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全册

云南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全册

云南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全册
云南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全册

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六年级第8册

教案目录

第一单元走进“海龟大师”——初学LOGO语言

1、走进海龟大师的家园——认识LOGO

2、海龟大师的绘画天赋(一)简单的运动命令

3、海龟大师的绘画天赋(二)过程编写

4、海龟大师的绘画天赋(三)巧用重复命令

5、海龟大师的绘画天赋(四)设置状态的颜色

6、海龟大师的绘画天赋(五)填充颜色

7、海龟大师的绘画天赋(六)椭圆命令的使用

8、海龟大师的绘画天赋(七)在坐标系中定位

9、海龟大师的书法天赋写文字命令的使用

10、海龟大师的选择——条件判断命令的使用

11、海龟大师的数学天赋数学计算

12、海龟大师的音乐天赋 LOGO演奏

第二单元与“海龟大师”的亲密接触——LOGO语言进阶

13、进度条——综合应用(一)

14、连线小游戏——综合应用(二)

15、滚动的小球——综合应用(三)

16、打靶游戏——综合应用(四)

第1课与小海龟交朋友——认识LOGO系统

教学目标:1、认识LOGO,掌握启动,退出LOGO的方法。

2、通过在窗口输入命令,体会命令窗口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3、通过运用LOGO语言编写的过程,体验LOGO编程和绘图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LOGO,体验LOGO如何通过命令绘图。

教学难点:熟悉LOGO窗口各项功能,学习几个常用命令。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看两幅画…我们可以用传统的画图软件绘制如:Win98内“画图”,也可以用Flash软件绘制。

但是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方式来绘制――用编制程序的方式来绘制――用LOGO编程语言通过编写程序来绘制有关图形。

二、新课学习

认识LOGO

“乐够”是什么?是乐个够吗?它是英语LOGO的译音。LOGO是一种计算机语言,是特为少年儿童探索计算机宝库设计的语言(编程语言),它是让少年儿童乐个够。LOGO用“海龟”画图,就像一个在海边沙滩上的海龟,会在沙滩上留下爬行的痕迹。

一、请小海龟出场

(1)单击“开始”――“程序”――“PC

LOGO 4.0 双语版”――“PC LOGO 4.0 中

文版

(2)认识PC LOGO 窗口

(3)菜单工具栏;绘图窗口原点;命

令窗口提示符

二、小海龟画画

(1)前进命令——(1)

格式:FORWARD n 简写为FD n

功能:FORWARD 是前进命令的意思,n是前进的步数。

FD与n之间必须要有空格。

例如:FD 100 这条命令的含义是让小海龟前进100步。这里的步(海龟步)就是屏幕上的点,前进100步也就是前进100个点。

(2)左转命令――(2)

格式:LEFT n 简写为LT n

功能:LEFT 是左转命令的意思,n是左转的度数,即小海龟逆时针方向旋转n度

例如:LT 90 这条命令的含义是让小海龟原地左转90度。

(3)右转命令——(3)

格式:RIGHT n 简写为RT n

功能:RIGHT 是右转命令的意思,n是右转的度数,即小海龟顺时针方向旋转n度

例如:RT 180 这条命令的含义是让小海龟原地右转180度。

(4)清屏命令――(4)

格式:CLEARSCREEN 简写为CS

功能:清除绘图窗口中的所有内容,小海龟回到原点(头向上)。

三、小海龟退场

(1)退出命令――(5)

格式:BYE功能:

功能:退出LOGO系统

(2)窗口方式

单击文件菜单――选择退出――确认退出

功能退出LOGO系统

四、课内实践

(1)进入LOGO。

(2)下边的命令能画出什么图形。

CS

FD 30 Array RT 90

FD 40

RT 90

FD 30

RT 90

FD 40

LT 90

FD 70

(3)退出LOGO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LOGO系统的进入和退出的方法。

(2)几条LOGO基本绘图命令:

前进命令(FD)

左转命令(LT)

右转命令(RT)

清屏命令(CS)

退出命令(BYE)

(3)有的LOGO命令后面带数字,如:FD 5,有的不带,如:CS,如果是带数字的,命令和数字之间至少要有一个空格。

第2课海龟大师的绘画天赋(一)——简单的运动命令

教学目标:教会学生使用前进(FD)、后退(BK)左转(LT)、右转(RT)、清屏(CS)命令,画出简单图形。

教学重难点:学会使用五个命令让海龟作出简单的图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会看懂简单的程序知道每条命令的含义是本课的难点

复习导入

(1)LOGO系统的进入和退出;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2)几幅用LOGO程序绘制的作品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LOGO简单的运动命令。

一、让小海龟画矩形

(1)学习几个简单的运动命令

画矩形:

FD 100

RT 90

FD 200

RT 90

FD 100

RT 90

FD 200

上图中所画的矩形长、宽各是多少海龟步?用了哪两个命令?

FORWARD(前进)FD n 功能:沿海龟当前方向前进N步。

RIGHT (右转)RT n 功能:海龟向右(顺时针)旋转N度。

BACK (后退)BK n 功能:沿海龟当前方向后退N步

LEFT (左转)LT n 功能:海龟向左(逆时针)旋转N度。

试一试:

试试在不同的命令组合方式下,画出的矩形在什么位置,矩形边长80 40

(2)清屏(CS)

CLEARSCREEN CS 功能:清除画图窗口的内容,海龟回到屏幕中心,海龟方向向上

(3)画一个边长100的正三角形

分析:正三角形内角是多少度,海龟转多少度?

程序:DRAW

FD 100

RT 120

FD 100

RT 120

FD 100

RT 120

二、课内实践

技能练习:读命令,画图形

要求:读下面3组命令,在表格中分别填写每行命令的作用,并在表格中试着画一画这个图形。命令作用(含义)画出完成的图形

CS

FD 60

RT 90

FD 60

LT 90

FD 60

BK 120

CS

FD 30 LT 90

FD 30 RT 90

FD 30 LT 90

FD 30 RT 90

FD 30 LT 90

FD 30 RT 90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五个让海龟运动的命令,你能全部写出来吗?

课外实践:p13页用LOGO命令画出图1-13,把命令写在右边的框内。

第3课海龟大师的绘画天赋(二)——过程的编写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会用编辑器(EDIT)编写过程并保存为“*.LOG”文件;

2、掌握过程的格式。

教学重难点:学会使用编辑器(EDIT)编写过程。保存并调用编写好的过程是本课的难点。教学准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

一、复习导入

说说上节课学过的五个命令:FD BK LT RT CS

读出下面的程序,说说能画出什么图形?

CS

FD 40 RT 120 FD 40 RT 120 FD 40 RT 120 RT 72

在母位画出一个正三角形,然后海龟向右转72度。

把上面的程序,重复五次得到什么图形?(一朵五个辨的花)

过渡:如果我们每次要画这样一朵花,是不是都要重新输入一次这个程序呢?有没有什么办法把这个程序存储在计算机里,要画这朵花的时候不必输入程序,只要输入这个程序的名称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编写过程?

二、认识过程

1、认识编辑器

(1)打开编辑器

命令法:在命令窗口提示符后输入“EDIT”回车,打开编辑器窗口。

工具栏法:点工具栏上的EDIT“图标”。打开编辑器窗口。

(2)在编辑器窗口中输入过程

TO HUA

CS

FD 40 RT 120 FD 40 RT 120 FD 40 RT 120 RT 72

FD 40 RT 120 FD 40 RT 120 FD 40 RT 120 RT 72

FD 40 RT 120 FD 40 RT 120 FD 40 RT 120 RT 72

FD 40 RT 120 FD 40 RT 120 FD 40 RT 120 RT 72

FD 40 RT 120 FD 40 RT 120 FD 40 RT 120 RT 72

END

(3)定义过程

在过程编写完后,按“F2”键,退出编辑器窗口,返回命令窗口,观察命令窗口提示符后显示文字:“HUA defined”意思是:花这个过程定义完成。

(4)执行过程

在命令窗口中输入过程名,即可运行过程

?HUA

(5)保存过程

在LOGO系统中保存的方法和WINDOWS应用软件是一样的,可以通过SAVE命令,把过程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磁盘中。

操作提示:第一步选择驱动器名称;

第二步选择驱动器里的文件夹;

第三步:用英文字母或数学给过程文件取名;

第四步:单击“确定”按钮。

2、编写多个过程

编辑器里可以编写一个或多个过程

输入下面的三个过程,编写完成后按“F2”键退出编辑器窗口,依次输入三个过程名执行一下看看画出什么图形?

To li 2

Fd 30 lt 90

Fd 30 lt 90 fd 30

End

To li 3

Repeat 18[fd 35 bk 35 rt 20 ]

End

To li4

Stampoval 75 75

Stampoval 75 30

Stampoval 30 75

End

指名说说一个过程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分别叫什么名称?

过程头:TO 过程名(用英文或数学命名)

过程体:完整的LOGO程序

过程尾:END

三、课堂练习:

输入以下内容,并执行看结果

TO ZSJX

FD 50 RT 120 FD 50 RT 120 FD 50 RT 120

END

TO ZSBX

FD 50 RT 90 FD 50 RT 90 FD 50 RT 90 FD 50 RT 90

END

TO ZWBX

FD 50 RT 72 FD 50 RT 72 FD 50 RT 72 FD 50 RT 72 FD 50 RT 72

END

说一说:

一个过程由哪几部分组成?过程头由什么组成?过程尾是什么?

过程名如何命名?

四、课内实践

看图形写过程:P19页

2017年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培训实施方案

2017 年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培训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 2013﹞ 13 号)及教育部办公厅《2017 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和云南省精神和文件要求,结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特点,贯彻“互联网+学科教学(幼儿教育)”理念,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结合当地中 小学学科教学实际,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研修,了解“互联网+学科教学”背景下的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信息技术培训为载体、以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过程为依托,学员依托网络研修社区个性化选学课程,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工具,能够灵活选择和运用来教育教学工作,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能,促进学生学习成效与能力发展,示范引领区域教学;通过项目实施,以“提 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课堂教学改进能力” 为培训主题,以样板校、示范校及实验区为依托,促进教师常态化学习,生成和积累一批本地化优秀资源库。

(二)具体目标 1.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素养:通过培训,了解信息技术化发展的新政策、新 理论,树立信息化教学的新理念新思维,确立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 认识和方法,促进理论、技能在实践中的转化和运用,提升学员课堂创新能力。 2.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构建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教学共同体,以教师工作坊引领形式开展“一师一优课、一 课一名师”的信息技术实践分享课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将信息技术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工作中,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 3.建设实验区、示范校(园),优化校(园)本、推动区域教学:创建中小 学及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建立示范性网络研修社区,完善区域研 修与校(园)本研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以校(园)为中心,教研组为基础,推进 混合式培训,形成以区域研培为依托的校(园)本常态化研修模式,形成良好的 校(园)本研修环境,推动区域教学提升。 4.整合优质资源成果:通过培训,帮助学员建立跨区域的学习共同体, 共享集体智慧,建立校(园)、县(区)多级人才库和信息技术资源库,将本 地乡村教师的精品课借助奥鹏教育平台推向全国。 二、培训对象 云南省初中小学及幼儿教师 三、培训时间 2017年 9月 15日至 2017年 12月 10日 四、培训方式 依托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利用教师工作坊的组织形式,实现网络研修与校本 研修整合的学习目标。具体体现为五个结合: 1.在线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 采取远程网络培训、网络研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线上与线下学习的交叉开展,有利于学员将所学知识及时应用于实践教学,促进教育理念与行为的转化。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目录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三、教学评价 四、中小学课程教学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正文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是: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课时安排:

2019年云南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信息技术练习题答案解析一

一、选择题:(云众教育祝大家学习愉快) 1.《小马过河》的故事主要体现了信息的基本特征是A。 A.可传递性 B.时效性 C.依附性 D.其他性 2.常用的局域网网络拓扑结构有C。 ①星型结构②环形结构③总线型结构④分布式结构 A.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③ D.以上都是 3.多媒体信息不包括(B) A.图像 B.光盘 C.声音 D.文字 4.在Windows中,剪贴板实际上是(A) A.内存的一个领域 B.链接存的一个区域 C.硬盘的一个区域 D.软件的一个区域 5.下列C代表教育组织的域名。 A.Int B. Net

D. Com 6.计算机中的英文单词缩小CAI所代表的中文含义是C。 A.计算机辅助设计 B.计算机辅助制造 C.计算机辅助教学 D.计算机辅助测试 7.在word编辑状态下,选择了当前文档中的一个段落,敲Delete键进行清除操作,该段落(B) A.被删除且不能恢复 B.被删除但能恢复 C.能利用回收站恢复 D.被移到回收站内 8.在WORD编辑中将文章中所有计算机都改成COMPUTER可使用(D)命令 A.中英文转换 B.改写 C.黏贴 D.替换 9.下列2P地址那个是不合法的D。 A. 192.168.10.1 B.208.0.0.41 C.61.142.192.68 D.191.268.16.10 10.A奠定了现在计算机的结构理论。 A.冯?诺依曼

B. 爱因斯坦 C. 牛顿 D. 霍金 11.要在powerpoint下添加一张新幻灯片需要操作是(C) A.在“文件”菜单中单击“新建” B.在编辑菜单中单击复制 C.在插入菜单中单击插入新幻灯片 D.在格式餐单中单击幻灯片版式 12.在Excel中可使用(A)运算符来链接字符串 A.& B.+ C.@ D.* 13.一般来说,Excel 2010文件的拓展名是A。 A. Xlsx B. xls C. Docx D. Ppt 14.在word 中,插入图片可通过菜单哪里“图片”进行操作C。 A.文件 B. 编辑 C. 插入 D. 格式

2021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课程标准(试行)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总则 (一)为指导各地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程(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规范引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以下简称:能力标准),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类似培训时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二)《课程标准》综合考虑我国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和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差异,旨在满足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起点教师的能力提升需求,推行“菜单式、自主性、开 放式”的教师培训选学机制,确保按需施训。(三)《课程标准》要求实施主题式培训,强化任务驱动,突 出实践导向,将问题解决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促进各地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推行网络研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推动教师学用结 合。(四)《课程标准》依据能力标准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设置“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3个系列的课程,共27个主题,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五)《课程标准》对教师在培训中的实践任务和学习成果提 出明确要求,旨在推动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协同开展教师应用成效评价,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工作,确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切实得到提升。 二、课程目标 (一)“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系列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培训,教师能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等技术资源,有效开展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系列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培训,教师能够在网络教学、移动学习等信息化环境中,合理利用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展综合素质。 (三)“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系列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培训,教师树立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学会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及区域研修,养成网络学习习惯,促进终身学习,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三、课程主题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系列课程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系列课程分别设15个和9个主题,由技术素养类、综合类、专题类课程主题构成。“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系列课程设3个主题,对应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主题。培训机构要依据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附答案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试 题(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CPU不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 A、内存储器 B、外存储器 C、ROM D、RAM 2、世界上认的第一台计算机延生的时间是( ) A、1846年 B、1864年 C、1946年 D、1964年 3、磁盘操作系统简称() A、DOS B、WINDOWS C、UCDOS D、WPS 4、“文档”菜单中所保留有最近使用过的文档至多有()个。 A 、8 B、10 C、15 D、20 5、在Excel中删除单元格是将单元格从工作表上完全移去,并移动相邻的单元格来填充空格,若对已经删除的单元格进行过引用,将导致出错,显示出错信息是()。 A、#VLHE! B、#REF! C、#ERROR! D、#### 6、ESCEL的工作表名可以更改,它最多可含()个字符。 A、30 B、31 C、32 D、33 7、在PowerPoint中,如果要同时选中几个对象,按住( ),逐个单击待选的对象。 A、shift B、ctrl C、ctrl+Alt D、Alt 8、每张幻灯片中,除标题外最多可生成()个不同层次的小标题。 A、5 B、6 C 、7 D、8 9、以下()不是数字图形、图像的常用文件格式。 A、·BMP B、·TXT C、·GIF D、·JPG 10、音频卡是按()分类的。 A、采样方法 B、声道数 C、采样量化位数不清 D、压缩方式 11、具有很强异种网互联能力的广域网络设备是()。 A、路由器 B、网关 C、网桥 D、桥路器 12、下列四项中,合法的IP地址是()。

(完整版)云南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主要学习内容:1、了解简单的信息,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知识。2、申请电子邮箱,并使用电子邮箱发送自己的电脑作品。3、使用网上论坛、QQ、网络会议等网络交流 方式,针对网络安全的常见问题进行讨论,学习如何安全的使用网络。4、制作一个介绍防治病毒和木马的演示文稿发给老师;尝试下载一个杀毒软件对计算机进行杀毒,下载一个 查杀木马的软件,对计算机进行一次木马查杀操作。 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单元:我心中的信息技术——信息及信息技术基础 第二单元:欢迎来稿——电子邮件 第三单元:网络安全大家谈——网络提高 第四单元:综合任务——计算机的小卫士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普遍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兴趣浓厚,求知欲强。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上网方法,能够利用浏览器浏览网页,会进行信息的 搜索、下载等操作。我校虽属于农村小学,但很多学生家中有电脑,少数学生已经拥有电 子邮箱,并已经有过收发电子邮件的经验,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而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连申请注册资料的填写都有困难。 五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浓,主要原因在于对计算机的好奇以及计算机的游戏、娱乐功能,这点很重要,只要能充分抓住并利用好这一特点,将游戏、娱乐适当蕴含 于课堂,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云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教材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 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们了解了计算机网络和英 特网,教材内容的编排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活动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使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①通过阅读、讨论、游戏、资料的查找与整理,或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人类传递信息方式的古今变化。体验搜索引擎的强大功能,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②学会申请电子邮箱,并使用电子邮箱发送自己的电脑作品。进一步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学习 兴趣。③学会使用网上论坛、QQ、网络会议等网络交流方式,针对网络安全的常见问题进行讨论,学习如何安全的使用网络。④学会制作一个介绍防治病毒和木马的演示文稿发给 老师;尝试下载一个杀毒软件对计算机进行杀毒,下载一个查杀木马的软件,对计算机进 行一次木马查杀操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勤于观察、自我探索、自我实践、讨论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游戏等活动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认识体验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实践中陶冶情操。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76675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已由专家组起草完成。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 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 具的应用技能 体验信息活动形成 信息意识 勇于质疑的问题意 识敢于尝试的创新 精神 ↓↓↓↓↓ 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步具 备一技之长自主选择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培养,改 进方案,动手创新

云南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案

云南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案 云南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案篇一:云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第4册)教案 2013学年下学期四年级信息技术第4册教学计划 【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 【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较浓,学习积极性高,有较强的动手欲望。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目的不够明确,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上课时较为活跃,不太遵守课堂纪律。【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有四个单元十六课。其中心内容是: 1、为电脑设计个性化桌面,会设置屏幕保护程序;利用电脑查阅日期和时间。 2、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查阅信息,并能下载、保存、分类、整理信息。 3、了解生活中的一些调查方法,实践调查过程,并利用Word进行初步整理。第一单元从第1课至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设计电脑桌面的常用知识与技能。第二单元从第5课到第8课主要学习利用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中查阅信息的基本操作。第三单元从第9课到第13课主要学习用Word为调查表进行设计、调整、统计、报告制作、报告交流会。第四单元为综合活动,要求利用Word书写一份《关于梅花鹿的饮食报告》,并针对如何解决梅花鹿的饮食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知识技能,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2、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操作计算机的习惯。 3、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刻苦的学习精神、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 4、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运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5、通过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运用,培养跨世纪人才,提高全民素质。 6、对学生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结合点】 通过学习计算机,培养学生对高科技、新科技探索的渴望,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结合科技发展情况,引导学生树立长大报效祖国,投身祖国的科技事业,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的祟高志向【教学措施】 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过程中加以指导,及时对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纠正,让学生再进行实践的活动过程得到及时的巩固,最后通过练习和作业达到使学生掌握的目标。 【教学进度及全册课时安排】(约32课时) 1 【第一单元“桌面变变变——操作系统初步”】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特点 计算机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系10级徐嘉一、课程性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类课程,在目标上强调对事物的改造使之适应人们的各种需要。信息技术教育过程的着力点以设计为基本特征。作为与课程整合的有力工具,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时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是实现与其它许多科目领域整合的先决条件。信息技术课的理论基础,依赖电子技术与软件基础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课的内容设置和课程实施是与时俱进的,并且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流行性。 二、课程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教学目标两个部分。 总目标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 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 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 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三、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1、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 应用技能 信息素养 技术创新 小学 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 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 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 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云南特岗教师招聘小学信息技术真题及答案(单项部分完整版)

2017年云南特岗教师招聘小学信息技术真题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完整版)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自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经历了四个时代。划分时代的主要依据是计算机 的 ______________ 。() A.规模 B.功能 C.性能 D.构成元件 答案:D 华海专家解析: 主要依据是主要元器件: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7年) 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 第三代计算机(1965年?1970年)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在OS1参考模型中,_______________ 最接近传输介质。()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答案:A 华海专家解析:略 3._________ 是指CPU中每个字所包含的二进制代码的位数,即计算机一-

次能同时接纳和处理数据的位数。() A.字长 B.主频 C.字节 D.时钟频率 答案:A 华海专家解析:略 4.时至今日,计算机仍采用“存储程序”原理,原理的提出者是_。() A.莫尔 B.比尔?盖茨 C.冯?诺依曼 D.科得(E 答案:C 华海专家解析:略 5.用语言、文字、符号、图像、声音、视频等方式表达的内容统称为—。 () A.信息技术 B.信息社会 C.信息 D.信息处理 答案:C 华海专家解析: 信息才有内容的,信息技术是一门学课或说是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信息 理是一转换信息的方式,现代社会就是信息社会, 6.计算机中,存储一个汉字的内码所需的字节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目标,又要促进条件目标。 解读一: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云南省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云南省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一、考试性质 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时期的终结性考试,是全面衡量反映初中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学业水平考试。 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治理和引导学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科学评判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是高中时期学校招生录用的要紧依据,是评判学校办学质量与进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标准依照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云南省教育厅2001年颁发的《云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我省现行教材

二、考试质量标准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考生的学业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第,依次用A、B、C、D表示。合格及合格以上的各等第标准如下: A——优秀 考试达到优秀的考生,应熟练把握信息的猎取、加工、治理、表达与交流的差不多方法和操作技能;具有明确的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能依照任务的要求,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打算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制造性的探究或解决实际问题。 B——良好 考试达到良好的考生,。。。。。。。 C——合格 考试达到合格的考生,。。。。。。 D——不合格 考试达到不合格的考生,。。。。。。 三、考试能力要求 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重视对考生知识、能力和信息素养的考查,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以把握程度的要求,考试内容从识记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三个方面由低到高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较高层次包括较低层次的要求。具体含义如下表。 四、考试内容和要求 模块一信息技术基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方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方法 一、学科特点 根据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来分析,基于信息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1.发展性特点。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就,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就使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由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备及教师水平与学生的素质等条件差别较大,但不管条件差别有多大,我们都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课程》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因为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普适性和迁移性,也就越适应于中小学的素质教育。 2.综合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中小学其它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比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哲学、美学、文学……等等,这就是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来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从这一特点出发,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的状况,我们应该淡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别是小学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而不是学计算机,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与其它学科或活动整合在一起,其综合性非常强。 3.应用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这样一种的教学氛围: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既包括课内也包括课外)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计算机,学生只有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学好计算机。 4.工具性特点。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人类通用的智力工具”,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严格执行“加强基础,淡化语言,注重应用,强化实践”的指导思想。 5.实验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离不开实验的学科。它的创立和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必须突出实验性的特点。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离开上机实验,上机实验操作直接关系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水平和教学水平。 6.趣味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趣味性,无论在哪个年级,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方法、课堂结构高效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学法指导经常化,能力培养始终化是新时期给我们计算机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常有如下几种: 1、愉快式教学法。众所周知,指法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可作为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不学又不行,如何进行教学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分解任务法。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教师的授课时间一长,往往注意力就分散了。在备课时,将课程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再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次课讲解一个模块的一个知识点,马上动手进行训练,以增强趣味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一节课先安排3分钟的英文指法训练,接着安排5分钟的艺术字的制作内容讲解,10分钟的制作艺术字的实践训练。再安排10分钟的创作比赛,5分钟的评一评,看谁学得好、做得对。最后的几分钟时间,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生动形象地讲解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设置几个小问题,留待下次课前抢答,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次讲得虽少,但日子久了,积少成多,知识的聚集就越来越多。 3、任务驱动法。把教学内容设计在一个个实际任务中,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带领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

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全册课件

【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 【学情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237人,他们是初次学习计算机,对计算机有着较浓厚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容易转化为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运用计算机产生正面影响,但如果引导不当也容易转化为对计算机的畏惧,对他们以后学习和运用计算机产生负面影响。三年级学生对事物有一定的观察、理解、想象、思维能力,学习态度一般比较端正,不较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目的不够明确,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上课时较为活跃,不太遵守课堂纪律。【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云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单元:家乡风景;第二单元:会飞的花朵------蝴蝶;第三单元:综合活动:大地雕塑。【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知识技能,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2、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操作计算机的习惯。 3、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刻苦的学习精神、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

4、通过学习与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运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5、通过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运用,培养跨世纪人才,提高全民素质。 6、对学生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结合点】 通过学习计算机,培养学生对高科技、新科技探索的渴望,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结合当今的国际、国内的科技发展情况,引导学生树立长大报效祖国,投身祖国的科技事业,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的祟高志向【教学措施】 1、本教材知识范围涉及较广,教学中要避免求全求深而超出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计算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都很强的学科,教学中注意安排好学生的实践活动,合理安排好上机时间,保证一定的上机量。 3、重视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实践,避免对某一单项操作要求过高,注意分配好各个内容的合理的量。 4、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积极探求新知识,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想一想”、“试一试”、“动脑筋”等内容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中小学信息课程标准(完整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云南实验教材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第三册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童话故事会——因特网初步 (1) 第1课读读经典童话 (1) 第2课名作插图欣赏 (2) 第3课十二生肖故事——学习保存网页上的文字 (4) 第二单元应聘英语小老师——演示文稿初步(一) (5) 第4课初识PowerPoint 2003 (5) 第5课设置PowerPoint幻灯片的背景——版式、模板应用 (9) 第6课“贴”春联——PPT中文本框的使用 (12) 第7课真我风采——ppt炫舞 (15) 第8课制作一组幻灯片 (17) 第9课在幻灯片里播放电影 (19) 第10课美丽的西双版纳 (21) 第11课美化演示文稿 (23) 第12课幻灯片的切换 (27)

第一单元童话故事会——因特网初步 第1课读读经典童话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国际互联网(Internet); 2、了解IE; 3、培养学生对国际互联网使用的兴趣。 4、保存网页。 教学重难点 国际互联网的认识,保存网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出问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去参观了,网络世界。大家有没有什么感叹呢? 2生:信息量大等等 3提出问题:那你知不知道什么叫网络呢: 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 (二)新课教授 1、计算机网络是什么? 用硬件和软件把计算机连接起来的形成了计算机网络。把世界各国的大大小小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这就是形成了国际互联网。它的英文名字叫Internet,它的中文名字因特网。 2、因特网看得见摸得着吗? 学生回答师总结 因特网是看不见摸不找的,只要你连上去了,你也只能够感觉到它是在你的计算机里显示在屏幕上。 那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文字和图片?为什么会把千里之外的信息传送给你呢?下面我就来继续学习。 3、什么叫因特网? 因特网是一座“城市”,在这座“城市”中,有“马路”也有“大

卓顶精文2019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 持学习动机 掌握常用软 件/工具的应用 技能 体验信息活 动形成信息意识 勇于质疑的 问题意识敢于尝 试的创新精神 ↓↓↓↓↓ 初中巩固兴趣发 现特长 拓展+提升 初步具备一技之 长 自主选择综 合运用 创新能力培 养,改进方案, 动手创新 ↓↓↓↓↓ 高中专业学习和 发展兴趣自选门类专 业发展 信息→知识 →智慧 某一技术门 类的设计、制作、 创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