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64例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28.11 KB
- 文档页数:2
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①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出密切的观察,了解患者对于自身患病的认知水平,做好其思想工作。
②给予患者一定药物治疗。
③对于抑郁症的治疗,要请心理科的医师做专门的心理治疗。
④对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心绞痛给予常规治疗。
结果冠心病症状在5天内得到减轻的患者有47例;在治疗后一周,症状得到缓解,室内活动时没有出现症状的患者有58例;治疗两周后,可在室内外进行适当活动,且生活可以完全自理的患者有73例。
结论因此,对于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的治疗,必须同时治疗抑郁、焦虑与冠心病,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冠心病;抑郁症;治疗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8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39-021 前言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因其生理功能明显衰退,再加上疾病对身体产生的影响,在发生冠心病的同时,极容易出现情绪消沉、焦虑、抑郁、情感脆弱、睡眠障碍等其他抑郁症状[1]。
有关研究报告指出,老年冠心病患者如果出现了合并焦虑、烦躁、惊恐及抑郁症状,将导致其病死率出现明显增加的状况;如果可以认识到抑郁症的严重性,为老年患者同时治疗冠心病与抑郁症,才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2]。
本院对80例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患者进行了治疗,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2 临床资料在8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在60岁至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6岁;患者病程在2周至30年不等,平均为15.2年,临床表现为稳定心绞痛的患者有45例,表现为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有26例,其余12例为心肌梗死患者。
3 方法80例患者的治疗时间为1周至3周,均为住院治疗。
治疗的具体方法如下:①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出密切的观察,并对其病史进行详细地询问,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交谈;当冠心病症状开始发作时,要及时为其作ecg检查,对发作期的数据与间歇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将分析结果及时地告知给患者;了解患者在生活当中所面临的恶性的生活事件,安慰患者;也要了解患者对于自身患病的认知水平,以便做好其思想工作。
黛力新在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一、黛力新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黛力新是一种新型的β受体阻滞剂,其特点是作用时间短、选择性强,对心脏的副作用小,并且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
除了其对心脏疾病的治疗作用外,黛力新还被发现对抑郁症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黛力新在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的治疗中备受关注。
二、黛力新在老年冠心病的治疗中的效果观察针对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我们进行了一项黛力新治疗的临床观察。
共选取了100名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其中50名患者作为实验组接受了黛力新的治疗,另外5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了常规的治疗方案。
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后,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实验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明显改善经过3个月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明显改善,大部分患者的胸闷、气短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心肌缺血的情况明显减轻。
而对照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效果较差,部分患者的症状得不到有效的缓解。
黛力新在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的治疗中表现出了明显的疗效,对心脏功能的改善和抑郁症状的缓解效果显著,药物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可以作为老年冠心病患者伴抑郁症的一种有效治疗药物。
三、黛力新在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尽管黛力新在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的治疗中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但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个体差异性:患者对黛力新的反应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部分患者对其药效反应不佳,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调整。
2. 长期治疗疗效:目前我们的观察只是对3个月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对于长期治疗的效果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深入探讨黛力新在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治疗中的疗效,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可靠的证据。
2. 个体化治疗:针对个体患者的差异性,开展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剂量的调整、联合用药等。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诊治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一支或多支血管狭窄≥50%,及抑郁症的诊断符合中华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CCMD-3)有关标准,汉密顿抑郁自评抑郁量表(HRSD),评分>17分入选,入选76例,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治疗和百忧解口服,两组均随访12个月,随访指标包括12个月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绞痛发作频率与硝酸甘油服用量。
结果:随访12个月显示实验组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减少心脏事件发生率(P<0.05)。
结论:心理治疗与百忧解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冠心病抑郁心理治疗百忧解本研究对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理治疗和百忧解口服,进行抗焦虑抑郁治疗,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2006~2010年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并抑郁症患者76例,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临床诊断标准。
对收治的冠心病患者按冠心病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对合并抑郁症的患者进行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A)测试,评分>14分,和诊断分型(CCMD-3),入选7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38)例,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40~78岁(平均64岁);治疗组38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44~76岁(平均65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治疗和百忧解口服。
排除标准:既往患者精神障碍;有酒精或药物依赖史;有严重的认知障碍;有高度自杀倾向。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采用扩血管、抗凝、抗血小板、调脂类等药物应用,并控制危险因素,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心理治疗和百忧解20mg,1次/日,连用12个月。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临床分析及疗效观察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合并抑郁症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每组38例患者。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冠心病治疗,分析2组患者临床表现。
将抑郁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患者,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抑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疗效。
结果抑郁组患者头晕、心悸、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通常表现为心悸、头晕、乏力、室性心律失常,对临床正确识别是否合并抑郁症具有重要意义。
给予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抗抑郁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心绞痛发生率。
标签:冠心病;抑郁症;疗效观察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受到严重的威胁。
据相关研究表明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患者通常会伴随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1]。
随着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增多,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明显提高。
抑郁会影响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对患者的预后和病情有影响作用。
但是临床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识别率较低,造成临床冠心病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是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所以临床观察分析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本文作者结合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临床特点及疗效。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合并抑郁症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每组38例患者。
抑郁组38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8.5±2.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5±1.5)年。
老年冠心病抑郁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年龄>60岁已确诊冠心病患者90例,其中伴抑郁症患者42例为观察组,老年冠心病不伴抑郁症患者48例。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有较高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变异性降低,平均心率加快,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伴抑郁症冠心病患者较不伴抑郁症冠心病患者更易出现严重睡眠障碍、焦虑、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乏力等症状。
易发生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等改变。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心境低落,情绪压抑为中心的自我体验临床症候群,在冠心病患者中颇为常见[1]。
近年来,有关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行为变化及抑郁状态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特别老年人抑郁的后果是及其严重的。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影响患者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老年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部分患者伴抑郁而未引起重视,易漏诊,误诊、延诊、延误治疗。
本研究对比分析冠心病伴抑郁症和不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预后,为探讨冠心病发生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精神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科住院年龄>60岁经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90例,入选者均为心绞痛患者。
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69±13)岁。
抑郁症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
老年冠心病不伴抑郁症患者48例为对照组,冠心病伴抑郁症42例为观察组。
1.2 方法1.2.1 基础治疗所有入选患者均按冠心病常规治疗(使用硝酸酯类、钙拮抗剂、血管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抗凝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