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超声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89.00 MB
- 文档页数:137
二维超声诊断肝癌误诊和漏诊的原因分析二维超声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方法,可以对肝脏进行诊断和评估。
然而,二维超声诊断肝癌时偶尔会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
本文将分析二维超声诊断肝癌误诊和漏诊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误诊是指将正常的组织或病变诊断为肝癌,而漏诊则是指将肝癌漏掉。
造成二维超声诊断误诊和漏诊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限制:二维超声是一种常规检查方法,相对于其他高级影像学技术,如CT和MRI,其分辨率较低。
肝癌早期可能出现非典型或微小病变,这些病变在二维超声图像上可能难以清晰地显示,导致误诊和漏诊。
3.解剖结构遮挡:肝脏是一个复杂的器官,周围有多个解剖结构遮挡,如肋骨、肠道和腹腔脂肪等。
这些结构会造成超声波无法穿透或造成假象,导致未能清晰显示病变。
4.病理类型多样性:肝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转移性肝癌等。
不同类型的肝癌在超声图像上有不同的特征,有些类型的肝癌可能更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或被漏诊。
为了解决二维超声诊断肝癌误诊和漏诊的问题1.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通过培训和实践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包括正确选择扫描层面、观察细节和识别病理特征等方面。
同时,鼓励操作者与其他医疗人员团队合作,共同讨论和验证结果。
2.结合其他影像学技术: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结合其他高级影像学技术,如CT和MRI,可以提高肝癌的诊断准确性。
这些技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对肝脏病变的更全面评估能力,可以发现一些二维超声难以显示的病灶。
3.加强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机制,包括设备校准、操作规范、图像评估等。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同时,建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团队,对每一个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估。
总之,二维超声作为一种常见的肝癌诊断方法,偶尔会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
要提高准确率,需要从技术水平、设备限制、解剖结构遮挡和病理多样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
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在晚期才出现疼痛、乏力、消瘦、恶心、呕吐等症状。
当肿瘤侵犯血管时,可引起上腹部肿块或腹胀;当肝内血流受阻时,可引起肝功能不全或黄疸,甚至肝昏迷。
2. 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肝癌常表现为低回声结节,边缘不规则,周围有回声增强。
(2)CT检查:CT能够清晰地显示肝实质,对肝内占位性病变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3)MRI检查:MRI对肝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3. 实验室检查
(1)血清AFP水平:AFP水平升高通常提示存在肝癌。
但部分肝细胞癌不伴随AFP升高,故该指标并不能完全代表肝癌的存在。
(2)肝功能检查:肝癌常常伴随肝功能损害,包括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
以上是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但具体诊断还需要结合多项检查结果并综合分析。
二维超声诊断肝癌误诊和漏诊的原因分析肝癌是晚期肝病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而二维超声诊断肝癌是常见的检查方法之一,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误诊和漏诊的问题。
下面将从影像质量、医师经验、肿瘤特点等方面分析二维超声诊断肝癌误诊和漏诊的原因。
首先,影像质量是影响二维超声诊断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影像质量有助于医生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边界清晰度以及内部回声等特点。
然而,如果患者肥胖、肺气肿、气体积聚等情况,会严重影响超声波的穿透性和回声的反射,进而导致图像模糊、噪音增加。
此外,患者的体位不佳、呼吸困难等因素也会影响到超声影像的质量。
因此,不良的影像质量可能会导致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困难,从而造成误诊和漏诊。
其次,医师经验不足也是导致误诊和漏诊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肝脏的解剖结构复杂,肿瘤大小、形态、数目、位置等多变且非常具有个体差异,所以需要医师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正确诊断。
然而,由于超声技术操作性强,医师临床经验差异较大,加之工作压力大、时间有限等因素,导致一些医师对于超声图像的解读不够准确,从而误诊或漏诊肝癌。
另外,肝癌本身的特点也是导致误诊和漏诊的原因之一、一方面,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常没有疼痛或其他异常表现,只有在超声检查中才能发现。
然而,早期肝癌的体积小、形态不规则,常被易于受到其他肝脏病变的干扰,使得医生容易漏诊。
另一方面,肝癌血供丰富,易于发生微小灶和转移,超声检查难以有效观察到细微的改变,造成肝癌漏诊。
综上所述,二维超声诊断肝癌误诊和漏诊的原因主要包括影像质量差、医师经验不足、肿瘤特点复杂以及技术局限性等方面。
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提高医生超声影像的解读水平,引入其他辅助检查手段,如CT、MRI等,有助于提高肝癌的诊断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医生的培训和学习,加大对超声影像质量的监控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肝癌早期彩超诊断报告
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
申请科室:肝胆外科
临床诊断:肝癌早期筛查
检查目的:对患者肝脏进行彩超检查,了解患者肝脏结构、形态及血流情况,排除肝脏病变。
检查所见:
1. 肝脏大小正常,形态规则,轮廓光整。
2. 肝内无明显低回声区、强回声区或混合回声区。
3. 肝组织内没有明显的结节、肿块、囊肿等异常表现。
4. 管道系统未见明显扩张和阻塞。
5. 肝动脉血流显示充盈良好,流速正常,无明显异常。
6. 门静脉血流显示流速正常,血流方向正常。
7. 肝静脉血流显示无明显异常。
8. 脾脏大小正常,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9. 腹腔内其他器官和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
根据肝脏彩超检查结果,未发现肝癌早期病变,提示肝脏目前未见明显异常。
但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定期进行复查。
如有不适或症状加重,及时就医。
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新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影像学诊断是一种无创且高效的方法,通过对肝脏进行成像,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鉴别和评估肝癌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肝癌影像学诊断的新进展,并解释这些技术如何帮助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
一、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方法,通过声波在人体组织内的传播和反射来生成图像。
在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中,超声检查具有简单、无创、无辐射以及实时性好的特点。
近年来,超声诊断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声速影像和三维超声:声速影像和三维超声技术使得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和评估肝脏结构和病变。
它们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使医生能够准确地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等特征,对肝癌的早期诊断起到重要作用。
2. 弹性成像:弹性成像是一种通过测量刺激组织的变形来评估其硬度或弹性的方法。
肝癌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因此弹性成像可以帮助医生鉴别肝癌和其他肝脏病变,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3. 超声造影剂:超声造影剂是一种通过给患者静脉注射微小气泡,在超声图像中增加对比度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更清晰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定位肝癌病灶,并与周围组织进行鉴别。
4. 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超声检查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还可以在肝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包括肝癌的穿刺活检、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
通过超声引导,医生可以准确地定位肝癌病灶,引导治疗器械进入病灶,并进行精确的治疗。
5. 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结合超声图像和多普勒技术的方法,可以观察肝脏血流情况。
肝癌通常伴随着异常的血流模式,如肿瘤血管的扩张、缺血或血流速度的改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血供情况,进一步提供诊断依据。
6. 超声弹力成像与血管成像相结合:超声弹力成像和血管成像相结合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超声弹力成像评估肿瘤的硬度,血管成像则可以观察到肝血管的异常情况,如动脉瘤、血管侵犯等。
临床分析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新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本文将从临床分析的角度,探讨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
一、肝癌的影像学诊断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赖于超声、CT和MRI等技术。
其中,超声是最常用的初筛手段,其具有无创、低成本和易操作等优点。
超声能够准确地显示肝脏内肿块的大小、数量、位置和形态特征,对于小肝癌的诊断也有很高的敏感性。
但是,在超声中,由于肝脏内气体和肠道对超声的波束产生了散射和吸收,因此对于肝脏深部的病变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解决超声在深部病变检测中的局限性,CT和MRI技术得以应用。
CT技术以其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对于肝脏病变的检测和定位有着很大的优势。
CT通过对患者注射造影剂,并结合薄层扫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血流灌注情况,从而更准确地诊断肝癌。
而MRI技术则在对比分辨率和多平面、多序列成像方面具有优势,对于不适宜接受CT检查的患者,MRI成为一种可替代的诊断手段。
近年来,随着肝癌诊断技术的不断升级,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化影像分析方法逐渐应用于肝癌的诊断。
通过使用大量的肝癌影像数据进行训练,深度学习算法能够从复杂的肝癌影像中提取高度特异的特征,并进行准确的分类和分割。
这种自动化的诊断工具不仅可以提高肝癌的早期检测率和诊断准确性,还可以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二、肝癌的影像学治疗肝癌的影像学治疗主要包括放射治疗和介入治疗两个方面。
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对肿瘤进行照射,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常用的放射治疗方法包括外束放射治疗和内照射治疗。
外束放射治疗通过从肿瘤周围方向照射高能射线,精确破坏肿瘤组织。
内照射治疗则是将放射性粒子通过导管植入肿瘤内部,释放高能射线进行治疗。
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导管显像技术将导管引入肝内或肝动脉内,直接对肿瘤进行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等技术。
肝癌的超声诊断标准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于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肝癌的超声诊断标准。
1. 肝脏形态变化:肝癌常常引起肝脏形态的改变。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肝脏的大小、形状和轮廓是否发生异常。
肝癌常常表现为肝脏局部的增大或肿块的形成。
2. 肝脏内回声:肝癌在超声图像上的回声特征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肝癌可以表现为低回声、等回声或混合回声。
低回声表现为图像中较黑的区域,等回声表现为与周围组织回声相似,混合回声则是低回声和等回声的混合。
3. 肿块边界:肝癌的边界特征也是超声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良性肿瘤常常有清晰的边界,而恶性肿瘤则常常有模糊或不规则的边界。
肝癌的边界模糊,可能是由于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引起的。
4. 血流情况: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肝脏内肿瘤的血流情况。
肝癌常常具有丰富的血供,血流呈现为高速度、多个分支、异常分布等特点。
通过观察肿瘤的血流情况,可以帮助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5. 淋巴结转移:肝癌常常伴随着淋巴结转移。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门静脉周围和腹腔内的淋巴结是否增大或异常。
淋巴结转移的存在可以提示肝癌已经进入晚期。
6. 其他附加检查:超声检查还可以辅助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
通过不同影像学方法的综合分析,可以提高对肝癌的诊断准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超声检查虽然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超声波在穿透力和分辨力方面有限,对于较小的肿瘤可能无法清晰显示。
此外,超声检查还受到操作者经验和设备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且可靠的肝癌诊断方法。
通过观察肝脏形态变化、回声特征、边界情况、血流情况和淋巴结转移等指标,可以对肝癌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
然而,为了提高诊断准确性,还应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肝癌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正常细胞的恶性肿瘤。
目前,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亚洲国家有明显的高发率。
肝癌的早期诊断可以明显地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超声诊断是一种常见的肝癌诊断方法,具有非侵入性、低成本和易操作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肝癌的初步筛查和诊断。
超声诊断超声是一种基于声波反射原理的成像技术。
肝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的诊断方法,可以在不需要进行手术或穿刺的情况下快速获取诊断。
肝的超声诊断主要分为常规超声、彩超和超声引导下的活检。
其中,常规超声和彩超是一种简便经济且无创的诊断方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诊断早期的肝癌。
常规超声诊断常规超声主要是通过肝脏和肝腹部器官之间的声波反射成像来观察肝脏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通常来说,常规超声可以检测到大多数的瘤变。
在常规超声中,肝癌的影像特征包括:•观察肝内病变的不均匀性。
在肝癌的早期阶段,肝癌往往呈现为与正常肝脏组织相比较的肝内结节或肿块。
•观察肝内病变的边缘状况。
肝癌的边缘通常比较光滑,有时边缘也可能呈现不规则。
•观察肝内病变的内部回声特征。
肝癌通常呈现为低回声或等回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彩超是对超声成像中的灰度图像进行着色处理,使彩图像更容易识别。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更详细地观察肝病变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动脉期、门脉期和肝静脉期。
肝癌的彩超诊断特点包括:•在动脉期显影明显、回声异常,血管内呈现充血、扩张和纠缠等改变;•在门脉期肿块部分占位,以密度不均指数(RI)增高为主;•在肝静脉期呈低回声,不均匀性增强,如有毗邻肝组织,则肝组织边缘与癌组织分界清,呈“鹰喙征”。
超声引导下的活检如果常规超声和彩超诊断不能确定肝病变的良恶性质,需要进行超声引导下的活检。
这个过程中,医生会利用超声成像的准确性,将穿刺针以精确的位置引导到肝脏病变处,并进行取样检查。
这个过程是无创的,安全性高且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
鉴别诊断肝癌早期的诊断是比较难的,因为肝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
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影像学在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肿瘤的性质和分期,从而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深入探讨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一、肝癌的影像学表现肝癌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超声、CT、MRI和PET等多种检查方法。
其中CT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能够直观地显示肝癌的形态、大小、位置和浸润范围。
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肝癌最常用的初筛方法,具有无创、无辐射、低成本等优点。
肝癌在超声图像上呈现为低回声或等回声的肿块,边界清晰,有时可见血流信号。
超声能够评估肿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但对于小肿瘤和深部肿瘤的检出率较低。
2. CT检查CT检查是肝癌的主要影像学方法之一,能够提供肝脏的横断面图像。
肝癌在CT图像上呈现为低密度或不均匀低密度的肿块,边界模糊或分叶状。
动脉期增强扫描时,肝癌呈现明显的强化,而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现低密度。
CT还可评估肿瘤的浸润范围、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以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3. MRI检查MRI检查在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提供多种序列的图像,包括T1加权、T2加权和增强扫描等。
肝癌在MRI图像上呈现为低信号或不均匀低信号的肿块,边界清晰或模糊。
增强扫描时,肝癌呈现明显的强化,而肝内血管和正常肝组织呈现低信号。
MRI还可评估肿瘤的浸润范围、胆管的侵犯情况以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二、肝癌的鉴别诊断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其他肝脏病变相似,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排除其他疾病。
常见的鉴别诊断包括肝脏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肝转移瘤和肝脏炎症等。
1. 肝脏良性肿瘤肝脏良性肿瘤包括肝血管瘤、肝脏脂肪瘤和肝腺瘤等。
肝血管瘤在影像学上呈现为多发、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灶,动脉期强化,门静脉期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
肝脂肪瘤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可见脂肪沉积的高信号区。
肝细胞癌的超声诊断(1)直接征象:直接征象是HCC肿块本身所表现出的声像。
HCC声像图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与肿块大小,内部组织变性、坏死、出血等病理改变有关。
①小肝癌:直径<3CM,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较清晰,周边可见低回声环(声晕,Halo),内部多表现为低回声,有时也可见高回声,与肿瘤细胞脂肪变性有关。
如病灶位置近膈顶部.或左肝外叶外侧缘,易受肺气或胃肠气体遮挡,三示不清,超声扫查时容易嘱诊。
②结节型HCC:直径一般<5CM,可为单发或多发。
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周边常见薄声晕包绕,与正常肝组织境界清楚,有时可有侧方声影。
肿块内部可呈低回声、高回声或等回声,以高回声最常见,占35%~50%,提示癌细胞有脂:变性、坏死;低回声常见于较小的HCC,占15%~35%;等回声则少见,约占3%,此类结节如不伴声晕,则极容易漏诊;较大的肿瘤内部回声多高低不均。
③块状型HCC:体积较大,形态欠规一.边缘不整齐,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欠清,常无声晕;内部呈高低不等的混合回声,可见“结中结征”或“瘤中瘤征”,还可出现液化坏死。
当肿块占据整个肝段或肝叶、甚至半肝,超声探查时难以显示肿块边界,若其内部回声与周围肝硬化组织的回声类似时,极易漏诊,此时除需注意仔细寻找残留相对正常肝脏的边界外,应重点注意观察其附近肝门静脉分支内有无栓子,如发现肝门静脉癌栓,则对明确诊断帮助较大。
④弥漫型HCC:肿块弥漫分布于肝内,大小不一,无明显边界,内部回声强弱不均,与肝硬化结节难以鉴别,容易漏诊。
但弥漫型HCC易侵犯肝门静脉系统形成癌栓,可作为其重要诊断特征。
检查时注意探查肝门静脉有无癌栓,则可减少漏诊。
(2)间接征象:肿瘤位于肝包膜下可向外突出,形成“驼峰征”。
肿瘤较大时,可压迫肝f7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或胆管,使其移位、变细,甚至中断,并可继发肝内胆管扩张;还可对肝外的脏器和结构,如右肾、胆囊、膈肌、胃等产生压迫和推移。
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分析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方法:对86例原发性肝癌的超声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86例患者中巨块型28例、结节型38例、弥漫型16例、小癌型4例。
结论:彩超能显示肝癌的位置、大小及形态及肝癌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有重要意义。
标签:原发性肝癌;超声;诊断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肝癌病人的中位年龄为40-50岁,男性比女性多见[1]。
据统计,我国肝癌发病率占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死亡率占第二位,仅次于胃癌[2]。
原发性肝癌中90%以上为肝细胞癌,易侵犯门静脉和肝静脉引起血管内癌栓或肝内外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可引起肝门及腹主动脉或腔静脉旁等处淋巴结增大[3]。
超声影像技术已成为医学影像系统临床应用中一项最为有效的诊断工具。
作为检查诊断肝脏疾病的一种较新技术,三维超声成像诊断的临床应用范围日益广泛[3]。
我院对2012年12月~2014年10月86例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31例,年龄41-79岁;临床表现:早期一般无症状,中晚期表现肝区疼痛,消瘦乏力,腹部包块[4]。
2结果86例患者中巨块型28例、结节型38例、弥漫型16例、小癌型4例。
3讨论全国肝癌病理分类法将肝癌分为4型:弥漫型、块状型、结节型、小癌型。
各型肝癌的超声表现:⑴结节型:呈单发、多发或融合成结节状回声,肿块10~100mm。
肝脏体积正常或增大。
肝脏轮廓线较整齐,与肝实质分界清楚,但边缘不锐利;周边低回声晕,晕环不宽(1~3mm),外线模糊,内线清楚。
肿瘤回声多较肝脏增强,以高回声型多见,亦可见等回声、低回声或高低不均匀回声。
通常,低回声结节无明显坏死和出血,强回声结节有坏死或/和出血;混合回声含不全性坏死或液化,出血,片状纤维瘢痕等。
根据病灶的回声强度,通常可将其划分为低回声型,稍低回声型,等回声型,稍强回声型及强回声型。
肝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概述:肝癌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肝癌的常用诊断方法以及手术治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肝癌的诊断方法肝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的关键,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肝癌诊断方法。
1. 超声检查(Ultrasound)超声检查是一种经济实惠、无创伤性的影像学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用于发现初期肝癌。
它可以通过检测异常声音波反射来显示和评估肿瘤是否存在,并提供有关其大小、位置和形态特征等信息。
2. 造影剂增强CT扫描(Contrast-Enhanced CT Scan)造影剂增强CT扫描通过注射造影剂后进行胸腔腹部CT扫描,可以清楚显示血管中所注入造影剂后血管及畸胎蛋白、肝胆道系统的病变情况,从而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肝癌。
3. 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来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的高分辨率图像。
MRI 对肝癌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信息和肿瘤本身的特征。
4. 肿瘤标记物检测(Tumor Marker Test)肝癌特异性血清标志物如α-胎球蛋白(AFP)和甲胎蛋白是常被用于筛查和诊断肝癌。
然而,这些标志物并不一定能够准确地预测所有患者是否患有肝癌。
因此,它们通常作为其他影像学检查的辅助手段。
二、肝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是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早期或部分局限性晚期患者中有良好的效果。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
1. 肝切除术(Hepatectomy)肝切除术是将患有肝癌的部分或全部肝脏切除的方法。
根据肿瘤在肝脏中的位置和数量,可以选择局限性切除、大部分切除或全肝切除等不同程度的手术。
对于早期和有限部位的肝癌患者,完全切除可实现长期生存。
2. 纳米Knife技术(NanoKnife)纳米Knife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手术。
它使用电场来在细胞内产生微小孔洞,导致细胞死亡。
肝癌诊断的方法是什么【诊断】(一)早期发现早期发现系指肿瘤生长至3~4cm前即被发现,也就是说发现肝癌于亚临床阶段。
是肝癌早期诊断和根治手术实施的重要环节,AFP和B型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高危人群的普查是发现早期肝癌的重要方法。
1、高危人群:是指年龄>40岁,有下列情况之一者:5年以上肝炎病史或乙肝血清抗原标记阳性者;有5~8年以上酗酒史并有慢性肝病临床表现者;已确诊的肝硬化患者。
2对高危人群每半年普查一次,因为有研究最快速生长的肝癌B超显示从1cm 进展到5cm需4~6个月;对高危人群AFP低浓度阳性者(50~200g/L),应每半月复查一次,进行动态观察直至排除或明确诊断;有部分小肝癌AFP可阴性,故最好B超与AFP同步筛选检查。
(二)早期诊断1、定性检查(1)AFP定量检查 AFP在200g/L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
并排除假阳性情况。
按此标准小肝癌占42。
8%,被国内学者推崇。
AFP异质体检查增加了肝癌诊断的特异性。
(2)其他:目前比较成熟的、可与AFP互补的有GGT-2,ALP。
AFP在低浓度时也有较高的阳性率65%~70%,能使小肝癌检出率达84.2%。
2、定位诊断首选B超或CT检查,如不能肯定选择肝动脉造影。
(三)诊断标准1、若无其他肝癌证据,AFP对流免疫法阳性或放射免疫法400g/L,持续4周。
并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性胚胎源性肿瘤、转移性肝癌者。
2、影象学检查肝内有明确的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能除外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肝癌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AFP200g/L; 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影象学表现;无黄疸而GGT-2、ALP明显增高; 其他器官有明确的转移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鉴别诊断】(一)继发性肝癌:AFP一般为阴性;关键在于肝外原发癌的证据和病理检查。
(二)肝硬化:PHC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二者鉴别常很困难,若肝硬化病人出现进行性肝脏肿大,明显的肝区疼痛,可扪及质地坚硬的结节,应高度疑诊肝癌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