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桥血管的多层螺旋CT和造影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290.49 KB
- 文档页数:3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王照谦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检查中心近五年来,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心脏尤其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方面为心血管影像学开拓了全新的领域。
一冠状动脉MSCT技术简介心脏作为运动器官曾是“机械式”CT(非螺旋CT和单层螺旋CT)临床应用的盲区,这主要是由于CT的时间分辨率低,不能“冻结”心脏的搏动。
20世纪末开发成功的MSCT实现了高速螺旋扫描(≤0.5s/转),通过回顾性心电门控的薄层数据采集和心脏扇区(单扇区、双扇区或多扇区)图像重建算法,时间分辨率显著提高,通过二维和三维图像重组可获得优良的冠状动脉图像。
早期推出的4层螺旋CT在单位时间内的扫描覆盖范围偏小,心脏CT扫描时间长(约40-50s)。
为弥补该不足,很快推出了8层螺旋CT,虽然心脏CT扫描时间减半(约20-25s),但长时间屏气过程中的心率明显波动一般难以避免,冠状动脉CT检查的成功率以及图像质量满足影像学评价的比例偏低,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16层螺旋CT的推出使CT冠状动脉成像初步进入临床应用,由于单位时间内的CT扫描覆盖范围较大,当采用的层厚与4或8层螺旋CT相同时,心脏CT 扫描时间较短(约10-15s),心率波动对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的影响有所减轻,对比剂用量减少。
另外,16层螺旋CT通过采用亚毫米层厚的心脏数据采集使Z轴上的空间分辨率提高,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的显示有一定改善。
由于4、8和16层螺旋CT的时间分辨率仍然偏低,冠状动脉MSCT检查对被检者的心率要求较高(可适用的心率范围偏小),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近一年来,32、40或64层螺旋CT的问世使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步入一个新阶段。
以64层螺旋CT为例,探测器排数已增至64排(64⨯0.625mm 探测器单元),采用新一代高毫安输出球管,螺旋扫描速度更快(≤0.35s/转),通过回顾性心电门控数据采集和单、双或多扇区图像重建算法,时间分辨率显著提高(<50ms),可适用的心率范围更大,亚毫米层厚的心脏CT扫描时间很短(约5s),心率波动的可能性很小,对比剂用量明显减少,通常能获得优良的冠状动脉CT图像。
多层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的比较研究叶新和;杨承健;徐欣;曹佳宁;张月军;金艳【期刊名称】《中国微循环》【年(卷),期】2009(0)2【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心肌桥的诊断与比较.方法运用MSCT和冠状动脉造影对63例患者进行比较,经CT室及CAG医师判断心肌桥(MB)情况,并对MB进行血管形态学分析,判断两种方法对MB判断的差异与不同.结果双盲法MSCT发现MB23例25处(占36.5%),CAG发现MB 9例11处(占14.3%),MSCT对冠状动脉节段迂曲、成角处有一定优势,两种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SCT比CAG较容易发现MB,尤其在冠状动脉节段迂曲、成角处有明显优势.【总页数】3页(P117-119)【作者】叶新和;杨承健;徐欣;曹佳宁;张月军;金艳【作者单位】214000,江苏无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14000,江苏无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14000,江苏无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14000,江苏无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14000,江苏无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14000,江苏无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2;R814.43【相关文献】1.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诊断的比较研究 [J], 施斌斌;吴晶涛;征锦;叶靖;王守安2.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多层螺旋CT心肌灌注和冠状动脉造影 [J], 李传亭;刘新疆;武乐斌;刘玉清;李德才;纪洪升;邵广瑞3.冠状动脉造影与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心肌桥诊断中的价值 [J], 张慧萍;李虹;柴颖儒;阎新明;卢彩兰4.多层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J], 宋继龙;郭旺明5.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诊断的比较研究 [J], 王晓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价值吕晓蕾【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5(000)010【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98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128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A检查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情况。
结果以CAG为"金标准",CAT诊断结果显示,77例为阳性,22例为阴性,诊断准确率为90.82%;敏感性为95.71%,特异性为78.57%;CTA诊断结果显示,974段血管正常,115段轻度狭窄,107段中度狭窄,90段重度狭窄,整体准确率为87.64%。
结论 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中存在局限性。
【总页数】3页(P54-56)【作者】吕晓蕾【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昆山 21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崔楚坤;李家欢;曾鹏程;汪剑晖;杨金生;郭嘉亮2.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不同病变部位脑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J], 邹明洋;曾玉蓉;余煜栋;叶新苗3.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J], 陈晓明4.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 [J], 徐陆飞;刘中棋;邹亚毅5.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价值分析 [J], 刘英峰;叶自青;胡满意;赵雪;李召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4排螺旋CT在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中的价值李忠信;于淑靖;马国军【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07(018)009【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评估的f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共77条桥血管(其中内乳动脉桥20条,桡动脉桥1条,大隐静脉桥56条)行64排CT造影(CTA).扫描时患者平均心率(60±5)次/min.扫描范围从内乳动脉起始部到膈下2cm.冠状动脉桥血管的通畅和狭窄程度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来评估.其中9例桥血管或吻合口远端冠状动脉狭窄(≥50%)或闭塞的患者同时接受了传统冠脉造影检查.结果:21例患者CTA均获得了成功.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显示冠状动脉桥血管通畅62条.闭塞10条(其中内乳动脉桥2条,静脉桥8条),显示桥血管近端吻合处狭窄(≥50%)3条,远端吻合处狭窄(≥50%)2条.吻合口远侧冠状动脉再狭窄或闭塞6例.9例CAG结果与CTA完全吻合.CTA显示冠状动脉桥血管狭窄(50%)或闭塞的准确性达100%.结论:CTA可准确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以及吻合口再狭窄的程度.CTA可直观显示桥血管近端吻合口的位置,可指导冠状动脉搭桥术后CAG入路.是评估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总页数】3页(P643-645)【作者】李忠信;于淑靖;马国军【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沧州临床医学院CT室,河北,沧州,061001;河北医科大学沧州临床医学院CT室,河北,沧州,061001;河北医科大学沧州临床医学院CT室,河北,沧州,06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3;R814.42【相关文献】1.64层螺旋CT在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中的价值 [J], 王锡明;武乐斌;张云亭;晁宝婷;陈海松;柳澄2.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中的诊断价值 [J], 侯青;翟仁友;马展鸿3.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肌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刘杰;丁长青;余磊;王雪璐;王峰4.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肌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刘杰;丁长青;余磊;王雪璐;王峰5.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肌桥伴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党润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像诊断.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对比分析杨春艳冠心病诊断方式多种多样,选择一种合适、有效的诊断 方式对于冠心病临床诊断、预防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 临床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金标准,其能够对冠状动脉病变予以直观显示,但作为一种有创诊断方式, 患者接受度差%1」。
近年来,64排螺旋CT 冠状动 像冠心 病诊断中 以 ! 其与冠状动脉造影的临, 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60例冠心病患 者进 ,其中 38例, 22,年龄35~78 ,均(59±5)岁;合并糖尿病25 ,合 31例,合脂13例,14例。
1.2与排除标准标准:①冠心病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于冠心病诊断 %2&;②患者临床资料病、资料,前 患者,患者已了解且同意 ,意书,符合医 要求。
排标准:①诊断合心 病 重 病变患者;②患者;③合并心、心心 病患者;④ 以病患者;⑤临床资料 者;⑥ 期 乳期妇女;⑦存在语言交流沟通、听力 以及无法配合研究者。
1.3方法1.3.1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前协助患者完成心 率检测,针对心率>70次/min 患者给予25 mg 倍他乐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药准字632。
2539。
)治疗,将患者心率 稳定在70次/min 。
扫描设备为西门子SOMATOM Defin-tionAS 64排128层螺旋CT 机,将层厚设置为5 mm ,重组层厚以1.2 mm 为宜,设置电压、电流 数分别为120 kV 、350mA ,螺距参数为1.375,设置旋转速度为0.6 r/s 。
增强扫 阶段:选择患者肘静脉给予对剂碘普罗胺液静脉滴注,浓度为370 mg/ml ,注射速度控制在5ml/s 。
统计检测涉 各项 原始数据,将其上传到西门子工作站予以面 。
132冠状动脉造影:检测设备为荷兰飞利浦FD20数字减D0I : 10.11655/zgywylc2021.02.016作者单位:030006太原,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影像科影血管造影机(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患者接受局部 利 多 ( 药有 限 公 司 , 药 准 字H20066134),对股动脉给予穿刺,穿刺方法为Seldinger法,于左、右冠状动脉开口位置分别送入多功能导管,实 冠 状动脉造影。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再狭窄的效果分析梅子君【期刊名称】《实用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24(25)1【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狭窄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PCI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DSA诊断,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针对不同诊断方式PCI术后再狭窄情况等展开分析。
结果 78例PCI术患者支架共计160枚,经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显示术后出现狭窄30枚(18.8%),未出现狭窄130枚(81.2%),DSA诊断结果显示出现狭窄34枚(21.2%),未出现狭窄126枚(78.8%);PCI术后再狭窄的诊断中,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特异度98.4%,灵敏度82.4%,阳性预测率93.3%,阴性预测率95.4%。
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于PCI术后再狭窄诊断结果同DSA诊断近似,能够较好预测PCI术后再狭窄情况,充分发挥辅助作用,临床将以上2种诊断方法结合应用,不仅可及时发现PCI术后再狭窄情况,而且可为相关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可作为筛查冠心病、PCI术后随访工具使用。
【总页数】4页(P69-72)【作者】梅子君【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T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价值2.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照分析3.多层螺旋CT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心病诊断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评估支架内再狭窄研究4.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冠脉支架血管再狭窄的效果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应用多层螺旋CT(MSCT) 是当前CT设备技术发展的一个热点。
主要的技术特征是使用多排的探测器,扫描时不是使用单层螺旋CT的扇形X线束,而是采用可以调节宽度的锥形X线束,根据采集层厚选择X线束宽度,来激发不同数目探测器,从而实现一次采集多层CT图像的目的。
由于一次扫描多层采集,扫描速度大大加快,甚至可达亚秒级,最薄层厚可达0.625mm,所以真正实现了任意平面三维重建,如矢状、冠状等,得到真正的三维图像,诊断价值大大提高。
64排螺旋CT对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对病变程度的估计也很准确。
要使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检查的图像满足诊断的要求,并非易事。
这些CT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临床应用范围,大大降低了X线辐射剂量。
1 临床资料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行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的76例患者。
其中男43例,女33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66岁。
1.2 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
探测器采用64mm×0.625mm排列(40mm覆盖范围),采用新一代高毫安输出球管(800mA峰值输出),螺旋扫描速度更快(≤0.35s/转),通过回顾性心电门控数据采集和单、双或多扇区图像重建算法,时间分辨力显著提高,可适用的心率范围更大,亚毫米层厚的心脏CT扫描时间很短(约5秒),心率明显波动的可能性很小,对比剂用量明显减少,通过二维和三维图像重组通常能获得优良的冠状动脉CT图像。
螺距4~6、对比剂量70~80mL、注射速率5.0mL/S、延迟扫描时间18~20s,对比剂碘海醇370。
扫描完毕后即进行常规重建,根据观察部位选取部分或全部重建出的图像资料,将其转成容积数据资料装入3D软件中。
2 结果检查部位的靶血管内造影剂充盈达高峰期时对其作连续多层扫描,将扫描数据作三维图像处理,显示心脏各血管的三维图像。
3 讨论近年来,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为心血管影像学开拓了全新的领域。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你了解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的患病,患病数量持续增长,患病群体日趋年轻化,进而引起关注。
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越发成熟,临床使用较普遍,其作为操作简便、有效、安全的检查手段,在冠脉重要血管重度狭窄病变患者、桥血管及开口畸形患者中应用均可最大程度确保诊断的效果的准确。
通常可将其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检查、冠脉支架术后随访的辅助方法,遵循各流程要求完成扫描及图像处理,以保证图像的质量。
1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方法64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较高、空间分辨率较高,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造影MSCTA作为多排探测器技术、多种重建算法、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心电门控心动周期采集容积相关数据后在R-R间期重建心脏图像,且及时传输心脏图像数据至工作站实行系统处理。
通过心脏软件容积及冠脉树重建的方式、血管分析方法,完成综合分析工作有利于全面评判病变影像学的主要特征。
选用64排螺旋CT仪器,在检查前需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主要告知患者MSCTA检查过程及操作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检查前测定患者的心率其中心率较快者可使用25mg 倍他乐克处理。
采取患者平卧位并做好心电门控装置连接工作,实行钙化积分平扫操作,增强扫描时使用350ml对比剂及同层动态法,对动脉循环时间测定主要需要在钙化积分序列图像确定左主干开口层,通过双通高压注射器以每秒5ml速率注射20mg的对比剂和生理盐水,这时可对患者的升主动脉密度曲线、降主动脉密度曲线测量,从而获取使用对比剂~升主动脉增强峰值所用的时间。
最后,完成冠状动脉扫描操作,对气管隆突下1.5cm~心尖下方3cm位置循环时间扫描,分别注射60ml对比剂、40ml生理盐水。
2冠状动脉CTA成像分析情况参照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相关冠状动脉阶段划分法完成MSCTA分析,冠状动脉共有15节段需对冠状动脉不同阶段百分比计算,目的为客观评判管腔狭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