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税与资源租资源费的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环保税收政策一、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税费政策现状以下几个方面(一)鼓励节约资源,防止污染的相关税收政策1、资源税.我国现行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以及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因自然资源和开采条件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征收的一种税,具体税目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其它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盐,实行定额税率.即使2007年以来,焦煤资源税适用税额和铅锌矿石等税目资源税适用税额都实行了上调,但长期以来我国的资源税仅仅针对部分不可再生资源所获得的收益征收,一直都被作为一种调节级差收入的手段,在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其环境保护功能往往被忽略,过低的资源价格驱使企业不重视资源开采使用的效率.同时,又因为资源税收人绝大多数归地方,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现象受到地方政府的默许,这反而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2、消费税.我国消费税征收范围涉及五类消费品,其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有鞭炮、焰火、汽油、柴油以及摩托车、小汽车等.2006年4月,国家对消费税作出重大调整,对航空煤油、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燃料油开征消费税,扩大石油制品的消费税征收范围.同时,将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和实木地板纳入征税范围.不过我们生活中对生态环境有害的产品远不止这些,比如塑料袋及其它包装材料、化学溶剂、一次性餐饮用品、洗涤用品,都会不同水准带来环境污染.所以,从抑制对环境造成破坏的特定消费品消费角度讲,现行消费税征收范围有些窄了3、车辆购置税和车船使用税.近年来,国内各种交通车辆数目剧增,排放的尾气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燃料能源鉴于此,我国对在境内购置汽车、摩托车、电车、农用运输车和挂车征收车辆购置税,税率10%.此外,还对机动车、非机动车、机动船和非机动船征收车船使用税,分级实行定额税率4、其它税种.一是增值税.其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利用废弃物实行生产的企业和产品采取低税率、免税或即征即退的政策;二是企业所得税.按照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能够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能够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能够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二)排污费除了上述税收政策,当前国内还以排污费形式专门实行制约和调控企业污染行为.排污费能够对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排放等实行末端约束.但是,排污费征收标准偏低,收费标准低于污染防治费用,使得环境污染单位宁愿缴纳排污费也不愿花钱去防治污染. 另外,与税收制度相比,排污费制度的立法层次较低,致使其征收方式不规范,征收力度不够,面临着很大的阻力,而且收缴上来的排污费因为缺乏预算约束和有力的监督考评制度,致使该部分资金的使用效果也不太理想二、发达国家在环保税收方面的实践和成效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很多西方发达国家都陆续开征了环境保护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税种(一)能源税能源税是对能源的开采和利用行为征收的一种税,包括能源开采税、能源消费税和能源增值税.美国对自然资源的开采行为所征收的税就是能源开采税,美国现已有38个州开征了这种税.当前,发达国家几乎都对能源消费实行征税,如奥地利、挪威、瑞典、瑞士等国对工业用重油征收消费税,而荷兰自1996年开始向小型能源消费者(如居民、小型商业企业、办公建筑等)开征了一种〃能源规章税〃,使得该国环保税收人大为增加.能源增值税是对环境资源在生产、流转环节中的法定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瑞典从1990年开始征收此税,卢森堡、西班牙、挪威、奥地利等国对天然气征收增值税.能源税的征收变自然资源的〃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同时也能够抑制对自然资源的滥采滥用(二)大气污染税为了控制废气排放,开征的税主要有二氧化硫税和二氧化碳税二氧化硫税是对排放到空中的二氧化硫污染物征收的一种税.1972年美国率先开征此税,美国税法规定,二氧化硫浓度达到一级和二级标准的地区,每排放一磅硫分别课税15美分和10美分,以促使生产者安装污染控制设备,同时转向使用含硫量低的燃料.此外,瑞典、荷兰、挪威、日本、德国等国也开征了二氧化硫税.其中,瑞典于1991年1月开征二氧化硫税,该税是根据石油、煤炭的含硫量来征收的二氧化碳税是为了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征收的一种环保税二氧化碳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征收此税的目的是减少各种燃料的使用,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芬兰率先开征二氧化碳税,随后瑞典、挪威和丹麦等国也相继开征.这些国家通常对石油、煤炭、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油和国内航空燃料等含碳矿物能源征收此税.二氧化碳税设计的税率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由该能源的含碳量决定,所有固体和液体矿物能源包括煤、石油及其各种制品都要按照其碳含量缴纳该税的碳税部分;另一部分是为调整因为能源级差带来的采肥弃瘦现象而设置的能源税.欧洲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税是一种混合型税种。
中国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及要素研究作者:殷爱贞等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1期[摘要] 目前,中国矿产资源税费主要由一税、五费、两价款及一个收益金组成,该体系对中国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资源税定位不清、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过低、探采分离、遗漏环境保护税费等诸多问题。
在完善后的矿产资源税费体系中,国家有四重身份,应从不同的身份出发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征收税费:权利金体现的是矿产资源所有者的身份,矿业权价款体现的是勘探投资出资者的身份,矿地使用费体现的是矿区土地所有者的身份,资源特别收益金、资源耗竭补贴、环境税等体现的是公共事务管理者的身份。
[关键词] 矿产资源;税费体系;要素研究[中图分类号]F810.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5595(2014)01-0010-04矿产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但中国目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不容乐观,存在开采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开发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
[1-2]为改变中国资源高消耗、高浪费、低产出的现状,运用税收手段调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经济利益关系势在必行。
目前,中国矿产资源税费主要由一税、五费、两价款及一个收益金组成,即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勘查登记费、开采登记费,探矿权价款、采矿权价款,石油特别收益金。
现有的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对中国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税定位不清、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过低、探采分离、遗漏环保相关税费等,因此,其不能完全起到保护国家所有者权益、促进高效开采矿产资源的目的。
[3]一、矿产资源税费体系改革原则矿产资源税费体系是整个税制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要使矿产资源税费体系更加完善,应该坚持以下几项原则:一是尊重矿产资源开发规律原则。
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只有符合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规律,才能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有序勘探开采。
CPA备考:资源税知识点总结在注册会计师(CPA)考试中,资源税是税法科目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从事应税矿产品开采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理解和掌握资源税的相关知识,对于通过考试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资源税的知识点。
一、资源税的纳税义务人资源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开采应税矿产品或者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单位包括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
另外,对于中外合作开采陆上、海上石油资源的企业依法缴纳矿区使用费,暂不征收资源税。
二、资源税的税目资源税的税目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水气矿产和盐。
能源矿产包括原油、天然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煤、煤成(层)气、铀、钍、油页岩、油砂、天然沥青、石煤、地热等。
金属矿产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
黑色金属如铁、锰、铬等;有色金属如铜、铅、锌、金、银等。
非金属矿产种类繁多,如宝石、玉石、石墨、萤石、磷矿等。
水气矿产包括二氧化碳气、硫化氢气、氦气、氡气、矿泉水等。
盐包括钠盐、钾盐、镁盐、锂盐、天然卤水、海盐等。
三、资源税的税率资源税实行从价计征或者从量计征。
从价计征的,应纳税额按照应税资源产品的销售额乘以具体适用税率计算。
从量计征的,应纳税额按照应税产品的销售数量乘以具体适用税率计算。
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不同税目应税产品的,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目应税产品的销售额或者销售数量;未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提供不同税目应税产品的销售额或者销售数量的,从高适用税率。
四、资源税的计税依据(一)从价计征的计税依据销售额是指纳税人销售应税产品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不包括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价外费用包括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以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
资源税与资源租\资源费的比较作者:王萌来源:《北方经济》2010年第19期现行资源税在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资源租、税、费错位是其中主要问题之一。
以费代租、名税实租、以费挤税,资源租、税、费征收错位,互为替代,混淆了各自的征收性质和目的,都同化为国家取得收入的工具。
资源税保护资源、减少外部性的目的得不到有效体现。
本文试从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三种权利着手,对资源租、税、费各自作用的空间进行了定位。
一、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三种权力根据世界各市场经济国家的通例,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依据和形式无非三种:一是凭借财产权力参与分配,其中包括凭借国有资本取得利润和凭借国有自然资源取得各种租金:二是凭借政治权力征税;三是凭借特殊服务收费。
(一)租的征收依据——财产权力恩格斯说,“在我们面前有两种权力:一种是财产权力,也就是所有者的权力,另一种是政治权力,即国家权力”。
所有权内在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生产活动的起点。
财产所有权是生产资料和产品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关系的法律表现,凭借这种权力,政府可以获得各种所有者收益。
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就产生租金范畴,租是一种契约关系,体现了一种对等的交换关系,自然资源的经营者要使用、经营、开发国有自然资源包括国有土地、矿山、油田等,也要向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现阶段是国家)以一定形式上交一部分利润即租作为报酬,以便对国家的资产作出补偿。
资源的有偿使用原则是资源所有权收取资源租金要求的体现,这一要求并不是平等交易的市场交换关系,也不是一种市场交易的延伸形式即赔偿或补偿的关系,而是一种向所有权的“贡赋”或收益的强行分割。
(二)税的征收依据——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分配依据与财产权利的分配依据是不同的,尽管它们都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依据,但参加社会分配的环节不一样,一个是初次分配,一个是再分配。
政治权力与所有权的运行都需要相应的物质保证,作为其各自运行的物质基础需要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以对其活动进行支撑。
政治权力是国家管理社会的权力,其本身不创造物质财富,所以其依靠国家政权凭借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强制、无偿地参与社会再分配。
税收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各种生产要素凭借其所有权对国民收入进行初次分配基础上进行的,遵循有偿对等原则,在分配的依据上,财产权力第一、政治权力第二。
(三)费的征收依据——管理者权力政府拥有的第三种权力是管理者权力。
政府要通过参与各项社会事务履行其社会管理职能时,作为规则的制订者和执行者,政府有权对其提供的特殊服务进行收费,并对规则的破坏者施以处罚。
凭借这种权力,政府可以获得各种行政事业收费和罚没收入,这些成为收费的主要来源。
总之,如图1所示,国家凭借财产权力对矿产资源征收地租,凭借政治权利对矿产资源征收资源税,凭借管理者权利收取矿产资源开发、转让、勘探的方面的费用。
认清租、费、税的本质区别和差异,是理顺各种经济的关键。
把三者视为同一内涵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二、价、费、税的形成机制为了使有限的资源获得有效的产出,在资源配置上采用了行政与市场两种配置方法。
这两种机制往往联合使用,南此形成以分配为纵轴、交换为横轴的机制坐标系,如图2所示。
纯粹的价格形式发生在交换领域,是产权交易实现的标价。
因此,价格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有偿性、自由性和波动性。
有偿性是指交易双方实行等价交换,各方都取得相应的利益回报;自由性是指交换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完成的;波动性是指交易通过竞争方式实现,通过无数次的交易完成。
私人商品是在市场领域形成的价格。
交换的双方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互易使用价值,价格关系的这种“天生的平等派”,使它与交换横轴完全重合。
税收发生在国民收入再分配领域,是人们为了使用公共物品而支付的成本。
因此,税收的制定是发生在非市场领域,是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对价格的替代。
因为是公共物品,就无法显示其价格,与价格相比,税收体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即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
由于在税收支付的同时不能获得相等的对价,所以。
税收支付的标准是量能负担。
所谓量能原则是指税法立法者在不同的纳税义务人之间,加以比较衡量其租税负担能力有无异同,也就是立法者在选择税捐客体时,需以纳税义务人的支付能力作为指针。
在该坐标系上,纯粹的税收不含任何交换的因子,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利无偿地将一部分财富划归己有,并通过财政支出进行社会再分配,税收的这种上取下子关系使它与分配纵轴完全重合。
而费则是介于价格和税收之间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并兼有价格和税收的双重性质,其实质是混合商品属于私人商品性质部分的成本补偿。
在图2中,收费处于第一象限中,也就是说其受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的双重影响。
图中的各点由于位置不同。
尽管都是属于收费项目,但表现出的性质有所差异。
,AB靠近纵轴,属于行政性收费,行政性收费的形成较大地受到分配机制的影响,即从整体来看,其收费的立项、标准及分配等须经过一定的行政法律程序。
然而其间又掺有交换因素,这不仅表现为某些证照性收费、规范性收费是按成本原则来核定收费标准,而且表现为某些集资性收费是按“谁受益谁缴费”以及专款专用的原则来确立收费项目。
CD靠近横轴,为经营性收费,因此与行政性收费有较大的差别,较大地受到交换机制的影响。
然而又掺有分配因素。
这不仅表现为其收费水平不能按最大利润原则来核定,从而生产者剩余被部分剥夺,而且其收费的形成是通过规制者与被规制者之间的寻租,而不是买者与卖者之间的竞争。
BC为事业性收费,同时受到分配机制和交换机制两因素的影响。
价格的“三性”(即有偿性、自由性和波动性)与税收的“三性”(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一一相对,而收费的三种形态(行政性收费、事业性收费、经营性收费)恰好在其中过渡。
使收费的形态呈弧形分布。
将价格与税收有机地联系起来。
价、费、税形成特点及其关系如图3所示。
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在价、税、费的形成机制反映了不同的作用强度,市场决定价格,政府决定税收。
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在费中的作用强度是此消彼涨的。
就是说,收费的每一中形式,总是兼有价格与税收的双重属性,只不过在不同的收费形态中,价格和税收的特性反映程度强弱不同而已。
三、资源的价值构成(一)资源的性质1资源归国家所有。
尽管矿产资源本身具有独立性和可分离性,但从矿产资源的来源看,本质上还是蕴含于土地中的一种自然体,具有不动产的属性。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通过立法确认矿产资源作为社会财富归国家所有或全民所有,联合国《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宣言》也明确了这个原则。
我国《宪法》第9条明确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地、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此外,《矿产资源法》第3条第1款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地表或地下的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不因其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因此,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就是国家依法对矿产资源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资源是准公共产品。
在图4中,纯私人产品对应于图中的A点。
在这一点上,产品的消费具有完全的竞争性和排他性。
纯公共产品对应于B点。
在这一点上,产品的消费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自然资源属于准公共产品,也就是同时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和私人产品属性。
一方面,它在私人产品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因此在供给上可以将不付款者排除在外:而另一方面。
它又具有公共产品的外部经济性,全社会共同享受它带来的正外部性,而不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
在D点上,具有完全竞争性和完全非排他性的性质,任何一个人的消费都会减少或影响其他人的消费,但又不能通过价格机制将其排除在外,如森林、清洁的空气、水、草原、矿藏、野生动物等公共资源(Public Resources),由此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的后果不可避免。
自然资源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其价格决定既不可能通过完全的市场机制,也不可能依靠完全的计划机制。
因此,自然资源的价格机制应该是私人品价格补偿和公共品税收补偿综合起来的混合补偿机制。
一部分是私人品的自我价格补偿,由“私人品”的产权所有者(企业或私人)承担和实现:一部分是公共品的税收补偿,由“公共品”的产权团体(政府)承担和实现。
(二)资源的性质决定资源的价值构成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自然资源既是经济资源,又是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的价值应包括: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环境价值。
在资源价值的具体构成上,经济价值可以划分成天然价值、人工价值和代内与代际补偿价值三部分,生态价值和环境价值可合并成(外部1补偿价值,如表1所示。
1天然价值是资源的产权价值。
这是指资源天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人类加工而本身具有的价值,也就是其在地下或成长中形成的原始状态。
其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矿产自身的富饶程度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人类的劳动无关。
产权价值是靠资源租进行补偿的,由资源的开采者上缴给国家。
2人工价值主要反映资源的生产成本。
这是指开采、加工中人类劳动使资源增加的附加值部分。
天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是埋藏于地下的,所以必须对其开发和加工才能使其成为可供人类利用的状态。
劳动使资源的天然价值得以增值,劳动的交易在市场上靠自由买卖而完成,完全依靠市场上的平等交换完成。
3代际补偿价值反映的是代际间的公平与补偿问题。
外部补偿价值反映的是资源开发时的环境价值,这两部分是资源开采的外部性所造成的,外部性的补偿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其价值的实现不能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自行完成,需要政府采取某种措施帮助其体现价值,主要是靠资源税来实现,由矿产开采人以税的形式上交给国家。
(三)资源租的构成地租是土地所有者获取的货币额,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马克思说:“地租表现为土地所有者出租一块土地每年得到的一定的货币额。
我们已经知道,任何一定的货币收入都可以资本化。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同样适用于采矿业,“真正的矿山地租的决定方法,和农业地租完全一样。
”马克思将地租分为绝对地租与级差地租两种。
绝对地租是指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那部分地租,绝对地租与土地的登记无关,而是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形成的。
级差地租是不同土地或同一土地上由于土地肥力、相对位置或开发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差别地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