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2017届高三化学复习:考点专练24 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附答案) (56)

中学2017届高三化学复习:考点专练24 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附答案) (56)

中学2017届高三化学复习:考点专练24 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附答案) (56)
中学2017届高三化学复习:考点专练24 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附答案) (56)

考点专练24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1.(2015·天津理综,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与H2O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B.饱和Na2SO4溶液或浓硝酸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但原理不同

C.FeCl3和MnO2均可加快H2O2分解,同等条件下二者对H2O2分解速率的改变相同

D.Mg(OH)2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2(s) Mg2+(aq)+2OH-(aq),该固体可溶于NH4Cl溶液

2.(2015·天津理综,6)某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g)和2 mol Y(g)发生

反应:X(g)+m Y(g) 3 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 mol 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

叙述不正确

...的是()

A.m=2

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1

3.(2015·重庆理综,7)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

CO(g)+H2S(g) COS(g)+H2(g)K=0.1

反应前CO物质的量为10 mol,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7 mol

D.CO的平衡转化率为80%

4.(2015·四川理综,7)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

+CO2(g) 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50 ℃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正、v逆均减小,平衡不移动

B.650 ℃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 %

C.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925 ℃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 p=24.0p总

5.(2014)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

B.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

C.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

D.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

6.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M(g)+N(g),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若5 min时测得n(M)=0.050 mol,则0至5 min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1.0×10-2 mol·L-1·min-1

B.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0

C.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60%

D.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b>0.060

7.(2016·吉林质检)在一定条件下,将3molA和1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

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 C(g)+2D(g)。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 mol·L-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平衡常数约为0.3

B.B的转化率为40%

C.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min)-1

D.若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8.(2016·)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2-7(橙红色)、CrO2-4(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rO2-4和Cr2O2-7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L-1的Na2CrO4溶液中c(Cr2O2-7)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2-4的平衡转化率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2-4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1)蓝紫色溶液变浅,同时有灰蓝色沉淀生成,最后沉淀逐渐溶解形成绿色溶液(2)①2CrO2-4+2H+Cr2O2-7+H2O②增大 1.0×1014

③小于

9.[(2016·四川理综,11(6)]在一定条件下CO(g)+H 2O(g)

CO 2(g)+H 2(g),当CO 与

H 2O(g)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5,达平衡时,CO 转化了5/6。若a kg 含Ca 5(PO 4)3F(相对分子质量为504)的质量分数为10%的磷尾矿,在上述过程中有b %的Ca 5(PO 4)3F 转化为P 4,将产生的CO 与H 2O(g)按起始物质的量之比1∶3混合,则相同条件下达平衡时能产生H 2________kg 。(已知:4Ca 5(PO 4)3F +18SiO 2+30C=====高温

2CaF 2+30CO +18CaSiO 3+3P 4) 答案 ab

44 800

10.[201627(3)(4)]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 2和NO ,形成酸雨、污染大气,采用NaClO 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不同温度下,NaClO 2溶液脱硫、脱硝的反应中SO 2和NO 的平衡分压p c 如图所示。

①由图分析可知,反应温度升高,脱硫、脱硝反应的平衡常数均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②反应

ClO

2

+2SO

2-3

===2SO

2-4

+Cl

的平衡常数K 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采用NaClO 、Ca(ClO)2替代NaClO 2,也能得到较好的烟气脱硫效果。 从化学平衡原理分析,Ca(ClO)2相比NaClO 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减小 ②K =c (Cl -

)·c 2(SO 2-

4)

c (ClO -2)·c 2(SO 2-

3)

(2)形成硫酸钙沉淀,反应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SO 2转化率提高

11.(2016·上海化学,29、30)(1)目前国际空间站处理CO 2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CO 2还原,

所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

CO2(g)+4H2(g) CH4(g)+2H2O(g)

已知H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若温度从300 ℃升至400 ℃,重新达到平衡,判断下列表格中各物理量的变化。(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相同温度时,上述反应在不同起始浓度下分别达到平衡,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如下表:

a、b、c、d与m、n、x、y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cd2

ab4=xy2 mn4

12.(2014·课标全国Ⅱ,26)在容积为1.00 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

N2O4(g) 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ΔH__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100 ℃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在0~60 s时段,反应速率v(N2O4)为________mol·L-1·s-1;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_____。

(2)100℃时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 ,c (N 2O 4)以0.002mol·L -

1·s -

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

10 s 后又达到平衡。

a .T ________100 ℃(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列式计算温度T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 2________。

(3)温度T 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于 0.001 0 0.36 mol·L -

1

(2)a.大于 反应正方向吸热,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故温度升高

b .平衡时,

c (N 2O 4)=0.040 mol·L -

1-0.002 0 mol·L -

1·s -

1×10 s =0.020 mol·L -

1

c (NO 2)=0.120 mol·L -

1+0.002 0 mol·L -

1·s -

1×10 s×2=0.16 mol·L -

1

K 2=c 2(NO 2)c (N 2O 4)=(0.16 mol·L -

1)20.020 mol·L

-1

≈1.3 mol·L -1 (3)逆反应 对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3.(2016·淄博高三摸底)工业合成氨反应为N 2(g)+3H 2(g) 2NH 3(g),对其

研究如下:

(1)已知H —H 键的键能为436 kJ·mol -

1,N —H 键的键能为391 kJ·mol -

1,N≡N 键的键能是

945.6 kJ·mol -

1,则上述反应的ΔH =________。

(2)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 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方程式改写为: 12N 2(g)+3

2H 2(g)

NH 3(g),在该温

度下的平衡常数K 1=________(用K 表示)。

(3)在773 K 时,分别将2 mol N 2和6 mol H 2充入一个固定容积为1 L 的密闭容器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混合物中n (H 2)、n (NH 3)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如下表:

①该温度下,若向同容积的另一容器中投入的N 2、H 2、NH 3的浓度分别为 3 mol·L -

1、3 mol·L -

1、3 mol·L -

1,则此时v 正________v 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由上表中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到“浓度—时间”的关系可用下图中的曲线表示,表示c (N 2)—t

衡水中学高三化学试题.(精选)

衡水中学试题 1、下列关于离子共存或离子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4-、A13+ = 2的溶液中可能大灰存在、、32-、、 2+与H 2O2在酸性溶液中反应:22 H 2O2+22 3 2O D.稀硫酸与()2 溶液的反应:42- 242O 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4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2(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2O3熔点髙,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3、现有两瓶浓度相同的失去标签的23和3的无色饱和溶液,请提出简便的鉴別方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①用干燥的试纸检验,大的是23 ②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酚酞溶液,红色较深的是23 ③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3 ④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3 ⑤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23 ⑥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23, 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②⑤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量的在2中燃烧只生成3 B.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能和水蒸气反应生成H2和()3 C.用酸性4溶液检验3溶液中是否含有2 D.向某溶液中加溶液得白色沉淀,且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2+ 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6、下列四种有色溶液与2气体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 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②品红溶液③溴水④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下列有关2(4)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2+、C6H5、可以大量共存 B.和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222 C.和()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42-23 ()3↓+ 4↓ D. 1 L0.1·1该溶液和足量的充分反应,生成11.2g 8、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用”里的“石灰”指的是()2 B.《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曾”青是指可溶性铜盐 C.《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3 D.《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9、某温度下,将2通入溶液中,反应得到、1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与3-的物质

英语---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英语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0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 第Ⅰ卷共9页,6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涂在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How will the woman go to Vienna? A. By car. B. By train. C. By plane. 2.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 shop. B. In a hotel. C. In a laundry. 3. Where will the woman go first? A. To a cinema. B. To a restaurant. C. To a bank. 4.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doing? A. Watching TV. B. Listening to the radio. C. Playing a game live. 5. What did the boy use to wear to school? A. A hat. B. A tie. C. A jacket.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和第7两个小题。 6.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theatre. B. In a restaurant. C. To a plane.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g)+Y(g)Z(g)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2、(NH4)2S03氧化是氨法脱硫的重要过程。某小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研究了一段时间 内温度和(NH4)2S03,初始浓度对空气氧化(NH4)2S03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60℃之前,氧化速率增大与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有关 B. 60℃之后,氧化速率降低可能与02的溶解度下降及(NH4)2SO3受热易分解有关 SO 水解程度增大有关 C.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与2 3 D.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可能与02的溶解速率有关 3、将1mol M和2mol N置于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s)+2N(g)P(g)+Q(g) △H 。反应过程中测得P的体积分数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若X、Y两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B.温度为T1时,N的平衡转化率为80%,平衡常数K =40 C.无论温度为T1还是T2,当容器中气体密度和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及时分离出产物均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4、温度为一定温度下,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 5,反应PCl5(g)PCl3(g)+ 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A.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PCl3) = 0.0032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 = 0.11mol·L-1,则反应的Δ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0.20mol PCl3和0.20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 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 PCl3和2.0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5、T℃时,发生可逆反应A(g)+2B(g)2C(g)+D(g) ΔH<0。现将1mol A和2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mol C和2mol D加入乙容器中。起始时,两容器中的压强相等,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所示,隔板K固定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训练题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训练题 1.O 3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O 3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① O 3 2 +[O] ΔH >0 平衡常数为K 1; 反应② [O]+O 32 ΔH <0 平衡常数为K 2; 总反应:2O 3 2 ΔH <0 平衡常数为K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低温度,总反应K 减小 B .K =K 1+K 2 C .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 D .压强增大,K 2减小 解析:选C 降温,总反应平衡向右移动,K 增大,A 项错误;K 1= c 2 c c 3 、 K 2= c 2 2 c c 3 、K =c 3 2c 2 3 =K 1·K 2,B 项错误;升高温度,反应①平衡向右移动, 反应②平衡向左移动,c ([O])增大,可提高消毒效率,C 项正确;对于给定的反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D 项错误。 2.将一定量氨基甲酸铵(NH 2COONH 4)加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H 2COONH 4 3 (g)+CO 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 数(-lg K )值随温度(T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ΔH >0 B .NH 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 .A 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 (A)的值为10-2.294 D .30 ℃时,B 点对应状态的v 正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v 正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理综化学试题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理综化学试题 7.化学与生活密切和关。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实际应用解释 A 水泥砂浆用作建筑黏合剂Na2SiO2具有黏性 B 医疗上双氧水用于伤口消毒H2O2能使蛋白质变性 C NH3用作食品加工的制冷剂NH3具有还原性 D 铝用作飞机、火箭的结构材料铝易发生钝化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乙醇经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后转移的电子数为4N A B.1molH2与1molI2(g)混合后充分反应生成的HI分子数为2N A C.30g由14C2H2和C18O组成的混合气休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4N A D.25 ℃时,100 mL pH=2 的新制氯水中:N(OH-)+N(ClO-)+N(HClO)=0.001N A 9.三位分别来自法国、美国、荷兰的科学家因研究“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而获得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 纳米分子机器日益受到关注,机器的“车轮”常用组件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均能发生加成反应 B.①④互为同分异构体 C.①②③④均属于烃 D. ①②③④的一氯代物均只有1种 10.将几滴KSCN(SCN-)是“类卤离子”)溶液加入含有Fe3+的酸性溶液中,溶液变成红色。将该红色溶液分 为两份:①—份中加入适量KMnO4溶液,红色褪色②另一份中通入SO2,红色也褪色。下列推测肯定不正确的是 A. SCN-在适当条件下可失去电子被氧化为(SCN)2 B.①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KMnO4将SCN-氧化 C.②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SO2将Fe3+还原为Fe2+ D.②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SO2将SCN-还原 11.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淄博市2018年普通高中分学校招生计划

淄博市2018年普通高中分学校招生计划 单位班数人数 总计621 30796 一、淄川区92 4520 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26 1300 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新疆班 3 131 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新疆班(预科) 3 129 淄博市育才中学(民办) 2 100 淄博市淄川中学20 1000 淄川金城中学(民办) 6 300 淄博第十中学10 460 淄川般阳中学20 1000 山东省淄博第二中学 2 100 二、张店区129 6290 山东省淄博第五中学16 800 山东省淄博第十七中学13 650 淄博实验中学32 1600 淄博实验中学(中美班) 3 90 淄博市张店区第一中学 6 300 淄博市张店区铝城第一中学 4 200 山东省淄博第十一中学20 1000 山东省淄博第十一中学(中加班) 2 60 山东省淄博第十八中学 6 300 淄博中学22 1100 淄博高新区外国语学校(民办) 3 90 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 2 100 三、博山区62 3086 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28 1386 — 1 —

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22 1100 山东省淄博第二中学 2 100 万杰朝阳学校(民办)10 500(市外230)四、临淄区96 4800 山东省淄博第七中学24 1200 淄博市临淄中学48 2400 临淄区英才中学(民办)24 1200(市外800)五、周村区48 2400 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26 1300 淄博市周村区实验中学22 1100 六、桓台县72 3600 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30 1500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8 1400 桓台县渔洋中学14 700 七、高青县48 2400 山东省高青一中40 2000 淄博鲁才高级中学(民办)8 400(市外50)八、沂源县74 3700 沂源县第一中学40 2000 沂源县第二中学20 1000 山东省沂源县鲁山学校(民办)14 700(市外100) — 2 —

高三化学平衡专题复习习题

化学平衡: 1、反应:4NH3+5O2===4NO+6H2O,在5L得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得物质得量增加 了0、3mol,则此反应得平均速率表示正确得就是( ) A、v(O2)=0、01mol?L-1?s-1 B、v(NO)=0、008mol?L-1?s-1 C、v(H2O)=0、003mol?L-1?s-1 D、v(NH3)=0、004mol?L-1?s-1 2、当增大压强时,下列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变大得就是( ) A.碘蒸气与氢气化合生成碘化氢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D.氨得催化氧化反应 3.下列表格中得各种情况,可以用下面对应选项中得曲线表示得就是( ) 选项反应纵坐标甲乙 A 外形、大小相近得金属与水反应 反应 速率 K Na B 4 mL 0、01 mol/L得KMnO4溶液, 分别与不同浓度得H2C2O4(草酸) 溶液各2 mL反应 0、1 mol/L得 H2C2O4溶液 0、2 mol/L得H2C2O4 溶液C 5 mL 0、1 mol/L Na2S2O3溶液与5 mL 0、1 mol/L H2SO4溶液反应 热水冷水D 5 mL 4%得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 O2 无MnO2粉末加MnO2粉末 A. B. C. D、 4.(09全国卷Ⅰ13)下图表示反应() X g4()() Y g Z g +,0 H ?<,在某温度时X 得浓度随时间变化得曲线: 下列有关该反应得描述正确得就是( ) A、第6min后,反应就终止了 B、X得平衡转化率为85% C、若升高温度,X得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 D、若降低温度,v正与v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少

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周测一轮复习试卷有答案

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周测一轮复习试卷(有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K-39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设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3gNa与氧气完全反应,无论生成Na2O,还是生成 Na2O2,转移的电子数均为NA个 B.在1L0.5mol/L的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小0.5NA C.8.2gNa218O2与CO2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0.2NA D.将1L2mol/L的FeCl3溶液加入到沸水中,加热使之完全反应,所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数为2NA 2.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 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陈述Ⅰ陈述Ⅱ判断 A碳酸钠溶液可用于治疗胃病Na2CO3可与盐酸反应Ⅰ对,Ⅱ对,有

B向Na2O2的水溶液中滴酚酞变红色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Ⅰ对,Ⅱ错,无 C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Ⅰ对,Ⅱ对,有 D过氧化钠可用于航天员的供氧Na2O2能和CO2和H2O反应生成O2Ⅰ对,Ⅱ对,有 3.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2.3gNa投入到97.7g水中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B.相同质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3 C.将CO2和H2O的混合气体amol,与足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生成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aL D.120mL含有0.20mol碳酸钠的溶液与200mL盐酸进行滴加反应,不管将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滴加完全后,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不等,则盐酸的浓度可能为2mol/L 4.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①金属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 ②过量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 ③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

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信息技术试题(含答案)

淄博一中高2017级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信息技术试题 2019年4月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40分钟。 2.第Ⅰ卷共4页,25小题,1-15每小题2分,16-25每小题3分;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卷纸上。 第Ⅰ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 1、OCR(光学字符识别)软件可以实现的功能() A、将印刷的书刊扫描成图像文件 B、识别图像中的字符 C、识别文本中的字符 D、将文本文件转换为图像文件 2、下列关于矢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色彩和层次丰富的照片常用矢量图 B、矢量图放大后会出现失真 C、矢量图是像素的集合 D、矢量图又叫向量图 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模式识别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语音输入、光学字符识别(OCR)、手写输入等。这些主要都是得益于() A、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B、虚拟现实的实现 C、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D、网络技术的发展 4、在Word2003文档中插入“页眉和页脚”,可以使用的菜单命令是() A、表格 B、视图 C、编辑 D、格式 5、在Excel中,要输入012017后能够保留前缀0,正确的输入方法是() A 、“012017 B、’012017 C、=012017 D、012017 6、“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知识非常多,因当时使用笨重的书简,以至于搬家时要用车来拉。从信息技术发展来看,这是属于第几次信息技术革命以前的事?()

A、第三次 B、第二次 C、第四次 D、第一次 7、在Excel中输入数值“123”时默认对齐方式右对齐,那么将该单元格格式改为“文本”时的对齐方式是() A、居中 B、左对齐 C、右对齐 D、分散对齐 8、小明下载了一个名为“世界真奇妙.3gp”的文件,但无法打开观看,他应该() A、在计算机上安装相应的文件播放软件 B、将文件扩展名改为avi,再双击打开 C、将文件扩展名改为doc,用word打开 D、将文件删除 9、有一个网页包含下列元素:①文字、②图片、③超链接、④音频,将该网页以“文本文件”类型保存到本地磁盘,则保存下来的文件内容包括() A、①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0、在GB2312字符集中,用两个字节表示一个汉字的编码,那么一个汉字所占用的二进制位为() A、 2位 B、 4位 C、8位 D、 16位 11、二进制运算规则为:1+1=10,1*1=1,那么二进制算式11*11等于() A、 121 B、1011 C、1001 D、都不对 12、下列属于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是() A、 Access B、 VB C、 WinZip D、 FlashGet 13、将本地电脑收藏夹的文件复制到其他电脑上,不能实现收藏夹内网址的快速迁移() A、正确 B、错误 14、艺术字在word文档中是作为“图片”插入的。()A、正确B、错误 15、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认为,信息和物质、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三大要素。() A、正确 B、错误 16、在VB语言中,字符串运算符“+”和“&”的作用是把两个或多个字符串连接成一个字符串,则表达式"20" + "13" & "20+13"的运算结果是() A、"3333" B、 "201333" C、 "201320+13" D、 "332013" 17、已知在VB语言中,Int(x)函数的功能是返回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fix(x)函数的功能是返回x的整数部分(截掉x的小数部分),则表达式int(2.88)+fix(-3.89))的值是() A、 0 B、其他三个选项答案均不对 C、 -1 D、 -2 18、在VB语言中,下列合法的变量名是()

高中化学09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一、几大影响因素对应的基本v-t图像 1.浓度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改变浓度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曲线: 2.温度。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进行;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着放热的方向进行。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知识梳理

由曲线可知:当升高温度时,υ正和υ逆均增大,但吸热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要大于放热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即υ吸>υ放,故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当降低温度时,υ正和υ逆 <υ放,故化学平降低,但吸热方向的速率降低的倍数要大于放热方向的速率降低的倍数,即υ 吸 衡向着放热的方向移动。 3.压强 对于有气体参加且方程式左右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反应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曲线[举例反应:mA(g)+n(B)p(C),m+n>p] 由曲线可知,当增大压强后,υ正和υ逆均增大,但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的速率增大的 倍数大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对于上述举例反应来说,即'υ正增大的倍 数大于'υ逆增大的倍数),故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当减小压强后,υ正和υ 均减小,但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的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的速率逆 减小的倍数(对于上述举例反应来说,即'υ正减小的倍数大于'υ逆减小的倍数),故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注意】对于左右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气体反应来说: *若容器恒温恒容,则向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稀有气体等),虽然容器中的总压强增大了,但实际上反应物的浓度没有改变(或者说:与反应有关的气体总压强没有改变),故无论是反应速率还是化学平衡均不改变。 *若容器恒温恒压,则向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稀有气体等),为了保持压强一定,容器的体积一定增大,从而降低了反应物的浓度(或者说:相当于减小了与反应有关的气体压强),故靴和她均减小,且化学平衡是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练习题

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 1.在密闭容器中将CO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加热到800℃时,有下列平衡:CO+H22+H2,且K=1。若用2molCO和10mol H2O相互混合并加热到800℃,则CO的转化率为 ( ) A.16.7% B.50% C.66.7% D.83.3% 2.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里,装有4molNO2,在一定温度时进行下面的反应: 2NO22O4(g),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则平衡时该容器中NO2的物质的量为A.0mol B.1mol C.2mol D.3mol 3.某温度下H2(g)+I2的平衡常数为50。开始时,c(H2)=1mol·L-1,达平衡时,c(HI)=1mol·L-1,则开始时I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0.04mol·L-1 B.0.5mol·L-1 C.0.54mol·L-1D.1mol·L-1 4.在一个容积为 6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 3 L X(g)和2 L 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4X(g)+n+6R(g)反应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 加了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中的n值为( ) A.3 B.4 C.5 D.6 5.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十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与Y的转化率之比为1∶2,则起始充入容器中的X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1∶3 C.2∶3 D.3∶2 6.将等物质的量的CO和H2O(g)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H22(g)+H2(g),反应至4min时,得知CO的转化率为31.23%,则这时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A.11.5 B.23 C.25 D.28 7.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4 L X(g)和6 L Y(g),发生如下反应:X(g)+n +W(g),反应达到平衡时,测知X和Y的转化率分别为25%和50%,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为A.4 B.3 C.2 D.1 8.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43(g)+HI(g), 2(g)+I2(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 NH3的浓度为( ) A.3.5mol·L-1 B.4mol·L-1 C.4.5mol·L-1D.5mol·L-1 9.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g)+。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 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1.2V L B.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1.1V L C.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 L D.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 L 10.在n L密闭容器中,使1molX和2molY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 X(g)+b c Z(g)。达到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20%,混合气体压强比原来下降20%,Z的浓度为Y的浓度的0.25倍,则a,c的值依次为( ) A.1,2 B.3,2 C.2,1 D.2,3 11.在一定条件下,1mol N2和3mol H2混合后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是 同温同压下氢气的5倍,则氮气的转化率为( ) A.20% B.30% C.40% D.50% 12.已知CO(g)+H22(g)+H2(g)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850℃时K=1。 (1)若温度升高到900°C,达平衡时K________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50℃时,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混合物,起始浓度为c(CO)=0.01mol·L-1,c(H2O)=0.03mol·L-1,c(CO2)=0.01mol·L-1,c(H2)=0.05mol·L-1。则反应开始时,H2O消耗速率比生成速率________(填“大”、“小”或“不能确定”)。

衡水中学高三化学试题

中学试题 1、下列关于离子共存或离子反应的说确的是 A.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Cl-、MnO4-、A13+ B.pH = 2的溶液中可能大灰存在Na+、K+、SiO32-、Cl-、 C.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反应:2Fe2++ H2O2+2H+==2Fe3++H2O D.稀硫酸与Ba(OH)2 溶液的反应:H++SO42- +Ba2++OH-= BaSO4+H2O 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C.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D.Al2O3熔点髙,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3、现有两瓶浓度相同的失去标签的Na2CO3和NaHCO3的无色饱和溶液,请提出简便的鉴別方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①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 ②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酚酞溶液,红色较深的是Na2CO3 ③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 ④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 ⑤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⑥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②⑤ 4、下列说确的是 A.足量的Fe在Cl2中燃烧只生成FeCl3 B.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能和水蒸气反应生成H2和Fe(OH)3 C.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 D.向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且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Fe2+ 6、下列四种有色溶液与SO2气体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 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②品红溶液③溴水④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下列有关Fe2(SO4)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K+、Fe2+、C6H5OH、Br-可以大量共存 B.和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2I-=Fe2++I2 C.和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SO42- +Ba2++3OH-= Fe(OH)3↓+ BaSO4↓ D. 1 L0.1mol·L-1该溶液和足量的Zn充分反应,生成11.2g Fe 8、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 B.《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曾”青是指可溶性铜盐 C.《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D.《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9、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1O、Na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则此反应中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 4 B. 11:3 C. 3:1 D.4:1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①卤素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逐渐升高,碱金属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逐渐降低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2NO2B.Br2(g)+H22HBr C.N2O42NO2 D.6NO+4NH35N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 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A.1 mol SO2+1 mol O2+1 mol SO3 B.4 mol SO2+1 mol O2 C.2 mol SO2+1 mol O2+2 mol SO3 D.2 mol SO2+1 mol O2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的反应的平衡状态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13.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气体,发生可逆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则A的转化率为() A.67%B.50%C.25%D.5% 14.对于平衡体系:aA(g)+bB(g) cC(s)+dD(g)+Q;有下列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物理 静电场及其应用专题试卷

一、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选择题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一带电小球P用绝缘轻质细线悬挂于O点。带电小球Q与带电小球P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小球P平衡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θ<45°)。现在同一竖直面内向右下方缓慢移动带电小球Q,使带电小球P能够保持在原位置不动,直到小球Q移动到小球P位置的正下方。对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P受到的库仑力先减小后增大 B.小球P、Q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C.轻质细线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D.轻质细线的拉力一直在减小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画出小球P的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当小球P位置不动,Q缓慢向右下移动时,Q对P的库仑力先减小后增大,根据库仑定律可得,QP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轻质细线的拉力则一直在减小,当Q到达P的正下方时,轻质细线的拉力减小为零,故选AD。 2.电荷量相等的两点电荷在空间形成的电场有对称美.如图所示,真空中固定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A、B,AB连线中点为O.在A、B所形成的电场中,以O点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面垂直AB连线,以O为几何中心的边长为2R的正方形平面垂直圆面且与AB连线共面,

两个平面边线交点分别为e、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b、c、d、e、f六点中找不到任何两个场强和电势均相同的点 B.将一电荷由e点沿圆弧egf移到f点电场力始终不做功 C.将一电荷由a点移到圆面内任意一点时电势能的变化量相同 D.沿线段eOf移动的电荷,它所受的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C 【解析】 图中圆面是一个等势面,e、f的电势相等,根据电场线分布的对称性可知e、f的场强相同,故A错误.图中圆弧egf是一条等势线,其上任意两点的电势差都为零,根据公式 W=qU可知:将一正电荷由e点沿圆弧egf移到f点电场力不做功,故B正确.a点与圆面内任意一点时的电势差相等,根据公式W=qU可知:将一电荷由a点移到圆面内任意一点时,电场力做功相同,则电势能的变化量相同.故C正确.沿线段eof移动的电荷,电场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则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故D错误.故选BC. 【点睛】等量异种电荷连线的垂直面是一个等势面,其电场线分布具有对称性.电荷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时,电场力不做功.根据电场力做功W=qU分析电场力做功情况.根据电场线的疏密分析电场强度的大小,从而电场力的变化. 3.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一倾斜的光滑绝缘杆,轻质绝缘弹簧上端固定,下端系带正电的小球A,球A套在杆上,杆下端固定带正电的小球B。现将球A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运动距离x0到达最低点,此时未与球B相碰。在球A向下运动过程中,关于球A 的速度v、加速度a、球A和弹簧系统的机械能E、两球的电势能E p随运动距离x的变化图像,可能正确的有() A.B. C.D.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 考纲要求: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高考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高考的必考容,其主要命题的容有: ①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及其计算; 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③应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⑤转化率、平衡常数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与化工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是最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高考的热点。 学情分析: 从解题得分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不能灵活的利用平衡移动的规律解决有关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复杂点的问题往往感到触手无策;对平衡常数的理解仅停留在概念定义层面,不能充分发挥它解决平衡问题的功能。 复习目标: 1.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并熟练的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提高解题技能。 2.帮助学生将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等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 教学过程: 1.展示考纲要求: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讲解: 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是高考的热点。2013、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Ⅱ卷均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这一知识点。

(完整版)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 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 K=c p?C?·c q?D? c m?A?·c n?B? (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3.意义及影响因素 (1)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4.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2)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化学反应a A(g)+b B(g)c C(g)+d 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 c=c c?C?·c d?D? c a?A?·c b?B? 。 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浓度() (2)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也能改变平衡常数() (3)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4)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5)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6)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取决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2.书写下列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1)Cl2+H2O HCl+HClO (2)C(s)+H2O(g)CO(g)+H2(g) (3)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4)CO2-3+H2O HCO-3+OH- (5)CaCO3(s)CaO(s)+CO2(g) 3.一定温度下,分析下列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关系 ①N2(g)+3H2(g)2NH3(g)K1 ②1 2N2(g)+ 3 2H2(g)NH3(g)K2 ③2NH3(g)N2(g)+3H2(g)K3 (1)K1和K2,K1=K22。 (2)K1和K3,K1=1 K3。 题组一平衡常数的含义 1.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K1 2NO(g)+Cl2(g)2ClNO(g)K2 则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用K1、K2表示)。 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所示: t/℃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0.6 0.9 1.0 1.7 2.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