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贝母苦参丸化裁治疗发热一则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苦参丸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人这一辈子很可能会有大大小小的疾病缠身,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阻挡的。
当我们人体患病了之后,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必然是要靠药物治疗的,中
人这一辈子很可能会有大大小小的疾病缠身,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阻挡的。
当我们人体患病了之后,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必然是要靠药物治疗的,中药方剂由于可以从根本上治愈且无副作用,受到人们的喜爱。
下面来介绍一种:苦参丸。
贝母(炒)苦参各90克滑石1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蜜丸小豆大。
【功能主治】治妊娠胎满逼胞,小便艰难,淋沥不爽,但饮食如故。
【用法用量】米饮下20丸,不拘时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卷十七
【处方】苦参半两,雌黄(研)半两,雄黄(研)半两,白矾(烧)半两,藜芦(去芦头)1分,麝香少许(研)。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疳虫蚀下部,久痢脓血,举体疼痛,面色虚肿。
【用法用量】以1小枣许大,纳下部中,1日2-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三
【处方】苦参3斤(锉片,童便浸7日,以长流水漂净,晒干),甘草3两,黄连3两,山栀3两。
【制法】上为末,水为丸。
【功能主治】风症服脱胎丹后身发痒。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酒送下,1日3次。
【摘录】《解围元薮》卷四
生活常识分享。
当归贝母苦参丸合六味地黄丸方加减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体会作者:李学为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R697.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9-0099-02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
其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左右开始,发病率随年龄递增而递增。
本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前列腺基质和上皮的增生,由于增生的前列腺压迫尿道后梗阻,出现尿频、排尿困难,甚则尿液不能排出的病证。
BPH的治疗一般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但手术及围手术存在风险,而且术后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和机体损伤。
鉴于此,医患一直都在探求疗效确切、安全的内科治疗代替手术疗法。
而祖国医学对于此病则有独特疗效,具有很大的优势。
在临床中,尽快使小便顺利通畅排出是BPH患者的迫切要求。
故治疗应根据“腑以通为用”的原则,着重于通,通之方法,又因证候的虚实各异,但通之之法多矣。
正如《谢映庐医案·癃闭门》云:“小便之通与不通,全在气之化与不化,然而气化二字难言之矣,……古法森立,难以枚举,总之,治病必求其本。
”方法多矣,如何抉择?治病求其本。
本病肾气衰退是本,但在临床中发现,BPH患者除出现尿频、排尿不畅等泌尿系症状外,较少伴见全身症状。
故治疗时应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侧重于辨病论治。
据此思路,立散结启闭,补肾助化的治法。
笔者在临床中反复摸索和验证,选方用当归贝母苦参丸合六味地黄丸方加减化裁治疗本病,疗效确切,现总结如下。
1药物组成及方解药物组成:当归25 g,浙贝母15 g(冲服),苦参15 g,熟地20 g,枣皮15 g,泽泻10 g,牡丹皮10 g,桃仁15 g,川牛膝15 g,炮甲珠10 g(冲服),王不留行15 g,琥珀6 g(冲服),上方1天1剂,加水1500 mL,煎取汁600 mL,每服200 mL,分3次温服。
2008年2期25当归贝母苦参丸新用杨澄’摘要:当归贝母苦参丸原为<金匮)治疗妇人妊娠小便难之方,其病机是膀胱郁热,气结成燥,用当归补血活血润燥,苦参清热结、利湿热。
贝母化痰散结,清解郁热。
杨中平老中医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心血管疾病证属气血亏虚、水饮内停往往收到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当归贝母苦参丸;心血管疾病;老中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8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08)02—0025一02当归贝母苦参丸原为<金匮)治疗妇人妊娠小便难之方。
其病机是膀胱郁热,气结成燥。
用当归补血活血润燥,苦参清热结、利湿热。
贝母化痰散结,清解郁热。
我父亲杨中平医师临证40余年,常以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获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二尖瓣分离术后水肿二尖瓣分离术是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的一种外科手术疗法。
中医认为风湿性心瓣膜病的病因病机是由风寒湿热之邪侵入人体,合而为痹,病延日久或反复感受外邪,出关节肌肉侵犯到血脉,进而累及心脏。
如<素问・痹论篇>云:“脉痹不已。
复感于邪,内舍于心”风湿性心瓣膜病人常有心悸、怔忡、面色少华、失眠多梦等气血亏虚症状,复因二尖瓣分离术后气血津液耗伤,故气血亏虚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
肺主治节,通调水道,行于膀胱,心气不足,心脉痹阻,则肺气壅实,肃降无权,肺的通调作用失职。
下窍不通,小便不利,因而面目四肢浮肿,故本病心之气血亏虚为本,水停为标。
其治疗在调补心与肺血阴阳的同时应顾及祛风除湿,利水消肿。
苦参临床上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水要药,<本草经百种录)谓其专治心经之火。
经现代中药学研究苦参碱对乙型链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有防治感染和抗风湿活动的作用,临床应用于治疗心肌炎已取得满意的疗效。
浙贝苦寒,善除肺之痰热。
邪气去则治节行而下窍通利,且浙贝能入心经。
寒则能除热,苦则能降泄,故可治心治移于小肠而致淋沥者,则小肠之热亦去淋可利。
当归补血养心。
活血行瘀,心有所损者治之甚佳。
肾着汤合用;口渴心烦重者,酌加黄苓、百合、炒梔子。
3当归贝母苦参丸方证刘某,男,64岁。
2018年10月20日初诊。
患者2月前出现尿频、尿痛,肉眼血尿混着尿液浑浊,夜尿6~7次,小腹坠胀,腰痛,口干,大便调。
有肾结石碎石术史。
查体:腹软无压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
舌淡、苔黄腻,脉沉。
尿常规:潜血(+++),蛋白(+-),白细胞(+++)。
中医诊断:淋证,证型:血虚下焦湿蕴证。
西医诊断:泌尿道感染。
治以养血清热、利湿通淋,方选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减。
处方:当归、浙贝母、苦参各15g,薦蓄、瞿麦、紫花地丁、莪术、百合各15g,乌药、黄苓各12g,车前草、小蓟、白茅根各30g。
7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
10月27日二诊:尿频、尿痛、小腹坠痛、腰痛、口干均减轻,尿色清,夜尿4次。
舌淡、苔黄腻,脉沉。
查尿常规(-),调整处方:前方去白茅根、紫花地丁、小蓟,加连翘30g、金樱子15g,10剂。
11月10日三诊:诸症好转,舌质淡、苔薄白,脉沉。
查尿常规(-)。
随诊未再复发。
按:患者行碎石术,损伤气血,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则腰痛,膀胱气机不利则尿频、尿急,日久郁而化火伤阴,湿热蕴结下焦故尿血。
总属血虚湿蕴下焦证,方选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减以养血清热、利湿通淋。
当归行血散瘀润燥,贝母清郁热、散郁结,合苦参清湿热利尿,车前草、薦蓄、瞿麦热利尿通淋,黄苓助其清利湿热,莪术行气止痛,祛瘀散结,以白茅根、紫花地丁、小蓟清热凉血止血,改善血尿症状,百合养血润燥,配伍乌药解郁止痛,乌药温补下元,行气散寒,亦作反佐之用。
二诊患者尿色转清,潜血(-),去白茅根、紫花地丁、小蓟,患者仍有湿热未解之象,加连翘增其清解之力。
患者服10剂后再复诊,诸症好转,血得润养,热解湿去,小便畅利。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脉证并治第二十》云:“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本方原用于治疗妇人妊娠血虚热郁,下焦湿热的小便不利,后诸多学者将妊娠看作生理性“占位”,用此方治疗与其病机症状相似的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获效叫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等表现为小便不利符合该证病机者,于师取此方随症加减治疗有效。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1.《本草衍义补遗》:苦参,能峻补阴气,或得之而致腰重者,因其气降而不升也,非伤肾之谓也。
其治大风有功,况风热细疹乎。
2.《本草纲目》: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
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治风杀虫。
惟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
张从正亦云,凡药皆毒也,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则五味各归其脏,必有偏胜气增之患,诸药皆然,学者当触类而长之可也,至于饮食亦然。
又按《史记》云,太仓公淳于意医齐大夫病龋齿,灸左手阳明脉,以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慎风,五、六日愈,此亦取其去风气湿热杀虫之义。
3.《本草汇言》:姚斐成云,苦参,祛风泻火,燥湿去虫之药也。
前人谓苦参补肾补阴,其论甚谬。
盖此药味苦气腥,阴燥之物,秽恶难服,惟肾气实而湿火胜者宜之;若火衰精冷,元阳不足,及年高之人,胃虚气弱,非所宜也。
况有久服而致腰重者,因其专降而不升,实伤肾之谓也,何有补肾补阴之功乎?4.《本草经百种录》: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近。
但黄连似去心脏之火为多,苦参似去心腑小肠之火为多,则以黄连之气味清,而苦参之气味浊也。
按补中二字,亦取其苦以燥脾之义也。
5.《长沙药解》:《金匮》苦参汤,治狐惑蚀于下部者,以肝主筋,前阴者宗筋之聚,土湿木陷,郁而为热,化生虫NI,蚀于前阴,苦参清热而去湿,疗疮而杀虫也。
当归贝母苦参丸,用之治妊娠小便难,以土湿木陷,郁而生热,不能泄水,热传膀胱,以致便难,苦参清湿热而通淋涩也。
6.《本草正义》:苦参,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其功效与芩、连、龙胆皆相近,而苦参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较之芩、连力量益烈。
近人乃不敢以入煎剂,盖不特畏其苦味难服,亦嫌其峻厉而避之也。
然毒风恶癞,非此不除,今人但以为洗疮之用,恐未免因噎而废食耳。
7.《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苦参当归丸功效与作用苦参当归丸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苦参和当归。
苦参在我国中药学中被誉为“北草参”,是我国传统药材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和药物治疗效果。
当归是一种中药常用药材,被誉为“补血之药后”、“续命之和首”。
苦参当归丸是以苦参和当归为原料经特定工艺制成的药物,其秉承了两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下面将对苦参当归丸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苦参当归丸的主要功效与作用1. 清热解毒:苦参当归丸有清热解毒、抗炎消炎的作用。
苦参中的苦参碱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真菌等活性,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促进伤口的愈合和消炎作用。
当归含有挥发油、鞣质、维生素等成分,能够改善体内外脏器的新陈代谢、循环血液等机制,具有提高抵抗疾病能力、促进伤口愈合、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因此,苦参当归丸可以用于热毒病症、感冒发热、疮疡肿毒等病症的治疗。
2. 补益气血:当归被称为“补血之药后”,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促进血液的生成、抗贫血、调节内分泌等作用。
苦参富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红细胞衰老,增加血红蛋白合成,改善贫血状态,对于缺乏气血、失血过多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因此,苦参当归丸可以用于贫血、月经不调、气血两亏等病症的治疗。
3. 温经止痛:苦参当归丸具有温经活血、止痛效果。
苦参中的苦参碱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流通,特别适用于寒凝瘀阻引起的疼痛症状。
当归被称为“续命之和首”,其含有芪类成分,能够补益脾胃,改善新陈代谢,帮助伤口的愈合,促进血液流通。
因此,苦参当归丸可以用于痛经、腰腿痛、跌打损伤等病症的治疗。
4. 安神补脑:苦参当归丸具有安神、补脑的作用。
苦参中的苦参碱具有镇静、抗惊厥的作用,可以舒缓神经系统,改善睡眠,缓解焦虑、紧张等问题。
当归中的挥发油、维生素等成分可以改善脑血流,提高脑功能,有益于改善失眠、健忘等问题。
因此,苦参当归丸可以用于失眠、健忘、多梦等病症的治疗。
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前列腺病举隅关键词当归贝母苦参丸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医案当归贝母苦参丸出自《金匮要略》,有清热利湿通淋,和血散郁消症之功。
用治前列腺病症,可谓恰到好处。
1前列腺炎王某某,男,30岁。
2004年9月5日就诊。
患者尿道口灼热,排尿时会阴胀痛2月。
其他医院直肠指检:前列腺稍大而硬。
前列腺按摩液检查:脓细胞11个/Hp,卵磷脂小体减少。
诊为前列腺炎。
诊见:尿道灼热疼痛,排尿时会阴部胀痛,伴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脉弦滑。
此为肾虚兼有湿热,治宜滋补肾阴,利湿清热。
方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汤)合知柏地黄汤加减:生地、浙贝母各15g,山萸肉、丹皮各10g,茯苓、赤小豆、桑寄生、泽泻、当归各20g,苦参、连翘各30g,泽兰、牛膝各12g。
水煎,分2次服。
9月11日复诊:服药5剂,尿道灼热消退,上方去牛膝,加木通、蒲黄各10g,继续服用5剂。
9月17日三诊:会阴部胀痛明显减轻,腰痛、发热缓解,前列腺检查正常。
嘱服用成药六味地黄丸1盒,以巩固疗效。
2前列腺肥大张某某,男,70岁。
2005年1月3日初诊。
夜尿频繁,尿急、尿频、排尿不畅等症状持续3年。
经用尿通、前列康等药治疗,症情反复不已。
B超检查、肛门指检:前列腺增大,大如鸡卵,中央沟消失。
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
此次复发,并尿血1天,诊见:形体消瘦,头晕乏力,腰酸痛,舌淡暗、苔白腻,脉弦滑。
证属湿热蕴结,气血阻滞,气化不利,治拟清热利湿止血,活血通络消肿。
方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汤)合导赤散、消瘰丸(汤)加减:当归、生牡蛎、小蓟各20g,甘草、王不留行、木通、竹叶各10g,浙贝母、生地、夏枯草、瞿麦、滑石各15g,侧柏叶、白茅根各30g。
7剂。
水煎,分2次服。
1月10日复诊:尿血消失,小便畅快,乏力、腰酸也有减轻,夜尿仍多。
去小蓟、侧柏叶,加玄参15g,益智仁20g。
7剂。
1月17日三诊:小便畅通,夜尿由治疗前的4次变为1次,精神体力都有好转。
当归贝母苦参丸《金匮要略》说:“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当归、贝母、苦参各四两,右三味末之,炼蜜为丸如小豆大,饮服3丸,加至10丸。
”古今文献对这条经文的看法,归纳起来不外三种:一是认为方证相符;二是认为方证不合,存疑,无法解;三是认为小便难应该是大便难之误。
我认为,这条经文方证是相符的,用于治疗大便难对指导临床也确有补益,但这也和用于治疗其它多种病症一样,都不过是中医辨证论治中异病同治的表现罢了,也可以说是后世人对前辈人经验的继承和发挥的结果。
我在临床上常将此方用于内、妇、儿以及皮肤科中的多种疾病,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兹略述于下。
一、治妊娠大小便难贝母苦寒清热,功专治肺,《本经》记载主淋漓邪气,可能如尤在泾所谓与开肺气助肃降有关。
肺主周身之气,司“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既是水之上源,又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以肃降为顺,肺气郁就可能会影响到大小便的通畅。
反过来看,大小便不通畅,又会引起肺气郁闭,对这种情况的治疗就必须上下兼顾,方不致于掣肘。
尤在泾就是用这种肃降与大小便之关系的观点来解释此方治疗妊娠小便难的机理,他说:“当归补血,苦参除热,贝母主淋漓邪气,以肺主治节行于膀胱,则邪热之气除,而淋漓愈矣,此兼清水液之源也。
”前人称这类治法为“提壶揭盖法”,临床上我使用此法,热者寒之,用贝母、瓜蒌之类;寒者热之,选桔梗、白芥子之属,这种治法对大小便难都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前人在这方面也有不少经验,李东垣认为“渴而小便不利者,是热在上焦,肺之分……宜清肺为滋其化源也”,并且制定了清肺饮(《兰室秘藏》)。
此后,李士材以生脉散加紫菀,治金燥不生水的溺闭(《医宗必读》);马元仪以紫菀、葛根、杏仁、苏子、薄荷、枳壳、桔梗治金被火制,气化不及膀胱的小便淋闭(《印机草》);李冠仙以沙参、天麦冬、黄芩、知母、甘草梢、车前子治肺失清肃,小便不通(《仿寓意草》)。
自《史载之方》以一味紫菀立法,清肃肺气,以治大便秘结后,叶天士屡用开降肺气的方法,治便秘肠痹,这不仅是“腑病治脏”,也含有“下病治上”的深义。
同仁堂当归苦参丸的功效与作用同仁堂当归苦参丸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由当归、苦参等草药配制而成。
它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以及一些其他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同仁堂当归苦参丸的功效与作用。
一、当归苦参丸的成分1.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属于伞形科植物。
它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养颜美容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贫血等。
2. 苦参:苦参是一种豆科植物,也是中草药常用材料。
它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抗菌等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湿疹、疮疡等皮肤病。
二、当归苦参丸的功效与作用1. 补血活血:当归苦参丸中的当归可以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月经,缓解经期疼痛、经量过多等妇科疾病。
同时,当归还可以补充体内的血液,调节血气,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面色苍白、疲劳等症状。
2. 清热解毒:苦参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发热、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状。
同时,苦参还可以抑制细菌、病毒的生长,对于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3. 调节免疫:当归苦参丸中的成分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的人群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4. 缓解经前综合征:经前综合征是指月经前出现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症状,如乳房胀痛、情绪不稳、头痛等。
当归苦参丸可以调节身体的内分泌水平,缓解经前综合征的症状,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5. 抗氧化:当归苦参丸中的苦参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老化,保护心血管、肝脏、皮肤等器官和组织。
6. 改善皮肤问题:当归苦参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的营养供应,增强皮肤弹性,减少皱纹和色斑的出现。
同时,苦参还可以抑制皮肤炎症反应,缓解湿疹、痤疮等皮肤病的症状。
三、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 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每次服用6-8粒,每天2次。
最好在饭前半小时服用,用温水吞服。
2. 注意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慎用。
苦参丸的功能主治简介苦参丸是一种中药制剂,由苦参草制成。
苦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苦参丸是将苦参研磨成粉末后制成丸剂,方便患者口服。
下面将介绍苦参丸的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苦参丸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清热解毒:苦参丸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病引起的发热、口舌生疮等症状。
2.杀虫驱蛇:苦参具有较强的杀虫驱蛇作用,可用于治疗肠道蠕虫感染、蛇咬伤等情况。
3.消肿止痛:苦参丸对于肿胀和疼痛的疾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痈肿疮疡、淤血瘀阻等情况。
4.改善皮肤问题:苦参丸可用于治疗一些皮肤问题,如湿疹、荨麻疹等。
它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能够改善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5.抗菌消炎:苦参丸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对于一些由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口腔炎、阴道炎等,有一定的疗效。
6.清热解毒:苦参丸能够清热解毒,对于中暑引起的症状,如头晕、口渴、恶心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7.调节免疫功能:苦参丸中的一些成分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于一些免疫系统失调的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8.其他:苦参丸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具体用法和疗效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而定。
注意事项在使用苦参丸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生冷食物;3.药物过敏者禁用;4.服药期间应避免饮酒、烟草及过度劳累;5.患有慢性肝病、肾病及高血压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总结苦参丸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包括清热解毒、杀虫驱蛇、消肿止痛、改善皮肤问题、抗菌消炎、清热解毒、调节免疫功能等。
使用苦参丸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如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禁用于药物过敏者等。
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合理用药。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剂配方当归贝母苦参丸【方剂名】当归贝母苦参丸,出自汉·《金匮要略》。
【组成】当归、贝母、苦参各四两(各120克)。
【用法】上药共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每服3~10丸,每日2次,米汤送服。
亦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养血润燥,清热除湿。
【主治】妊娠小便难,舌红苔黄,脉滑数。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慢性便秘等病症。
1.慢性前列腺炎:以本方为主治疗85例,与复方新诺明与左氧氟沙星治疗85例对照。
疗效评定标准以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与病原学检查有关指标转阴,辅助检查基本正常为治愈。
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94%,优于对照组68.24%。
(《国医论坛》2008年第6期)2.良性前列腺增生:以本方加味治疗50例,与普乐安片治疗50例对照。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显效率为38.0%,有效率48.0%;对照组分别18%,42.0%。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3.慢性便秘:以本方为主治疗95例,疗效评定标准以2日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无复发为治愈。
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89.5%。
(《陕西中医》2008年第9期) 【方解】本方主要用于治疗妊娠癃闭症,方用当归、贝母养血润燥,合以苦参清热除湿,有养有清。
临床应用以妊娠小便不通、兼有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有用治咳嗽。
【方歌】当归贝母苦参分,产妇癃闭急用之,苔黄舌红为要点,养血润燥并清热。
当归贝母苦参丸的功效与作用当归贝母苦参丸作为一种中药方剂,不仅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令人非常满意,而且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
对于当归贝母苦参丸这种比较受欢迎的方剂,我们更应该要了解它的吃法,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生活更好的运用它了。
【别名】苦参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
【处方】当归贝母苦参各60克【制法】上三味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主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
【用法用量】每服3丸,米饮下。
渐加至10丸。
【摘录】《金匮要略》卷下【别名】苦参丸【处方】当归4两,贝母4两,苦参4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妊娠,小便淋沥不爽,或溲时涩痛,尿色黄赤,心胸烦闷。
亦治孕妇大便干燥,以及痔疮便秘,属大肠燥热者。
【用法用量】苦参丸(《三因》卷十七)。
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作“归母苦参丸”。
【各家论述】1.《金匮玉函经二注》:小便难者,膀胱热郁,气结成燥,病在下焦,不在中焦,所以饮食如故。
用当归和血润燥。
《本草》贝母治热淋,乃治肺金燥郁之剂,肺是肾水之母,水之燥郁,由母气不化也。
贝母非治热,郁解则热散,非淡渗利水也,其结通则水行。
苦参长于治热,利窍逐水,佐贝母入行膀胱以除热结也。
【临床应用】热淋:樊氏,青年农妇。
1944年夏伤于湿热,饮食如常而小便不利,有涩痛感。
某医先以湿热服五苓散去桂加滑石不应,继服八正散亦不应。
迁延半月,饮食减退,肢倦无力,不能再事劳作。
余切其脉象细滑,观其面色惨淡,气促不续,口干微咳,少腹胀痛,大便黄燥,小便不利而痛。
此下焦湿热郁滞与上焦肺气不宣,上下失调,故尿道不通,如仅着重下焦湿热,徒利无益。
因师古人上通下利之旨,用宣肺开窍诸品,佐渗利清热药为引导,当可收桴鼓之效。
拟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改汤)加桔梗、白蔻、鸡苏散等。
果二剂而小便通利,不咳,尿黄而多,此湿热下降之征兆。
更以猪苓汤加海金砂、瞿麦滋阴利水,清除积热,数剂小便清,饮食进,略为清补即安。
【摘录】《金匮》卷下通过上文对当归贝母苦参丸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养生方剂有许多,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都是拥有着自己独有的营养还有对食用者的功效与作用。
当归苦参的功效与作用当归苦参是传统中医药学中常用的一对中药饮片,是由归参两味中草药炮制而成。
当归是常用的补血药物,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等功效;苦参则具有清热解毒、杀虫驱蛇等功效。
当归苦参的使用范围广泛,对于缓解妇科病、呼吸道感染以及化疗后的免疫调节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疗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当归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一、当归的功效与作用1.活血化瘀:当归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瘀血引起的多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瘀血是指血液在体内循环不畅,导致局部血液凝聚和淤积,引发疼痛、肿胀等症状。
当归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扩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能够改善机体微循环,减轻瘀血所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2.调经止痛:当归是中药中具有良好调经作用的药材之一,对于因血瘀引起的经期不调、痛经等妇科病症有明显的疗效。
当归中的活性成分可促进和调节子宫收缩的能力,减轻子宫肌肉的痉挛,从而缓解痛经症状。
3.补血养颜:当归具有较好的补血作用,是传统中医补血药材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血液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之一,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当归中的活性成分能够促进机体内血红蛋白的生成,提高血液的含氧量,增加血液量,从而起到补血的作用。
长期食用当归可以改善面色苍白、气色不佳、容易疲劳等因血虚引起的面容和身体状况。
4.调节免疫功能:当归中的活性成分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
当归对于免疫调节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可以增加机体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促进机体产生抗体,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二、苦参的功效与作用1.清热解毒:苦参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苦参中的苦参碱等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和核酸合成,从而达到杀菌消炎的效果。
苦参还能够刺激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对于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杀虫驱蛇:苦参具有较强的杀虫驱蛇作用。
苦参中的有效成分能够直接杀死寄生虫和内寄生虫,对于蛔虫、绦虫、钩虫等常见的肠道寄生虫有较好的驱虫效果。
当归贝母苦参丸化裁治疗发热一则
【摘要】当归贝母苦参丸原为《金匮》治疗妇人妊娠小便难之方,其病机是膀胱郁热,气结成燥,用当归补血活血润燥,苦参清热结、利湿热。
贝母化痰散结,清解郁热。
现有一发热病人,其证属下焦湿热郁结,太阳膀胱气化不利,用当归贝母苦参丸化裁同样可收到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应用;发热;小便短涩
患者李某,女,24岁,2010-5-16就诊。
3天前突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寒,发热,体温波动于38度左右,伴见头昏,无流涕,无咳嗽,小便短少,饮食如常,首求治于他医,认为证属太阳表证,乃与解表之剂,方用荆,柴,羌,豆豉,薄,蝉蜕,牛蒡之属,以冀可得汗出表邪散而解。
药尽两剂,虽得微汗但热未解,且他证未除,遂来求治。
证仍见发热,体温浮动于38度左右,伴见头昏,汗出,口干微咳,小腹胀,小便短涩,饮食可,肢体困倦乏力,舌色淡红而苔中后部腻见微黄,切其脉,左关尺细,而右尺浮涩略紧。
综其证与舌脉,似属太阳膀胱腑证,水湿郁热郁于下焦,而膀胱气化不利。
膀胱经气不利,太阳表气郁闭而见发热,津气不升津不上承而见口干,肺主表,气不宣而见咳,其右尺浮涩足征其太阳膀胱气化不利无疑。
理应利水以五苓散治之。
然前医发其汗,证已现口干苔黄,左脉关尺细,其津液已伤,如利其下焦,则恐更伤其津,思之似与《金匮要略》中“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相合[1],遂尊前贤上通下利之旨,宣肺开窍之品,佐以渗利之剂合拟为方如下:
当归片10克,川贝母10克,苦参10克,天冬10克,桔梗10克,白茅根30克,茯苓20克,泽泻10克,桂枝8克(切碎为末,另包冲服),飞滑石15克,薄荷10克,生甘草10克。
2剂水煎服。
2剂服后,热退咳止,小便黄而多。
小便增多,则津液得复,量多则湿热可下,遂以猪苓汤加白茅根,瞿麦更进,4剂后小便得清,饮食增进,后进健脾运湿,清养之品而安。
此证前后诊治过程,可谓警示良多。
患者初起虽现恶寒,发热,头昏,然当非太阳表之可汗之证。
小便短少,当为其辩证眼目。
下焦湿热郁结,太阳膀胱气化不利当为其病机。
太阳膀胱气化不利,津液郁于膀胱,郁而化热,热于水结,则湿热胶结于膀胱而不下。
太阳为寒水之经,腑之不利,必影响太阳表之气化,寒水在表不化,表气郁闭而见发热,恶寒。
治疗法当从太阳腑证之五苓散法。
仲圣于《伤寒论》中有云:“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高学山云:“膀胱热则闭,闭则愈热,更发其汗,则津液夺其上。
”均示后人遇小便少短淋漓不尽之患者,不可与发汗之法,发汗则伤其津液,使邪热愈盛,下焦膀胱湿热难解,可能会发生尿血的变证。
程郊倩于《伤寒论后条辩》中更明确指出:“凡遇可汗之证,必当顾虑夫下焦之津液如此。
”以此参看本例患者,初诊来看,似应为可汗
之证,然前医未详审其津液盈亏,下焦膀胱是否通利,以致酿误汗之变。
当归贝母苦参丸一方,出自仲景《金匮要略》。
为治疗妇人妊娠小便难之方,妊娠之后,血虚有热,蕴结于下焦膀胱,致膀胱气化失司。
湿热阻滞膀胱气化,从而小便难不爽。
核心在于血虚和膀胱湿热。
详审其病机,当非仅为虚热之妊娠家立法。
诚如本例患者,误汗伤津,以致津液受损(汗血同源),又兼膀胱气化不利,核心为津亏和膀胱湿热,两相对照,亦与当归贝母苦参丸之法相合。
全方以当归补血,天冬、百合、白茅根降肺气,生津液,以补不足。
桔梗、贝母、薄荷提壶揭盖,茯苓、泽泻、苦参、滑石入膀胱利水,桂枝冲服以利膀胱之气,全方合用,使得膀胱湿热得下,太阳表气得利,从而其证应手而愈。
医之道,活人之术,当慎之又慎,方能不失之毫厘而误人。
作者简介:马洁(1984年),女,汉族,籍贯:河南开封,专业: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在读中医妇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