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耻恨难消》《我是中国人》《宁死不吃美国面》《吴玉章奋勇挂国旗》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9.99 KB
- 文档页数:2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
2.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事件对中国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的时间、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这些事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历史纪录片,生动展示历史事件。
2.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四、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第二课时:甲午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阻碍。
3. 第三课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破坏。
4. 第四课时: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及其精神品质。
5. 第五课时:振兴中华的意义和途径。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历史事件背后原因和民族精神的理解深度。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的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课时一: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历史事件。
2. 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重点阐述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变革,如鸦片贸易、不平等条约等。
4. 组织学生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有哪些?课时二:甲午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阻碍1. 引入新课:以甲午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甲午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深入分析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阻碍。
3. 引导学生关注甲午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如邓世昌、丁汝昌等。
4. 组织学生讨论: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有哪些?课时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破坏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八国联军侵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国耻国难教学设计导语:国耻国难是指中国近代以来遭受的外来侵略和内外困境,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中日战争等一系列屈辱事件。
这些历史事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应当引起学生们的重视和思考。
为了加深学生对国耻国难的认识,并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本文将针对这一主题,设计一堂相关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国耻国难事件;- 掌握相关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 理解国耻国难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和影响。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提升学生的文献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 弘扬中华民族团结、勇敢和顽强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国耻国难的概念及历史背景- 解读国耻国难的含义和内涵;- 讲解中国近代史上的国耻国难事件,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等;- 分析国耻国难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
2. 国耻国难的影响和启示- 探究国耻国难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讨论国耻国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痛与教训;- 引导学生思考国耻国难事件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和历史责任。
3.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介绍近现代爱国主义的代表人物和精神,如郑成功、林则徐等;- 探讨爱国主义在国耻国难中的具体体现;- 引导学生从国家大义和民族团结的角度看待国耻国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国耻国难相关事件的场景和影像,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约15分钟)- 讲解国耻国难的概念,解读国耻国难事件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
3. 团队合作(约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国耻国难事件进行研究;- 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阅读相关文献等方式,了解事件的详细情况,并记录下来。
4. 小组汇报(约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介绍所选事件的经过、原因和影响;- 其他小组成员对汇报内容进行提问和评价,增加互动。
小学班会教案“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国耻事件,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耻观念。
2. 通过学习国耻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国家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国耻事件。
2.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耻观念。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耻历史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版图。
2.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引发学生对国家的思考和认识。
二、学习国耻历史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展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国耻事件,如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
2.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国耻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国耻的严重性和对国家的影响。
三、讨论国耻的意义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国耻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国耻是国家的耻辱,也是民族的耻辱。
2.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国耻历史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忘记国耻就是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四、激发爱国情感1. 教师通过讲述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如岳飞、文天祥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国家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的内容和收获,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国耻历史的了解和认识。
2. 通过学生的爱国情感表达和参与国家建设的实际行动,评价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反思:本次班会通过学习国耻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耻历史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
2.在收集资料,交流讨论中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3.通过了解列强侵华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和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收集资料,交流讨论中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列强侵华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和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了解虎门硝烟的历史背景,观看《虎门销烟》电影。
2.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虎门销烟相关历史资料背景、活动评价单、板贴。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英国向中国贩运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目的,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简单情况。
2、使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 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鸦片这一话题,知道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知道近代中国挨打的原因。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活动一:提示背景,引入课题1、出示罂粟花图片,初识“鸦片”。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一主题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介绍“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含义。
2. 讲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国耻事件。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国家的过去和现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家和历史的了解和感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国家和历史的认识和态度。
2. 收集学生的分享内容,评估他们对“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主题的理解。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上的国耻事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国耻事件。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情感。
教学内容:1. 讲述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国耻事件,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
2. 分析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和民族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述中国近代史上的国耻事件,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事件的具体情况。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讨论,深入了解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和民族的影响。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国耻事件的了解和认识。
2. 收集学生的研究或讨论成果,评估他们对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和民族的影响的理解。
第三章:勿忘国耻的意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勿忘国耻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教学内容:1. 讲解勿忘国耻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勿忘国耻的精神。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勿忘国耻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历史的联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勿忘国耻精神的想法和行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勿忘国耻意义的理解。
2. 收集学生的分享内容,评估他们对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勿忘国耻精神的思考。
第四章:振兴中华的目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振兴中华的目标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国家未来的信心和责任感。
第7 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学目标1.了解列强侵华所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中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2.了解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精神3.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理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用。
中国如何一步一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鸦片战争中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发给二课时一、故事引入1.师:上节课结束时,我们布置了“收集鸦片战争中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
这节课我们便来讲讲孩子们收集的故事。
2.在小组内分享收集到的关于鸦片战争的历史故事或英雄人物故事。
3.全班请两三名同学代表交流。
4.师:这些英雄人物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国的历史故事。
5.揭示课题: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圆明园的诉说(一)了解圆明园及其毁灭的真相1.观看《圆明园的毁灭》视频2.说说你对圆明园的了解。
圆明园是位于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前后修建了150年,规模宏伟,集中体现了中西园林艺术的精华。
园内风景秀丽,建筑风格中西合壁,收藏着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文物典籍和各种艺术品,被誉为“万园之园”。
3. 外国人对圆明园的毁灭的看法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维克多.雨果(1)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谁?(2)圆明园的遭遇,使你想到了什么?4.师小结: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贪婪野蛮本性暴露无遗,他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大屈辱事件,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仇恨侵略者的情感,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3. 引导学生认识和平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屈辱事件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这些事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教训。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讨论、观看视频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利用历史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事件。
2. 新课内容:教师详细讲述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事件背后的历史原因,讨论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观看视频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分析深度和表达能力。
3. 学生访谈: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对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认识。
六、教学活动1. 观看历史纪录片:组织学生观看关于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2. 参观历史博物馆: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教训。
3. 主题演讲比赛:组织学生参加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七、教学资源1. 历史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书籍,丰富他们的历史知识,拓宽视野。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教学设计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课时
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3.播放视频《香港回归》珍贵资料。
4.看了视频有什么感受?
5.同桌交流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观看视频。
谈感受。
交流观点。
感受香港回归的
喜悦。
体会国家在危难
时和强大时的不
同。
拓展活动知识窗——邓小平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
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之下,香港回归祖国,百年的民族耻辱被洗刷,民族的神圣感情再
次升华。
在收复香港的问题上伟大领导人邓小平为了
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
想。
“一国两制”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政
策保证,它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指明了方向。
自由阅读
了解。
了解“一国两制”
及香港回归的伟
大意义。
课堂小结虎门销烟壮举是振奋人心的!但鸦片战争失败后的灾难还远远没有截止,中英《南京条约》仅仅是个
开始,中华儿女会甘愿一直承受屈辱吗?我们下节课
继续探讨了解。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好奇心,初步树立荣辱观。
板书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教学设计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
7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一课时教案班级:______ 课时:______ 课型:______第一板块【话题引入走进新课】1.话题引入:出示教材第44页第一段文字,提问“你知道我们中国史上有哪些抵御外国侵略的抗争吗?”2.走进新课:了解鸦片是什么,提问“中国史上的鸦片战争是怎样引起的?这场战争给我们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3.揭示课题: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国家逐渐走向衰败,甚至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境地。
出示课题: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虎门销烟。
第二板块【烟毒泛滥虎门销烟】1.活动园:从教材第44页活动园的资料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如果鸦片长期泛滥,会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1)播放视频,了解鸦片给当时中国带来的危害,懂得鸦片的泛滥给中国人带来了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打击,也严重危害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2)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
——魏源《海国图志》2.感受画面:展示当时社会人们吸食鸦片的图片。
提问:图中这些吸食鸦片的人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神色萎靡、慵懒颓废、精神萎顿、有气无力、昏昏欲睡……)林则徐:“若让鸦片流毒于天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目的: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鸦片泛滥给当时中国带来的危害。
3.阅读角:阅读教材第45页阅读角的内容,搜集资料,说说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迹和意义。
4.虎门销烟的意义:播放视频,了解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及其历史意义。
(1)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唤醒了人们的爱国意识。
(2)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5.相关链接:结合教材第45页的相关链接,说说你对林则徐的了解。
展示图片: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林则徐银币美国纽约的林则徐铜像,铜像基座上题中文“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点拨:林则徐是抗击西方入侵的民族英雄,他对西方文化与科技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020学年市西小学研究课教学研究方案课题: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学科:班级:设计、执教者:本次研究重点:聚焦核心素养,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一、学情分析:(学习材料、学生情况分析)虎门销烟、签订《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甲午战争等历史事件,这段从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对晚清中国的侵略罪行。
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历史事件非常多,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黑暗、充满耻辱的历史。
对于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济腾飞年代的现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陌生,知之甚少。
与抗日战争相比,一则相距年代较远,更因为关于这段历史的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影音、文学作品远远少于前者。
在和平盛世的今天,有必要进行这段历史的重温和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从血泪的历史中,从苦难中直面历史。
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以历史为鉴,自强不息。
从少年儿童做起,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实现真正属于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
同时将史上鸦片为中国带来的深重危害与今天“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时代主题结合起来。
二、学习目标:1. 知道英国为敛财向中国贩运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目的,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简单情况。
2. 使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 通过视频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
三、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鸦片这一话题,知道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知道近代中国挨打的原因。
学习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感受中华文明灿烂师:通过上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国耻恨难消+我是中国人+宁死不吃美国面+吴玉章奋勇挂国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运用多种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2.受到家国天下的熏陶。
二、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导入,板书课题,读题。
师:通过这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被周恩来、梅兰芳深深地打动了。
同时,我们也学到了“把主要人物和事件串联起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其实,总结课文内容的方法不止一个,请大家分角色朗读“交流平台”人物对话,想一想:这组对话还为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2.交流(PPT出示)。
“题目提示”“顺序梳理”“事件串联”
(二)用法读书
1.出示阅读篇目。
《国耻恨难消》
《我是中国人》
《宁死不吃美国面》
《吴玉章奋勇挂国旗》
2.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运用多种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3.汇报展示。
4.思考:你觉得每篇课文是不是只能用一种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时,可以几种方法灵活运用,并不是只能用一种方法。
以《宁死不吃美国面》为例,既可以用题目提示的办法,也可以用事件串联的办法。
(三)总结升华
1.四篇课文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结合文中语句谈体会。
2.他们几个人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夏明翰、吉鸿昌、朱自清、吴玉章都有着高尚的民族气节,顶天立地的中国脊梁!
3.总结:孩子们,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在和平幸福的现在,我们仍然需要中国精神和爱国之心!仍然要有家国天下的博大胸怀!
三、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题目提示
顺序梳理
事件串联
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