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房室模型(单剂量)
- 格式:ppt
- 大小:660.00 KB
- 文档页数:28
药学专业知识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知识点1.药动学参数及其临床意义: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2.房室模型:单室模型、双室模型、多剂量给药、非线性动力学3.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及矩量法4.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给药方案设计、个体化给药、治疗药物监测5.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的临床应用、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及生物等效性药动学基本参数>>速率常数(h-1、min-1)——速度与浓度的关系,体内过程快慢吸收:k a尿排泄:k e消除(代谢+排泄)k=k b+k bi+k e + ……>>生物半衰期(t1/2)——消除快慢t1/2 =0.693/k>>表观分布容积(V)——亲脂性药物分布广、组织摄取量多>>清除率(Cl,体积/时间)——消除快慢 Cl=kV某药物按一级速率过程消除,消除速率常数k=0.095h-1,则该药物消除半衰期t1/2约为A.8.0hB.7.3hC.5.5hD.4.0hE.3.7h『正确答案』B静脉注射某药,X0=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μ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是A.0.25LB.2.5LC.4LD.15LE.40L『正确答案』C房室模型药物转运(吸收、分布、排泄)的速度过程药学动力学首要问题——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一级速度与药量或血药浓度成正比>>零级速度恒定,与血药浓度无关(恒速静滴、控释)>>受酶活力限制(Michaelis-Menten型、米氏方程)药物浓度高出现酶活力饱和稳态血药浓度(坪浓度、C SS)静滴时,血药浓度趋近于一个恒定水平,体内药物的消除速度等于药物的输入速度。
达稳态血药浓度的分数(达坪分数、f ss)f ss:t时间体内血药浓度与达稳态血药浓度之比值n=-3.32lg(1-f ss)n为半衰期的个数n=1 →50%n=3.32 →90%n=6.64 →99%n=10 →99.9%静滴负荷剂量: X0=C SS V单剂量静注QIAN:单剂静注是基础,e变对数找lg尿药排泄数据分析·血药浓度测定困难·大部分药物以原形从尿中排泄·经肾排泄过程符合一级速度过程·尿中原形药物出现的速度与体内的药量成正比单剂量-静滴K0-滴注速度稳态血药浓度(坪浓度、C SS)QIAN:静滴速度找K0,稳态浓度双SA:关于单室静脉滴注给药的错误表述是A.k0是零级滴注速度B.稳态血药浓度C ss与滴注速度k0成正比C.稳态时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恒定不变D.欲滴注达稳态浓度的99%,需滴注3.32个半衰期E.静滴前同时静注一个负荷剂量,可使血药浓度一开始就达稳态『正确答案』D单剂量-血管外F :吸收系数吸收量占给药剂量的分数QIAN:血管外需吸收,参数F是关键双室模型QIAN:双室模型AB杂,中央消除下标10 多剂量给药(重复给药)QIAN:多剂量需重复,间隔给药找τ值>>多剂量给药体内药量的蓄积蓄积系数:R1.τ越小,蓄积程度越大2.半衰期大易蓄积3.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的波动程度4.评价缓控释制剂质量重要指标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追的公式QIAN:单剂静注是基础,e变对数找lg静滴速度找k0,稳态浓度双S血管外需吸收,参数F是关键双室模型AB杂,中央消除下标10多剂量需重复,间隔给药找τ值1.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的方程为2.单室模型血管外重复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的方程为『正确答案』A、B以下单室模型血药浓度公式分别为1.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2.单剂量静脉滴注给药3.单剂量血管外给药4.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达稳态『正确答案』B、A、D、C非线性药动学(酶、载体参与时出现饱和,速度与浓度不成正比)非线性药动学的特点·消除动力学非线性·剂量增加,消除半衰期延长·AUC和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与剂量不成正比·其他可能竞争酶或载体系统的药物,影响其动力学过程非房室模式——统计矩>>零阶矩: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过程>>一阶矩:药物在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MRT)药物在体内滞留情况>>二阶矩:平均滞留时间的方差(VRT)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的变异程度1.单室静脉滴注给药过程中,稳态血药浓度的计算公式是2.药物在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的计算公式是『正确答案』B、A给药方案设计1.一般原则——安全有效2.方案内容:剂量、给药间隔时间、给药方法、疗程3.影响因素:药理活性、药动学特性、患者个体因素4.目的:靶部位治疗浓度最佳,疗效最佳,副作用最小5.根据半衰期、平均稳态血药浓度设计6.给药间隔τ=t1/2,5-7个达稳态,首剂加倍7.生物半衰期短、治疗指数小:静脉静脉滴注给药方案设计体重为75kg的患者用利多卡因治疗心律失常,利多卡因的表观分布容积V=1.7L/kg,消除速率常数k=0.46h-1,希望治疗一开始便达到2μg/ml的治疗浓度,请确定静滴速率及静注的负荷剂量。
负荷剂量、单室模型和静脉滴注是临床药理学中常见的名词,它们在药物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针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负荷剂量1. 概念:负荷剂量是指在开始用药时迅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所需的初始剂量。
它通常用于需要迅速产生治疗效果的药物,例如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
负荷剂量的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快速地达到治疗药物的有效浓度,从而迅速产生治疗效果。
2. 应用:负荷剂量通常在疾病急性发作或需要迅速治疗的情况下使用。
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药物特性来确定负荷剂量的大小和使用方法。
3. 举例:比如对于一些心脏疾病患者,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迅速控制心率和节律,此时可以采用负荷剂量的方式来快速达到治疗效果。
二、单室模型1. 概念:单室模型是临床药理学中用来描述药物在机体内分布和代谢的模型。
它假设机体是一个均匀的单一“室”,药物在此“室”内分布和代谢。
单室模型可以帮助医生和药师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特性,从而优化用药方案。
2. 应用:单室模型在药物动力学研究和临床用药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预测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指导用药方案的制定。
3. 举例:在临床实践中,单室模型常常用于药物动力学参数的估计和临床用药指导。
通过建立单室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分布规律。
三、静脉滴注1. 概念:静脉滴注是一种将药物溶液以持续缓慢的速度通过静脉途径输入患者体内的方法。
静脉滴注可以精确控制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 应用:静脉滴注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特别是在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和急诊科等环境下。
它可以用于输入营养液、药物和液体等,以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和治疗效果。
3. 举例:在手术室中,医生需要通过静脉滴注给予患者麻醉药,以维持其手术期间的麻醉状态。
在重症监护室中,医生需要通过静脉滴注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负荷剂量、单室模型和静脉滴注是临床药理学中常见的术语,它们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讲义-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专题四药动学考点及计算专题专题四——药动学考点1.药动学基本参数2.房室模型公式t1/23.达稳态血药浓度的分数k4.非线性药动学V5.统计矩f SS6.给药方案设计BA7.治疗药物监测X08.生物利用度及评价指标k09.生物等效性10.计算问题考点1——药动学基本参数①速率常数(h-1、min-1)——速度与浓度的关系,体内过程快慢吸收:k a尿排泄:k e消除(代谢+排泄)k=k b+k bi+k e+……②生物半衰期(t1/2)——消除快慢t1/2=0.693/k③表观分布容积(V)——亲脂性药物分布广、组织摄取量多④清除率(Cl,体积/时间)——消除快慢Cl=kV考点2——房室模型QIAN:单剂静注是基础,e变对数找lg静滴速度找k0,稳态浓度双S血管外需吸收,参数F是关键双室模型AB杂,中央消除下标10多剂量需重复,间隔给药找τ值#公式1、2:单剂量静注QIAN:单剂静注是基础,e变对数找lg #公式3、4:单剂量-静滴k0-滴注速度稳态血药浓度(坪浓度、C SS)QIAN:静滴速度找k0,稳态浓度双S#公式5:单剂量-血管外F:吸收系数吸收量占给药剂量的分数QIAN:血管外需吸收,参数F是关键#公式6、7:双室模型QIAN:双室模型AB杂,中央消除下标10#公式8、9:多剂量给药(重复给药)单室-静注单室-血管外QIAN:多剂量需重复,间隔给药找τ值考点3——达稳态血药浓度的分数(达坪分数、f ss)f ss:t时间体内血药浓度与达稳态血药浓度之比值n=-3.32lg(1-f ss)n为半衰期的个数n=1 →50%n=3.32 →90%n=6.64 →99%n=10 →99.9%静滴负荷剂量:X0=C SS V考点4——非线性药动学特点①消除动力学非线性②剂量增加,消除半衰期延长③AUC和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与剂量不成正比④其他可能竞争酶或载体系统的药物,影响其动力学过程考点5——统计矩①零阶矩: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过程②一阶矩:药物在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MRT)药物在体内滞留情况③二阶矩:平均滞留时间的方差(VRT)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的变异程度考点6——给药方案设计①给药间隔τ=t1/2,5-7个t1/2达稳态,首剂加倍②生物半衰期短、治疗指数小:静滴根据半衰期、平均稳态血药浓度设计考点7——治疗药物监测①个体差异大:三环类抗抑郁药②非线性动力学:苯妥英钠③治疗指数小、毒性反应强:强心苷、茶碱、锂盐、普鲁卡因胺④毒性反应不易识别,用量不当/不足的临床反应难以识别:地高辛⑤特殊人群用药⑥常规剂量下没有疗效或出现毒性反应⑦合并用药出现异常反应⑧长期用药⑨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或中毒考点8——生物利用度(BA)>>生物利用程度(EBA)吸收的多少——C-t曲线下面积(AUC)>>生物利用速度(RBA)吸收的快慢——达峰时间(t max)T:试验制剂 R:参比制剂 iv:静脉注射剂评价指标:AUC、t max、C max考点9——生物等效性(BE)等效标准:>>AUC:80%~125%>>C max:75%~133%药动学重难点再次强化A.ClB.k aC.kD.AUCE.t max1.表示药物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符号是『正确答案』D2.清除率『正确答案』A3.吸收速度常数『正确答案』B4.达峰时间『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为AUC;清除率为Cl;吸收速率常数Ka;达峰时间t max。
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B1型题 4. A3/A4型题 5. X型题1.多剂量函数式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2.以静脉注射给药为标准参比制剂求得的生物利用度称为A.静脉生物利用度B.相对生物利用度C.绝对生物利用度D.生物利用度E.参比生物利用度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3.下列关于药物从体内消除的叙述错误的是A.消除速度常数等于各代谢和排泄过程的速度常数之和B.消除速度常数可衡量药物从体内消除的快慢C.消除速度常数与给药剂量有关D.一般来说不同的药物消除速度常数不同E.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时药物消除速度常数不变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4.关于生物利用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药物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B.根据选择的参比制剂的不同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C.完整表达一个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需tmax、Cmax、AUC三个参数D.生物利用度的程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中被吸收药物总量的相对比值E.与给药剂量和途径无关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5.有关尿药排泄速度法、总量减量法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速度法的集尿时间比总量减量法短B.总量减量法的实验数据波动小,估算参数准确C.丢失一两份尿样对速度法无影响D.总量减量法实验数据比较凌乱,测定的参数不精确E.总量减量法与尿药速度法均可用来求动力学参数k和ke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6.关于房室模型的概念不正确的是A.房室模型理论是通过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模拟机体B.单室模型是指药物进入体内后能迅速在血液与各组织脏器之间达到动态平衡C.房室模型中的房室数一般不宜多于三个D.房室概念具有生理学和解剖学的意义E.房室模型中的房室划分依据药物在体内各组织或器官的转运速率而确定的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7.需进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药物不包括A.用于预防、治疗严重疾病及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的药物B.剂量一反应曲线陡峭或具不良反应的药物C.溶解速度缓慢、相对不溶解或在胃肠道成为不溶性的药物D.溶解速度不受粒子大小、多晶型等影响的药物制剂E.制剂中的辅料能改变主药特性的药物制剂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8.关于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的错误表述是A.研究对象的选择条件为:年龄一般为18~40岁,体重为标准体重±10%的健康自愿受试者B.在进行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时,应首先选择国内外已上市相同剂型的市场主导制剂为标准参比制剂C.采用双周期交叉随机试验设计,两个试验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药物的10个半衰期D.整个采样期时间至少应为3~5个半衰期或采样持续到血药浓度为Cmax 的1/10~1/20E.服药剂量一般应与临床用药一致,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最好为等剂量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9.血管外给药的AUC与静脉注射给药的AUC的比值称为A.波动度B.相对生物利用度C.绝对生物利用度D.脆碎度E.絮凝度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10.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征有A.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剂量无关B.当C远大于km时,血药浓度下降的速度与药物浓度无关C.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成正比D.药物代谢物的组成、比例不因剂量变化而变化E.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11.用统计矩估算的药物动力学参数主要的计算依据为A.稳态时的分布容积B.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峰浓度D.达峰时间E.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12.研究TDM的临床意义不包括A.监督临床用药B.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变化C.研究治疗无效的原因D.确定患者是否按医嘱服药E.研究合并用药的影响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研究治疗给药方案(TDM)制定的临床意义。
§3 房室模型[问题的提出]药物进入机体后,在随血液输运到各个器官和组织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吸收、分布、代谢,最终排出体外.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即单位体积血液(毫升)中药物含量(毫克或微克),称血药浓度,随时间和空间(机体的各部分)而变化.血药浓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浓度太低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浓度太高又可能导致药物中毒、副作用太强或造成浪费.因此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和排除的动态过程,及这些过程与药理反应间的定量关系,对于新药研制、剂量确定、给药方案设计等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这个学科分支称药物动力学.建立房室模型(Compannlent Model)是药物动力学研究上述动态过程的基本步骤之一.所谓房室是指机体的一部分,药物在一个房室内呈均匀分布,即血药浓度是常数,而在不同房室之间则按照一定规律进行药物的转移.一个机体分为几个房室,要看不同药物的吸收、分布、排除过程的具体情况,以及研究对象所要求的精度而定.本节只讨论二室模型,即将机体分为血液较丰富的中心室(包括心、肺、肾等器官)和血液较贫乏的周边室(四肢、肌肉组织等).药物的动态过程在每个房室内是一致的,转移只在两个房室之间以及某个房室与体外之间进行.二室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可以推广到多室模型.显然,将一个机体划分为若干房室是人们为了研究目的所做的简化.值得庆幸的是,这种简化在一定条下已由临床试验证明是正确的,为医学界和药理学界所接受.[模型的假设] 1.机体分为中心室( 室)和周边室( 室),两个室的容积(即血液体积或药物分布容积)在过程中保持不变;2.药物从一室向另一室的转移速率,及向体外的排除速率,与该室的血药浓度成正比;3.只有中心室与体外有药物交换,即药物从体外进人中心室,最后又从中心室排出体外.与转移和排除的数量相比药物的吸收可以忽略.在这些假设下的一种二室模型示意图如下,)(),(t x t c i i 和i V 分别表示第i 室)2,1(=i 的血药浓度、药量和容积,12k 和21k 是两室之间药物转移速率系数,13k 是药物从I 室向体外排除的速率系数.)(0t f 是给药速率,由给药方式和剂量确定.这种速率系数为常数的房室模型称乳突状模型.[模型的建立] 根据假设条件和上图可以写出两个房室中药量)(),(21t x t x 满足的微分方程.)(1t x 的变化率由I 室向Ⅱ室的转移12k -1x ,I 室向体外的排除113x k -,Ⅱ室向I 室的转移是221x k ,及给药)(0t f 组成;)(2t x 的变化率由I 室向Ⅱ室的转移112x k 及Ⅱ室向I 室的转移221,x k -组成.于是有)(t x i 与血药浓度)(t c i 、房室容积i V 之间显然有关系式(2)代人(1)式可得这是线性常系数非齐次方程,它的解由齐次方程的通解和非齐次方程的特解组成.其对应齐次方程的通解为:其中βα,由确定.为了得到非齐次方程的特解从而解出(3),需要设定给药速率)(0t f 和初始条件.我们考察下面几种常见的给药方式.1.快速静脉注射这种注射可简化为在0=t 的瞬时将剂量0D 的药物输入中心室,血药浓度立即上升为10/V D ,于是)(0t f 和初始条件为方程(3)在条件(6)下的解为其中βα,由(5)确定.可以看出当∞→t 时0)(,0)(21→→t c t c .2.恒速静脉滴注 当静脉滴注的速率为常数是0k 时,)(0t f 和初始条件为方程(3)在条件(9)下的解可表示为其中常数11,B A 由初始条件0)0()0(21==c c 确定. 当t 充分大时)(),(21t c t c 将趋向于(10)式右端第3项表示的常值.实际上,若T t =后停止滴注,那么)(),(21t c t c 在T t >以后将按指数规律衰减并趋于零.3.口服或肌肉注射这种给药方式相当于在药物输入中心室之前先有一个将药物吸收人血掖的过程,可以简化为有一个吸收室,如图16.)(0t x 为吸收室的药量,药物由吸收室进人中心室的转移速率系数为01k ,于是)(0t x 满足0D 是给药量.而药物进人中心室的速率为将方程(11)的解代人(12)式得在这种情况下方程(3)的解)(1t c 的一般形式为(设βα,01≠k ).其中系数A ,B ,,E 正由初始条件0)0()0(21==c c 确定.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中心室的血药浓度)(1t c 取决于转移速率系数132112,,k k k ,房室容积21,V V 以及输入参数00,k D 等因素,而房室模型的用途恰是通过对)(1t c 的量测,确定对于药理学和临床医学最为重要的参数,如转移速率系数,特别是从中心室向体外排除的速率系数13k .下面介绍在快速静脉注射给药方式下估计诸参数的方法.[参数估计] 在0=t 瞬时快速注射剂量为0D 的药物以后,在一系列时刻),2,1(n i t i ,⋯=从中心室采取血样并获得血药浓度)(1t c ,根据这些数据利用 (7),(5)式估计参数132112,,k k k 的过程可分两步:先计算(7)式中的B A ,,,βα再确定132112,,k k k .1.计算B A ,,,βα 不妨设βα<,于是当t 充分大时(7)式近似为或对于适当大的i t 和相应的)(1t c ,用最小二乘法不难估计出α,1nA 和A .然后计算再利用(7)式得对于较小的i t 和由(17)式算出的)(1i t c ,仍用最小二乘法即可得到β和B .2.确定132112,,k k k因为∞→t 时0)(),(21→t c t c ,进人中心室的药物全部被排除,所以将(7)代人(19)式可得又因为联合(20),(21)式解出再利用(5)式即可确定这就完成了根据中心室血药浓度的量测数据,估计转移和排除速率系数的过程.[ 评注] 建立房室模型的目的是研究体内血药浓度的变化过程,确定诸如转移和排除速率系数等参数,为制订给药方案和剂量大小提供数量依据.建模过程是将机理分析和测试分析相结合,先由机理分析确定方程形式,再由测试数据估计参数.选用几个房室建模是一个重要问题,可以先选择一室模型,其计算非常简单.不满意时再采用二室或多室模型,甚至非线性房室模型.常见的一种非线性模型(以一室为例)是12111.)(c k c k t c +-=,当1c 较小时它近似于线性模型;称为一级排除过程,而当1c 较大时)(1.t c 近似于常数,称为零级排除过程,所以它表示了一种混合型的排除过程.。
西药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模拟题312配伍选择题A.降低介电常数使注射液稳定B.防止药物水解C.防止药物氧化D.降低离子强度使药物稳定E.防止药物聚合1. 苯巴比妥钠注射剂中加有60%丙二醇的目的是答案:A2. 青霉素G钾制成粉针剂的目的是答案:B[解答] 本组题考查制剂稳定化影响因素与稳定化方法。
药物制剂稳定化方法根据药物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方法,在水中很不稳定的药物,可采用乙醇、丙二醇、甘油等极性较小的溶剂,或在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非水溶剂可延缓药物的水解,减少药物的降解速度,巴比妥钠注射剂中加有60%丙二醇的目的是降低溶剂介电常数,使注射液稳定;同体制剂应控制水分含量,生产时应控制空气相对湿度,还可通过改进工艺,减少与水分的接触时间,也可通过改进剂型或生产工艺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青霉素G钾制成粉针剂的目的是防止青霉素水解。
故本组题答案应选AB。
A.PoloxamerB.Eudragit LC.CarbomerD.EC3. 属于肠溶衣材料的是答案:B4. 属于不溶性包衣材料的是答案:D5. 属于胃溶衣材料的是答案:E[解答] 本组题考查包衣材料的种类和作用。
胃溶型包衣材料即在胃中能溶解的一些高分子材料,适用于一般的片剂薄膜包衣。
肠溶衣材料系指在胃中不溶,但可在pH较高的水及肠液中溶解的成膜材料。
Eudragit L即丙烯酸树脂Ⅰ号、Ⅰ号、Ⅰ号,为肠溶性衣料;poloxamer为泊洛沙姆,是表面活性剂;Carbomer为卡波姆,为丙烯酸键合烯丙基蔗糖或季戊四醇烯丙醚的高分子聚合物,作凝胶基质;EC为乙基纤维素,一般不溶于水,为水不溶性薄膜衣料;HPMC为羟丙甲纤维素,溶于水,作胃溶性薄膜衣材料。
故本组题答案应选BDE。
A.司盘20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C.苯扎溴铵D.卵磷脂E.聚乙二醇6. 属于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答案:D7. 属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8. 属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答案:B9. 属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是答案:A[解答] 本组题考查表而活性剂的分类、特点、毒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