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溶液复习
- 格式:docx
- 大小:271.33 KB
- 文档页数:8
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无水,量多的为溶剂(1)概念:(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升温、加溶剂(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2、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3、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难溶物(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一、选择题1.(2012.重庆市)调味品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面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 食盐B. 蔗糖C. 味精D. 芝麻油2.(2012.泰安市)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初中化学溶液复习教案
一、概念复习
1. 什么是溶液?
2. 什么是溶质和溶剂?
3. 说说溶解度和饱和溶解度的概念。
4. 什么是浓度?如何计算溶液的浓度?
二、性质复习
1. 说说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2. 什么是稀释?如何计算稀释后的溶液浓度?
3. 说说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动态平衡。
4. 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的关系是什么?
5. 溶解过程中吸热与放热的原因是什么?
三、实验复习
1. 怎样实验测定溶液浓度?
2. 怎样用导电性实验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离子?
3. 怎样用溶解度实验确定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四、应用复习
1. 溶解度对生产和生活有哪些重要影响?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调配和制备需要的溶液?
3. 为什么说溶液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
五、习题训练
1. 计算25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的溶解度。
2. 已知一溶液浓度为0.5mol/L,若稀释后溶液浓度变为0.2mol/L,求稀释倍数。
3. 一实验室发现有一瓶溶液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另一瓶溶液导电性较弱,解释原因。
4. 白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吸热,用化学式表示这一化学反应。
六、总结提高
1. 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思考溶液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能否举例说明?
3. 如何进一步提高对溶液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案内容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愿学生们通过复习提高对溶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教案溶液一、理论复习1. 溶液的定义: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 homogeneous(均一的) 混合物。
2. 溶解与溶解度: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做溶解。
溶液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量称为溶解度。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当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时,称该溶液为饱和溶液;反之,未达到溶解度的溶液称为不饱和溶液。
4. 浓度的表示:溶液浓度可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来表示。
5. 溶解热现象:溶解过程中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能量的转移,引起热效应。
二、实验探究实验一:测定硫酸铜的溶解度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硫酸铜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实验步骤:1. 取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加入烧杯中。
2. 在恒温水浴中分别进行加热,观察直至全部溶解。
3. 记录溶解时的温度,并确定其溶解度。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可绘制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并分析实验结果。
三、相关练习1. 下列哪种溶液是饱和溶液?A. 加入的盐全部溶解。
B. 溶液中有未溶解的盐晶体。
C. 溶解度小于加入的盐量。
2. 体积分数为25%的NaCl溶液中,溶质的体积分数是多少?3. 某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该化合物溶解是吸热还是放热?四、思考题1. 为什么在冬天喝热茶会比喝凉开水觉得更暖和?2. 如果将一定质量的NaCl加入水中,其溶解度是否会受到溶剂量的影响?为什么?以上是化学专题复习教案:溶液的范本,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可以根据此教案进行专题复乵,加深对溶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溶液中,一种物质称为溶剂,另一种或多种物质称为溶质。
二、溶液的组成1.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是溶液中量较多的物质。
2.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三、溶液的分类1. 按溶质的状态分:- 气体溶液:溶质为气体的溶液。
- 液体溶液:溶质和溶剂均为液体的溶液。
- 固体溶液:溶质为固体的溶液。
2. 按溶液的浓度分:- 稀溶液:溶质含量较低的溶液。
- 浓溶液:溶质含量较高的溶液。
四、溶液的性质1.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
2. 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不易发生分解或沉淀。
3. 透明性:大多数溶液是透明的。
五、溶液的浓度表示1.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2. 体积分数: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3. 摩尔浓度: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积之比。
六、溶液的制备1. 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
2. 将溶质逐渐加入溶剂中,同时搅拌以加速溶解。
3. 将溶液储存于适当的容器中。
七、溶液的应用1. 化学实验中作为反应介质。
2. 医疗领域中的各种注射液。
3. 食品工业中的调味剂和防腐剂。
4. 农业中的肥料溶液。
八、溶液的分离与提纯1. 过滤法:利用过滤纸或滤网将不溶性固体与溶液分离。
2. 结晶法: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质结晶分离。
3. 蒸馏法: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使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分离。
九、溶液的酸碱性1.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log[H+]。
2. 酸性溶液:pH值小于7的溶液。
3. 碱性溶液:pH值大于7的溶液。
4. 中性溶液:pH值等于7的溶液。
十、溶液的电离平衡1.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物质。
2.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物质。
3. 电离平衡常数:描述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常数。
十一、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粒子对溶剂通过半透膜的吸引力。
教案:初中化学溶液复习教学目标:1. 掌握溶液的定义、特征和组成。
2. 理解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3. 学会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并能进行简单的溶液配制。
教学重点:1. 溶液的定义、特征和组成。
2. 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3.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溶液的配制。
教学难点:1. 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溶液的配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提问学生:什么是溶液?溶液有哪些特征?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溶液是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和混合物的特征。
二、知识回顾(10分钟)1. 提问学生:溶液的组成包括哪些部分?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溶液的组成包括溶质和溶剂两部分,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质和溶剂之间存在辩证关系,可以相互转化。
三、深入学习(15分钟)1. 提问学生: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进行溶液的配制?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液的配制一般采用称量法或量取法。
四、实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实例:如何配制50g 20%的硫酸溶液?2.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3. 教师总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然后采用称量法或量取法进行配制。
五、练习巩固(10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六、总结提高(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溶液的定义、特征、组成、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溶液的配制方法。
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溶液的定义、特征、组成、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溶液的配制方法的掌握程度。
(完整word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一、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纷歧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1、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
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2、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构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构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3、溶液和浊液的区别项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溶解性分散在水里的物质状态分散在水里的粒子表面久置后的变化溶不溶不溶固、液、气固许多分子的集合体浑浊、不均一沉淀液分子或离子通明均一稳定稳定许多分子的集合体浑浊、不均一分高低两层不稳定【考点3】乳化征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溶液(含解析)知识点一、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及其特征:溶液由溶质和溶剂,最常用的溶剂是水;另外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稳定、混合物。
3.溶解过程: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扩散过程,此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水合过程,此过程放出热量,氢氧化钠、浓硫酸、生石灰等物质溶于水放热,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吸热,食盐、蔗糖等物质溶于水温度不变。
4.乳化现象:洗洁精、洗发液等因为具有乳化作用,所以可去油污,它们使油类物质以细小的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用汽油洗掉油污是溶解作用,形成溶液;用洗涤剂洗油污是乳化作用,形成乳浊液。
)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对大多数固体物质)a针对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b对于Ca(OH)2等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知识点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1.溶质质量分数定义: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化学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它是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其定义公式为: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3.变形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4.溶液的稀释问题(1)通过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中加入水或蒸发水,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在此过程中,浓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2)稀释前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释后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知识点三、配制溶液1.步骤(1)计算;需要食盐8克;需要水42克;即42毫升。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知识点一:溶液的组成是和,因此溶液是(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溶质的状态可以是、和。
2、某温度下,13克氯化钠投入到50克水中,发现3克固体未溶解,溶质的质量是克,溶剂的质量是克,溶液的质量是克。
如果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5克硝酸钾,搅拌,发现硝酸钾固体全部溶解,则溶液的质量是克。
3、5.6克铁和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Fe:56,S:32,O:16,H:1)求:①100克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②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知识点二溶液的特征是和。
1、判断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无论溶液放置多长时间,溶质不会从溶液中析出()2、溶液的颜色大部分是无色的,含Fe2+溶液的颜色为,含Fe3+溶液的颜色为,含Cu2+溶液的颜色为,高锰酸钾溶液为。
知识点三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2、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是、、。
知识点四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1、、、溶于水后放热,水温升高。
2、溶于水后吸热,水温下降。
3、、等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
练习与巩固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管液面右侧未发生改变,该物质是()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A、浓硫酸B、烧碱(氢氧化钠)C、生石灰(氧化钙)D、蔗糖E、硝酸铵F、氯化钠知识点五清洗油污1、汽油或酒精清洗油污的原理是2、洗洁精清洗油污的原理是课题3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现要配制15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多少?2、某温度下,13g氯化钠放到90g水中,充分溶解,发现3g氯化钠未溶解,求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3、某温度下,13g氯化钠和7g氯化钾放到80g水中,两种物质完全溶解,求所得溶液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4、往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求所得溶液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①加入100g水②加入10g氯化钠固体,固体完全溶解溶③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液④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5、现有200g溶质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溶液,欲变成20%的溶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入多少克氯化钠?②蒸发多少克水?③加入多少克40%的氯化钠溶液?6、200C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克,(只列式子,不算数)(1)若将25克氯化钠溶于100克水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若将36克氯化钠溶于100克水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若将38克氯化钠加入到100克水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4)若将20克氯化钠加入到50克水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7、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溶液,欲变成5%的稀溶液,加入多少克水?有关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相对原子质量Zn:65 H:1 S:32 O:161、实验室用100g稀硫酸和一定量的锌完全反应,制得0.8g氢气。
求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合金10g,向其中不断加入稀硫酸,产生的气体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求:①恰好完全反应时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②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3、医学上常用双氧水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
小美同学为了测定一瓶医用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双氧水68g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g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8.4g。
请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生成的氧气为 g。
(2)该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课题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识点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 转化2、 固体溶解度的定义:。
3、 蔗糖在20℃时的溶解度是203.9g 。
表示的意义 。
4、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内部因素是 ,外界因素 。
5、 判断正误(1)l00g 水中最多溶解38g 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 。
( )(2)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 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 。
( )(3)60℃,100g 水中溶有75g 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 。
( ) (4)60℃,100g 水中最多溶解124g 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 ) 6、物质溶解性是根据20℃时,物质溶解度划分的。
7、物质结晶的2种方法:(1)以氯化钠为例, ,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小。
(2)以硝酸钾为例,, ,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
8、 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说明;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 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 。
80℃KNO 3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下列量是如何变化的?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 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 。
恒温蒸发100g 水温度降至20℃9、典型例题分析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或填空. A .20℃时,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相同()B .20℃时,相同质量的甲、乙物质的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相同()C .20℃时,甲、乙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D .40℃时,将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固体质量多于乙()F. 40℃时,将相同质量的甲、乙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固体质量多于乙() H .20℃时,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 I .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G .40℃时,相同质量的甲乙物质配制饱和溶液, 物质需要水多(填甲或乙) 习题巩固1、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请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常温下B 的不饱和溶液,在只要求保持其中溶剂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将其变成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有 。
(2)现有一杯t1℃时含A 、B 两种物质且均饱和的混合溶液,若要从中分离出少量A 的纯净物,其操作方法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 t2℃时,A 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B 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② 将t2℃,A 、B 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此时两溶液中的质量分数相等;③ 在t1℃时,用两份等量的水分别配制成A 、B 的饱和溶液,这两种溶液的质量相等; ④ 在t2℃时,用等量的A 、B 分别配制成两种饱和溶液,测得其质量依次为m1g 和m2g ,则m1 < m2。
2、右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使a 、c 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体,方法是 。
(2) ℃时,a 、c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 (填“a ”、“b ”或“c ”)相似。
(3)在t2℃时,a 、b 、c 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填“a”、“b”或“无法确定”)。
(4)在t2℃时,将150 克a 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 克。
3. (呼和浩特)20℃时,将等质量的a 、b 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O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 、b 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X,K]A.图丙中M 表示b 的溶解度曲线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 大于bC.图乙中a 、b 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 30℃时a 、b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4.(厦门)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B. 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C. 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D. 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5. (眉山) 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10、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如何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步骤: 、、、。
仪器:、、、、、。
玻璃棒的作用。
误差分析: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的原因?(提示:溶质少或或水多了)误差分析: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的原因?练习:1、(呼和浩特)(1)已知:水的密度为1.0g/mL。
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2.5g,需要量取水。
(2)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填字母序号)。
(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