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坨深层勘探潜力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681.04 KB
- 文档页数:2
胜利油田老油田二次开发实践及认识首届石油石化产业发展论坛于5月22-23日在北京召开。
本次论坛的目的在于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石油石化企业能够准确了解在世界经济动荡形势下,本行业、本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尽早制定出趋利避害的发展战略,实现自身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凤凰网财经进行全程图文报道。
主持人:今天下午的主题是:油价走低时勘探开发领域的应对之策。
我是来自中国石化[0.00% 资金研报]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副主任。
首先有请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他们原定的发言是副总经理毕义泉先生,而下面由孙女士代他发言。
(中石化胜利油田)孙梦茹: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胜利油田老油田二次开发实践及认识”。
作为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已经开发了45年,油区大多数主力油田相继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剩余速度”三高开发阶段,原油生产呈现递减趋势,老区新增可采储量逐年减少,地面设施老化严重,油田高含水期开发矛盾日益凸显,老油田挖潜难度日益增加。
面对严峻的开发生产形势,近年来,胜利油田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转变开发调整思想,加大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强化地下地面一体化治理等工作,群面试时老油田“二次开发”工作,形成了适合胜利油田油藏特点的系列二次开发研究和配套技术。
通过现场实施,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新一轮有效开发,为老油田提高高采收率探索了一条新路。
一、胜利油田发展现状。
胜利油田地处山东省东北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
主要油区集中在东部的济阳坳陷及滩海地区和昌潍坳陷。
截止08年底,探明油田70个,气田2之,累计探明含油面积27.99.65平方千米,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34。
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3.00.4。
胜利油田为典型陆相复式油气区,发育有构造、岩性、地层、符合油气藏四大类15种油气藏类型,具有“油藏类型多,构造复杂,油藏埋深分布广,储层、原油性质变化大”的特点。
自1964年投入开发以来,胜利油田经历了稳步建产64-80年、高速生产81-87年、高速稳产88-95年、持续稳定发展96年到目前四个阶段。
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计秉玉;王友启;聂俊;张莉;于洪敏;何应付【摘要】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OR techniques such as chemical flooding, heavy oil thermal recovery,gas flooding and microbial flooding,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conditions,application resul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for various techniques, and disscussed the direction of the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EOR tech-niques for SINOPEC.The results show that chemical flooding has become the predominant EOR technology EOR projects of SINOPEC areunder.Polymer and SP flooding techniques are mature and complete in supporting technologies,and have been put into industrial application technologies in China,with well developed relating techniques,and in the phase of in-dustrialization.Heterogeneous Post-polymer flooding test of non-homogeneous composite flooding technique has been test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in the 1st Block of central Gudao,Shengli oilfield,and after polymer flooding which can be expec-ted to enhanced oil recovery of 7.3%is expected.Among heavy oil thermal recovery techniques,thermochemical puff &huff,well pattern infilling and thermal recovery of conventional heavy oil techniques are in the process of gener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 have had large scale field applications,while steam injection and thermochemical steam injection tech-niques are still under research.SINOPEC is currently carrying out pilots for gas flooding and microbial flooding which can be expected to with the expectation ofenhanced oil recovery increase.The focuses of SINOPEC’ s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EOR techniques in the future are displacing agent or displacing system capable of being adapted to harsh reservoir condi-tions,mobility control technique and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mature technologies.%从化学驱油技术、稠油热采技术、注气驱油技术和微生物驱油技术4个方面,对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了概述,归纳了各项技术的适用条件、应用结果及存在问题,并讨论了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方向。
东营凹陷宁海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及对沉积、成藏的控制作用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257000摘要:宁海地区发育陈南断层、坨古1断层和坨94断层3条主要的控沉积断层,将该地区分为北部“二台阶”和南部“下降盘”2个构造带,在“二台阶”和“下降盘”之间,几条主要断层相互连接,形成断层转换带。
构造带和断层转换带的构造特征及演化规律对来自北部陈家庄凸起的物源向南推进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二台阶”之上,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为厚层砂砾岩沉积,构造形态及地层产状对其成藏有重要的影响;“下降盘”主要发育深水浊积扇,为相对较薄的浊积扇体,古冲沟是其沉积的有利场所,而构造演化对古冲沟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断层转换带则是扇体推进的有利通道。
关键词:东营凹陷宁海地区构造演化二台阶断层转换带引言胜坨地区发育多条古冲沟,其中宁海地区为一继承性、复合型的大型古冲沟,物源来自北部陈家庄凸起,是砂砾岩扇体发育的有利场所。
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宁海地区发现了多层系、多类型的油藏,其中北部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岩性-构造油藏;南部主要发育深水浊积扇岩性、构造-岩性油藏。
构造形态及演化规律对圈闭的形成和保存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扇体的沉积也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对该区进行构造演化特征的研究,对今后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1 宁海地区构造示意图1区域构造格局宁海地区北部以陈南断层为边界,南部靠近东营中央隆起带,西接利津地区,东临胜坨地区主体。
构造上被几条控沉积的大断裂分为若干个构造带:由陈南断层、坨古1断层南段和坨94断层西段所包围的“宁海二台阶”;由坨古1断层、胜北断层西段、坨94断层东段差异延伸形成的“断层转换带”;坨94断层下降盘的“坨71古冲沟”(图1)。
2构造演化特征2.1主要断层的活动性分析断层的活动对宁海地区构造的形成和演化具有决定性作用。
北部的陈南断层为盆缘边界大断层,其活动要早于其他二级断层,在沙四上纯上亚段和沙三下时期活动性达到最强,之后逐渐减弱。
1 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何海清 (1 王兆云 (1 韩品龙 (2(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2 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前言渤海湾盆地深层 (3. 5km 深度以下勘探虽然有 /低、深、难 0的特点 , 但油气资源潜力巨大 (深层已发现油气田和含油气区块 44个 , 是目前最现实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根据目前的研究认识 , 持续沉降的凹陷是深层勘探的有利凹陷 , 它们的主断陷期是形成深层油气藏的主要时期 , 源控规律比中、浅层更明显 , 而且圈闭及油气藏类型和油气分布特点与中、浅层有明显差异 [1,2]。
本文主要根据现有深层勘探成果和研究认识 , 对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藏圈闭类型、特征及油气分规律进行了初步归纳 , 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深层油气藏圈闭类型和分布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藏及圈闭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 8个亚类 (见图 1 。
1构造型构造型有背斜型、断块型和断鼻型 3个亚类。
背斜型有 4种 :¹逆牵引背斜 , 以歧口凹陷马西深层油藏为代表 , 东营凹陷胜坨构造带、辽西凹陷清水洼陷可能也有该类油气藏。
º披覆背斜 , 冀中坳陷深层较发育 , 如饶阳凹陷留西大王庄潜山披覆构造带、任丘雁翎披覆构造带和霸县凹陷顾辛庄潜山披覆构造带已发现该类油气藏 , 预测束鹿、晋县凹陷陡翼断阶潜山披覆构造带、廊固凹陷河西务潜山披覆构造带、武清凹陷泗村甸潜山披覆构造带等都有可能发现该类油气藏 ; 另外 ,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深层的郝家、广利构造也都是在中生界、古生界基岩隆起背景上形成的披覆背斜。
»(滑塌挤压背斜 , 具有形成早、规模大的特点 , 如 :歧口凹陷马棚口构造 , 板桥凹陷长芦深层滑塌背斜构造 , 霸县凹陷高家堡岔河集构造带 , 饶阳凹陷留楚皇甫村、河间肃宁挤压背斜构造带 , 晋县凹陷赵县背斜构造带 , 辽西凹陷河口双南背斜构造带 , 东濮凹陷文留、文东、濮城背斜构造带 , 这些构造带都发现了深层油气藏。
2024年第4期/第45卷黄 金GOLD黄金地质西秦岭造山带早子沟金矿床金矿化特征及找矿潜力评价收稿日期:2023-10-10;修回日期:2024-01-20基金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22YF7GA050);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YDZX20216200001297)作者简介:田向盛(1984—),男,高级工程师,从事地质找矿及矿业开发工作;E mail:274867816@qq.com通信作者:孙新春(1978—),男,正高级工程师,从事地质矿产调查、勘查及管理工作;E mail:15117071709@qq.com田向盛1,2,孙新春3,4,邱昆峰5,王玉玺1,2(1.甘肃省贵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3.甘肃省地质调查院;4.甘肃省地矿局院士创新研究中心;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科学与资源学院)摘要:早子沟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的夏河—合作地区,是夏河—合作地区乃至西秦岭造山带经济价值最高的金矿床之一。
基于早子沟金矿床找矿勘探新近发现的地质现象,对早子沟金矿床地质和金矿化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结合前人年代学数据,对微细浸染型/细脉状毒砂-黄铁矿型和脉状石英-辉锑矿-自然金型2类金矿化的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进行探讨,认为二者成矿时代相差较大,可能存在不同的源区。
早子沟金矿床2类金矿化分别在浅部岩体周围断裂发育部位和深部低角度断裂发育部位显示出了较好的成矿潜力,应作为下一步找矿勘探的重点。
关键词:早子沟金矿床;矿床地质;矿床成因;潜力分析;深部找矿;金矿化 中图分类号TD11 P618.51 文章编号:1001-1277(2024)04-0065-06文献标志码:Adoi:10.11792/hj20240414引 言夏河—合作地区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北端,是秦岭造山带最重要的金矿集区之一。
早子沟金矿床是夏河—合作地区金资源储量最大的金矿床之一,同时也是目前该地区产量最高的金矿床。
胜坨油田胜一区微型构造研究及对油田开发的影响摘要:为了达到胜坨油田高速高效的开发效果,从胜一区整体构造入手,进行了精细构造解释,对砂体进行了平面和纵向归位,从而落实了砂体顶面微构造的准确形态。
并统计了各种微构造与含油性的关系、开展了微构造类型与累油含水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胜一区正向微构造油水比值大,综合含水率低,产油水平高;斜面次之;负向微构造综合含水高,产油水平低。
关键词:胜一区;砂二段;微幅构造;断层中图分类号: p6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1-0035-01储层微构造研究目前已得到了油田地质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推广[1]。
微构造的研究目的是为调整注采方案及打调整井提供可靠依据[2],有助于在开发区充分挖掘油层潜力[3]。
胜一区共发育有15条不同级次的断层,其中胜一区北部两条大断层延伸距离长,断距大,控制全区构造发育;胜一区西部发育三条低一级次的断层,三条断层的存在造成了断层两侧油水界面的不同,对油气分布有局部的控制作用,对地层沉积厚度也有影响;在胜一区北部大断层南还发育10条小断层,断层的形成时间、活动历史、落差大小以及平面上的延伸长度和展布方向不同,对地层沉积厚度、构造的发生和发展及油气的聚集所起的作用也不同[4]。
1 微型构造的类型胜一区沙二段1-3砂组顶面微构造因受宏观构造背景的影响,在构造平缓处,小的起伏可形成小高点或小低点;在构造较陡处,这种起伏常形成小鼻状构造和小沟槽等;在断层发育的区块,常形成小断鼻等。
从类型上分,该区块发育的微构造主要包括正向微型构造、负向微型构造和斜面微型构造3种类型。
2 微型构造的发育演化特征胜一区断层的上升盘多发育正向微型构造,而在断层的下降盘多发育负向微型构造,斜面构造多发育在远离断层的区域。
从微型构造演化趋势来看,各小层微型构造特征具有较强的继承性,反映出各小层所经历的构造地质作用是极其相似的(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