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

【适应证】

1.大、小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可伴有交通支瓣膜关闭不全而深静脉通畅且瓣膜功能良好者;

2.大、小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可伴有交通支瓣膜关闭不全而深静脉通畅且瓣膜功能轻中度不全者为相对适应证。

【禁忌证】

1.深静脉堵塞者;

2.深静脉瓣膜功能重度不全者;

3.全身状况差而不能耐受手术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取仰卧位,悬起患肢。充分消毒整条腿、会阴和下腹部,铺无菌巾。2.在患肢腹股沟韧带下股动脉搏动内侧0.5cm处做一纵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大隐静脉根部。另在内踝前做1.0cm长横形切口,显露大隐静脉远端。

3.于大隐静脉根部分离结扎切断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旋髂浅静脉、会阴浅静脉和腹壁浅静脉,于距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0.5cm处钳夹切断大隐静脉,近心端结扎或缝扎。切断内踝处大隐静脉,远端结扎。

4.于内踝处大隐静脉近心端置入适当大小剥离器,尽量向腹股沟方向送入,如在中段受阻,可在该处另做一1.0cm大小切口,显露并切断静脉。用粗线将静脉远端与剥离器扎紧,顺行抽剥大隐静脉。同法逐段向上剥离整条大隐静脉主干。如在抽剥大隐静脉时,发现某处有较大阻力时,常表示该处有较大分支或交通支,可在该处另作一小切口,将其分支或交通支结扎、切断。不

能置入剥离器而团块的静脉团,可另做小切口局部切除曲张静脉团。

5.逐层缝合各皮肤切口,切口覆盖敷料后,自足部至大腿根部用弹力丝带包扎,术后抬高患肢。

腹股沟疝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适应证】

腹股沟疝病人尤其老年病人、复发疝和腹壁缺损区较大者。

【禁忌证】

1.全身主要系统有严重病变无法耐麻醉和手术者。

2.伴有较严重的引起腹压持续升高的病变如腹水、严重哮喘等。

3.手术部位有皮肤病或感染者。

4.未成年的儿童。

5.未控制的全身性潜在感染、糖尿病未得到良好控制、化疗后或大剂量激素使用期间免疫能力低下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常规术野消毒铺巾,取腹股沟韧带上方2cm斜切口,自腹股沟韧带中点至耻骨结节,长约6~8cm。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显露腹外斜肌腱膜和腹股沟浅环。

2.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和腹股沟浅环,注意保护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腹外斜肌腱膜下方作钝性分离,向上显露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腱弓,向下显露腹股沟韧带和髂耻束。

3.切开提睾肌,找到疝囊,将疝囊与精索及血管分离,向上高位游离疝囊至腹股沟管内环,显露腹膜外脂肪,将疝囊经腹股沟内环送回腹腔。疝囊较大者则横断之,远端旷置,近端结扎后经内环送回腹腔。内环处缺损过大者,可间断缝合腹横筋膜,缩小内环。

4.将网塞置入内环,并用Prolene缝线将网塞外缘与内环边缘缝合固定,一般缝合4针。

5.充分游离精索,将5*10cm大小人工网片置入腹外斜肌腱膜下方,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浅面,网片修剪一圆孔,将精索自该圆孔中引出。用Prolene缝线将网片分别与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内侧、联合腱缝合固定。

6.网片前方缝合腹外斜肌腱膜,重建外环口,留约小指尖大小空间容精索通过。

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阑尾切除术

【适应证】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伴穿孔合并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

2.小儿、老年人的急性阑尾炎;

3.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妊娠早期(3月内)宜早期手术、妊娠中期及晚期一般也需手术、预产期及临产期发生急性阑尾炎严重的也应手术;

4.多数慢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者;

5.阑尾周围脓肿经切开引流或非手术治疗后3月以上仍有症状者;

6.早期阑尾类癌。

【禁忌证】

1.急性阑尾炎发作超过72小时,局部形成炎性包块者,一般不宜手术;

2.阑尾周围脓肿已经形成,经过治疗症状和体征无扩大迹象者,不必强求手术;3.患者存在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不能耐受麻醉及手术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常规消毒铺巾,取右下腹麦氏切口,可以压痛最为明显的部位加以调整,如阑尾炎诊断存在疑问伴有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可选择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

2.如选择麦氏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交叉钝性分离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如选择腹直肌切口切开腹直肌。切开腹膜前,以厚湿纱垫保护切口;3.确定没有夹住腹腔内组织后,腹膜切开一小口,吸引器吸出腹腔内脓液,沿切口方向延长腹膜切口并将腹膜外翻,血管钳固定其于保护伤口的厚湿纱垫上;

4.卵圆钳或无创镊子将小肠及网膜推向内侧,右髂窝内寻找盲肠,沿结肠带寻找到阑尾后,用阑尾钳将阑尾提出切口外,充分暴露阑尾及其系膜;5.游离阑尾根部系膜,血管钳钳夹并切断系膜,两断端4号线结扎;

6.直角血管钳于阑尾根部钳夹,4号线结扎钳夹处近端;沿血管钳远端切断阑尾,阑尾残端先后使用石碳酸、乙醇及盐水棉签擦拭或电刀电凝破坏残端粘膜;

7.距阑尾根部0.5cm处在盲肠壁上行荷包缝合,将阑尾残端塞入荷包,收紧后打结,如包埋不理想则可加做浆肌层缝合;

8.检查术区有无渗血,吸尽腹腔内积液,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逐层关闭切口,如切口污染较重,可使用PVP碘冲洗切口。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适应证】

1.有症状的胆囊疾病(结石、息肉、胆囊炎);

2.无症状但伴有糖尿病的胆囊疾病。

【禁忌证】

1.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而无法耐受手术、麻醉、气腹者;

2.急性重症胆管炎;

3.胆囊癌或疑似胆囊癌;

4.肝硬化伴门脉高压;

5.中后期妊娠;

6.凝血功能障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常规消毒铺巾,于脐下做一弧形切口,置入10mmTrocar,充入CO2建立气腹,腹腔内压力维持在12-14mmHg,插入腹腔镜,探查腹腔,观察胆囊外观及与周围组织解剖关系;

2.剑突下3横指(大约肝下缘位置)作用1cm横切口置入10mmTrocar作为主操作孔,右侧锁骨中线与肋缘下2横指交叉点处作0.5cm切口置入5mmTrocar,作为辅助操作孔;

3.助手自辅助操作孔置入胆囊抓钳,钳夹胆囊壶腹部,向上向外牵引胆囊,显露胆囊三角,分辨胆总管、肝总管和胆囊管。用电凝钩切开胆囊三角处腹膜,解剖胆囊三角,游离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可吸收夹分别钳夹胆囊管和胆囊动脉近端,远端用钛夹夹闭,切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

4.提起胆囊颈部,用电凝钩将胆囊自肝脏胆囊床剥离,胆囊床电灼止血。仔细检查术野无活动性出血、无胆管及其他脏器损伤,将胆囊置入标本袋自脐部切口取出。

5.放出CO2,消除气腹,缝合脐部及剑突下切口腹直肌前鞘,缝合皮肤各切口。

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D2淋巴清扫+ROX-EN-Y吻合术)

全麻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术野皮肤消毒铺巾,取上腹部正中绕脐切口(上至剑突下达脐下约3cm),长约20cm,依次切开各层进腹,用无菌盐水巾保护好切口,用肝脏拉钩将切口拉开,充分暴露术野,探查腹腔:见腹腔内无明显的积液,肝脏、胰腺、脾脏、肠系膜、盆腔等处均未见明显转移灶,探查胃,于胃小弯侧距贲门约7cm处触及一大小约4cm的肿块,未浸润至浆膜外,周围无明显的肿大淋巴结,遂拟行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D2淋巴清扫+ROX-EN-Y吻合术),自横结肠肝曲起切开胃结肠韧带,剥离横结肠系膜前叶向左至脾曲,向上至根部连同胰腺包膜一并剥离。于胰腺下缘显露肠系膜上动静脉,清扫No.14组淋巴及脂肪组织,显露结肠中动静脉血管,清扫No.15组淋巴脂及肪组织,显露Helen 干,于根部结扎切断胃网膜右静脉。显露胃十二指肠动脉,于根部结扎切断胃网膜右动脉,清扫No.6组淋巴及脂肪组织,游离十二指肠球部,距幽门3cm处用直线型切割闭合器切断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残端浆肌层间断缝合加固,显露肝门部及腹腔干,自胆囊动脉平面以下起骨骼化清扫No12a、8、7、9、5组淋巴脂肪组织,分别于根部切断结扎胃右动、静脉,胃左动脉、冠状静脉。沿小弯侧用超声刀将肝胃韧带离断至食管下端,并清扫第3、1组淋巴结,将胃向左侧翻起,沿脾动脉走向继续清扫第11组淋巴结并结扎离断胃后动静脉。游离胃大弯侧,清扫第4组淋巴结,结扎切断胃网膜左动、静脉,用超声刀切断脾胃韧带,将其内的胃短动脉切断,游离至贲门、食管下端,并清扫第2组淋巴结。于食管下端距贲门3cm处上荷包钳,用荷包线进行缝合,将胃离断,将胃连同在内的各组淋巴脂肪组织一并移除标本。松开荷包钳将吻合器头端置入食管下端、结扎荷包线,提起空肠,距屈氏韧带15cm处上肠钳,切断空肠。两侧断端分别进行消毒,近端用无菌纱布保护好并暂时予以眶置,从远端断端切口内置入吻合器,将其与食管下端行吻合,检查上下切沿见均完整,远端断端切口用切割闭合器进行闭合,并用丝线对浆肌层进行间断加固。距吻合口20cm处切开空肠,用1号丝线将其与近端的空肠行ROX-EN-Y吻合术。再在距ROX-EN-Y吻合口约20cm处做一空肠造瘘管,并与腹壁固定。无菌蒸馏水冲洗腹腔,彻底止血,于食管下端吻合口旁及小网膜孔处各置一根引流管。清点器械敷料无误后,逐层关腹,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毕安返病房,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

远端胃癌根治术+毕Ⅱ式吻合术

全麻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术野皮肤消毒铺巾,取上腹部正中绕脐切口(上至剑突下达脐下约3cm),长约20cm,依次切开各层进腹,用无菌盐水巾保护好切口,用肝脏拉钩将切口拉开,充分暴露术野,探查腹腔:见腹腔内无明显的积液,肝脏、胰腺、脾脏、肠系膜、盆腔等处均未见明显转移灶。探查胃:见肿块位于胃大弯侧前壁,质地较硬,浸润至浆膜外,大小约2*3CM,拟行胃大部分切除(毕Ⅱ式吻合)术。提起横结肠,自横结肠肝曲起切开胃结肠韧带,剥离横结肠系膜前叶向左至脾曲,向上至根部连同胰腺包膜一并剥离。于胰腺下缘显露肠系膜上动静脉,清扫No.14v组淋巴结。显露结肠中动静脉血管,清扫No.15组淋巴脂及肪组织,显露Helen干,于根部结扎切断胃网膜右静脉。显露胃十二指肠动脉,于根部结扎切断胃网膜右动脉,清扫No.6组淋巴及脂肪组织,用超声刀游离十二指肠球部,距幽门4cm处用直线型切割闭合器切断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残端用一号丝线进行间断缝合,显露肝门部及腹腔干,自胆囊动脉平面以下起清扫No12a、8、7、9、5组淋巴脂肪组织并分别于根部切断结扎胃右动静脉、胃左动脉、冠状静脉。切开肝胃韧带游离胃小弯并清扫NO3、NO1组淋巴结。将胃向左侧翻起,沿脾动脉走向继续清扫NO.11淋巴及脂肪组织并结扎离断胃后动静脉。游离胃大弯侧清扫No.4组淋巴及脂肪组织,结扎切断胃网膜左动、静脉,切开脾胃韧带将胃短动脉部分切断、结扎,用闭合器切除远端胃约75%连同在内的各组淋巴脂肪组织一并移除标本,将标本送术中冰冻病理示:(胃壁组织)低分化腺癌。近端胃残端用四号丝线进行间断缝合加固。提起空肠,在残胃及距屈氏韧带15cm空肠处各切开一小孔,分别置入直线型切割闭合器将胃和空肠作侧侧吻合(近端对小弯,结肠前顺蠕动),吻合口大小约5cm。再用丝线将吻合口进行浆肌层间断缝合加固。探查吻合口示通畅,未见明显的瘘口,将胃管留置在吻合口下面的输出袢空场内,无菌蒸馏水冲洗腹腔,彻底止血,于吻合口旁置一根引流管。清点器械敷料无误后,逐层关腹,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毕患者安返病房。

脾脏切除术

患者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留置导尿,常规术野皮肤消毒铺巾,取上腹部“L”形切口长约25cm,逐层切开各层进腹,探查腹腔见大网膜与腹壁、肝脏等粘连

致密,腹腔内未见明显腹水,肝脏边缘变钝,质地尚可,脾脏肿大明显,质地硬,约20*15*15cm大小,与膈肌、侧腹膜粘连紧密,故予以行脾脏切除术。打开胃结肠韧带,暴露出胰腺,在胰腺中部上方找到脾动脉,钝性游离出脾动脉,分别用四号线、七号线将其双重结扎。再从胃大弯中部下方开始离断脾胃韧带,并用超声刀切断其内的胃短动、静脉等血管,沿脾脏下缘游离切断脾结肠韧带、其内的动、静脉血管均分别用超声刀切断,分离过程中结肠保护完好。沿脾脏表面逐步分离与膈肌及侧腹膜的粘连,并分别离断脾膈韧带、脾肾韧带,将整个脾脏予以完全游离后托出切口外,解剖脾门,游离脾蒂并在上脾蒂钳将其切断,移除标本,脾蒂残端分别用7号线结扎、四号线缝扎,脾窝处严密止血。用无菌盐水冲洗腹,探查脾蒂及腹腔均未见有明出血,予以留置脾窝引流管一根,清点器械纱布无误,逐层关闭腹腔。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100ml,标本给家属过目后再送常规病理检查,术后患者安返。

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患者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留置导尿,常规术野皮肤消毒铺巾,取右上腹腹直肌切口,长约10cm,依次切开各层进腹,探查腹腔:见胆囊肿大明显,大小约12×8×6cm,胆囊呈急性炎症改变,水肿明显,张力高,胆囊壁增厚明显,胆总管增宽,约1.2cm粗,内有结石触及,结合患者术前的相关辅检遂决定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字管引流术。提起胆囊底部,暴露好胆囊三角,沿胆囊壶腹部用电刀分离出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在充分明确胆囊三角关系后分别予以结扎、离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用电刀将胆囊从胆囊床上剥除,胆囊床上电凝烧灼止血。找到胆总管,用5ml针筒对胆总管进行穿刺,见有胆汁样液体穿出,明确为胆总管无误后予以尖刀片切开胆总管,见有较多的泥沙样结石及胆汁流出,用取石钳分别向上、向下进行取石,取出结石数枚,再用水剂对肝总管进行加压冲洗,见有较多的泥沙样结石冲出,用7号探条探查胆总管下段示通畅。停止胆总管的探查,见持续有胆汁从胆总管内流入腹腔,遂予以留置24号‘T’管一根于胆总管内,用一号丝线缝合胆总管。缝合好后再用水剂将生理盐水从胆总管内冲入,见胆总管缝合处、胆囊管残端处均无明显的胆漏。腹腔内用温蒸馏水冲洗干净, 再次检查腹腔见无明显的胆漏及腹腔内出血,予以留置小网膜空引流管一根并固定,再将‘T’管引出腹外并固定。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逐层关闭腹

腔。手术过程顺利,术中病人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满意,术中出血共约150ml,术后将标本送家属过目后送常规病检,术后患者安返回房.。

腹腔镜下切口疝修补术

患者麻醉成功后取平卧位,常规术野皮肤消毒、铺巾,取耻骨联合上约2cm处一大小约1.5cm的切口,剪刀剪开腹白线,手指分离腹膜后进入腹腔,置入套筒及腔镜,冲入二氧化碳气体造气腹,维持腹压在13mmHg的压力水平,探查腹腔见疝囊位于脐下正中约1cm处,大小约4*5cm,疝囊内容物为大网膜,粘连致密,在腔镜明视情况下再取右侧腹部两个约0.5cm的切口,分别置入套筒及器械,予以在腹腔镜下用超声刀将粘连的大网膜进行分离,分离成功后予以取10*10cm大小的补片在体外(切口疝周围处)进行标记及定位,并在补片上用缝线进行固定相应的位置(总共8处),再将补片从腔镜中置入腹腔内,在腹腔内将补片平铺,将相应位置的缝线依次用钩线针分别拉出体外,再将各个位置的线在腹腔外打结,将补片固定在腹壁上,再用腔钉对各个缝线结间的补片进行加固、固定。探查腹腔见无明显的出血点及脏器的损伤,予以撤出器械,排空腹腔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缝合各个切口。术顺,术中出血少,术后患者安返病房。

腹腔镜下小肠间质瘤切除术

患者全麻成功后取平卧位,术野常规消毒铺巾,取脐下约5cm处一小切口进入腹腔,置入套管及腹腔镜,冲入二氧化碳气体造气腹,维持腹压在13mmHg-15mmHg 的压力水平,在腹腔镜明视下再取左侧中腹部及右下腹部二个约0.5cm的小切口,分别置入套管、分离钳.探查腹腔:见距屈氏韧带约20cm处空肠见有一大小约7cm的肿块,边界清,包膜完整,向腹腔内突出,与周围大网膜有粘连。结合患者术前的病史、体征及相关的辅助检查考虑为小肠间质瘤,故予以行小肠间质瘤切除术。用超声刀予以钝锐性分离空肠肿块与大网膜的粘连,在游离充分后分别在距离肿块上下边缘约10cm处取一小切口,再切割闭合器从套筒内置入空肠内,将肿块上下段的小肠进行吻合,再在腹腔镜下用可吸收线对吻合口浆肌层进行间断缝合、加固。用在距离吻合口约3cm处分别用切割闭合器将肿块上下端的小肠进行切割、闭合。用超声刀将切断的小肠的肠系膜进行离断并予以充分止血.将切除的小肠连同肿块用标本袋从右下腹部切口处取出。无菌盐水冲洗腹腔,见腹腔无明显的活动性出血,探查吻合口见无明显的肠瘘、出血,清点纱布器械无

误后排出腹腔气体,缝合腹壁各个切口,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量约100ml,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家属过目后再送病理检查,患者安返回病房。

纤维胆道镜检查术

【适应证】

1.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中,可用纤维胆道镜观察有无残存病变(术中胆道镜);

2.胆管T型管引流术后4~6周,经腹壁窦道处理胆道残余结石或狭窄(术后胆道镜);

3.已经PTCD、经引流窦道扩张,行纤维胆道镜检查、治疗(经皮胆道镜);

4.已作Oddis括约肌切开成形,可用纤维十二指肠子母镜作胆道检查(经口胆道镜)。

【禁忌证】

1.急性胆道感染。

2.急性肝机能损害。

【术前准备】

1.纤维胆道镜及配件消毒。

2.术中胆道镜于完成胆道管切开检查时。

3.术后胆道镜检查前先作经引流管胆道造影。

4.经皮胆道镜检查需在PTCD术后4~6周。

5.经口胆道镜检查需在EPT术后2周以上、或经腹手术4周以上。

【操作】

1.纤维胆道镜检查应循腔进镜,全面观察。

2.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收紧取石网篮,缓慢拉动结石,忌用暴力。

3.良性胆管狭窄可在纤维胆道镜检查时,行气囊扩张术。

4.疑恶性肿瘤则行病理活检。

【术后处理】

1.术中纤维胆道镜检查,术后处理同剖腹手术。

2.保持胆道引流通畅。

3.观察腹痛、黄疸变化。

4.必要时投以抗生素,防治胆道感染。

最新版_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常用护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一、手卫生 1、一般洗手 (一)操作要点 1.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 2.洗手要点: (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或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 (2)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一次性纸巾/毛巾彻底擦干,或者用干手机干燥手。 (3)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闭水龙头。 (二)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代替洗手。 外科手消毒 (一)操作要点 1.外科手消毒指征:进行外科手术或者其他按外科手术洗手要求的操作之前。 2.操作要点: (1)修剪指甲、锉平甲缘,清除指甲下的污垢。 (2)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取适量皂液或者其他清洗剂按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巾擦干。 (4)取适量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至消毒剂干燥。 (二)注意事项 1.冲洗双手时,避免水溅湿衣裤。 2.保持手指朝上,将双手悬空举在胸前,使水由指尖流向肘部,避免倒流。 3.使用后的海棉、刷子等,应当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一用一消毒。

心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心脏外科) 【室间隔缺损诊疗常规】 一、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对于疑诊室间隔缺损的病例在病史采集中应明确以下几项: 1、首次就诊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经过; 2、和正常儿童比较是否经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感染是否容易治疗, 是否并发过心衰; 3、平时或哭闹时是否出现过口唇紫绀; 4、母亲怀孕3个月内是否有病毒性感冒和/或使用药物的情况; 5、尽量了解并搜集院外检查资料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资料 (二)体格检查要点:在体格检查中要求重点记录以下几点体征的情况: 1、杂音的位置范围、性质、强度、震颤情况、传导情况; 2、肺动脉第二音的高低情况,是否分裂; 3、心界的大小; 4、有无胸廓畸形; 5、口唇及甲床的颜色; 6、肝脏是否增大; 7、四肢血压情况; 8、双肺是否存在啰音; 9、能够反映儿童发育情况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的闭合情况,智力发 育情况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先天性心脏病是室隔缺损主要与一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依 据主要是病史中的重点问题和体格检查中的阳性体征,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可 以是最终诊断依据。 1、房间隔缺损 2、心内膜垫缺损 3、动脉导管未闭或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4、轻度肺动脉瓣狭窄 对于室间隔缺损的最终诊断要求具体到以下内容: 1、明确室间隔缺损的诊断,而且是否合并其他畸形; 2、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 3、室间隔缺损处的分流方向 4、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以及程度 二、术前准备 (一)目的 1、控制可能存在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 2、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给与吸氧治疗,必要时应用扩血管药物;

美容外科一般性操作规范

美容外科一般性操作规范 第一节美容外科手术适应证、禁忌证 一、适应证 1. 容貌、体形有畸形、缺陷、老化及瑕疵者,并有强烈的修复、改善及美化愿望者。 2. 解剖生理功能正常条件下的求美状态者,通过美容外科手术,能达到改善、美化要求 并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人体理想的美学参数。 3. 美容就医者精神心理状态正常。 4. 美容就医者无全身器质性疾病,受术区无感染灶。 二、禁忌证 1. 有严重糖尿病或心、肺疾病及严重高血压者。 2. 血液疾病或凝血机制异常者。 3. 月经期或妊娠期的妇女。 4. 精神病患者或各种心理障碍者。 5. 要求手术部门不明者或要求过高者。 6. 经手术难以达到美容目的者。 第二节美容外科手术操作原则及基本技术 一、操作原则 1. 无菌严格掌握无菌技术,包括手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器械的灭菌和最大限度防止 手术野的污染。应在思想和习惯上养成高度的无菌观念,且有规章制度保证并严格执行。 2. 无痛无痛性手术是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完善麻醉有利于手术操作、术后恢复及获得 良好的美容效果。 3. 微创培养爱护组织的良好观念,要求每一手术步骤要尽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创伤, 要使每一操作都具有目的性,手法要轻柔、准确、熟练和迅速。 4. 无血手术中必须确切止血,尽量防止术后形成血肿、创口出血或渗血。 5. 无死腔手术中必须彻底消除死腔,防止术后形成血肿及感染。 6. 无张力缝合创口缝合时应力求达到无张力的缝合。 二、基本操作技术 1. 皮肤切口设计原则①隐蔽;②尽量平行皮纹方向或按轮廓线做切口;③避开重要的 血管神经;④避开功能活动部位。 2. 皮肤切开的方法做切口时应使用锋利的刀片,一次性切开皮肤全层,切忌拉锯式切 开,造成不整齐的切口线,同时刀片应与皮肤垂直或呈45-60°角,要求切口缘对合

外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外科护理技术 、手术区皮肤准备 手术区皮肤准备()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包括剃除毛发、清洁手术区皮肤。 择期手术患者,当医生开出手术医嘱后,护士应在手术前1d为患者备皮;急症手术患者应 立即备皮。一般患者在换药室内备皮,卧床患者用屏风遮挡后,在病室床上备皮。 【目的】清除皮肤上的污垢、毛发,禾U于消毒,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评估】 1 .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部位。 2 ?皮肤准备范围,有无感染或皮肤病。 3. 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术前准备相关知识了解及配合程度。 【准备】 1 .操作者准备 (1)护士素质:衣帽整齐、仪表端庄,姿势规范,展示出护理职业良好的风采。 (2)洗手、戴口罩。 2. 患者准备向患者家属解释备皮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使患者愿意合作、有安全感。 3.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安全剃刀、弯盘、换药碗(20%肥皂液)、软毛刷、纱布、 绷带、棉签、75%乙醇溶液、汽油、手电筒、治疗巾、脸盆(盛温水)、毛巾等。 4.环境准备将患者移至换药室,关闭门窗,调节室温,遮挡患者,如需在病房备皮需用屏风遮挡。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 【实施】 操作步骤要点说明 1.备齐用物推之床旁,核对、解释?确认患者,取得合作 2.关门窗、围屏风,暴露备皮部位?注意保暖、照明 3.铺巾?保护床单位 4.剃除毛发?用肥皂水纱布涂局部皮肤 ?一手持纱布绷紧皮肤,另一手持安全刀剃毛 ?刀架与皮肤呈45度角,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剃去毛发 5.清洁皮肤?用温水毛巾擦净皮肤 ?脐孔用松节油棉签清除污垢后,再用酒精擦净 6.检杳?用手电筒照射,在水平视线上,是否剃净,皮肤有无刮 伤 7.整理?取出治疗巾,整理患者衣服和床单位,帮助患者取舒适 卧位 8.清理用物 9.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 备皮应按顺序,自上而下,避免出现盲区。并应顺行剃除毛发,用力均匀,动作轻柔,以免损伤毛囊。 2. 随时清除刀内毛发,以免影响刀片锐利。 3. 备皮范围:原则是以手术切口为中心,周围

普外科诊疗规范培训资料

普外科诊疗规培训

急性阑尾炎 【概述】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是最多见的急腹症。Fitz(1886)首先正确描述本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病理所见,并提出阑尾切除术是本病的合理治疗。目前,由于外科技术、麻醉和抗生素的应用及护理等方面的进步,绝大多数病人能够早期就医,早期确诊,早期手术,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临床医生仍时常在本病的诊断或手术处理中遇到麻烦。 【病史采集】 1.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痛,逐渐加重;疼痛因阑尾位置不同而不同,如为盲肠后位疼痛可能在侧腰部;如为盆腔位疼痛可能在耻骨上区;如为肝下疼痛可能在右上腹,少数异位阑尾可因异位位置而不同。 2.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腹泻等,小儿症状出现较早且程度重。 3.全身症状:乏力、头痛、畏寒、发热、脉率加快,并发门静脉炎者可出现高热、黄疸。 4.既往可有类似腹痛史。 5.女性病人疑有妇科情况者应请妇产科医师会诊。 【体格检查】 1.全身情况; 2.局部检查: (1)麦氏点或右下腹固定性压痛,当炎症扩散到阑尾以外后压痛围随之扩大,但仍以阑尾所在位置压痛最明显。当炎症扩散到壁层,有局限性反跳痛、肌紧,若阑尾发生穿孔,可有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听诊肠鸣音可减弱或消失。结肠充气试验有助于阑尾炎诊断。腰大肌试验阳性提示阑尾位置较深或在盲肠后位靠近腰大肌处。闭孔试验阳性提示阑尾位置较低靠近闭孔肌。病变早期提跟震动试验对诊断有帮助。 (2)必要时腹腔穿刺有助于鉴别诊断。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化验结果通常表现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也

有部分患者白细胞无明显升高,多见于单纯性阑尾炎或者老年患者后位阑尾炎症刺激输尿管则尿检可发现红细胞、白细胞。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可除外胰腺炎。HCG测定已除外异位妊娠。 2.B超检查:可发现阑尾区域积液或肿大的阑尾,可除外胆囊、肾、输尿管有无结石等有助于鉴别诊断。CT超检查:可发现阑尾增粗及周围的脂肪垂肿胀,见于90%左右的急性阑尾炎患者。 【诊断要点】 1.症状:约70%~80%的病人具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的特点。病人还可以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2.体征:右下腹压痛是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症,压痛点始终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严重的病人还会有反跳痛及腹肌紧等腹膜刺激症状。 3.实验室检查见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诊断依据】 1.疼痛病史,尤其转移性右下腹病史对疾病的诊断较有意义; 2.右下腹固定压痛体症; 3.实验室检查可有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鉴别诊断】 1.泌尿系结石:疼痛多为绞痛,向会阴外生殖器放射,查体可在右侧腰部或输尿管走行区触及压痛点或有肾区叩痛,通常无腹膜刺激征。尿检可查到较多红细胞,B超和X片可见结石影或输尿管扩、肾盂扩等间接征象。 2.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既往可有消化道溃疡史,病情进展快,穿孔区域疼痛,压痛明显,腹部肌紧、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腹膜刺激症状也较明显。立位腹平片可见游离气体,诊断性腹穿有助于诊断。 3、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为患儿,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腹痛出现前有高热,腹部压痛位置片侧,与肠系膜根部走形行相同,不伴恶心、呕吐,腹痛围广而且不太固定,可随体位变动,腹肌紧不明显,肠鸣音活跃。 4、急性胃肠炎:有不洁饮食史,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或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大多伴有恶心、呕吐和腹泻。一般为脐周压痛,腹肌紧不明显,肠鸣音活跃。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一、换药术 (2) 二、拆线 (5) 三、清创术 (8) 四、急救止血法 (9) 五、腹膜腔穿刺术 (10) 六、胃插管术 (12) 七、气管切开术 (13) 八、胃肠减压术 (15) 九、清创缝合术 (16) 十、胸腔闭式引流术 (19) 十一、骨牵引 (22) 十二、皮牵引 (23) 十三、石膏固定 (24) 十四、小夹板的制作和应用 (25) 十五、外固定架技术 (28) 十六、内固定技术 (29) 十七、关节穿刺及引流 (31) 十八、局部注射疗法 (32)

一、换药术 【适应症】 1.手术、创伤、烧烫伤、感染。 2.术后复查、引流管、造瘘口。 【术前准备】 1.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 2.与患儿及家属谈话,做好各种解释工作。争取病人及家长配合。 3.准备换药包、有时根据伤口创面的具体情况,还要准备引流条(管)、无菌剪刀、探针和必须的外用药、绷带、腹带或宽胶布等。 4.洗手、戴帽子、口罩。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为保护隐私可用屏风遮挡。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 2.用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如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湿润后再揭下。 3.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如伤口创面出现感染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4.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2遍,

范围≥15cm。有坏死组织或异物的应进行清理。清理后再消毒2遍。 5. 创面处理完毕,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粘贴固定。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加用棉垫,必要时用引流物,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或头套包扎。 6.协助患者整理衣物。 7.分类处理医疗废物,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尖锐器具放在利器盒,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一般医疗废物混放。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 8.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术后处理】 告知注意事项: 1.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注意事项】 1. 在换药过程中两把换药镊要保持其中一把始终处于相对的无菌状态,不可污净不分,随意乱用。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 2.在整个换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按

诊疗护理操作规范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一、内科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证性质适当调节湿温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按规定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3.根据患者的情况,作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4.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并通知医师。 5.新入院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续3日。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4次;体温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1次;或遵医嘱执行。每日记录二便次数1次。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6.需书写护理病历者,及时了解病情,准确、按时完成各项记录。 7.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8.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9.危重患者按医嘱须行特别护理者,应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特护记录,并床头交接班。 10.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及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11.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舌脉象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12.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者执行。 13.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好发药到口。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性,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与反应。并向患者作好与药物有关知识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1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健康指导,并征求意见。 二、妇科护理常规 4.⒈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二、患者入院后按病情轻重,有无感染送至指定的床位休息,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和有关制度,介绍主管的医师、护士。 三、新入院及手术后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4次;体温39℃以上者及危重患者,每4小时1次,待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观察卵巢排卵功能的患者每日测量基础体温。每日记录二便次数1次。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 四、按医嘱进行分级护理。 五、24小时内留取三大常规标本送检。 六、经常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情况,做好相应护理。 七、严密观察患者神志、面色、体温、脉象、呼吸、舌象、皮肤、汗出、二便、月经周期、阴道排出物及其流出量等情况,发现病情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普外科临床专业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神经中心?第一篇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章深静脉穿刺插管术 第一节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 一、经锁骨上穿刺术 1. 采用头低肩高位或平卧位(肩下垫枕),头偏向对侧(一般选

用右侧颈部进针),显露胸锁乳突肌外形。以标记笔画出该肌锁骨头外侧缘与锁骨上缘所形成的夹角,该角平分线的顶端或其后0.5cm左右处为穿刺点。 2.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 3.于事先标记的进针点,以注射器抽吸0.5~1.0%利多卡因,行皮内与皮下浸润麻醉,针尖指向胸锁关节,进针角度为30°~40°,边进针边抽回血并调整进针方向、角度与深度,试穿刺锁骨下静脉。一般进针2.5~4.0cm即达锁骨下静脉。进入血管确认为静脉血后改用18G穿刺针穿刺,进针方法和刚才一样,再次进入静脉后,在回抽血液很通畅时,固定穿刺针的位置;经穿刺针插入导引丝,体外保留约40.0cm,退出穿刺针;将导管顺着导引丝置入血管中,捻转前进至适当深度 (一般导管插入深度为12.0~15.0cm),再退出导引钢丝;用装有肝素钠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抽吸回血后,向管内注入 2.0~3.0ml 肝素钠生理盐水,锁定卡板,取下注射器,拧上肝素帽;将导管固定片固定在接近穿刺点处,缝针固定导管,3M敷贴固定;连接输液器。 二、经锁骨下穿刺术 1. 体位及准备同经锁骨上穿刺插管法。 2. 取锁骨中点内侧1.0~2.0cm处(或锁骨中点与内1/3之间)的锁骨下缘为穿刺点,一般多选用右侧。 3.局部以0.5~1.0%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在选定的穿刺点处进针,针尖指向头部方向(喉结与胸骨上切迹连线的中点),与胸骨纵轴约呈45°角,与胸壁平面呈15°角,以恰能穿过锁骨与第1肋骨的间隙为准。

普外科专科护理规范及标准111

普外科专科护理规范和标准 一、心电监测技术 (一)目的 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变化。 (二)实施要点 1.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 (2)评估患者皮肤状况。 (3)对清醒患者,告知监测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 (4)评估患者周围环境、光照情况及有无电磁波干扰。 2.操作要点: (1)检查监测仪功能及导线连接是否正常。 (2)清洁患者皮肤,保证电极与皮肤表面接触良好。 (3)将电极片连接至监测仪导联线上,按照监测仪标识要求贴于患者胸部正确位置,避开伤口,必要时应当避开除颤部位。 (4)选择导联,保证监测波形清晰、无干扰,设置相应合理的报警界限。 3.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者摘除电极片。 (2)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 (3)指导患者学会观察电极片周围皮肤情况,如有痒痛感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三)注意事项

1.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者半卧位。 2.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理干扰和电极脱落。 3.每日定时回顾患者24小时心电监测情况,必要时记录。 4.正确设定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声音。 5.定期观察患者粘贴电极片处的皮肤,定时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片位置。 6.对躁动患者,应当固定好电极和导线,避免电极脱位以及导线打折缠绕。 7.停机时,先向患者说明,取得合作后关机,断开电源。 二、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 (一)目的 监测患者机体组织缺氧状况。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身体状况、意识状态、吸氧流量。 (2)向患者解释监测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 (3)评估局部皮肤或者指(趾)甲情况。 (4)评估周围环境光照条件,是否有电磁干扰。 2.操作要点: (1)准备好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或者将监测模块及导线与多功能监护仪连接,检测仪器功能是否完好。 (2)清洁患者局部皮肤及指(趾)甲。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 第二章乳腺癌 第三章腹外疝 第四章急性阑尾炎 第五章肠梗阻 第六章胃十二直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第二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第三节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第七章胆囊结石 第八章肝外胆管结石 第九章肝脏损伤 第十章脾破裂 第十一章结肠癌 第十二章直肠癌 第十三章海绵状血管瘤 第十四章痔 第十五章下肢静脉曲张 第十六章技术操作规范—腹膜腔穿刺术 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 【病因】 1.碘的缺乏。 2.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青春发育期、妊娠期、绝经期。 3.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障碍。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一般无全身症状 2.甲状腺可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在腺体的一侧或两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增长速度慢,并发囊内出血时短期增大较快,伴有疼痛。

3.较大肿块可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症状,如压迫气管可影响呼吸,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压迫食管产生吞咽困难等,胸骨后甲状腺可引起纵隔内压迫症状。 二、辅助检查 1.甲功全套 2.甲状腺扫描 3.B超 有压迫症状者拍颈部正侧位片,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诊断依据 1.是否甲状腺肿流行地区。 2.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随吞咽上下移动。 3.甲功正常。 4.B超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 5.甲状腺穿刺或术中冰冻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治疗】 一、手术治疗 行甲状腺结节或腺叶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确诊。 二、术前准备: 1.除术前常规准备外,对有压迫症状者拍吞钡部正侧位片,了解气管、食道受累及有无胸骨后甲状腺肿。 2.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术后处理: 1.注意观察呼吸、声音、伤口渗血等情况。 2.伤口压砂袋24小时。 3.引流条或引流管根据引流量多少在24—72小时拔除。 4.必要时床头备气管切开包。 5.抗炎止血对症治疗。

新版胸外科技术操作目录及规范-新版-精选.pdf

《胸外科技术操作目录》 1.胸腔闭式引流术 2.胸腔穿刺术 《技术操作规范》 见下一页

胸膜闭式引流术考核表 考生姓名:考号: 项 目 内容要求分值扣分评分要点 操作前准备核对患者,了解病史,测生命体征,阅读影像片或超声检查, 确定有置管指征,排除禁忌 10 不全面酌情扣分 向患者家属说明目的及可能引起的感觉取得同意及合作,签署 同意书 5 体位:一般取半卧位 5 置管部位标记: 气胸引流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 液胸引流取患侧腋中线第7、8肋间 10 注意要作标记 物品准备:胸外切缝包、无菌手套、注射器、麻醉用药、消毒 用品、胶带、胸引流管、胸引流瓶(注入生理盐水) 10 物品准备是否齐全;胸 引流瓶注生理盐水是 否符合标准 操作程序与步骤洗手,戴口罩、帽子 5 开包检查:打开胸外切缝包,戴无菌手套,观察灭菌指标卡达 标准色,检查包内物品是否齐备 5 开包过程注意无菌操 作 消毒、铺巾:用0.5%的碘伏棉球在切口周围皮肤由内向外消毒, 范围15cm,2-3遍,铺洞巾 5 局部麻醉:核对和抽取麻药,用2%利多卡因在下一肋骨的上 缘的置管点自皮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5 注意核对麻药与会抽置管:做一长约2cm的皮肤切口,插入血管钳分开各肌层,再 沿肋骨上缘进入,最后分开肋间肌进入胸膜腔,置入较大的有 侧孔的橡胶管。引流管插入胸腔的长度一般不超过4-5cm,外 端连接到胸腔引流瓶的接管。 15 观察与调整:若胸引管内水柱高出水面4-10cm并随着呼吸上 下波动,表示引流管通畅;若水柱不动,提示不通,需要改变 引流管方向和深度。 10 未观察者扣10分缝线固定引流管:缝合、固定引流管于胸壁,盖以无菌纱布, 胶布固定。 5 置管后问诊交流,观察引流情况,嘱患者卧床休息,测生命体 征。书写记录。 5 器械及医疗垃圾的处理。 5 注:口述处均可考官提醒 总分:考官:

普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临床疾病诊疗规范及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普二科 2015-4

目录 第一篇临床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章胃、十二指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 第二篇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腹腔穿刺术 ….. 第一篇临床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章胃、十二指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概述】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极为常见的疾病,是位于胃十二指肠壁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患者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等症状。本病易反复发作,呈慢性进程。对“内科治疗无效”、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患者多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治疗使抑酸治疗后溃疡痊愈,一年后溃疡复发从未治疗HP感染的40%降至5%。 【临床表现】 1.反复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烧灼痛,伴饱胀、嗳气、食欲减退; 2.胃溃疡疼痛节律性不明显,多在进餐后1/2~1小时开始疼痛,持续约1~2小时或更长时间,进食疼痛不缓解; 3.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具有明显节律性,表现为餐后延迟痛(餐后3~4小时发作),饥饿痛和夜间痛,常伴有反酸,进食疼痛缓解; 4.并发出血、穿孔、梗阻及癌变时可有相应的症状。 【主要检查】 (一) 体格检查:

1.全身营养状况,左锁骨上淋巴结是否肿大; 2.注意有无胃蠕动波和胃震水音; 3.胃溃疡压痛点在剑突下略偏左,范围较广;十二指肠溃疡压痛点在剑突下略偏右,范围局限; 4.上腹部是否可触及肿块。 (二)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及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必要时作胃液分析或血清胃泌素测定。 (三)器械检查: 1.胃镜加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 2.X线钡餐检查; 3.手术前常规作肝胆B超、胸部平片和心电图检查。 【诊断要点】 (一)根据病史和体征; (二)胃镜检查发现粘膜溃疡; 【鉴别诊断】 1.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炎; 2.胃肿瘤; 3.胃或十二指肠憩室; 4.胃下垂; 5.胃泌素瘤; 6.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治疗要点】 (一)非手术治疗: (1)抑酸药物; (2)胃粘膜保护剂; (3)抗幽门螺杆菌。 (二)手术治疗:

外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外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外科护理技术 一、手术区皮肤准备 手术区皮肤准备(surgery skin preparation)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包括剃除毛发、清洁手术区皮肤。择期手术患者,当医生开出手术医嘱后,护士应在手术前1d为患者备皮;急症手术患者应立即备皮。一般患者在换药室内备皮,卧床患者用屏风遮挡后,在病室床上备皮。 【目的】清除皮肤上的污垢、毛发,利于消毒,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评估】 1.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部位。 2.皮肤准备范围,有无感染或皮肤病。 3.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术前准备相关知识了解及配合程度。 【准备】 1.操作者准备 (1)护士素质:衣帽整齐、仪表端庄,姿势规范,展示出护理职业良好的风采。 (2)洗手、戴口罩。 2.患者准备向患者家属解释备皮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使患者愿意合作、有安全感。

3.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安全剃刀、弯盘、换药碗(20%肥皂液)、软毛刷、纱布、绷带、棉签、75%乙醇溶液、汽油、手电筒、治疗巾、脸盆(盛温水)、毛巾等。 4.环境准备将患者移至换药室,关闭门窗,调节室温,遮挡患者,如需在病房备皮需用屏风遮挡。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 【实施】 操作步骤要点说明 ◆确认患者,取得合作 1. 备齐用物推之 床旁,核对、解释 ◆注意保暖、照明 2. 关门窗、围屏 风,暴露备皮 部位 3. 铺巾◆保护床单位 4. 剃除毛发◆用肥皂水纱布涂局部皮肤 ◆一手持纱布绷紧皮肤,另一 手持安全刀剃毛 ◆刀架与皮肤呈45度角,从 左到右,从上到下剃去毛发 5. 清洁皮肤◆用温水毛巾擦净皮肤 ◆脐孔用松节油棉签清除污

操作技能标准 外科洗手法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外科护理技能测试标准 一、外科洗手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座号_______成绩________ 教师签名___________ 考试日期___________

第二部分外科洗手技能训练指导 一、目的 清除手和手臂皮肤上的污物、暂居菌及部分常存菌,防止术中污染。 二、评估 1. 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双手及手臂有无疖肿或破溃。 2. 对将要参加的手术的心理、体力、技术等的承受能力。 3.对使用的药液有无过敏。 三、计划 1.护士准备:更换手术室专用的清洁鞋、洗手衣裤,戴帽子、口罩;去除饰物,修剪指甲,并除去甲缘下积垢。 2. 环境准备:洗手间用物摆放整齐,水温、室温适宜。 3.物品准备:无菌刷、灭菌肥皂液、无菌小毛巾、0.5%碘伏、纱布。 四、实施 1. 普通洗手: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至肘上10cm,取适量肥皂液按六步洗手法从双手洗至肘上10cm,冲净皂液。 2. 刷手:取无菌刷,刷的两面均蘸上肥皂液,从指尖至肘上10cm,顺序:指尖甲沟-手指-指间指蹼-手掌-手背、腕部(环形)-前臂-肘部(环形)、肘上10cm,分三段交替刷,刷3min,轻弃手刷于水池内。 3. 冲手:指尖向上屈肘冲净手臂上的肥皂水。 4. 擦手:取无菌小毛巾,先擦干两手,小毛巾对折成三角,底边向上,呈拉锯式向上擦,一侧前臂→肘上10cm→毛巾换面→另一手前臂→肘上10cm。小毛巾轻弃于固定容器内。 5. 涂擦:用浸透碘伏的纱布按刷手顺序分段涂擦双手、前臂至肘上6cm,手臂自然干燥。 6.入手术间:保持拱手姿势,入手术间。 五、注意事项 1.无菌刷必须从指定的无菌容器中取用。 2. 刷手应顺指纹、皮纹方向刷,甲缘、甲沟,皮肤皱折处重点刷。 3. 刷手时动作稍快,刷手及涂擦碘伏均应适当用力,不留空白。 4. 始终保持手高肘低位,手臂不应下垂,也不可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若触及视为污染。 六、训练目标 1. 掌握外科洗手的操作方法。 2.说出外科洗手的目的。 七、自我评价内容 1.外科洗手前准备工作是否到位。 2.刷手过程、动作是否正确、熟练。 3.擦手动作是否正确、熟练。 4.涂擦碘伏动作与部位是否正确、熟练。 5.洗手后入手术间姿势是否正确。 6.洗手过程中无菌观念是否牢固。 八、思考题 1.说出外科洗手的目的。 2. 试述穿洗手衣裤、戴口罩帽子的注意事项。

普通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普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 甲状舌骨囊肿 【病史采集】 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溃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 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 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 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 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治疗原则】 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 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 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 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 【病史采集】 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 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辅助检查】 1.血清TT、TT、FT、TSH测定,以明确是否伴甲亢。

手术室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手术室护理操作技术规范 一、正确装、卸手术刀片 1.安装刀片,用持针器夹持刀片前端背侧,将刀片与刀柄槽对合,向下嵌入。 2.取下刀片时,再用持针器夹持刀片尾端背侧,稍稍提起刀片。向上顺势推下。 二、穿针引线 1.根据所用锋针种类、型号选择不同的持针器。 2.右手握持针器,用距持针器尖端2-4mm处夹持缝针。 3.左手接过持针器,握住中部,右手拇指、食指夹线,线从中指、环指缝间穿过。 4.衔头对准针眼、右手中指靠在持针器上,线穿过后立即用拇指压住针眼处。 5.右手食指绕过持针器于拇指夹住线并拉出线头,回头线长度至持针器1/2处。 6.线绕过针尾,夹在持针器尖端。 三、止血钳钳带线 1.右手握18cm止血钳,左手拇指、食指持缝线一端。 2.张开钳端,夹住线头约2mm线头必须夹在钳端的中部。 3.血管钳尖端夹持缝线应以不滑脱,不移位为准。 四、手术器械、敷料、用物的传递方法 1.手术刀片传递法:手持刀柄背,刀刃面向下,柄尾向术者水平传递或用弯盘传递。 2.血管钳、手术剪传递方法:右手拇指握住器械凸侧上1/3处,食指、中指、环指握住器械凹侧中部,器械的尖端向上,通过腕力将器械柄环部拍打在术者掌心上。 3.手术镊传递方法:右手握住镊子尖端,闭合开口,尖端向下,通过腕力垂直传递。 4.持针器传递方法:缝针的针孔朝向医师的虎口,缝线搭在手背或用左手夹持缝线传递。 5.拉钩传递方法:传递拉钩前用生理盐水浸湿,右手握住拉钩的前端,将柄平行传递给术者。 6.纱布垫的传递方法:纱布垫浸湿打开,用镊子夹其一角传递。 7.脑棉片的传递方法:脑棉片浸湿后,分开放在治疗碗内,一手用无齿镊夹持非带线的一端,一手牵住带线断,术者用镊子夹持棉片的非带线端使用。 五、外科手消毒(一)操作方法 1.清洁指甲。 2.用皂液或普通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至肘上10cm.?3用水彻底冲洗净皂液,擦干双手。 4.取2ml洗手液于右手掌心,左手指尖于右手掌心内擦拭,用剩余的洗手液均匀涂抹于左手的手掌及手臂上10cm。 5.取2ml洗手液于左手掌心,右手指尖于左掌心内擦拭,用剩余的洗手液均匀涂抹于右手的手掌及手臂上10cm。 6.最后再取2ml洗手液,掌心相对进行搓擦,双手沿指缝进行搓擦,弯曲指关节,双手相扣进行搓擦;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用剩余的洗手液均匀涂抹双手至腕部,揉搓双手至洗手液干燥即可。 (二)注意事项 1.用皂液清洗双手冲洗一定要擦干后方能取洗手液。

外科诊疗规范

宁阳县妇幼保健院外科诊疗常规目录 结节性甲状腺肿诊疗规范 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功能亢进诊疗规范 胆囊结石(或合并胆囊炎) 胆囊息肉 肝内、外胆管结石(或合并急性胆管炎) 急性阑尾炎 腹股沟斜疝 急性胰腺炎 乳腺癌 肠梗阻 结节性甲状腺肿诊疗规范 【概述】 单纯性甲状腺肿是以缺碘为主的代偿性甲状腺肿大。常见于居住在离海较远的山区,又称地方性甲状腺肿,在非流行地区也有散在发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大多自青少年时期发病。.

【诊断要点】 1.症状:颈前肿物病史。 2.体征:多无意中发现颈前肿物,查体在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可扪及多个(或单个)结节,质地柔软,随吞咽上下移动。 3.辅助检查:甲状腺超声: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内多发囊/实性结节,并可明确甲状腺结节的数目及位置。 【诊断依据】 1.症状:颈前肿物病史。 2.体征:多无意中发现颈前肿物,查体在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可扪及多个(或单个)结节,质地柔软,随吞咽上下移动。 3.辅助检查:甲状腺超声: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内多发囊/实性结节,并可明确甲状腺结节的数目及位置。 【鉴别诊断】 1.甲状舌管囊肿:肿物活动与吞咽活动无关,与伸舌运动关系密切。 2.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临床上出现多食、消瘦、易怒等症状,甲状腺激素升高。 3.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改变,血清中出现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线粒体抗体等。 甲状腺癌:甲状腺内单发结节多见,可有短期内无痛4. 性生迅速生长。体检见甲状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质硬,随吞咽上下移动性小,淋巴结肿大常见。彩超示甲状腺内单

发(或多发)实性结节,血流丰富,常伴有钙化;10%-20%核素扫描为冷结节。 【手术适应症】 1.压迫气管、血管、神经并出现临床症状; 2.胸骨后甲状腺肿; 3.巨大甲状腺肿,影响工作生活者; 4.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有功能亢进者; 5.结节性甲状腺肿疑有恶变者。 【手术禁忌症】 1.青春发育期或妊娠期的生理性甲状腺肿。 2.20岁以下年轻人弥漫性甲状腺肿。 3.全身状态不佳,不能耐受手术者。 【治疗原则】 1.有手术指征者应择期手术治疗,行手术治疗。 2.有手术禁忌者根据情况可多食含碘食物或药物治疗。 【转归判断标准】 1.痊愈:手术后甲状腺无结节残留,甲状腺功能正常,无手 术并发症。 2.好转:手术后甲状腺仍有结节残留,但主要临床症状消失。. 3.加重:气管受压等临床症状加重。 4.死亡。 【危重症】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高热 3 神昏 4 中风 5 中暑 6 急性出血 7 痛证 8 暴泻9 脱证10 中药中毒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风温 3 感冒 4 内伤发热 5 咳嗽 6 哮喘 7 悬饮 8 肺痈 9 肺胀10 胃脘痛11 呕吐12 便秘13 泄泻14 黄疸15 积聚16 水臌17 水肿18 肾衰19 淋证20 癃闭 ... 更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外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疖 4 疔 5 痈 6 发 7 丹毒 8 疔疮走黄 9 流痰10 窦道11 压疮12 脱疽13 乳痈14 乳岩15 石癭16 肠痈17 肠梗阻18 石淋19 噎膈20 烧伤 ... 更多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3 妇科手术护理常规 4 月经不调 5 痛经 6 崩漏 7 绝经前后诸证 8 带下病 9 妊娠恶阻10 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11 异位妊娠12 子痫13 产后发热14 产后恶露不绝15 产后缺乳16 阴挺17 癥瘕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肺炎喘嗽 3 鹅口疮 4 泄泻 5 疳证 6 惊风 7 痫证 8 水肿 9 麻疹10 水痘11 痄腮12 顿咳13 小儿暑温14 疫毒痢15 遗尿16 紫癜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痔 4 肛痈 5 肛漏 6 肛裂 7 脱肛 8 直肠息肉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

外科基本技能操作规范

一、无菌术 【适应证】 1. 手术室手术操作 【禁忌证】 1. 手术前不要参加感染创口换药 2. 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者戴双层口罩,严重者不可参加手术 3. 双手及上臂有皮肤化脓性感染、湿疹者不可参加手术 【流程】 1. 洗手 1.1 准备工作 1.1.1 修剪手指甲,除去甲缘下的污垢 1.1.2 去除饰物,更换洗手衣、裤、鞋,上衣的袖口须卷至上臂上1/3处 1.1.3 戴好无菌口罩、帽子。口罩须遮住鼻孔,头发不可飘露在帽外 1.1.4 用洗手液洗去手、前臂、肘部及上臂下半部之污垢与油脂(六步/七步洗手法) 1.2 清洁洗手 1.2.1 流动水下清洁指甲 1.2.2 用洗手液(百能除菌洗手液)清洗手、前臂、上臂至肘上10cm(七步洗手法) 1.2.3 流动水下彻底冲净洗手液,注意手臂上水不可流至手上 1.2.4 用无菌巾(或无菌纸巾)擦干或在烘干机下烘干手、臂,注意手、臂不可触碰他物(包 括烘干机),如误触他物,必须重新按上述步骤洗手 1.3 消毒洗手 1.3.1 取2ml消毒液(3M消毒液)于一手掌心 1.3.2 另一手指尖于该掌心内擦洗 1.3.3 用剩余的消毒液均匀涂抹于另一手的手掌及手臂至肘上6cm,不超过清洁洗手的范围

1.3.4 再取2ml消毒液于另一手掌心,重复步骤1.3.1至1.3.3 1.3.5 最后再取2ml消毒液 1.3.6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互相搓擦 1.3.7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 1.3.8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1.3.9 弯曲各手指关节,双手相扣,进行搓擦 1.3.10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1.3.11 揉搓双手至腕部,直至消毒液干燥,再戴外科手套,手、臂不可触碰他物,如误触他物, 必须重新洗手、消毒 1.4 注意事项 1.4.1 应特别注意指尖、甲缘、指间和手掌等部的清洁和消毒 1.4.2 洗手消毒完毕,保持拱手姿势,双手远离胸部30cm以外,向上不能高于肩部,向下不能 低于剑突,手臂不应下垂,也不可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否则,即应重新洗手 2. 穿手术衣、带无菌手套 2.1 取一件折叠的手术衣,用双手分别提起手术衣的衣领两端,轻抖开手术衣,有腰带的一面 向外 2.2 将手术衣略向上抛起,顺势双手同时插入袖筒,手伸向前(不可高举过肩),待巡回护士 在后面协助穿衣,使双手伸出袖口,不得用未戴手套的手拉衣袖或接触其它处, 2.3 由巡回护土系紧背后衣带 2.4 带无菌手套:选用与自己手尺码相一致的无菌手套一副,由巡回护士拆开外包,术者取出内层套袋。用左手自手套袋内捏住两只手套套口的翻折部而一并取出之。先将右手伸人右手手套内,再用已戴好手套的右手指插入左手手套的翻析部,以助左手伸入手套内。整理双手术衣袖口,避免触及腕部皮肤,将手套翻折部翻回盖住手术衣袖口。注意在未戴手套前,手不能接触手套之外面,已戴手套后,手套外面不能接触皮肤。手套外面的润滑粉(淀粉)需用无菌盐水冲净 2.5 提起前襟的腰带,将右手的腰带递给已戴好手套的手术人员,或由巡回护士用无菌持物钳夹持,自身向左后旋转,使腰带绕穿衣者一周,交穿衣者自行在左侧腰间系紧(某些一次手术衣需要双手交叉提左右腰带略向后递送,由护土在身后给予系紧腰带) 2.6 穿好手术衣、戴好手套,在等待手术开始前,应将双手放在手术衣胸前的夹层或双手互握 置于胸前。双手不可高举过肩、垂于腰下或双手交叉放于腋下

外科护理学课程标准-新版.pdf

<外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及编码:《外科护理学》 二、计划总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56学时,实验实训34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 生的一重要门专业基础课,包括外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外科护理的基本理论。手术是外科治疗中的—个 重要手段,应重视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身心状况及 护理措施,了解外科护理学的新动向、新进展。 四、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生命观和世界观,能够掌握外科护理的基本理论。手术是外科治疗中的—个重要手段,应重视疾病 的围手术期护理。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身心状况及护理措施,了解外科护 理学的新动向、新进展。 1.知识目标 1)掌握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2)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身心状况及护理措施 3)了解外科护理学的新动向、新进展。 2.能力目标 1)能熟练进行科学的规范的操作 2)能自主进行疾病的分析并加以初步处理 3)能熟练做好心理护理 3.态度培养目标 在学习《外科护理技术》的过程中,要求护生热爱人类、热爱生命,对患者 充满爱心。在评估和分析患者的需要时,护生应展示与患者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对每项护理技术操作动作应轻、稳、准和连贯,并能通过动作传递情感,表现出

优美、关切和高度的责任感。 五、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药理学,护理评估,基础护理学。 六、教学内容和要求 1.手术前病人的护理 能力目标:能熟练为病人做好术前手术区皮肤准备工作。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能对病人进行手术前的常规准备工作;知道各种手术的 备皮范围。 态度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学之间并能很好的相互合作。 2.麻醉病人的护理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对病人进行麻醉前的常规准备工作;能通过案例进行 判断分析;能对麻醉病人实施正确的护理。 知识目标:能描述麻醉的分类及各种麻醉的适应症、禁忌症;知道局麻病人 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学会椎管内麻病人及全麻病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态度培养目标:表现出对病人的同情、尊重与关爱;培养学生思维判断能力。 3.手术室护理工作 能力目标:通过教师示教学生能按规范操作进行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手臂 的清洁和消毒、穿无菌手术衣)及病人手术体位的安置;学会手术中的配合和手 术中的无菌原则。 知识目标:能描述常用手术器械及物品并能说明其用途;知道手术室的设施 与布局;理解手术室管理的规则。 态度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表现出严格的无菌观念,工 作认真负责,动作灵活敏捷。 4.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能力目标:通过病案分析能对手术后病人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能描述手术后病人的病情观察要点;知道手术后常见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