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麟的《五马图》及其白描艺术
- 格式:pdf
- 大小:186.73 KB
- 文档页数:2
书画鉴赏Calligraphy & Painting Appreciation图一 《五马图》 北宋 李公麟(东京彩本)谈对李公麟作品中“线”的认识鲁 树(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摘要:线条作为中国画的绘画语言,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元素,而线条用笔的起伏转折、墨色的枯湿浓淡,造成线条之间的面貌迥异;线条的变化对于物象特征的表现具有一定作用。
所以认识和理解线条的变化对于中国画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画;线条;艺术创作现阶段的考古发现论证中国画发展历史的开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陶器上的装饰纹样大多以线条勾勒,已经显现中国画“以线造型”的雏形。
半坡遗址中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其人物与鱼都是以线造型,辅以勾勒填色,为中国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不管是南方以颜料绘制的岩画,还是北方以凿刻为主的岩画,线条是它们共同的绘画语言。
良渚文化中的玉璧、商周的青铜器大都同样以线造型。
它们都反映了中国画对于线条的传承,并影响着战国的帛画、东汉的墓室壁画以及后世中国画的发展。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不乏对线条的讨论研究。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顾陆“笔迹周密”的密体对应着张僧繇“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都在诉说着不同线条的表现效果;壁画的粉本中也诞生了许多诸如《送子天王图》的史诗巨作;明清更将中国画的线条分为“十八描”。
这其中北宋李公麟对于线条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将对线条的研究推向了另一个高度:将白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用极具感染力的线条表现客观物象,用极其穷尽的线条变化表达出物象结构之间的细微差别,区别对象之间质感的差异,创造出诸如《五马图》(图一)、《维摩演教图》等一系列“神作”,用极其单纯的表现手法将客观对象的形象、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对后世中国画艺术的创作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627一、线条质量分析在中国画中,线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根纤细的线条蕴藏了众多内涵。
淡毫轻墨\高雅超逸的白描画摘要:中国画以文人画为主体,以古代哲学为其理论思想基础。
中国画尚简,注重以简洁的墨笔线条把握审美物象的内在特质,抒发胸臆,创造意境。
中国画也很少用色,只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来表现变化丰富的光与色的韵律,以平淡、朴素的方式表现一种高雅脱俗的情调韵味。
李公麟使的白描画法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深远,可以说是扫去粉黛、淡毫轻墨、高雅超逸在绘画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本文以李公麟的《五马图》说明他的白描画独具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线;简约;朴素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9-0182-01提到中国绘画,我们就知道线条是最主要和最有特色的造型技法,而纯粹用线条和浓淡墨色描绘实物的白描画法,可以说是线描技法发展的最高、最纯的阶段。
而说道中国的白描画,我们就自然会想到白描大师李公麟。
正是他在线条的运用上有着巨大成就和影响的画家。
他的作品中蕴含着文人的审美情致,把用线造型和用线造势推向了一个高峰。
李公麟(1049-1106)北宋时期着名画家。
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其白描绘画为当世第一。
邓椿在他的《画继》里说:“吴道玄画今古一人而已,以予观之,伯时既出,道玄(吴道子)讵容独步。
”因此,李公麟笔下“扫去粉黛、淡毫轻墨、高雅超逸的白描画,被后人称为”天下绝艺矣”。
李公麟尤善画马,苏轼称赞他:“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
《五马图》标志着他的单线勾勒的白描绘画技法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巨大成就。
单线勾勒的写实能力在于能把对象的形体、质感、量感、运动、空间充分的表现出来。
他创造了富于概括力的真实而鲜明的艺术形象,他掌握极其优美的提炼形象的能力和表现技巧。
被称作“白描大师”古人云:“无线者非画也”。
在绘画作品里,线条首先具有造型功能,在中国绘画作品中会显得更为重要,在绘画过程中,要以线条的流畅顿挫为主,以流畅且多变的线条来表现、勾勒不同物象的形态结构和质感。
李公麟的线是继承、发展和创新的结果。
李公麟《五马图》李公麟(1049-1106),北宋画家。
他不仅是个画家,也是个具有全面修养的文人, 这让他的名字写在了文人画几个先行者的名单上。
他精于鉴赏和考古,能诗文,当时的著名文人苏东坡、王安石、黄庭坚、米芾都是他的朋友。
历史上文人集会的盛事,著名的西园雅集,他就是参与者之一。
他不仅参与其中,还把当时的情景画了下来,由此,西园雅集竟成了一个固定的题目流传下来,像马远、石涛等都画过.李公麟学画得天独厚,他的父亲是个大收藏家,他在少年时代就临摹过顾恺之、阎立本、李昭道、吴道子、韩幹等大师的作品,这为他后来博采众长提炼出自己的风格创造了条件。
李公麟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对白描的发展,使白描从一种单纯的技巧中独立出来,自成格局。
他由渊博而至精练,其精湛的白描艺术被时人评为“扫去粉黛,淡毫轻墨”。
邓椿在他的《画继》里也说:“吴道玄画今古一人而已,以予观之,伯时既出,道玄(吴道子)讵容独步。
”这些画道里的行家可不是瞎说,而是在脑子里转了几个圈之后才得出这样的结论。
李公麟的勾勒看似简单,却有着精深的功夫,古意微茫,格调高逸。
要知道,用单纯的线来完成对形神的提炼,是一种高级的艺术状态。
虽然李公麟人物、鞍马、山水、花鸟诸体皆擅,但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的马。
他临摹的唐韦偃的《牧放图》至今我们还能看到,里面的马有一千两百多匹,数量多得让人咂舌,就是数一遍也得费半天工夫,可见他为了画好马,是怎样不厌其烦地做足了功课。
不过,他最热衷的还是对着真马写生。
据说他为了画马常常在马厩中一待就是一天,有一次皇宫御苑来了匹西域进贡的宝马,他听着信儿跑来了,埋头画了几天,画成后,马却死了。
人家都说那马的魂是被画给吸走了。
马的死因不太可能是因为李公麟的画,不过由这个貌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却可见他画的马有着怎样完足的精神,正如苏东坡所云:“龙眠胸中有千驷,不唯画肉兼画骨。
”<五马图>》是李公麟的代表性作品.李公麟《五马图》五匹马的名字分别是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都是西域的供品,画中五个牵马的奚官三个是西域人,两个是汉人。
一.填空题。
1.艺术起源说有劳动说、巫术说、游戏说。
2.马克思主义的起源说是德国古典哲学。
3.马克斯提出的两种生产的理论是指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4.美术的主要特征造型性、静止性。
5.艺术发生理论“游戏说”又称席勒、斯宾塞理论。
6.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性;二是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三是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
7.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三个基本阶段。
8.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艺术个性、审美性9.艺术作品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作品的题材,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
10.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11.工艺美术所追求的一般标准是实用与美观相统一。
12.依据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艺术可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结合艺术四个类型。
13.艺术的创作过程可大致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想和意象物化三个阶段。
14.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15.艺术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16.贝多分的《英雄交响曲》是听觉艺术中的音乐艺术。
17.天鹅舞是视觉艺术中的舞蹈艺术。
18.口技是听觉艺术中的曲艺艺术。
19.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造型艺术中的绘画艺术。
20.巴黎圣母院是造型艺术中的雕塑艺术。
21.五针松是造型艺术中的绘画艺术。
22.龙灯是造型艺术中的雕塑艺术。
23.金项链是想象艺术中的文字艺术。
24.鲁迅的《阿Q正传》是想象艺术中的文字艺术。
25.郭沫若的《屈原》是视觉艺术中的戏剧艺术。
26.相声《打电话》是综合艺术中的曲艺艺术。
27.电视剧《公关小姐》是综合艺术中的电视剧艺术。
28.京剧《打渔杀家》是表演艺术中的戏剧艺术。
29.《红高粱》影片是综合艺术中的电影艺术。
30.快板书《奇袭白虎团》是综合艺术中的曲艺艺术。
31.颐和园是造型艺术中的园林艺术。
李公麟《五马图》作者:云空来源:《书与画》2019年第05期李公麟(一O四九-一一O六),字伯时,舒州人,一说庐州舒城人,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画家中卓越的代表人物。
宋熙宁三年、(一O七O)进士。
历任南康、长垣尉、泗州录事参军。
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
元符三年(一一OO)告老居龙眠山,因号龙眠居士。
工诗善书,精鉴赏,精于临摹古画,善画道释人物、鞍马及历史故事,宫室,山水,花鸟也无所不能。
绘画史上像李公麟这样全能的文人画家实属罕见。
他在对前代绘画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吸收所长,再加以创新,才使得他达到了超越前人的高度。
《五马图》是李公麟传世绘画中可靠的真迹,是他白描作品的代表。
但多年以来仅见存于故宫博物院的珂罗版,真迹一直下落不明。
知道二O一八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公布「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目录时,李公麟《五马图》赫然出现,这才得知了《五马图》真迹的去处。
李公麟《五马图》,纸本淡设色,纵二九点三厘米,横二二五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五马图》描绘了边地献给皇帝的五匹骏马及牵马的奚官和圄人,五匹马都取其静止或缓步行进的姿态,然而于平静中依然透出名驹的神駿风采。
五位牵马人也分别通过衣着,站姿,深情等细节的刻画,鲜明地表现了各个民族的特色及身份和精神气质上的差异。
李公麟的「白描」线条简洁而优雅,与吴道子的昂扬激越不同,更注重于表现文人士大夫的优雅的韵致。
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这也是他成为古代人物、鞍马领域继吴道子后最有影响力的画家。
此幅画上每段都有李公麟同时代的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的题字,又有宋代曾纡的跋文,并见诸于历代著录,流传有绪。
直到清末,溥仪以赏赐溥杰的明目将《五马图》转移到了宫外,最终变买到了日本,从此《五马图》真迹一直在日本私人手中秘密庋藏,甚至传出二战时毁于战火的说法。
鉴定家徐邦达认为《五马图》上黄庭坚的题字比李公麟本人的题字还要重要,题跋不但指出了绘画者,最重要的是未曾见过黄庭坚甚至是宋四家在其他古画上题跋。
中外美术史考研题库附答案解析(最新版)一、单选题1.下面作品中不属于画家郭忠恕的是()。
A、《明皇避暑图》B、《江行雪霁图》C、《车栈桥阁图》D、《江行图》参考答案:D解析:郭忠恕为五代末至宋初的画家,兼精文学、书法,尤以“界画” 为世人推崇,后世评其为“一时之绝”代表作品有《明皇避暑图》、《江行雪霁图》、《车栈桥阁图》等。
《江行图》是五代南唐画家赵干的作品。
2. O在山西太原,原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
现存有圣母殿建于北宋。
A、永乐宫B、晋祠C、灵岩寺D、妙应寺参考答案:B解析:A项,永乐宫在山西芮城县;B项,晋祠在山西太原,为纪念晋汾()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C项,灵岩寺在山东济南;D项,妙应寺在北京和江西南昌各有一处。
3.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溪山行旅图》是北宋画家的代表作。
[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研]A、范宽B、李成C、郭熙D、李唐参考答案:A解析:《溪山行旅图》是由北宋的范宽所画,墨笔绢本。
此图一改常规构图,迎面耸立、雄壮浑厚的大山头被置于画面的重要位置,顶天立地, 极具质感,造成一种撼人心魄的视觉效果。
4.新石器时代晚期的O和齐家文化就已经出现了铜器。
A、马家窑文化B、仰韶文化C、龙山文化D、大汶口文化参考答案:C解析:中国的青铜器发端于黄河流域,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阶段,即出现了红铜或黄铜锻打而成的刀、锥、凿、铲等工具和青铜铸造的铜器。
5.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的作者是()。
A、叶浅予B、丁聪C、华君武D、张乐平参考答案:D解析:张乐平,中国漫画家,“三毛之父” 15岁当学徒,体验到人间的不平和辛酸,抗战时参加“抗战漫画宣传队”,创作《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等,将“三毛”刻画得真实、生动而富有典型性,感动了千百万读者。
6.()是唐代画家孙位的人物画代表作。
A、《高土图》B、《高逸图》C、《庐山高图》D、《校书图》参考答案:B解析:孙位,晚唐画家,长于人物、墨竹、龙水,现传世有《高逸图》,藏于上海博物馆,以竹林七贤为对象,现今画上只留下山涛、王戎、刘伶、阮籍四人,另三人嵇康、向秀、阮咸已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