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膨化工艺对玉米糊化度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5
杂粮粉挤压膨化工艺的优化作者:张艳田海娟张传智来源:《食品安全导刊·下》2023年第10期摘要:以燕麦、薏米、青稞及小米4种杂粮为原料制备了杂粮粉,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挤压膨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水分添加量19%、喂料速度26 Hz、挤压温度145 ℃、螺杆速度25 Hz,此条件下杂粮粉的糊化度达到89.73%。
关键词:杂粮粉;挤压膨化工艺;糊化度Optimization of Extrusion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Coarse Grain PowderZHANG Yan, TIAN Haijuan, ZHANG Chuanzhi(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 School of Gr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130507, China)Abstract: Four kinds of coarse grains, namely, oats, coix seed, hulless barley and millet, were used as raw material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oarse grain powder, and the optimal process conditions for extrusion and expansion were determined by single-factor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 to be 19% of the material moisture addition, 26 Hz of the feeding speed, 145 ℃ of the extrusion temperature, and 25 Hz of the screw speed, and the gelatinization degree of the coarse grain powder reached 89.73% under these conditions.Keywords: coarse grain powder; extrusion process; gelatinization degree我國杂粮栽种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品种多样,素有“杂粮王国”的美称。
2005年4月第20卷第2期中国粮油学报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 ils A ss ociati onVol.20,No.2Ap r.2005挤压膨化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影响概述注魏益民1,2 蒋长兴2 张 波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1,北京 10009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陕西杨凌 712100)摘 要 挤压膨化加工工艺参数指在挤压膨化加工过程中能够人为改变且影响产品质量的一系列参数,包括加工温度、物料含水量、喂料速度和螺杆转速等。
膨化产品质量的评价指标包括膨化率、吸水性和质构等物性指标,以及产品的营养成分。
大量研究表明,膨化加工工艺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
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论文和报告,从膨化加工工艺对产品质量影响的角度,介绍了挤压膨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关键词 挤压膨化 工艺参数 产品质量 双螺杆挤压机0 前言挤压膨化是将物料喂入挤压机中,借助螺杆强制输送,通过摩擦、剪切和加热产生高温、高压,使物料经受挤压、混炼、剪切、熔融、杀菌和熟化等一系列复杂的连续化处理。
当物料从机筒末端模具中被挤出时,压力骤然降至常压,水分急剧汽化而产生巨大的膨胀力,物料瞬间膨化,形成多孔状的产品〔1〕。
膨化食品主要是经挤压膨化加工而成,它具有味道鲜美、口感酥脆、便于消化吸收、食用方便和耐贮藏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膨化食品种类很多,按原料分有玉米、大米、小米等谷物膨化制品,花生、豆粕、全脂大豆粉和脱脂棉籽等植物蛋白膨化制品,以及动物蛋白与淀粉混合物的膨化制品;从消费对象来分,有婴幼儿膨化食品、老人膨化食品和营养保健食品;另外还有鱼饲料和宠物食品。
膨化食品的质量评价指标包括膨化率(VE I)、吸水性(WA I)、水溶性指数(W S)、容积密度(BD)、抗张力(BS),以及产品中淀粉的糊化度、老化度、结晶度、分子量大小和其它营养成分(脂肪、灰分、蛋白质和可溶性纤维等)在挤压膨化过程中的变化。
饲料挤压膨化技术及应用【摘要】挤压膨化技术在我国饲料工业中的应用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应用范围也比较广,甚至成为目前饲料加工中重要的技术手段。
但如何科学合理、长期稳定地运用好挤压膨化技术和设备,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和作用,仍然是一个困惑诸多饲料企业的技术难题。
本文结合饲料工业的发展和相关资料,就挤压膨化技术对饲料营养特性的影响,挤压膨化加工工艺技术及挤压膨化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一总结。
【关键词】饲料挤压膨化加工工艺应用自从1856 年美国沃德申请了第一个有关膨化的专利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对挤压膨化相关的设备及工艺相继作了广泛的研究,挤压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也愈来愈受到青睐。
挤压膨化技术应用于饲料工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主要用于加工宠物食品,对动物饲料进行预处理以改进消化性和适口性及生产反刍动物蛋白补充料的尿素饲料。
到了20世纪80年代,挤压技术已经成为国外发展速度最快的饲料加工新技术,它在加工特种动物饲料、水产饲料、早期断奶仔猪料及饲料资源开发等方面具有传统加工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
1.挤压膨化技术对饲料营养特性的影响1.1挤压膨化对淀粉的影响饲料中的淀粉主要是直链淀粉, 由于淀粉粒子组成颗粒状团块, 其结构紧密, 吸水性差。
淀粉从调质器进人膨化机, 在高温高压的密闭环境中时,大分子的聚合物处于熔化状态, 局部分子链被强大的压力和剪切力切断, 导致支链淀粉降解。
同时, 也引起直链淀粉中α一1,4糖苷键断裂, 发生淀粉糊精化作用, 淀粉分子断裂成短链糊精, 降解成为可溶性还原糖, 使淀粉的溶解度、消化率和风味得到提高[1]。
挤压膨化后的淀粉不仅有糊化作用,还有糖化作用, 使淀粉的水溶性成分增加几倍至几十倍, 为酶的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提高了淀粉在水产饲料中的利用率。
1.2挤压膨化对蛋白质的影响在挤压膨化加工过程中, 蛋白质受挤压腔内高温、高压及强烈的机械剪切力作用, 其表面电荷重新分布且趋向均一化, 分子结构伸展、重组, 分子间氢键、二硫键等次级键部分断裂, 导致蛋白质最终变性。
挤压膨化对几种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1挤压膨化膨化过程是按设计好的配方将各种粉料混合,然后经过蒸汽调质,熟化后经高温高压挤压,然后在挤压室出口的冲模处因温度、压力突然降低,产品颗粒急剧膨胀,并被切刀切成要求的三维形状。
膨化过程按添加水分的多少不同可分为干法膨化和湿法膨化两种;按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挤压膨化和气体热压膨化。
挤压膨化是对物料进行调质、连续增压挤出、骤然降压、体积膨大的工艺操作。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销售的宠物粮都是通过挤压膨化生产制作,挤压膨化制作过程能使食粮中淀粉达到一个适宜的高水平的糊化度,以增强宠物对淀粉的消化率(MercierandFeillit,1975)(NRC2006)。
2挤压膨化对几种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宠物食品的挤压膨化过程对多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都有明显影响,特别是对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有重要影响。
淀粉淀粉在调质、挤压过程中的高温、高压、及水分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糊化。
具体过程为从蒸汽调质开始粉料混合物中淀粉开始吸收水分溶解,并失去原有的晶体状结构。
在挤压过程中,随着水分、温度、压力的进一步增加,淀粉的溶胀作用也进一步加剧,到一定程度时淀粉粒开始破裂,此时淀粉开始糊化。
当挤压的物料被挤压出冲模时,因压力突然降到大气压,淀粉粒急剧破裂,糊化度也相应急剧提高。
挤压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大小直接影响着淀粉的糊化度。
Mercier等(1975)发现含水量为25%时玉米淀粉的最佳膨化温度在170~200℃,在此范围内糊化后淀粉的体外消化率能达到80%,相对于膨化前消化率(18%)有极大提高。
Chiang等(1977)发现在65~110℃范围内淀粉糊化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随着送料速度的增加淀粉糊化度下降。
不同来源的淀粉开始溶胀裂解的温度不一样,谷物淀粉一般在55~60℃时开始溶胀,但豆类淀粉溶胀温度约为55~75℃。
食品原料中淀粉的含量对产品的糊化度也有很大影响。
能量输入与淀粉的糊化度有显著关系,随着能量输入淀粉的糊化不断加速,但不成线性关系,因而能量输入适当时,淀粉膨化度可明显提高。
工艺学实验挤压膨化玉米棒实验报告及数据挤压膨化玉米棒是一种受欢迎的食品,它既美味可口又富含营养。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使用工艺学的方法来研究挤压膨化玉米棒的制作过程,并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工艺参数对挤压膨化玉米棒的质量和口感的影响,为生产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玉米粉、水、盐、食用油。
2.将玉米粉、水和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制成玉米糊。
3.将玉米糊倒入挤压机中,设定不同的挤压压力和挤压速度。
4.启动挤压机,将玉米糊挤压成形。
5.将挤压成形的玉米棒放入高温油中炸制,直至表面金黄酥脆。
6.取出玉米棒,待其冷却后进行口感评价和质量分析。
7.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参数对玉米棒质量和口感的影响。
实验数据: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记录了不同挤压压力和挤压速度下的玉米棒长度、直径、重量和口感评分。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挤压压力对玉米棒的长度和直径有显著影响。
随着挤压压力的增加,玉米棒的长度和直径增加。
2.挤压速度对玉米棒的长度和直径影响较小。
不同挤压速度下,玉米棒的长度和直径变化不明显。
3.挤压压力和挤压速度对玉米棒的重量影响较大。
随着挤压压力和挤压速度的增加,玉米棒的重量增加。
4.玉米棒的口感评分与挤压压力和挤压速度呈现不同的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口感评分随着挤压压力和挤压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口感评分则出现下降的趋势。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挤压压力和挤压速度对挤压膨化玉米棒的质量和口感有显著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挤压压力和挤压速度,以获得最佳的玉米棒质量和口感。
实验的局限性:本实验仅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实际生产中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设备差异、原料质量等。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工艺参数。
总结:本实验通过工艺学的方法研究了挤压膨化玉米棒的制作过程,并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玉米棒质量和口感的影响。
实习报告通过将近三周的实习和搜集资料,使我对自己所做的毕业课题——挤压机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挤压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性能、结构以及挤压机发展历史,为我以后的总体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挤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1、原理挤压技术是通过水分、热量、机械剪切、压力等综合作用,使物料在高温高压状态突然释放到常温常压状态,也是物料内部结构和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当含有一定水分的物料在挤压机螺旋的推动力下被压缩,受到混合、搅拌、摩擦及高剪切力作用,使淀粉粒解体,同时机腔内温度和压力升高(温度可达150℃~200℃,压力可达到1MPa以上),然后从一定形状的模孔瞬间挤出。
由于高温高压突然降至常温常压,其中游离水分在此压下急骤汽化,水的体积可膨胀大约2000倍,膨化瞬间,谷物结构发生了变化,它使淀粉转化成熟淀粉(α-淀粉转化为β-淀粉),同时变成片层状疏松的海绵体,谷物体积膨大几倍到十几倍2、特点a.应用范围广挤压技术既可用于加工各种膨化食品和强化食品,又可用于各种原料如豆类、谷类、薯类的加工,还可以用于加工蔬菜及某些动物蛋白。
挤压技术除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外,在饲料、酿造、医药、建筑等方向也广为应用。
b.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挤压设备连续工作能力强、生产效率高,如国外大型双螺旋挤压机每小时生产能力达数十吨,且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与传统蒸煮法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c.有利于粗粮细作。
许多粗粮中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符合人体营养需要。
但是,粗粮往往因口感粗糙而受到人们的冷落。
粗粮经挤压膨化处理后,能改变物料的组织结构、密度和复水性,使产品质地变软,改善了口感和风味。
d.可生产多类产品。
由于挤压设备简单,所以只需改变原料和模具头,就可生产出品种多类、形状各异的产品。
e.物料浪费少,产品无废品。
使用挤压设备生产产品时,除开机、停机时需少量原料作“引子”外,整个生产过程几乎无废弃物排出,不存在浪费原料和出废品现象。
家畜饲料挤压膨化原理家畜饲料作为养殖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
而饲料挤压膨化技术则是丰富改良饲料品种、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饲料品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本文中,将介绍家畜饲料挤压膨化技术的原理和流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更好地为养殖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家畜饲料挤压膨化技术是指将粗畜禽饲料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颗粒,然后通过一定的机械刺激使其发生膨化变化。
膨化是指在高温、高压、搅拌等作用下,饲料颗粒的各个部位均膨胀开裂,形成多孔疏松的结构,具有良好的脆性和可口性,可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
1.热和物理作用:在挤压机器中,原料饲料经过了高温和超高压缩,使原料内部的糊化发生了断裂,进而形成了多孔疏松的结构。
2.内部气体扩散:高温、高压时,原料内部存在的气体受到了挤压和温度的双重作用,扩散到颗粒表面产生气泡,从而导致颗粒膨胀。
3.水分蒸汽作用:在挤压机器中,水分被加热成为水蒸汽,与内部的气体相互作用,导致颗粒膨胀。
1.原料筛选和混合:将适宜的饲料原料筛选和混合,用以制备挤压膨化颗粒。
2.预处理:将筛选好的原料按要求进行浸泡、蒸煮、膨化等处理,以增加饲料的可适口性和膨胀率,而且能购除原料中含有的抗性因子,提高饲料可消化性。
3.挤压膨化:将预处理好的饲料原料放入压榨机中,加热压榨,并对其进行挤压和膨化处理。
挤压膨化散粒成型,颗粒结实、不易粉碎、耐水、耐储藏。
4.冷却干燥:将挤压膨化成型的饲料颗粒进行冷却干燥处理,以使其含水量达到规定的标准,提高饲料的保质期和稳定性。
5.分选和包装:将干燥后的饲料颗粒进行分选,筛去颗粒大小不合适的颗粒,然后将其包装成为成品。
1.饲料原料:不同的饲料原料所含的组分和结构不同,对挤压膨化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蛋白质含量高、淀粉含量低的饲料原料在挤压膨化中会表现出更好的膨化效果。
2.水分含量:不同种类的饲料原料对应的适宜水分含量会存在差异,水分含量高的饲料容易糊化,影响膨化效果;而水分含量过低,则会导致饲料过于脆弱,不容易膨化。
膨化⽟⽶的特点及品控要点1、⽟⽶的特点⽟⽶是饲料中最重要的能量原料,通常在饲料配⽐中达到50%以上的⽐重。
⽟⽶中含70~75%的淀粉,淀粉分⼦以氢键结合,形成了致密的晶体结构,抗酸、抗酶,不利于动物消化吸收。
2、膨化⽟⽶的特点挤压膨化⼯艺的⾼温、⾼压、⾼剪切⼒,破坏了⽟⽶淀粉的晶体结构,使淀粉颗粒膨胀并糊化。
淀粉分⼦链被打开,增加了⾷糜颗粒的表⾯积,提⾼了消化率,同时蛋⽩质发⽣变性,氨基酸的消化率提⾼。
膨化⽟⽶有特殊⾹味,能明显改善适⼝性,有效提⾼采⾷量;膨化过程中的⾼温能杀灭沙门⽒菌、⼤肠杆菌等病原微⽣物,从⽽降低了畜禽疾病的发⽣率(胡建业,2009);在断奶后仔猪⽇粮中使⽤膨化⽟⽶能有效增加仔猪的采⾷量,并能显著提⾼断奶后仔猪的⽣长性能(唐志⾼,2009);膨化过程能有效降低阿拉伯⽊聚糖等抗营养因⼦含量。
3、影响淀粉糊化度的因素膨化⽟⽶能拥有如此多的优点,得益于淀粉粒的糊化。
由于直链淀粉能更紧密的结合在⼀起,开始糊化温度就⽐直链淀粉⾼⼀些。
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的糊化温度不同。
在猪料公司的⽣产中我们观察到,相同条件下新疆⽟⽶⽐东北⽟⽶膨化的温度要求略⾼3~5℃。
普通⽟⽶(直链23%,⽀链77%)在⽔中开始糊化的温度是64℃,完全糊化的温度是72℃。
挤压膨化中的⽟⽶,没有⽔的膨润作⽤,糊化可能需要120以上的温度和强劲的机械⼒共同作⽤才能完成。
膨化温度和⽟⽶糊化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120℃以上保持较⾼的⽔平;⽽⽟⽶糊化度与原料中⽔分存在着⼆次关系,随⽔分含量的增⼤,淀粉糊化度⾸先明显的增加,随后保持在较⾼的⽔平上,⽔分过⼤⼜会减低。
喂料速度和压⼒环的⼤⼩也对淀粉糊化度有⼩幅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剪切⼒和挤压作⽤得到了改变。
机械⼒对糊化度的影响不能忽略。
4、如何做好膨化⽟⽶的品控4.1原料的选⽤膨化⽟⽶⾹味浓,更易消化吸收,多⽤在乳猪、仔猪饲料中来改善采⾷量和⽣长指标。
猪料公司选⽤优质的东北⽟⽶和新疆⽟⽶做原料(要求⽔分≤14%,杂质≤1%,⽣霉粒≤1%,容重≥700g/L,呕吐毒素≤1000ppb等),毒素含量低,产地稳定,有利于膨化⼯艺的稳定。
挤压膨化工艺对玉米糊化度的影响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之一,其营养成分优于稻米、薯类等,缺点是颗粒大、食味差、粘性小。
随着玉米加工工业的发展,玉米的食用品质不断改善,形成了种类多样的玉米食品。
玉米膨化食品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并迅速盛行的方便食品,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均匀、质地柔软的特点,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提高了营养价值和食品消化率。
玉米淀粉经高温蒸煮,淀粉颗粒中淀粉大分子之间的氢键削弱,造成淀粉颗粒的部分解体,形成网状组织,粘度上升发生糊化现象。
糊化是淀粉蒸煮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淀粉经糊化后糖化酶才能更好地对其作用,将其转化成可发酵性糖。
谷物原料经挤压膨化后其淀粉糊化度明显升高,已有资料报道:淀粉经挤压膨化处理后其糊化度能达到90%以上,而传统工艺糊化率仅为80%~85%。
本试验拟对玉米挤压膨化后的淀粉糊化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得到较优挤压参数。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膨化玉米的制备
首先,对玉米进行筛选、磁选,初清后进入待粉碎仓,然后入粉碎机粉碎,达到粒度要求的玉米粉料,由传送带送入膨化工段的喂料仓,调质后,经膨化机挤压成形,再经冷却后得到膨化玉米产品。
1.1.2 取样
本试验所分析测定的膨化玉米样品,来自于牧羊集团的试验基地。
1.1.3 膨化设备
膨化机型号为牧羊TPH200型,主机功率为110kW,螺杆直径为200mm,套筒分为喂料区、混合区、剪切区和泻压区4个区,分别命名为1区、2区、3区和4区。
1.1.4 试剂
99%乙醇、2mol/l醋酸缓冲液(pH值4.8)、10mol/l氢氧化钠、2mol/l醋酸、2.63μg/ml 葡萄糖淀粉酶液、0.025mol/l盐酸。
1.1.5 仪器
搅拌器、玻璃均质器、l~2ml移液管、台式离心机、分析天平(感量0.1mg)。
1.2 操作方法
试样的调制:试样20g(或20ml),加入200ml浓度为99%的乙醇,投入高速旋转的家用混合器中连续旋转1min,使之迅速脱水。
生成的沉淀物用3号玻璃过滤器抽滤,加入约50ml
浓度为99%的乙醇,然后用50ml乙醚脱水干燥后,放在氯化钙干燥器中,以水力抽滤泵减压干燥过夜,用研钵将其轻轻粉碎,仍保存在同样的干燥器中备用。
将100mg上述的干燥试料放入磨砂配合的玻璃均质器中,加8ml蒸馏水,用振动式搅拌机搅拌至基本均匀为止。
然后将均质器上下摆动反复几次,使之成为均匀的悬浮液。
再用振动式搅拌机均匀,随即各取悬浮液2ml注入2只容量为20ml的试管中,分别用作被检液和完全糊化检液。
向被检液试管加2mol/l醋酸缓冲液(pH值4.8)1.6ml和水0.4ml,而向完全糊化检液试管添加10mol/l NaOH溶液0.2ml,在证实已于室温下完全溶解之后,加2mol/l醋酸1.6ml(酸的添加量需预先通过试验决定,其量为使pH值调至4.8时所用的醋酸量)。
最后加水使容量为4ml。
将这2只试管放在37℃的恒温槽中预保温数分钟后,添加酶液lml,每隔5~10min振荡1次,共反应60min。
然后,将反应液0.5ml加入预先准备好0.025mol/l盐酸10ml(起停止反应的作用)的锥底离心管中,上下振荡数次,在转速为3 000r/min的离心机中分离10min。
取上层清液0.5ml,用蒸馏水稀释1倍,用Somogyi-Nelson方法定量还原糖。
1.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算各性状的平均数及相对误差等。
2 结果计算
糊化度=[被检液的光密度(或糖量)/完全a化检液的光密度(或糖量)]×100%。
本试验中对于同一样品用相同方法重复测定3次,然后取其结果平均值,要求2次测定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0%。
3 注意事项
市售的玻璃均质器的磨砂配合是硬性配合,需用150目或400目的金刚砂来调节配合。
均质器的配合,以在干燥状态下磨砂配合棒能缓慢地自然落下者为好。
葡萄糖淀粉酶可采用内孢霉或黑曲霉的粗酶,酶活力以在pH值为4.8的醋酸缓冲液(0.2mol/l)中,在37℃能将0.2%的可溶性淀粉生成100g分子葡萄糖的酶量作为1个单位(U)。
4 结果与分析
4.1 膨化温度对玉米糊化度的影响
玉米经过3.0mm筛网的粉碎机粉碎,含水率13%左右,4区的压力环直径分别为180、180、185、190mm。
通过向筒体夹套通入饱和蒸汽来改变挤压温度,研究其糊化度的变化,
具体结果见表1。
由表1中可以看出,未经挤压原料的糊化度很低,为14.7%;而通过挤压加工糊化度可达到90%以上, 糊化度有了大幅度上升。
同时,由表1可以看出,温度对玉米糊化度有很大影响。
具体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糊化度越高。
4.2 膨化过程中蒸汽添加量对玉米糊化度的影响
玉米经过3.0mm的筛网粉碎机粉碎,含水量为13%左右,4区的压力环直径分别为180、180、185、190mm,夹套的4个区温度分别保持在95、100、125、130℃左右,通过改变通入调质器的蒸汽添加量,改变调质温度来研究其糊化度的变化,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在挤压膨化过程中,蒸汽的添加量与糊化度存在着二次关系,其方程为
Y=-1.307X2+10.75X+67.8。
因蒸汽添加量与调质温度呈正相关关系,而调质温度易测且准确,故本试验采用调质温度表示蒸汽添加量的变化。
蒸汽添加量过低或过高(膨化机一定的转速条件下)膨化机的挤压力都不高,当蒸汽添加量低于或高于一定值时,腔内的压强都会降低,因此糊化度也会降低。
4.3 膨化机中压力环直径对玉米糊化度的影响
玉米经过3.0mm的筛网粉碎机粉碎,含水量13%左右,在不改变其它工艺参数的情况下,即调质温度为95℃,夹套的4区温度分别保持在95、100、125、130℃左右,通过改变压力环的直径,研究其对糊化度的影响,见表3。
由表3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压力环的直径越大,糊化度越高。
由于压力环与挤压套筒的间距很小,原料在推进的过程中,随着压力环直径的逐渐增大,挤压腔内压力也逐渐增大,温度逐渐升高,最终导致糊化度随之升高。
但如果压力环的直径过大时,极易发生堵机现象,膨化后的玉米会过熟变焦。
所以,压力环和挤压套筒的间距达不到生产工艺的理论要求,会对物料理化性质有很大影响。
5 讨论
5.1 影响玉米糊化度的因素
①在玉米调质过程中的最高温度;②玉米原料最初的水分含量;③玉米的粒度;④在加热过程中压力的大小;⑤玉米加热时间的长短。
5.2 挤压膨化技术对温度的要求
当温度在1#~3#样品的挤压温度之间时玉米中淀粉颗粒的糊化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
温度达到5#样品的挤压温度时,效果较为理想。
如果在挤压膨化的过程中,温度达不到要求,可在膨化机筒体夹套中通入饱和蒸汽,也可以适当增加玉米粉料的喂入量,或者提高主电机的转速。
但膨化温度过高,又会使玉米中的营养成分损失加大。
例如,玉米过度加热时对赖氨酸、精氨酸、胱氨酸的破坏要比其它氨基酸更严重,过热处理的玉米还能引起蛋氨酸、异亮氨酸和赖氨酸消化率的降低或猪生产性能的下降。
5.3 挤压膨化技术对水分的要求
在进行玉米膨化试验时,因为其蒸汽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所以,在膨化过程中并不需要加入水。
由表2可见:水分对玉米糊化度有很大的影响,但并不是说水分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
只有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摸索,掌握好最佳的蒸汽或水分的通入量,才能最终提高膨化玉米的产品质量。
5.4 膨化机对压力环的要求
在试验过程中,在试机状态下,出料很困难,有时会出现堵机现象。
经反复试验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压力环的直径大小选取不合适,而不是挤压螺杆本身结构的原因。
当把压力环的直径改为190mm时,以上现象即消失,同时增加压力环对产量影响极大。
当把压力环的直径改为195mm时,膨化玉米料有一股香味,而且色泽、形状都很好,但产量降下来了。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根据原料的特点、添加的液料、挤压螺杆转速的大小等因素来调整压力环的直径,从而生产出高品质的膨化料。
此外,压力环直径的大小,还可控制物料在膨化腔内停留的时间的长短,这也是影响糊化度的一个主要方面。
6 小结
在生产膨化料时,特别是粘度较大的物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膨化机的操作工人、保养人员的技术一定要熟练。
如果拥有经验丰富的人员,能使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机器磨损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可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从而提高膨化机的生产效率。
②水分的大小及调质用水温度的高低与膨化产品的质量、加工稳定性及在膨化腔内的受压状态紧密相关。
在水分低时,能耗大,产量也有所下降,反之亦然;在水分相近时,蒸汽调质比冷水调质产量高,电耗低。
③挤压过程中添加的油脂过多,或物料含油量高时,容易产生滑壁空转现象,使物料受到的挤压力达不到要求,不能使物料完全膨化,或者使物料不易通过模口,从而产生堵机现象。
④在做膨化玉米时,如果刚开始膨化玉米出料不畅,可在玉米粉中加入适当大豆粉,将膨化料引出。
⑤挤压的过程中,特别是开始时添加的物料过多,容易产生堵机现象,从而影响生产的连续性。
在挤压完粘度较高的原料后,最好再用含油脂量较高的物料(如大豆粉)清理膨化腔,以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