5.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代偿性肝硬化PTA>60%, 失代偿性肝硬化PTA<60%.6.胆碱酯酶活性降低.7.胆固醇酯值或胆固醇人总胆固醇比值降低.8.血清结合胆酸升高.9.肝纤维化指标如血清前胶原Ⅲ肽(PⅢ)、血清板层素( LN)、单胺氧化酶(MAO)、透明质酸(HA)等可升高, 但不代表纤维堆积于肝组织的量.10.食管吞钡或胃镜检查可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1.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可辅助诊斷.12.肝活检病理学检查最具有诊断价值.[治疗].(一)一般治疗:1.休息:肝功能正常时可介入轻体力工作, 以不疲劳为度, 失代偿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为主.防止应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2 .饮食:饮食以高热量、高卵白、维生素丰富、易消化为宜, 防止进食粗拙食物, 禁酒.有肝性脑病先兆时, 要限制或禁食卵白, 有腹水时, 应少盐或无盐.3.支持治疗:失代偿期患者进食少, 宜静脉输入高渗葡萄糖液弥补热量, 弥补维生素C、B、A、E、K等, 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可适当输入白卵白或血浆.(二)药物治疗:无特效药, “护肝药”, 不宜滥用, 以少用药、用需要的药宜.根据需要应用消化酶等.(三)并发症的治疗:1.脾功能亢进和门脉高压症:门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者可根据病情需要做各种分流、断流术和脾切除术等.2.腹水:(1)卧床休息, 记24小时收支水量、丈量体重、腹围, 按期检测电解质和, 肾功能.(2)限制钠水摄入:每日摄人钠盐500 ~800 mg(氯化钠1.2~2.0g).每天进水量限制在1 000ml左右, 如显著的低钠应限制在500 ml左右.(3)增加钠水排出:利尿剂如速尿和安体舒通.利尿治疗以每周体重减轻不超越2 kg为宜.(4)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每周按期静脉滴注血浆或白卵白, 白卵白每次5~10g, 血浆每次100~200 ml, 同时用速尿20~40 mg静注.(5)若腹水经上述治疗仍难以消退者可行腹水浓缩回输术.3.其他并发症的治疗: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治疗拜会病毒性肝炎一节.(四)抗肝纤维化治疗可选用冬虫夏草制剂如金水宝、百令胶囊等和复方鳖甲软肝胶囊等.[疗效标准](一)好转:消化道出血停止、神志清楚、腹水消失、ALT基本正常、无明显黄疽.(二)未愈:活动性肝硬化或失代偿性肝硬化.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一)流行病学:全年均可发生, 大都地域以11月至次年1月及5-7月为流行高峰期.老幼可患, 而以20~40岁者为多, 农民、野外作业人员发病率高.(二)临床暗示:典范病例有五期经过.有的期可以交叉重叠, 轻型和非典范病例五期经过不明显, 可越期.1.发热期:以感染中毒症状及毛细血管损害为主要暗示.(1)发热:急性畏寒、发热, 可呈弛张热或稽留热, 多继续3-7天.(2)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3)三红:颜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 重者呈酒醉面容.(4)胃肠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呃逆, 腹痛、腹泻, 可类似于急腹症和急性菌痢.(5)神经精神症状:重者可有嗜睡、兴奋、烦躁、谵妄.(6)出血:球结膜、软腭、颊粘膜、咽后壁、腋下、胸背部可见淤点, 如呈搔抓样较具特异性, 注射部位可见年夜片淤斑.可有鼻出血、咯血、呕血、便血.2.低血压休克期:多发生在病程第4-8天, 暗示为热退但全身症状反而加重, 出血倾向、胃肠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逐渐加重.可呈一过性低血压直至休克, 个别病人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少尿期:多发生于病程第5-9天.可由发热期越期发展而来, 亦可与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重叠.尿量< 400 ml/24 h为少尿, <50ml/24 h为无尿.主要暗示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如消化道症状、出血倾向、神经精神症状加重, 尚有钠水潴留和代谢性酸中毒暗示.少数可呈现高血容量综合征, 并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 4.多尿期:多发生于病程第9~14天.本期又可分为:(1)移行阶段:为尿量在400~2 000 ml的一段时间, 症状、体征同少尿期.(2)多尿早期:为尿量增至2 000 ml以上的最初几天.此期由于肾功能未能恢复, 其体内血BUN和Cr继续升高, 故暗示与少尿期相似, 甚至较少尿期为重, 危险性和并发症发生均较年夜或较多.(3)多尿后期:随尿量继续增多, 氮质血症缓解, 中毒症状消退, 但易发生脱水、低钠、低钾, 可发生继发感染或休克.5.恢复期:上述症状逐渐消退, 食欲增加, 尿量逐渐恢复正常.肾功能及电解质在正常范围.(三)实验室检查:1.血惯例:白细胞总数逐渐升高, 开始中性粒细胞增高, 可有核左移、幼稚细胞及胞浆中呈现中毒颗粒.第4-6天起淋巴细胞增多, 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和血红卵白在发热末期和低血压休克期升高.2.尿惯例:第3-4天呈现尿卵白.强调逢尿必查, 突然呈现年夜量卵白尿对诊断有帮手.尿沉渣镜检有红、白细胞及其管型.部份病例尿中可见膜状物.3.血清电解质及肾功能:在少尿期可呈现低钾或高钾, 以后者多见.血清钠、氯、钙、磷均降低.血BUN和Cr在低血压期即可上升.4.凝血功能检查:血小板数量减少, 功能下降.部份病例呈现DIC, 可有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异常.5.肝功能:ALT和AST均可升高, 重症血清胆红素可轻度增高. 6.血清学检查:(1)特异性抗体:可用ELISA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血凝抑制试验, 其中以ELISA法最经常使用.可检测特异性IgM及IgG抗体.IgM抗体滴度1:20为阳性, 可做早期诊断.而IgG抗体滴度1:40或1周后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者有诊断价值.(2)特异性抗原:可用ELISA法或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早期患者血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尿沉渣中的病毒抗原, 但临床上应用较少.[治疗]本病缺少特效治疗方法.治疗原则为“三早一就”, 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就地治疗.强调早期抗病毒治疗和液体疗法, 中、晚期针对病理生理变动进行综合治疗.重点要把住休克、出血、肾功能不全这三关.(一)发热期治疗:1.抗病毒治疗:病毒唑1g/d, 静滴, 每天1次, 共3-7天.可用干扰素100万U/d, 肌注, 每年夜1次, 共3天.2.免疫疗法:胸腺肽20 mg/d, 静滴或肌注, 共5-7天.3, 液体疗法:一般每天补液2 500~3 000 m1, 或按前一天量十呕吐量十1 000 ml计算补液量, 高热多汗另加500ml, 使尿量维持在1 500/d以上.平衡液是最理想的液体, 每天1 000~1 500 ml, 余量用葡萄糖液补足.4.对症治疗:(l)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忌用强烈发汗药物, 中毒症状重者, 用氢化可的松100~200IIlgr或地塞米松5~10 mg静滴, 疗程2-3天.(2)呕吐:可选用胃复安或维生素B6.5, 防治DIC:发热后期即应开始防治DIC, 开始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丹参静滴.另在病程中注意检测凝血时间, 如试管法小于3分钟, 可用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 0.5~1 mg/(kg, d)每6~12小时1次至凝血时间年夜于25分钟即用.(二)低血压休克期治疗:除平卧、吸氧、保暖外, 主要为抗休克.1.扩充血容量:1)补液种类:以选用平衡盐溶液为主.胶体液如低分子右旋糖酐、20%甘露醇、血浆和白卵白等.2)补液原则:(1)先快后慢:即最初30分钟输液500 ml以上, 1小时输液达1 000 ml, 2小时内稳定血压后放慢输液速度, 根据休克的分歧阶段, 24小时补液量可达3 000~5 000 ml.(2)先晶后胶:先输晶体液如平衡盐溶液或2:1溶液, 后输胶体液如低分子右旋糖酐.(3)晶三胶一:即晶体与胶体液之比为3:1, 休克难以纠正时也可2:1或1:1.(4)胶不外千:即24小时内胶体液不超越1 000 ml.2.纠正酸中毒:每次用5%碳酸氢钠5ml/kg, 每日2-3次, 一般24小时不超越800-1000 ml.3.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收缩药如间羟胺与血管扩张药如多巴胺联合应用.本类药物适用于积极扩容纠酸后血压仍不回升者.对外周血管阻力高者可选用东莨菪碱、山莨菪碱.4.肾上腺皮质激素:休克时可用氢化可的松200~300 mg/d或地塞米松10~20 mg/d, 休克纠正后即停用.5.强心剂:陪伴心功能不全者可用西地兰0.4mg或毒毛花苷K 0.25 mg十10%葡萄糖40 ml, 静注, 每天1-2次.(三)少尿期治疗:治疗原则为稳定内环境, 增进利尿、导泻、透析疗法和放血疗法.1.稳定内环境:供给充分的热量, 以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卵白、低钠饮食为宜.补液原则为量出为人, 宁少勿多.日补液量为前一天尿量十吐泻量十500 - 700 ml.主要输人高渗葡萄糖液(含糖量200-300 g), 一般不输胶体液和电解质溶液, 不补钾盐, 输液速度宜慢, 需要时加适量胰岛素.2.增进利尿:少尿期早期可试用20 %甘露醇125 ml.经常使用速尿20~100mg、无尿者200~400 mg, 可重复1-2次, 每日总量≤800 mg.3.导泻疗法:可口服甘露醇250 g/次或50%硫酸镁20-30 ml/次, 或年夜黄30 g/次, 煎服, 每日2-3次.若有消化道出血者禁用此法.4.透析疗法: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以后者为佳, 若并有高血钾、高血容量综合征等更适合此疗法.5.放血疗法:一次可放血300-400 ml, 适用于利尿与导泻不能控制高血容量综合征, 又无透析条件者.(四)多尿期治疗:移行阶段和多尿早期治疗同少尿期.多尿后期主要调整水、电解质平衡, 防止失水、低钾、低钠等, 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此时补液应以口服为主, 静脉弥补为辅.尿量超越2 000ml/d时应给氯化钾3-6 g/d, 生理盐水500 ml/d.若尿量超越5 000 ml/d时, 可试用氢氯噻嗪25 mg欣, 每天1-3次.(五)并发症治疗:1.出血:系多种因素引起, 可用一般止血剂, 若有DIC则应给予相应抗凝等治疗.抵消道出血者可用凝血酶、云南白药口服.H2受体阻滞剂、立止血等.2.高钾血症:可用10%葡萄糖酸钙20-30 ml缓慢静注, 5%碳酸氢钠60~100 ml缓慢静注或静滴, 葡萄糖液按4g葡萄糖加1U 普通胰岛素静滴, 并应行透析疗法. L3.急性肺水肿:严格控制补液量及速度, 可选用强心、利尿、扩管、透析等疗法.4.继发感染:使用不损害肾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5.自发性肾破裂:手术治疗.[疗效标准](一)治愈:病程已达恢复期,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精神、食欲恢复正常.尿惯例检查正常.每日尿量在2 000 ml以内.肾功能检查正常.(二)好转:病程已达恢复期, 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尿量接近正常.肾功能检查基本正常.(三)未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肾功能仍异常.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一)流行病学:1.年龄:患者年夜多为10岁以下儿童.2.季节性: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主要在7-9月份.(二)临床暗示:典范病例临床经过分为三期.1.早期:1-3天.急性起病, 体温迅速上升至39℃以上, 伴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等.2.极期:病程第4—10天, 罕见临床暗示有:(1)继续高热:体温39~40℃, 或40℃以上, 多继续1周左右, 体温高低和继续时间长短与病情轻重成正比.(2)意识障碍:嗜睡至昏迷, 或暗示为烦躁不安、谵妄等, 多继续1周左右.意识障碍水平与继续时间长短亦均与病情轻重成正比.(3)惊厥:多发生在病程第3-5日, 暗示为局灶性小抽搐, 也可为全身性或阵发性强直性抽搐, 历时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 陪伴意识障碍, 严重者常引起呼吸衰竭.(4)呼吸衰竭:多以中枢性呼吸衰竭为主, 或中枢性与外周性呼衰同时存在, 为致死的主要原因.(5)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常呈现脑膜安慰症状(颈项强直, 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 病理反射阳性, 深、浅反射消失.可发生肢体瘫痪, 球麻痹, 各种震颤, 不随意运动.年夜小便失禁, 尿潴留.3.恢复期:体温渐降至正常, 精神神经症状逐渐好转或消失, 重症患者可有各种恢复期症状.(三)实验室检查:1.血惯例:血白细胞总数增高, 中性粒细胞占0.80以上. 2.脑脊液:压力增高, 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浊, 白细胞多在(50 -500)X106、, 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以后淋巴细胞渐升高, 卵白质轻度升高, 糖和氯化物基本正常.3, 免疫学检查:(1)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有早期诊断价值.。
第十四章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习题一、选择题(一)A型题1.造成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的疾病主要是()A.急性肝炎B.急性肾小球肾炎C.肾病综合症D.胆囊炎E.肝硬化2.对肝硬化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项目是()A.白∕球蛋白比值B.碱性磷酸梅C.甲胎蛋白D.胆红素定量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肝硬化病人常见的肝功能障碍,以下哪项正确()A.血胆固醇升高B.血结合胆红素升高C.血胆固醇酯升高D.碱性磷酸酶升高E.γ球蛋白升高4.慢性肝实质损害最主要的是()A.甲胎蛋白增高B.血清胆红素增加C.胆固醇降低D.白蛋白减少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E.血氨增高5.肝硬化病人,近期出现牙龈出血,最应做下列哪项检查()A.出血时间测定B.血小板计数C.血浆凝血因子测定D.碱性磷酸梅测定E.甲胎蛋白测定6.血清前白蛋白能早期肝损害的原因是()A.由肝脏合成B.是一种载体蛋白C.半衰期较短D.电泳时涌动速度较白蛋白慢E.能运输维生素A7.甲胎蛋白强阳性对下列哪种疾病诊断意义最大()A.慢性肝炎B.原发性肝癌C.转移性肝癌D.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E.肝硬化8.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A.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B.尿胆红素阳性C.尿内尿胆原减少D.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35%E.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20% 9.在反映肝细胞损害的酶中,下列哪项最敏感()A.ALTB.ASTC.ALPD.γ–GTE.LDH10.怀疑急性病毒性肝炎时,首先检测的酶是()A.转氨酶B.碱性磷酸酶C.单胺氧化酶D.乳酸脱氢酶E.脯氨酸羟化酶11.对肝硬化的诊断最有帮助的检查项目是()A.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B.转氨酶C.碱性磷酸酶D.血清总蛋白及白∕球蛋白比值E.γ-谷氨酰转肽酶12.HBsAg(+),HBeAg(+),说明此病人()A.具有传染性B.具有免疫力C.病情比较稳定D.乙型肝炎恢复期E.以上均不是13.肝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不包括()A.白蛋白B.γ球蛋白C.糖蛋白D.脂蛋白E.凝血因子14.不属于中和性抗体的是()A.抗—HAVIgGB.抗-HBsC.抗-HBcD.抗-HBeE.抗-HBVIgG15.下列病症中,血氨不升高的是()A.重症肝炎B.休克C.肝性脑病D.尿毒症E.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6.肝细胞性黄疸时,不正确的是()A.总胆红素升高B.结合胆红素升高C.尿胆原升高D.粪胆原减少E.尿胆红素阳性17.关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升高可见于心肌梗死A.ASTmB.正常血中主要为ASTmC.存在于线粒体中者主要是ASTm升高是肝细胞坏死的重要指标D.ASTmE.急性肝炎时升高的主要是ASTs18.ALT∕AST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不正确的是()A.轻、中度肝损害时ALT∕AST>1B.严重肝细胞损害时AST∕ALT<1C.急性肝细胞损害时ALT∕AST比值正常D.ALT∕AST<1,提示慢性肝炎活动期E.酒精肝病时,ALT∕AST<119.关于HBsAg与抗-HBs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g与乙肝病毒常同时存在,是传染性指标之一A.HBsAg(+)也可能是HBV携带者B.HBsC.HBAg持续存在于急性感染恢复期s表示病人曾感染过HBVD.抗-HBsE.抗-HB(+)是一种保护性抗体s(二)B型题A.急性肝炎B.慢性重型肝炎C.原发性肝癌D.肾病综合症E.肝硬化先兆1.白蛋白降低,γ球蛋白持续升高()2.血清前白蛋白降低()3.甲胎蛋白强阳性()6.HBV感染已恢复7.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8.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A.抗-HAVigM(+)B.抗-HAVigM(+)C.HbeAg(+)D.抗-Hbs(+)E.抗-Hbe(+)9.甲型肝炎确诊指标()10.乙肝病人疾病已恢复,获得免疫力()11.提示HBV复制,乙型肝炎具有传染性的是()A.白蛋白降低B.γ球蛋白升高C.单胺氧化酶增高D.ALT升高E.AFP升高12.肝细胞埙伤,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13.肝硬化时免疫功能异常表现在()A.ALTB.γ-GTC.ALPD.MAOE.LDH14.诊断急性肝炎应首选()15.诊断肝硬化时应选()16.原发性肝癌时升高最显著的是()(三) C型题A.白蛋白减少B.γ球蛋白增高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重度慢性肝炎()2.急性肝炎()3.肾病综合症()A.ALP升高B.γ-GT升高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4.阻塞性黄疸时()5.佝偻病时()6.肝纤维化时()A.胆-酶分离B.凝血因子减少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7.重症肝炎()8.急性黄疸型肝炎()(四) K型题1.阻塞性黄疸可表现为()A.LP-X阳性B.ALP明显增高C.γ-GT增高D.血清总胆固醇降低2.肝纤维化时,下列哪些指标升高()A.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B.透明质酸C.脯氨酰羟化酶D.单胺氧化酶3.肝脏病变时,血中升高的酶包括()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乳酸脱氢酶D.凝血酶4.与维生素K关系密切的凝血因子包括()A.ⅡB.ⅦC.ⅨD.Ⅹ(五) 多项选择题1.肝脏的功能包括()A.是蛋白质、糖、脂类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合成多种酶并参与铁、铜和多种维生素的吸收、贮存和转化C.激素的灭活和排泄D.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E.产生凝血因子及纤溶因子,在凝血和纤溶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慢性肝埙伤时,有助于判断肝细胞功能的项目是()A.血清白蛋白B.免疫球蛋白C.血清前白蛋白D.血清碱性磷酸梅E.血浆凝血因子3.肝外因素导致的低蛋白血症包括下列哪些()A.营养不良症B.肾病综合症C.恶性肿瘤D.甲状腺功能亢进症E.系统性红斑狼疮4.血清蛋白电泳时,支持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是()A.白蛋白明显减少B.γ球蛋白明显增加C.β球蛋白增加D.α1、α2球蛋白增加E.可见甲胎蛋白带5.反映肝细胞坏死的酶包括()A.转氨酶B.醛缩酶C.碱性磷酸梅D.乳酸脱氢酶E.单胺氧化酶6.肝脏病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的原则有() A.体检时可选ALT 、肝炎病毒标志物B.黄疸患者应查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尿三胆、ALTC.怀疑为原发性肝癌者,应加做AFP 、γ-GT 、ALP 及ALP 同工酶D.重度慢性肝炎应查ALT 、AST 、血清总蛋白及A ∕G 、MAO 、脯氨酸羟化酶 F.判断疗效及药物适应症时,可查AST 、ALT 、γ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定量 二、 填空题1.肝脏是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器官,血清白蛋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球蛋白,几乎所有的____________因子都可在肝脏制造,γ球蛋白主要来自____________细胞,当肝实质细胞受损、间质细胞增生时,γ球蛋白的生成便____________。
ALT和AST测定方法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和AST(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是两种常用的生物化学指标,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肝细胞损伤程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ALT和AST的测定方法。
一、ALT的测定方法1.酶动力学法:该方法是最常用的ALT测定方法。
原理是将肝脏组织或血浆样品与丙酮酸转氨酶(LDH)反应,通过测定产生的谷草转氨酶(AST)的酶活力来反映样品中ALT的含量。
该方法准确可靠,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2.免疫测定法:ALT测定的另一种常用方法是免疫测定法,包括免疫比浊法、免疫荧光法和免疫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这些方法利用ALT特异性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反应来测定ALT的浓度,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
二、AST的测定方法1.酶动力学法:AST的测定方法类似于ALT的测定方法,也是通过与丙酮酸转氨酶(LDH)反应来测定AST的酶活力。
该方法较为简单快速,适用于大量样本的测定,但其灵敏度和特异性相对较低。
2.免疫测定法:AST的免疫测定法与ALT的免疫测定法类似,包括免疫比浊法、免疫荧光法和免疫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这些方法通过AST特异性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反应来测定AST的浓度,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
三、ALT和AST测定的注意事项1.样本的采集:ALT和AST的测定常用的样本是血浆或血清。
在采集样本时,应避免血液污染或其他杂质的干扰,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技术操作:在进行ALT和AST的测定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包括标本处理、试剂配制、反应时间和温度的控制等。
3.器材和试剂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测定仪器和试剂是保证测定结果准确性和重复性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的选取是测定中的重点之一4.数据解读:在进行ALT和AST的测定后,需要对测定结果进行合理的解读和分析。
参加病例讨论往往记不住临床各项检验项目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发此贴是为参加病例讨论的人多复习一下。
正常值临床常规检验项目:一:红细胞记数RBC: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正常参考值:男性 4.0~5.5×1012/L,女性 3.5~5.0×1012/L,新生儿6.0~7.5×1012/L。
二:血红蛋白HGB临床意义:同上正常参考值:110-160g/L三:红细胞比积HCT临床意义:同上正常参考值:0.37-0.49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正常参考值:82-92fl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正常参考值:27-31pg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正常参考值:320-360g/L七: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临床意义:RDW增加可见于营养缺乏性贫血正常参考值:11.6-14.8八:白细胞记数WBC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白血病;降低见于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进等正常参考值:4-10G/L九:白细胞分类DC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
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感染、白血病;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脾亢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某些皮肤病及传染病的早期;降低见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正常参考值:分叶核粒细胞GRAN50-70% 嗜酸性粒细胞EOS50-300G/L 淋巴细胞LYM20-40% 单核细胞MID3-8%十:血小板记数PLT临床意义:检测凝血系统的功能正常参考值:100-300G/L十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临床意义: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正常参考值:6.8-13.5fl十二:血小板压积PCT临床意义:同PLT 正常参考值:0.1-0.3%十三: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临床意义:PDW增加见于血小板降低正常参考值:15.5-18.0%十四:网织红细胞记数RC临床意义:判断骨髓增生情况,评价疗效正常参考值:0.5-1.5%十五:血沉ESR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炎症、恶性肿瘤、贫血、高胆固醇及高球蛋白血症正常参考值:男0-15mm/h 女0-20mm/h十六:尿比重SG临床意义:降低:尿崩症、肾功能不全增高: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正常参考值:1.010-1.030十七:尿酸碱度PH临床意义:酸性尿:尿酸盐结石、酸中毒碱性尿:草酸盐结石、泌尿系统感染等正常参考值:5-8十八:尿沉渣镜检临床意义:红细胞:肾炎、肿瘤可增加白细胞:泌尿系统感染上皮细胞: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增加管型:各类肾炎肾病正常参考值:OBL:neg0-52-68-1520-3040 LEU:neg0-55-1010-1520-4050 上皮细胞:少量扁平及圆形上皮管型:偶见透明管型十九:本周氏蛋白临床意义:阴性监狱多发性骨髓瘤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尿胆红素U-BiL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黄疸正常参考值:阴性136二十一:尿胆原URO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黄疸及肝病正常参考值:0.224812二十二:尿酮体U-Ket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腹泻正常参考值:neg51550150二十三:尿糖U-Glu临床意义:糖尿病、肾性糖尿时增高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四:尿蛋白U-Pro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炎、肾病泌尿系统感染正常参考值:neg2575150500二十五:尿亚硝酸盐NIT临床意义:阴性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六:便潜血OB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七:精液常规RT临床意义:鉴别诊断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精囊炎与精囊结核正常参考值:1-1.5亿/ml二十八:脑脊液常规CSFTt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脑脊液、脑肿瘤、脑出血等正常参考值:颜色:无色水样液体透明度:清晰蛋白:阴性红细胞记数:成人×106/L临床生化检测项目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ALT临床意义:升高见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心梗等正常参考值:3-40U/L二.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AST临床意义:升高见于心梗发病期、急慢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等正常参考值:3-40U/L三.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临床意义:升高见于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等正常参考值:7-50U/L四:血清碱性磷酸酶ALT临床意义: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骨细胞瘤、骨转移癌等正常参考值:30-110U/L五:血清肌酸激酶测定CK临床意义:升高见于心梗、心肌炎、肌损伤、心脏手术等正常参考值:25-200U/L 六: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临床意义:升高见于急性心梗、肝脏疾病、恶性肿瘤等正常参考值:109-245U/L 七:血清a-羟丁酸脱氢酶HBDH临床意义:升高作为急性心梗诊断标志正常参考值:80-220U八:血清淀粉酶AMY临床意义:升高见于胰腺炎、胰腺癌、胆道疾病、胃穿孔等,降低见于肝脏疾病正常参考值:0-220U/L九:血清总胆固醇TC临床意义: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血蛋白血症的诊断和分类;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定正常参考值:80-220U/L十:血清甘油三脂TG临床意义:升高见于糖尿病、肾病等,降低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病变等正常参考值:30-150MG/DL十一:血清总胆汁酸TBA临床意义:作为肝功能检测指标、肝炎、肝硬化、肝损害等正常参考值:0-10umol/L十二:血清肌酐测定CRE临床意义:升高见于严重肾功不全、各种肾障碍、肢端肥大症等;降低见于肌肉量减少、多尿。
正常值临床常规检验项目:一:红细胞记数RBC: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正常参考值:男(4。
0-5.5)T/L女(3。
5—5.0)T/L二:血红蛋白HGB临床意义:同上正常参考值:110-160g/L 三:红细胞比积HCT临床意义:同上正常参考值:0。
37—0。
49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正常参考值:82—92fl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正常参考值:27-31pg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正常参考值:320—360g/L七: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临床意义:RDW增加可见于营养缺乏性贫血正常参考值:11.6—14.8八:白细胞记数WBC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白血病;降低见于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进等正常参考值:4-10G/L九:白细胞分类DC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
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感染、白血病;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脾亢等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某些皮肤病及传染病的早期;降低见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正常参考值:分叶核粒细胞GRAN 50-70%嗜酸性粒细胞EOS50-300G/L(G=106)淋巴细胞LYM 20—40%单核细胞MID 3—8%十:血小板记数PLT临床意义:检测凝血系统的功能正常参考值:100-300G/L十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临床意义: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正常参考值:6.8-13。
5fl十二:血小板压积PCT临床意义:同PLT正常参考值:0.1-0.3%十三: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临床意义:PDW增加见于血小板降低正常参考值:15。
5—18。
0%十四:网织红细胞记数RC临床意义:判断骨髓增生情况,评价疗效正常参考值:0.5-1.5%十五:血沉ESR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炎症、恶性肿瘤、贫血、高胆固醇及高球蛋白血症正常参考值:男0-15mm/h女0-20mm/h十六:尿比重SG临床意义:降低:尿崩症、肾功能不全增高: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正常参考值:1.010—1.030十七:尿酸碱度PH临床意义:酸性尿:尿酸盐结石、酸中毒碱性尿:草酸盐结石、泌尿系统感染等正常参考值:5—8十八:尿沉渣镜检临床意义:红细胞:肾炎、肿瘤可增加白细胞:泌尿系统感染上皮细胞: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增加管型:各类肾炎肾病正常参考值:OBL:neg 0-5(±)2—6(+)8-15(++) 20—30(+++)>40(++++) LEU:neg 0-5(—)5—10(+)10-15(++)20-40(+++) 〉50(++++)上皮细胞:少量扁平及圆形上皮管型:偶见透明管型十九:本周氏蛋白临床意义:阴性监狱多发性骨髓瘤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尿胆红素U—BiL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黄疸正常参考值:阴性1(SCHWACH)3(MAESSIG)6(STARK)二十一:尿胆原URO (UBG)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黄疸及肝病正常参考值:0.2 2(+)4(++) 8(+++)12(++++)二十二:尿酮体U-Ket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腹泻正常参考值:neg 5(±) 15(+)50(++)150(+++)二十三:尿糖U-Glu临床意义:糖尿病、肾性糖尿时增高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四:尿蛋白U-Pro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炎、肾病泌尿系统感染正常参考值:neg 25(+)75(++)150(+++)500(++++)二十五:尿亚硝酸盐NIT临床意义:阴性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六:便潜血OB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七:精液常规RT临床意义:鉴别诊断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精囊炎与精囊结核正常参考值:1-1。
血清MAO、5'-NT及SAA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王华国,林胜(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资阳641300)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单胺氧化酶(MA O)、5'核苷酸酶(5'NT)、淀粉样蛋白A(SAA)联合诊断肝脏疾病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10例肝病及10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测定血清MA O、5'NT、S A A水平.收集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ALT)等肝生化指标,比较两组受试者指标差异并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肝脏疾病组患者血清MA O、5'NT、S A A水平及肝生化指标A ST,AL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Pc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清MAO、5'NT水平与肝生化指标AST、ALT 指标呈正相关关系(P<0.75);ROC曲线分析示,血清MAO、5'NT、SAA水平单独诊断肝脏疾病的曲线下面积7AUC)分别为0.754、0.773、0.722,当截点值为9.26U/L、23.77U/L、7.26mg/L时,约登指数最大;MAO+5'NT、MAO+SAA、5'NT+SAA、三者联合诊断的AUC分别为0.796、0.784、0.789、0.805,三者联合诊断价值最高.结论肝脏疾病患者伴有血清MAO、5'NT、SAA水平的明显升高,临床可将其单独或联合检测用于诊断、评估肝脏病变.关键词:单胺氧化酶;5'核苷酸酶;淀粉样蛋白A;肝脏疾病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Serum MAO,5'-NT and SAA in the Diagnosis of Liver DiseasesWANG Huaguo,LINSheng(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the First People'Hospital of Ziyang,Ziyang6413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serum monoamine oxidase(MAO),5'-nucleotidase(5'NT) and amyloid A(SAA)in the diagnosis of liver diseases.Methods110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s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March,2017to December,2019and100healthy adul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All subjects were tested for serum levels of MAO,5'NT and SAA.Liver biochemical indicators results,including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were also collected.Differences in these indicators between the2groups andtheirdiagnosticvaluewerethenanalyzed.Results SerumlevelsofMAO,5'-NT,SAA,ASTand ALT in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erum levels of MAO and5'NT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ST and ALT(P<0.05).ROC cur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values of serum MAO,5'NT and SAA in the diagnosis of liver diseases were0.754,0.773 and0.722,respectively.When the cutoff values were9.26U/L,23.77U/L and7.26mg/L,the Youden index was the largest.The AUC values of MAO+5'NT,MAO+SAA,5'NT+SAA and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were0.796,0.784,0.789and0.805,respectively,suggesting that the diagnosticvalueofcombinationofthethreewasthehighest Concluson Patientswithliverdiseaseare accompanied by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serum MAO,5'NT and SAA levels.These three markers can beusedaloneorincombinationtoassistinthediagnosisandevaluationofliverdisease.Key words:Monoamine oxidase;5'nucleotidase;Amyloid A;Liver diseaseDOI:10.11748//bjmy.issn.l006-1703.2021.03.013收稿日期:2020-12-14;修回日期:2020-12-14基金项目:2016年四川省医学会立项课题资助项目(编号:S10686.)作者简介:王华国,副主任检验师.肝病临床表现多样,多无特异性表现,临床医师多通过对患者肝脏结构及相关功能指标进行检测的方式进行病情诊断及评估,但现有的检测指标具有多样性,且部分指标对于病情的诊断及评估效果不佳,多指标联合检测成为趋势及热点.单胺氧化酶(MAO)是一组可催化单胺类化合物氧化脱氨的酶,分布于肝、肾、胃、小肠、脑组织细胞中,其活性是反映肝细胞损伤、坏死、纤维化改变的重要指标3.5'核苷酸酶(5'NT)是一种催化核苷酸分子磷酸键水解的磷酸酶,目前认为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而从胆道内清除,可在胆汁淤积、肝损伤时发生明显升高[4-5].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及分泌,目前广泛认为其在多种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中出现明显升高[6-7];也有研究表明,SAA 水平与脂质转运密切相关,其在肝脏合成后,需由高密度脂蛋白将其转运至血清内,当肝脏疾病发生时,可造成SAA合成及运输功能受阻,造成其水平的变化8.目前已有部分研究探讨了肝脏疾病患者MAO.'NT及SAA的变化情况,但各指标单独或联合检测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仍较少有研究报道.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肝脏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各指标单独或联合诊断的价值,旨在为肝脏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10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5例,女性45例;年龄18〜74岁,平均51.3士&6岁;急性肝炎36例,慢性肝炎26例,肝硬化26例,肝癌22例;另择同期于我院查体的10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对照组受试者经体格检查排除遗传病家族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胆疾病,无近期用药史;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18~71岁,平均51.8士&3岁,肝脏疾病组患者及对照组受试者性别组成、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方法所有受试者采集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所有试剂均由北京九强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由迈瑞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S2000M测定,实验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率表示,组间比较行X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e士s)表示,两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范围)[M(P25〜P7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ey秩和检验,绘制ROC曲线评价各血清学指标单独或联合检测诊断的价值,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各组受试者血清学检测结果比较肝脏疾病组患者血清MAO、5'NT、SAA水平及肝生化指标AST、AL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各组受试者血清学检测结果比较[M(P25〜P"),工士S]组别例数MAO(U/L)5'NT(U/L)SAA(m g/L)AST(U/L)ALT(U/L)肝脏疾病组11023.01(6.33〜29.63)55.12(27.41〜75.12)10.85(7.41〜14.15)195.63±58.45247.51±57.63急性肝炎3624.95(6.35〜33.12)60.22(34.12〜78.2)11.74(8.01〜15.28)231.41士78.45341.2±82.71慢性肝炎2622.17(.44〜28.6)61.14(33.12〜77.48)11.71(7.11〜15.42)220.12±88.45296.63±85.41肝硬化2626.45(7.11〜24.15)50.12(28.45〜67.45)9.88(6.34〜12.96)145.52±25.89124.15±22.63肝癌2221.12(6.85〜25.15)55.12(34.12〜65.28)10.27(6.85〜14.71)174.15±38.56201.12±33.28对照组100 6.48(2.85〜8.59)20.55(11.12〜24.15)6.12(6.11〜6.2)22.56±5.8219.65±6.52 U值t值140.12178.4235.28929.47139.302 P值<0.001<0.001<0.001<0.001<0.001 2血清学指标与肝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2血清学指标与肝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清MAO、5'NT水指标MAO5'NT SAA 平与肝生化指标AST、ALT指标呈正相关关系AST01450.4130.296 (P<0.05).相关系数详见表2.ALT0.3140.320.2143血清学指标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ROC曲线分析示,血清MAO、5'-NT、SAA单独诊断肝脏疾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773、0.722,当截点值为9.26U/L、23.77U/L、7.26mg/L时,约登指数最大;MAO+5'NT.MAO+ SAA、5'NT+SAA、三者联合诊断的AUC分别为0.796、0.784、0.789、0.805,三者联合诊断价值最高.详见图1、图2、表3.图2血清MAO、5'-NT、SAA联合诊断肝脏疾病的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表3血清学指标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指标曲线下面积截点值灵敏度(%)特异性(%)95%CI P值MAO(U/L)0.549.2678.763.0.688〜0.820<0.001 5'-NT(U/L)0.323.7786.171.60.04〜0.843<0.001 SAA(m g/L)0.227.2669.577.50.683〜0.822<0.001 MAO+5'NT0.96-83.369.40.30〜0.861<0.001 MAO+SAA0.84-83.381.60.40〜0.868<0.001 5'-NT+SAA0.89-79.477.80.24〜0.855<0.001三者联合0.805-86.378.50.32〜0.868<0.001讨论目前临床上用于评估肝脏功能的指标较多,但各指标单一使用参考价值有限,联合多种指标进行评估可提高评估准确性.MAO.'NT均为反映肝脏活性状态的酶类,可一定程度评估肝脏损伤从而对疾病做出诊断.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成年人比较,肝脏疾病患者血清MAO.'NT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与肝生化指标AST、ALT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MAO是与组织纤维化密切相关的酶,目前认为在正常状态下,机体胶原蛋白合成及分解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机体在外界刺激下,肝内慢性炎症性刺激引起纤维组织增生,MAO催化赖氨酸氧化成醛基,促进胶原分子及分子间交联,胶原弹性硬蛋白形成后MAO逸出,导致血清内MAO活性升高卩1。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历年真题1-(1)每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评价方法可靠性的指标中不包括A.准确性高B.方法简便C.重复性高D.无交叉反应E.敏感性高B[解析] 评价方法可靠性的指标:敏感度(Sen)、特异度(Spe)、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阴性率、假阳性率、似然比、符合率、准确度。
2. 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应用中,不能用于A.特定疾病的确诊B.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C.临床疾病的治疗D.临床疾病的预防E.临床疾病的监测A[解析] 细胞因子测定可以作为特定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而不能确诊特定疾病。
3. 血清钾的参考值为A.3~5mmol/LB.3.5~5.5mmol/LC.4~5.5mmol/LD.4.5~6mmol/LE.4~6mmol/LB[解析] 正常成人血清K+的参考值为3.5~5.5mmol/L。
4. cTnI的中文名称A.肌红蛋白B.心肌肌钙蛋白ⅠC.血红蛋白D.血清蛋白E.免疫球蛋白B[解析] 心肌细胞内肌钙蛋自由三种不同的基因亚基组成:肌钙蛋白C(TnC)、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cTnT)。
肌红蛋白为Mb、血红蛋白为Hb、免疫球蛋白为Ig。
5. 常用的尿试带法测定尿糖,主要检出尿中的A.果糖B.蔗糖C.乳糖D.葡萄糖E.黏多糖D[解析] 试带法虽然色素原不同,但大多不与非葡萄糖还原物质发生反应,所以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单快速。
正常人尿液几乎不合或仅含微量葡萄糖,一般尿糖定性试验为阴性。
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称为糖尿,葡萄糖是尿糖的主要成分。
6. 正常精子头部呈A.正方形B.长方形C.椭圆形D.菱形E.不规则形C[解析] 正常精子正面呈椭圆形,侧面呈扁平梨形;长4.0~5.0μm,宽2.5~3.0μm;顶体的界限清楚,占头部的40%~70%。
7. 正常人动脉血液pH的参考范围A.7.35~7.4B.7.35~7.45C.7.4~7.5D.7.5~7.55E.7.5~7.6B[解析] 血液的pH为7.35~7.45,静脉血液因含较多的二氧化碳,pH较低,接近7.35,而动脉血液则接近7.45。
临床分析(1)血清单胺氧化酶的活性高低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指标。
肝硬化患者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升高的阳性率在80%以上,最高值可超过对照参考值的两倍,而且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升高与肝表面结节形成的进程相平行。
(2)各型肝炎急性期患者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不增高,但暴发性重症肝炎或急性肝炎中有肝坏死时,由于线粒体破坏,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可升高。
单胺氧化酶活性升高还可见于甲亢、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充血性心衰、肢端肥大症等疾病。
(3)由于生物个体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易波动,应多次测定以防偏差。
若单胺氧化酶活性超过80U,应将样品稀释后重新测定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也有作用。
单胺氧化酶(MAO)是一种可催化各种单胺类氧化生成相应的醛,然后进一步氧化成酸。
单胺氧化酶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器官,以肝、肾、脑等组织中含量较多,在细胞内单胺氧化酶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内,另有少量存在于细胞浆中。
人血清中单胺氧化酶是水溶性的,与线粒体单胺氧化酶不同。
血清单胺氧化酶主要来自结缔组织,与结缔组织的代谢有重要关系。
血清单胺氧化酶用苄胺偶氮-β-萘酚法测定参考范围为12~40单位。
临床结果分析:(1)血清单胺氧化酶的活性高低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指标。
肝硬化患者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升高的阳性率在80%以上,最高值可超过对照参考值的两倍,而且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升高与肝表面结节形成的进程相平行。
(2)各型肝炎急性期患者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不增高,但暴发性重症肝炎或急性肝炎中有肝坏死时,由于线粒体破坏,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可升高。
单胺氧化酶活性升高还可见于甲亢、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充血性心衰、肢端肥大症等疾病。
(3)由于生物个体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易波动,应多次测定以防偏差。
若单胺氧化酶活性超过80U,应将样品稀释后重新测定。
血清单胺氧化酶(MAO)检测正常值与临床意义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为催化单胺氧化脱氨反应的酶,作用于一级胺及其甲基化的二、三级胺,也作用于长链的二胺。
407主国匡荭撞由2迦§生8旦笠§鲞差!』塑鱼出Q£鱼i B!M型!迪,△!趔笪鲤8,№§,巡:竖预防,反而更容易增加传染的机会,所以在比人痊愈后,应马上心健康、不晚睡、不喝酒、不抽菸等,才可有效预防或减轻症状奖所有未用完的眼药妥善抛弃,以防被人使用而传染。
常保持身之效果。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单胺氧化酶的检测杜巍【摘要】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单胺氧化酶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用快速比色法检测急性乙肝、慢性乙肝、重型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M A O水平。
结果:乙肝患者血清M A O为(46.68+20.64)U,而正常对照组M A O为(23.25±12.40)U,差异具显著性(P<0.01),且慢性乙肝、重型乙肝、肝硬化血清M A O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急性、慢性、重型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M A O阳性率依次为45%、50“/o、65%、82.5%,差异显著(P<0.01)。
结论:M A O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及肝损害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乙型肝炎单胺氧化酶肝纤维化D et ect i on of m ono am i ne oxi dase i n s era of pati ent w i t h hepat it i s B【A bst r act]obj ect i ve T o detect t he l evel of m o noa m i ne oxi d as e(M A O)i n s era of pat i ents w i t h hepat it i s Ba nd i t s c l i ni cal si gni f i cance.M et hods M A O i n160s ub j ects w i t h hepati t is B w as m e as ur e d w i t h t achycol or i m et r y,and t he val u e of m ol l t han40u w as j udge d t o be posi t i ve.R esul t s The l eve ls of M A O i n pati en t s a nd nom a l cont r01.w er e(46.68±20.64)U and(23.2±12.40)U,r espect i vel y Stat i st i cs,f o und s igni fi cant,di ff er ence be t w een t he m(p<O.01).A nd t he l eve ls of M A O i n cases w i t h chr oni c hepat i ti s,s ever e hepat i ts a nd ci r r hos i s,hi gher t han t hos e i n no r m a l cont r ol gr oup(p<0.01).T he pos it i ve r at es of M A O i n cas es w i t h acut e hepat it i s,ch r onic hepati t i s.s ever c hepati t is a nd cir r ho s i s w e r e45%,50%,65%and82.5%,r espect i vel y(p<O.01).C oncl usi on T he a ct i vi t i e s of M A O i n hepat it is B al l r elat ed t o hepat i c ci rr hos i s.【K ey w or ds]H e pat i t i s B:M onoam i ne ox i dase:H epat i c ci r rhos i s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407-03单胺氧化酶(M onoam i ne oxi dase M A O)存在于肝细胞内线粒体外膜上,当肝细胞炎症坏死时释放到血清中[1]。
为了解乙肝患者血清M A O活性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我们采用快速比色法检测160例乙肝患者血清M A O水平,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共检测各型乙肝患者160例,男性96例,女性“例,年龄14’62岁,平均32.20岁,按2000年9月西安会议修定的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
急性,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各40例,设健康体检合格人员40例为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22’45岁,平均25.85岁。
1.2方法抽取受检者晨起空腹静脉血2m l,离心后取血清待侧。
M A O测定采用快速比色法,试剂盒为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以M A O)40u判为刚性。
1.3资料处理采用t检验和X2检验2结果l60例乙肝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血清M A O活性测定结果见表l。
由表l中数据可知,慢性乙肝、重型乙肝和肝硬化患者血清M A O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显著(P<O.01),不同型乙肝患者血清M A O阳性率不同,但有随病情发展,阳性率呈升高趋势(P(0.01)。
3讨论单胺氧化酶(M A O)含有尼克酰胺腺嘌吟二核苷酸(FA D),广泛分布于肝、肾、心肺等组织器官中,在有氧条件下催化各种单胺氧化反应,其活性改变对某些抗体功能具有重要影响[2]。
人类血清中的M A O在胶原和弹性硬蛋白结合.形成纤维后,M A O逃脱,可导致血清中M A O活性升高[3]。
本文检测160例乙肝患者,其M A O活性高于对照组,且M A O含量与病情严重的程度相关。
从急性乙肝(45%)迁延发展到慢性乙肝(50%),从慢性乙肝渐到重型乙肝(65%),最后到肝硬化(82.5%)的演变过程中,患者血清M A O阳性率增加,是病情加重、发展的结果。
不同型的乙肝,随病程的迁延,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增加,导致血清M A O水平升高。
表1乙肝患者血清l l A0检测结果(X±S)注:P<0.01与对照组比。
A P<O.01,不同型乙肝之间比较急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较轻,血清M A O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慢性肝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高,并可能有肝硬化和肝癌的发展趋势,其M A O水平升高的程度比急性肝炎患者高,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O s3100)有显著性(P<0.01);重型乙肝肝纤维化病变程度高,肝小叶内肝细胞大量坏死崩解,血清M A O显著升高,阳性率为65%;而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病变弥漫累及全肝,肝实质广泛坏死,M A O从坏死的肝细胞线粒体内释放出来,阳性率高达82.5%。
因此,乙肝患者血清M A O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及肝损害的重要指标。
408参考文献[1]陈康银,叶常华.H B V感染与单胺氧化酶活性的关系分析诲峡预防医学杂志,2000;6(3):42[2]袭月,桂冠华.单胺氧化酶与疾病的关系.中国药学杂志,2004;39(10):596【3]黄开泉,李传富.肝病患者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的改变.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2001;3(2):25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体会关晓荣中图分类号:R657.51文献标识码:13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408-03急性胰腺炎为胰酶消化自身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化学性炎症,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严重疾病。
笔者从2001~2006年5年问在我院消化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5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2001~2006年住院病人,共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22~68岁,平均45岁,伴有高脂血症6例,胆石症、胆囊炎41例,饮食不当11例,酗酒9例.58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痛,伴腹胀、恶心呕吐者53例、恶寒发热者38例、出现黄疸者18例、大便干结者l O例,并发腹膜炎8例、腹水6例、胸水7例、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
58例患者均有血尿淀粉酶升高,白细胞升高者49例,58例均做C T及B超检查,就诊时即行C T者42例,其中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2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38例,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者8例,伴有胰腺脓肿者5例,伴胰腺假性囊肿者3例,发病时间最短者2h,最长者l周,农村患者平均1.5天。
中医介入时间,从入院算起最快者8h,最晚者4天,平均2天。
1.2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在西医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邀请中医会诊配以中药治疗。
西医采取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加强基础营养,支持以及对症治疗。
中药以大柴胡汤合五磨饮子加减化裁,药用:柴胡15g,黄芩10g,赤芍15g,法夏l O g,枳实12g,延胡索15g,广木香15g,乌药10g,槟榔10g,川牛膝l O g,生大黄5g,生甘草6g为基本方,并随症加减。
如热结胃肠,阳明腑实,多由饮食不当,酗酒所致者,当下之.以通腑泻热,急下燥屎,加用生大黄15g,芒硝10g。
如肝胆湿热,肝失疏泄,胆汁外溢,多由胆道疾病所致者,当利之,以清肝利胆,加用茵陈309,金钱草309。
如恶寒发热,热邪较甚,多见白细胞数升高,C T示胰腺周围脓肿者,当清之,以清热解毒加用忍冬藤30g,败酱草30g。
如肝气不疏,气机不畅,气滞中焦,多见急性胰腺炎,表现为痞满者,当行之,以行气消滞加用青皮l O g,炒菜菔子10g,如热郁胃肠,气机壅滞,日久瘀结,多是慢性胰腺炎假性囊肿形成者,当破之,加用皂角刺12g,制乳香l O g,制没药l O g。
每日l剂,水煎分2次口服。
2结果症状体征消失,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胰腺C T示:胰腺大小形态恢复正常为治愈,共治愈54例。
l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因伴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3例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者,出院时仍伴有胰腺假性囊肿。
3讨论3.1个体化治疗与辨证论治急性胰腺炎是胰酶消化自身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化学性炎症,其病因病理较为复杂,多因胆道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引起,亦称胆源性胰腺炎,在我国是常见病因,或冈酗酒和暴饮暴食,十二指肠乳头部病变等原因所致。
因此胰液分泌亢进和胰管、胆总管的不全阻寨并存,是急性胰腺炎发病的重要因素。
加之急性胰腺炎在其发展过程中,可分为急性生理紊乱期、胰腺和胰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及坏死期、继发感染期、晚期并发症与后遗症期等阶段,根据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临床特点以及病人就诊时所处的病程阶段,各不相同,所以在判定治疗对策时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这就足所谓的“个体化”治疗,与中医的辨证论治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