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消毒技术规范》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个不是医疗机构消毒的常用方法?A. 物理消毒法B. 化学消毒法C. 生物消毒法D. 热力消毒法答案:C2. 以下哪个物品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A. 呼吸机管道B. 听诊器C. 病床D. 手术器械答案:D3. 以下哪个不属于化学消毒剂?A. 乙醇B. 碘伏C. 氯己定D. 高压蒸汽答案:D4. 以下哪个不属于物理消毒法?A. 紫外线消毒B. 高压蒸汽消毒C. 煮沸消毒D. 低温消毒答案:D5. 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以下哪个操作是错误的?A. 检查消毒剂的有效期B. 测量消毒剂的浓度C. 直接将消毒剂倒在物品上D. 按照说明书使用消毒剂答案:C6. 以下哪个不是紫外线消毒的适用范围?A. 空气消毒B. 物体表面消毒C. 液体消毒D. 人体消毒答案:D7. 以下哪个不是煮沸消毒的适用范围?A. 金属器械B. 玻璃器皿C. 棉织品D. 一次性医疗用品答案:D8. 在进行消毒操作时,以下哪个步骤是错误的?A. 准备消毒剂B. 清洁物品C. 消毒物品D. 检查消毒效果答案:D9. 以下哪个不是医疗机构消毒的注意事项?A.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B. 定期检查消毒设备C. 随意更改消毒程序D. 做好消毒记录答案:C10. 以下哪个不属于医疗机构消毒的目的?A. 防止交叉感染B. 提高医疗质量C. 延长医疗器械使用寿命D. 降低医疗成本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高压蒸汽消毒适用于所有医疗物品的消毒。
(×)12. 化学消毒剂在使用过程中,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13. 紫外线消毒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14. 煮沸消毒适用于金属器械和玻璃器皿的消毒。
(√)15. 医疗机构消毒过程中,可以随意更改消毒程序。
(×)16. 消毒剂在使用前应检查其有效浓度。
(√)17. 消毒剂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黏膜。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试题与答案1.下列哪种物品属于高度危险物品。
A.气管镜 B.心脏导管 C.呼吸机管道 D.胃肠道内镜答案:B改写:哪种物品属于高度危险物品?答案是心脏导管。
2.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多少部位由内向外擦拭。
A。
5cm B.8cm C.l0cm D.15cm答案:D改写: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范围应该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多少部位由内向外擦拭?答案是15cm。
3.环氧乙烷气体灭菌不适用于下列哪项。
A.电子仪器 B.纸质制品 C.塑料制品 D.油脂类答案:D改写:环氧乙烷气体灭菌不适用于下列哪项?答案是油脂类。
5.下列哪种消毒剂不适用于黏膜、伤口创面的冲洗消毒。
A.有效含量0.2%的氯己定 B.30g/L的过氧化氢 C.含有效碘0.5%的碘伏 D.含有效碘0.05%的碘伏答案:C改写:哪种消毒剂不适用于黏膜、伤口创面的冲洗消毒?答案是含有效碘0.5%的碘伏。
6.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µW/cm2的时间(功率≥30W),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A.2000小时 B.3000小时 C.4000小时 D.1000小时答案:D改写: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应该不低于多长时间?答案是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µW/cm2的时间(功率≥30W),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小时。
7.用于消毒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紫外线灯,安装的数量为平均≥A 0.5W/m³B 1.0W/ m³C 1.5W/ m³ D。
2W/ m³答案:C改写:用于消毒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紫外线灯,安装的数量为平均应该不低于多少?答案是1.5W/m³。
8.2.0%的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的作用时间为A.10小时 B.1小时 C.2小时 D.5小时答案:A改写:2.0%的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的作用时间是多久?答案是10小时。
消毒规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消毒剂的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A. 正确B. 错误答案:B2. 下列哪种消毒方法不适用于食品消毒?A. 热力消毒B. 紫外线消毒C. 化学消毒D. 微波消毒答案:B3. 手部消毒时,使用酒精的浓度应为多少?A. 60%-70%B. 70%-80%C. 80%-90%D. 90%-100%答案:C4. 消毒液的配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严格按照说明书比例配制B. 现配现用C. 配制后立即使用D. 配制后存放于阴凉处答案:D5. 消毒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随意喷洒消毒液B. 消毒液与清洁剂混合使用C. 按照规定方法和时间进行消毒D. 消毒后不进行清洁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消毒剂的分类包括以下哪些?A. 醇类消毒剂B. 酚类消毒剂C. 含氯消毒剂D. 季铵盐类消毒剂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消毒剂使用时的注意事项?A. 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B. 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C. 不能与清洁剂混合使用D. 消毒后要进行清洁答案:ABCD3. 下列哪些是正确的消毒方法?A. 擦拭消毒B. 喷洒消毒C. 浸泡消毒D. 熏蒸消毒答案:ABCD4. 消毒液配制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哪些?A. 消毒液的浓度B. 消毒对象的性质C. 消毒液的有效期D. 消毒液的储存条件答案:ABC5. 手部消毒时,应注意哪些事项?A.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B. 消毒时间要足够C. 消毒后要进行清洁D. 避免消毒剂接触眼睛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消毒剂的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错误)2. 消毒液可以与清洁剂混合使用。
(错误)3. 消毒液配制后可以存放于阴凉处。
(错误)4. 消毒液现配现用,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
(正确)5. 消毒后不需要进行清洁。
(错误)6. 消毒液的浓度越低,对人体越安全。
(错误)7. 消毒液的有效期越长,消毒效果越好。
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试题科室:姓名:分数: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5分,共45分)1、清洁:2、清洗:3、高效消毒剂:二、填空题(每空10分,共40分)1、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即()、()、()。
2、医疗机构使用的治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b)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
3、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再进行()。
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再()与()。
三、简答题(共15分)什么是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试题答案一、名词1、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2、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高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剂。
二、填空题1、(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低度危险性物品)。
2、(灭菌);(消毒)。
3、(清洁),(消毒或灭菌)。
4、(污染物)(清洁)(消毒)。
三、什么是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措施?答: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不完整的皮肤和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措施:1、预计会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操作,要戴手套;2、接触不同患者时要换手套,脱手套后要洗手;进行任何有血液或体液溅出的操作时,要加穿不透水的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或面罩。
3、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消毒处理;4、避免可能会造成锐器损伤的操作,如用后的针头不可回套针帽。
消毒技术规范考试试题(一)姓名:科室:得分:一、填空题。
(共20分,每空1分)1.清洗是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 洗涤) ( 漂洗 ) 和 ( 终末漂洗 )。
2.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医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
3.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无菌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
4.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洗)再进行(消毒)(灭菌)5.中心静脉导管如短期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大于( 1 5cm ),至少应大于(敷料面积10×12cm )。
6.斯伯尔丁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污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即:(高度)(中度)(低度)。
7.有人情况下,普通病房首选(自然通风)进行空气净化。
8.戊二醛用于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其灭菌浓度为(2% ),灭菌时间为(10小时)。
9.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于( 8月1日)日起实施。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消毒是指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对)。
2.有人情况下的室内空气可采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及化学消毒法(错)。
3.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织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对)。
4.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消毒,再清洗,再消毒或灭菌(错)。
5.快速灭菌程序可作为物品的常规灭菌程序(错)。
6.耐高热,耐湿物品,首选压力蒸汽无菌,也可采取侵泡灭菌(错)。
7.手术缝线属于高度危险物品,所有缝线不应该重复灭菌使用(对)。
8.棉布类敷料和棉纱类敷料应首选环氧乙烷灭菌(错)。
9.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使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拭2遍,作用1分钟(错)。
10.清洁用物擦拭布巾应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侵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错)。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消毒剂的分类?A. 化学消毒剂B. 物理消毒剂C. 生物消毒剂D. 消毒液答案:D2. 下列哪种消毒方法不属于物理消毒方法?A. 紫外线消毒B. 高温蒸汽消毒C. 臭氧消毒D. 化学消毒答案:D3. 在下列选项中,哪种物品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A. 血压计B. 体温计C. 手术器械D. 床单答案:C4. 下列哪种消毒剂适用于皮肤消毒?A. 75%酒精B. 5%过氧化氢C. 1%氯己定D. 5%碘伏答案:A5.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常用的化学消毒方法?A. 浸泡消毒B. 擦拭消毒C. 喷雾消毒D. 煮沸消毒答案:D6. 下列哪种消毒剂属于高效消毒剂?A. 0.5%碘伏B. 0.2%氯己定C. 3%过氧化氢D. 1%甲醛答案:C7. 下列哪种物品不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A. 呼吸机管道B. 血压计C. 体温计D. 轮椅答案:B8. 下列哪种消毒方法不属于生物消毒方法?A. 紫外线消毒B. 臭氧消毒C. 高温蒸汽消毒D. 芽孢杆菌消毒答案:D9. 下列哪种消毒剂不适用于黏膜消毒?A. 0.2%氯己定B. 3%过氧化氢C. 5%碘伏D. 75%酒精答案:B10. 下列哪种消毒方法适用于空气消毒?A. 紫外线消毒B. 高温蒸汽消毒C. 臭氧消毒D. 化学消毒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些是属于物理消毒方法?A. 紫外线消毒B. 高温蒸汽消毒C. 臭氧消毒D. 化学消毒E. 芽孢杆菌消毒2. 下列哪些物品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A. 手术器械B. 注射器C. 输液器D. 床单E. 毛巾答案:ABC3. 下列哪些消毒剂属于高效消毒剂?A. 0.5%碘伏B. 0.2%氯己定C. 3%过氧化氢D. 1%甲醛E. 75%酒精4. 下列哪些物品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A. 呼吸机管道B. 血压计C. 体温计D. 轮椅E. 餐具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消毒剂不适用于黏膜消毒?A. 0.2%氯己定B. 3%过氧化氢C. 5%碘伏D. 75%酒精E. 10%过氧化氢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消毒剂可以分为化学消毒剂、物理消毒剂和生物消毒剂。
《消毒技术规范》培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1、气性坏疽患者手术结束、出院或死亡后终末消毒应采用( C)或过氧乙酸熏蒸,密闭24h。
A.500mg/L含氯消毒剂B.2%过氧化氢 C 3%过氧化氢 D 75%酒精2、将洗净、干燥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放入2%的碱性戊二醛中完全浸没,于容器加盖,温度20℃~25℃,灭菌作用( D )。
A. 2hB. 30minC. 60minD.10h3、下列哪种消毒剂能够适用于外科伤口、皮肤黏膜冲洗消毒,室内空气的消毒。
( D )A.0.5%过氧乙酸B. 3%过氧化氢C.75%酒精D. 碘酊4、手工清洗擦拭布巾时,把布巾清洗干净,在 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 B )A. 250mg/LB. 500mg/LC. 1000 mg/LD.2000mg/L5、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B、开放式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
C、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
D、非吸收缝线一包一次使用剩余后可再重新灭菌使用。
6、气性坏疽病原体污染的伤口采用( B )溶液冲洗,伤口周围皮肤可选择碘伏原液擦拭消毒。
A.75%乙醇B. 3%过氧化氢C. 碘伏D. 碘酊7、导管室、新生儿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要求达到( A )。
A.≤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B. ≤ 4cfu/(5min直径9cm平皿) C.≥4cfu/(15min 直径9cm平皿)D.≥4cfu/(5min直径9cm平皿)二、多项选择题(每题6分)1、以下哪些物品是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 ABCD )A、手术器械B、穿刺针C、腹腔镜D、植入物2、以下哪些物品是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 ABC )A、胃肠道内镜B、支气管镜C、呼吸机管路D、血压计3、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 A )灭菌,不应采用( D )灭菌。
消毒技术规范试题一、填空题(共计30分,每空1分)a) 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胞、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
在医院消毒方面,臭氧的用途主要有①水的消毒、②物品表面消毒、③空气消毒。
b) 紫外线消毒可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
c) 臭氧对空气中的微生物有明显的杀灭作用,采用30mg /m 3浓度的臭氧,作用15min ,对自然菌的杀灭率达到90%以上。
用臭氧消毒空气,必须是在封闭空间,人不在条件下进行,消毒后至少过30min 才能进入。
可用于手术室,病房,工厂无菌车间等场所的空气消毒。
d) 臭氧对物品表面上污染的微生物有杀灭作用,但作用缓慢,一般要求60mg /m 3,相对湿度≥70%,作用60-120min 才能达到消毒效果。
e)f) 紫外线消毒灯和紫外线消毒器在消毒使用的紫外线是 C 波紫外线,其波长范围是200-275nrn ,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是250-270nrn ,消毒用的紫外线光源必须能够产生辐照值达到国家标准的杀菌紫外线灯。
g) 用于消毒的紫外线灯在电压为220V 、环境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辐射的253.7nm 紫外线强度不得低于7ouW /cm 2(普通30W 直管紫外线灯在距灯管1米处测定,特殊紫外线灯在使用距离处测定,使用的紫外线测强仪必须经过标定。
)h) 目前我国使用的紫外线消毒灯有下述几种(1)普通直管热阴极低压汞紫外线消毒灯;(2)高强度紫外线消毒灯;(3)低臭氧紫外线消毒灯;(4)高臭氧紫外线消毒灯。
i) 紫外线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胞、分支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支原体等,凡被上述微生物污染的表面,水和空气均可采用紫外线消毒。
j) 臭氧对人有毒,国家规定大气中允许浓度为0.2mg /m 3。
二、选择题(多项或单项选择)共计15分。
1、GB1582-1995中规定的Ⅰ、Ⅱ、Ⅲ、Ⅳ类环境室内空气的消毒中:⑴ Ⅰ类环境包括( AB )。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消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处理为()A、清洁B、消毒(正确答案)C.灭菌D.清洗2.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A、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B、清洁污渍C、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或者延长消毒时间(正确答案)D、先清洁再消毒3.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A、消毒B、清洁C、灭菌(正确答案)4.30W紫外线新灯的辐射强度多少为合格?()A、90μW/平方厘米(正确答案)B、180μW/平方厘米C、100μW/平方厘米D、160μW/平方厘米5.耐高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A.压力蒸汽灭菌(正确答案)B、干热灭菌C、低温灭菌D.浸泡灭菌6.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外扩展多少部位由内向外擦拭? ()A、5cmB、8cmC、10cmD、15cm(正确答案)7.下列消毒剂适用于外科手及前臂消毒、粘膜冲洗消毒的是()A、碘伏(正确答案)B、碘酊C、酒精8.下列哪种医院物品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A、穿刺针(正确答案)B、压舌板C、餐具D、胃镜9.空气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流通。
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min。
A、10B、20C、30(正确答案)D、6010.含氯消毒液应现用现配,使用时限是()A、≤1周B、≤24h(正确答案)C、48hD.≤2周二、多选题1.灭菌后的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A、手感潮湿(正确答案)B、与潮湿物接触(正确答案)C、在有效期内D、包装松散后(正确答案)2.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可选择()等消毒剂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
A、含氯消毒剂(正确答案)B、二氧化氯(正确答案)C、过氧乙酸(正确答案)D、过氧化氲和单过硫酸氢钾(正确答案)3.下列属于醇类消毒剂注意事项的是()A、易燃,远离火源(正确答案)B、对酒精过敏者慎用(正确答案)C、避光,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正确答案)4.下列属于含碘消毒剂的注意事项是()A.外用消毒液,禁止口服(正确答案)B、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正确答案)C.对碘过敏者慎用(正确答案)三、判断题1.高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细菌芽孢的消毒制剂。
消毒技术规范及疫情防控考核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以下关于“无菌保证水平”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A“无菌保证水平”简称SA1.B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
C医学灭菌一般设定为10-7(正确答案)D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2.感染高风险部门物体表面,地面应采用下列哪种浓度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单选题]*A.500mg/L—700mg/LB.400mg/L—700mg/L(正确答案)C.500mg/L—1OOOmg/LD.IOOOmg/L—2000mg/LE.600mg/L—800mg/L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火A清洁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B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
C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D对于大量的溅污,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E用于清洁物体表面的布巾应每天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正彳4.关于压力蒸汽灭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求A每天设备运行前应进行安全检查B灭菌前应进行灭菌器的预热C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kg,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kg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应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快速灭菌程序灭菌后的物品有效期短,应尽快使用(正确答案)5.擦拭地巾清洗干净后,应在下列哪种浓度的消毒液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单选题I* A500mg/1(正确答案)B250mg/IC100mg/lD400mg/lE700mg/l6.需要灭菌的内镜有()[单选题]*A.腹腔镜胃镜膀胱镜胆管镜B.膀胱镜腹腔镜胆管镜胸腔镜正确答案)C.胸腔镜膀胱镜胆管镜喉镜D.关节镜膀胱镜肠镜脑室镜E喉镜膀胱镜胃镜脑室镜7.气性坏疽患者手术结束、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考试题
医院名称:姓名:分数:
一、名词解释:
(1)清洁:
(2)清洗:
(3)消毒:
(4)灭菌:
(5)斯波尔丁分类法:
(6)D值:
(7)终末消毒:
(8)暴露时间:
二、填空:
(1)《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于2012年月日起实施
(2)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再进行()或()。
(3)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后()再()。
(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再();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
(5)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布巾或()布巾擦拭。
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
(6)有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的物品,应用清洁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或超声清洗。
能拆卸的复杂物品应()后再清洗。
(7)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
(8)被感染朊病毒患者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1mol/L( )溶液内作用()min,然后清洗、消毒与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应134℃()min;或132℃()min;或121℃()min。
(9)气性坏疽伤口的消毒,采用3%()溶液冲洗,伤口周围皮肤可选择碘伏原液擦拭消毒。
(10)被气性坏疽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应先()mg/L含氯消毒剂浸泡()min;环境表面采用()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11)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有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2次,消毒皮肤面积大于
(cm×cm);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cm,应大于辅料面积(cm×cm)。
(12)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应在手术野及其外展≥()cm有内向外擦拭。
(13)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清洁。
但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和()。
(14)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透析室、烧伤病房、感染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
如遇污染时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min。
物体表面消毒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15)标准测试包的制作方法有16条()×()的全棉手术巾制成,将每条手术巾长边先折成()层,短边折成()层,然后叠放,制成( cm)×( cm )×( cm)测试包。
(16)普通30W直管紫外线新灯管的辐照强度应≥μW/cm2为合格,使用中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应≥ 70μW/cm2为合格;30W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照强度应≥μW/cm2为合格。
(17)洁净手术部、非洁净手术部、产房、导管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透室、急诊室、检验科、普通病房,感染科门诊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2
(18)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细菌数: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cfu/ml。
(19)高度危险性物品是指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皮肤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的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等。
(20)有效氯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其含量用( )或()浓度表示。
一、名词解释:
(1)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2)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4)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5)斯波尔丁分类法: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中(semi-critical 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中(non- critical items)。
(6)D值:在设定的条件下,灭活90%的试验菌所需的时间(min)。
(7)终末消毒:感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8)暴露时间:消毒或灭菌物品接触消毒或灭菌因子的作用时间。
二、填空:
(1)《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于2012年8月 1 日起实施
(2)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再进行()或()。
(3)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后()再()。
(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再();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
(5)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布巾或()布巾擦拭。
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
(6)有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的物品,应用清洁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或超声清洗。
能拆卸的复杂物品应()后再清洗。
(7)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
(8)被感染朊病毒患者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1mol/L( )溶液内作用()min,然后清洗、消毒与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应134℃()min;或132℃()min;或121℃()min。
(9)气性坏疽伤口的消毒,采用3%()溶液冲洗,伤口周围皮肤可选择
碘伏原液擦拭消毒。
(10)被气性坏疽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应先()mg/L含氯消毒剂浸泡()min;环境表面采用()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11)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有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2次,消毒皮肤面积大于(cm×cm);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cm,应大于辅料面积(cm×cm)。
(12)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应在手术野及其外展≥()cm有内向外擦拭。
(13)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清洁。
但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和()。
(14)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透析室、烧伤病房、感染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
如遇污染时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min。
物体表面消毒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15)标准测试包的制作方法有16条()×()的全棉手术巾制成,将每条手术巾长边先折成()层,短边折成()层,然后叠放,制成( cm)×( cm )×( cm)测试包。
(16)普通30W直管紫外线新灯管的辐照强度应≥μW/cm2为合格,使用中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应≥ 70μW/cm2为合格;30W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照强度应≥μW/cm2为合格。
(17)洁净手术部、非洁净手术部、产房、导管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透室、急诊室、检验科、普通病房,感染科门诊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2
(18)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细菌数: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cfu/ml。
(19)高度危险性物品是指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皮肤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的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等。
(20)有效氯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其含量用( )或()浓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