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学动作技能的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20
第十一章动作技能的学习与学习的迁移(一)什么是动作技能领会:对动作技能概念的分析:所谓动作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如书写、游泳、驾车、打字等都是动作技能。
第一,动作技能是习得的。
第二,动作技能是有一定操作程序要求的。
第三,动作技能是一种能力。
(二)动作技能的特征领会:动作技能的特征:第一,准确性。
动作技能形成后,相应的动作越来越准确。
第二,动作的速度加快。
动作技能形成后,相应动作的速度越为越快。
第三,多余动作的减少。
所谓多余动作是指与完成某项任务无关但却在完成过程中参与其间的动作。
如初学写字时,牙关紧咬;学打乒乓球时,非优势手拳头紧握等等。
等到熟练后,这些多余的动作就减少了。
第四,灵活性。
一种动作技能形成后,其固定的动作程序不是单纯的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固定衔接,而是具有灵活性。
(三)动作技能的分类领会:动作技能的分类:(一)从有没有器械来划分,一类是操纵器械的,如写字、绘画等;另一类是不操纵器械的,如唱歌、跳舞等。
(二)从动作技能操作时调节方式的不同来划分,动作技能可分为连续的和不连续的两大类。
连续的动作技能一般较多受外部情境所制约,如开汽车、滑冰等;不连续的动作技能一般由自我调节,较少受外部情境控制。
(四)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领会: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一)认知阶段,这一阶段也称为知觉学习。
其学习重点是观察动作反应的线索,即观察操作程序。
(二)联系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重点是使某一特定的刺激与某一特定的动作反应形成联系,即有意识地使操作程序支配动作反应。
(三)自动化阶段,技能学习进入这一阶段时,一边串的动作系列能够自动地连续下来,即操作程序自动支配动作反应,无需特殊的注意和纠正。
(五)动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1、识记:练习曲线:是指在连续多次的练习期间所发生的动作效应变化的图解。
2、领会动作技能练习曲线的趋势:1、练习成绩逐步提高。
练习成绩逐步提高又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1)练习的进步先快后慢。
教育心理学:动作技能的学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动作:人体的一种空间造型以及驱动这种空间造型的内部冲动。
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人类一种习得的能力,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
熟练操作:达到较高速度、精确性、连贯的操作或动作,是技能获得的标志。
练习:练习者为提高动作技能水平而对动作程序进行的有意识的、付出一定努力的重复。
心理练习:仅在头脑内思考或想象身体运动而不进行实际的肌肉运动的一种练习形式,与身体练习相对。
集中练习:指将练习时段安排得很接近,中间没有休息或只有短暂的休息。
分配练习:指用较长的休息时段将练习时段分隔开。
整体练习:将局部动作技能综合起来,一次完整地练习一套动作的各个组成成分。
局部练习:将整套动作技能分解成许多组成成分,每次分别练习某一组成成分。
随机练习:假设有X项任务(或一种任务的X种变式)要练习,每项任务练习N次,在安排练习时,一项任务(任务A)的一次练习后,紧接着进行任务B的一次练习,接着任务C的一次练习……直到X项任务上的所有N次练习都完成为止,而且,一项任务(如任务A)的练习结束后,接下来练习哪项任务是随机确定的。
区组练习:假设有X项任务(或一种任务的X种变式)要练习,每项任务练习N次,在安排练习时,在进行另一项任务的练习之前,先完成一项任务的N次练习。
在进行第三项任务的练习之前,先完成第二项任务的N次练习……直到所有的任务都练习完为止。
情境干扰效应:动作技能学习中,区组练习在习得阶段效果好,在保持迁移阶段效果不好;随机练习在习得阶段效果不好,但在保持和迁移阶段效果好的现象。
固有的反馈:练习者不依赖外来帮助而自己获得的反馈。
增补的反馈:由教师、教练或某种自动化的记录装置提供给练习者的反馈信息,通常是在练习者得不到固有反馈信息时给予的,是对固有反馈的增加和补充。
结果的知识:增补的反馈的一种形式,是在运动之后由别人以言语的方式提供给我们的关于运动目标达成状况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