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芽儿拓展资源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笋芽儿》教案幼儿园中班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和操作,了解笋芽儿的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笋芽儿的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和操作,掌握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笋芽儿图片、实物笋芽儿、生长环境图片、PPT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实物笋芽儿,引导幼儿说出笋芽儿的外形特征。
2. 讲解:通过PPT展示笋芽儿的生长环境,讲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3. 操作:让幼儿亲手触摸笋芽儿,感受笋芽儿的质地。
4. 想象: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笋芽儿。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幼儿对笋芽儿的认知。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笋芽儿的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
2. 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笋芽儿观察活动,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关注。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笋芽儿的认知程度。
2. 评价幼儿在操作环节的表现,掌握他们对笋芽儿质地的感知。
3. 评估幼儿在想象环节的创意表现,了解他们的想象力发展。
七、教学内容:1. 深入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长叶、开花等阶段。
2. 学习笋芽儿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提供食物、保持生态平衡等。
3. 探讨人类如何保护笋芽儿和生态环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八、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幼儿通过观察实物和PPT,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2.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幼儿亲手触摸笋芽儿,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笋芽儿作品。
九、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回顾,引导幼儿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笋芽儿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笋芽儿》课件一、课程概述《笋芽儿》是一堂以自然生态为主题的课程,通过讲述笋芽儿生长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本课程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笋芽儿的生长环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笋芽儿的营养价值以及如何保护笋芽儿。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笋芽儿的生长环境,知道笋芽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生长。
2.让学生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知道笋芽儿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种子长成一颗大笋的。
3.让学生了解笋芽儿的营养价值,知道笋芽儿对身体的好处。
4.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笋芽儿,知道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三、教学内容1.笋芽儿的生长环境笋芽儿生长在竹林中,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和肥料。
竹林中的土壤要保持湿润,以便笋芽儿能够吸收到足够的水分。
同时,竹林中的温度也要适宜,一般在15℃-25℃之间。
2.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笋芽儿从一个小小的种子开始,经过发芽、长叶、拔节、抽笋等过程,最终长成一颗大笋。
这个过程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环境和气候条件。
3.笋芽儿的营养价值笋芽儿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滋阴润燥等功效。
笋芽儿还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有助于消化和排便。
4.如何保护笋芽儿保护笋芽儿就是保护自然环境。
我们应该减少污染,保护土壤和水源,禁止乱砍滥伐,保护竹林生态平衡。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种植竹林、推广竹产品等方式,促进竹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笋芽儿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营养价值和保护方法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笋芽儿的相关知识。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了解笋芽儿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3.讨论法:让学生就笋芽儿的保护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环保意识。
4.实践法:让学生亲自种植笋芽儿,体验笋芽儿生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笋芽儿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笋芽儿保护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笋芽儿》教案李兰时间2-23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指导读题1、猜谜语:“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
”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2、认识笋。
(出示笋的图片)你们认识她吗?你们对她有哪些了解?(指名交流,相机板书词语“笋芽儿”。
)3、读词识字。
(1)指名领读课题,强调儿化音的读法。
(2)识写“笋、芽”,教师范写。
笋:上窄扁;下宽大。
“尹”中横要长,右边出头,撇向左下长伸。
芽:“艹”横长;“牙”横短,竖钩稍长。
4、过渡:小小的笋芽儿不到两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今天我们就来有感情地读读这篇童话。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我会读。
课件出示词语:笋芽儿呼唤唠叨漆黑沉睡撒娇滋润照射辫子山冈自豪扭动爱抚揉了揉轰隆隆向上钻叽叽喳喳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说说哪些词语读懂了,哪些词语没有读懂。
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撒娇、唠叨、漆黑、自豪、滋润、辫子、轰隆隆。
动作演示来理解:呼唤、扭动、爱抚、揉了揉、向上钻。
④去掉拼音朗读。
(2)我会认。
①出示“我会认”中的14个生字,指名朗读、正音。
②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自由交流)如: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唤、唠、揉、抚、扭、滋、润”等;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轰、辫”等。
三、朗读感悟,随文识字1、过渡: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关心和爱护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年 级:四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课时数:3课 题 《燕子》《小溪流的歌》《笋芽儿》复习与拓展教学目的1.巩固《燕子》《小溪流的歌》《笋芽儿》涉及的基础知识;2.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方法;3.感悟童话故事中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学习从生活中汲取养料,依主旨选材进行写作;4.感受春天的活力以及笋芽儿自强自立的精神,掌握文中一系列动词的妙处。
教学内容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
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感悟哲理小故事靠自己下面我们来认识春天的使者燕子吧!( ⊙ o ⊙ )1 燕子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阳春三月,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
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4、《笋芽儿》小学二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一等奖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头饰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法学习方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生答)大熊猫最爱吃什么?(生答)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生答)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
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
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再读课文,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把生字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
读后自己评一评、小组评一评。
)三、朗读感悟,角色表演1.师范读,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分成: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
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笋芽儿》拓展资源
资料袋:向学生介绍“毛竹”。
毛竹通常高达6至10米。
毛竹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是理想的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
每逢阳春三月,雨后春笋顶岩破土,竞相生长。
幼竹在一天之内可生长30厘米以上。
在此期间,人们置身于竹林之中可听到竹笋破土和幼竹生长发出的声响,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一根毛竹从出笋到长成10多米高的竹子,只需两个月,再经过6个月加固生长,即成为可供利用的竹材。
毛竹浑身是宝,用途广泛。
儿童诗《笋》
《笋》
金波
悄悄地
拱出大地
想来打听
春天里
树绿的秘密
花开的消息
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想一想: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
《一粒种子》
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
他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
他有点儿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轻轻地吹着。
种子问蚯蚓:“外边是什么声音?”
蚯蚓说:“那是春风。
春风在叫我们到外边去。
”
“外边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
“不,外边亮得很。
”蚯蚓一边说,一边往外钻,“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
钻出去。
”
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孩子也在唱歌。
种子听见外边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
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