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交界性逸搏心律
- 格式:docx
- 大小:16.87 KB
- 文档页数:4
逸博心率的概念逸博心率的概念心率是指人体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可以理解为心脏每分钟收缩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钟,但是在不同情况下,心率会发生变化。
逸博心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率变异,它是指在正常窦性心律基础上出现的一种短暂性、自发性、周期性地加快或减慢的现象。
一、逸博心率的分类1.窦房传导阻滞型逸博心律:窦房结和房室结之间出现传导阻滞时,房室结会自主产生节律并控制着心跳,形成了窦房传导阻滞型逸博心律。
2.窦性停搏后出现的逸博:当窦房结停止产生节律时,房室结就会自主产生节律并控制着心跳。
这种情况下出现的逸博称为窦性停搏后出现的逸博。
3.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逸博:交感神经兴奋可以引起嗜铬细胞分泌肾上腺素,从而加快心跳。
当交感神经兴奋过度时,就会出现逸博。
4.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逸博: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以减慢心跳。
当副交感神经兴奋过度时,就会出现逸博。
二、逸博心率的症状1.心悸:心悸是指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变快或变慢,有时候还伴随着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
2.头晕: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大脑供氧不足导致头晕。
3.乏力:由于心脏供血不足,身体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导致乏力。
三、逸博心率的诊断1.常规体检:医生可以通过听诊、触诊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常规体检,了解其身体状况和心率情况。
2.动态监测:医生可以让患者佩戴动态监测仪器,在日常生活中记录下其心率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和诊断。
3.心电图: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记录下患者的心电波形,从而判断其心率变异情况。
四、逸博心率的治疗1.药物治疗: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来控制逸博心率。
2.起搏器治疗:对于严重的逸博心率,医生可以考虑使用起搏器来控制心脏节律。
3.手术治疗: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下引起的逸博心率,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才能有效控制。
五、预防逸博心率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充足睡眠、戒烟限酒、适度锻炼等都有助于预防逸博心率。
第9卷第18期·总第122期2011年09月·下半月刊156交界性心律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与鉴别刘娟摘要: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心律失常既包括节律又包括频率的异常。
交界性心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都为缓慢性心律失常,为心律失常之重症,临床心电图要加以鉴别。
心电图的诊断及鉴别对疾病的治疗与预后都有着重要影响,在临床工作中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关键词: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1.18.096 文章编号:1672-2779(2011)-18-0156-02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心律失常既包括节律又包括频率的异常。
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频率60~100次/min(成人),比较规则。
窦房结冲动经正常房室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传导时间恒定(成人0.12~1.21秒);冲动经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的传导时间也恒定(<0.10秒)。
激动起源异常,激动传导异常,激动起源异常和传导异常同时存在均可导致心律失常。
交界性心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都为缓慢性心律失常,为心律失常之重症,临床心电图要加以鉴别。
1 交界性心律交界性心律又称房室交界区性心律,指房室交界区性逸搏连续发生形成的节律。
当窦房结或心房内的激动,不能按时传到房室交界区,其间歇超过交界区组织内潜在起搏点的自律周期的时限时,此潜在起搏点即发放冲动,由此引起的一次异位心搏,称为交界区性逸搏(junctional escape)。
交界性逸搏性心律多发生于: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时有过长的窦性停顿、不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期前搏动后过长的代偿间歇等情况下,是一种生理性的、保护性心律。
在心电图上,由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交界区性逸搏即构成交接区性逸搏心律(junctional escape rhythm)。
房室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1 概述当窦房结或心房内的激动,不能按时传到房室交界区,其间歇超过交界区组织内潜在起搏点的自律周期的时限时,此潜在起搏点即发放冲动,由此引起的一次异位心搏,称为交界区性逸搏。
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交界区性逸搏即构成交界区性逸搏心律。
交界性逸搏的临床表现多为基础心脏病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所致的症状。
逸搏本身无明显症状。
交界性心律本身不发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
多数患者出现的症状系原发性心脏病所致。
如心悸、气短等。
体检心率为40〜60次∕min ,第1心音强度无明显变化。
如系过缓的交界性心律,心率V 40次∕min ,可有头晕、心悸、晕厥等症状发生。
较长时间的交界性逸搏心律,心室率过缓时,可出现晕厥、低血压等并发症。
交界区逸搏心律是一种心脏生理保护机制。
它的临床意义取决于基础心脏疾病。
通常认为短暂的交界区逸搏心律无明显临床意义,持久的交界区逸搏心律常提示有心肌损害。
交界区逸搏心律本身无重要意义。
发生于叁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窦房阻滞者,一方面提示基础心脏病严重,一方面提示预后较差。
偶发于窦性心动过缓者预后较好。
2病因2.1 交界区性逸搏的常见病因(1)窦房结功能低下:主要系窦性心动过缓。
当窦性心律频率低于交界区时,即可出现交界区逸搏。
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下壁梗死』发病初期有7%〜10%的患者发生交界区逸搏。
心肌病、心肌 _炎等患者也有发生。
(2)窦性停搏:在一个较长的窦性停搏后,可发出交界区逸搏。
此见于心肌炎、电击复律后」些药物作用等。
(3)窦房传导阻滞:如心肌炎、心肌梗死、洋地黄中毒等。
(4)房室传导阻滞:主要见于三度以及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时。
(5)房性期前收缩后窦房结暂时受抑制。
(6)室性期前收缩伴有向心房的逆行传导后:房室交界区逸搏及逸搏心律多见于中老年人,很少见于儿童。
2.2 交界区逸搏心律的常见病因交界区性逸搏心律不常见,大多为暂时性的。
交界性心率的诊断标准交界性心率是指心率处于静息心率和最大心率之间的一种状态,通常在运动或者其他身体活动中出现。
交界性心率的诊断标准对于心脏健康的评估和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交界性心率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这一病症。
首先,交界性心率的诊断需要通过心率监测来进行。
一般来说,静息心率是指在安静状态下测得的心率,而最大心率则是指在最大运动负荷下达到的心率。
交界性心率则是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心率状态。
通常来说,交界性心率的范围在静息心率和最大心率之间的50%至85%之间。
其次,交界性心率的诊断还需要考虑到个体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
不同的人群在运动时的心率表现会有所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都会对交界性心率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情况,不能简单地套用统一的标准。
除了心率监测,交界性心率的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来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来说,交界性心率在运动时会伴随着一些症状,比如呼吸急促、出汗增多、乏力等。
此外,体检时也可以观察到一些体征的变化,比如心率的不规则性、心音的改变等。
这些临床表现对于诊断交界性心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交界性心率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心脏疾病的可能性。
有些心脏疾病在运动时也会出现心率的异常变化,比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因此,在进行诊断时需要仔细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交界性心率的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通过心率监测、个体情况分析、临床症状体征观察以及排除其他可能性等多方面的信息来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在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后,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够对交界性心率的诊断有所帮助,让医生和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病症。
第三章心律失常第三节房性心律失常一、房性期前收缩1.定义:房性早搏(atrial premature beats)简称房早,是早于基础心律(多为窦性心律)而提前出现的房性异位搏动,亦称为房性期前收缩(atrial premature contractions)。
2.病因1)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是房性期前收缩的常见原因,如心脏瓣膜病、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和肺源性心脏病,2)甲状腺功能亢进者3)部分房性期前收缩见于心脏正常者,易发生在紧张、焦虑或饮酒后。
3.临床表现心慌、心悸、心跳停顿是房性期前收缩的常见症状,部分患者可无任何不适,心脏听诊可闻及心律不齐,提前出现的心搏伴有第一心音增强,之后出现较长的间歇。
4.心电图特点P’波提前出现与其前窦性心律的P波形成配对间期5.诊断心慌、心悸伴有心跳停顿者应疑诊为房性期前收缩,心电图表现是确诊的可靠方法。
6.治疗房性期前收缩应重视病因治疗和消除诱因。
偶发房性期前收缩或症状不明显者,不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症状明显、房性期前收缩较多或诱发房性心动过速甚至心房颤动者,可使用I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7.预后房性期前收缩为良性心律失常,不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其预后取决于原发疾病。
二、房性心动过速1.定义: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为连续发生的3个或以上的快速心房激动,其频率多为120-220次/分,简称房速。
房速的发生机制多为房内折返、自律性增多和触发活动。
2.病因器质性心脏病是房速的常见病因。
心脏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慢性心包炎、肺源性心脏病等导致心脏高压、扩大、慢性缺血和炎性瘢痕是房速发生的重要基质。
外科手术中心房切开或补片是术后房速发生的重要原因。
部分房速发生于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者,房速常位于心房的特殊部位,如肺静脉口部、心耳、Koch三角和冠状静脉窦,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3.临床表现房速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心动过速的心室率、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并存器质性心脏病。
1.心率缓慢而规则,40~60次/min,开始的逸搏心律R-R间期略长,经过“温醒阶段”而达到稳定频率;2.QRS波群为室上性,P波为逆传型。
(1)逆传快于下传,则P′波位于QRS波群之前;(2)下传快于逆传,则P′波位于QRS波群之后;(3)逆传与下传速度相等,则P′波埋于QRS波群之中;3.窦性激动控制心房,交界性激动控制心室,形成房室分离;4.非时相性室内差传:交界性逸搏心律QRS波群形态不同于窦性心搏,但QRS时间<0.11s。
是一种被动性异位心律,其临床意义视基础病因而定:1.正常人由于窦性心动过缓可能出现,无临床意义;2.基础病因由于窦房结病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若交界性逸搏心率缓慢而不稳定,则需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1.起源于交界区的激动以逆向传导的方式传至心房,其产生的P′波为逆传型,在Ⅱ、Ⅲ、aVF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
2.交界区激动通过希氏束-普肯耶纤维下传至心室,其产生的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与窦性心律形似,属室上性。
3.典型的房室交界性逸搏的诊断要点:(1)过迟发生,出现在较长的间歇之后;(2)QRS形态与窦房结性心室波相同或有小的差别;),心室,因此可以产生期前的P 波及QRS 波,这种异位的P 波,可能发生在期前的QRS 波之前,但P-R 间期应在0.12s 以内,但不少情况下交界性期前收缩受到交界区内单向传导阻滞影响,只能下传而不能逆传至心房,因此在心电图上只表现为一个没有P 波的期前的QRS 波,其形态应该与正常窦性的QRS 波没有明显区别。
交界性期前收缩虽然亦逆向传导至心房,若逆行传导到心房的速度慢于它的下传心室的速度,则先激动心室而后激动心房,逆行的P 波将出现在QRS 波之后,其R-P 间期常小于0.20s 。
一般交界性期前激动不常逆行传入心房,更少传入窦房结,所以窦房结本身的节律往往保持不变,因此交界性期前收缩后的间歇也常是完全性的。
逸搏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1)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的P`波,无突然发生及终止的特点,P`波可直立、双相或倒置。
(2)心率在70~130次/分之间,P-P均齐。
(3)P`-R>0.12秒,QRS波群一般呈室上性。
(4)与窦性心律的关系,有两种情况:1不伴有窦房竞争,特征如如上述。
2伴有窦房竞争,此时房性心律的频率常与窦性频率相近或稍高。
因此,可间断出现窦性及房性心律。
窦性频率快时,控制心房,频率减慢时,心房节律点又控制心房,形成竞争现象,并可见房性融合波所谓逸搏是指当窦房结兴奋性降低或停搏时,隐性起搏点的舒张期除极有机会达到阈电位,从而发生激动,带动整个心脏,称为逸搏。
被动异位心律为生理性保护机制,其本身不需要治疗,如果心室率太慢而产生症状或低血压者,需提高心室率,给予治疗。
当上级节律点激动形成发生障碍或传导延迟时,低位节律点被动地发放激动,形成逸搏。
逸搏连续发放三次以上,称为逸搏性心律。
逸搏或逸搏性心律是一种生理性保护机制。
目录编辑本段逸搏分类(1) 交界性逸搏:在较基本心律周期为长的间歇之后出现一个QRS波。
此QRS与其前的窦性QRS的时距相对恒定,其形态与窦性QRS相似(除非伴有室内差异传导、束支阻滞或预激综合征)逸搏之前无P波,或虽有窦P但“P-R”<0.12秒(说明窦P与QRS无关);或QRS前后有逆行P波(逆P在前,则P′-R<O.12秒;逆P在后,则R-P′<0.20秒)。
(2) 室性逸搏: 在一个特长的心搏间歇之后,出现一个宽大畸形的QRS。
QRS前无P波,或与其前的P波无关。
室性逸搏之后可有逆行P波。
若出现室性融合波,则室性逸搏的诊断更为定。
(3) 房性逸搏: 在较长的心搏间歇之后出现的QRS波, 此QRS一般为室上型(也可因合并室内差异传导、束支阻滞或预激综合征而畸形),其前有一个房性异位P波,P' -R间期≥0.12秒。
编辑本段逸搏心律(1) 交界性逸搏心律:连续三次以上,室律缓慢而匀齐(心率一般为40-60次/分) 。
(五)交界性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失常系指起源于交界区的异位激动交界性心律失常系指起源于交界区的异位激动((心律心律))及其在传导过程中所引起的心律失常所引起的心律失常。
包括交界性早搏包括交界性早搏、、交界性逸搏及逸搏心律交界性逸搏及逸搏心律、、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并行心律及游走心律等等并行心律及游走心律等等。
交界性早搏(junctional rhythm ),亦称“交界性期前收缩”或“结性期前收缩”,在窦性激动来之前在窦性激动来之前,,由交界区提早发生一次激动由交界区提早发生一次激动,,称为交界性早搏称为交界性早搏。
交界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为交界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为::(1)提早出现的QRS-T 波群波群,,QRS 波群形态和时间与窦性者基本相同和时间与窦性者基本相同,,或兼有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而变形或兼有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而变形。
(。
(2)如有逆行P`波,可以出现在QRS 之前,P`-R<0.12秒,或出现在QRS 波群之后波群之后,,R-P`<0.20秒,或与QRS 波群重叠波群重叠,,无法分辨无法分辨。
(。
(3)交界性早搏不常逆传心房交界性早搏不常逆传心房,,逆传到窦房结更少房结更少,,所以交界性早搏一般代偿完全所以交界性早搏一般代偿完全。
交界性早博可以是间位性的交界性早博可以是间位性的,,也可以形成联律或短阵交界性心动过速也可以形成联律或短阵交界性心动过速。
图2-115交界性早搏交界性早搏((逸搏逸搏))逆行性P 波出现示意图波出现示意图::当交界早激动源离心房较近或逆传速度较快当交界早激动源离心房较近或逆传速度较快,,逆P 就出现在QRS 之前之前。
为何P-R 小于0.12秒?下面用一个通俗的例子说明下面用一个通俗的例子说明!!一个人从头到尾跑100米,而另二个人从100米中段某处分别向两头终端跑米中段某处分别向两头终端跑,,后二个人所用时间肯定明显短于从头到尾跑完全程的人后二个人所用时间肯定明显短于从头到尾跑完全程的人。
交界性心率的诊断标准交界性心率是指心率介于静息心率和最大心率之间的一种心率状态。
在运动医学领域,交界性心率的诊断标准对于评估个体的运动适应性和心血管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交界性心率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和运动科学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指标。
首先,交界性心率的诊断应基于个体的最大心率和静息心率。
最大心率是指个体在最大运动负荷下达到的心率,而静息心率是指个体在静息状态下的心率。
交界性心率通常被定义为介于这两个数值之间的心率范围,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将最大心率和静息心率相加,然后除以2。
例如,如果一个人的最大心率为180次/分钟,静息心率为60次/分钟,那么他的交界性心率就是(180+60)/2=120次/分钟。
其次,交界性心率的诊断还应考虑到个体的年龄、性别、体力活动水平等因素。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交界性心率会逐渐降低。
而性别和体力活动水平对于交界性心率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在进行交界性心率的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获得更准确的评估结果。
此外,交界性心率的诊断还应结合个体的心血管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来说,心血管健康状况良好的个体,其交界性心率通常较低,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交界性心率则可能偏高。
因此,通过对交界性心率的诊断,可以为心血管健康状况的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最后,交界性心率的诊断标准还应考虑到个体的运动适应性。
在进行有氧运动训练后,个体的交界性心率通常会下降,这是因为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脏的收缩力和舒张力,从而提高心脏的效率。
因此,通过对交界性心率的诊断,可以及时评估个体对运动训练的适应性,为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训练计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总之,交界性心率的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指标,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最大心率、静息心率、年龄、性别、体力活动水平、心血管健康状况和运动适应性等因素。
通过对交界性心率的准确诊断,可以更好地评估个体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和运动适应性,为个体的健康管理和运动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什么叫做交界性逸搏心律
疾病这个词语大家都不陌生,在平日里人们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疾病的困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这方面的知识,很多人们都知道怎么样保健,那么对于上了年纪的人们来说,他们会受到很多疾病的困扰,比如说交界性逸搏心律,但是人们对这个还是不太了解的,下面就给大家讲一下什么叫做交界性逸搏心律呢?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是最常见的逸搏心律。
指房室交界区性逸搏连续发生3次以上的逸博节律。
房室交界区组织在正常情况下不表现出自律性,称为潜在起搏点。
仅在下列情况时,潜在起搏点可成为主导起搏点:由于窦房结发放冲动频率减慢,低于上述潜在起搏点的固有频率;由于传导障碍,窦房结冲动不能抵达潜在起搏点部位,潜在起搏点除极产生逸搏。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的频率通常为35-60次/分钟。
心电图表现为在较正常pp间期长的间歇后出现一个正常的qrs波群,p
波缺失,或逆行p波位于qrs波之前或之后,此外亦可见到未下传至心室的窦性p波。
【病因】
在下列情况时,潜在起搏点可成为主导起搏点:由于窦房结发放冲动频率减慢,低于上述潜在起搏点的固有频率;由于传导障碍,窦房结冲动不能抵达潜在起搏点部位,潜在起搏点除极产生逸搏。
【症状】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的频率通常为35-60次/分钟。
心电图表现为在较正常pp间期长的间歇后出现一个正常的qrs波群,p 波缺失,或逆行p波位于qrs波之前或之后,此外亦可见到未下传至心室的窦性p波。
【检查】
交界区性逸搏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在较一个基本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后出现一个qrs波群。
波的形态与由心房下传者相同,若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则可宽大畸形。
波群前后的p波可有如下各种表现:
①窦性p波出现于qrs波群之前、中、后,形成干扰现象,在q rs波群前的p-r间期<0.12秒;在qrs波群之中则使qrs 波群变形;在qrs波群之后则表现为在st-t上有直立型p波。
②qrs波群前后可见逆行p`波 ,p`波在qrs波群前p`-r间期<0.12秒,在后p-p`间期<0.20秒。
③qrs波群前后无p`波可见,此时qrs波群形态应正常,方能作出房室交界性逸搏的诊断。
④可以出现房性融合波。
房室交界性逸搏性心律的心电图表现如下:
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逸搏称为房室交界性逸搏性心律,频率40~60次/分。
【治疗】
一般无需治疗。
处理原则是设法提高窦房结的冲动发放频率,改善房室传导。
必要时给予起搏治疗。
如果老年人们得了这种疾病是需要非常注意的,有了这种疾病大家对它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什么叫做交界性逸搏心律,这个已经完全仔细的告诉人们了,那么患者们就要当心了,有了这个疾病的时候就应该及时的去接受治疗,以防止一些不必要的危害发生,在如今的社会,这个是很好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