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和地势》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88.00 KB
- 文档页数:3
《地形和地势》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和特点;2. 掌握地形和地势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 能够分析地形和地势对农业、交通、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导学内容:一、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和特点1.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丘陵、河流等;2. 地势是指地表的高下、平缓、陡峭等特征,影响地形的升沉和变化;3. 地形和地势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特征,反映了地球的地貌和地理环境。
二、地形和地势的影响1. 地形和地势对气候和水文的影响:高山地区气温低,降雨多;平原地区气候温和,降雨适中;2. 地形和地势对植被和动物的影响:山区植被茂密,动物种类丰富;沙漠地区植被稀少,动物适应干旱环境;3. 地形和地势对农业和城市规划的影响:山区适宜发展林业和观光业;平原地区适宜发展农业和工业。
三、地形和地势的分析1. 请结合具体地图,分析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特点;2. 请比较不同地区的地形和地势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3. 请就如何利用地形和地势优势进行城市规划和农业生产提出建议。
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和地势对当地气候、植被和动物的影响,并汇报讨论结果;2. 地图练习:请学生结合地图,分析中国不同地区的地形和地势特点,并做简要总结;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地形和地势对当地经济活动的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导学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地形和地势的作文,探讨其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2. 选择一个城市或村落,分析其地形和地势特点,提出利用地形和地势优势进行城市规划和农业生产的建议;3. 搜集有关地形和地势的资料,准备一次主题报告,展示给全班同砚。
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将深入了解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和特点,掌握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进修和生活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点,知道三级阶梯分界线及各阶梯主要地形区2.了解地势特征对我国自然环境的主要影响3.培养读图、绘图技能,学会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自主预习】(1)我国地势____高____低,呈_______状分布。
(2)我国地势共分_____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是第_____级阶梯。
第一级阶梯的地形以_____为主,第二级阶梯的地形以_____和______为主,第三级阶梯的地形以______和_____为主。
(3) 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气候:地势_______,非常有利于来自______水汽形成______;对河流:地势_______,使我国大江大河___________;对交通:便利了____________;对水能:当河流在阶梯交界处_______增大、__________极为丰富。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观看大江大河的图片并听相关歌曲,思考为何都提到水向东流? 二、新课学习环节一:探究中国地势特征1.简要画出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沿36°N):2.由此得出我国的地势特征是:环节二:探究地势三阶梯的分界线及各阶梯的主要地形区 任务:1.画出三级阶梯分界线并填出主要山脉(完成下图)2.找出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包括的主要地形区,完成下表(结合课本图2.2)环节三:小组合作讨论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海拔/m请同学们将图片与相关文字信息用线条连接起来,小组派代表选择其中一方面分析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小结——思维导图】地势特点 三阶梯分界线 各阶梯的地形 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及时巩固】1、我国地势分三级阶梯,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地形类型B .平均海拔C .河流流向D .山脉走向 2、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 .山地和高原 B .山地和丘陵 C .丘陵和平原 D .高原和盆地3、下列地势变化,与我国地势变化相符的是( )A B C D4、小刚参加《三星智力快车》比赛时,选择了一道400分的地理知识题,题目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你认为小刚应选哪一项( ) A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 .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 .长白山-武夷山 5.右图中表示大兴安岭的是 ( )A B C D6、下列关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优越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部交通,促进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气候东西交通水能资源河流流向黄河水系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我国大型水电站分布图B.呈阶梯状分布,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C.地势向海洋倾斜,利于形成降水D.西高东低,使高山、高原均分布在东部。
《地形和地势》导学案一、进修目标:1. 了解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及其重要性;2. 掌握地形和地势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 能够分析不同地形和地势对地理因素的影响;4. 能够运用地形和地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进修内容:1. 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及分类;2. 地形和地势对气候、植被、水文等地理因素的影响;3. 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 地形和地势在城市规划、农业生产、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应用。
三、进修重点:1. 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及分类;2. 地形和地势对地理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进修难点:1. 地形和地势对地理因素的影响的具体分析;2. 地形和地势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五、进修方法:1. 听讲、思考、讨论;2. 观察实地地形和地势;3. 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调研。
六、进修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并引发学生对地形和地势的兴趣。
2. 梳理知识:讲解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及分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不同地形和地势对地理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地形和地势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地形和地势在城市规划、农业生产、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周边地区实地考察地形和地势,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地形和地势的影响。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点,解答疑惑,提升进修效果。
七、作业安置:1. 撰写一篇关于地形和地势对城市规划的影响的小论文;2. 制作一份关于地形和地势的PPT,介绍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分类及应用。
八、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评判;2. 作业评判;3. 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评判。
九、拓展延伸:1. 阅读相关地理书籍,深入了解地形和地势知识;2. 参与地理实地考察活动,亲身感受地形和地势的影响;3. 钻研地形和地势在环境珍爱、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应用,拓展知识面。
2.1 地形和地势探究案一、课堂探究学习目标1.熟悉我国的地形特点。
2.记住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知道我国三级阶梯的大致分界线。
4.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新课学习与探究(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读课本P22-24页内容结合图2.6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完成下列问题:1、找出东西走向的山脉?2、找出南北走向的山脉?3、找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4、找出喜马拉雅山脉,判断此山脉是什么走向的?【拓展延伸】说说山区的不利条件和开发保护山区的注意事项?(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结合课本图2.7“珠穆朗玛峰”,图2.8“艾丁湖”,了解我国地势的大致趋势,认识我国陆地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地方。
2、读课本P26-27页内容结合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地形地势特征,并填写P28页活动题1、2。
3、分析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和地势特点的关系。
【拓展延伸】结合课本和所学知识,理解地形地势对工农业生产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三、课堂检测1、从我国地势的阶梯位置看,西双版纳位于:()A.第一阶梯B.第二阶梯C.第三阶梯D.第二、三阶梯交界处2.与黄土高原处在同一个地势阶梯的地形区是()A.山东丘陵B.准噶尔盆地C.柴达木盆地D.华北平原3.兰兰的家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
从自然条件考虑,她的家乡最适宜发展()A.畜牧业B.林业C.渔业D.种植业4.写出上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1)四大高原:A ,B ,C ,D 。
(2)四大盆地:E ,F ,G ,H 。
(3)三大平原:J ,K ,M 。
5.关于我国山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B.山区若不注意生态环境建设,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C.在坡度较大的山区,适宜开垦耕地,发展种植业;D.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在山区地区发展旅游业、采矿业四、课堂小结参考答案课堂检测:1.B2.B3.D4.(1)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2)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3)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5.C。
八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和地势导学案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掌握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⑵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位置和走向.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地势对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使学生掌握评价地理物的基本方法.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⑵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共同探究,使学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并充分认识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⑵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自主梳理】1.五种基本的地形是:、、、、2.我国地势特征是、分布.3.读材料22页图2.2“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完成下表:4.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和 .我国山脉的走向多样,主要有、、、走向.5.在下面空白处画出四条不同走向的山脉.东西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向:东北—西南走向:【课堂探究】⒈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有什么样的影响?⒉河流从第一级阶梯流向第二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⒊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有什么影响?【随堂闯关】1.关于我国地势、地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B.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多种多样,平原面积广大C. 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D.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2.下列山脉中属于东西走向的一组是( )A.大兴安岭、太行山、天山B.长白山、武夷山、昆仑山C.武夷山、喜马拉雅山、祁连山D.天山、秦岭、南岭3.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 )A. 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 B.昆仑山一祁连山一横断山C.喜马拉雅山一横断山一阿尔泰山 D.天山一阴山一太行山4.关于我国地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多山地高原,四周低、中间高D.西高东低,山脉呈网络状分布5.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西边的一列是 ( ) A.祁连山—横断山脉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C.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D.天山—阴山—燕山6.下列不.属于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是:A.昆仑山——祁连山 B.雪峰山——巫山C.太行山——巫山 D.太行山——大兴安岭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形容那座山岳的诗句?A.泰山 B.黄山 C.庐山 D.华山【自我测评】1.写出数字标注的1—19号山脉的名称2.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 ) A.为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B.是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C.为4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D.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3.构成地形的骨架是:()A.大片的山区 B.广阔的高原 C.绵延的山脉 D.高耸的山峰4.我国大部分人口、耕地、城镇分布在:()A.第一、二级阶梯上的高原 B.第一、二级阶梯上的盆地C.第三级阶梯上的平原 D.第三级阶梯上的丘陵5.我国西部地形以为主,东部则以为主,地势总的特征是,呈状分布.6.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是高原,它雄踞我国西南,平均海拔米以上,号称“”7.读下面“省级行政区略图”,回答问题:A B C D(1).填出字母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名称.A B C D(2).图中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有,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有,位于第三级阶梯上的有 .(3).写出图中对应的山脉名称.A ,B ,C ,D1.读我国沿320N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阶梯名称:A ,B ,C(2)图中字母C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是,它和B之间的分界山脉是.(3).读图判断我国地势的特征是 .优:掌握我国地势的特征,知道三级阶梯的位置和分界线上的山脉;能够记住主要山脉的名称和分布及其走向.能够分析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河流,气候和交通的影响.良:掌握我国地势的特征,知道三级阶梯的位置和分界线上的山脉;能够基本记住主要山脉的名称和分布.能够分析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河流,气候和交通的影响.中:掌握我国地势的特征,知道三级阶梯的位置和分界线上的山脉;能够记住部分山脉的名称和分布.基本上能够分析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下:掌握我国地势的特征,知道三级阶梯的位置和分界线上的山脉;只能够记住少数山脉的名称.【归纳反思】第一节地形地势(第2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掌握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⑵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位置和走向.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地势对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使学生掌握评价地理物的基本方法.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⑵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共同探究,使学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并充分认识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⑵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自主梳理】1.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2.观察中国地形网格,将山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填写在下表中.3.根据我国地形分布图,描述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4.我国是一个多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加上高原两者约占 .其中一半是 .这些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 .山区在发展、、方面优势较大.部分较好的和,可以发展种植业.但是建设难度较大.5.对山区的开发利用,特别要注意建设.预防和避免、、、的发生.【课堂探究】1.我国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一级阶梯上,为什么?2.我国贫困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的一些山区,请分析原因?3.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地形的两个特征,你认为我国的地形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有利和不利之处.4.将下列地形地势特点与其生产的影响用直线连接起来A. 山区多,平原上 a.蕴藏着巨大的谁能B .地势西高东低 b.耕地资源不足C.阶梯状分布 c.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D.地形多种多样 d.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随堂闯关】⒈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大盆地有: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⒉我国的大高原中地面崎岖,石灰岩地形广布的是: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⒊我国的地形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A.山地 B.平原 C.高原 D.盆地4.青藏高原地形的基本特征是:①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②高原上地面平坦,多分布着南北走向的山脉,山势起伏小③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面积约占我国领土面积的四分之一④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世界许多大河的发源地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5.地表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的高原是: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自我测评】页图文,归纳四大高原特征:1.根据P252.读图是“我国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地形区名称:①,②,③,④ .(2)Ⅰ、Ⅱ、Ⅲ的地形类型都是,Ⅲ的地形区名称是 .(3)写出图中英文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区名称:A ,B ,C ,D .3.读“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山脉A是,其南侧的地形区是 .(2)山脉B是,它位于我国第、级阶梯的分界线上,属于走向的山脉.(3)山脉D的东侧的地形区是 .(4)E是山脉, F 是, G是 .优:能够记住主要的地形区的名称,位置及其一般特点.能够分析不同地形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势和劣势.能够独立完成自主梳理和随堂闯关部分内容.良:能够记住主要的地形区的名称,位置及其一般特点.能够独立完成自主梳理和随堂闯关部分内容.中:能够记住部分的地形区的名称,位置及其一般特点,能够参照课本独立完成自主梳理和随堂闯关部分内容.下:只能够记住少数的地形区的名称,位置及其一般特点.【归纳反思】。
《地形和地势》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及其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地形和地势的分类及其特点。
3. 能够分析地形和地势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
1. 地形和地势的定义和观点。
2. 地形和地势的分类及特点。
3. 地形和地势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导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不同地形和地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及其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2. 进修:讲解地形和地势的定义和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地形和地势的分类及其特点。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并分析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掌握地形和地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
四、导学资料
1. 地形和地势的定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和高下升沉的特征,地势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下升沉和坡度的特征。
2. 地形和地势的分类:地形可以分为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地势可以分为高地、低地、坡地等。
3. 地形和地势的影响:地形和地势的不同会影响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也会影响人类的居住、农业、交通等活动。
五、导学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及其分类,掌握了地形和地势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合理利用地形和地势资源,增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珍爱。
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对待地理学科的进修,加深对地形和地势的理解,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形和地势》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及其区别;2. 掌握地形和地势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 能够分析地形和地势对地理因素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地形和地势的观点1. 地形: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是地球表面的凹凸升沉的特征。
2. 地势:地表升沉的高下和倾斜的情况,是地球表面的高程特征。
二、地形和地势的区别1. 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凹凸升沉特征,主要指地形的形状和特征;2. 地势是地表升沉的高下和倾斜情况,主要指地形的高程特征。
三、地形和地势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 地形和地势影响气候:地形高下不平会影响气流的流动,从而影响降水和气温分布。
2. 地形和地势影响水资源:地势高下决定了水流的方向和速度,影响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3. 地形和地势影响植被:不同地形和地势条件下的植被类型和分布不同。
4. 地形和地势影响交通:地形高下和倾斜水平影响了道路和铁路的修建和运输效率。
导学步骤:一、导入老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引发学生对地形和地势的兴趣。
二、观点讲解1. 老师简要介绍地形和地势的定义和区别,让学生对两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老师通过案例或实例说明地形和地势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小组讨论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不同地形和地势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其影响。
2. 学生就自己所在地区的地形和地势特点进行讨论,分析其对当地气候、水资源、植被和交通的影响。
四、知识稳固1. 老师设计地形和地势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完成练习题后,进行答疑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及其影响。
五、拓展延伸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选择一个地区进行调研,分析该地区的地形和地势特点及其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海报、PPT等形式展示调研结果,与同砚分享交流。
六、总结反思1. 老师指挥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地形和地势的观点及其影响。
第02课时第2章第1节地形和地势(二)【学习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2.知道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大致界线。
3.认识地势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活动方案]活动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阅读教材P26页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叫____2.观察下图,思考下列问题(1)组内讨论,我国的地势特征是什么?(2)我国三级阶梯的海拔各是多少?(3)小组PK,哪个组能以最快的速度准确指出第一和第二,第二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活动二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1.知识回顾,请描述我国的海陆位置。
2.小组合作探究并在班级展示成果:(1)我国地势特征对来之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有什么影响?(2)我国许多古诗词中都有歌颂大江大河的句子,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涛尽”等等,为什么我国的许多河流都向东流而不是向西流?(3)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到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利用这样的落差,为人类造福?(4)阅读教材P29页图2.11,说说我国大型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势特点的关系。
[检测反馈]1.下列四幅图中和我国地势特征相吻合的是____,为什么?2.在下图中填出作为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名称3.根据上图,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填入下表〖巩固提升〗读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回答1-2题()1.我国的地势特征是A.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D、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2.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地形区是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C.长江中下游平原D。
准噶尔盆地()3.“滚滚长江东逝水”反映的是A.我国是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广大B、我国地势西高东低C.我国是以平原为主的国家D、我国地形复杂多样()4.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临渤海和黄海的地形区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珠江三角洲()5.下列山地是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界山的是A.太行山B、巫山C.雪峰山D、祁连山()6.小林在自己的博客中介绍到:“我的家在中国的地势第三级阶梯上,这里地势平坦,农业发达。
地势和地形【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 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其优越性。
3.指图说明并识记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丘陵和主要山脉的名称。
目标达成:1、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其优越性。
2、指图说明并识记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丘陵和主要山脉的名称。
学习流程:【课前展示】由第五小组完成1. 2010年我国总人口有,占世界的。
2. 我国平均人口密度是,是世界的。
3. 我国人口分布疏密的两个地点。
4.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5. 我国人口分布最多的省区是。
6. 我国人口分布最少的省区是。
7、我国有个民族,汉族占。
8、少数民族最多的是。
9、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10、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11、我国的境内少数民族分布最广。
12、我国少数民族有个。
【创境激趣】由家乡的地形说起【自学导航】1、读图分析,中国地势特点。
2、版图,中国主要山脉走向,名字。
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图3、根据走向,说出并指出中国主要山脉。
【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完成25页填图题。
2、出示问题,归纳: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强化训练】1.下列地形区位于第一级阶梯上的是( )A.塔里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2. 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华北平原一黑土地B.黄土高原一地形崎岖不平,有喀斯特地貌C.内蒙古高原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D.四川盆地内部低平,平原广阔3.四大高原各有特色,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B.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成为神舟飞船最佳着陆场C.黄土高原黑土广布D.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多山间小盆地4.下列山脉中,既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又是省级行政区分界线的是( )A.昆仑山B.大兴安岭C.太行山D.雪峰山5. 下列山脉中,既是省区界线,又是阶梯分界线的是( )A.天山B.大兴安岭C.长白山D.祁连山6.下列地理景观与其对应地区的搭配正确的是( )A.水乡--华北平原B.林海雪原--大兴安岭C.沙滩椰林--塔里木盆地D.鱼米之乡--内蒙古高原【归纳总结】1、掌握我国地形特点。
地形和地势导学案第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导学案第1时主备人:型:问题解决温馨寄语:只要你用心,你就能学会!只要你参与,你一定就有收获!只要你展示,你就是好样的!【学习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2、掌握我国主要地形的名称及分布。
3、通过对壮丽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掌握我国主要地形的名称及分布。
【学法指导】1、预习时,基础知识用蓝笔标记,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笔标记,在堂上认真学习。
2、按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考,展示规范,点评到位,大胆质疑。
【知识链接】脉走向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地形类型多样,区面积广大。
(友情提示:注意图结合,让学习事半功倍)1、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到,我国的地形主要有地、、、和丘陵五种。
2、我国纵横交织的,构成了我国地形的,它们之间镶嵌着大高原、大盆地和大平原。
3、我国是一个多的国家,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通常把、、连同比较崎岖的统称为,我国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读本24页图22和2页图26,找出:1、主要脉(1)东西走向的脉北列:、、。
中列:、、。
南列:。
(2)东北-西南走向的脉:西列:、、、。
中列:、。
东列:。
(3)南北走向的脉:、、。
(4)巨大的弧形脉:,主峰是,位于中尼边境上,海拔是世界第一高峰。
2、四大高原:、、、。
3、四大盆地:、、、。
4、三大平原:、、。
【当堂检测】:(态度决定一切,只要你付出了,就一定有收获!)1、完成本26页表212、区地面比较,不便,不利于发展,但区在发展旅游、和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好的平原或盆地可以发展。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脉名称:A B D EF G H IL N P【学练感悟】本节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那些疑惑?评定等级:第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导学案第2时主备人:型:问题解决温馨寄语:成功的人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做别人敢做的事,做别人做不到的事,私底下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在公众面前表现出。
《地形和地势》导学案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
目标定位1.能够从中国地形分布图中,找出我国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的名称,概括总结我国地形类型多样的特点。
(重点)
2.结合中国地形的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山脉及走向、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特点,概括我国地形的分布特点(重、难点)
3.了解山区构成,学会分析山区开发利用中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
(重点)
自主学习:
一、地形类型多样
【描图填图】
·描绘并标注下列山脉:昆仑
山、秦岭、大兴安岭、太行山、
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喜马拉
雅山脉。
·标注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E准噶尔盆地、F塔里木盆地、G柴达木盆地、H四川盆地、I东北平原、J华北平原、K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代表字母。
1.五种地形类型:_____、高原、_____、盆地、_____。
2.地形分布:
3.四大高原:_________、内蒙古高原、_________、云贵高原。
4.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___________、柴达木盆地、_________。
5.三大平原:_________、华北平原、_______________。
二、山区面积广大
【描图填图】
·在图中横线上填注相应的地形名称。
1.山区的定义:通常把_____、_____和比较崎岖的_____统称为山区。
2.山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不利条件: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_______。
(2)有利条件:在发展_____、牧业、_______、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微点拨】
山地与山区的区别
(1)山地:是我国五种地形之一,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
(2)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3。
(3)山地是山区的一部分,范围比山区小得多。
合作探究:
主题主要山脉的分布及走向
(1)图中东西走向的主要山脉有哪些?
(2)图中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有哪些?
(3)图中西北-东南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山脉有哪些?
(4)图中巨大弧形山脉是哪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