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 格式:pdf
- 大小:255.06 KB
- 文档页数:3
生物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导学案设计人: 审核人:下图是三种类型的植物,独立完成下列问题:A B C (1)据图判定:图A的植物名称是 ,属于 植物。
图C代表的属于 植物。
(2)通过比较可知,结构最原始的是图 ;图 所示植物是古代重要的演变成煤的植物。
(3)图B起固定作用的是 ,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 。
图B所示植物只能生活在 环境中。
(4)图C常通过 进行繁殖。
图C植物长得比较高大的原因是其根、茎、叶里都有 组织和 组织。
研学【我的疑惑】【重难点突破】李明学习了藻类植物的知识后,他想到了一个问题:水绵是藻类植物,必须生活在水中吗?请你针对他提出的问题设计一个方案来探究一下。
(1)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水绵若干、培养皿、清水。
(3)实验步骤:①取两个培养皿,分别标记为A 、B,在A 中注 入2/3的___________, B 中_________ ,保持 __________ 。
两个培养皿并排放在有阳光的地方。
②取一些比较长的水绵,一端放入A 的水中,另一端放在B 中。
③过一段时间后观察A 、B 培养皿中水绵生长的情况。
(4)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学结合上面所学知识点,完成拓展延伸。
结合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设置对照试验,解决重难点中的问题。
分析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特点,完成填空。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一章藻类与植物的类群第一节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基础主干梳理一、植物的类群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分为: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二、藻类1.结构特点和生理特征: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几乎全身都可以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藻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简单的生物。
2.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连线):三、苔藓植物四、蕨类植物1.结构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专门的输导组织。
2.与人类的关系(把字母对应填写在横线上):a.卷柏b.蕨c.满江红d.古代蕨类(1)食用:b(2)药用:a(3)绿肥、饲料:c(4)煤:d【归纳提升】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比较类群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代表植物水绵、海带葫芦藓、墙藓肾蕨、满江红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水中潮湿的陆地等阴湿的陆地等形态结构无根、茎、叶的分化有类似茎、叶的分化,根为假根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运输物质的输导组织繁殖方式孢子生殖共同点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辨易错】1.海带的可食用部分是叶状体,不是叶。
2.并不是所有的蕨类植物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水中,如满江红。
3.易错字词书写:蕨.类______苔藓..______孢子囊.____微情境假如你在北半球的森林中迷了路,你如何借助苔藓植物的分布辨别方向呢?提示: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长有苔藓的树干为背阴面(树的北侧)。
【拓视野】孢子生殖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在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萌发长出新的个体。
素养分层评价【基础演练】知识点1藻类1.“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描述了下列哪类生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A)A.藻类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2.海苔是小朋友们喜爱的食品,主要原料是条斑紫菜。
条斑紫菜与石花菜属于同一类植物,下列关于条斑紫菜的叙述正确的是(D)A.紫菜依靠根固定在海底的土壤中B.人们食用的主要是紫菜的叶C.紫菜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紫菜没有根、茎、叶的分化3.李红同学在观察水绵时,做了下面四条记录,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A.水绵细胞中没有液泡B.水绵是一种绿色丝状的植物C.水绵的叶绿体呈球状D.水绵是多细胞藻类,有根,无茎、叶4.藻类用途广泛,下列不是藻类用途的是(B)A.能为鱼类提供饵料B.藻类呼吸会消耗大量氧气使大气中氧气含量降低C.可提取褐藻胶和碘,可供药用D.海带、紫菜可食用知识点2苔藓植物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诗句。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学会识别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受精过程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湿处。
3.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输导组织发达,受精过程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湿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分类和识别。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实物、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2. 采用小组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植物的特征。
2. 讲解藻类植物:介绍藻类植物的结构特点,举例说明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讲解苔藓植物:介绍苔藓植物的特征,分析其在自然界中的生存优势。
4. 讲解蕨类植物:介绍蕨类植物的特征,讲解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观察实物,识别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并进行分类。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资料,增强对这类植物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等形式,检测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特征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观察、分类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3. 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资源:1. 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2. 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3. 分类卡片,用于实践环节的学生分类活动。
初中生物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课前预习】1、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如__________,也有多细胞的,如:___________;它们大多生活在水中,生活在海水中的常见的藻类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活在淡水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藻类植物没有____________的分化,它们用__________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3、、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___________的陆地环境中,植株一般都很_________,通常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但是,茎中没有__________,叶中没有_________,根非常简单,被称为_________。
4、苔藓植物的叶往往只有_________,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两面侵入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人们把苔藓植物当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指示植物。
5、蕨类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_________环境中,植株比苔藓植物_________。
它的根、茎、叶中有专门的____ _____。
6、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如蕨的嫩叶叫蕨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可供药用;_________是一种优质的绿肥和饲料.【学习目标】1.概述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导学过程】任务一:学习藻类植物1.欣赏诗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请分析: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这是为什么呢?请阅读课本P72第二段回答。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
2、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有关资料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学会自己思考和结合信息得到正确的结论。
(3)通过观察、类比、推理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三种植物的外形特征,归纳、比较三种植物的异同点。
2、教学难点:对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不同绿色植物的理解。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安化县风景视频,在感受家乡青山绿水之美中导入新课。
我们的家乡,群山环绕,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6.51%,这其中生活中多种多样的绿色植物。
今天,老师就带来了山中的三种植物,同学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认识它们呢?(教师依次展示植物,并板书课题)引出课题——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二、认真观察,合作探究。
1、如果你是一个生物学家,面对这截然不同的三类植物,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探究呢?(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方向: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代表植物等。
)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藻类苔藓蕨类形态结构(根、茎、叶)4、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5、同学们的观察仔细而认真,那么,我们的观察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到书中对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形态结构的描写,并填写在表格中。
6、拓展。
(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三种代表植物,并完成它们的结构示意图)海带(藻类)葫芦藓(苔藓)肾蕨(蕨类)三、自主学习,填写表格。
1、了解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让我们再来完成植物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生活环境形态结构有单细胞和多细胞藻类,无根、茎、叶。
有茎、叶。
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根是假根。
植株较高大,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1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 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难点(1)对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不同绿色植物的理解。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三、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植物。
教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三十多万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那么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四大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正是这些绿色植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你愿意成为它们的好朋友吗?那就让我们走近它们吧。
既然最后一种叫做种子植物,也就是说前三种是没有种子的植物,我们把藻类、苔藓和蕨类统称为非种子植物。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这三种绿色植物。
2、新课讲授(一)藻类植物课件展示“想一想,议一议”部分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当中的问题:鼓藻、栅藻、新月藻等这些形态奇怪的生物为什么属于植物呢?教师提示学生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不同之处有哪些。
学生回答:植物细胞具有叶绿体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没有。
这些生物都是绿色的,细胞中有叶绿体。
教师纠正:这些生物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是具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叶绿素。
它们可以利用光能维持自身的营养需求,因此它们也是植物。
课件展示藻类植物的分类:✓按照生活环境分:淡水藻类和海洋藻类✓按照细胞数量分:单细胞藻类和多细胞藻类课件展示不同的藻类植物。
教师:藻类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有的是绿色的,也有的是褐色或紫红色的;它们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它们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
提问:藻类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它们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课件从四个方面展示:释放氧,可做鱼类饵料、可供食用、可供药用)海洋藻类是海洋植物的主体,是人类的一大自然财富,目前可作食用的海洋藻类有100多种。
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教学设计课题:《藻类、苔藓和蕨类》科目:初中生物学年级:七年级上册版本:人教版(2024)课时:2课时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藻类、苔藓和蕨类”是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一章《植物的类群》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对这三类植物的学习,学生将对植物的多样性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植物的分类、进化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对植物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植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常见植物的名称,但对于植物的分类和不同类群植物的特点缺乏系统的了解。
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观察和探索新鲜事物,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建构。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注重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生物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点。
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标本或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尝试比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不同,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认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
1. 让学生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藻类植物:介绍藻类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重点掌握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苔藓植物:讲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和分布,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蕨类植物:介绍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重点掌握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人类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关系:分析人类如何利用这些植物,以及这些植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 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和分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植物的认识。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植物。
2. 讲解藻类植物:介绍藻类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重点掌握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讲解苔藓植物:讲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和分布,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 讲解蕨类植物:介绍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重点掌握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分析人类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关系:讲解人类如何利用这些植物,以及这些植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6. 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过程与方法
观察、讨论和认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绿色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活环境
2.孢子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孢子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导学过程】
【情景引入】
在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生物是绿色植物,你知道生物圈大约有多少种绿色植物吗?它们都有哪些类群?你能说出它们的生活环境吗?(欣赏古诗“春日西湖”)
西湖春色归,
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
东风落如糁。
【自主探究】
学习提纲:
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各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
一、藻类植物
1、朗读教材中的优美诗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诗中的意境。
讨论诗中的植物指的是____________。
2、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如__________,也有多细胞的,如:___________;它们大多生活在水中,生活在海水中的常见的藻类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活在淡水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藻类植物没有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它们用_____________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二、苔藓植物
1、、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___________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但是,茎中没有__________,叶中没有_________,根非常简单,被称为_________。
植株一般都很_________。
2、苔藓植物的叶往往只有_________,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收到威胁,因此人们把苔藓植物当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蕨类植物
1、蕨类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_________环境中,植株比苔藓植物_________。
它的根、茎、叶中有专门的_________。
2、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如蕨的嫩叶叫蕨菜,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和 _________等可供药用;_________是一种优质的绿肥和饲料;_________ 可供观赏。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练习设计】
1、下列藻类植物中,属于单细胞的是()
A.紫菜
B.海带
C.水绵
D.衣藻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苔藓植物主要特征的是()
A.利用孢子进行繁殖
B.一般具有茎和叶,但没有输导组织
C.有根、叶、茎的分化,里面有输导组织
D.受精作用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潮湿的地方
3、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更适于在陆地上生活的原因是()
A.受精过程不需要水
B.有假根和真正的茎、叶
C.根、叶、茎里有输导组织
D.靠孢子进行繁殖
4、下列植物中有根、茎、叶分化的是()
A.海带
B.葫芦藓
C.地钱
D.卷柏
5、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都不形成的器官是()
A.根
B.茎
C.叶
D.种子
6、地球上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是()
A.种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
7、形成地层中的煤的植物是()
A.远古时期的苔藓
B.远古时期的蕨类
C.远古时期的藻类
D.远古时期的种子植物
8、苔藓植物一般有_________和________的分化,但茎和叶里没有___________。
在潮湿的地方,比较常见的苔藓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9、苔藓植物的叶大都只有___________细胞,二氧化硫等______________可以从________两
面侵入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可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_________________。
10、蕨类植物叶片下面的褐色隆起里面,含有大量的生殖细胞叫________________。
11.古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现象,是__________植物大量繁殖的原因。
古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诗句中,“苔”是指__________植物。
由此可以判断,这段台阶一定处于_______________环境中。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是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而生长在水田、池塘中的满江红属于___________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