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补肺化痰方防治儿童哮喘的临床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补肺健脾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欧江琴【摘要】目的:探讨补肺健脾汤对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免疫球蛋白(IgE)、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方法:将80例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补肺健脾汤,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血清免疫球蛋白、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3修鞋月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优于对照组,肺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gE增高,CD4+增高、CD8+下降、CD4 +/CD8+比值增高,治疗后治疗组CD4+水平下降CD8+水平增加,CD4 +/CD8+比值降至正常,IgE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运用补肺健脾汤治疗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肺功能下降,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21)012【总页数】3页(P1538-1539,1606)【关键词】补肺健脾汤;哮喘;肺脾气虚证;临床研究【作者】欧江琴【作者单位】贵州省中医院,贵阳 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2.2+5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近30年来呈上升趋势。
哮喘缓解期虽然没有急性发作表现,但有不同程度和频度的咳嗽、胸闷、喘息,有时需要使用β2激动剂等药物,如控制不好、频繁发作,可导致肺功能不断下降,气道慢性炎症反复发作,气道重塑,形成肺气肿,使哮喘从可逆性疾病发展至不可逆阶段。
因此,哮喘缓解期的有效治疗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更重要的是通过控制气道慢性炎症来预防哮喘的急性发作,降低其发作的频度和程度。
缓解期治疗的主要措施以吸入β2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为主,β2受体激动剂能快速减敏但存在心律失常、反应性痉挛等副作用;糖皮质激素虽能有效改善炎症,但停药后易复发、继发性耐药及长期使用存在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等,因此探求高效安全、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的防治方药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1]。
健脾补肺汤在小儿哮喘缓解期中的运用欧阳曜;石华【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vigorating spleen supplementing lung soup to treat children asthma with deficiency of lung and spleen in remission stage.Methods 100 cases of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with 5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therapeutics,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invigorating spleen supplementing lung soup besides conventional therapeutics, period of treatment was 4 weeks.Results 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 the two groups' clinic symptom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P<0.05), and clinic symptoms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of control group (P<0.05). As for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2%, which was also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72%(P<0.05).Conclusion Invigorating spleen supplementing lung soup has satisfied effect on children asthma with deficiency of lung and spleen in remission stage.%目的:观察健脾补肺汤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脾肺两虚型的疗效。
健脾益肺方辅助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健脾益肺方辅助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小儿哮喘缓解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要的观察对象,将所有小儿哮喘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小儿哮喘患者安排常规的西医治疗,实验组小儿哮喘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肺方进行辅助治疗,结合对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小儿哮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小儿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健脾益肺方辅助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型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健脾益肺方;联合用药;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型哮喘是呼吸科常见的疾病,以现代西医来讲,其主要是因为炎性细胞在气道发生慢性炎症及炎性病变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喘等临床症状。
哮喘多发于儿童群体,其特点是具有反复性,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上,现代西医通常使用X片、肺功能、血气检查等方式进行病症的诊断,然后使用抗炎药物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中医上哮喘被称为哮病,诊断和判断方式是用辩证方法对疾病进行分型,再通过患者的面色、舌苔状况等特征的观察及对患者的脉数分析来进行确诊。
在治疗方面中医主要利用中药汤剂治疗,通过对病症进行辩证分型,对药物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中医治疗中,哮喘在发作时应当治标,平时应当治本。
哮喘发作时常见的症状是痰阻气道,因此治以祛邪治标、豁痰利气,但应分清痰之寒热,寒痰则应该温化宣肺,热痰则清化肃肺,表证明显者还应该解表。
平时应扶正固本,分清脏腑阴阳,阳虚者给予温补,阴虚者给予滋养,肺虚者给予补肺,脾虚者给予健脾,肾虚者给予益肾。
应标本兼顾,攻补兼施,以寒热错杂者当温清并用[1]。
自拟健脾益肺汤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评价小儿哮喘缓解期治疗中自拟健脾益肺汤的临床价值。
方法:哮喘患儿(收治时间:2019.11-2020.09)取样62例,抽签法分组,行西药治疗(n=31,参照组)和西药+自拟健脾益肺汤治疗(n=31,研究组),比较肺功能指标治疗指标,发作次数、症状积分,评价临床价值。
结果:研究组PEF、FEV1后比参照组高,发作(0.93±0.49)次,比参照组(1.91±1.36)次少,症状积分(2.09±1.35)比参照组(3.57±1.26)分低,P<0.05。
结论:小儿哮喘缓解期治疗中自拟健脾益肺汤具有改善肺功能指标,减少发作次数,缓解症状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临床价值;缓解期;小儿哮喘;自拟健脾益肺汤;症状积分小儿哮喘易发作于春秋两季,以剧烈咳嗽、胸闷、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发病率较高,对患儿身心健康皆有较大损伤,缓解期的治疗目标以避免病情反复发作为主,是十分关键的治疗阶段[1]。
故此,本文通过观察2019.11-2020.09我院收治62例哮喘缓解期患儿资料,对比分析了自拟健脾益肺汤的用药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哮喘患儿(收治时间:2019.11-2020.09)取样62例,参照组患儿2至10岁,平均(5.16±1.38)岁,女患占38.71%(12/31),其余61.29%(19/31)为男患,研究组患儿2至9岁,平均(5.22±1.35)岁,女患占41.94%(13/31),其余58.06%(18/31)为男患,P>0.05,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入组指标:无咳嗽、气急症状;年龄1至12 岁以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处于缓解期一月以上。
排除指标:肝肾功能障碍,中途退出,合并肿瘤疾病、精神疾病,且资料不全者。
1.2方法1.2.1西药治疗(参照组):给予孟鲁斯特纳颗粒(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0.5g:4mg*7袋,国药准字J20140167),用法用量:每晚睡前服用,1次/d,每次1袋。
六君子汤加减,健脾化痰,提高免疫力,预防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一般是分发作期和缓解期。
在缓解期的时候,我们主要是提升抵抗力,也就是中医的提升正气。
正气存内,血不敢干。
提高正气,中医一般通过辨证认为,主要是三个环节引起问题:第一个是我们的肺气不足,卫外功能比较差;第二个是我们的脾气虚,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气虚,就会影响到肺,也会肺气虚;第三个就是我们的肾气不够,肾是我们阳气之根,如果肾气虚了之后,它也会导致我们抵抗力下降。
最常见的往往就是肺脾气虚,卫外作用比较差,这个时候我们就会通过中药六君子汤加减,起到一个很好的预防作用。
六君子汤由人参、白术、炙甘草、陈皮、半夏、茯苓六味药组成。
这个方子是我们的四君子汤和二陈汤合起来的一个方子,既可健脾,又可化痰。
对于支气管哮喘,属于脾胃气虚有痰的患者是不错的。
健脾化痰法治疗脾虚型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引言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支气管高度敏感,发作时呼吸困难,咳嗽,气喘等症状。
脾虚是中医学中的一个病因病机概念,是指脾胃功能失常,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导致气血运行失调。
近年来,中医药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健脾化痰法治疗脾虚型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观察健脾化痰法治疗脾虚型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为中医药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临床证据。
1.1 健脾《黄帝内经》指出:“脾者土也,五脏之大农也,谷气入于胃,其行走在脾。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产生气血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脾虚则是指脾胃功能减退,运化不良,导致气血不足,津液减少。
健脾法在治疗脾虚型支气管哮喘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调理脾胃,加强运化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1.2 化痰《素问》载:“气滞为痰,痰者凝滞之久也。
”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痰湿停滞在肺系、支气管系统是导致哮喘发作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因此化痰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关键。
中医认为痰湿的形成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时,除了调理脾胃外,还需要通过化痰的方法将痰涎清除,恢复呼吸道的通畅。
健脾化痰法是中医治疗脾虚型支气管哮喘的基本原则。
它以健脾益气、化湿祛痰为主要治疗目标,包括中药调理、穴位按摩、饮食调理等多种方法。
通过健脾化痰,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调节肺部痰湿的平衡,达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目的。
选取50例脾虚型支气管哮喘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标准。
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
观察组患者给予健脾化痰法治疗,包括中药调理和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如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
观察治疗前后的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2.2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发作频率减少,咳嗽、气喘等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提高。
补气健脾化痰方对肺脾气虚兼痰湿阻肺证哮喘—慢性堵塞性肺疾病重叠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究关键词:补气健脾化痰方;肺脾气虚兼痰湿阻肺证;哮喘—慢性堵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引言哮喘和慢性堵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屡屡发生在老年人中。
许多患者同时存在哮喘和COPD的临床表现,称为哮喘—COPD重叠综合征。
这些患者的病情复杂且难以治疗。
中医认为,肺脾气虚兼痰湿阻肺证是导致哮喘—COPD 重叠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应接受补气健脾化痰治疗。
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比较组。
治疗组口服补气健脾化痰方,比较组口服氨茶碱片。
疗程为3个月。
观察症状改善状况、肺功能指标、病程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状况、肺功能指标比比较组患者差异显著,P值<0.05。
详尽表现为,治疗组患者的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症状明显减轻,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
谈论本探究表明,补气健脾化痰方可以显著改善肺脾气虚兼痰湿阻肺证哮喘—COPD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
这与中医理论相符,即它可以调整痰湿、增强脾胃功能、提高机体反抗力,从而改善肺脾气虚兼痰湿阻肺证。
结论补气健脾化痰方是治疗哮喘—COPD重叠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对增进患者康复具有乐观的临床意义然而,本探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起首,样本量相对较小,仅限于单中心探究,需要更多多中心大样本的探究来验证结果。
此外,本探究仅选取了口服中药和西药作为治疗方案,未包括其他治疗手段的比较,因此无法裁定哪种治疗方法更为有效。
最后,虽然本探究结果表明补气健脾化痰方治疗哮喘—COPD重叠综合征是可行的,但对于详尽用药剂量和疗程的确定仍需进一步探讨。
总之,本探究结果表明补气健脾化痰方是治疗哮喘—COPD重叠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
中医治疗哮喘—COPD重叠综合征的疗效依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探究此外,针对哮喘—COPD重叠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标准化。
176• 中医中药 •补肺健脾汤治疗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刘永泉(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医院,辽宁 大连 116200)【摘要】目的 分析补肺健脾汤对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价值。
方法 给予对照组进行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补肺健脾汤治疗,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对比。
结果 ①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68%,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6.67%,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经过数据的分析可得,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②研究组患者体温恢复、咳嗽咳痰、肺部啰音、呼吸困难等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的低,经过数据的分析可得,差异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③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28%,研究组的是6.66%。
结论 补肺健脾汤对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者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补肺健脾汤;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13-0176-01哮喘的缓解期为哮喘病发之后病情的稳定阶段,虽然无急性哮喘发作时的临床表现,但仍然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和咳嗽的临床症状[1]。
本文主要分析补肺健脾汤对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价值,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本院55例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上述患者均经过精确检查诊断,根据随机数字表将上述患者分为2组。
研究组患者30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4.1±1.5)岁;对照组患者25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3.8±1.2)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经比较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即P>0.05。
1.2 方法:2组患者均进行止咳平喘、祛痰、抗感染、吸氧的基本疗法。
《健脾化痰平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气虚兼痰阻证)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VEGF的影响》一、引言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为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当支气管哮喘进入慢性持续期时,常常伴随肺脾气虚和痰阻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近年来,中医的健脾化痰平喘方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展现出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旨在通过临床观察,探究健脾化痰平喘方治疗此类症状的有效性及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XX医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气虚兼痰阻证)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健脾化痰平喘方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变化及血清VEGF水平变化,评估健脾化痰平喘方的治疗效果。
三、临床观察结果1. 症状改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治疗组在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的改善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在治疗后随访中,治疗组患者的症状复发率也较低。
2. 生活质量变化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尤其在运动能力、睡眠质量、情绪状态等方面改善显著。
而对照组患者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效果不如治疗组明显。
3. 血清VEGF水平变化通过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VEGF水平,发现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变化不明显。
这表明健脾化痰平喘方可能通过降低血清VEGF 水平,从而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达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目的。
四、讨论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与肺脾气虚、痰阻密切相关。
健脾化痰平喘方以健脾化痰、平喘止咳为治疗原则,通过调理肺脾功能,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该方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气虚兼痰阻证)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可能通过降低血清VEGF水平,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健脾化痰平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气虚兼痰阻证)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VEGF的影响》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健脾化痰平喘方在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气虚兼痰阻证)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
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我们发现该方剂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血清VEGF水平,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引言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等多个方面。
慢性持续期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阶段,患者常表现为肺脾气虚兼痰阻证。
目前,西医治疗多以控制症状、预防急性加重为主,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
因此,寻求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健脾化痰平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
该方剂以健脾益气、化痰平喘为治疗原则,通过中药材的组合达到调和气血、改善症状的目的。
临床观察包括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血清VEGF水平等指标的评估。
同时,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
三、结果1. 症状改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2. 血清VEGF水平变化:治疗后,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表明该方剂可能通过调节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改善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
3. 安全性评价: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四、讨论健脾化痰平喘方在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该方剂通过调和气血、改善肺脾气虚,达到化痰平喘的目的。
同时,降低血清VEGF水平可能有助于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从而改善患者症状。
此外,该方剂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显示出较高的安全性。
五、结论本研究表明,健脾化痰平喘方在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气虚兼痰阻证)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该方剂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血清VEGF水平。
健脾化痰法治疗脾虚型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脾虚型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障碍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要负责消化吸收,如果脾胃功能失调导致脾虚,则会出现痰湿内生、气机不畅的病理表现,进而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支气管哮喘的发作。
健脾化痰法正是根据中医理论对脾虚型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运用中药调理脾胃功能,清除痰湿,平复气机,达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目的。
目前对健脾化痰法治疗脾虚型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尚不充分,有待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
本研究旨在观察健脾化痰法治疗脾虚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健脾化痰法治疗脾虚型支气管哮喘,观察其疗效情况,探讨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改善脾虚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体验。
同时,本研究还旨在探讨健脾化痰法对脾虚型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机制,为深入研究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为脾虚型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与研究做出贡献,为推动支气管哮喘治疗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正文2.1 参与者及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50名脾虚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5名,女性25名,年龄范围在20-50岁之间。
所有参与者均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后被确诊为脾虚型支气管哮喘。
病情严重程度分属于中度至重度。
治疗方法采用健脾化痰法,具体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艾灸等综合疗法。
中药主要成分包括黄芪、白术、茯苓等补脾健气,半夏、陈皮等化痰祛湿。
针灸和艾灸主要针对穴位进行刺激,以调节体内气血平衡。
在治疗过程中,所有参与者均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并定期复诊观察疗效。
治疗过程中严格控制饮食,忌烟酒,规律作息。
以上为参与者及方法的具体内容,下一节将介绍治疗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效果观察结果。
中医药对儿童哮喘的防治研究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和气喘。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哮喘的防治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一、儿童哮喘的中医理论分析中医学认为哮喘是由体内气血不调所致,主要涉及肺、脾、肾等脏器功能的失调。
肺为儿童呼吸的主要脏器,脾主要负责消化吸收,肾则主管生长发育。
通过调节肺气、脾气、肾气的平衡,中医药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儿童哮喘的作用。
二、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的有效方法1. 中药汤剂的应用中药汤剂是指基于中医理论而制备的中草药煎煮液体。
根据儿童体质和病情特点,中医医生会开具适用的中药方剂,如小柴胡汤、平喘汤等,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剂。
中药汤剂能够调理体内气血、湿热等因素,缓解儿童哮喘的症状。
2. 针灸疗法的应用针灸疗法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疗法之一,在儿童哮喘的防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调节气血运行,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儿童哮喘的发作。
3. 推拿按摩疗法的应用推拿按摩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儿童哮喘的防治中。
通过特定的按摩手法刺激儿童体表的穴位和经络,改善气血循环,调节气息,促进深呼吸,起到缓解儿童哮喘症状的作用。
三、中医药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医药在儿童哮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有研究发现,中草药丹参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过敏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儿童哮喘的症状;而百部汤则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改善儿童哮喘的预后。
此外,针灸疗法和推拿按摩疗法也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和研究。
四、中医药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应用前景随着对中医药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研究的不断深化,中医药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中医药作为一种温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个体化治疗的优势,可以针对儿童的具体体质和病情进行调理。
未来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中医药与西医药物的联合应用,以期提高儿童哮喘的疗效。
补肺健脾方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效果研究曹春梅(吉林省通化县三棵榆树镇卫生院中医科,吉林通化 134119)【摘要】目的 分析补肺健脾方对于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哮喘缓解期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补肺健脾方进行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西医治疗。
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及有效率均比对照组好(P<0.05)。
结论 补肺健脾方用于小儿哮喘缓解期治疗具有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的效果,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补肺健脾方;小儿哮喘缓解期;效果研究【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25.162.02小儿哮喘是一种对儿童身体危害较强的一种疾病,小儿哮喘缓解期是哮喘治疗的关键时期之一,在此阶段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病情反复。
相比西医治疗中哮喘症状易反复的情况,中医辨证治疗中选用补肺健脾方进行治疗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病情[1]。
为分析补肺健脾方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哮喘缓解期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讨论,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哮喘缓解期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患者41例,女性18例,男性23例,年龄5~11岁,平均年龄(7.2±1.8)岁,病程时间1~5年,平均病程时间(2.5±1.4)年;对照组患者41例,女性20例,男性21例,年龄4~10岁,平均年龄(7.3±1.5)岁,病程时间1~5年,平均(2.8±1.2)年。
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行西药治疗,观察组行重要补肺健脾治疗,如下。
1.2.1 对照组本组患者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进行治疗;每日吸入治疗2次,治疗过程中配合使用氨茶碱缓释片用以抗感染治疗[2]。
健脾化痰法治疗脾虚型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健脾化痰法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脾虚型支气管哮喘。
脾虚型支气管哮喘是指在阳虚风燥的状态下,由于肺气不降、痰浊内生、脾虚无力导致的疾病。
这种类型的支气管哮喘以喘息、咳嗽、痰多为主要症状,常常伴有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而健脾化痰法正是针对这一病症而制定的治疗方案。
本文旨在通过对健脾化痰法治疗脾虚型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探讨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及效果。
一、疗效观察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次疗效观察选取了20例脾虚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在30-60岁之间。
均符合脾虚型支气管哮喘的相关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并且经过详细的病史调查和体格检查,排除了其他慢性病及急性感染的患者。
本次观察采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研究设计。
观察组患者采用健脾化痰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和症状评分,并在治疗后的第1周、第4周和第8周进行随访观察。
观察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等。
二、治疗方案及观察结果2.1 观察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健脾化痰法治疗。
主要治疗措施包括:调理脾胃、益气健脾、化痰止嗽。
具体方剂为:人参、茯苓、半夏、甘草等中药配方。
每日口服,连续治疗8周。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
主要为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等药物治疗。
具体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个体化治疗。
2.3 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咳嗽、喘息等症状减轻,痰液明显减少。
在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达到显著改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在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三、讨论本次疗效观察结果表明,健脾化痰法治疗脾虚型支气管哮喘具有显著的疗效。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健脾补肺化痰方对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幼龄大鼠全血中五种微量元素的影响目的探讨健脾补肺化痰方对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幼龄大鼠全血五元素的影响。
方法将180只幼龄大鼠随即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健脾补肺化痰方组,考察大鼠血浆中Cu、Zn、Ca、Mg和Fe的含量。
结果模型组大鼠全血五元素含量与正常组存在显著差异,Zn、Ca浓度低于正常组,Fe浓度高于正常组,说明哮喘的发生与低Zn、低Ca、高Fe密切相关;健脾补肺化痰方各组与模型组比较,Zn浓度明显高于模型组,Cu、Fe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说明健脾补肺化痰方能改善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幼龄大鼠的低Zn、低Cu、高Fe状态。
结论健脾补肺化痰方能改善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幼龄大鼠的低Zn、低Ca、高Fe状态,从而纠正体内各元素的失调,预防哮喘发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标签:健脾补肺化痰方;哮喘;气道重塑;大鼠;全血五元素对于哮喘缓解期的治疗,近10余年来治疗重点是长期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进行局部抗炎,中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在缓解期的特点是肺、脾、肾脏气虚,且哮有夙根,若触遇诱因则易引起BA反复发作,致使正气不支,疾病迁延难愈[1-4]。
为突出中医治疗优势,从中医角度深刻认识支气管哮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我们根据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临床经验,遵循缓解期以“健脾气补肺气以化痰”的立方法则,确立了以健脾补肺化痰方为主方的治疗方法[5-7]。
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严谨的科研设计,以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幼龄大鼠为对象,观察健脾补肺化痰方对幼龄大鼠全血五元素摄入的影响,来论证中医药治疗哮喘所具备的优势,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1.1.1 实验动物与药物清洁级SD幼龄大鼠,雌雄各半,体重(90±5)g,由安徽省长临河动物实验基地提供。
共18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地塞米松0.75 mg/片,浙江仙居制药厂生产),每组30只;健脾补肺化痰方(健脾补肺化痰方:炙黄芪10 g、太子参8 g、炒白术8 g、茯苓6 g、陈皮6 g、炙甘草6 g、葶苈子6 g、薏苡仁10 g、砂仁5 g、桔梗8 g、山药10 g、白扁豆10 g,每剂用60~80 mL 水混匀,所含生药量为0.866~1.155 g,组方为冲剂剂型。
补益肺肾、祛风化痰法防治哮喘复发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补益肺肾、祛风化痰法防治哮喘复发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者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级与对照组,各80例。
观察组根据患者热喘以及寒喘的不同分别采用补益肺肾、祛风化痰法中清养化痰以及温养化痰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控制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热喘患者以及寒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指标ACT评分上来看,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哮喘患者采用补益肺肾、祛风化痰法治疗后,能够有效减少哮喘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补益肺肾;祛风化痰法;哮喘复发;疗效支气管哮喘病作为一种慢性反应性疾病,具有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以及用药时间长的特点。
现代化医学研究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病反复发作以及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的免疫功能受到损伤,患者细胞的免疫功能低下以及体液免疫亢进,出现紊乱现象[1]。
为了探讨补益肺肾、祛风化痰法防治哮喘复发的疗效,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哮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者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
观察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10~62岁,平均年龄(51.21±3.25)岁,其中热喘44例,寒喘36例;对照组男41例,女39例,年龄12~59岁,平均年龄(50.89±3.15)岁,其中热喘43例,寒喘3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以及哮喘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诊断标准①所有哮喘患者均经过中医辨证属于肺肾气虚且寒痰内伏以及肺肾阴虚且痰热内蕴的症状;②寒喘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喘鸣、咯痰、色白质稀,容易发生感冒、咽痒、出现腰膝酸软以及脉弦细弱等;热喘患者临床表现为咯痰、喘鸣、色黄质黏,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痒、乏力,舌质红以及脉细数等;③排除标准为:妊娠期妇女,对药物过敏患者;能够引起哮喘或者呼吸困难的疾病患者;有严重肝肾、造血系统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无法判断疗效、不按规定用药以及资料不全的患者。
健脾补肺化痰方防治儿童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健脾补肺化痰方對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激素减量的变化情况。
方法将60例BA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即治疗组(健脾补肺化痰方加西药组)、对照组(常规西药组),各组给予不同药物治疗,观察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并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激素的减量情况。
结果两组间症状、体征积分及激素用量治疗前无明显差异,而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及激素用量差异显著,P<0.01或P<0.05。
结论在经方参苓白术散和三子养亲汤基础上研制出健脾补肺化痰方,具有健脾补肺,止咳化痰之功效,临床上能明显改善哮喘患儿临床症状、加快激素减量,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标签:儿童哮喘;气道重塑;健脾补肺化痰方;激素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反复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为特征,气道重塑已成为儿童哮喘,尤其是中、重度儿童哮喘、激素依赖型儿童哮喘以及难治性儿童哮喘的病理特征[1]。
本实验把中医证候引入当中,通过对证候的观察来反映药物对疾病的疗效,健脾补肺化痰方是根据中医理论及临床观察自拟的临床效方,通过对60例患儿进行该方干预,详细记录每位缓解期患儿用药时病史、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观察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激素减量的变化,确定健脾补肺化痰方对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1.1.1中医诊断标准儿童支气管哮喘(CBA)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1.1.2西医诊断标准CBA西医诊断标准及分期(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会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3]。
1.1.3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哮喘证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
缓解期证候分型标准:①肺气亏虚:面色淡白,乏力,自汗,易于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②脾气亏虚:食少便溏,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少,脉缓无力。
③肾气亏虚:动则气促,面色淡白,形寒畏冷,下肢欠温,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1.1.4纳入标准凡符合CBA诊断标准,病情属于缓解期的BA患儿,中医辨证属肺脾气虚者为受试对象。
所涉及的疾病及证候诊断标准同前。
1.1.5排除标准①不符合CBA诊断标准者;②不能接受中药治疗患儿;③处于发作期的患儿;④不能接受PEF测量的患儿;⑤伴有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肿瘤、重度肺气肿等疾患的患儿;⑥并发严重的心、肝、肾、脑、血液系统疾病的患儿;⑦不合作或者精神病的患儿;⑧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
1.2一般资料
1.2.1病例选择与分组既符合中医证型标准,又符合西医诊断标准者,为合格病例,纳入临床试验。
采用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健脾补肺化痰方加西药)3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30例。
1.2.2病例来源病例采集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为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门诊及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病例。
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男女比例为1.86∶1,各组性别分布,见表1;平均年龄为(6.57±2.64)岁,其中0.05)。
1.2.2.2年龄分布情况60例BA患儿平均年龄为(6.57±2.64)岁,其中0.05)。
1.2.2.3病程分布情况60例BA患儿平均病程为(3.18±2.18)年,其中0.05)。
1.3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
1.3.1治疗方法对照组:吸入GC包括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
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肺化痰方治疗,中药间断用药9个月。
1.3.2药物服法对照组:每日吸入GC用量为100~400 ug,年龄0.05)。
而治疗9个月后治疗组患儿自汗、恶风、易感冒、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
此结果说明具有健脾补肺化痰作用的中药能明显改善肺脾气虚证患儿的临床症状,见表2。
2.2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后两组BA患儿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治疗组BA患儿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此结果也说明健脾补肺化痰方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见表3。
2.3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后两组BA患儿GC用量的变化情况治疗组BA患儿GC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此结果表明具有健脾补肺化痰作用的中药能明显减少BA患儿GC的用量,加速GC的递减,减轻GC副作用的发生,见表4。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反复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为特征,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目前首选的控制气道炎症及防止气道重塑的药物,患儿
长期、大剂量使用皮质激素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全身性副作用。
中医治疗本病,遵循治病求本之原则,祖国医学对其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素问·咳论》篇就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说。
《内经》曰:”肾为生痰之本,脾为生痰之源,肺為贮痰之器。
”朱丹溪言:”哮喘专主于痰。
”陈修园总结”痰之本,水也,源于肾;痰之动,湿也,主于脾;痰之成,气也,贮于肺”。
依据本地区前期症候学调查显示,小儿哮喘缓解期多以肺脾气虚为主。
临床上CBA多见面色萎黄、神疲纳差、便溏等伤脾之症,而脾为后天之本,万物所归,健脾则中气充盛,化源充足,上可输精微以养肺金,下可滋元气以养肾水,是以肺脾肾之气皆充。
哮喘的发生为外因作用于内因的结果,气机失调,痰饮内伏是哮喘的基本病机。
根据”培土生金”“治痰先治气”理论,将祖国传统医药与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相结合,在经方参苓白术散和三子养亲汤基础上研制出健脾补肺化痰方,具有健脾补肺,止咳化痰之功效,临床上能明显改善哮喘患儿临床症状、加快激素减量,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忠令.控制症状还是控制疾病[J].EXPERTS OPINIONS,2005,1,44(1):4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7.
[3]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2(2):102.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7.
[5]《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199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