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补肺健脾益气法治疗肺癌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肺癌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药疗法是我国肺癌治疗的特色,近几年来应用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及新药新剂型等方法治疗肺癌均有一定的进展,在稳定病灶、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
“中医靶向消瘤疗法”,大胆创新摒弃了传统肿瘤治疗中“一药治百病、一方治百病”的僵化思维模式,以“辩证施治”为原则,根据不同的病人,一人一方、一症一药,不同的病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
“专病+专方+专药”核心机理。
君药肺癌专方剂针对性治疗肺癌,达到有效控制癌灶并减轻肺癌症状,臣药益肺消癌丸、消癌口服液主要可以强化治疗肺癌效果,同时有效控制血液淋巴转移并达到治疗全身其它转移癌灶的作用;佐药扶正固本药物作用在于补气养血,健脾益肾,填精生髓.既可以提高患者自身对抗癌细胞的能力,同时有效治疗晚期患者气血两亏引起的头晕,消晕,倦怠乏力,恶心呕吐等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恢复元气、减轻痛苦的作用。
通过以上系列用药使药物可直达癌肿表面,附着在肿块上面,直接抑制癌细胞生长。
控制病情发展、延长生命。
肺癌晚期可以治愈吗,对晚期患者而言采取作用力较温和的服用中药治疗可能比西医治疗效果好。
采用辩证方法中医能能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稳定病灶、延长生存期。
肺癌的治疗分别采用滋阴生津、益气健脾、益气养阴、滋阴温阳等方法,并与化痰软坚、理气化瘀、清热解毒等抗癌药物一起配合使用。
主要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找经验丰富、可靠的医生进行治疗,不要贸然相信江湖医生或者乱用偏方。
1.吸烟目前认为吸烟是肺癌的最重要的高危因素,烟草中有超过3000种化学物质,其中多链芳香烃类化合物如:苯并芘和亚硝胺均有很强的致癌活性。
多链芳香烃类化合物和亚硝胺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使得癌基因如Ras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如p53,FHIT基因等失活,进而引起细胞的转化,最终癌变。
2.职业和环境接触肺癌是职业癌中最重要的一种。
估约10%的肺癌患者有环境和职业接触史。
中医如何从肺论治肺部免疫性疾病的调理方法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肺被视为“娇脏”,极易受到内外邪气的侵袭。
肺部免疫性疾病,如哮喘、慢阻肺、肺纤维化等,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痛苦和生活不便。
中医从肺论治这些疾病,有着独特的思路和调理方法,旨在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增强肺脏的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
肺的功能正常,则呼吸通畅,气血运行顺畅,肌肤润泽,抵御外邪的能力强。
而当肺的功能失调时,就容易引发各种肺部疾病。
对于肺部免疫性疾病,中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理。
首先是中药调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肺气虚弱的患者,常用玉屏风散加减,以益气固表;对于肺阴虚的患者,常用沙参麦冬汤滋阴润肺。
在中药的选择上,常用的有黄芪、白术、防风、麦冬、沙参、百合等。
黄芪能补肺气、固表止汗;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增强益气固表之力;防风走表而祛风邪。
麦冬、沙参、百合则能滋养肺阴,润肺止咳。
其次是饮食调理。
中医强调“药食同源”,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调养肺脏。
多食用一些白色的食物,如雪梨、银耳、百合、山药等,因为在中医五行理论中,白色入肺。
雪梨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银耳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百合清心安神、润肺止咳;山药健脾益肺、补肾涩精。
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肺气。
再者是针灸调理。
通过针刺肺俞、风门、中府等穴位,可以调节肺脏的气血运行,增强肺的功能。
肺俞穴是肺的背俞穴,能调理肺脏的气机;风门穴可祛风解表,预防外邪侵袭;中府穴为肺之募穴,能宣肺平喘、清泻肺热。
此外,艾灸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如艾灸肺俞、足三里等穴位,能温通经络、益气补肺。
然后是运动调理。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肺功能。
比如,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这些运动动作舒缓,能调节呼吸,促进气血运行。
还有呼吸操,通过深呼吸、慢呼吸、腹式呼吸等训练,增加肺活量,改善肺通气功能。
肺结节的中医调治补肺益脾疏肝理气化痰散结肺癌让人闻之色变,很多人在查出肺结节之后非常担心,认为自己离肺癌不远了,事实真的如此吗?肺结节属于癌前病变吗?中医如何认识肺结节?本文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肺结节。
一、肺结节是怎么回事?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cm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边界清晰或不清晰的病灶。
现代医学对于肺结节无内科治疗方法,主要根据影像中结节的大小、性质、良恶性程度等因素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原则,如CT随访、非手术活检或手术切除等,效果不甚理想。
二、中医分析肺结节的病因病机我临床观察肺结节的病例,其病证当属本虚标实。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虚指脾肺两虚;虚则邪恋,虚处有实,标实指痰气凝结,闭阻肺络。
治本之法,重在补肺益脾,兼顾补肾;治标之法,在于化痰、散结。
一则,正虚为本中医以正为本,正虚则邪实。
临床所见,健康之人,正气健旺,气血流畅,自无寒凝痰积之患;而虚弱之,正气不足,若气血两衰,或脾胃怯弱,则易见气滞痰结血瘀诸症。
《景岳全书》指出:气虚、脾肾不足的人,多半存在积累之病。
《诸病源候论》强调:凡患有积聚者,多因风邪侵袭、脏腑虚弱、阴阳不和所致。
肺结节属实,属邪滞,其本源于正虚。
一方面,脾虚生痰;另一方面,肺虚而宣降失司。
其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若脾胃受损,不能周身运转固护机体,易受外邪侵袭诱发疾病,正所谓“壮者气行则已,怯者着而成病”。
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精微,上输养肺,反而积湿成痰,上贮于肺,肺失宣降,久则痰凝,渐而成块;其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
若外感邪气直中肺脏,损伤络脉,肺失濡养,导致津液亏虚,气阴两伤。
更兼痰浊内生,阻滞肺络,久则成结块。
二则,痰凝为标人身不管是上焦、中焦还是下焦有结块者,多属于痰凝。
临床所见,若外邪侵袭,郁结在胸中,会对气道形成阻塞,气行不畅,痰气易滞,长久不治,最终形成结节。
在肺结节的病机中,痰凝是肺脾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
一、引言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肺癌的中医治疗方案,旨在为肺癌患者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综合治疗方法。
二、中医对肺癌的认识中医学认为,肺癌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肺主气,司呼吸,若肺气不足,则易受邪气侵袭;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若脾气虚弱,则气血生化无源;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若肾气亏虚,则易导致阴阳失调。
此外,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环境污染等因素也易导致肺癌的发生。
三、中医治疗方案1. 辨证论治(1)肺气虚弱型症状:咳嗽无力,痰少,气短,乏力,自汗,易感冒,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2)痰湿阻肺型症状:咳嗽痰多,胸闷,纳差,肢体沉重,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加减。
(3)肺阴虚型症状:咳嗽痰少,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清热解毒。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4)肺热毒盛型症状:咳嗽剧烈,痰黄稠,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方药:泻白散加减。
2. 中药外治法(1)中药敷贴: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的中药,如半夏、胆南星、白芥子等,制成药膏敷贴于肺部穴位,如肺俞、膻中、中府等,每日1次,每次2小时。
(2)中药熏洗:选用具有清热解毒、祛湿通络功效的中药,如艾叶、花椒、防己等,煎煮后熏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3. 针灸治疗(1)体针:选取肺俞、膻中、中府、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每次选取3-5个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耳针:选取肺、支气管、内分泌、交感等穴位,每次选取2-3个穴位,采用轻刺激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4. 食疗(1)养肺食品:如梨、蜂蜜、银耳、百合等,具有润肺止咳、滋阴润燥的功效。
一、引言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西医在肺癌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西医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相比之下,中医治疗肺癌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在民间流传的肺癌老中医治疗方案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间肺癌老中医治疗方案,为广大肺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医对肺癌的认识中医认为,肺癌的发生与人体正气不足、邪气侵袭有关。
正气包括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抗病能力等,邪气则包括外邪、内邪等。
外邪主要包括风、寒、湿、热、毒等,内邪则包括痰、湿、瘀、热等。
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多个脏腑、经络、气血等。
三、民间肺癌老中医治疗方案1. 内治法(1)养阴润肺:适用于肺癌阴虚证,症见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等。
常用药物有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等。
(2)清热解毒:适用于肺癌热毒证,症见咳嗽、咳痰、痰黄稠、口苦、便秘等。
常用药物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黄等。
(3)化痰止咳:适用于肺癌痰湿证,症见咳嗽、咳痰、痰白黏稠、胸闷、乏力等。
常用药物有半夏、茯苓、陈皮、白芥子等。
(4)活血化瘀:适用于肺癌瘀血证,症见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舌质紫暗等。
常用药物有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等。
(5)健脾益气:适用于肺癌气虚证,症见咳嗽、咳痰、乏力、气短、面色苍白等。
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
2. 外治法(1)针灸:针灸可调节人体的气血,增强免疫力,缓解疼痛。
常用的穴位有肺俞、膻中、中府、足三里等。
(2)拔罐:拔罐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增强免疫力。
常用的部位有肺俞、膻中、中府等。
(3)敷贴:敷贴可调节人体的气血,增强免疫力,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
常用的药物有川芎、桃仁、红花等。
3. 饮食调养(1)肺癌患者应保持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苹果、梨、香蕉、葡萄等。
(2)适当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鸭肉、鱼肉、豆腐等。
中医治疗肺癌的原则引言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世界各地的医学专家一直在不断探索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也在治疗肺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医治疗肺癌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本文将对每个原则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答。
1. 疏肝解郁、行气活血中医认为,肺癌的发生与情绪郁结、气血瘀滞有关。
因此,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是治疗肺癌的重要原则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柴胡、香附、川芎等,这些药物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缓解肺癌患者的症状,促进气血运行。
2. 清热解毒、化痰止咳肺癌是一种痰热壅盛的疾病,因此,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也是中医治疗肺癌的重要原则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黄芪、连翘、枇杷叶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作用,能够改善肺癌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
3. 益气养阴、健脾化痰中医认为,肺癌患者体质多为气阴两虚,因此,益气养阴、健脾化痰也是中医治疗肺癌的重要原则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党参、白术、麦冬等,这些药物具有益气养阴、健脾化痰的作用,能够提高肺癌患者的免疫力,增加体质抵抗力。
4. 调理脏腑、平衡阴阳中医强调整体调理,治疗肺癌不仅仅局限于肺部,还需要调理相关脏腑,平衡阴阳。
常用的药物包括黄耆、黄芪、茯苓等,这些药物具有调理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能够改善肺癌患者的整体状态,促进康复。
5. 配合化疗、放疗、手术等现代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肺癌的原则是综合治疗,中医药治疗应与化疗、放疗、手术等现代治疗方法相结合,共同协作,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的应用可以减轻化疗的副作用,提高疗效,促进康复。
结论中医治疗肺癌的原则包括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益气养阴、健脾化痰、调理脏腑、平衡阴阳等。
这些原则的应用能够缓解肺癌患者的症状,促进气血运行,提高免疫力,平衡体质,同时需要与现代治疗方法相结合,共同协作,以获得最佳疗效。
中医治疗肺癌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进展和突破,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中医调理肺部的方法和效果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之一,具有气道通畅和气血调节的功能。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肺主呼吸,掌管气机、水液运行等功能。
肺的健康与人体的整体健康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中医调理肺部的方法以及其效果。
一、食疗调理肺部1. 梨汁蜂蜜:将新鲜的梨榨汁,加入适量的蜂蜜,每日饮用2次。
梨有润肺止咳的作用,蜂蜜能滋润肺脏,并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这种梨汁蜂蜜的饮品可以帮助润肺、止咳、化痰,促进肺部的康复。
2. 核桃巴旦木粥:将核桃与巴旦木煮成粥,每日食用1次。
核桃具有养肺润肺、降低胆固醇的效果,而巴旦木则有滋阴润燥的作用。
这种粥能够滋补肺气,改善肺部的功能。
3. 黄豆猪肺汤:将黄豆煮熟,与猪肺一同炖煮成汤,每日食用1次。
黄豆有健脾益气、补肺养肾的作用,猪肺则具有滋润肺脏、补充气血的作用。
黄豆猪肺汤对于肺部虚损、气虚乏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二、中药调理肺部1. 百合养肺汤:将百合、沙参、北沙参、金樱子等中药材加水煎煮,每日饮用1次。
百合具有滋润肺脏、清热降火的作用,沙参和北沙参则有益气养肺、止咳平喘的作用,金樱子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这种汤剂能够调理肺脏,改善肺部的状况。
2. 桑杏汤:将桑叶、杏仁以及其他适宜的中药材加水煎煮,每日饮用1次。
桑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杏仁则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这种汤剂能够清肺热、化痰止咳,改善肺部的症状。
3. 麦冬冰糖汤:将麦冬与冰糖加水煎煮,每日饮用1次。
麦冬有滋阴润燥、清热润肺的作用,冰糖则能够滋润肺脏。
这种汤剂对于润肺、止咳、化痰有一定的效果。
三、调理肺部的其他方法1. 呼吸练习:通过深呼吸和缓慢的呼气来放松肺脏,增加肺活量。
可以选择户外散步、瑜伽、太极等活动,提高肺部的机能,并帮助肺部更好地呼吸。
2. 避免烟雾和污染物: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远离烟雾和有害气体的环境,尽量减少对肺部的损害。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均衡的心理状态等,有助于提升整体的健康状况,进而改善肺部的功能。
一、引言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中医学认为,肺癌的发生与肺气虚、痰瘀互结等因素密切相关。
肺气虚是肺癌的主要病机之一,表现为咳嗽、气短、乏力、易感冒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种以肺气虚为病机的肺癌方剂治疗方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肺气虚肺癌的病因病机1. 病因(1)外感邪气:肺主气,司呼吸,外邪侵袭,易伤肺气,导致肺气虚。
(2)情志内伤:忧思伤脾,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聚而成痰,痰湿蕴肺,肺气虚。
(3)久病体虚:久病耗伤肺气,肺气虚损,无力驱邪。
2. 病机(1)肺气虚:肺气不足,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致痰湿内生。
(2)痰瘀互结:痰湿内蕴,瘀血内生,痰瘀互结,形成肿块。
(3)气阴两虚:肺气虚日久,耗伤阴液,致气阴两虚。
三、肺气虚肺癌方剂治疗方案1. 方剂组成(1)人参15g,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6g,陈皮10g,半夏10g,杏仁10g,苏子10g,紫苏叶10g,生姜10g,大枣5枚。
(2)黄芪30g,党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0g,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6g,陈皮10g,半夏10g,杏仁10g,苏子10g,紫苏叶10g,生姜10g,大枣5枚。
2. 适应症适用于肺气虚为主,痰瘀互结为辅的肺癌患者,表现为咳嗽、气短、乏力、易感冒、胸痛、纳差等症状。
3. 服用方法(1)将上述药材洗净,加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30分钟,合并药液,分早晚两次温服。
(2)每日1剂,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
4. 注意事项(1)服药期间,注意饮食调养,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2)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
(3)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四、方剂分析1. 人参、黄芪、党参:益气养阴,健脾补肺。
2. 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利湿,渗湿止泻。
3. 陈皮、半夏、杏仁、苏子:理气化痰,宣肺止咳。
4. 紫苏叶、生姜:解表散寒,温肺止咳。
5. 麦冬、五味子:滋阴润肺,敛肺止咳。
肺癌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它来源于肺组织的细胞发生恶性变异,并且能够迅速侵袭周围组织和远处器官。
中医中认为,肺癌大都由肺经、胃经、脾经和肾经之间的协调失衡导致。
因此,中医治疗肺癌的基本原则是调理气血,协调脏腑,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1. 调理气血:肺癌患者往往伴有气虚、血瘀的症状。
气虚主要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等,中医可以通过调理肺经和脾经来增强体质。
血瘀则主要表现为疼痛、淤血等症状,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中药来改善。
2. 清热解毒:肺癌患者常伴有热毒的证候,如高热、便秘、口渴等。
中医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黄芩、连翘等,来降低体内炎症反应和毒素积聚。
3. 调理脏腑:肺癌患者往往伴有肺脾肾三脏失调的情况。
中医可以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治疗肿瘤。
具体方法包括益气养阴、健脾祛湿、滋肾固本等。
4. 扶正化瘤:中医认为肺癌属于实质性瘤证,一般需要扶正驱邪,同时化瘤。
扶正是指通过调理正气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化瘤是指通过中药治疗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发展。
具体方法包括补气血、养阴津、清热解毒等。
5. 调理心理:肺癌患者常伴有恐惧、抑郁等心理状态,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免疫力和治疗效果。
中医通过调理心理,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患者增强体质,并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中医治疗肺癌的基本原则是调理气血,协调脏腑,扶正化瘤。
同时,中医也重视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病情的发展,调整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肺癌,中医方法的针对性较强,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减轻不良反应,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但需要明确的是,中医治疗肺癌应与西医治疗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熊墨年从脾论治肺癌经验浅析总结全国名老中医熊墨年教授临床诊治经验及中医药治疗肿瘤特色,通过临床观察、理论探讨,总结熊墨年教授从脾论治肺癌的临床经验及分析。
根据临床疗效,熊墨年教授从脾论治肺癌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标签:熊墨年;名老中医;从脾论治;肺癌;经验肺癌是临床常见的肿瘤疾病之一。
西医治疗肿瘤其目标主要是以癌灶缩小甚至消失作为疗效评判标准,所采用的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无一不是把“无瘤生存”当作疗效的终极目标,对患者机体免疫系统有明显抑制作用[1-2]。
而中医药治疗肿瘤,既可以抑癌、杀癌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更为独特的是可以改善机体功能状态,提高免疫功能,调整机体正常反应性,创造一个不利于癌细胞生长的内环境,从而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癌灶的发展,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达到“带瘤生存”或“控瘤生存”的目的[3]。
中医药治疗肿瘤具有其一定的优势。
笔者自2012年师从全国名老中医熊墨年教授学习肿瘤临床诊疗,颇有收益。
熊墨年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第五批全国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教授,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导师,从事肿瘤临床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治疗肺癌方法独特,临床善从脾论治,多以益气健脾扶正、抗癌清毒祛邪为主要治法,临床效果较好。
现就熊墨年教授从脾论治肺癌的临床经验作一初步探讨。
1 从脾论治理论依据1.1 肺脾皆主气化,同司升降中医藏象学说认为肺居上焦,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为阳中之少阴。
脾居中焦,为气血之源,主升清降浊,将水谷精微从中焦上输于肺,主运化水湿,为阴中之至阴。
肺与脾一升一降协同完成水谷精微的运化。
正如《素问·经脉别论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入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准确的说明了肺与脾同主气化的密切生理关系。
因此,一旦肺脏发生肿瘤疾病,则脾肺升降枢纽不利,吸纳水谷精微的能力降低,抗病力进一步下降,痰湿邪毒壅滞不散,疾病就很难痊愈。
中医调理补脾益肺改善脾虚肺虚脾虚与肺虚是中医常见的两种虚证,往往相互影响,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身体不适。
脾虚会导致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而肺虚则表现为咳嗽、气短、乏力等呼吸系统问题。
对于脾虚肺虚的患者,中医调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调理脾肺的功能,改善身体状况。
本文将介绍中医调理补脾益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中医理论中的脾脏和肺脏在中医理论中,脾脏被视为人体的消化中心,主要功能是转化、运输和吸收水谷精微,为身体提供营养物质;而肺脏则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是呼吸和气血运行。
当脾脏功能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脾虚,进而影响到肺脏的功能,造成肺虚。
因此,中医调理补脾益肺是解决脾虚肺虚问题的关键。
二、中医调理补脾益肺的方法1. 饮食调理脾虚肺虚的患者应该注重饮食调理,选择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并合理搭配。
首先,应多食谷类食物,如米、面、杂粮等,以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其次,应多食水果和蔬菜,如苹果、梨、莲藕、山药等,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此外,还应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蛋类等,以满足身体修复和免疫功能的需要。
2. 药物调理中医药物对于调理脾虚肺虚有着独特的功效。
常用的中药有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等,这些药物有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增强脾脏的消化功能和肺脏的气血循环。
同时,中药还可以搭配其他药材,如川贝、麦冬、百合等,以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然而,药物的使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使用或者副作用的发生。
3. 穴位按摩针对脾虚肺虚的情况,中医推拿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调理方法。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脏气的调整和运行,从而改善脾肺的功能。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太溪等,按摩时可以用拇指、食指适度用力揉动,每天进行一定次数的按摩,可以得到明显的效果。
三、注意事项1. 饮食调理需要有节制,不宜过饱或过饥。
饭后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 药物调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处方剂量服用,并注意药物的保存和有效期。
20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tegrated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9 年 8月 B 第 7 卷第 23期Aug. B 2019 Vol. 7 No. 23浅谈“补肺、健脾、益肾”对非小细胞肺癌咳嗽的治疗意义王 斌,牛春风,徐丽伟*(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摘要】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主要表现为干咳、胸痛、消瘦等。
咳嗽时其主要临床表现,咳嗽的治疗及其重要,肺癌咳嗽的病因多样,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咳嗽的治疗西医多针对原发病,采用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方法,但由于副作用强、价格昂贵,在应用中存在问题,而中医药治疗则有着独到的优势,但目前中医对于肺癌咳嗽的病机未有统一的认识,笔者试从“补肺、健脾、益肾”的角度给予分析。
【关键词】补肺;健脾;益肾;非小细胞肺癌咳嗽【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3.20.01肺癌是我国30年来发生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新增和死亡率均排名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非小细胞肺癌(NSCLS)约占肺癌的80%,约75%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中晚期。
咳嗽是其主要临床表现。
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虽然在针对原发病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晚期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1],在临床中存在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等问题。
而中医药治疗此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改善咳嗽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但目前中医对于此病的病机未有统一认识,笔者试从“补肺、健脾、益肾”的角度给予分析。
笔者认为该病是由正气亏虚,邪气居留于肺,日久耗伤气阴,阴伤则脉道失濡,血行不畅而瘀阻由生,气虚日久亦可致中焦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司,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易生痰湿,痰留于肺,易生热成瘀,亦可导致气津两伤,久病及肾而损阴阳,瘀血阻滞气机,气机不畅,阴阳亏虚,失于温煦,气血搏结,便成癌毒,陷于肺腑,则成咳嗽。
从益气化痰探讨肺癌的治疗作者:何晓华马秋云李占林赵冬梅胡嘉芮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6期【摘要】肺癌中医病因病机多为“气虚”与“痰郁”两个方面,气虚是肺癌发生的病理基础,痰郁是肺癌主要的病理变化。
针对肺癌病因病机的特点,对其治疗多从益气扶正、健脾化痰两方面着手,益气化痰是治疗肺癌的关键。
【关键词】益气扶正;健脾化痰;肺癌;治疗【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18--01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50年来许多国家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致病原因多与吸烟、空气污染等环境和职业因素有关常见症状为咳嗽、阵发性刺激性呛咳、无痰或少量泡沫白黏痰,或痰中带血丝,血块,胸闷、胸痛,胸憋气短等,属于中医“肺积”、“劳嗽”等范畴。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治疗肺癌的手段多种多样,如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近年来,许多医家在临床研究中发现,中医药治疗肿瘤,尤其在放化疗过程中配合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对防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疗效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有一定帮助。
肺癌患者运用中医进行治疗,从生存质量与生存期方面看,具有很大优势,中医治疗已经成为肺癌全程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
1 “气虚”与“痰郁”是肺癌病因病机的主线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人的正气能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并能抵御外邪,正气虚弱则易受邪气侵袭,正气虚损,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是肺癌的主要病理基础。
刘嘉湘[1]认为肺癌是因虚致实之病,患者虽在局部有实证之表现,但对全身的整个生命体而言,其本质是虚。
因此提出“无虚不成瘤”的经典论断。
因此可以看出,肺癌的致病之本在于虚。
中医学疾病中“痰郁”是一个主要的病机变化。
肺癌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痰郁”的情况,它既是肺癌的致病因素,又是肺癌难以治愈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医如何从肺论治肺癌的症状调理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居高不下。
在中医理论中,肺癌的发生发展与肺的生理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中医从肺论治肺癌的症状调理,具有独特的思路和方法,旨在通过调整人体的整体状态,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一、中医对肺癌的认识中医认为,肺癌的形成多由于正气内虚,邪毒外侵,肺气郁滞,宣降失司,痰瘀互结,久而成积。
正虚以肺气、肺阴亏虚为主,邪实包括热毒、痰湿、血瘀等。
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且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当肺气受损,肺的各项功能失常,就容易导致肺癌的发生。
二、从肺论治肺癌的症状表现肺癌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咯血、胸痛、气喘、乏力、消瘦等。
这些症状在中医看来,与肺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咳嗽是肺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中医认为,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之分。
肺癌所致的咳嗽多属内伤咳嗽,多因肺气亏虚,无力宣发肃降,或肺阴不足,虚火灼伤肺络所致。
咯血也是肺癌常见的症状之一。
多由于肺络受损,血溢脉外所致。
若属肺热炽盛,灼伤肺络,则咯血量多,血色鲜红;若属阴虚火旺,虚火灼伤肺络,则咯血量少,血色暗红。
胸痛多因癌肿阻滞肺气,气血运行不畅,或癌肿侵犯胸膜所致。
若属气滞血瘀,则胸痛如刺,固定不移;若属痰湿内阻,则胸痛闷胀,遇阴雨天加重。
气喘多因肺气不足,宣降无力,或痰浊内阻,气道不利所致。
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端坐呼吸。
乏力、消瘦则多因肺气、肺阴亏虚,不能濡养周身,或癌肿消耗人体正气所致。
三、从肺论治肺癌的调理原则中医从肺论治肺癌,主要遵循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原则。
扶正以补肺气、养肺阴为主,祛邪则根据热毒、痰湿、血瘀等不同的邪实进行清热解毒、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等治疗。
同时,注重调理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恢复肺气的正常运行。
在具体治疗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病情的轻重缓急等因素,灵活运用各种治法。
对于早期肺癌患者,正气尚足,可侧重于祛邪;对于中晚期肺癌患者,正气已虚,应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健脾益肺法论治肺癌发布时间:2021-09-01T02:27:14.59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1期作者:张瑞1 路思琪1 张晓丽1 司御臣1 王振强2*(通讯)[导读] 肺癌在早期无明显症状,很难发现及诊断,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张瑞1 路思琪1 张晓丽1 司御臣1 王振强2*(通讯)1.华北理工大学在读硕士 0632102.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061000摘要:肺癌在早期无明显症状,很难发现及诊断,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当患者出现症状进行治疗时,肺癌也进入了中晚期。
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地发展,肺癌的治疗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治疗肺癌,在使肺癌患者生存期延长的同时,也不断改善了生活质量。
关键词:健脾益肺;肺癌在祖国医学发展之初,就已经出现了肺癌这种疾病的记载,根据肺癌的症状,属“息积、肺积、肺疽”范畴。
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对这种疾病不断的认识,病名也在不断地演变。
《素问奇病论》言:“病胁下满气上逆,二三岁不已,......病名息积。
”《济生方》:“息贲之状,在右胁下,复大如杯.....喘息奔溢,是为肺积。
”《东医宝鉴痈疽篇》:“痈疽发于内者,当审脏腑,如中府隐隐而痛者,肺疽也。
” 1、肺癌的病因病机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笔者认为,肺癌的发生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为情志失调、饮食所伤、劳倦过度等导致正气不足,外因为六淫趁虚而入,导致肺失宣降,气机不利,水液输布失调,脉络瘀阻,最终形成的痰、瘀、毒积聚于肺而为瘤。
肺癌是因虚得病,因虚致实,病机为本虚标实,整个机体虚弱为本,肺部实证为标,虚以阴虚、气阴两虚较为多见,实主要为气滞、血瘀、痰凝、毒聚。
机体虚弱又以脾胃虚弱为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健运,脾脏转输由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到达于肺,肺脏得以充养,随后由肺脏散布精微于其他脏腑。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肺癌(补气宣肺,排痰散毒肺癌(补气宣肺,排痰散毒)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足则使心运血有力,肺气弱则心运心不畅,肺气绝则心不运血而死亡(如心肺复苏往患者肺里吹气和挤压胸腔,就是使肺有气可以运心血),所以说“气为血帅”,肺部之疾患,亦总是保肺气为第一要务。
肺主气,肺主宣肃。
气是肺的物质基础,宣肃是肺的功能体现,肺气足是肺的宣肃有序,肺气虚则宣肃失常。
宣,是指气机向上向外的运动状态;肃是气机向下运动的表现。
气属阳而升,肺气足则能宣,这点很好理解。
但有人问我“吴医生,你说气为阳而主升,为什么肺气不足也会造成肺气不能肃降呢?这不是很矛盾的嘛?”其实很好理解,比如外感咳嗽,初起气足而邪盛,表现肺气上逆不能肃降而咳嗽不止,但如果失治、误治,肺气一伤则咳嗽无法止,在中药处方中加一味人参,咳嗽立止。
记得25年前的冬天,我父亲因体弱受寒,咳嗽不止,吃了很多药都没效果,后来我到庆元买来几根别直能,一次顿服30克,交日咳嗽立愈。
所以治疗肺病,一定要时时考虑到肺气的问题。
当下看到很多治疗肺病的处方,起手就是麦冬、沙参、知母等清热养阴药为主,谓之肺恶热,所以要用养阴药。
特别是治疗肺癌,真是畏黄芪如猛虎。
中医无肺癌之名,但在中医学文献中,在中医咳嗽、胸痛、咯血、肺痿、痞癖等病症中,都有论及肺癌方面的内容。
如《黄帝内经》“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肉痛引肩项,身热脱肉。
”是描写晚期肺癌所出现的疲倦、乏力、消瘦、贫血、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难经》“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
久不已,令入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肺中积症,应该指肺癌。
对于病因病机方面的研究,如李东垣治疗肺积的“息贲丸”,所治之证颇似肺癌症状。
《杂病源流犀烛》“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皆得与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而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则说明了肺中积块的产生,是因为痰血搏结造成肺的气机不通。
对于预后方面《景岳全书》“劳嗽,声哑,声不能出或喘息气促者,此肺脏败也,必死。
浅谈补肺健脾益气法治疗肺癌
近年来,因咳嗽至我院呼吸科就诊,入院后经肺部CT、痰查脱落细胞以及纤支镜检查确诊为肺癌的患者有显著的增加。
其中约80%的患者在确诊后已属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机会,这些患者中又有相当一部分老年患者因为机体基础较差或伴有其他脏器器质性病变,而无法接受放疗和化疗。
这类患者常以咳嗽、咳痰、喘气、胸胁胀满、气短、乏力、夜间汗出明显、纳呆、便干等临床症状来就诊,通过中医临床的辨证论治,患者多属肺脾两虚,治疗上常以患补肺健脾益气为治疗原则,予以中药方剂,收到较好的效果。
今浅谈拙见如下。
1 肺脾气虚是肺癌的病机关键
肺为气血之源,五脏之华盖,虚如蜂窝,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司气化清浊之运化与肃降,为人身血气调和之枢纽,地位非常重要。
肺癌的发生究其病机首先为正气内虚,则邪毒袭肺,痰湿内聚,外界致癌邪毒侵犯至肺,形成肺气膹郁,肺气宣降失司,雍郁不宣,脉络运行受阻,由气滞而致血瘀,日久化热,逐渐形成包块;加之脾肺功能失调,湿贮肺络,痰湿郁结,痰凝毒聚,可形成包块;同时各种原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阴阳亏损,正气内虚,如脾虚不运、肾气不足、肺气虚损等脏腑病变,均可导致肺气不足。
由于常年接触有害气体和吸烟,伤及津液,阴液内耗,致气机不舒,血气不畅,肺阴不足,气阴两虚,运行失调,外邪乘虚而入,留滞客邪而不去,血行阻滞日久而成肿物。
其病证为本虚标实。
肺主气,司呼吸,既主呼吸之气亦主一身之气。
脾主运化,司津液之输布运化,更为气血生化之源。
肺属金,脾属土,两者在生理上是”母子”相生关系。
在病理上,肺脾功能失常,肺失宣发肃降,脾失健运,既影响气机,又影响津液的输布运化。
《脾胃论》中”肺金受邪,由脾胃虚弱不能生肺,乃所生受病也”。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肺脾气虚,阴阳失和,受于风寒或风热之邪,初未能成积聚,正虚祛邪不力,日久留滞成痰,痰气胶结,乃成肺积。
痰瘀化热,灼伤血脉,则咳唾痰血。
痰凝着于皮下,则见缺盆结核,流着于骨,则成骨痹,流于脑,则头痛目瞑。
肺癌的脏腑病机与肺、脾二脏密切相关,痰结贯穿于肺癌由原发到转移的整个病程。
2 补肺健脾益气法是肺癌的主要治疗原则
《素问·玉机真藏论篇》指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详细记载了晚期肺癌恶液质的症状。
《内经》中提到:”虚则补之”,”劳者温之”,”损者益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肺、脾功能失调以及痰结贯穿于肺癌整个病程。
首先通过健脾益气,使生痰无源,痰饮得除,减轻对气道的刺激,改善肺通气的功能,减轻咳嗽、咳痰。
其
次,补益肺气,能健一身之气;健脾能补后天之源,使气血生化有源。
因为如果后天生化之源不能正常运化,任何补养的办法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脾胃二者没有衰败,则抗病祛邪就有了本身的基础。
肺癌晚期患者,正气虚弱,由此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整体状况。
所以补肺健脾益气法即培土生金法在肺癌的治疗上常用。
对于不同的肿瘤患者,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还应分别辅以不同的治疗大法。
如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软坚散结法等。
近来研究表明,益气养阴、解毒通络中药复方可促进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功能,显示出良好的抗转移作用。
而活血化瘀中药能抑制肿瘤灶周围新生血管形成。
3 补肺健脾益气法中常用的中药
补肺健脾益气中,黄芪常用,且用量大,常30g,甚至60~90g。
该药入肺脾两经,既可内补脏腑之气,又能益卫固表。
在肺癌的治疗中,黄芪宜生用,生用力专,取其益气托毒之功。
党参、茯苓、白术善补脾胃,营运中州,为后天资生之要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益气类药物如黄芪,能明显增强和调节免疫功能,对T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减低抑制性T细胞,增强辅助性T细胞的活性,并促进NK细胞的活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的孙燕等研究表明,黄芪水提剂在体外具有明显促进正常人和癌症患者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对局部移植抗宿主反应(GVH)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可使患者低下的T细胞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茯苓除了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外,尚具有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等免疫增强作用。
茯苓多糖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可以明显增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T 淋巴细胞功能,并可激活补体C3 和B 因子,有强烈的抗肿瘤作用[1]。
日本学者横田正实[2]报道茯苓水提液(主要成分为多糖)能增强丝裂霉素(MMC)的抗肿瘤作用。
炒白术具有反突变作用并兼有抑制某些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
由于痰结贯穿于肺癌整个病程,健脾化水,祛痰利湿,调节全身水液代谢亦应贯穿于治疗中,并能尽可能减轻水患给患者造成的痛苦。
故治疗中常用瓜蒌、薏苡仁、陈皮、生半夏等清肺化痰散结。
4 病例
患者王某,男,75岁。
因咳嗽、气短、消瘦3个月摄胸片发现左侧肺部阴影,肺部CT提示左肺中央型肺癌、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经医院痰检找到了恶性细胞,患者拒绝手术、放化疗治疗。
予以患者以补肺健脾益气为主法的中药方剂党参、黄芪、炒白术、茯苓、陈皮、生半夏、瓜蒌皮、薏苡仁、泽泻、桃仁、红花、当归等病随证加减3个月后复查肺部CT,左肺肺不张吸收部分,肿瘤缩小,无转移。
1年来患者坚持用药,并随证加减,复查肺部CT提示肿块缩小,无肺外转移。
参考文献:
[1]张文女,等.茯苓多糖的抗肿瘤作用[J].中草药,1999,30(7):3-4.
[2]横田正实.茯苓多糖的抗肿瘤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2,14(5):40.
編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