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7
比较政治制度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1)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
狭义主要指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
”(2)比较政治制度:就是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古今中外不同类型政治制度的个性进行对比,借此,发现不同政治制度的个性和共性。
(3)宪政:宪政是以良宪为前提,民主为基石,法治为载体,人权实现为宗旨的一种政治理念、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宪政即有限政治,即以宪法规定政治权力、国家政府、公共领域与社会生活、公民、私人领域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宪政的主要内容是限制国家公共权力和保护公民个人权利。
(4)政治文化:是人们“对于政治体系及其各个部分的态度,对于在该系统中自我角色的态度。
”(5)直接民主制:是指任何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6)间接民主制:是指公民通过特定的形式指定特定人员代表自己管理国家事务,公民的代表或其代表的代表是国家事务的直接管理者,而公民则凭借自身对其代表的监督、罢免等权利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7)代议民主制:代议民主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制,它是指人民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政治制度。
(8)法治:就是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完全受法的约束,政府机关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一切公民都是权利的主体,并受法律的保障。
(9)国家结构制度: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制度安排。
国家结构制度则不仅包括国家整体与部分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处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也包括这种关系模式的制度安排及具体形式。
(10)国家元首:在形式上是最高国家权力的执掌者和国家在对外关系中的最高代表。
(11)司法:司法,简而言之,就是法的适用或执行,也是司法活动的简称。
具体而言,是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特定的职权和程序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性活动。
1.政治制度: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来维护其统治的原则和方法的总和。
2.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1)人民主权原则:也称主权占领原则,人民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全体人民具有平等的参与政治决策过程的权利。
(2)代议民主制:密尔最推崇(3)分权制衡原则:洛克首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孟德斯鸠继承并创立了较为完整的分权制衡论,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较为成熟,成为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制度的理论依据及其政权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
(4)政治统治与管理的法治原则:卢梭和洛克1>法律是公民行为是非和正当与否的标准2>自由和法律是密不可分的3>守法和执法都是法制的重要原则4>在守法和执法方面公民人人平等3.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1)人民当家做主的原则(2)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3)议行合一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治制度的根本(4)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5)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我国政治制度运作的基本准则重点:中国的议行合一和美国的三权分立的异同:相同点:(1)国家机构分立(2)国家机构分别拥有一定的独立处理权不同点:(1)法律地位:从权力结构看,只有一个权力中心(全国人大),而另外三个机构是派生的,因此四个机构在法律上出于不平等的地位;而美国三个机构无权力中心,处于相对独立相对分散的状态。
(2)产生渠道不同:美国参议院由各州直接选举选出,中国全国人大代表由间接选出行政:国务院由全国人大产生,美国总统享有最高权,带有直接选举性质的间接选举司法:(3)授权方式不同:议行合一体制是单一授权方式,三权分立是复合授权体制(4)相互间活动方式和功能体现的不同议行合一体制:全国人大制约着国务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而后者无权对全国人大进行相应的或交叉性的制约,因此可将此特征概括为单向式集中式;而三权分立体制内,,立法、行政、司法三机构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同时,三个奇偶股的权力又有交叉性,管理权和责任权分散于三机构之中,其特征可概括为双向式分散式。
比较政治制度名词解释:联邦制:是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类型之一。
是指国家权力的最终归属权由全国性政府和区域性根据宪法分享,双方均不得单方面改变宪定权力分享格局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类型。
政治制度:所谓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
政府:政府是指国家进行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示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实际上是国家代理组织和官吏的总称。
政府的概念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所有机关,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 狭义的政府是指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
英美法系: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系,是以英格兰普通法为基础,在英国对外贸易、军事征服和殖民统治过程中,随着英国法的域外传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世界性法律传统之一,因其以英国法、美国法最具代表性,故称英美法系。
在英美法系中,司法制度处于核心地位,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英国法就是在司法实践中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单一制:是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类型之一。
是指国家权力的最终归属权属于全国性政府(中央政府),区域性政府(地方政府)所行使的国家权力完全由中央政府赋予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类型。
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群体在历史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套特定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情感;它属于人类政治生活的主观意识范畴,反映的是政治心理层面的内容,这些心理层面的内容聚集、凝结,形成一定社会的政治文化,开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情感、认识和评价;它既是现实的政治关系在精神领域内的投影,同时,又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以及对政治系统的要求产生潜在而深远的影响。
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指主权国家形式上或实际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即首脑部分,国家元首通常是君主或总统。
⾏政管理《⽐较政治制度》复习总结资料各国政治制度之综合⽐较⼀、宪政民主国家的政体⽐较1、议会制国家(主要代表:英国、德国、瑞⼠、⽇本)(1)主流模式:英式议会制包括:德国、⽇本、澳⼤利亚、印度、⼟⽿其按照分权制衡的原则来进⾏安排和运作,国家权⼒⼀般分为⽴法、⾏政与司法三部分,分别由议会、内阁和法院所主要掌握,其中司法独⽴,内阁则由议会选举产⽣,向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旦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投票或者未通过对内阁的信任投票,则内阁要么集体辞职,要么提请国家元⾸解散议会重新⼤选。
除此之外,内阁向议会负责并受其监督,还表现为内阁成员接受议会质询、调查甚⾄弹劾等形式。
(2)⼀般模式包括:瑞⼠、南⾮、匈⽛利它不采取信任或不信任投票、或者因此⽽解散议会的形式。
瑞⼠以联邦委员会作为集体国家元⾸;瑞⼠联邦议会实⾏两院制,两院地位平等,共同形使相同的权⼒;联邦委员会作为瑞⼠联邦政府的⾏政部门,是由联邦议会的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的,并且联邦委员不得兼任联邦议会任何⼀院的议员,联邦委员会还对联邦议会两院负责,受两院监督,但联邦议院两院却不能对联邦委员会进⾏不信任投票,反过来,联邦委员会也不能解散联邦议会的任何⼀院。
(3)共同特征在分权制衡的结构之下,⾏政部门对⽴法部门负责并受其监督。
a.分权在三权之外还分出了国家元⾸权和违宪审查权。
只要⼀个议会制国家为这五权均单独设置了相应的政府机构,那么就可以明确地说,该国就是实⾏的五权分⽴的,⽐如德国和匈⽛利。
b.制衡分权是在各国家权⼒机关之间划分权限范围,这就相互限制了权⼒;各国的分权都不是绝对的,各权⼒机关只是主要掌握某⼀种权⼒,从⽽导致各权⼒机关所掌握的权⼒之间有所交叉,这也形成了权⼒制约。
2、总统制国家(主要代表:美国、法国、俄罗斯)(1)⼀般模式特点:政治制度设计遵循分权制衡原则;作为国家元⾸的总统同时掌握⾏政权,是宪法明确规定或未明确规定的最⾼⾏政⾸脑;总统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但不是由掌握⽴法权的国会选举产⽣的;总统有任期限制,并受⽴法、司法等其他政府机关的权⼒制约,但⽆需对作为⽴法机关的国会负责。
《比较政治制度》题型与复习提纲一、选择题:25分,单选15个,每小题1分,多选5个,每小题2分。
复习范围:教材及课堂上教师教授的内容。
二、名词解释:20分,共五个,每小题4分。
复习范围:1、代议制度2、议会党团3、比例代表制4、国家元首制度5、政党政治6、两党制7、内阁制8、总统制9、陪审制 10、司法审查制三、简答:30分,共五个,每小题6分。
复习范围:1、宪法在调整社会关系、确认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维护公民权利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代议机关的议事规则是什么?3、比较内阁在美国、法国、英国三国中的作用?4、英美法系与大陆法律的区别是什么?5、如何理解司法独立原则?6、比较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与议会共和制国家元首的区别与联系。
7、简述美国联邦政府决策过程的三种类型。
8、简述西方国家选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四、材料题:10分。
复习范围:美国的总统选举五、论述题:15分,共1题。
复习范围:1、以英国工党为例,论述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2、论述如何完善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
1、代议制度代议制度,亦称代议制、代议民主制,是直接民主制的对称,是近代国家广泛实行的政治统治形式。
在这种制度下,公民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组成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履行对国家事务的管理。
2、议会党团议会党团是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议会,为协调政党或政治倾向相同的议员在议会中行动的一种组织。
它一般是由同一政党或者虽然不同政党,但是政治倾向相同或相近的议员组成,并以该党名称命名或以及各政党的名字联合命名。
3、比例代表制指参加竞选的的各政党根据其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各政党所的议席与其所得选票总数成正比。
此计票方式适合于在大选举区运用,能够比较充分地体现选民的投票意愿,不致使选票大量浪费,特别是使获得一定选票的小党也能在议会中分配到议席。
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且还常常出现相反的情况。
4、国家元首制度国家元首制度是指出任国家元首的资格、国家元首的产生原则、方式和程序等规定。
比较政治制度复习资料自己整理的,比较简单,仅供大家参考···简答题重点1、比较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哪些?研究对象主要有: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即国体问题),其重点在于研究哪个阶级在国家政权中占统治地位;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问题),主要研究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形式),重点研究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的关系;国家机关体系;其他具体的政治制度。
2、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研究政治制度常用的方法1)比较研究方法 2)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研究方法 3)行为主义研究方法 4)系统的研究方法3、政党的共性主要有哪些第一,历史性。
即凡是政党都是一国阶级或阶层间政治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必须在符合人民意愿与国家需要的大前提下,才能组织和发展,进而发挥它的功能,否则就难以获得人民的拥护和社会的支持而遭致失败的命运。
第二,阶级性。
凡是政党都代表特定阶级的利益,是具有相同政治主张的人所结合而成的政治团体。
第三,政治性。
凡是政党都是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斗争的政治组织,人们结合政党的最大目的在于实现它的政纲,而实现政纲最有效的方法在于积极取得政权或参与政权。
4、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有哪些1)普遍选举权原则 2)平等选举权原则 3)直接选举原则 4)秘密投票原则5)竞争原则5、西方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1)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2)“主权在民”原则 3)“法治”原则 4)“分权与制衡”原则 5)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原则6、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司法原则是指贯穿整个司法活动的基本准则,它由司法活动的目的和价值取向所决定,同时受到特定的经济、政治体制模式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强烈影响。
原则包括四个方面:1)司法公正原则 2)司法独立原则 3)司法平等原则 4)司法公开原则7、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主要作用建立选举制度的目的在于能以法定的方式产生和组织法理国家的代表机关及国家的某些公职人员。
比较政治制度考试题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组织和运行的基础,涉及到政府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决策机制以及市民参与等方面。
下面将根据考试题目,为你提供相关参考内容,以便你更好地理解政治制度。
1. 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有什么区别?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是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类型,主要区别在于权力的来源和分配以及决策机制的运行方式。
民主制度强调人民的参与和选择,通过普选和多元化的政党竞选来确定领导者和政府,权力分散并受到制约,决策往往由多数决定。
而专制制度则权力高度集中在一个人或一小群人手中,民众的参与和选择权受到限制,决策往往由少数决定。
2. 解释议会制和总统制的区别。
议会制和总统制是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主要区别在于政府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方式。
议会制下,政府的执行权和立法权相互联系,政府由议会选出,内阁成员大多来自议会,政府需通过在议会中的多数支持来维持权力。
而总统制下,政府的执行权和立法权相对独立,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领导人,由普选产生,内阁成员一般不来自议会,总统和议会之间存在独立的权力制衡关系。
3. 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参议院和众议院是一种两院制的立法机构,主要功能和作用有所不同。
参议院通常代表较小的行政区划或地区团体,其成员产生方式和选举标准相对更为严格,其作用主要在于平衡地区利益、保护较小群体利益、审议并修改法案以及监督政府行为。
众议院则代表更广泛的选民群体,其成员产生方式相对较为开放,作用主要在于代表民意、制定法律、审议并通过法案以及监督政府行为。
4. 描述联邦制和集中制的特点。
联邦制和集中制是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主要特点有所不同。
联邦制强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分散和分权,地方政府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拥有一定自主权,可以拥有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等,同时中央政府也具有相应的权力。
而集中制则强调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权力高度集中,中央政府拥有绝大多数权力,地方政府的权力相对较小,主要是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
《比较政治制度》期末复习导言1、15世纪,以马基雅维里的著述《君主论》为标志,政治学研究领域里出现了以研究国家权力为基本内容的政治学。
由此,政治制度就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
2、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办了吕克昂学园,并亲任该学园园长。
3、在比较政治制度中,常见的比较研究方法:1)国别比较研究2)专题或专项比较研究3)综合分析比较研究第一章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4、政治制度由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构成:非正式规则是由长期而稳定的政治经验演化而成的政治行为规范,具体体现为政治生活中的“惯例”、“习俗”、“价值”和“文化” 。
正式规则是由公共权威机构或其委托代理的机构设计和确立的,依靠国家强制力强力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明确的政治行为规范,具体体现为组织并规范人们政治行为的结构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
5、国家观念的演变古希腊、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领域以城市及其近郊为限。
中世纪欧洲分封割据,共同体组织与土地所有权关系密切,此时的国家被视为一种地域团体。
近代以来的“国家”观念是与主权概念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无论是古希腊的伦理国家观,古罗马时期的法人国家观,还是欧洲中世纪的神性国家观,都与近、现代的国家观念有着根本不同。
6、契约论的核心思想在国家产生之前,人类处于或是完备无缺或是彼此征战的自然状态,由于强力和私刑的存在,人们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为弥补自然状态之失,人类出于理性订立契约,基于一致“同意”组建国家,将自身全部或部分的权利交由统治者行使,以便实现“人民的和平、安全和公共福利” 。
7、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一些刻意回避价值判断,自诩由“中立的” 经验研究和实证分析得来的国家观念在西方陆续兴起,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1)多元主义国家观2)精英主义国家观3)新保守主义国家观4)新马克思主义的结构主义国家观8、国家形式:政治制度的双向配置(1)依据国家权力的横向配置状况,可将政权组织形式分为议会制、总统制、委员会制、人民代表制四种基本类型。
绪论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当中统治者为组织政权而采取的原则方法的总和。
包括:国体、政体、结构形式和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
第一章:比较政治制度研究政治制度的方法:比较研究方法 2)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研究方法 3)行为主义研究方法 4)系统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历史与国情影响政治体制建构的因素:①自然环境国土面积和地理位置②历史传统和习俗民情③传统的法律习惯与法律制度④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⑤政治制度建构者的个人素质第三章:宪政立宪政府应当包含的因素:程序的稳定性,责任性,代表性,分权性,公开性和透明性,合宪性,宪法的解释和修改,宪法的稳定性宪法的基本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主权在民”原则,“法治”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原则代议民主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制,它是指人民根据主权在民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议会或国会)来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政治制度,与之相反的是直接民主制。
它反映的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生产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全体公民通过自由选举产生的议会掌握立法权威和政治权威的政体形式。
主要特征是公民普选制和候选人竞选制。
行政集权民主制具有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基本特征①保留着代议制民主制的普选制、议会制、内阁责任制等民主形式及其设施②议会权力削弱③行政权力大大增强,行政首脑成为权力中心。
共同参与民主制:是一种直接民主制,即由人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证公民能够广泛地参与国家立法和监督政府,直接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
它是试图挽救代议政治危机的一种补救方法。
主要形式是公民创制、公民复决、公民罢免。
1.简述代议制的原则与缺陷?答:原则:第一,“主权在民”原则。
第二,“少数服从多数”和“保护少数”原则。
第三,“在国民监督和批评下”会议和政务公开原则。
缺陷:第一,议会中的普遍无知和无能,即议员的智力条件不充分;第二,立法受社会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即存在着阶级立法的倾向。
世界各国的制度比较学知识点制度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需求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规则和约束。
各国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对世界各国的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本文将介绍一些世界各国的制度比较学知识点,以期帮助读者对不同国家的制度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政治制度比较学知识点1. 政体类型比较: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可分为民主制度、专制制度、集权制度等多种类型。
通过比较各国的政体类型,可以了解各国政权的来源和性质。
2. 选举制度比较:选举制度是民主政治的核心组成部分,不同国家的选举制度存在较大差异。
比较各国的选举制度可以揭示其民主程度和政治权力分配情况。
3. 政党制度比较:政党是现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政党制度的设置和作用也有很大不同。
比较各国的政党制度有助于理解不同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和相互制约关系。
二、经济制度比较学知识点1. 所有制形式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私有制、混合所有制等形式。
比较各国的所有制形式可以了解其经济主体的性质和角色。
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比较: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当今世界主要的两种经济制度,各国在运行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比较各国的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可以揭示其经济运行机制和效率状况。
3. 金融制度比较:金融制度是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的金融制度存在较大差异。
比较各国的金融制度可以了解其金融市场的特点和金融机构的角色。
三、社会制度比较学知识点1. 教育制度比较:教育制度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存在较大差异。
比较各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了解其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政策的特点。
2. 健康保障制度比较:健康保障制度是社会制度的重要方面,不同国家的健康保障制度有着各自的特点。
比较各国的健康保障制度可以揭示其公共卫生政策和医疗服务质量。
3. 社会福利制度比较: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制度的重要内容,不同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存在较大差异。
一、比较政治制度概念(186个)1.政治制度2.《雅典政制》3.比较政治制度4.国家形式5.政体6.国家结构形式7.单一制8.联邦制9.宪法10.宪政11.《人权宣言》12.《独立宣言》13.《大宪章》14.行政集权民主制15.共同参与民主制16.钢性宪法17.柔性宪法18.成文宪法19.分成文宪法20.钦定宪法21.民定宪法22.协定宪法23.宪法性惯例24.宪法性判例25.政治文化26.《比较政治体系》27.《公民文化》28.“村民型政治文化”29.“臣民型政治文化”30.“参与型政治文化”31.历史继承性32.“新”的政治文化33.过程34.政治过程35.政治制度的结果36.政治制度运作37.儒家伦理38.亚洲式民主39.庇护关系40.主权41.人民主权42.卢梭43.代议民主制44.《代议制政府》45.保护少数原则46.人民代表制47.巴黎公社48.分权制衡49.波里比50.议会主权51.三权分立52.第五共和国53.“议行合一”54.民主集中制55.法治56.《汉谟拉比法典》57.《摩奴法典》58.《宪法精义》59.直接民主60.间接民主61.选举制度62.普选制63.差别选举制度64.复数投票制65.强制投票66.秘密投票选举67.选区划分68.大选区制69.小选区制70.选民登记71.候选人提名72.竞选73.直接投票选举74.间接投票选举75.公开投票选举76.当选制度77.多数代表制78.相对多数代表制79.绝对多数代表制80.一轮多数联盟制81.两轮多数联盟制82.多轮多数选举制83.比例代表制84.选举监督85.选举诉讼86.选举人团制度87.混合选举制88.政党89.托利党90.辉格党91.“和谐时期”92.执政党93.在野党94.体制内政党95.体制外政党96.政党政治97.政治制度98.一党制99.两党制100.多党制101.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102.合法政党103.非法政党104.执政方式105.保卫新共和联盟106.基督教民主联盟107.绿党108.自民党109.人民行动党110.专业集团111.国大党112.“大会议”113.“小会议”114.西门国会115.三级会议116.两院制117.一院制118.议长119.非平衡的两院制120.平衡的两院制121.常设委员会122.特别委员会123.两院联合委员会124.议会党团125.立法权126.道阁权127.质询权128.财政权129.调查权130.弹劾权131.法定人数原则132.一事不再议原则133.“三读”程序134.搁置否决权135.“口袋否决”136.国家元首137.贵族院138.终身贵族139.实位元首140.国家元首141.元首制度142.个体元首143.集体元首制144.虚位元首145.二元君主制146.内阁制147.1955体制148.总统制政府149.超级总统制150.半总统制151.委员会制152.行政权力153.政府企业机构154.政府155.企业型政府156.政府决策157.独裁制158.相容与不相容原则159.文官原则160.总理原则161.威权政治162.法系163.大陆法系164.英美法系165.印度法系166.中华法系167.伊斯兰法系168.司法169.司法独立170.司法监督171.审判机关172.检查机关173.诉讼制度174.庭审制度175.陪审制度176.陪审团177.法官制度178.律师制度179.司法审查制度180.行政裁判制度181.巴黎公社型182.苏维埃制183.代表团制184.人民代表大会制185.议会共和制186.总统共和制比较政治制度概念答案1.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就是一定的统治阶级围绕国家权力的运用、分配和调控而形成的规范与组织体系,它是社会政治领域中各项制度的总称2.《雅典政制》为古希腊政治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对158个城邦宪史搞的调查和研究,是西方最早的一个比较政治制度著作。
比较政治制度复习资料一、概念1.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制度能够决定人们的行为偏好,构造人们在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制度变迁决定了社会演进的方式。
2.两党制:在一个国家中存在许多政党,其中两个居于垄断地位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长期有组织地轮流控制国家机器,其中一党是执政党,另一党为反对党或称在野党,这种政党体制称为两党制。
3.多党制:多党制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个以上的政党联合轮流执政,或几个政党联盟轮流执政的制度。
4.左右共治:特指法国在半总统制政体下出现的政府格局。
在半总统制下,总统凌驾于三权之上。
由于总统与议会分别进行普选,议会和内阁与总统存在抗衡的可能。
当总统和议会多数党分属不同的党派阵营时,就有可能出现两党共治的可能性。
5.议会的财政监督权:即为财政权,被形象地称为“管理国库的权力”,即由议会掌握的关于国家收支的权力。
6.倒阁权:议会对内阁政府施政方针或内阁个别阁员和部长的违法失职行为以不信任投票的方式迫使其去职的一种权力,它被认为是内阁制国家监督政府最有威胁性的一种手段。
7.弹劾权:弹劾是指议会控告违法失职的政府首脑、高级行政官员或高级司法官员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一种司法程序。
8.党鞭:“党鞭”一词源于英国,指议会内的代表其政党的领袖人物,负责督导同党议员,并维持议会党团纪律,多为党内权威人士。
政党的“党鞭”可能是一人,也可能是多人。
9.比例代表制: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候选人所得选票数,按比例分配议席的一种当选制度;是各政党所得议席与其所得的票数成正比的一种选票计算制度。
10.多数代表制(多数决制):是指候选人只要在一个选区内获得多数选票就可当选的制度。
11.违宪审查制度(司法审查制度):是一种宪法保障制度,是通过法定程序审查和裁决立法和行政行为是否违反宪法的制度。
12.议会党团:由议会中属于同一政党的议员组成的、以统一本党议员在议会中的行动为目的的政党集团。
比较政治制度复习重点比较政治制度复习重点1.国家的特征(1)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国家的本质特征是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
(2)国家的一般特征(基本特征)国家就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地位和管理职能的工具”,包括以下几个要素:疆域领土、国家机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社会机构2.选举的原则(p145)主要的选举原则有权威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平等性原则、透明性原则和自由性原则。
平等性原则是指“一人一票,每票等值”涉及差别选举制问题,复数投票权问题,少数派的利益问题3.内阁制及其代表性国家(p240)内阁制指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内阁制政府又称为议会制政府或责任内阁制政府。
代表性国家:当今西方实行议会内阁制的国家,有英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以英国最为典型4.总统制及其代表性国家(p242)总统制是指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并独揽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一种政体形式,与内阁制相对。
总统制的代表性国家有美国、法国、俄罗斯5.当代西方政府治理与政府治理范式(p260)政府体制改革的发展前景:“新经济”与“新体制”(1)追求效率的传统公共行政理念----官僚制政府治理范式(2)追求公平的新公共行政理念----企业型政府治理范式(3)追求民主的新公共管理学理念----作为企业型政府治理范式的补充范式----电子政府范式6.简述英国、法国、美国的法院系统英国:从某种意义上讲,英国的审判机关是法官而不是法院,法院只是法官做出判决解决法律争端的场所而已。
英国的法院体制可以比较明确地分为三个层次:基层法院、最高法院和上议院法国:法国有普通和行政两个法院系统,普通法院有最高法院、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其中中级法院有上诉法院、巡回法院和国家安全法院,基层法院有初审法庭、警察法庭、大审法庭、轻罪法庭和专门法庭;行政法院中有一般行政法院和专门行政法院美国: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实行双轨制的法律体系和法院体系,联邦普通法院分为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和地区法院;各州的法院体系并不一致,总体上可以分为州最高法院、州上诉法院和州基层法院。
名解:1.政体:是国家政权机构的组织形式,通常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的结构、产生方式、组织程序、职权范围等。
2.选举原则:是指不同国家选举制度所共有的基本特征,是选举制度在各国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为多数国家所共同认可和接受的一些观念。
3.秘密投票原则:又称无记名投票原则,是指选民按选举法的规定,根据自己的意愿秘密填写选票和投票,他的选举意愿向所有人保密,也无须记名。
4.多党制:是指一个国家在事实上形成的,由两个以上政党或政党联盟轮流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制度。
5.议会党团:是指由议会中属于同一政党的议员组成的、以统一本党议员在议会中的行动为目的的政党集团。
6.倒阁权:亦称不信任投票权或通过谴责案权,是议会制度、监督政府的有力手段。
7.国家元首:是在形式上是最高国家权力的执掌者和国家在对外关系中的最高代表。
8.总统制政府制度: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一种政府制度。
9.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又称巡回上诉法院,是联邦法院系统中介于地区法院和最高法院之间的中级法院,目的是为了便利案件的处理及减轻最高法院的负担。
10.陪审制度:普通公民参与审判的制度。
简答题1.分权与制衡原则是什么?指将国家权力分为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部分,由不同的国家机关分别行使,这三种权力之间相互制约以保持平衡的一种原则。
分权是为了制衡,而制衡就必须分权,这是同一原则的两个方面。
美国是最为典型的代表:美国的宪法规定,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分别由合众国总统、国会以及最高法院行使,三种权力相互制约以保持平衡。
2、阿尔蒙德关于政治文化的分类?①村民型:在于它的非认知性,人民只是模模糊糊的意识到中央政权的存在,但对它的感情却是不确定或否定的,也没有接受任何规范来调整它和该政权的关系。
②臣民型:在于它的被动性,臣民意识到了分化的政治体系和政治权威,但对专门的输入对象,还有作为主动参与者之自我的取向频度则接近于零。
参与型:是一种认知和主动的政治文化,公民往往取向于作为主动参与者角色的自我,虽然他们对此角色的情感和评价可能在接受或拒绝之间变化。
东北大学《比较政治制度》复习题A一、名词解释1. 西方政治制度:指的是政治体制或政体,主要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议会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司法制度、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等内容。
2. 分权制衡原则:分权制衡包括分权和制衡两方面意义:分权是指把国家权力划分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分,并由三个国家机关独立行使;制衡则是指这三个国家机关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一种互相制约、互相平衡的关系。
3. 弹劾权:是议会对政府高级官员的犯罪或严重失职进行控告和制裁的一种制4. 多数代表制:由获得一个选区内多数选票的政党或候选人当选的选票计算制度。
5. 比例代表制:由参加竞选的各政党根据所得选票的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选票计算方法。
二、简答题1.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对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形成有何意义?(1)古罗马政治制度第一次以“共和国”概念替代“城邦”概念,是国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2)古罗马共和国政体被认为是一种混合政体(3)罗马法是古代世界各国法律中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资本主义法权概念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法律,是罗马人留给人类的最宝贵的遗产之一。
2.宪法在组织国家政权方面的作用(1)宪法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国家政权。
(2)国家权力法定。
(3)国家职权法定。
(4)国家权力的合宪性(5)要求国家机关在工作时必须依法行政,严格遵守法律优先和法律保留原则。
3.议会对行使财政权有哪些方面的限制?(1)预算案的提案权只属于政府或议会(2)预算案必须迅速审议,不能久拖不决(3)财政权偏向于下院议员(4)讨论预算案要受某些限制4. 选民投票的有哪种几种方式?(1)出席投票、(2)委托投票、(3)邮寄投票、(4)缺席投票三、论述题1.俄罗斯、法国总统的权力范围都超过了美国总统。
答:比如:俄罗斯总统可以对外宣战。
美国由国会正式对外宣战;俄罗斯总统提名总理人选,如果议会连续三次否决提名,总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组织议会大选。
法国总统拥有与之相当的权力,美国总统无权解散国会;与法国一样,俄罗斯总理负责任命部长,但实际上,总统可以自己改组政府。
1、比较政治制度研究对象的核心内容是(国家的政治制度)2、历史出现过的政体大概可概括为(君主制)(寡头制)(共和制)三种类型3、依据国家权利的横向配置状况可将政权组织形式分为(议会制)(总统制)(委员会制)(人民代表制)四种基本类型4、1949年,中华人们共和国诞生以来制定的比较成熟的宪法是(五四宪法)(八二宪法)5、行政扩权和行政集权的核心标志是做为行政首脑的总统或政府首相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6、1963年阿尔蒙德与西德尼·维巴合作出版的(《公民文化:五国政治态度与民主》)一书成为比较政治学,政治行为主义和政治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7、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认为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原因有(自然环境)(法制)(民情)8、让·布丹最大的贡献是第一次确立(国家)与(主权)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9、在西方政治发展史上主权思想先后经历了(君主)(议会)(人民)主权10、(天赋人权)理论是对政府权力的最大约束11、(议会)(政党)(普选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三大支柱,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合法性提供了最好的保障12、(三权分立)、(议行合一)分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13、法治原则最直接的价值趋向就在于争取(民主)与巩固(民主)14、(选民资格)问题是自1787年以来,美国选举制度发展中最为核心的问题15、就现代大多数国家的选举制度而言,主要的选举原则(权威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平等性原则)(透明性原则)(自由性原则)16、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体现为(政治体制)的多样性(政治形式)的模仿性(政治过程)的不稳定性(权力结构)的集中性17、欧盟的组织机构的超国家机构包括(欧洲议会)(委员会)(欧洲法院)18、契约论分别由(格劳秀斯)(斯宾诺莎)(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所构建。
19、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有(人民主权原则)(代议制原则)(分权和分工原则)(法治原则)20、影响较大的国家观包括(多元主义国家观)(精英主义国家观)(新保守主义国家观)(新马克思主义的结构主义国家观)21、依据国家权力的横向配置可以把政体分为(议会制)(总统制)(委员会制)(人民代表制)22、联邦制国家主要有(美国)(瑞士)(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奥地利)等国家23、各国选举制的发展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普选)权确立的过程。
24、“议行合一”原则强调(人民主权)和(国家权力)不可分割的基本精神,这种基本精神必须融入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权力结构中。
25、把政治自由与(法律)结合起来,把政治自由与(权力制衡)结合起来,这是孟德斯鸠留给西方民主制度建设最宝贵的思想遗产。
26、在普选制形成过程中,英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封建特权)问题,而美国的主要问题是(种族歧视)问题。
27、英国承担政府最高决策的机构主要是首相和内阁,在美国主要由总统承担整个决策任务,在法国则是由总理辅佐总统进行决策。
28、西欧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惟一实行有明确规定的国家经济和社会计划纲领的国家是(法国)。
29、法国著名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对19世纪上半叶美国民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30、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以家长本位、自律本位、权力本位和均平本位为特征,它与中央集权的政治专制度相辅相成,发挥着调解政治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实现政治社会化的功能,起到了巩固绝对主义的政治结构,并使之呈现出超稳定统治状态的作用。
31、洛克是一会主权论的力倡者。
和霍布斯一样,洛克对议会主权的论证也从自然法和契约论中寻求灵感。
他认为,国家契约中产生后,契约的订立者构成社会并仍然拥有对国家主权的最后决定权。
这是因为契约订立者交出去的权利并不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32、在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方针由原来的八字方针发展为十六字方针,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3、1688年“光荣革命”后至1832年的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其核心是议会选举制。
34、带一级管的职权包括立法权、监督权、财产监督权、调查权、弹劾权35、在英美法系中,司法制度处于核心地位。
36、英国普通法在形成过程中,就形成了程序优先于权利的传统。
37、作为宪法保障制度的司法审查制度起源于美国。
38、现代西方的违宪审查制度以美国和德国为典型代表。
39、文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原则和现代化大生产的管理原则分不开的。
文官制度同样要遵循“自由竞争”、“机会均等”的原则,文官制度的根本要求就是“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40、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最早把社会、经济、文化权利作为公民权利列入宪法的是德国的“魏玛宪法”。
41、不论是间接统治还是直接统治,殖民统治够包含着夺取土地、奴役土著民族和垄断经济贸易的内容,本质上都是宗主国对殖民地国家主权的剥夺。
42、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大党领导的民族主义斗争先后发起过“不合作运动”和“不服从运动”。
43、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跨国家政治体系是欧洲联盟或欧盟。
它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或欧共体。
44、不但国家权力彼此间需要制约,而且国家各部分无一例外都要受到人民制约。
这是洛克分权学说中的民主性精华。
名词解释1、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综合,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
狭义主要指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
(P1)2、国家巨人症:官僚主义盛行、行政决策超载、行政部门滥用自由裁量权和行政保密权。
(P31)3、精英主义国家观:认为人类分裂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是任何社会无可回避的事实,那些在通知阶级中居于最高地位的政治精英,对于国家以及国家的运转起着关键的作用,历史不过是精英集团吐故纳新的绵延过程,主权在民不过是理论家的幻想,民主政治不过是专制政治的现代翻版,国家不过是政治精英推动的实现其自身利益的消极工具。
(P13)4、新保守主义国家观:认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自发地形成某种等级秩序,惟有国家这样一个承载着传统、秩序、等级、自由诸价值的强大政治权威,才能有效地约束人们的行为,任何个人都“应当被看作仅仅是这个更普遍的整体的组成部分”,个人及其权利只有通过国家才具有意义。
(P13)5、联邦制:是指国家权力的最终归属权由全国性政府和区域型政府根据宪法分享,双方均不得单方面改变宪定权力分享格局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类型。
(P19)6、情感取向:是指对于政治体系、体系的各种角色、人员和活动的感情。
(P58)7、单一制:是指国家权力的最终归属权属于全国性政府(中央政府),区域性政府(地方政府)所行使的国家权力完全由中央政府赋予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类型。
(P19)8、卢梭的“公意”概念:公意即“国家全体成员的经常意志”,它体现了人民自由意志在国家政治中的最高地位,这种意志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和不能代表的。
因此,公意构成主权。
公意是人民的整体意志,个人服从公意,即是服从人民主权,也是服从自己的意志,这就是自由。
(P84)9、分权:分权即权力分立,是指国家权力不集中于国家机构的某个部门或一部分人,而应当合理的分割成若干部分,由宪法授予不同的国家机构(部门)和不同的人们所执掌。
(P102)10、间接民主制:是指公民通过特定的形式制定特定人员代表自己管理国家事务,公民的代表或其代表的代表是国家事务的直接管理者,而公民则凭借自身对其代表的监督、罢免等权利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P133)11、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权由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加以干涉。
其内容包括司法机关独立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财政、人事、内部管理和业务活动相对独立;法官独立,只服从法律,不受任何势力干涉;法官职业化等。
(P130 AND P277)12、司法民主是司法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为了避免司法专横而对司法权进行的限制。
这一原则的主要内容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公开以及其他对司法的监督制度等。
(P279)13、共和制:国家权力的最终归属权在法律上属于绝大多数乃至全体人民所有的是共和制。
(P17)14、宪政:代表了宪法与政治制度的融合,宪法由于获得了政治内涵而成为政治制度的基础,政治制度由于获得了宪法的支撑而取得政治合法性。
(P21)15、洛克“政府解体和革命”的思想:在洛克的制度安排中,立法权被规定为最高权力,但并非是不受限制的权力,他不过是人民委托的权力,知识相对于执行权和对外权是最高的。
当政府违背人民建立它的目的时,人民有权用革命的手段,终止委托,手绘权力,并把它重新授予被认为最能够保障他们安全和财产的人。
洛克其实已经触及人民主权的实质,但却是以不彻底的议会主权论来加以表述的。
简答题1、代议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29)人民通过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由代表组成议会;议会作为“民意机关”拥有国家主权,可根据自身意愿将国家权力委托给其他国家机关行使;在法律上,任何权力的行使最终都要受到议会的监督和控制。
2、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的新特点(P50)a、在生产关系上,全面推行“福利国家”政策,以调节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在经济政策和结构上,政府加大了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力度c、在政治统治方式上,政府以全社会的统治者的姿态对社会实施控制,其方式更为巧妙。
3、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P327)a、从代议民主制走向行政集权民主制;b、走向体制外的政治发展:团体政治和社群主义应运而生;c、公民权利制度的发展与公民的政治冷漠4、简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P342)a、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人民行使权利的形式:人民代表制;c、政府制度主要原则:“议行合一”d、政府权力机关的运行机制:“依法治国”e、政治制度的核心:“共产党的领导”5、请说明二战后美国宪法突破性调整表现在哪些方面(P32-33)a、宪定公民权利在内容上得到扩展;b、宪定公民权利的适用范围得到扩展;c、社会弱势群体的宪定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
6、请说明人类社会几次大的社会结构转型(P46)a、第一次整体结构转型是由原始的渔猎社会向农业社会的变迁;b、第二次整体结构转型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整体性变迁;c、第三次整体结构转型是由工业社会向全球知识社会的整体性变迁。
7、请阐述卢梭的人民主权观(P83-84)卢梭的人民主权论直接来源于他的社会契约论.卢梭的人民主权有这样几个原则:a、主权是至高无上的。
这是因为构成主权的公意——人民的整体意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最高指导”地位;b、主权是不可转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