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重难点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文学翻译翻译文学作品的难点和技巧文学翻译:翻译文学作品的难点和技巧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旨在将原作中的情感、意境和美感准确传达到另一种语言中。
然而,由于文学作品的特殊性,翻译过程中常常面临许多难点。
本文将探讨文学翻译的难点,并提供一些技巧来克服这些难点。
一、语言的差异语言是一种文化的折射,不同的语言背后蕴含着不同的价值观、传统和思维方式。
因此,进行文学翻译时,我们不仅需要融汇贯通两种语言的词汇和语法,还需要理解并传达其中的文化内涵。
技巧:熟悉文化背景。
翻译之前,翻译者应该深入了解原著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环境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
同时,建立起与原著相似的文化框架,以便更好地传达原作中的情感和意义。
二、文学创作中的修辞手法文学作品通常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暗示、象征等,这些手法是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
然而,这些修辞手法在不同语言之间的表现形式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翻译者寻找恰当的表达方式。
技巧:转换修辞手法。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以保持原著的艺术效果。
例如,如果原作中使用了隐喻,翻译者可以考虑在目标语言中使用类似的隐喻来传达相同的含义。
三、文学风格和节奏的保留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节奏,这些风格和节奏是他们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
然而,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有时很难完全保留原作的风格和节奏。
技巧:保持原著的风范。
翻译者需要在保持原著意义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还原原作的文学风格和节奏。
通过对语言的灵活运用和句法的调整,翻译者可以创造出与原作相似的阅读体验。
四、多重文化因素的平衡文学作品通常是作者对自己所处文化的反思和刻画。
因此,在进行文学翻译时,翻译者需要平衡原著的文化元素与目标语言受众的理解。
技巧:文化转换。
翻译者需要在文学翻译中恰当地转换文化元素,使得目标语言的读者能够理解并产生共鸣。
这可能涉及到在翻译中加入解释、注释或者选择一个更为靠近目标文化的类似文化元素。
一、商务词汇翻译1、hereby: 特此2、Default:违约,不履行3、force majeure:不可抗力4、marketing strategies:营销策略5、aesthetic appearance:式样美观6、installation guide:安装指南7、import duties:进口关税8、courteous service:服务周到9、In one’s favor:以某方为受益人10、express airmail:航空快信11、life insurer:寿险公司12、decline an offer:不接受报价,拒绝发盘13、document:单据,凭证14、foreign currency:外币,外汇15、wholesale prices:批发价16、security:证券17、bad loans:不良贷款18、exquisite craftsmanship:技艺精湛19、quotations:报价20、outstanding:未付款的;未结账的21、pro forma invoice:形式发票22、running account:流水账23、blind copy:秘密抄送件24、active stock:热门股25、null and void:无效的26、corporate performance:公司业绩27、clearance sale:清仓削价销售28、Joint ventures:合资企业29、honor a draft:票据兑现30、business scope:经营范围,业务范围31、FOB:free on board离岸价格32、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到岸价33、Imp. & Exp.:import and export 进出口34、C.B.D.: cash before delivery 付现提货35、A/C:account current 往来账户36、PS:Postscript 附录37、P/A: particular average 单独海损38、OPND:opened公开的39、PV:Production Validation产品鉴定;Par Value 面值二、熟悉以下英文合同中经常出现的程式化语言及其汉语译文。
外国语言文学类皮金语的翻译难点在哪里皮金语,作为一种在特定地区和社群中使用的语言,在翻译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难点。
这些难点不仅源于其语言结构和语法特点,还与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社会背景以及使用场景密切相关。
首先,皮金语的词汇构成较为复杂。
它通常融合了多种来源的词汇,包括英语、法语、当地的土著语言等。
这就导致在翻译时,译者需要对这些不同来源的词汇有清晰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
例如,某些词汇可能在英语中有特定的含义,但在皮金语中经过演变和融合后,其意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如果译者仅仅依据英语的原义进行翻译,很可能会造成误解。
其次,皮金语的语法规则相对灵活多变。
与许多规范严谨的语言不同,皮金语的语序、时态和语态的表达常常没有固定的模式。
这使得翻译时难以套用常规的语法规则来进行准确的转换。
比如,在表述过去的事件时,皮金语可能不会像常见语言那样通过明显的时态标志来体现,而是通过上下文或者特定的词汇暗示。
这就要求译者对文本的整体语境有敏锐的感知,才能准确判断出事件发生的时间。
再者,皮金语中存在大量的俚语、习语和隐喻。
这些表达方式往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对于不熟悉当地文化的译者来说,理解和翻译这些内容是极具挑战性的。
例如,某些俚语可能与当地的传统习俗、宗教信仰或者历史事件相关,如果译者对这些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就很难传达出其真正的含义。
文化差异也是皮金语翻译中的一大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皮金语中蕴含着当地独特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社会习俗。
在翻译过程中,如果不能充分理解和尊重这些文化元素,很容易导致翻译的偏差或不恰当。
比如,在某些文化中,特定的颜色、动物或者数字可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而这些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并不存在。
如果译者没有意识到这些差异,就可能会在翻译中出现错误。
此外,皮金语的使用场景也对翻译造成了影响。
它可能在口语交流、文学作品、商业文件等不同的领域中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例如,口语中的皮金语可能更加随意、简洁,而在正式的文件中则需要更加规范、准确的表达。
如何处理好意译与直译的关系?一部好的译作总是既有意译又有直译。
处理意译与直译关系的原则是:凡能直译处坚持直译,必须意译处方可意译。
1.既保持原作内容,又保持原作形式。
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就是直译。
2.原文内容与译文的形式矛盾时宜用意译。
在翻译过程中遇到内容与形式不能统一时就需要采用意译的方法灵活处理。
3.意译与直译相结合。
语言学家王佐良先生曾说:“直译不是硬译、死译;意译不是乱译,不可增减原文的信息。
在翻译实践中要处理好意译与直译的关系,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长句子的翻译是翻译教学的难点“英译汉”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题型之一。
一般说来,“英译汉”题目的英文常以主从结构为主,主句与从句、从句与短语相互嵌套,句子一般较长,有的有标点隔开,有的没有,且结构复杂,难以理解。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现形式上相去甚远,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英文的句子结构往往无法“复制”。
如果硬性“复制”出,译文往往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这种问题在英语长句子翻译成汉语时显得尤为突出。
这种情况,可以分别采用下列方法化解矛盾:1.拆译法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对于长复合句、结构复杂的长句子,通常根据句子的逻辑联系、内容的先后顺序和汉语表达的需要将其结构“打乱”,拆散或拆成短语、短句进行翻译。
2.倒译法“倒译法”指不按英语原文的自然词序进行翻译,而是从后面往前面翻译的方法。
3.顺译法“顺译法”,即汉语采用与英语原文表达一致的翻译方法。
英文的句子虽然很长,但其结构是按照时间顺序、动作顺序或逻辑联系等安排的。
这种类型的句子相对来说翻译较容易。
4.顺译、倒译综合法适于“顺译”的地方则顺译,适于“倒译”的地方便“倒译”,两者综合运用,同时也运用其它的翻译方法。
翻译长句子时无论采用“顺译法”、“倒译法”,还是采用“拆译法”、“顺译倒译综合法”,最首要的是译者要从作者的意图、内容的逻辑联系和句子的语法关系三个方面去分析句子、弄懂句子。
翻译常见难点解析一、语义复杂度语义复杂度是翻译中常见的难点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义词/歧义词的翻译:某些词汇在不同上下文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翻译时需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其含义并进行恰当的翻译。
例如,英文中的 "bank" 可指银行,也可指河岸,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具体含义。
2. 习语和惯用语的翻译:习语和惯用语是每个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不同语言之间存在差异。
翻译时需要准确理解其意思,并找到相应的目标语言表达方式。
3. 文化差异的翻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存在差异,翻译时需要进行文化转换,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二、语法结构语法结构是翻译中另一个常见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序的调整:不同语言的语序可能存在差异,翻译时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序重新组织句子,使其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
2. 时态和语态的转换:时态和语态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可能存在差异,翻译时需要准确转换时态和语态,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要求。
3. 冠词和代词的使用:冠词和代词在不同语言中的使用规则存在差异,翻译时需根据目标语言的规范使用冠词和代词,确保句子结构的准确性。
三、特殊技术术语在专业领域的翻译中,常遇到一些特殊的技术术语,其翻译可能需要特殊处理:1. 行业术语的翻译:不同行业具有专业的术语系统,翻译时需要熟悉相关行业的专业术语,并选择合适的目标语言表达方式。
2. 缩略语和缩写词的翻译:缩略语和缩写词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可能存在差异,翻译时需要确保缩略词和缩写词的准确传达,并在目标语言中采用合适的表达方式。
3. 数字和单位的翻译:数字和单位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习惯进行准确转换。
总结翻译中的难点主要包括语义复杂度、语法结构和特殊技术术语。
在面对这些难点时,译者需要充分理解源语言的含义和表达方式,并根据目标语言的规范和习惯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
文言文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翻译技巧。
3、培养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原则。
(2)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3)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
2、难点(1)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实词的准确翻译。
(2)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特殊句式的正确转换。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对翻译有初步的认识。
2、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翻译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翻译中的难点和疑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段简单的文言文,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让学生尝试翻译,从而引出文言文翻译的话题。
2、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信”强调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含义,不随意增减或改变。
举例:“沛公军霸上”,应翻译为“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不能随意改变“军”的意思。
(2)“达”要求译文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比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翻译为“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语言表达要自然。
(3)“雅”注重译文的优美和文采,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较高的要求,先保证“信”和“达”。
3、文言实词的翻译(1)一词多义讲解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如“兵”,有“兵器”“士兵”“军事”等意思,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其具体含义。
例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中“兵”指“兵器”;“赵亦盛设兵以待秦”中“兵”指“士兵”。
(2)词类活用介绍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等词类活用情况。
如“沛公军霸上”中“军”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驻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使……变绿”。
(3)古今异义指出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语,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
分析英语翻译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英语翻译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上,有一篇文章以《英语六级译不出小海报?——大学生该增强应用能力了》为题,报道了扬州某高校为了迎接“三八”妇女节,特地邀请扬州市区一公司女经理做一场“创业报告会”。
负责的老师起草了海报的中文内容,让学生译成英语。
然而,四名大学生苦思冥想,译出来的内容各不相同,而且在译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简单的部分也是一头雾水,结果他们的译文根本用不了。
为此,负责报告会的老师专门去该高校请英语系的教师帮忙翻译。
我们反思:英语教学一直都是注重应试教育,不断地追求分数,忽略了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那么,在教授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时,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方法与技巧,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一、翻译理论英语翻译是“把-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要忠实又要通顺,绝非易事,因为语言是最难掌握、最难精通的。
一个作者只需熟悉一种语言,译者则应精通两种语言,并要善于克服两种语言因巨大的差异所造成的困难。
茅盾说:“精通本国语文和被翻译的文字,这是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的起码条件……”英语翻译不仅是语言的问题,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差异,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表达很不容易;译作到了外国编辑那里,还有一个他们是否理解和认可的问题。
因此,做好英语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素质。
翻译课程的本质是语言教学,是提高双语水平的有效手段。
翻译教学可以在英语语言学习和汉语语言意识方面使学生受益。
二、翻译即再创造第一,翻译时确切地再现他人的笔意和笔法。
译者翻译时既要对原文忠实,又必须发挥创造性;不可止于形同,更要追求神似。
翻译是再创造,而不是照相式地机械重复,所以翻译必然能够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散文翻译的特点和难点散文翻译的特点和难点散文翻译是文学翻译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不同于小说、诗歌翻译,散文的编排和写作方式要灵活多变,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也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多种难点和挑战。
因此,本文将从特点和难点的角度探讨散文翻译的具体问题。
一、散文翻译的特点1.灵活多变散文翻译不同于固定结构的小说和诗歌,它没有固定的韵律和格律,更容易使翻译者在翻译时产生死板的感觉。
因此,散文翻译需要翻译者有较高的语感、文化理解和审美素养,使其真实而自然地传达原文的内容及情感。
2.简洁明了散文翻译在表达上非常简单明了,意义清晰,一般不太使用复杂的词汇句式。
散文的短小精悍、简洁而有力的表述,给翻译带来了相对困难。
3.生动鲜活散文翻译通常具有生动而鲜活的叙述,通常包括多个情感表达,情感夸张,需要翻译者将这种鲜活感表现出来,让读者在外语文本中感受到原文的独特魅力。
4.思想含蓄散文创作通常将社会态度、文化情感表露于文字之中,因此会呈现出一定的思想含蓄。
这就要求翻译者看懂原意,较为深入的领悟,对于表意就不能都躲在字里行间,而需要在翻译的过程中加入足够的思考和感悟,同时根据译文的语言习惯和文化特点,转换文本的语言为读者更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
5.自由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散文翻译与小说、诗歌等艺术形式相比,具有更高的自由度。
散文在描述事实之间,更多时候依靠写作者自己的思考和情感反应。
这就要求翻译者深刻了解原文作品,深入表达作者当时的思想,理解并加入自己的感知,自由对译文进行加工,保证译文与原文产生了一定的共通性和关联性。
二、散文翻译的难点1.意译散文是优美的文学形式,其语言表达并非只在内容和语言的准确传递上,而是更加重视语感和美感的表达。
这就要求翻译者在翻译时要有一定的意译能力,选择合适的词汇、翻译方法以及表现出原文的美感,尽可能传达原作的风格、气质和情感。
因此,要想准确、生动地表达原文,就必须深入理解原作,合理运用翻译技巧,既保留原文的文化、情感元素又要适应目标语词语的习惯表达方式。
如何处理好意译与直译的关系?一部好的译作总是既有意译又有直译。
处理意译与直译关系的原则是:凡能直译处坚持直译,必须意译处方可意译。
1.既保持原作内容,又保持原作形式。
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就是直译。
2.原文内容与译文的形式矛盾时宜用意译。
在翻译过程中遇到内容与形式不能统一时就需要采用意译的方法灵活处理。
3.意译与直译相结合。
语言学家王佐良先生曾说:“直译不是硬译、死译;意译不是乱译,不可增减原文的信息。
在翻译实践中要处理好意译与直译的关系,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
长句子的翻译是翻译教学的难点“英译汉”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题型之一。
一般说来,“英译汉”题目的英文常以主从结构为主,主句与从句、从句与短语相互嵌套,句子一般较长,有的有标点隔开,有的没有,且结构复杂,难以理解。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现形式上相去甚远,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英文的句子结构往往无法“复制”。
如果硬性“复制”出,译文往往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这种问题在英语长句子翻译成汉语时显得尤为突出。
这种情况,可以分别采用下列方法化解矛盾:
1.拆译法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对于长复合句、结构复杂的长句子,通常根据句子的逻辑联系、内容的先后顺序和汉语表达的需要将其结构“打乱”,拆散或拆成短语、短句进行翻译。
2.倒译法“倒译法”指不按英语原文的自然词序进行翻译,而是从后面往前面翻译的方法。
3.顺译法“顺译法”,即汉语采用与英语原文表达一致的翻译方法。
英文的句子虽然很长,但其结构是按照时间顺序、动作顺序或逻辑联系等安排的。
这种类型的句子相对来说翻译较容易。
4.顺译、倒译综合法适于“顺译”的地方则顺译,适于“倒译”的地方便“倒译”,两者综合运用,同时也运用其它的翻译方法。
翻译长句子时无论采用“顺译法”、“倒译法”,还是采用“拆译法”、“顺译倒译综合法”,最首要的是译者要从作者的意图、内容的逻辑联系和句子的语法关系三个方面去分析句子、弄懂句子。
换而言之,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从而抓住主要意思;然后找其定语、状语、补语等各种修饰成分;最后根据句型的结构特点选用适当的翻译方法译出句子。
不过,任何一个长句的翻译方法绝不是单一的,在使用“拆译法”时往往还会用到“增词法”或“词类转换法”等。
英汉语言在句法层面的异同点:
第一,汉语喜欢绕圈子,即说了好多修饰语才转到中心议题上,而英语喜欢开门见山,即先说中心议题,再加修饰语。
第二,汉语句子结构没有主次之分,属于“流水句”和竹式排列,而英语句子则把某一部分作为主句,其他则以从句或非谓语形式或其他短语的形式作修饰语,主从关系分明,严密,属于树型排列。
第三,汉语不太重视从句的划分,而英语则要区分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英语对从句引导词的选用要求严格。
中国学生常常在引导词方面出错。
第四,有的英语句子如不分析其语法结构而直译成汉语,会出现错误的翻译。
由此可以看出,英汉两种语言句法差异较大,只有对他们仔细比较才可避免汉语的负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