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加工工艺对面粉品质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83.56 KB
- 文档页数:2
小麦面粉的品质检测与质量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面粉的质量、安全性和口感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小麦面粉的品质检测与质量控制。
一、原料选择优质的小麦是生产高质量面粉的基础。
在选择小麦时,应关注其品种、产地、新鲜度以及杂质含量等因素。
首先,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
其次,确保小麦来源于无污染、无违禁农药残留的优质农田,同时关注小麦的收获时间和储存条件,避免因天气和储存不当导致的小麦质量下降。
最后,对于小麦中的杂质,如砂石、塑料等,需要进行严格筛选和清理,以确保原料的纯净度。
二、加工工艺加工工艺是影响面粉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加工过程中,应关注加工精度、温度、湿度等因素对面粉品质的影响。
合理的加工精度能够保留面粉中的蛋白质和淀粉等主要成分,同时去除杂质和有害物质。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能够保持小麦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同时减少面粉的吸水性和糊化作用,提高面粉的加工性能和口感。
此外,加工过程中的设备清洁度和操作规范也是保证面粉品质的重要因素。
三、品质检测品质检测是保证面粉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测面粉的颗粒度、含砂量、灰分含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等指标,可以评估面粉的品质和用途。
其中,颗粒度、含砂量和灰分含量是反映面粉清洁度的指标;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则是决定面粉口感和弹性的重要因素。
通过定期检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面粉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保证面粉品质的重要措施。
首先,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
其次,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检查,确保各环节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此外,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最后,建立质量追溯系统,对于不合格的面粉批次进行追踪和处理,确保不合格产品不流入市场。
综上所述,小麦面粉的品质检测与质量控制是一个涉及原料选择、加工工艺、品质检测和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复杂过程。
面粉常识汇总一、怎样选到优质的面粉呢?首先,要用眼看,特别要注意颜色,别买太白的。
使用了增白剂的面粉特别白,正常的面粉不是雪白的,而是带点暗灰色。
自2011年5月1日起,我国已经禁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所以一般大厂家生产的面粉可以放心购买,但一些不规范的市场上还有部分增白面粉出售。
另外,还要善用手。
有些不法商家会在面粉里掺入滑石粉、太白粉等。
这样的面粉用手捻捻会感觉特别滑,没有面粉应有的颗粒感,闻起来也没有麦香味,做熟后吃起来有土味,黏性也特别大。
白度面粉颜色将直接影响面包的颜色,越近麦粒粉心部分的颜色则越白,面粉品质则好,所以由面粉的颜色可以看出面粉的好坏。
当然可以用漂白剂漂白,但是过度的漂白,颜色则为死白灰色不良,但对于制作硬式面包,面粉的颜色并不重要。
面筋强度面粉内的面筋构成面包的网状结构,如果网状结构过于软弱将无法做出良好的面包。
所以面粉要有足够的筋度,做一个好面包的条件:(1)足够的蛋白质量及良好品质的蛋白质。
(2)足够的糖及淀粉酶,供给酵母发酵所需用糖。
(3)足够的a-淀粉酶调整淀粉的胶性。
发酵耐力面包超过预定的发酵时间,但要能做出良好的面包,这叫发酵耐力。
所以面粉要足够的发酵耐力。
高吸水量面粉加水搅拌时,能够加入大量的水,但还要能做出好的面包,吸水量越多越可以减少成本,储藏时间也可以稍长,经济价值则大。
二、面粉能放多久呢?这和环境有关系。
面粉最怕潮湿和高温,因此夏季储存要格外当心。
最好别把面粉放在布袋里。
一来容易吸潮结块,二来很容易长虫。
如果发现面粉结块就最好别吃了,这说明它已经受潮,可能已经被微生物感染而发霉了。
面粉是所有粮食中最容易生虫的,因此要装在密封的容器里,比如密封袋、大饮料瓶、保鲜盒等。
如果面粉本来就是用塑料袋装的,直接将袋口系紧即可。
如果发现面粉已经生虫,也最好不要吃了。
三、影响面粉筋度的原因有哪些?1、小麦品质的影响小麦的品质对口感的影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北方的硬质麦,因为面筋含量高,面筋质量好,口感就很好。
磨粉加工工艺:提高面粉品质和加工效率磨粉加工是食品加工中的一项重要工艺,旨在将小麦等谷物加工成面粉。
而提高面粉品质和加工效率是每个磨粉企业都追求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一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磨粉加工工艺。
在这种磨粉加工工艺中,首先要确保谷物的质量。
选用质优、无杂质的小麦作为原料,这样可以保证面粉的品质。
谷物经过初步清理、筛分等工序,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异物,并将质差的谷物进行淘汰,从而保证原料的质量。
接下来,需要对谷物进行破碎处理。
使用先进的破碎设备,对小麦进行破碎处理,破碎粒度要均匀一致。
这样可以提高面粉的制粉效率,减少石榴皮和麸皮的含量,提升面粉的品质。
破碎后的谷物,需要进行除磁处理。
使用强磁分离设备,去除其中的金属杂质,并且精确控制磁力的强度和位置,确保金属杂质能够被有效分离出来。
这样可以防止金属杂质对磨粉设备的损坏,并且保证面粉的安全和卫生。
之后,进行粗磨和精磨处理。
通过粗磨设备,将谷物粉碎成粗粉。
接着,利用精磨设备进行精细的磨粉工序,将粗粉研磨成细腻的面粉。
这种工艺能够有效地提高面粉的品质和口感,使得面粉更加细腻、柔软。
在整个磨粉加工过程中,需要控制磨粉设备的温度和湿度。
通过精确控制加工环境的温湿度,可以降低面粉因为热量和水分的影响而发生品质变化。
此外,还需要使用先进的除尘设备,确保加工环境的清洁。
这些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面粉的品质,并且保证面粉的卫生安全。
最后,对磨粉加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与控制。
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对磨粉设备的运行状态、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
这样可以确保磨粉加工工艺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提高加工效率并且保证面粉品质的稳定和优质。
综上所述,通过这种磨粉加工工艺,可以提高面粉的品质和加工效率。
从谷物的质量控制、破碎处理、除磁处理、粗磨和精磨处理、温湿度控制等方面入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达到最佳状态,从而生产出优质的面粉产品。
这种工艺在磨粉行业中具有广泛应用的潜力,并为提升食品加工工艺效率和口感品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制粉工艺对小麦粉粉质特性和糊化特性的影响在我国,小麦制粉工艺主要分传统工艺和脱皮工艺两种〔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先将小麦除麦沟以外的皮层通摩擦和切削去除,然后入磨。
与传统工艺的直接入磨比较,脱皮工艺的粉路缩短,出粉率和生产率提高,但能耗增加。
改变制粉工艺会导致小麦粉的损伤淀粉含量和粒度分布等特性的变化,从而对小麦粉糊化特性也产生影响,而淀粉糊化特性是反映淀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
研究显示,小麦粉的一些主要糊化特性,比如糊化温度、峰值粘度、保持强度、回生值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而包、面条、馒头等食品的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
峰值粘度表示的小麦粉粘度性状能够反映不同小麦品种的面条品质,并与不同类型面条的弹性、韧性和食用特性呈显著正相关。
研究还显示,快速粘度分析仪的参数与馒头品质特性有明显的相关性,特别是用峰值粘度高的小麦粉制作的馒头感官评分高。
过去有关这两种制粉工艺的比较研究,是从不同的制粉工厂取样后分析或是通过实验磨制取样品。
前者,小麦的品种、出粉率等无法控制,可比性较差;而后者虽然小麦的品种和出粉率有所保障,但与实际生产差距较大。
本研究选用3种小麦(高、中、低筋各一种),利用不同工艺的制粉工厂制取样品,分析小麦粉粒度和损伤淀粉含量等粉质特性的变化情况,并使用快速枯度分析仪(Rapid Visco Analyser, RVA)研究不同制粉工艺对小麦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朴小麦品种:8901(高筋)、南阳白麦(中筋)和澳大利亚白麦(低筋)。
小麦粉:由天津某面粉厂(传统工艺)和北京某面粉厂(脱皮工艺)提供,加工能力均为120 t/d。
分别采用以上3种原料制取特一粉和特二粉,一共得12个小麦粉样品(控制特一粉出粉率46%,特二粉出粉率28%)。
1.2 实验方法1.2.1 水分测定按AACC 44-16 (AACC 1983)的方法进行测定。
1.2.2 蛋自质含虽测定按GB/T 5511-85微量凯氏定氮法进行测定。
低筋小麦粉的热处理对品质的影响低筋小麦粉是一种常用的面粉类型,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中。
在面粉加工过程中,热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艺步骤。
本文将探讨低筋小麦粉的热处理对其品质的影响,并提供相关研究和实验的结果。
低筋小麦粉经过热处理后,可能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影响其品质。
首先,热处理可以改变粉筋的性质。
粉筋是小麦粉的主要蛋白质组分,对于面团的弹性和可塑性起到关键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适度的热处理可以增加粉筋的弹性和可塑性,改善面团的膨胀性和延展性。
然而,过度的热处理可能导致粉筋的失活和结构破坏,降低面团的机械强度和膨胀力。
因此,在热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达到理想的面团特性。
其次,热处理还可影响低筋小麦粉的颜色和味道。
麦芽糊精是面粉中的一种碳水化合物,经过热处理后,它会发生糊化和焦糖化反应,从而使面粉呈现出深黄色或棕色。
此外,热处理还能产生一系列挥发性化合物,如麦芽酰胺、香草醛等,给面粉带来特殊的香气和风味。
因此,适度的热处理可以增强低筋小麦粉的色泽和风味,但过度的热处理可能使面粉变得过度糊化和味道变得苦涩。
此外,热处理还会影响低筋小麦粉的营养价值。
小麦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而热处理过程中,这些营养物质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损失。
一些研究表明,高温热处理会使维生素B族的含量显著降低,尤其是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
此外,热处理还可能导致矿物质的损失,如铁、锌等。
因此,在低筋小麦粉的热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营养物质的损失,以充分保留其营养价值。
在实际生产中,热处理的具体参数和方法需根据产品的需求和加工工艺进行调整。
例如,在制作面包时,为了获得松软的面包体和均匀的孔隙结构,通常会采用较高的热处理温度和较短的热处理时间。
而在制作饼干等脆饼类产品时,通常会采用较低的热处理温度和较长的热处理时间,以获得较好的脆脆口感。
总的来说,低筋小麦粉的热处理对其品质有着显著影响。
热处理可以改变粉筋的性质,影响面团的弹性、可塑性和膨胀性。
⼩麦加⼯⼯艺对⾯粉品质的影响⼩麦加⼯⼯艺对⾯粉品质的影响摘要⼩麦加⼯:⼩麦加⼯⼯艺对⾯粉粉⾊、粗细度、以及淀粉损伤有着显著的影响,因⽽会影响⾯粉的⾷品感官和质地指标。
不同⼯艺系统的⾯粉品质特性差也有所不同,研究表明⾯粉的蛋⾃质含量随着靠近胚乳内部呈逐渐降低趋势靠近⽪层胚乳的⾯粉的⾯筋指数和⾯团流变学特性指标较⾼⼩麦⾯粉的淀粉总晕和直链淀粉含量随靠近胚乳内部逐渐增加,糊化粘度值也随之增⼤。
⾯粉的出粉率不同明显造成⽽粉的品质差异、随着出粉率的增加、⽽团吸⽔率、形成时间和粉质质量折数增⼤。
关键词:⼩麦⼯艺系统⾯粉品质⾯粉的品质包括⾷⽤品质和营养品质等。
⾯粉的⾷⽤品质是指⾯粉所做出⾷品的质地和⼝感外观等指标,主要为烘焙品质和蒸煮品质等,具体指标包括外观、⾊泽、结构、纹理质地、⼝感、弹性、韧性、粘性、⽓味等。
这些品质指标除了受⾷品制作的配⽅⼀及制做⼯艺影响外,还与⾯粉品质有很⼤的关系。
影响⾯粉⾷⽤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尽管⼩麦原料的品质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但⼩麦的加⼯⼯艺的影响也不能忽略不同的加⼯⼯艺、不同的出粉率以及不同的取粉部位所得到的⾯粉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品质。
因此,正确的加⼯⼯艺、适当的出粉率和取粉⽅案是合理加!⼀⼩麦的必要条件。
1⾯粉粉⾊⾯粉的粉⾊对⾷品的⾊度和亮度影响较⼤,尤其是蒸煮⾷品)⾯粉的粉⾊受很多因素影响.⾸先是⼩麦胚乳的底⾊由原料本⾝所决定,⼀般认为,红麦和软麦的胚乳较⾃,⽽⽩麦和硬麦的胚乳较黄。
⾯粉中的麸星含量及其他有⾊物质含量与⾯粉粉⾊密切相关,⽽且能够通过加⼯⼯艺取得所要求的效果,合理的加⼯⼯艺能够使⾯粉中的纵星等有⾊物质含量减少到最低。
⾯粉中⾮⾯粉粉状物,包括增⾃剂及其载体、麦糠麦灰以及麦杆等粉碎后的粉末,这此物质在⾯粉呈⼲样时或许不显⾊,但在复⽔后会出现黄灰⾊。
2损伤淀粉⾯粉损伤淀粉含量对⾷品的CI感和质地影响较⼤,由于加⼯⼯艺能够改变⾯粉的粗细度,从⽽可以控制⾯粉的损伤淀粉含员经常出现的馒头发粘、凉后收缩、⾯条凉后颜⾊变暗等问题都与⾯粉粒度过细或损伤淀粉含量过⾼有关。
2021年第2期现代面粉工业Modern Flour Milling Industry制粉技术浅谈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若干指标梅清刘杨丁培广姚华刘志国(中央储备粮宿州直属库有限公司,安徽宿州234000)摘要:小麦加工品质包括磨粉特性、出粉率、色泽、再制品工艺特性等,影响小麦加工品质主要有容重、千粒重、硬度、色泽、水分、蛋白质含量、降落数值、出粉率等指标。
同品种小麦,容重高,千粒重也高的小麦,出粉率更高;保持适宜的水分,有利于生产高精度小麦粉。
关键词:容重;硬度;色泽;蛋白质;出粉率中图分类号:TS21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280(2021)02-0007-04小麦品质可以分为加工品质、食用品质、营养品质以及卫生品质。
小麦加工品质包括磨粉特性、岀粉率、色泽、再制品工艺特性等;食用品质包括面制品如面包、面条、饼干、糕点的口感、烘焙特性、蒸炸特性等;营养品质主要指含有的营养物质品种与数量,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必需氨基酸、消化吸收率、蛋白质效价;卫生品质则是指有毒有害物质、微生物、重金属的类型和数量。
小麦品质常用指价,如用重、重、、色泽、水、蛋白质含量、数、岀粉率、粉色、等指反映加工品质;用湿面筋的数量和质量、蛋白质含量、烘焙等指反映食用品质。
同等指因面制品种类的同价结。
某指可以反映小麦一种品质,还可以反映种品质,如小麦蛋白质含量反映营养品质,反映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
1容重1.1容重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在GB1351—2008《小麦》质量要求中,容重是小麦质量等的指,指小麦的质量,以/g/L。
小麦重为680~820g/L,相同条件下,容重大,出粉率高,某品种小麦重与出粉率1。
1可以出,重则小麦出粉率高,等内小麦容重每增加20g/L,出粉率相应增加2%左右,等外小麦容重每减少20g/L,出粉率减少幅度在5%以上。
小麦重的主要因素有小麦品种、粒密度大小,水、、质种类及含量。
小麦面粉在面制品中的加工工艺改进与实践案例报告一、引言小麦面粉作为面制品的主要原料,其加工工艺直接影响着面制品的品质和口感。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品质要求的提高,对小麦面粉的加工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报告将探讨小麦面粉在面制品中的加工工艺改进,并通过实践案例报告进行详细阐述。
二、加工工艺改进1. 优化磨粉工艺:采用先进的磨粉技术,提高面粉的精细度和蛋白质含量,从而提高面制品的弹性和口感。
2. 添加营养物质:在面粉中添加适量的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3. 调整面团调制工艺:优化水和面粉的配比,加入适量的乳化剂和膨松剂,提高面团的韧性和松软度。
4. 改进成型和醒发工艺:采用现代化的成型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优化醒发时间,确保面制品达到最佳状态。
三、实践案例报告实践案例:某大型面包房的面制品改进项目1. 优化磨粉工艺:该面包房选用先进的磨粉设备,提高了面粉的精细度和蛋白质含量。
改进后的小麦面粉用于制作面包,口感更加细腻,弹性十足。
2. 添加营养物质:该面包房在面粉中适量添加了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提高面制品的营养价值。
如添加钙、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B族等,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3. 调整面团调制工艺:该面包房优化了面团调制工艺,采用适量的乳化剂和膨松剂,提高了面团的韧性和松软度。
调制好的面团经过醒发,口感更加细腻,松软可口。
4. 改进成型和醒发工艺:该面包房引进了现代化的成型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优化了醒发时间,确保面制品达到最佳状态。
经过改进的面制品口感更加细腻,松软有弹性。
四、效果与总结通过以上改进措施,该面包房的面制品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也有了明显提高。
同时,该面包房的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提高,降低了成本。
总结来说,小麦面粉在面制品中的加工工艺改进对于提高面制品品质和口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优化磨粉工艺、添加营养物质、调整面团调制工艺和改进成型和醒发工艺等措施,可以生产出更美味、更健康的面制品。
第19卷第2期2013年4月doi:10.3969(j.i s sn.1008-5548.2013.02.003V0|_19N o.2 A pr.2013小麦种类及加工方式对全麦粉粉体特性的影响郝春明,郑学玲,刘种,李利民(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为了研究全麦粉粉体特性。
以卡尔指数原理为理论基础,使用粉体综合特性测试仪,对红麦、白麦、加麦3种不同种类的小麦面粉及不同加工方式下全麦粉粉体的特性.包括C ar t流动性综合指数凡和喷流性综合指数凡,及其单项检测项目等进行逐一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小麦的面粉及全麦粉的流动性呈显著性差异,面粉与全麦粉流动性呈极显著的差异性(p<O.01),但不同加工方式的全麦粉流动性没有显著性差异;面粉及全麦粉的流动性状均表现不太好。
面粉有相当强的喷流性,但全麦粉仅表现出有倾向的喷流性状。
关键词:粉体特性;Car r指数;流动性;喷流性;全麦粉中图分类号:TS20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548(2013)02—0011-06Ef fect of W heat C ul t i var s andPr oces s i ng M e t hods on Pow de rPr ope r t i e s of W hol e W heat Fl ourH A0C hunm i ng,Z H E N GX uel i ng,L I U C hong,L I L i m i n(Col l ege of Food Sci ence and Tec hnol ogy,H e n a n U n i ver si t y ofTechnol ogy,Zhengzhou450052,C hi na)A bs t r act:B as ed O n m echani s m ofC ar r i ndex and usi ng pow d er pr o per t y t est i n g i ns t m m enL t he f l owabi l i t y and f l ooda bi l i t y c o m pre hens i ve i ndex of t he pow der pr oper t i es af f ec t ed by w h e a t cul t i var s and pr oc ess i ng m et hods w e re anal yse d co m pa r at i ve l y.T h e r es ul t s s how t h at t he f l owabi l i t y of d i f f er-ent t y pes of w hea t f l our and w hol e w h e a t f o ur have a si gni f i cant di ffe r—en ce.T h er e i s hi gh l y si gni f i cant di f f e r ence be t w e e n w h e a t f l our f l o w abi l i t y and w hol e w hea t f l ou r fl ow abi l i t y(p<O.01).B ut t he f l owabi l i t y of w ho l e w hea t f l our pr oce ss ed i n di f f er ent w ays has n o si gni f i cant di f f er e nce.T he w hea t f l ou r and w hol e w h e a t f l our f l owabi l i t y ar e not ve r y good.T he w hea t f l our s how s ve r y s圩ong f l oodabi l i t y,but t he w hol e w hea t f l our onl y s how s a t ende ncy of f l o odabi l it y.收稿日期:2013—0卜14,修回日期:2013—02—12。
小麦面粉在面制品中的加工工艺与品质控制研究一、引言小麦面粉作为面制品的主要原料,其加工工艺与品质控制对于面制品的质量和口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对小麦面粉在面制品中的加工工艺进行探讨,并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品质控制。
二、小麦面粉的加工工艺1. 研磨:小麦面粉的研磨过程主要涉及到磨粉机的选择和操作。
合适的磨粉机以及恰当的操作方式能够保证面粉的细度,提高面制品的口感。
2. 筛分:面粉筛分是面粉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去除杂质,提高面粉的纯净度,从而保证面制品的质量。
3. 配料:根据面制品的需求,合理地配比面粉和其他原料,可以生产出各种口味和质地的面制品。
4. 熟化:面粉加工后的产品需要经过一定的熟化期,使面粉中的面筋充分发酵,有利于后续的加工和使用。
三、品质控制研究1. 品种选择:选择优质的小麦品种是保证面粉品质的基础。
优质小麦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且蛋白质的质量也要优良,这样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面粉。
2. 田间管理:良好的田间管理包括合理的灌溉、适当的施肥、及时的除草和杀虫等,这些措施可以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提高面粉的品质。
3. 存储与运输:面粉的存储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潮湿和霉变。
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挤压和日晒,以保证面粉的质量。
4. 检测与反馈:建立完善的品质检测体系,对面粉的各项指标进行定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处理。
5. 标准化生产:制定严格的加工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每一步加工过程都符合要求,从源头上控制面粉的品质。
四、结论小麦面粉在面制品中的加工工艺涉及多个环节,包括研磨、筛分、配料和熟化等。
这些环节的质量控制对于生产出高质量的面粉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优质的小麦品种、良好的田间管理、合适的存储与运输、严格的品质检测和标准化生产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小麦面粉的品质,为面制品的质量和口感提供坚实的基础。
小麦粉加工工艺流程分析论文题目:小麦粉加工工艺流程分析摘要:小麦粉加工是一项重要的食品加工工艺,对小麦进行风干研磨,去杂质、筛分、精磨等多道工序,最终制得小麦粉。
本文通过对小麦粉加工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探讨了各个环节的作用以及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优化建议,以提高小麦粉加工的品质和效率。
1.引言小麦粉是大多数人的日常主食之一,其加工工艺的优劣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对小麦粉加工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小麦粉加工工艺流程2.1小麦清理和储存小麦清理和储存是小麦粉加工的前提环节。
清理工序主要去除小麦杂质、残烬和岩石等不利于产品质量和加工设备的物质。
储存环节要求设备干燥、通风和防潮,以确保小麦在储存期间不受外界影响而发生质量变化。
2.2小麦研磨小麦研磨是将小麦转化为面粉的关键工序。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研磨机械将小麦的外观和内部组织打破,使得胚乳与外果皮分离,并释放出淀粉颗粒。
2.3去杂质和筛分去杂质和筛分是为了去除残留在面粉中的杂质,提高产品质量。
去杂质主要通过运用风力、磁力和重力等力学原理进行。
2.4精磨精磨是通过研磨机械将粗磨得到的面粉继续加工,达到细磨的目的。
精磨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研磨机械的参数,控制面粉颗粒的大小和质地。
2.5包装和储存包装和储存环节对小麦粉的品质和保质期有着重要的影响。
包装要求环保、密封和耐压,以保证产品在包装后能长时间保持无菌状态。
同时,储存环节也要求在干燥、常温和无异味的环境下进行。
3.小麦粉加工工艺流程的影响因素3.1小麦品质小麦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面粉的品质和价值。
对于糕点等细腻的面点产品,需要选用高蛋白质、筋度合适的小麦进行加工。
而对于大众消费的主食面粉,需要选择口感细腻、加工损失较小的小麦品种。
3.2加工设备加工设备的性能和参数设定对加工工艺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设备维护和运行的稳定性是保证面粉加工质量稳定的前提条件。
3.3工艺参数工艺参数的选择和控制直接关系到面粉的加工效率和产品品质。
小麦加工成面粉后的主要化学成分小麦经过加工改造后形成的面粉,是精加工的结果。
专家们认为,小麦加工后的面粉中包含了供人体吸收利用的众多成分,这些成分常被称为“粮食营养素”,是每天进食时,以营养为特征的有价值的物质。
小麦面粉中的粮食营养素,也就是矿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成分。
1.碳水化合物:小麦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葡萄糖、乳糖和淀粉,测定的数值分别为未碾小麦73.2%~76.0%、面粉76.0~79.7%。
2.蛋白质:小麦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按其组分可分为多种氨基酸,含量较高的有谷氨酸、精氨酸、苏氨酸。
一般情况下,小麦未碾后的蛋白质含量为13.3Ѕ‰~17.5Ѕ‰,面粉中的蛋白质含量为10.6Ѕ‰~14.5Ѕ‰。
3.脂肪:小麦含有微量的脂肪,但数值较高,一般情况下,未碾小麦含量为0.9~1.3%,面粉含量为0.7~1.2%。
4.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小麦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元素,如磷、钾、钠、镁、铁等,也有极其细小的微量元素,如铜、硒、锌等的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未碾小麦中的矿物质元素含量为1.93~2.1%,面粉中为1.82~1.94%;含水量为11.2~13.2%,含水量为7.2~10.7%。
5.维生素:小麦中所含有的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6、烟酸及维生素C,这些维生素都*对人体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小麦中的维生素含量主要以与氨基酸和多糖结合存在,具有微量元素参与形成的较强的结构稳定性,因此有利于维持小麦本身的生长及发育,对人体也有潜在的营养价值,在加工制作面食时有较好的发挥作用。
小麦面粉在面制品中的加工工艺优化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面粉是制作面制品的主要原料,其加工工艺直接影响面制品的品质和口感。
本文将围绕小麦面粉在面制品中的加工工艺优化进行研究,以提供更加优质的食品体验。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选用的小麦面粉为优质国产小麦面粉,面制品种类为包子、馒头等常见面制品。
实验过程中采用优化实验设计方法,对不同的加工工艺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包括面团调制时间、搅拌温度、面筋指数、酵母用量等。
实验过程中使用电子秤、温度计、面团搅拌机等设备,并采用感官评价方法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的面制品品质进行评估。
二、实验过程与结果1. 面团调制时间优化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设置面团调制时间为3、6、9、12、15分钟,观察面筋形成程度和面制品口感。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调制时间的增加,面筋指数逐渐提高,面制品口感更加细腻、有弹性。
但调制时间过长会导致面制品口感变硬,因此建议面团调制时间控制在6-9分钟。
2. 搅拌温度优化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设置搅拌温度为25、30、35、40℃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搅拌温度的升高,面筋指数和面制品口感均有所提高。
但温度过高会导致面制品表面出现气泡和裂纹,影响品质。
因此建议搅拌温度控制在30-35℃。
3. 面筋指数优化通过改变面粉中蛋白质含量和添加适量淀粉等方法,调整面筋指数。
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加面筋指数可以提高面制品的韧性和弹性,但过高或过低的面筋指数都会对面制品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建议选择适中的面筋指数。
4. 酵母用量优化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设置酵母用量为面粉质量的1%、2%、3%、4%、5%。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酵母用量的增加,面制品发酵速度加快,口感更加松软。
但过量使用酵母会导致面制品表面出现气泡和裂纹,影响品质。
因此建议酵母用量控制在面粉质量的2%-3%。
三、结论与展望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可知,小麦面粉在面制品中的加工工艺优化可以提高面制品的品质和口感。
小麦的加工工艺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材。
小麦的加工工艺是将这个自然界赐予给我们的宝贵资源进行优化加工,使其成为适用于人类日常需要的材料,其工艺特点是细致、精致、安全、卫生。
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小麦加工的工艺流程吧。
第一步:筛选除杂。
这是整个小麦加工工艺中最基本的一步,目的是对小麦进行除杂,去除麦粒表面的杂质和石子,同时将质量较好的麦粒进行挑选,以保证后续加工的顺利进行。
这个步骤是通过一系列的筛选、挑选、清洗工艺进行实现的。
第二步:磨制面粉。
这是小麦加工的核心,关系到小麦面粉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磨制面粉需要经过浸泡、筛选、研磨、分级等一系列的工序。
其中,磨制面粉是起到主要作用的步骤,小麦磨粉机是此时必不可少的工具。
通过磨制,小麦的淀粉和蛋白质较好地分离,不同等级粉的筛选将会在这个过程里完成。
这个过程的目的是将小麦磨制成为适用于食品加工或是面食制造的面粉。
第三步:调配面糊。
将刚刚制作好的面粉与水、鸡蛋、牛奶、盐等原料搅拌均匀,完成调配步骤。
这一步是为了保证不同面食的糊点和口感,同时搭配比恰当的原材料也会使面食口感更为松软。
第四步:面食制作。
这一步骤就是将调配好的面糊做成不同口感的面食,如手擀面、刀削面、烙饼等等。
此时需要放入大火的锅中,持续翻动至熟透,并进行盛放。
最后,我们就可以品尝到制作精美、口感鲜美的小麦食材了。
总结:小麦的加工工艺是个长期探索和优化的过程,是针对小麦自身特性进行细化的过程,旨在打造理想的小麦食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做出贡献。
在加工小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习得技能的科学性,更要提高安全和卫生意识,以保证加工出来的小麦食材让我们更加健康,更加美味。
小麦面粉的口感品质与食品风味研究小麦面粉作为我们日常烹饪的主要原料之一,其品质直接影响着食品的口感和风味。
本文将围绕小麦面粉的口感品质与食品风味进行探讨,旨在为食品研发、生产及消费者选择提供参考。
一、小麦面粉的口感品质小麦面粉的口感品质主要取决于其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淀粉含量以及加工特性等因素。
优质的小麦面粉应具有细腻、有弹性、延伸性好、不易断裂的特性,为食品提供柔软、有嚼劲的口感。
1. 蛋白质含量:面粉中的蛋白质分为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它们对面粉的黏性和弹性有重要影响。
优质面粉通常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有助于形成有弹性的面筋,使食品口感更加筋道。
2. 面筋含量:面筋是面粉中的一种蛋白质复合物,对食品的弹性和韧性起决定性作用。
面筋含量越高,面粉的筋力就越强,食品的口感也就更加有嚼劲。
3. 淀粉含量:淀粉是面粉中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对食品的口感和风味有一定影响。
高淀粉含量的面粉通常较软,适用于制作蛋糕、饼干等软质糕点。
4. 加工特性:面粉的加工特性包括吸水性、发酵性、保水性等,这些特性直接影响着食品的加工过程和最终品质。
二、小麦面粉的食品风味小麦面粉的食品风味与其原料、加工工艺、储存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优质小麦面粉制成的食品应具有浓郁的麦香味,同时兼顾其他有益的风味物质,如甜味、咸味等。
1. 原料:选用优质的小麦作为原料是保证面粉品质的基础。
优质小麦应具有香味浓郁、口感优良的特点,为面粉提供良好的基础风味。
2. 加工工艺:加工工艺对小麦面粉的风味有重要影响。
适当的加工工艺可以保留小麦中的有益风味物质,同时去除不良气味。
3. 储存条件:面粉的储存条件也会影响其风味。
高温、高湿环境容易使面粉变质,产生不良气味。
因此,储存面粉时应保持干燥、低温的环境。
总结:小麦面粉的口感品质和食品风味是评价其品质的重要指标。
优质小麦面粉应具有高蛋白质含量、丰富面筋、适宜淀粉含量以及良好的加工特性。
在制作食品时,选用优质小麦面粉可以带来浓郁的麦香味及其他有益的风味,使食品更加美味可口。
小麦加工工艺对面粉品质的影响
摘要小麦加工:小麦加工工艺对面粉粉色、粗细度、以及淀粉损伤有着显著的影响,因而会影响面粉的食品感官和质地指标。
不同工艺系统的面粉品质特性差也有所不同,研究表明面粉的蛋自质含量随着靠近胚乳内部呈逐渐降低趋势靠近皮层胚乳的面粉的面筋指数和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较高小麦面粉的淀粉总晕和直链淀粉含量随靠近胚乳内部逐渐增加,糊化粘度值也随之增大。
面粉的出粉率不同明显造成而粉的品质差异、随着出粉率的增加、而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粉质质量折数增大。
关键词:小麦 工艺系统 面粉品质
面粉的品质包括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等。
面粉的食用品质是指面粉所做出食品的质地和口感外观等指标,主要为烘焙品质和蒸煮品质等,具体指标包括外观、色泽、结构、纹理质地、口感、弹性、韧性、粘性、气味等。
这些品质指标除了受食品制作的配方一及制做工艺影响外,还与面粉品质有很大的关系。
影响面粉食用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尽管小麦原料的品质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但小麦的加工工艺的影响也不能忽略不同的加工工艺、不同的出粉率以及不同的取粉部位所得到的面粉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食用品质。
因此,正确的加工工艺、适当的出粉率和取粉方案是合理加!一小麦的必要条件。
1面粉粉色
面粉的粉色对食品的色度和亮度影响较大,尤其是蒸煮食品)面粉的粉色受很多因素影响.首先是小麦胚乳的底色由原料本身所决定,一般认为,红麦和软麦的胚乳较自,而白麦和硬麦的胚乳较黄。
面粉中的麸星含量及其他有色物质含量与面粉粉色密切相关,而且能够通过加工工艺取得所要求的效果,合理的加工工艺能够使面粉中的纵星等有色物质含量减少到最低。
面粉中非面粉粉状物,包括增自剂及其载体、麦糠麦灰以及麦杆等粉碎后的粉末,这此物质在面粉呈干样时或许不显色,但在复水后会出现黄灰色。
2损伤淀粉
面粉损伤淀粉含量对食品的CI感和质地影响较大,由于加工工艺能够改变面粉的粗细度,从而可以控制面粉的损伤淀粉含员经常出现的馒头发粘、凉后收缩、面条凉后颜色变暗等问题都与面粉粒度过细或损伤淀粉含量过高有关。
损伤淀粉使得面粉面团吸水能力增大.但持水能力下降,酶敏感性增强从而容易被分解为糊精加工工艺的不合理导致面粉粒度过细,因而造成损伤淀粉含量过高研究表明,穿过11XX与穿过12XX的面粉的破损淀粉含量相差明显(约13%)。
3蛋白质数量
研究表明小麦粉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以最外层皮磨粉(4氏和5B)为最高(分别为45.9%,21.5%和44.6%、14.6%),最低的来自1s和IMc。
,前者为后者近2倍之高。
在整个粉路系统中,4Bc和5B粉是最靠近皮层以及糊粉层的而粉.IS和Imc粉是最接近胚乳中心部分的粉,因此在小麦胚乳中.接近皮层的部分蛋白质含量较高.小麦胚乳内心部的蛋白质含量较低。
其它各系统面粉的蛋白质含量从外层向里层(3B,2B,1B)含量逐道降低,心磨系统也是越靠近皮层蛋自质含量越高。
另外结果还表示,虽然7、8M的面粉蛋白含量较高(16.11%),但湿面筋含量却出现最低,说明最靠近皮层的蛋自形成面筋的能力较低,也即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较低)
4面团流变学特性
实验研究表明.皮磨和心磨系统的面粉吸水率呈逐道增加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最后的心磨系统(7/8M,6M),其主要原因是靠近皮层的面粉蛋白含量较高并且损伤淀粉含量也较高,使得吸水率增大。
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来看,皮磨系统面粉总体优于心磨和渣磨系统。
国产中筋小麦面粉的最低形成时间出现在1B、I M和1T系统,稳定时间也较低,说明这些部位的面粉蛋白含量较低,质量也不理想。
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较高的面粉来自于中后路皮磨系统(3B和4川,说明接近外层的面粉不仅蛋白含量较高,面团特性也较好。
对拉伸曲线进行分析,所试验国产中筋小麦皮磨系统的粉力平均值是85 cm=,抗延伸阻力平均值是231.4 EU, LT中性平均值是189.4 mm.拉力比平均值是1.8,而混合高筋小麦各项对应指标分别为116.1 cm分钟,236.9 EU、212 mm、I,14。
国产中筋小麦心磨系统的粉力平均值是62。
澎,抗延伸阻力平均值是278.2 EU,延伸性平均值是132.9 mm.拉力比平均值是2.6,而混合高筋小麦相对应的各项指标分别为77 cmz,230 EU,172.3 mm,1.3。
拉伸综合评价在3B系统结果较好,与粉质测定结果相一致的,皮磨系统卜3B有逐道增强的趋势,而心磨系统则有逐道减弱的趋势。
5淀粉及糊化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皮磨系统从IB到4b,而粉的淀粉总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心磨系统III到8A1的淀粉总量和直链淀粉含量也呈递减的趋势整个粉路中,4B和SM是最接近小麦胚乳的皮层部分,其直链淀粉含量最低〔因此,在小麦胚乳,朴,愈接近皮层的小麦粉,其直链淀粉的含量越低。
测试发现,各系统面粉的糊化粘度值存在较大差异,皮磨系统中1B、2B、4B的粘度值呈逐道下降趋势,3B面粉的粘度值较高。
心磨系统的1M面粉粘度值最大,7 M和8 4t面粉的粘度值最小,从1M到8M面粉的粘度值呈下降趋势。
因此,越接近皮层的面粉其粘度值越小。
6出粉率
制粉出粉率是一项可以控制的指标,不同出粉率的面粉将会表现出不同的品质特性。
研究表明,随着出粉率的增加,面团吸水率增加较为明显,可能是因为出粉率的增加导致外层胚乳(后路系统粉)含量增大,蛋白含量增加,因此吸水率增高同时,后路系统面粉的损伤淀粉含量也较高,因而使面团吸水率增大。
研究还发现,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随出粉率增加而增大,而稳定时间随出粉率增加而下降面团的抗拉伸阻力随出粉率增加而减小,延伸性呈相反趋势,但不明显。
7结论
小麦加工工艺对面粉粉色粗细度、以及淀粉损伤有着显著的影响,因而影响面粉的食品感官和质地等指标。
加工工艺各系统面粉的蛋白含量、吸水率、面筋指数、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拉伸粉力均是越往后路表现越高,说明接近外层的胚乳面粉蛋白含量较高,面团特性也较好。
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及糊化特性因不同7.艺部位而差异,越接近皮层的胚乳面粉的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越低,粘度值也较低、出粉率不同造成面粉的品质差异很大,随着出粉率的增加,面团吸水率增加较为明显,形成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也随出粉率增加而增大,而稳定时问和抗拉伸阻力随出粉率增加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