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金融中心辐射力研究_以南京为例的实证分析_陈莹
- 格式:pdf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8
现代经济信息我国金融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连紫含 江南大学商学院摘要:金融产业集聚作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利于集合优质金融资源,促进地区金融发展。
本文将聚焦江苏省南京市,在分析南京市金融产业集聚区位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对南京市2000-2016年影响金融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最后,通过分析和总结,提出针对南京市的合理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产业集聚;南京市;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6-0496-02一、引言所谓金融集聚指的是金融与地域的相互作用:协调、组合、配置而形成金融地域密集系统的过程。
[1]从全球范围看,主要有纽约、东京和伦敦这三大知名国际金融产业集聚区。
就中国而言,金融产业的集聚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如北京的金融街、上海的陆家嘴和深圳已经成为国内较为成熟的金融产业集聚地,在这些集聚地集合了众多优质的金融机构与企业和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金融产业集聚,可以促使外部辐射效应的产生,推动金融中心成为经济中心,而后带动周围经济的发展。
同时,金融产业集聚还可以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无效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有利于金融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
江苏省作为泛长三角区域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着力打造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大力发展金融产业。
同时,为了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南京的积极示范作用,江苏省和南京市以河西金融聚集区为重点,按照高质量的发展要求,推进金融市场建设稳健发展。
本文将通过探讨南京市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促进整个区域朝着更加均衡、稳定的方向发展。
二、南京市建设金融产业集聚区优劣势分析(一)区位优势1.南京的综合经济实力较强2016年南京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503亿元,是长江沿线城市中的核心城市经济体,其中金融业产值约为22269亿元。
我国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能力研究作者:王枳力来源:《新经济》 2016年第5期王枳力摘要:本文从我国区域型金融空间分布格局及相关研究入手,对中国区域性金融中心空间辐射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区域性金融中心空间辐射能力前言: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在积极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区域性金融系统迅速壮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
该系统在运行过程能够对区域当中金融市场相关信息和资源进行总结和归纳,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我国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能力研究至关重要,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进步,为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做贡献。
一、我国区域性金融空间分布(一)格局。
在积极加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能力研究的过程中,应首先加强对我国区域性金融空间分布的了解,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重点针对的区域为地市级以上机构,广泛收集了相关货币使用及贷款的数据等,这些数据和信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我国区域性金融系统发展的现状,并通过以下公式来展现出来:LQij=(xij/xj)/(xi/x),其中j 代表地区,LQ指的是区位熵;xij指的是j区域内贷款数量之和;j区域内生产总值应用xj表达出来;我国所有金融机构日常经营过程中贷款产生的总数应用xi进行表达;不同地区域经营过程中的国民生产总值为x。
某区域行业比重同国家整体比重的比值就是区位熵,经过计算,如果该数值比一大,则该区域经济某行业经济发展超出了国家平均水平,在日常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能够积极集聚产业,该行业发展中也能够处于优势地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也能够促使产业集群在该地区逐渐成立并发展起来。
(二)相关研究。
在积极进行我国区域性金融空间分布相关研究的过程中,本文充分应用了空间计量经济学。
经分析,Moran’sI中国金融业全局在应用不一样的空间权重矩阵计算的过程中,结果均为正,由此可知较强的正相关存在于我国金融业空间分布当中。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分析与评价内容提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开始显现,城市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中心城市开始逐渐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而这种带动作用则源于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
为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中心,是建立国际经济联系的纽带,也代表着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对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规模,经济辐射力,经济辐射半径一、引言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深,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并逐渐以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形成城市网络体系。
在城市网络体系中,区位优势相对较好,经济要素、产业相对集中的城市逐渐发展成为网络体系的中枢神经,对处于该网络体系的其他城市产生影响,形成了某个区域内的中心城市。
从规模和结构两方面看,中心城市表现为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控制中心和文明辐射中心,是周围城市的增长极[1]。
国家中心城市概念是在2005年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根据《城市规划法》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时提出的。
是指那些在全国城市网络体中经济要素最为集中以及经济规模最为庞大的城市,是对于全国经济具有相当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城市,其发展能带动全国范围内其他城市共同发展的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是联系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窗口,是带动区域经济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领头者。
经济辐射力是中心城市辐射力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方面。
经济辐射力体现在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就业吸引能力、开放程度、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科技水平、教育水平等方面[2]。
本文将针对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通过横向比较展开实证分析,解析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经济的辐射内容、辐射强度以及辐射范围。
二、文献回顾陈田(1987)对全国性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空间组织进行研究,定义了城市经济影响区:即城市经济影响区是指城市经济活动影响能力能够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地域范围。
金融中心从集聚到辐射效应的研究评述作者:牛盈苏马青林来源:《财讯》2018年第25期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城市间的竞争不再是单一的个体竞争,而是城市群之间的角逐。
中心城市s区域协同化发展逐渐成为城市提升自身实力的重要方式,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金融中心的发展,不仅会产生极化效应,而且还会对周边地区产生扩散效应,提升在区域中的整体面貌和辐射力,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在这个背景下,以金融中心为研究重点,从不同视角对金融中心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的理论规律进行7梳理,根据上述理论整合了金融集聚和辐射的相关理论,并对在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集聚和辐射效应最大化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提炼,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文献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金融中心金融集聚辐射效应引言随着金融产业的不断建设和发展,金融资源打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实现跨区域流动在某一地区进行集聚整合。
此时就形成了我们研究的重点,在金融资源集聚的过程中金融中心不断形成。
有研究表明,金融集聚会对本地区经济产生需求关联和资本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并驱动区域协调发展,对周边地区经济的辐射效应主要有金融资源集中的福利补偿效应和金融资源扩散的涓流效应。
因此,在研究金融中心的集聚和辐射问题上对促进区域金融合作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中心集聚的问题整合梳理对于金融中心的集聚问题,现有文献主要从两个视角研究。
一是金融地理学视角,引入地理位置、距离与空间等因素(金雪军和田霖,2004)。
二是金融地域运动理论,该理论是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时空规律的研究,全面系统地解释了区域和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内在机制(董锁成,1994)。
对金融集聚动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金融集聚内在动因的直接研究,在这个研究中提出了金融地理学的信息流理论是金融中心发展的先决条件( Amin and Thrift 1994)。
二是,关于区域金融成长的研究。
2023年7月第26卷第14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Jul.,2023Vol.26,No.14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力及优化策略研究——以太原市为例李 蕾(山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太原030024)[摘 要]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是中国地理大区的区域中心,一般为具有重要区域意义的省会城市及副省级城市。
山西省太原市地处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圈接合部,不仅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也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在全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布局中具有“东融南承西联北拓”的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强化太原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城市承载力和聚合力,加快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进程,文章将分析太原市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历程及未来方向,定量测算现阶段太原产业中心性、综合辐射能力及城市辐射范围,并提出未来建设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中心性;辐射力;太原市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4.054[中图分类号]F299.27;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4-0164-040 引 言区域中心城市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居于经济社会中心地位的城市,是区域中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能够渗透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城市[1]。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在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以中心城市为引领,提升城市群功能;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培育发展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等城市群。
可以说,以山西省太原市为核心的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明确进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在此背景下,将太原建设成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有利于提升山西中部城市群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打造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重要节点,推动实现山西在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争先崛起。
Financial Radiation Capability and Improving Path of Nanjing City --- A Concurrent Discussion o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anjing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Zone
作者: 于溪[1];成春林[2]
作者机构: [1]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人力资源部,江苏南京210002;[2]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出版物刊名: 华东经济管理
页码: 57-61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12期
主题词: 金融集聚;金融辐射;提升路径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需要系统、整体、协同推进。
作为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作为长三角、泛长三角的重要成员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南京理应更好地发挥其金融辐射的作用。
南京具有金融集聚区建设良好的基础,对南京在江苏行政区范围和南京都市圈范围的金融辐射能力分别进行测度,比较后发现在都市圈范围内南京金融辐射效果更好,但辐射能力有待提升。
南京需要加强金融辐射源的培育,消减金融辐射的阻力,促进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共建,减少行政壁垒,完善功能区合理分布,防止盲目竞争和重复建设,从而让南京真正成为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
南京太阳辐射量一、引言太阳辐射是指地球接收到的来自太阳的能量,它是地球上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阳辐射量的不同分布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南京的太阳辐射量情况,并分析其对当地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二、南京太阳辐射量的概述2.1 太阳辐射量的定义太阳辐射量是指太阳能在单位面积上以辐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能量。
它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等不同波段的辐射。
太阳辐射量的强弱与地理位置、气候和季节等因素密切相关。
2.2 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南京位于中国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1°59′,东经118°46′。
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太阳辐射量在南京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日变化特征。
三、南京太阳辐射量的季节变化3.1 春季太阳辐射量分析春季是南京的温暖季节,气温逐渐升高,阳光逐渐增多。
太阳辐射量也随之增加,但还没有达到最高峰。
此时,南京的太阳辐射量主要集中在中午和下午时段。
3.2 夏季太阳辐射量分析夏季是南京最炎热的季节,太阳辐射量也达到了一年之中的最高峰值。
由于南京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潮湿的气候会加剧夏季的炎热感。
此时,南京的太阳辐射量集中在上午和下午时段,中午时段避免暴露在阳光下对身体健康有益。
3.3 秋季太阳辐射量分析秋季是南京凉爽的季节,天空晴朗的日子较多,太阳辐射量相对较高。
此时,南京的太阳辐射量主要集中在早晨和傍晚时段,中午时段辐射量相对较低。
3.4 冬季太阳辐射量分析冬季是南京的寒冷季节,气温较低,太阳辐射量也相对较低。
由于南京的冬季气候干燥,阳光照射能力较强,可以带来温暖的感觉。
此时,南京的太阳辐射量主要集中在正午时段。
四、南京太阳辐射量对当地气候和环境的影响4.1 太阳辐射量对气温的影响南京的气温受太阳辐射量的影响较大。
夏季高温与太阳辐射量的高峰期相吻合,阳光直射地面,将大量能量转化为热能,导致气温升高。
冬季阳光辐射较弱,导致气温较低。
作者: 安子铮[1] 安子祎[2]
作者机构: [1]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2]甘肃省经济委员会,甘肃兰州730030
出版物刊名: 金融发展研究
页码: 41-44页
主题词: 金融中心 因子分析 威尔逊模型 金融辐射力
摘要:本文定义了金融中心层级体系的概念,将金融中心划分为四个层级,并通过实证的方法,建立金融中心层级和金融辐射力之间的定量关系。
分析认为,中国金融中心的建设应该遵循金融中心层级论,形成点状散布型的金融中心层级体系,并对中国7个城市的金融中心定级定位进行了评价。
作者: 唐礼智[1];朱建锋[1];曹路萍[1]
作者机构: [1]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出版物刊名: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131-135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 关键字;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金融竞争力;金融辐射力
摘要:文章运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福建各城市金融竞争力指数.进而采用威尔逊模型和断裂点理论分析中心城市金融辐射的有效半径。
研究结果表明,厦门的综合金融竞争力高于福州,两地在分项指标上则各有所长;厦门在对漳州和泉州的辐射影响力占据优势,福州在对莆田和宁德的辐射影响力居于主导地位。
因此,基于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本质要求,应逐步构建以厦门、福州为主体,泉州为延伸,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海西区域金融一体化体系。
自贸区建设对区域发展的辐射效应研究——以天津地区为例朱婉婷
【期刊名称】《中国集体经济》
【年(卷),期】2024()7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自由贸易区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合作模式,对于推动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提升产业合作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自贸区作为国内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自贸区建设对于促进国内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天津自贸区作为中国自贸区战略的重要一环,对于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辐射效应。
文章旨在探讨天津自贸区建设对区域发展的辐射效应,分析其产生的背景、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总页数】5页(P29-33)
【作者】朱婉婷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
【相关文献】
1.天津自贸区辐射效应研究
2.自贸区制度"溢出"路径下的城市发展与管理规制——以上海自贸区的清单管理与辐射效应为例
3.自贸区试验服务内容的辐射效应与区
域发展4.天津自贸区对区域发展辐射效应研究5.自贸区建设对母城及区域发展的辐射效应——以天津自贸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区经济辐射力比较研究
李泉
【期刊名称】《中国国情国力》
【年(卷),期】2012(000)009
【摘要】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海淀区“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举全区之力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的发展目标。
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域,海淀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伴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其经济辐射能力也逐步增强。
【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李泉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62.821
【相关文献】
1.浮力变化的量热法与辐射力天平法测量超声功率比较研究 [J], 韩冥生;杨平;祝海江
2.西部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评价与比较研究\r——以成都与西安为例 [J],
3.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与血清学模型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比较研究 [J], 张伟;朱先存;左鲁生;汪明;欧广超;张兆昕
4.西部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评价与比较研究--以成都与西安为例 [J], 何龙斌;
5.声触诊弹性测量与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检测肝脾硬度的比较研究 [J], 王青娟; 郑剑; 古日珍; 姚小虹; 康斯亮; 龙乐香; 周丹; 王小立; 郑荣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都市圈”发展战略下南京江北新区提升区域辐射力的路
径
叶南客;吴海瑾;曾盛红
【期刊名称】《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22()1
【摘要】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完善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国家发改委发文原则批复《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已经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南京-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
“南京都市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提升中心城市南京的城市能级与培育现代化都市圈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作为中心城市核心新城区的江北新区,亟需多维度扩大和提升中心城区的功能,全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际大循环的开放门户,以国际视野向现代化新主城迈进,助推南京引领“南京都市圈”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北翼强核心。
【总页数】6页(P85-89)
【作者】叶南客;吴海瑾;曾盛红
【作者单位】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南京市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法学研究所;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9.9
【相关文献】
1.区域合作视角下南京都市圈规划的实践成效及反思
2.南京江北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与提升路径
3.发展转型背景下产业园区景观风貌提升探讨——以南京市江北新区软件园为例
4.新区域主义视角下的管治尺度构建——以南京都市圈建设为例
5.新时代国家战略视域下南京都市圈区域战略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金融区域辐射力研究基于长沙对湖南省内其他市州辐射力的实证检验龙海明;凌炼;周哲英【期刊名称】《财经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4(000)003【摘要】This paper took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and financial radiation level as the core parameters to measure the financial radiation power on the basis of an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egional financial radiation power.The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was modeled by us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nd the financial radiation level is estimated by using the Breaking Point Theory.Meanwhile.we made an empirical test of Changsha's financial radiation power to other cities in Hunan Province,and the evidence showed us that as a provincial capital, Changsha's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was far more higher than other cities in Hunan,but its fi-nancial radiation level to other cities was less than 90%,indicating that Changsha has failed to fully exert its competitiveness.Therefore,we should deepen the j oint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o build regional distinctive financial brand and make local corporat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igger and stronger from three aspects of regional financial radiation power's forming base,source and carrier.%通过分析金融区域辐射力的形成机理,以金融竞争力和金融辐射程度作为测度金融区域辐射力的核心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金融竞争力评价模型,再结合断裂点理论构建金融辐射程度评价模型,并以长沙对湖南省内其他市州的金融辐射力进行实证检验。
论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力
朱文剑
【期刊名称】《上海经济研究》
【年(卷),期】1987()4
【摘要】一、发挥中心城市作用的关键因素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扩展的过程中,通过横向经济联合,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经济区域,并以此组织商品生产和流通,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
因为,以往集权型产品经济模式所构造的商品物资和资金的纵向分配体制,形成了商品物资、资金的迂回流动,出现了原料物资的积压和生产能力利用率低同时并发的怪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财力和物力的使用效果,而且也使整个经济运行机制僵死呆板,缺乏灵活性。
我们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是要削弱经济运行中的这种刚性,消除经济活动中的不合理因素,按照我国经济的自然构造和生态状况,商品经济本身固有的规律,并根据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组织生产商品,合理分配和利用各种资源。
【总页数】3页(P38-40)
【关键词】中心城市;商品经济观念;关键因素;辐射力;经济体制改革;经济运行机制;金融中心;城市作用;生产能力利用率;怪现象
【作者】朱文剑
【作者单位】浙江省人民银行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自贸区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及辐射力实证研究 [J], 孔佩伊;江航
2.现代金融区域辐射力研究基于长沙对湖南省内其他市州辐射力的实证检验 [J], 龙海明;凌炼;周哲英
3.闽东北、闽西南中心城市辐射力的差异性分析 [J], 邱钰芬
4.洛阳都市圈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张朝辉
5.山西省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研究 [J], 武文婷;白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区域辐射南京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繁荣的经济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是江苏省的省会,也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之一。
南京区域辐射的影响不仅限于本地区,而且对整个华东地区以及全国都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南京曾经是中国的首都,在这里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决策。
南京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景点,如中山陵、明孝陵、夫子庙等,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南京的历史文化不仅影响着本地区,也对全国范围内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和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吸引力。
南京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南京的经济实力在华东地区具有辐射性影响,吸引了大量企业和投资者前来发展业务。
同时,南京也是人才聚集的城市,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南京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具有重要的区域辐射能力。
南京是区域交通的枢纽和纽带,拥有发达的铁路、公路和航空交通网络。
南京火车站是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连接了华东地区各大城市。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是中国重要的国际机场之一,连接了世界各地。
南京交通的便利性使得南京成为各类资源和信息的集散地,辐射带动了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发展。
总的来说,南京区域辐射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历史文化、经济实力和交通便利性上,还体现在科技、教育、旅游等领域。
南京对华东地区和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成为了一个具有辐射力的综合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