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性形象为例看沈从文的思想观念
- 格式:pdf
- 大小:450.60 KB
- 文档页数:17
谈沈从文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悲剧性作者:余民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10期摘 ; 要:纵观沈从文的众多文学作品可以知道,沈从文笔下描述出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无论是纯情自然的少女,还是历经沧桑的少妇与妓女,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无不以其美好善良、淳朴自然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本文通过以萧萧翠翠为例,展现出沈从文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悲剧性,让读者感受湘西女性的独具特色魅力。
关键词:沈从文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悲剧性;以萧萧、翠翠为例中图分类号:I207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0-0015-01沈从文被誉为现代文坛创作奇才,在作品中成功地塑造出众多的女性形象,表达出女性追求自由、释放身心、自决婚姻的渴望,深入地刻画出女性的性格特点。
沈从文以其巧妙的布局,优美的文字准确把握女性特有的价值观念,让女性在他的笔下更加的生动,富有原始的魅力。
无论是乡村少女,还是新式女性,沈从文用赞扬与美化的笔调,讴歌了湘西女性的美貌与聪慧、机智与灵性。
一、身世悲苦的童养媳——萧萧婚姻悲剧在旧时代的中国随处可见,特别是童养媳这一风俗,更是深刻地反映出家长制度的压迫与时代的剥削,让无数的纯真少女失去追求幸福的权利,只能够残忍地任美好青春流逝。
沈从文以其独特的视角,运用现实主义的笔调成功塑造童养媳的形象,对当时的残酷无情的社会现象进行严厉的抨击。
沈从文的著名作品《萧萧》中,作为旧时代的童养媳,萧萧的身世命运无疑是凄苦的,虽然萧萧也有着同龄女孩子对于美好爱情的幻想,但是命运并不眷顾可怜的萧萧,在她满12岁时便以童养媳的身份出嫁,而她的丈夫则是一位刚断奶的幼儿。
萧萧每天的主要工作便是陪其玩耍,除了要照顾丈夫的三餐饮食,还要将南瓜花与狗尾巴草戴在丈夫头上以讨取其欢喜。
各种滑稽可笑的行为背后,除了让人不禁发笑之外,更多的是让人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悲凉。
随着时间的推移,萧萧逐渐地长大成人,身心也趋于成熟,然而命运又一次摧残这个可怜的姑娘。
2017.07文沈从文与孙犁笔下女性之比较○李文静摘 要:沈从文和孙犁都是现当代文坛上不可多得的善写女性形象的作家,沈从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都是湘西世界的缩影,孙犁笔下的女性形象是白洋淀等解放区新女性的代表。
首先,沈从文专注从女性苦难中体现女性的坚毅与沉稳,刚强与韧性,在赞美她们纯真质朴原始的同时更体现出深深的悲剧性与叹惋。
这种悲剧性是与其当时的社会环境、成长环境以及作家本人的性格特征密不可分的。
再次,孙犁眼中的女性都是有时代性和代表性的,她们乐观勇敢坚强,识大体顾大局,有男人的胆识和眼光,又不乏女性的柔美与贤惠。
孙犁笔下的女性形象时代感、政治意识比较强,是受解放新思想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最后,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作家的成长经验等几方面类比探究这两类不同的女性形象中的相似与相异之处。
关键词:沈从文 孙犁 女性形象 比较一、沈从文笔下的女性(一)神性之美沈从文笔下的人性世界中首先是神话世界,大量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构成了他神话世界中的“爱”“美”“神性”。
比如《月下小景》描述的传奇爱恋,《神巫之爱》表达的奇异之美,再譬如常读常新的《媚金、豹子与那羊》,这些作品都以神话的视角传达出不同于现代都市文明的纯粹与唯美,通过那些瑰丽怪异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让男女主人公身上的坚韧、顽强的原始生命力来反衬现代人身上无聊、庸俗、调侃的俗性与鄙性,堕落与沉沦。
这是作者思维想象中的另类世界,也是作者对当下现实的不满,对过去美好事物的留恋,对未来前景的真诚期盼。
《媚金、豹子与那羊》中的媚金是作者用心塑造的神话女性形象之一。
这是一个为爱执着、为爱牺牲、为爱痴狂女性形象,媚金因为误以为豹子爽约而选择自杀,豹子发现媚金自杀后也选择殉情来成全爱情,成全纯贞,成全纯粹。
这是一个凄美的苗族爱情故事,是一片纯净明朗的心灵园地,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与反思。
媚金首先是一个漂亮美丽的苗族女性形象,她纯真、善良、清澈,和豹子因歌结缘,书中所描绘的干净纯粹的生活环境也是他们爱情的衬托与见证。
浅析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作者:于晓楠向沁杨冬曾晓辉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沈从文是中国文学史上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
在他的湘西作品中为我们描绘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沈从文对女性形象、女性命运有着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湘西沈从文女性形象人性沈从文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家。
他的文化程度不高,却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作家的写作离不开自己的生活圈,如钱钟书熟悉无锡,茅盾熟悉乌镇,汪曾祺熟悉江苏,沈从文熟悉凤凰。
可以说湖南凤凰这个地方没有沈从文和他的湘西作品,就不会名声鹊起。
女性形象是沈从文作品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我国,女性历来深受封建礼教的压迫,她们没有足够的人身自由,更得不到社会的关爱。
沈从文在描写湘西女性的时候,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取代了复杂的社会社会环境,将讴歌的重点放在湘西女性的人性美上。
一、以翠翠为代表的湘西少女形象。
1、翠翠名字的由来作品《边城》中的女性翠翠,是摆渡老船夫的外孙女,祖孙二人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
老人的女儿爱上了戍城的士兵,珠胎暗结,想走又舍不得老父亲,士兵为此自杀了。
女儿生下翠翠后不久,殉情而死。
翠翠成了孤儿。
因为祖孙俩住的地方有很多竹子,老人便为外孙女取了一个清新的名字,叫“翠翠”。
2、翠翠的性格、命运作品中描写了祖孙俩“渡人”生涯的尽职尽责和闲来无事时晒太阳、吹曲子、训练黄狗的快乐。
预示着翠翠在和老人相依为命的过程中,秉承了老船夫心地善良,与人为乐的高尚情操,同时又具有乡村少女固有的天真活泼,柔顺多情。
翠翠原来是一个天真、活泼、善良的女孩,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对爱情产生了美好的向往。
终于有一天,翠翠遇到了自己的恋人傩送并对他产生了朦胧的暗恋之情。
遗憾的是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天保直接向翠翠提亲,然而翠翠却心有独钟,她不能违背内心,他选择会唱歌的傩送。
天保离家出走,死于意外。
这样,翠翠虽然依照自己的内心做出了选择,傩送却对哥哥的死不能释怀。
老舍和沈从文笔下的妓女形象比较--以《月牙儿》和《柏子》为例赵玉梅【摘要】沈从文与老舍的作品中都有对妓女的描写,表现了他们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同情和关怀。
然而,两位作家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不尽相同。
老舍侧重于批评黑暗社会对底层女性的摧残,强调社会解放;沈从文侧重于表现下层妓女虽然卑微却不失人性美好的精神,强调人性美和人性解放。
【期刊名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2页(P13-14)【关键词】沈从文;老舍;《月牙儿》;《柏子》;妓女形象【作者】赵玉梅【作者单位】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晋中 03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现代文学人物形象中,女性形象最为独特、生动,其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并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人们历来对“妓女”这一特殊群体褒贬不一。
沈从文的《柏子》与老舍的《月牙儿》中,塑造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妓女形象,反映了作者对于妓女问题的独特思考和创作意图。
老舍和沈从文都是描写下层普通人民生活的典型代表,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曾触及对底层妓女的描写。
其中,《月牙儿》与《柏子》分别是老舍与沈从文刻画妓女形象的代表作品,两部作品均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塑造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妓女形象。
(一)老舍《月牙儿》中的妓女形象老舍笔下的妓女不是疯狂追求物质和肉欲享受,自甘堕落的寄生虫,也不是自甘卑贱、自暴自弃、以玩弄异性为乐的“土鸡”[1],她们是在生活逼迫下堕落风尘的“圣女”。
在《月牙儿》中,老舍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生活没有保障的贫困妇女沦落成赤条条的商品,被资本主义商品化腐蚀的全过程。
这群妓女要学会勾引人,忍受各种变态客人的践踏,面对得性病的危害,长此以往,一直精神萎靡、自暴自弃,开始一步步走向自私、绝望,但是她们的心灵始终保有人性的本真,在漆黑的夜里如星辰般闪亮。
当月牙儿第一次受青年的迷惑沉醉在春梦中时,一个少妇找上门,月牙儿有这样的心理活动“她不跟我闹,只是口口声声的说:‘你放了他吧’我不知道怎么才是好,我可怜这个少妇。
女性角色的演变《边城》中的女性形象女性角色的演变:《边城》中的女性形象《边城》是中国作家沈从文的一部重要作品,通过描绘边塞小镇的生活和人物,展现了女性角色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边城》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1.传统角色的延续小说中,白秀珠是一个传统女性形象的代表,她是一个温柔贤淑、善良质朴的女孩。
她尊重传统的价值观念,虽然她深爱着江儿,但仍然坚守家族的传统,选择了嫁给周朗。
白秀珠的形象传达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柔弱与忍让,她们的一生往往是被情感和家庭所牵绊。
2.自我觉醒的追求相比之下,苏小姐是一个有着强烈个人意识的女性形象。
她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追求真实的感情和自由的生活。
她不甘于被家族和传统束缚,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选择了自由爱情。
苏小姐的形象代表了新时代下女性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她们不再甘于被动地接受命运安排,而是积极地追求自己内心真实的渴望。
3.现代女性的独立崛起冯惠儿是另一个女性形象的代表,她是一个积极进取、独立自主的女人。
她坚持自己的工作,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成为一个职业女性典范。
冯惠儿的形象展示了现代女性在社会中崭露头角的现象,她们勇敢追求自己的事业,并成功地平衡了事业与家庭的关系。
通过对《边城》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女性角色在小说中的演变过程。
从传统的婚姻观念到自我追求和实现,再到现代女性的独立崛起,女性角色的描写展现了社会对女性认识的变化和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的不同角色。
总结起来,女性角色的演变是《边城》这部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通过描绘不同女性形象,作者展示了女性的传统与现代、柔弱与坚韧、依从与独立等多重特质。
这一演变过程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也呼应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角色。
【字数:517字】。
论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作者:李培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2期摘要: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试图颠覆现代文明给“美好”的定义。
这是因为他失望于现代物质文明中人性的泯灭,显示了一个乡下人的执拗。
他笔下的少女、妇人还有妓女,都从侧面影射着湘西不可规避的历史运命。
他笔下的女性,不再仅仅是一个性别符号,更是作为一种载体,承载他自己的生命体悟和美好梦想。
关键词:沈从文;女性形象;反思;现代文明[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2-0015-02年轻的沈从文满怀理想从蛮荒偏远的边地来到城市,跻身于知识分子行列,却遭受城市的拒绝,遭受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的排斥,“他划不到胡适、周作人一边去,当然也不能与鲁迅、郭沫若处同一的社会瞭望塔”[1](P344)。
面对格格不入的现代文明,他耽于回忆的梦境,时间的流水淘出的是故乡世俗的那份美丽——“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
”[2](P5)在他的美好理想和对人性美的期待无处安放时,淳朴、热情、善良、真诚和纯洁的湘西女性进入沈从文的视野。
他便用饱蘸柔情的笔墨,描写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给人的感觉是纯洁的、明净的。
湘西少女的纯情美丽、湘西妇女们的勤劳善良和坚忍都给人们独特的审美感受。
即便是妓女,沈从文也赋予她们多情、善良、重义轻利的高尚品质,“把社会卑贱者提升为道德高尚者”。
[3]一、少女形象——理想的载体沈从文倾注了全部感情来描写湘西少女,有“描写少女的圣手”的称号,寥寥几笔,恬美纯情的女性形象便跃然纸上。
她们集纳了湘西的自然山水,古老民俗,人情世故中最优美的成分,是作者诗性和理想的载体。
像自小生长在溪边单纯而又任性的三三,单纯自然、浑然不觉的小童养媳萧萧,温顺乖巧、多情执着的边城翠翠……沈从文特别看重的是她们那一颗颗清澈澄明、天真烂漫的“童心”。
他说:“所有故事都从同一土壤中培养成长的,土壤别名‘童心’。
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摘要:一、引言二、城南旧事中主要人物分析1.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2.儿童形象的寓意3.社会底层人物的描绘三、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四、结论正文: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在这部作品中,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
首先,城南旧事中的女性形象独具魅力。
沈从文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这些女性角色的内心世界,她们既有传统的美德,又具有现代女性的独立精神。
如《边城》中的翠翠,她纯真善良,热爱自然,坚守真诚的感情。
这些女性形象在作品中传递出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传统观念的变迁。
其次,儿童形象在城南旧事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沈从文以儿童视角来讲述故事,使得作品充满了童真和温馨。
如《三三》中的三三,她天真无邪,充满好奇心,象征着美好的未来。
这些儿童形象在作品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寓意着希望和明天。
再者,城南旧事中对社会底层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如《林海雪原》中的老舍,他顽强地生活着,渴望改变命运。
这些人物形象传递出了作者对弱者的同情和对社会的反思。
最后,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沈从文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塑造了一系列充满生活气息的人物,使得这些人物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同时,这些人物形象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众生相。
总之,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谈沈从文笔下人物形象的独特之处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人物描写而著称于世。
沈从文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许多独特之处,深受读者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分析沈从文笔下人物形象的独特之处,探讨他的作品如何打动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沈从文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民族形象,这些人物形象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充满了乡土的情怀和淳朴的情感。
《边城》中的小凤和阿其所代表的女性形象,以及《边城》中故事人物的人生境遇,都是真实的、可信的,令人感到亲切和亲近。
沈从文笔下的人物不同于传统文学中的英雄豪杰,而更加平民化、生活化,这正是他作品的特色之一。
沈从文笔下的人物形象充满了浓厚的情感。
他擅长描绘人物内心的矛盾和烦恼,展现出人物真实的情感世界。
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形象并非冷冰冰的文字描绘,而是充满了真情实感的生命体现。
《湘西散记》中的方大钊,虽然在外表上看似泰山北斗,但内心深处却充满了痛苦和矛盾,这种丰富的情感世界是沈从文的作品的一大特色之一。
沈从文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
他善于通过人物的形象来展现人物的思想、信仰和观念,体现出深刻的精神内涵。
《归园田居》中的田园主人和《边城》中的各色人等,都是他作品中具有深刻内涵的人物形象。
这些形象不仅仅是平面的,更是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和思想境界,是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沈从文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他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典型生动,画面感强烈,常常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
特别是他对乡土的描写,给人以醉美的感觉,如《清明》中对于丰富的民俗生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片真实而美丽的田园风光之中。
这种艺术感染力是沈从文作品吸引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沈从文笔下的人物形象还具有具象和抽象相统一的特点。
他的作品中既有鲜活的人物形象,又有深刻的抽象思想,这种具象和抽象相统一的手法,使得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单纯的人物描写,更是一种对人性、生活、历史和社会的深刻反思和表达。
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作者:马帅,邓娟来源:《文学教育》 2017年第1期内容摘要: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富有独立意识和独特风格的作家,对于女性的探讨是其作品的主题之一。
纵观沈从文的作品,在他的笔下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女性人物形象的解读,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湘西小说中的自然女性形象,包含美丽纯情的少女,如翠翠、三三等;身世凄苦的童养媳,如萧萧、三翠;沦落到生活底层的妓女,如《柏子》中的妓女、老七;勤劳踏实的寡妇,如黑猫等。
另一类是城市小说中的都市女性形象,如:《绅士的太太》中的绅士太太们。
两类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构建了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系列,在中国现代文学长廊上焕发出熠熠光彩。
关键词:沈从文自然女性都市女性在20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坛上,沈从文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作家。
他的创作中主要是以人性的尺子去审视和剖析人生,讴歌美好的人性。
其小说的主题主要是致力于对女性问题的研究。
在沈从文的小说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湘西小说中的自然女性形象、城市小说中的都市女性形象。
沈从文在他的笔端构建了一个美好的湘西世界,表现出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①每当我们阅读沈从文的作品时,都会被他所刻画的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形象所吸引、所感动,从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沈从文对女性有一种独特的理解、认识和感悟。
一.湘西小说中的自然女性形象沈从文对故土湘西世界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他以湘西的风土人情为背景,在他的作品中透露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其湘西小说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自然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美丽纯情的少女形象,如:《边城》中的翠翠、《三三》中的三三;第二类是身世凄苦的童养媳形象,如:《萧萧》中的萧萧、《一个女人》中的三翠;第三类是沦落在生活底层的妓女形象,如:《柏子》中的妓女、《丈夫》中的老七;第四类是勤劳踏实的寡妇形象,如:《旅店》中的黑猫等。
沈从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作者:陈怡洁来源:《牡丹》2017年第11期沈从文的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很多男性形象,这些男性形象多被寄托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但是,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那些女性形象,她们朴实无华却又彰显着独特的人性光辉。
沈从文作品中对于女性的刻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为少女形象;其二为妇女形象;其三为妓女形象。
笔者主要从这三方面着手,对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剖析。
一、湘西少女形象塑造沈从文作品中关于少女形象的刻画主要表现在对湘西少女的描写,在其作品中,这些少女多纯洁、热情、善良,她们不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而是一群,她们生活、成长在自然环境优美的湘西地区,与绿水青山相伴,其内心保持着最纯真、朴实的一面。
沈从文笔法含蓄,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充满对生命的挚爱,其中比较经典的有:翠翠乖巧多情、夭夭骄傲善良,小童养媳萧萧单纯自然,这些人物形象也是对当地民俗风情的展示,最为经典的属《边城》中的翠翠。
《边城》中描写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与以摆渡为生的爷爷相依为命的翠翠遇到了傩送,并被其深深吸引,而与此同时,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最终翠翠选择了傩送,天保为了成全翠翠的爱情离开了家,不幸遇难。
而傩送决定去找天保,只剩下翠翠孤独的等待。
最后,爷爷也离世了,翠翠依然守候在渡船边,等待着那似乎永远不会再回来的爱情。
文中极力构造了一个风情优美的境地,而这种境地又与生活在其中的人物的美好心灵融为一体,其中散发着边城中的人性美。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不仅仅是现实中的桃花源,更是作者理想的寄托。
边城中的自由、自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体现了其对于人生文化信念的寄托,也体现了其对世界的一种期望。
作品中的湘西少女形象纯洁、善良,她们没有接受现代教育,所以在浊世中保留着最为纯真的一面,其中,在自然环境下长大的翠翠就体现了人性的单纯,对于爱情的坚持和执著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少女多对于美好生活和爱情充满向往,这些追求中没有掺杂物质成分,仅仅是追求自己内心的选择,这是当前这个物质社会中所缺乏的东西。
谈沈从文笔下人物形象的独特之处作者:王芊斯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3期摘要: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坛独特的一位作家,他一生执着于对人性的追求。
在沈从文塑造的一些列湘西女性形象中,其人性的善良与纯朴总是闪烁着别样的光辉,她们寄托了沈从文独特的人性理想和生命诗学,从湘西女性“美丽”与“哀愁”的人生中可以看出沈从文文学创作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湘西女性、人性、爱情每一位阅读过沈从文作品的的人,都会被他笔下所描写的神奇的湘西世界所吸引。
对沈从文而言,“湘西,是沈从文创作的主要源泉,是沈从文人生情感的生发与寄寓之所,同时还与沈从文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密不可分。
”这块流传着楚地精魂的边城世界是他的精神的家园和梦的依托。
纵观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真正吸引读者的不是它奇异的自然风光和风俗民情,而是生活于其间的湘西儿女。
那些多情的水手、质朴的农夫、勇敢的士兵等男性形象,固然寄托着他的人生理想,但他真正写的精彩的,却是他笔下的一系列的湘西女性。
一、沈从文笔下女性形象的刻画在沈从文的笔下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于少女形象的刻画,对于妇女形象的刻画,还有就是对于吊脚楼中的妓女的刻画,沈从文在这些女性的身上赋予了她们独特的人性光辉。
沈从文作品中对少女形象的塑造主要体现在对湘西少女的描写上,在沈从文的笔下,这些善良的少女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群,这些湘西少女在自然的环境中生长,她们在湘西青山绿水间徜徉,保留着人性中最朴实和最天真的一部分。
沈从文用含蓄的笔法给这些湘西自然生长着的少女注入了满腔的热爱。
乖巧的、多情的翠翠,谨慎细心、热烈大胆的像姐姐一样的阿黑,美丽大方、骄傲善良的夭夭,单纯而又任性的三三,单纯自然、浑然不觉的小童养媳萧萧,这些形象都洋溢着生命的纯洁、热情和自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边城》中的翠翠,翠翠跟着爷爷以摆渡为生,她生活得无忧无虑。
当她遇到了傩送之后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但是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了翠翠,并且找人来提亲,在两份爱情中翠翠选择了老二傩送,老大天保为了成全傩送,翠翠的爱情离开了家,却不幸遇难,傩送决定去找天保,只留下翠翠一个人在孤独地等待傩送的回来。
论沈从文笔下的“人性之美”在“五四”时期之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和意思形态都比较注重文学的社会性和政治性倾向,往往却忽视了对人文精神、生命主题的反映。
但与当时潮流相悖,沈从文就喜欢表现湘西那种原始、自然、淳朴、健康的人性美和生命意识形态,并主张文学的根本宗旨是表现人性和生命。
而沈从文也时时刻刻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了这一特点。
“人性美”的形成沈从文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人性之美”在笔者看来,来源于他出生之地湘西以及当地的传统文化,民情风俗的和他独特的人生经历的影响。
首先,湘西传统文化熏陶和民情风俗的濡染为沈从文笔下的“人情美”奠定了基础。
沈从文出生在湘西,从小耳濡目染当地的地域民风,而湘西这一地域皆属于楚地,弥漫着浓厚的神巫文化,沈从文自小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这样的地域文化必定会对他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湘西有着封闭的地理环境,这使得该地域保留了许多原生态的楚巫文化。
楚巫文化带有宗教文化的色彩,起源于原始社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到鼎盛,期间有些作品就展现了这种神巫文化,其中《楚辞》就是这种文化的代表,这些作品使湘西世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而楚文化中浪漫多彩、热烈奔放的成分更是深深地影响着沈从文,他的的作品也是将浪漫情怀和宗教文化相融合,表现了人性和生命的内容,他从湘西下层劳动人民的身上也发现人性的美和生命的活力。
然而这种地域环境是有利有弊的,正是地域上的封闭也造成了湘西在文化教育上的保守和落后,致使当地人缺乏科学知识,转而依附宗教神学和大自然,但也正是这种依赖性,湘西人民才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崇高、神圣、自由、可贵和大自然的伟大,对于生命的意义近似于一种膜拜的情绪,这种文化氛围也对沈从文的思想产生了影响,在他看来生命之所以美丽,就在于它能迎合大自然,能与自然和谐共处,因此沈从文对自然乡土便有着别样的情怀,在他的作品中乡下人和自然也是和谐相融,表现出了生命的简单与庄严和人性中淳朴的美。
另外,楚地神巫文化表现的自由浪漫与其它宗教世俗鄙夷有着不同性质的特点,其中楚地神巫文化里有着神神相恋、人神相恋的故事,表现出了天真活泼,充满幻想,浪漫多情的特点,这种文化氛围也影响着沈从文的创作,比如在他的《神巫之爱》里写云石镇花帕族年轻美貌的女子是神巫为美男子,期盼神巫的爱情,这些情节都明显带着地域风韵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