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鸳鸯蝴蝶派的文学观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诗歌风格流派介绍——鸳鸯蝴蝶派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炮火轰开清朝闭关自守的大门,接踵而至的是租界的霸占,洋场的开辟,半封建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畸形生活,以乌烟瘴气,光怪陆离的容貌呈现于人们眼前,于是反映这种都市的作品也应运而生。
鲁迅说:“有了上海的租界,──那时叫作‘洋场’,……有些才子们便跑到上海来。
”他们最初热衷的题材是言情小说,写才子和佳人“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荫花下,象一对蝴蝶,一双鸳鸯”,并因此得名而成为鸳鸯蝴蝶派。
这一派的早期代表作为徐枕亚的《玉梨魂》,是用四六骈俪加上香艳诗词而成的哀情小说。
鸳鸯蝴蝶派是以“游戏笔墨,备人消闲”为其主要宗旨。
它们的期刊、小报曾标榜“本杂志不谈政治,不涉毁誉”,“有口不谈国家……寄情只在风花”。
它们的作品也大都以“消闲”、“遣愁”、“排闷”、“除烦”为目的。
在20年代初,《文学研究会宣言》中曾严正批驳“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工具,就是针对鸳鸯蝴蝶派而言的。
茅盾在1922年对这一流派的实质下过中肯的评断:他们的“思想上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
鸳鸯蝴蝶派是一种以迎合有闲阶级和小市民的庸俗口味为目的的都市文学。
他们视作品为商品,为了竭力倾销这些“商品”,自然就不能不随波逐流,以适应洋场的“五方杂处,三教九流”的需求。
作品的内容也不得不随着他们特有的读者层的趣味为转换:有时是言情小说,有时是“黑幕小说”,有时又转换成以“侦探”、“武侠”最为热门。
因此,这一流派的作品内容极为驳杂,举其要者大致可分为言情、哀情、社会、黑幕、娼门、家庭、武侠、神怪、军事、侦探、滑稽、历史、宫闱、民间、公案等等类别。
早期鸳鸯蝴蝶派仅仅以言情小说为主,后来要将如此庞杂的内容塞进狭义的鸳鸯蝴蝶派的框子中,似乎不大贴切。
于是有人以他们早期的最有影响的《礼拜六》杂志名之,统称之为“礼拜六派”鸳鸯蝴蝶派的全盛时代是在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之间,特别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前后。
2007年11月第15卷第6期河南社会科学HENANSOCIALSCIENCESNov.,2007Vol.15No.6传统“体贴”与现代“抚慰”———鸳鸯蝴蝶派文学价值观论黄轶(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收稿日期:2007-05-25作者简介:黄轶(1971—),女,河南南阳人,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摘要:以往研究认为鸳鸯蝴蝶派是封建余孽、文学逆流,当下学界在认定它是文学现代化流派的一支时,又因其诞生于上海的殖民化语境,故过分强调它是西方近代思潮影响的结果。
实际上就其思想性与精神走向来看,该派既不放弃对传统文化精神和艺术表现方式的继承,“体贴”了市民生存观念的“现时”性状态,又最早关注了历史现代性实现之重要标志的现代都市的形成过程,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非对抗性转换。
自然,其发展到末流无疑是一种恶俗,既有损其文学性,也消解了它诞生初的先锋意味,有其消费文化的堕落一面。
关键词:鸳鸯蝴蝶派;文学价值观;现代性;文化精神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5X(2007)06-0101-03从启蒙的角度来说,20世纪初文学中心从“新小说”到鸳鸯蝴蝶派经历了一个悖论性质的通俗化过程,鸳鸯蝴蝶派对市民阶层世俗性的、个人性的关注实际上是启蒙文学“开启民智”的一个逻辑结果。
新小说最初由一些精英发起,出于改造中国的迫切性认识,致力于“开启民智”,因此新小说是一种观念上的严峻指令。
第一次启蒙运动受挫,作为对启蒙背反的辛亥革命爆发,它立意实现民族革命,其“统合性”要求知识分子把目光从西方文化的“救世神话”上投回中国现实。
辛亥革命在救国方略上迥异于启蒙立场,但革命文学依然关注国民的思想变革,依然要求文学要有阳刚之气。
但是,这种严肃性被一种“读者要求”的市场定律所冲淡,通俗性赋予了一代文学既要引导教育读者又要娱乐读者的双重任务。
106《名家名作》·探析民国初期,新的文学体系正在建设,各个文学社团涌现,它们依靠杂志、报纸针砭时弊,争取文学的话语权和政治的发言权。
鸳鸯蝴蝶派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以一种娱乐化的心态进行小说创作,收获了一大批读者。
它的小说审美倾向符合市民阶级审美趣味的通俗性。
它的流行不仅来源于市民阶层的娱乐需求,还离不开《礼拜六》《小说月报》等报刊媒介的推动。
在救亡图存的时代,鸳鸯蝴蝶派呈现了文学的娱乐性和商业化。
《礼拜六》《小说月报》等报刊和鸳鸯蝴蝶派建立了一种牢固的商业模式,文学的性质由政治性转变为娱乐性和商业化。
一、鸳鸯蝴蝶派的成因鸳鸯蝴蝶派是清末民初通俗文学的代表,它的小说类型有言情、武侠、黑幕等。
鸳鸯蝴蝶派主张用闲适和娱乐的观点对待文学,努力增强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以迎合大众的审美,使文学变得商业化。
其擅长运用缠绵悱恻的细腻情感、一波三折的情节和紧张激烈的打斗场面吸引读者。
对于市民阶层来说,选择阅读书目的关键在于易读,他们追求的是文本带来的娱乐化和轻松化。
鸳鸯蝴蝶派捕捉到这一特征,认为小说的要旨在于有趣。
周瘦鹃在给《快活林》的题词中写道:“现在的世界,不快活极了,上天下地充满着不快活的空气,简直没有一个快活的人。
……我们就得感谢《快活》的主人,作出一本《快活》杂志,给大家快活快活,忘却那许多不快活的事。
”[1]它以一种标新立异的复古姿态,延续晚清言情小说的叙述模式,运用章回体的方式进行写作,创作游戏的文字,带给民众强烈的娱乐感受。
鸳鸯蝴蝶派的娱乐态度来源于近代社会动荡的生活体验。
鸳鸯蝴蝶派文人处于一个新旧文化更迭的时代。
新旧交替的时代带给他们怎样的历史机遇?他们为何树立文字的游戏观、消遣观?1905年,科举考试被废除,这一政策在当时阻断了知识分子的仕途。
郝庆军概括当时知识分子的走向有三类:当兵、留学、进入沿海城市谋生[2]。
这批从内陆流入沿海的晚清知识分子中便有鸳鸯蝴蝶派的主要成员。
他们是科举考试废除之后的受害者,也是殖民地沿海经济发展的受益者。
对鸳鸯蝴蝶派的评价鸳鸯蝴蝶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股重要流派,它形成于明代中期,以杨慎、冯梦龙等人为代表。
鸳鸯蝴蝶派作品以描写妇女命运为主题,以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深情而动人的情感,展现了妇女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与悲剧。
鸳鸯蝴蝶派作品的评价有好有坏,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鸳鸯蝴蝶派作品的价值在于其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这些作品通过对妇女命运的真实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的低下和受压迫的境遇。
例如,《鸳鸯蝴蝶梦》中的林黛玉、贾元春等人物,展现了妇女在家族和社会中的无奈与无力,引起了读者对封建礼教的反思。
因此,鸳鸯蝴蝶派作品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鸳鸯蝴蝶派作品的艺术价值也不容忽视。
这些作品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地体验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张力。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
这种艺术魅力使得鸳鸯蝴蝶派作品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然而,鸳鸯蝴蝶派作品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作品的情节较为复杂,人物众多,读者在阅读时容易感到疲惫和困惑。
其次,一些作品中对妇女的描写过于悲观和消极,缺乏对妇女力量和智慧的正面呈现,这种片面的描写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和偏见。
总的来说,鸳鸯蝴蝶派作品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情的情感,对封建社会中妇女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批判,具有重要的社会和艺术价值。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不能否定它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鸳鸯蝴蝶派作品以其对人性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共情,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论鸳鸯蝴蝶派的文学观作者:谢晶晶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3期摘 ;要:长期以来,鸳鸯蝴蝶派一直受到排挤和批判,能对其进行公正评价的很少。
本文从鸳鸯蝴蝶派的文学观念和遭到批判的原因,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认为鸳鸯蝴蝶派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鸳鸯蝴蝶派;文学观念;价值[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3-0-01鸳鸯蝴蝶派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历时最久的文学流派,但自从它产生开始就没有受到人们的公允。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它认识的偏差和没有正视它的文学价值。
鸳鸯蝴蝶派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学的产物,而是在市民阶层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通俗文学小说流派。
它的文学观念具有反对封建思想的意识,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对古典文学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又对西方文学进行了吸收和创新。
我们要认识到其文学价值的所在,不能对其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一、小说叙事形式的突破鸳鸯蝴蝶派文学题材广泛多样,但从总体上可以分为5大类:社会、历史、言情、侦探和武侠。
其中社会、言情种类的小说数量最多,影响也最大。
鸳鸯蝴蝶派文学的创作手法、技巧、形式和内容不是对旧时小说的照抄照搬,它是在吸取精华的前提下有所创新。
鸳鸯蝴蝶派在小说形式上除了运用章回体以外,还对传记体,笔记体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如吴双热《孽缘镜》、徐枕亚《玉梨魂》等,将标题从对偶回目改做简单的两个字,逐步实现了向现代小说的转变。
张恨水的《八十一梦》被认为是“一切杰作中的杰作”。
他运用做梦的表现形式对类似但丁《神曲》的游历“幻境”的手法来进行小说创作,对现实有着强烈的批判意义。
在小说的模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叙事时间采取了倒叙的手法,《玉梨魂》是运用倒叙手法的代表。
叙事的角度方面,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事限制得到了重视,作家开始摆脱以所见所闻的实录形式进行叙述。
其次,对于白话的运用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张恨水的《旧新娘》,陈碟仙的《泪珠线》就是用白话文进行创作的。
对鸳鸯蝴蝶派的评价
鸳鸯蝴蝶派是中国近代小说流派,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
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
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鸳鸯蝴蝶派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
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
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总体来说,鸳鸯蝴蝶派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个流派,其创作风格和特点对当时及后世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鸳鸯蝴蝶派论鸳鸯蝴蝶派文学创作的和谐文化精神关键词:鸳鸯蝴蝶派文化和谐创作繁荣摘要:鸳鸯蝴蝶派顺应社会和文学发展的要求,结合新的创作实践经验,在雅俗共赏、与时俱进、中西合璧、读者为本中实现文化和谐,影响了一个时代人们的文学阅读。
在大力倡导文化和谐建设的今天,我们重新分析鸳鸯蝴蝶派文学创作的和谐文化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命名特别的流派――鸳鸯蝴蝶派。
它虽然屡遭左翼文学家们的挞伐,但始终呈现出不断发展的繁荣局面,成了贯穿整个现代文学发展始终的文学流派。
特别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不时有足可引以为自豪的大作家和惊世之作出现,影响了一个时代人们的文学阅读。
出现这样的局面,除了由于新文学本身的不足,给鸳鸯蝴蝶派的发展留下空间外,还与鸳鸯蝴蝶派在文学创作中追求和谐文化精神密切相关。
在大力倡导文化和谐建设的今天,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分析鸳鸯蝴蝶派文学创作中的和谐文化精神,或许会对我们社会主义的文化和谐建设以及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某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和历史启示。
一、在雅俗共赏中构建文化和谐一九一七年一月,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包天笑在《小说画报》创刊号上的“例言”中宣称:“取其雅俗共赏,凡闺秀学生商界工人无不咸宜。
”可见,以雅俗共赏作为小说创作的艺术追求,是鸳鸯蝴蝶派主要作家遵循的创作宗旨。
文学作为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载体,应首先立足于大众,为大众所喜闻乐见,那么,这就需要文学创作有一定的世俗化倾向。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鸳鸯蝴蝶派在自己办的报刊上反复强调:“排闷解愁”,“给大家快活快活”,以“消闲”、“娱乐”来进行自我标榜。
《红玫瑰》在“编者话”中明确声称:它的主旨“常注意在‘趣味’二字上,以能使读者感得兴趣为标准”。
而《游戏世界》则公然大做广告,说是什么“《游戏世界》是诸君排闷消愁的一条玫瑰之路”,要人们“快到这开放的玫瑰之路上来,寻点新趣味回去”。
但是,文学创作光有世俗性是远远不够的。
文学还要有提升大众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的功能。
对鸳鸯蝴蝶派的评价鸳鸯蝴蝶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内涵而受到广泛关注和赞赏。
在这个派别中,文人们倾注了无尽的心血,创造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鸳鸯蝴蝶派的作品以描写女性为主题,以女性的美丽、幽默和聪明才智为特点。
这些作品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展现了女性独特的魅力和情感世界。
在这些作品中,女性不再只是被动的存在,而是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她们追求自由和独立,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渴望。
鸳鸯蝴蝶派的作品不仅仅是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更是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入剖析。
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描绘,这些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弱点。
它们以幽默的语言和巧妙的结构,让读者在欢笑中思考,从而引起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鸳鸯蝴蝶派的作品不拘一格,既有悲剧性的作品,也有喜剧性的作品。
无论是哀怨凄凉的爱情故事,还是嬉笑怒骂的生活琐事,都展现了作家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这些作品引人入胜,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情感的激荡,又能体味到现实的冷酷。
鸳鸯蝴蝶派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们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题材和形式,更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和借鉴。
鸳鸯蝴蝶派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人性的光辉,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总的来说,鸳鸯蝴蝶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女性的魅力和社会的弊端,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鸳鸯蝴蝶派的作品让人回味无穷,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它们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唯情主义王木青内容提要:鸳鸯蝴蝶派的思想艺术倾向的根本特点是宣扬唯情主义。
唯情主义以“悲”为特征,它竭力渲染男女相爱的忘我状态,以凸显爱的肯定价值。
对情的肯定显示了爱的意识的觉醒,显隐着反封建的情绪。
此外,鸳鸯蝴蝶派对于“情”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他们新旧思想相互纠缠的抵牾状态。
其唯情主义也带来了不可克服的缺陷,即与社会生活的疏远化。
关键词:鸳鸯蝴蝶派 唯情主义 哀情鸳鸯蝴蝶派小说盛行于民国初年,它以“情”为书写对象,着力表现哀情、苦情、怨情、惨情、乐情、谐情、趣情、痴情、艳情等多姿多彩的情感形态。
其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表现最充分的要数渲染男女悲苦之情的小说。
它描绘人物的悲剧命运,令时人“抹出无量之眼泪” 1。
鸳鸯蝴蝶派思想艺术倾向的根本特点是宣扬唯情主义。
它以情为纲,以情为网,以情为经纬。
举凡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都集中投射在男女主人公身上,以其为情根、为纽带、为网络,罗致之,梳理之,描绘之,咏叹之,品味之。
唯情主义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
就作家而言,鸳鸯蝴蝶派作家所描写的题材集中在都市生活方面,他们熟悉男女之间的情爱,他们所走的路子也大体上是沿着清末言情小说家如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孙家振的《海上繁华梦》、吴趼人的《恨海》走下来的。
他们之所以能写出以两性之爱为主题的作品,一是对清末言情小说传统的接受,二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触,三是对自己耳熟能详的情场生活的追忆,四是为适合市民大众的阅读水平和欣赏口味。
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需要、本人的兴趣,成为他们写作的动因。
他们所掌握的爱情题材信息和清末文人作品所显示的爱情生活信息实现了对接,和当时现实中的爱情生活信息也实现了对接,和读者所渴求的爱情生活信息同样实现了对接。
这四股“对接”,汇成一条信息流,这就是言情小说流。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唯情主义由于作品中多为委屈的柔性之气,因而男女主人公的汩汩泪水和唉声叹气,组成了以悲为主旋律的咏叹调。
这种咏叹调在肯定男女主人公情感的真切与感人的同时,又往往赞美他们对情感的超乎寻常的压抑与克制,即“以礼节情”。
论鸳鸯蝴蝶派的文学观
作者:谢晶晶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3期
摘 ;要:长期以来,鸳鸯蝴蝶派一直受到排挤和批判,能对其进行公正评价的很少。
本文从鸳鸯蝴蝶派的文学观念和遭到批判的原因,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认为鸳鸯蝴蝶派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鸳鸯蝴蝶派;文学观念;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3-0-01
鸳鸯蝴蝶派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历时最久的文学流派,但自从它产生开始就没有受到人们的公允。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它认识的偏差和没有正视它的文学价值。
鸳鸯蝴蝶派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学的产物,而是在市民阶层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通俗文学小说流派。
它的文学观念具有反对封建思想的意识,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对古典文学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又对西方文学进行了吸收和创新。
我们要认识到其文学价值的所在,不能对其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一、小说叙事形式的突破
鸳鸯蝴蝶派文学题材广泛多样,但从总体上可以分为5大类:社会、历史、言情、侦探和武侠。
其中社会、言情种类的小说数量最多,影响也最大。
鸳鸯蝴蝶派文学的创作手法、技巧、形式和内容不是对旧时小说的照抄照搬,它是在吸取精华的前提下有所创新。
鸳鸯蝴蝶派在小说形式上除了运用章回体以外,还对传记体,笔记体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如吴双热《孽缘镜》、徐枕亚《玉梨魂》等,将标题从对偶回目改做简单的两个字,逐步实现了向现代小说的转变。
张恨水的《八十一梦》被认为是“一切杰作中的杰作”。
他运用做梦的表现形式对类似但丁《神曲》的游历“幻境”的手法来进行小说创作,对现实有着强烈的批判意义。
在小说的模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叙事时间采取了倒叙的手法,《玉梨魂》是运用倒叙手法的代表。
叙事的角度方面,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事限制得到了重视,作家开始摆脱以所见所闻的实录形式进行叙述。
其次,对于白话的运用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张恨水的《旧新娘》,陈碟仙的《泪珠线》就是用白话文进行创作的。
包天笑就说:“提倡白话文,在清光绪年间,颇已盛行,比胡适之那时还早数10年呢。
”由于鸳鸯蝴蝶派读者众多,因而它对白话文运动的贡献是巨大的、不容忽视的。
以往的评论者大多忽视了这一点。
二、娱乐的创作趣味
鸳鸯蝴蝶派是一个言情为主,趣味更倾向于消遣、娱乐、游戏的文学流派。
它的政治功利性目的要弱些,商业性目的要强些。
主要描写市民阶层,创作方法具有明显的古典小说特征。
范柏群综合这些特征,认为它是“中国传统风格的都市通俗小说”。
鸳鸯蝴蝶派文学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是有一定时间和限制的,它不是无所顾忌的。
当国家和民族遭受灾难之时,他们用自己的作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了他们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热情。
另外,文学作品本身要求娱乐性,趣味性是没有错的。
鸳鸯蝴蝶派的许多作家和作品对现实都是有很强的批判性的。
例如该派的代表作家:张恨水、周瘦鹃。
以及他们的作品《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卖国奴日记》、《南京之围》、《祖国之徽》、《亡国奴日记》等,都是鞭挞现实社会的黑暗和反映他们民族情节的爱国之作。
关于小说的趣味性,朱自清1947年曾发表过一个大胆的见解:“在中国文学的传统里,小说和词曲更是小道中的小道,就因为是消遣的、不严肃。
不严肃也就是不正经……鸳鸯蝴蝶派小说意在供人们茶余酒后的消遣,倒是中国小说的正宗。
”同时,朱自清还指出了趣味性在小说中的重要性。
鸳鸯蝴蝶派虽然追求娱乐性,但不是毫无目的的,做作的娱乐,它是具有寓教于乐性质。
包笑天的《小说大观》中曾经写道:“所载小说,均选择精严,宗旨纯正,有益于社会,有功于道德之作,无时下浅薄狂荡诲盗导淫之风。
”虽然这不能作为评判的依据,但是纵观鸳鸯蝴蝶派的小说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此言不虚。
对于民族和国家的事情也是非常关注的,他们文学作品的娱乐性并未脱离实际,而变成只是为娱乐而娱乐的工具。
所以认为鸳鸯蝴蝶派的文学价值只是纯粹的“娱乐”文学,没有丝毫的进步意义的说法是有失公允的。
三、以情抗理的思想观念
鸳鸯蝴蝶派直接反映市民的思想意识和生活追求,表现人性独立的观念,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很多相同之处。
对“以情抗理”的思想观念,不仅进行了继承又有所发展,与明清时期的否定封建秩序和圣人观念相比,具有更高的现实意义。
从这个方面来说,鸳鸯蝴蝶派有反封建的意识和启发作用,而不是维护封建旧道德的“封建余孽”。
鸳鸯蝴蝶派的恋爱和革命,不是完全站在对立面的。
恋爱依附着革命,感性中带有理性的寓意。
爱情站在了前所未有的革命高度,爱情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和深化,不再是简单的“鸳鸯”、“蝴蝶”、“卿卿我我”。
爱情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革命的发展,成为了革命的另一面。
对于小说的内容,鸳鸯蝴蝶派从来不描写下流的黄色的内容,这和市井的文学小说作品有着根本的区别。
即便它的作品大多是以男女爱情为主,但是它脱离了市井文学那种低级的趣味,不再是简单的一味追求感官刺激。
对于这方面的问题,鸳鸯蝴蝶派是站在更高的爱情角度去描写的。
结语
鸳鸯蝴蝶派是一个通俗小说文学流派,它的发展贯穿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文学创作主张消遣、游戏和娱乐,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新思想、新观念,具有反封爱国的进步因素,对
中国现当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俗”文学的形式和“五四”文学构成了当时文坛的整体风貌,推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