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应激反应的危害和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174.04 KB
- 文档页数:2
免疫应激反应的综合防治作者:阮述平来源:《兽医导刊》 2014年第7期阮述平/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五四乡畜牧兽医站动物免疫应激是指动物接种口蹄疫、猪瘟、高致病禽流感、蓝耳病等强制免疫疫苗后出现过敏,少数动物体温升高,一些动物厌食,代谢改变,生长减缓,饲养周期延长,个别动物甚至死亡现象。
临床表现为免疫后的动物全身颤抖,气喘,呕吐,全身发红,口吐泡沫,站立不稳,或卧地不起等症状,严重者很快死亡。
动物免疫应激不但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给动物预防免疫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和阻力。
笔者从事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摸索出多措并举,减小动物的应激反应,降低养殖损失。
下面就以猪为例,提出防治方案:1.规范操作流程。
强化免疫意识,妥善运输和保管疫苗,保养好疫苗器械,消毒灭菌;免疫前做好充分准备,严格按免疫程序和疫苗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疫苗现配现用,正确注射,饮水免疫时控制在2?h内饮用完毕。
2.强化消毒屏障。
为了缓解免疫应激,应尽量减少致病原与动物接触的机会,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疾病的防治和环境消毒工作,确保畜禽在免疫接种前健康无病,减轻疫苗的应激反应,同时选择好消毒药品种和时间。
3.加强营养补充。
通过营养调控缓解免疫应激,免疫应激动物的生长抑制是由于炎性细胞因子释放过量所致。
适当补充黄芪多糖和复合维生素可以抗免疫应激和免疫过敏,还能调节猪群的免疫机能、促进抗体提前生成。
4.制定适当程序。
免疫接种须按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有条件的可以在免疫前进行抗体检测,确保最佳免疫日龄。
当母体抗体水平较低或不整齐时,畜禽的免疫反应就表现的较为严重,可发生较长时间的应激反应。
而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整齐一致时,免疫应激较小,但是母源抗体高时,疫苗能中和母源抗体,不能产生足够的保护率,所以免疫前的抗体检测可以确保最佳免疫时机。
5.选择最佳途径。
相同的疫苗,免疫途径不同,应激反应的大小也不同,不同动物的免疫时间也有区别,比如说避免在温差大、气温变化急剧的时候给动物打疫苗,避免的转群、动物受惊吓的时候打疫苗等等。
对牛羊等动物免疫过敏反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动物免疫应激是指动物接种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等强制免疫疫苗后出现过敏,少数动物体温升高,厌食,代谢改变,生长减缓,饲养周期延长,个别动物甚至出现死亡现象。
临床症状表现为免疫后的动物全身颤抖、气喘、呕吐、全身发红,口吐白沫,站立不稳,或卧地不起等症状,严重者会很快死亡,如抢救不及时,将会带来很大损失。
而且影响到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就如何进行动物免疫过敏反应的应急处理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动物免疫接种实践中,注射疫苗出现的不良反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动物免疫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免疫注射引起的死亡,不仅给养殖场(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到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对免疫接种不良反应采取积极的应急措施,是一个非常现实和急迫的问题。
备好抢救药品,做好随时应急准备工作,是我们在免疫接种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1 引起动物免疫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1)注射疫苗前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不严格,对带病动物进行注射。
(2)疫苗选择不慎重,个别厂家生产的疫苗过敏反应率高。
(3)气候突变、大风、大雨、气温过高的情况下进行免疫注射。
(4)群体注射时,没有做小范围的注射实验。
(5)疫苗从冷藏包中取出后没有升至常温就立即注射。
(6)不按标准注射,剂量过大,(7)注射疫苗后,防疫人员没有就地等待观察,出现应急反应抢救不及时。
2 临床表现2.1 高度过敏休克動物注射疫苗后数秒钟或数分钟内发生,呼吸加快、喘气、眼角膜潮红、全身发抖、皮肤发紫苍白、口吐白沫、后肢不稳、倒地抽槒、视力障碍、乱奔乱跳、粪尿失禁等症状。
2.2 全身性过敏反应动物精神沉郁、不食、皮肤发红、卧地不起、腹式呼吸。
2.3 局部过敏反应动物注射部位皮肤发红、块状、丘疹、采食正常。
2-3天,慢慢正常。
3 减少免疫应激及预防措施注射疫苗前对动物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凡体温异常,食欲下降,精神不振,或疑似有病的动物一律暂缓注射疫苗。
动物防治应激性疾病的措施1. 引言应激性疾病是动物健康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应激性疾病由于突发的生活环境变化或其他压力因素而引起,对动物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福祉,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应激性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动物防治应激性疾病的措施,包括环境管理、行为调节、营养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动物暴露于应激源的程度,促进动物的健康与幸福。
2. 环境管理2.1 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动物的栖息环境与其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确保动物栖息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对于防治应激性疾病至关重要。
•提供充足的空间,确保动物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提供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极端的气候条件造成动物的压力反应。
•提供合适的隐蔽和观察空间,以满足动物的行为需要。
•控制噪声和光线水平,减少对动物造成的干扰。
2.2 维护良好的卫生条件良好的卫生条件对于预防应激性疾病至关重要。
•定期清洁饲养环境,避免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
•提供适当的育种环境,防止动物间的交叉感染。
•控制空气质量,确保动物呼吸的环境良好。
2.3 社会环境的管理动物的社会环境对其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确保动物能够与同类进行交往和互动。
•避免过度拥挤,防止动物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根据动物的性别和性格,合理分组。
3. 行为调节3.1 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为动物提供丰富多样的环境刺激,可以减轻应激反应。
•提供玩具和活动设施,鼓励动物的游戏和探索行为。
•提供用于研究和探索的食物,提高动物的智力和认知水平。
•定期改变环境布局,增加动物的新鲜感。
3.2 引导行为习惯通过引导动物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降低应激性疾病的发生率。
•尽量固定饲养和喂食时间,维持良好的生物钟。
•为动物提供有规律的运动和社交时间,促进其正常行为表达。
•鼓励动物参与有益的活动,如训练、比赛等。
3.3 增加动物的安全感提高动物的安全感,有助于减轻应激性疾病。
•提供安全避难所,供动物在感到惊恐时躲避。
一直以来,鸽场免疫禽流感疫苗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场主认为鸽不易感染禽流感病毒,并且目前采用的H5和H7禽流感灭活苗对鸽的应激反应比较大,会影响到正常养殖生产,尤其是种鸽,注射禽流感疫苗后容易发生产蛋量下降或者暂时性不产蛋等现象。
针对免疫后可能发生的应激反应,辩证分析,找到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应激反应和对正常生产的影响。
1鸽禽流感疫苗免疫应激反应鸽注射了禽流感疫苗后,在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中机体也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即相当于一次低毒性的禽流感感染。
疫苗使用方法不当、免疫程序不科学、免疫后养殖管理不到位等也会给鸽体的应激反应进一步增大。
为弄清楚禽流感疫苗注射后的应激反应情况,团队选取了我市10个鸽场进行深入调查了解情况,与鸽场主进行面对面交流座谈,整理出在养殖生产过程中,某公司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常见免疫应激反应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注射疫苗后,在注射的部位出现游离性的肿块的比例比较高,尤其气温比较低的季节出现的概率较大,主要是因为在注射疫苗前未进行预温或者回温不彻底,较大的温度差导致疫苗注射后出现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局部出现炎症或组织坏死,从而使得疫苗被周边的肌肉组织包围起来形成游离性肿块,禽流感疫苗吸收不良,机体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
注射疫苗后,鸽群等同于进行了一次低毒的禽流感感染,容易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活动明显减少,群体性昏睡,进食量减少,部分哺乳期的种鸽出现不投喂、不照顾雏鸽,这是典型的禽流感免疫应激反应表现,一般情况下1~3d后恢复正常状态。
接种疫苗造成的产蛋下降多数与鸽群的体质差、抓鸽动作过于粗暴、注射时间不当等因素有很大关系,由于鸽是容易惊吓禽类,注射疫苗捕捉动作容易给鸽造成惊吓,进行皮下注射对种鸽造成的应激反应,特别是地面大棚饲养的蛋鸽,出现产蛋量下降的情况比较普遍,一般在免疫7d后产蛋量会恢复正常。
有鸽场主反应,种鸽在注射禽流感疫苗后产蛋期推迟,但推迟的时间长短不一,短则7d,长则28d,主要看注射疫苗后的养殖管理。
China Swine Industry收稿日期:2021-12-14作者简介:宁慧波(1982-),男,山东蓬莱人,博士,执业兽医师,主要从事规模化猪场管理及疾病防控净化工作猪免疫应激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宁慧波王遵宝郑培(天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124)摘要:疫苗是猪病防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疫苗免疫是模拟疾病的自然感染过程,激活猪体免疫应答而不引起疾病的过程。
免疫应激是免疫过程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随着养猪管理的日益精细化,免疫应激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通过对免疫应激产生的原因、危害、降低方法及临床应对措施等进行归纳阐述,旨在为养猪场预防免疫应激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免疫应激;应激原因;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S828;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4645(2022)01-0090-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扫一扫,了解文章更多内容1何为免疫应激猪免疫应激是指猪免疫后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反应,如:体温升高、厌食、生长减缓、免疫力下降、皮肤发绀、呼吸急促、呕吐、痉挛甚至死亡等现象。
免疫应激反应的机理比较复杂,其主要的反应途径是:免疫应激导致机体免疫细胞产生并释放多种炎性细胞因子,这些应激原刺激猪的末梢感受器,引起下丘脑兴奋,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引起糖皮质类固醇、醛固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量增加,这些激素进入血液到达各器官的靶细胞内,从而调节酶和蛋白质的产量,形成机体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反应和临床损害[1]。
2免疫应激的原因2.1疫苗佐剂动物疫苗佐剂包括矿物油、植物油、氢氧化铝、多聚合成树脂、左旋咪唑、维生素E 、蜂胶、人参皂苷等。
常用液态佐剂可分为水溶性佐剂和油溶性佐剂。
总之,佐剂既是一种缓释剂也是一种免疫增强剂,通过非特异性途径增强机体免疫应答,以增强机体对特定疾病的免疫反应。
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一些油性佐剂,其在缓慢释放抗原的同时会引发注射部位局部性刺激,如疼痛、炎症、肿胀、坏死、溃疡等,同时也会对一些组织器官的刺激而引起发烧、过敏反应等,从而导致猪只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甚至流产。
动物应激预防措施概述动物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遭受各种应激,例如环境变化、运输、疾病、饥饿等。
这些应激对动物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维护动物的健康和福祉,采取适当的应激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应激预防措施,以减轻或防止动物遭受应激的负面影响。
提供稳定的环境动物对环境的改变很敏感,新环境可能会导致动物产生应激反应。
为了减少环境变化带来的应激,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稳定的居住环境:动物的居住环境应该是稳定且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
定期检查和修理笼子、栖木等设施,以确保它们处于良好的状态。
2.避免频繁的搬迁:动物应该尽量避免频繁的搬迁,因为搬迁会导致动物感到不安和不适应新环境。
3.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动物需要呼吸新鲜的空气,因此应尽量提供良好的通风系统和空气过滤设施,以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健康标准。
提供适当的饮食和水源适当的饮食和水源对于动物的生理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提供适当饮食和水源的建议:1.提供均衡的饮食:根据不同种类的动物,提供适量且均衡的饮食是必要的。
食物应包含足够的营养物质,例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2.定期喂食:动物应该按照固定的时间进行喂食,以保持其食欲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3.提供干净的饮水:动物需要随时可得的清洁饮水。
饮水设施应定期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细菌和病毒感染。
提供适当的运动和娱乐适当的运动和娱乐可以帮助动物释放压力和消耗能量。
以下是一些提供适当运动和娱乐的方法:1.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动物需要足够的空间来活动和探索。
提供合适大小的笼子或场地,以使动物能够自由活动。
2.提供适当的玩具:玩具可以帮助动物消除压力和焦虑。
根据动物的种类和兴趣,提供适当的玩具,例如球、绳子和填充玩具等。
3.提供社交互动机会:一些动物是社交性的,它们需要与同类或人类进行互动。
提供机会让动物与其他动物或饲养员互动,以满足其社交需求。
定期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非常重要。
畜禽免疫应激反应及预防措施摘要:应激是动物机体对体内外环境变化刺激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当动物受到的应激刺激过强或者刺激时间过长,机体的新陈代谢反应不足以抵抗应激刺激时,机体就会出现不良反应,生产性能降低,甚至出现衰竭和死亡现象,给养殖场(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畜牧生产实践中,应尽可能预防应激特别是严重应激的发生,以免损害动物福利,影响动物生产,降低经济效益。
本文从应激的概念、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临床及病理变化、治疗和预防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期望可以给养殖人员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畜禽;免疫;应激反应;预防措施前言当畜禽受到应激原刺激作用后,其中枢神经系统观察到体内平衡受到威胁时,无论刺激是否有害,机体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几乎动员了所有的器官和组织来应对反应原的刺激,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起到整合作用,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等起到执行作用。
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首先起到作用,对应激作出迅速而有效的反应,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对应激原的反应相对较慢,持续时间较长,是应激反应的另一重要途径。
1应激反应的概念应激是指动物在受到体内外各种环境变化刺激时,所表现出的防御反应和机能障碍的现象。
应激反应分为两类:凡是对机体产生良性效应的称为良性应激;凡是对机体产生不良效应的称为恶性应激。
根据应激反应的作用时间,又分为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其中急性应激发病迅速、危害最大。
2发病机制应激反应的主要反应途径如下:应激因子刺激畜禽的末梢感受器,应激刺激传入下丘脑,下丘脑接受神经刺激,引起兴奋,调节垂体生理活动,使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增强肾上腺分泌活动,增加糖皮质类固醇、醛固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引起机体新陈代谢变化,以对抗应激反应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