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3_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 格式:ppt
- 大小:958.00 KB
- 文档页数:11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
【单元概述】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成为辛亥革命的风帆。
此后,孙中山紧跟时代潮流,推动国共合作,基于三民主义,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经济也随列强入侵加剧而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促进了思想理论的发展。
同时,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资的发展。
(2)政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更走到了亡国的边缘,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P78《时局图》)。
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
这些主张,都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
但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碰壁。
(3)思想: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
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新三民和旧三民的内容对比
民族主义: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民权主义:旧三民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只有自由平等,等空洞的口号,新三民主义赋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1、民族主义不同。
旧民族主义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新民族主义内容: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不同。
旧民权主义内容:“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新民权主义内容: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3、民生主义不同。
旧民生主义内容:“平均地权”,也就是土地归公。
新民生主义内容: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中历史会考知识: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孙中⼭所倡导的民主⾰命纲领。
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中历史《三民主义》会考知识点以供⼤家学习。
⾼中历史会考知识: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的民族主义思想;“创⽴民国”,即民权主义思想,是孙中⼭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平均地权”,即民⽣主义思想。
三民主义是⽐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命纲领,是⾟亥⾰命的指导思想。
1924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第⼀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命运动的发展。
⽑泽东思想内容:①⼟地⾰命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②抗⽇战争时期,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命的科学概念,说明⽑泽东思想已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中共七⼤上,⽑泽东思想被确⽴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社会主义⾰命和建设时期,建⽴了社会主义制度,领导了社会主义建设。
⽑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主。
影响: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命实际相结合的第⼀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命胜利的理论武器;③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④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
邓⼩平理论: 1978年底,中共⼗⼀届三中全会上,确⽴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把党和国家的⼯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改⾰开放的战略决策。
1987年,中共⼗三⼤上,根据邓⼩平的意见,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中⼼,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年,中共⼗四⼤上,提出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平理论的历史地位:①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次历史性飞跃;②继承和发展了⽑泽东思想;③是引导中国⼈民进⾏改⾰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旗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众所周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今年是孙中山旧三民主义诞生的第一百一十周年,而去年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诞生的第九十周年。
所以,我们弄清新旧三民主义的相关知识点是有一定历史纪念意义的!1、旧三民主义1、背景(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种挽救民族危亡的改良方案不断碰壁。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抵抗派提出了“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在第二次烟片战争后开始的洋务运动奠定了基础。
洋务运动经过三十余年的改良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的民富国强,但甲午战争时慈禧挪用军费是导致战败及洋务运动失败的重要因素,使国人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
其间,孙中三上书李鸿章,而李不屑一顾。
甲午战后,列强明显看到了清政府的软弱,故出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维新改良派为救亡图存而掀起自上而下的戊戌变法运动,但一百零三天后,慈禧发动政变,宣告变法失败。
政变后,有人说李鸿章为“康党”。
从此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孙中山上书及维新变法等改良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选择了革命的道路。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甲午战后,由于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冲击力中国的自然经济,再加上《马关条约》中规定赔偿日本白银两亿两及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希望掌握一定的政治权力。
当孙中山上书失败后,便成立兴中会,开始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在思想家邹容《革命军》、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著作影响下,各地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华兴会等纷纷建立,这些更坚定了孙中山的革命意志!2、提出: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会上,孙中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即同盟会的纲领)。
高二历史《旧三民主义》知识点总结XX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知识点:旧三民主义背景: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鸦片战争以来,各种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提出:1905年,孙中山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主要内容:民族主义: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在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评价:积极性: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局限性: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实践及结果: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12年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我国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先后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维护民主共和,但都先后失败。
【疑点1】如何理解民族、民权和民生三大主义之间的关系?【点拨】①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政治前提。
②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③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是三民主义中最具思想特色的部分。
④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内容是什么_新三民和旧三民的内容_新三民和旧三民的区别_高中知识点
·孙中山三民主义孙中山,名文,号逸仙。
1866年出生
于广东省香山翠亨村,早年就读于香港西医学院,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祖国的衰败使他放弃医生,立志救国救民。
1894年中日爆发了甲午战争,年轻的孙中山怀着报国的热情
北上来到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尽其流”的革新政治主张,但遭到冷遇。
这件事使他认识到腐朽的清政府通过变革是复兴不了中华民族的,为此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
山约集华人志士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在入会誓词中他提出“驱逐鞑掳,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这是三民主义的酝酿时期。
1905年8月同盟会决定创办《民报》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这是旧三民主义,在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认识到国民党内人员过于复杂,应当改组。
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召
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
在大会中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以适应时代潮流的精神。
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有:中国民族自救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共
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孙中山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充实,丰富,完善了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会议上为了适应当时国内革命新的形势而提出的政治纲领文件。
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集中体现,更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在考研政治史纲部分新三民主义是历年的考查重点,考生需要全面理解新三民主义的具体知识点。
一、具体内容 新三民主义是在旧三民主义基础上的深化和全新的阐述,仍然包含民族、民权、民生三个部分。
民族主义,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主张国内各民族之间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具有人民性和群众性。
民生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两大原则,实现“耕者有其田”。
二、历史意义 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
从而使得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它成为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这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崭新的一步。
三、真题链接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
三民主义 B。
新三民主义 C。
新民主主义 D。
社会主义 2、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原因是( ) A。
它提出了“耕者有其田” B。
他继承和发展了“三民主义” C。
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完全一致 D。
它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3、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其发展表现在( ) A。
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B。
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有” C。
确立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D。
触及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答案:1、B 2、D 3、ABC 新三民主义需要考生记忆的内容相对较少,但往往与旧三民主义结合起来考查,这样就加大了难度,老师建议考生将新旧三民主义结合起来,通过一些真题和习题的练习从而加强这部分知识点的记忆,从而在考场上取得高分。
辛亥革命之新旧三民主义清朝末期,正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民主革命纲领,领导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倚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支持,窃取胜利的果实,并与孙中山约法三章,但并没有遵守诺言推行民主共和制,反而还预谋恢复帝制。
于是在军阀割据,相互尔虞我诈的时候,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但并没有成功。
逃亡日本的孙中山始终没放弃挽救中国,于封建军阀展开了长达六年的斗争。
并在一次次的实践与失败中,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此时新三民主义的优越性就展现出来了,这个纲领更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所以能更好的领导革命。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封建军阀的崛起,封建军阀拥有武装、资金和帝国主义的支持,在物质层面拥有无法撼动的实力。
而且同盟会没有核心力量,组织松散,缺乏资金与支持,力量微薄,受到各种势力的镇压与打击,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原因之二就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虽然说突破性的提出了一个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相对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拥有精神层面的震慑力,所以辛亥革命足以推翻清政府这种无精神信仰的统治,但却没有很好的切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只是简单的认为要推翻满清政府,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清政府崩坏的原因。
民权主义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要求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国,虽然这种设想是很美好的,但是却忽略了完成这种设想的条件。
但其创新的反对专制而不是像古代中国政变那样的反对暴政。
民生主义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这并没有要求推翻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地主,广大劳动人民依然受到压迫,不能让人民接受。
以上指出了“三民主义”的不足之处,让我们来看看“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明确指出反对帝国主义,这从根本上认识到了清政府的腐败原因就是帝国主义,换句话说,帝国主义必定导致政府贪污腐败。
民权主义强调权力归于人民,也就是当今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
新旧三民族主义的内容和区别
内容:
旧三民主义是民族、民权、民生。
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工农。
区别:
1、提出背景不同:
旧三民主义的提出,是由于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各种救国方案先后失败。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以美国、法国的民主思想作为政治思想,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生前对其“三民主义”思想作出的最后一个修正版本,是孙中山晚年联俄联共、扶助和依靠农工的思想的体现,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
2、内容不同:
①民族主义:旧提法强调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新提法更突出反帝、反对外来压迫,这与共产党的反帝主张相一致。
另外,新提法强调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这有利于团结各民族民众一起反帝,争取解放。
②民权主义:旧提法中有推翻君主专制体制,建立国民政府和国民平等问题;新提法强调一般平民共有民权,享有一切权利和自由。
这就
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扩大了阶级基础,能更广泛地动员群众参加革命。
③民生主义:新加上了节制资本,就是“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一大宣言还提出了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的主张。
大会以后,孙中山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这就使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的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与“三”有关的重要知识点 说到考研政治最令同学们头疼的可能就是背诵问题了,考研政治要想得高分,那幺考研政治的知识点就要背好。
下面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了2018年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与“三”有关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8年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旧三民主义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小编推荐:2018年考研政治时政热点:一带一路孙中山指出,民族主义不是简单的排满,不是针对一切满人,而是要结束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及其媚外政策。
但是,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族主义一方面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放走了中国人民的最大敌人。
当时的革命派对于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害怕帝国主义干涉,甚至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为条件来换取列强对自己的支持。
另一方面,革命派强调了对满族封建势力的清除而放松了汉族封建势力,结果就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导致了辛亥革命后封建势力的反扑。
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民国。
政治革命应当与民族革命并行。
民族革命是扫除“现在的恶劣政治”,而政治革命则是扫除“恶劣政治的根本”,从而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集国内民族压迫与封建专制统治于一身的清政府。
不过,民权主义归根到底都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