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检测的方法学评价
- 格式:ppt
- 大小:153.00 KB
- 文档页数:34
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施结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乙肝患者择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纳入观察组,此外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
两组均进行病毒学检验。
对比两组的病毒学检验结果,并分析观察组的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诊断结果。
结果:观察组的各项乙肝病毒学指标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的乙肝大三阳患者例数为43例,所占比率为53.8%(43/80);乙肝小三阳患者例数为21例,所占比率为26.3%(21/80)。
结论:病毒学检验可显著提升乙型肝炎患者的疾病诊断准确性,其检查结果可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病毒学检验;乙型肝炎;实施结果前言:乙型肝炎主要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以肝脏病变为主要症状表现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可致使患者出现食欲降低、肝区疼痛、上腹部不适等症状表现,若该病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则易导致其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严重者病情甚至可演变为肝癌,因此给予患者准确的早期病情诊断是十分重要的[1]。
目前,临床方面多采用病毒学检验方法为乙肝患者进行病情诊断,其检验结果可有助于对患者的后期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2]。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80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均纳入观察组,此外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
在对照组中,有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为26~61岁,平均年龄为(45.7±2.8)岁。
观察组中,有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为28~63岁,平均年龄为(46.1±2.6)岁。
两组的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评价分析【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275-01【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化学发光法(clia)三种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和检测灵敏度。
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经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阳性患者的hbsag水平,分析三种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和和精密度。
结果:化学发光法测定灵敏度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测定灵敏度高,三种方法用于低浓度hbsag检测时,化学发光法的阳性检出率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均高,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化学发光法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对hbsag阳性检出率高的特点,其优势尤其在检测低浓度hbsag时体现更充分,值得临床作为低浓度hbsag 检测时推广应用。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化学发光法(clia)临床上常用乙肝血清标志物作为诊断乙肝病毒感染与否的诊断标准,本资料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rfia)、 (clia)三种方法对经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的阳性患者的hbsag 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三种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和精密度。
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临床样本先经乙肝病毒 dna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检测呈阳性,然后采用电化学光反应检测方法遴选下列模式: 1~50hbsag coi临床样本30例, 小于1hbsag coi的临床样本3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患者年龄从18岁至55岁不等。
1.2检验方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按照elecsys2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和配套试、酶标仪等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及检验科相关准操作程序进行样品检测。
定性检测的重复性研究能够评估检测方法的精密度,而精密度是检验项目测定中最基本的性能指标,我们检测的批内重复性和批间重复性的CV值均小于规定的允许范围,性能符合要求。
定性试验用阴、阳性符合率来评价结果的准确度,我们使用2010年卫生部临检中心的三次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A类室间质评回报结果进行统计,符合率为100%。
同时我们对选取的HBsAg阳性(包括临界弱阳性标本)和阴性血清标本进行检测,阳性、阴性符合率均为10 0%,检测性能符合要求。
说明该检测方法的准确性较好,能够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
临界值是指实验结果处于阴、阳性分界点时的样本中分析物浓度值,低于该值判断为阴性结果,高于该值判断为阳性结果,对于定性试验,临界值是一个医学决定水平。
定性试验的临界值直接决定了实验结果的检出率,因此必须对厂家提供的临界值进行验证。
本实验室H BsAg±20%浓度水平的样本位于临界值95%区间内,结果说明试剂生产厂家提供的检测项目临界值基本准确。
综上所述,通过对HBsAg的批内重复性、批间重复性、临界值验证、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的评价和分析,证实该检测系统的性能卓越,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能够满足临床检测的要求。
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实施效果评价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全球范围内乙型肝炎的感染情况仍然严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大约有2亿人感染了HBV,且每年有超过78万人因乙型肝炎相关并发症而死亡。
乙肝病毒在体内潜伏期长,易发生慢性感染,严重时可引发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目前,乙型肝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血清标志物和病毒学检测等方式。
病毒学检验作为乙型肝炎的重要诊断手段,对于评估患者的感染程度、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评价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争议。
本研究旨在对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价,为临床乙型肝炎病毒学检验的应用提供更为科学和准确的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评价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潜力和价值。
通过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病毒学检验,可以及时发现病毒感染情况,判断病毒载量及毒株类型,监测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减少病毒传播风险,提高治疗效率和预后。
本研究旨在全面评价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分析病毒学检验对患者健康管理和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依据,为乙型肝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支持,促进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开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为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管理和治疗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参考依据,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保障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全球范围内有数百万人感染该病毒,其中许多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感染甚至肝硬化和肝癌。
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病毒学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意义在于评估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了解其对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酶联免疫法和发光免疫法测定乙肝病毒标志物比较目的比较发光免疫、酶联免疫这两种免疫学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特点和各自的应用价值。
方法用这两种不同的免疫学方法分别对182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然后计算结果、分析结果。
结果两种方法对乙肝病毒标志物前四项(HBsAg、HBsAb、HBeAg、HBeAb)均敏感,灵敏度达到ng/mL,结果的相互符合率也达到96%以上。
而对HbcAb而言,结果的相互符合率仅为89%,因为发光免疫法检测HbcAb时未稀释标本,所以发光免疫法的灵敏度要高于酶免法。
结论两种实验方法各有特点,操作时应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标签:酶联免疫法; 发光免疫法; 乙肝病毒标志物现在实验室免疫学分析用的最广的方法是酶联免疫法和发光免疫法。
这两种方法哪种的灵敏度高、它们又有什么样的不足之处,现就这两种方法对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的检测作比较,结论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收集182例临床确诊乙肝的病人静脉血样离心,分离出的血清用未加抗凝剂的密闭试管中保存,放置于-20℃环境中备用。
酶免法表面抗原质控品由北京市临检中心提供,浓度为2ng/mL。
1.2 试剂和仪器酶联免疫法试剂采用上海科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乙肝两对半诊断试剂盒(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试剂为同批号试剂,批号:20081106,校期:20091105。
仪器有洗板机(BIORAD MODEL 1575),酶标比色仪(Rayto RT-6000)。
化学发光法采用北京源德生物医学工程公司JETLIA-962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系统及配套使用的专用试剂盒,试剂批号:200902012290318A,校期:20090917。
1.3 方法酶联免疫法的操作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以表面抗原定值血清作为质控,设空白一空,阴阳对照各两孔。
主要步骤是加样,加酶,孵育,洗板,加显色剂,显色,比色。
其中核心抗体检测时用生理盐水作1∶30稀释。
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评价摘要:目的:对采用不同方法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记物进行检测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105例患有乙型肝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c三组,平均每组35例。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采用rochee170免疫分析仪对血清标记物、architect12000免疫分析仪对血清标记物进行检测。
对三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a组患者检出hbeag阳性0例,抗-hbc 阳性35例;b组患者检出hbeag阳性26例,抗-hbc阳性35例;c 组患者检出hbeag阳性35例,抗-hbc阳性35例。
结论:采用进口发光检验法对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的血清标记物进行检验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酶联免疫分析法。
关键词:不同方法;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45-02为了对采用不同方法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记物进行检测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使临床对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的检测方法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为临床提供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记物进行检测的有效方法,使临床对该类患者的病情能够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更加客观的评价,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
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105例患有乙型肝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三种不同方法对患者的血清标记物进行检测。
对三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这四年时间内,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来我院就诊的105例患有乙型肝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三组。
a组患者包括21例男性患者和14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年龄最大者56岁,年龄最小者18岁,平均年龄35.1岁;患者中病程最长者7年,病程最短者5个月,平均病程1.5年;b组患者包括19例男性患者和16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1岁,年龄最小者17岁,平均年龄33.2岁;患者中病程最长者5年,病程最短者8个月,平均病程1.4年;c组患者包括23例男性患者和12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年龄最大者55岁,年龄最小者20岁,平均年龄32.8岁;患者中病程最长者6年,病程最短者7个月,平均病程1.9年。
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评价【摘要】目的对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60例,对其分别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标志物检测,并以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为标准判断四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
结果以上四种方法对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的结果存在高度一致性,各检测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以上四种方法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的一致性良好,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法的敏感性更好,值得关注。
【关键词】方法学;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
目前在临床上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化学发光法(CLIA)、电化学发光法(ECLIA)等,对于以上几种方法的一致性目前还不是十分了解[1]。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分别采取以上四种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和健康体检者展开了各项标志物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乙肝病毒感染者中有男39例,女21例,年龄21~78岁,平均(56.4±13.2)岁。
所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 2 方法1. 2. 1 研究方法分别采取ELISA、TRFIA、CLIA、ECLIA检测方法对以上抽取的研究对象展开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并以ECLIA检测结果为参考对四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进行评价分析。
175CH INA FO REIGN MEDIC AL TRE ATMENT 中外医疗影像与检验当前针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 -M)的临床检测方法有很多,传统临床检验主要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 L I S A ),随着检验科技的飞速发展,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TRFIA)、电化学发光法(ECLIA)等检测手段在实验室检验中亦越来越多地投入使用。
本次研究采用ELISA、TRFIA和ECLIA3种检测手段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旨在探讨不同方法学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期间于我院就诊及住院患者中,经临床确诊的10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血清,其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1~52岁;所选病例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另随机选取50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清,对其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ECLIA检测法选用罗氏E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标准配置试剂;ELISA检测法采用上海科华ST-360全自动酶标仪以及上海科华生物试剂盒;TRFIA检测法选用上海新波Anytest时间分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评价分析欧贵启(常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常宁 421513)【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期间我院经临床确诊的10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和50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清,分别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TRFIA)以及电化学发光法(ECLIA)3种方法对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通过对所得检测结果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以评价3种检测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一致性程度。
结果 在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方面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程度均在高度以上。
结论 当前实验室所使用的ELISA、TRFIA以及ECLIA3种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之间一致性程度较高,有利于结果互认。
乙肝表面抗原的ELISA法定量分析方法学验证摘要目的:对福州蓝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HBsAg的ELISA法定量分析试剂盒进行方法学验证,以判断是否能用于临床样本分析。
方法:ELISA法定量分析,应用试剂盒HBsAg标准品从浓度为8ng/ml做2倍稀释的6个浓度梯度做标准曲线,以6,3,1.5ng/ml 3个浓度梯度5复孔做准确度,精密度和检测限等方法学验证。
结果:标准曲线R2=0.997,准确度97.07%,1.5ng/ml的RSD为16.78%,不满足ng/ml级水平的RSD一般应<15%的要求,检测限LOD为0.172ng/ml,低浓度样品(<1.5ng/ml)的检测在准确性和精密度方面都低于高浓度样品,不适合低浓度样品的检测。
结论:该HBsAg的ELISA法定量分析试剂盒不能用于临床标本的分析。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 ELISA 定量分析方法学验证前言乙肝病毒感染是我国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是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最主要的病原标志。
随着免疫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抗原抗体检测灵敏度明显提高,使低水平乙肝病毒得以检出,对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1]。
ELISA法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进行定量和半定量测定等优点,可以在酶免疫分析仪上做批量检测。
目前临床上多倾向于做定量分析,若想知道检验结果是否可靠,实验室则必须对所用试剂盒进行方法学验证,本实验对福州蓝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HBsAg的ELISA法定量分析试剂盒进行准确度,精密度和检测限等方法学验证,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盒乙肝表面抗原ELISA法定量分析试剂盒,福州蓝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出品。
1.2 仪器酶标仪:Bio-Rad 680 ;洗板机:Bio-Rad 1575;超纯水系统:Millipore Elix ;电热恒温培养箱(DNP-9052)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振荡器(苏州管械,KJ-201A);移液器;Tip头;EP管。
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评价彭德川【摘要】目的对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进行评价. 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依据检测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观察组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检测,研究组应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分析三种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评价不同方法学检测的有效性.结果不同检测方法测定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灵敏度不相同,研究组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灵敏度、精密度较高,与其它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检测乙型肝炎中,不同方法学检测血清标志物在灵敏度与精密度方面存在差异性,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灵敏度高、检出精密度高,可将其作为临床检测乙型肝炎阳性的最优选择,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serum markers of hepatitis B in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law.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Give control group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for detec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pplication of 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 (TRFIA) detec-tion, the research group using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CLIA) detection, analysis of three kinds of serum markers detection results,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square law detection.Results Different detection methods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serum hepatitis B sign sen-sitivity is not the same, the research group of chemical 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 detection sensitivity, high precision,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groups, the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s In clinical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different law of the detection of serum markers in sensitivity and precision are different and Applied Chemistry luminescence method to detect hepatitis B serum marker, high detection sensitivity, detection precision, as the optimal selection of positive for the clinical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5(026)015【总页数】2页(P3370-3371)【关键词】乙型肝炎;方法学检测;血清标志物【作者】彭德川【作者单位】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四川达州 6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相关医学文献报道,乙型肝炎临床检测中,可以针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应用不同方法学检测,以提升临床疾病确诊率[1]。
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实施效果评价1. 引言1.1 背景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性肝炎,全球范围内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仍然较为严重,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2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约有35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标志物、病毒DNA或RNA等指标,能够及时发现病毒的存在并评估感染的程度,从而指导医师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乙型肝炎患者中对病毒学检验的实施效果评价仍然存在争议,有的研究认为其能够有效地指导治疗,提高治疗效果;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其在临床实践中并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本研究旨在对乙型肝炎患者中病毒学检验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与监测,旨在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评估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分析病毒学检验对乙型肝炎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作用;探讨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管理中的优势和不足;总结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旨在为改进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为临床实践和医疗服务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1.3 意义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全球范围内有数亿人感染该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不同方法检测乙肝的结果判读建议及遵循原则检验医学——中华检验医学网旗下微信公众平台。
您的随身微杂志。
周建伟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乙肝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有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法(CLA)以及荧光定量PCR(FQ-PCR)。
现在,在同一实验室中,往往存着这几种方法的并存,或者不同实验室使用的方法不同,这样就容易造成结果的不一致。
如果在某种情况下,同一个患者使用不同的方法检测造成结果不一致,检验科或临床怎么解释呢?小编就此总结总结,供大家参考。
1、GICA与ELISA、CLAGICA是一种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往往在大医院急诊或一些基层医院作常规使用。
由于试剂制备工艺、反应时间短、肉眼判读有差异等的局限,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均较低。
故当发生该方法与ELISA、GLA不一致时,在标本无误、重复检测结果依旧的情况下,以后两个方法的检测结果为主要参考,解释为方法学的局限性。
2、ELISA与CLA目前,许多三级医院都安装了化学发光仪用于乙肝五项的定量检测。
相对于ELISA,CLA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如果定量检测的数值高于设定的参考值上限,而ELISA结果则阴性,这往往是检测灵敏度的问题。
CLA的灵敏度更高,所以具有较低的检测限,而ELISA需要抗体或抗原达到一定的浓度时才能在OD值上呈现阳性的变化,故检测限较高一些。
这在开展定量检测的检验科比较常见,尤其是定量检测的五项指标往往出现一些罕见的模式,大约5%的几率,就是这个原因。
如果ELISA检测的结果为阳性而CLA检测的相应的指标低于参考值上限,那要考虑ELISA是否为假阳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包被的抗原的不同或者是检测的位点的不同,尤其是某些变异的乙肝病毒有可能其抗原决定簇发生变异而不能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影响结果检测。
3、五项指标检测与HBV-DNA检测无论是GICA,还是ELISA和CLA,都是检测的血清中的抗原或抗体,而FQ-PCR检测的是乙肝病毒DNA的量,这一点一定要明确。
标记免疫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方法学评价摘要】本文比较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在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时结果的符合程度和灵敏度,了解TRFIA 法测定HBV-M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得出结论:TRFIA 法测定HBV-M 的灵敏度及结果符合率较ELISA 法高,TRFIA 作为定量的方法,可为临床疗效的观察及乙肝疫苗的接种提供依据。
【关键词】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1]。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嗜肝DNA病毒,传统的检测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故需要一种新的既灵敏、快捷、准确又不太昂贵的方法来填补这一缺陷,故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来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旨在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在日常工作中的可行性及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检测血清标本均取自本院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共192例。
1.2仪器和试剂 ELISA 法使用北京万泰药业公司生产的试剂;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使用上海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SYM-BIO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系统及配套试剂;Wellscanmk2型酶标仪的生产厂家是芬兰。
1.3检测方法 96份临界值血清和96份随机标本同时分别用TRFIA、ELISA 法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ELISA与TRFIA均严格按试剂盒和仪器说明书操作。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TRFIA法乙肝五项定量检测2.1.1用TRFIA 法检测96 例临界值血清,见表1。
表1 TRFIA 法定量检测96 例临界值血清乙型肝炎标志物结果(x-±s)乙肝标志物阴性参考值 n 含量阳性列数阳性率(%)HBsAg 0-0.200ng/ml 96 0.27±0.13 93 96.88 抗-HBs 0-10.000mIU/ml 96 6.53±5.32 0 0.00HBeAg 0-0.500PEIU/ml 96 0.98±0.33 67 69.79 抗-HBe 0-0.200PEIU/ml 96 0.72±0.29 24 25.00抗-HBc 0-0.900PEIU/ml 96 1.24±0.46 96 100.002.1.2用TRFIA 法检测96例随机标本,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