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建设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1、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八成台湾居民的祖籍在福建,特别是闽南地区,语言相通,习俗近同,所以有不少台商到福建投资,能得到大量台商的进驻设厂。
2、福建与台港澳的关系源远流长、休戚与共,这是福建的特殊优势,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闽台间有“地缘、血缘、文缘、法缘、商缘”等“五缘”的特殊渊源。
这是福建独有的、特殊的区位优势,以此‘五缘’优势构建两岸和平发展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平台。
福建既有特殊优势,也有特殊责任,这是一个多赢的极佳构思。
3、福建省优良深水港湾众多,深水岸线有246.3公里,可建设20万至50万吨级超大型深水码头的岸线达47公里。
目前,全省95%的外内集装箱货物和75%的大宗货物都是通过港口进出的,经济外向依存度从开放之初的不足10%发展到目前的70%左右。
丰富的港口岸线资源对海西崛起所发挥出的后发优势至关重要,海西建设的亮点在港口。
笔者从省交通部门了解到,“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将以近5倍于“十五”投资额的规模加大港口建设力度,在以港口为核心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中实施“大港口”战略。
集中力量建设深水岸线条件优越的三大主枢纽港,即厦门港、福州港、湄洲湾(南、北岸)港。
到2010年,形成海西港口群,为建设海西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近期,省交通系统正强势推进“两集两散”建设,即厦门港和福州港江阴港区打造两个主要集装箱干线港,湄洲湾和罗源湾岸线形成两个散货转运中心。
与“大港口”战略相配套,我省正着力推进宁德、福州、湄洲湾、厦门四大港口与内陆省份的东西横向集疏运快速“大通道”建设。
4、福建的气候与台湾相近,有利于吸引台农对福建的投资。
海平面上升对福建“海西建设”的影响及对策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教师教育)专业109012009014【摘要】海平面上升已是难以逆转的趋势,同时海平面上升带来的破坏性影响也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
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全球海平面以1.0~2.5mm/ 年速率上升,而预计至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0.09~0.88m.福建省做为沿海省份,海岸线长,周边岛屿众多,是对海平面上升影响敏感的地带,因此必需特别关注海平面上升的趋势。
本文论述海平面上升对福建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海平面;上升;福建沿海;经济建设;影响;对策;正文内容1 概述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部,海岸线长度位居全国前列,海岛众多,海洋资源丰富,全省土地总面积为12.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千米,福建是一个海洋大省,海平面的变化对福建沿海地区影响显著。
进入21世纪,福建省提出“海西经济区”建设的口号,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
海平面上升已是难以逆转的趋势,同时海平面上升带来的破坏性影响也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
海平面上升对福建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经济、自然环境、资源环境、自然灾害、城市经济等等。
分析海平面上升对福建“海西建设”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除了从福建“海西建设”这个客体出发去研究,我们也要从海平面的变化趋势这个主体入手。
2 福建沿海地区相对海平面上升趋势海平面的上升是指一个相对的概念,包括全球性的海平面上升和区域性的地面沉降。
介绍福建海西建设演讲稿福建海西建设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福建海西建设的情况。
福建海西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近年来,福建海西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首先,福建海西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便利度大大提高,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福建海西还大力推进新能源、智能化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福建海西在产业升级和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传统产业不断优化升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特色产业不断涌现,形成了多元化、高端化的产业结构。
特别是在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福建海西正迅速崛起,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产业基地。
再次,福建海西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福建海西大力推进生态修复、污染治理、资源节约利用等工作,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空间。
最后,福建海西在对外开放合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同时,吸引了大量外资和人才,加快了福建海西的对外开放步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总而言之,福建海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年第期5海洋文化海洋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之一。
在数千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而且创造了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孕育了灿博大精深的海洋文化和舟船文明。
“内涵丰富烂的大陆文化,同时也诞生了辉煌的海洋文的海洋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组成部化。
人类在其自身生存、发展的历程中广泛接分。
黄河、长江与海洋共同孕育了中国的舟船触海洋,与浩瀚而又神秘的蓝色空间发生无穷文化。
”以研究中国科技史而闻名世界的英国的纠葛,逐步认识了海洋。
这一伟大过程,是学者李约瑟指出:“中国人是善于航海的民人类智慧的灵光照临海洋的过程,同时也是人族。
他们在航海技术上的发展,随处可见。
”类创造海洋文明成果、形成海洋文化观念的过由此得出“中国也是海洋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程。
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历史悠久的东方文的论断。
明古国,没有中国首创船只多桅多帆、平衡海洋文化实现国人富国的梦想,航海家郑舵、披水板、减摇龙骨等,以及指南针和火药和曾言:“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的发明,也就没有了航海业,更谈不上海洋文顾。
”我们要建设富强国家就不能不对于我国化。
因为没有指南针,无论多么优秀的船长也的海洋情况有所了解。
据最新的资料记载,中无法在辽阔的海洋上带领船员们到达目的地;国大陆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
海岸地势平坦,没有火药,只有刀剑守卫的船只将是海盗们最多优良港湾,且大部分为终年不冻港。
中国大佳的洗劫对象。
大量史实证明,古代中国人不陆的东部与南部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但已经习于航海,而且善于航海,浙江河姆渡海。
海域面积3万平方公里。
渤海为中国的出土的木桨表明,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人内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是太平洋的边缘海。
弘扬海洋文化致力海西建设刘伟2009224753中国海域上,分布着5400个岛屿。
其中最大为海洋文化凸显与时俱进的性格特征。
海洋台湾岛,面积3.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岛,文化或海洋文化精神,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目光面积3.4万平方公里。
卢展工:以“四个重在”战略推进海西建设作者:祁春玉付锋林来源:《中国报道》2007年第05期区域经济整合将成为推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柱力量之一。
海西经济区(福建省海峡西岸)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视察福建省时,也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寄予厚望。
近日,本刊记者就海西经济区建设的相关问题对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进行了专访。
卢展工表示,未来几年内,福建将在“四个重在”(即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上下工夫,利用与台湾的“五缘”(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优势,把握机遇,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为构建和谐海西和实现祖國的统一作出应有的贡献。
海西经济区将大有作为有人把中国经济的发展比喻为“一架多引擎飞机”,要促进中国经济的全面起飞,就必须全速启动多个引擎。
“十一五”计划之后,中国开始从省份经济真正迈向区域经济发展阶段。
加强区域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要求提升层次的必然产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举。
谈起目前的区域经济的发展,卢展工表示,中央正在加快纠正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出台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
福建省在1995年就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的设想;2004年的“两会”期间,福建省正式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的概念,获得了中央高层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设想,对促进中国的统一大业具有重要意义。
确实如此,海西经济区概念提出的时间虽然只有两三年,但获得了广泛共识和认可。
海峡西岸是指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对应台湾海峡,具有自身特点、自然集聚、独特优势的经济区域。
海西建设——辉煌成就调查报告调查人:***
班级:***
学号:***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
近年来,清流县充分发挥“五缘”优势,突出“六求”作为,在深化对台交流合作上先行先试、有效作为。
2006年提出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设想,当年7月经三明市政府批准设立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2008年1月升格为三明(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2009年5月17日在首届海峡论坛大会上,正式被国家农业部和国台办宣布批准设立国家级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
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目前有台企53家,总投资达2.2亿元。
调查方式:对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的企业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再者查询了网上的一些信息。
调查内容:分别对不同企业;针对会计专业对海西精神文明建设的看法进行调查。
一、前言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北携浙江省,南挽广东省,东临台湾海峡,与祖国宝岛台湾隔海相望。
由于中国内战长期造成的政治对立,经济发展大型建设严重滞后,原先作为两岸对立的前沿阵地,更是“到处森严壁立”,与内地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形势相去甚远。
经济建设欠账过多,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发展速度严重滞后。
2009年5月14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对加快海峡西岸建设做出重大部署。
中央政府适时批准加快发展海西经济区并给予“先行先试”大量优惠政策,必将极大的激发海峡西岸经济发展迅速走上快车道,起新一轮发展高潮。
这也必将给海峡对岸的台湾带来无限商机和发展良机。
因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
会计专业一直是热门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要从04年开始剧增。
跟其他专业相比,就业形势一直是不错的。
会计专业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以说它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会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资金的运动。
二、调查结果:
(一)外贸增长的可持续力
今年初以来福建省外经贸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带动了外经贸各项指标的快速增长。
拉动出口增长的动力不仅来自于传统商品和传统市场,也来自于新兴市场和高新技术产品。
在传统市场方面,除了对美国、欧盟出口同比增长33.1%和42.1%外,更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带来的零关税机遇,对东盟国家出口同比增长了50.7%,高于全国平均增幅4个百分点。
在新兴市场方面,对拉美、中东、非洲、南亚、独联体、澳新等新兴市场总体出口33.39亿美元,同比增长59.2%。
(二)外商投资步伐快
随着海西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国外资本在后危机时代看好这块热土,
加速在福建省投资布局的步伐。
来自省外经贸厅的统计数据表明,一季度,全省共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50项,同比增长33.7%;合同外资按历史可比口径为27.1亿美元,同比增长66.2%,按验资口径为17.3亿美元,同比增长87%。
今年初以来福建省各地引进外资形势喜人,不少地方合同外资同比实现了3位数的增长,有的地方一季度就已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任务。
福建省外资的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海西建设的扎实推进,海西效应的不断拓展。
福建省各级各部门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西建设和国际经济回升向好的有利契机,完善招商引资奖惩机制,创新招商引资工作,强化专业招商队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后,福建省外经贸在保持较快增长,外贸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外贸业务人才出现紧缺现象,使外贸会计这一会计分支迅速发展。
统计数据:福建省至少需要15000个外贸会计。
根据现有外贸企业财务部的人员结构划分,通常中小规模的外贸企业财务部至少需要设立三个岗位,即出纳、核算和总账会计;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以及工作的细分,大型的外贸企业财务部至少还设置了现金会计、银行出纳、材料核算会计等岗位。
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福建省进出口企业数大概有5000家,因而按照每家外贸公司设置3个外贸岗位来算,现在江苏省外贸企业至少有15000个外贸会计岗位需求。
但是现有高校真正有与国际贸易相关专业设置的院校并不多,“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之间结构不对称矛盾再次凸显。
”福建某外贸企业人力资源业内人士指出。
1.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个企业的企业管理工作涉及许多不同的部门含其管理成效的优劣不是管理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它是企业若干部门共同执行的结果。
由于会计部门和企业的各个部门、各项业务发生广泛、直接、连续的关系,因此,会计部门在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各部门中处于中心位置,只有让会计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基本依据
会计信息是各级政府对经济形势分析判断以及国家宏观调控决策和微观主体对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会计部门及会计工作人员,肩负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反映、监督、分析和咨询的任务,会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都在围绕着信息工作而展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决策的正确与否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而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又取决于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及时性。
企业决策者只有利用准确的会计信息,进行全方位分析,才能确保生产与销售、市场开拓、产品定价、资金投入的协调统一,保证经营决策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使企业枪的先机,掌握主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会计预测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基础
现代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仅掌握当前的市场需求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了解、预测市场的发展变化,为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分析资料。
企业的生产经营预测,一方面通过会计分析,对市场的潜在需求和发展变化做出预测。
另一方面利用会计信息通过对企业现有及过去的生产经营的分析,预测将来可能达到的生产经营目
标,提出影响未来供需状况的原因,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可靠保障。
4.会计分析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保障
会计分析既是制定计划的前提,又是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反映工作成绩、提出改进意见的主要手段。
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所进行的会计分析,一是可以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二是可以发现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三是可以找出差距及原因进而提出对策。
5.会计工作结果是企业经营决策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
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必须由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来检验,会计工作结果是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的数量表现,通过对会计结果的信息反馈,可为企业决策提供新的决策依据,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调查体会
随着改革的逐步改善,海西建设也会随之不断发展。
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和开展与台湾地区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
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进一步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推动海峡西岸其他地区和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