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历史的三位英国王后
- 格式:docx
- 大小:24.65 KB
- 文档页数:5
1688年的“光荣革命”麦考莱(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1800-1859)在其名著《英国史》的一开头即指出,英国无疑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国家,而英国之所以伟大,其渊源就在于1688年的革命。
这场革命因为它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获得成功,被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者誉为:“光荣革命”。
天主教徒的君主专制1685年,55岁的查理二世(Charles II,1660年-1685年在位)因中风去世。
约克公爵詹姆士继位英国国王,是为詹姆士二世(James II,1685年-1688年在位)。
查理二世表面上是一个新教徒,实际上却是一个秘密的天主教徒。
詹姆士本人以及其母亲和妻子也都是天主教徒。
为了减轻臣民们在宗教信仰上对王室的压力,在公开场合,詹姆士参加英国国教礼拜仪式,他的两个女儿玛丽和安妮从小都皈依国教。
詹姆士二世继位后,并没有表现出不顾议会而实行专制独裁的政治倾向,也没有要将天主教作为唯一宗教、禁绝新教。
这样的统治政策的转变,发生在成功镇压国内叛乱之后。
一次是1685年5月苏格兰阿吉尔领导的,不满英国政府迫害清教徒的起义,这场反对专制的起义很快被镇压了下去。
另一次起义是查理二世的私生子蒙默思公爵领导的反对詹姆士二世登基的起义。
最终,起义队伍被王军剿灭,蒙默思被处决,起义者中被绞死二三百人,800多人被流放。
两次起义的镇压表明了英格兰中央政府和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对国王的全力支持。
镇压叛乱后,詹姆士的统治政策开始转向强硬的政治手段。
首先,詹姆士扩充了军备,军队由原来的5000余人激增到3万人。
其中13000人驻守京都,以威慑政治异己分子。
他还不顾“宣誓法案”的规定,在军队中提升天主教徒为军官。
詹姆士二世此举在政治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敌对情绪。
此后,他还利用国王拥有“赦免”的特权,让越来越多的天主教徒进入枢密院、军队和法院。
同时,从1686年开始,詹姆士二世开始公开宣传天主教,王室在全国范围内通过金钱贿赂、劝诱等方式号召新教臣民皈依天主教。
第二十章伊丽莎白二世:承上帝之名伊丽莎白二世,原名为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全称为“承上帝洪恩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其他领土和属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国教(圣公会)的扞卫者伊丽莎白二世”。
她现任英国君主,是英国、英联邦及15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英国国教会的最高首领。
2011年4月29日威廉王子大婚,伊丽莎白女王授予其及凯特3个爵位称号。
2011年5月17日,伊丽莎白二世和丈夫菲利普亲王到达爱尔兰共和国,开始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
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温莎王朝第四代君主、英王乔治六世的长女。
1936年,她的伯父爱德华八世坚持同离婚两次的辛普森夫人结婚而被迫逊位。
由她的父亲艾伯特继承王位,称为乔治六世,伊丽莎白则成为王储。
1947年7月9日,因她的远房表兄、希腊和丹麦王子菲利普-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格吕克斯堡(现为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放弃希腊王位继承权,改东正教信仰为英国圣公会,加入国籍并取了个简短的名字菲利普-蒙巴顿。
英王室才同意他们订婚,同年11月20日结婚。
1952年2月乔治六世病逝。
伊丽莎白接替父王正式即位,并于次年6月2日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加冕仪式。
除了作为英国世袭国家元首,她是:英国女王、加拿大女王、澳大利亚女王、新西兰女王、巴巴多斯女王、巴布亚新几内亚女王、巴哈马女王、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女王、格林纳达女王、圣基茨和尼维斯女王、圣卢西亚女王、圣文森特女王、格林纳丁斯女王、所罗门群岛君主、图瓦卢女王、牙买加女王和英联邦(52个成员国)最高元首。
伊丽莎白二世有三子一女。
长子查尔斯王子(威尔士亲王)、次子安德鲁王子、三子爱德华王子、女儿安妮公主。
查尔斯王子和他的两个儿子威廉王子、哈里王子分别是排名一、二、三位的王室继承人。
1986年10月,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中国。
伊丽莎白在宗教、道德标准和家庭事务上非常保守。
她对待宗教责任十分严肃,并将她的加冕誓言看得很重。
刺漫画家笔下的女统治者们15世纪以来的每个百年,都曾出现过不止一位女性统治者,每个世纪都证明,她们在世界历史上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这类女性有法国王后凯瑟琳·德·梅迪奇、奥地利首位女大公玛丽亚·特蕾西亚、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和英国女王维多利亚。
凯瑟琳·德·梅迪奇凯瑟琳·德·梅迪奇,是佛罗伦萨领主的女儿,后来作为亨利二世的夫人去了法国。
亨利二世1560年死后,她顺势掌权,并用肆无忌惮的手段巩固了她的统治地位,通过施展阴谋战胜了她的敌人,也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普遍的仇视和反对。
由凯瑟琳挑起的仇恨,尽管无法进行公开的反击,但在一系列讽刺短诗、逸事和漫画当中,以口头和书面形式十分迅速地传播开来,而反对她的主要力量来源于人数众多的胡格诺派。
人们对她进行攻击还有一个缘由,那就是这位王后荒淫无度的私生活,以及由她造成的法国宫廷的道德败坏,这些都是讽刺艺术所欢迎的取之不尽的素材。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她的宫廷女官集团均由法国最美貌和最高贵的夫人组成。
这个荒淫的女官集团的唯一任务,就是有计划地把整个宫廷变成一个情欲泛滥的场所,每时每刻都让它进入最疯狂的放荡之中。
为这个目标服务的,首先是凯瑟琳为宫廷设计的放肆的服装。
据说这样的服饰,是每一位宫廷夫人参加一切庆典的规定礼服。
讽刺艺术当然不会放弃把这种放荡行为公布于众的机会。
凯瑟琳的宫廷女官们放肆无耻的服装,为意大利漫画家尼科洛·内利提供了素材,他创作了优秀的铜版画《懒人国尊贵的女王》,据说引发了凯瑟琳的极大愤怒。
这幅画虽然在意大利诞生,但很快传到了巴黎,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目光。
玛丽亚·特蕾西亚提起奥地利的玛丽亚·特蕾西亚和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就会让人想到18世纪一些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以及欧洲版图最重要的改变。
提到玛丽亚·特蕾西亚,不论对她评价高低,都与她登上宝座时复杂的政治形势有关。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生于伦敦,原名为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全称为“承上帝洪恩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其他领土和属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国教的捍卫者伊丽莎白二世”。
她于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国家元首。
伊丽莎白二世出生在伦敦的外祖父母家中,她的曾祖母是亚历山德拉王后,祖母则是玛丽王后。
她的父亲约克公爵是乔治五世的第二个儿子,他当时并不是王位的继承人。
因此伊丽莎白出生时的头衔是伊丽莎白公主殿下,在其母亲约克公爵夫人的督导下在家中接受教育。
她的历史老师C·H·K·马丁是伊顿公学校长,除此之外她还学习各种语言。
坎特伯雷大主教为她提供神学方面的指点,她一直是名虔诚的圣公会会员。
1936年伊丽莎白的伯伯爱德华八世退位,她的父亲继位为国王,她也立即成为王位的继承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伊丽莎白13岁,她与她的妹妹玛格利特公主都到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避难。
当时有人建议两位公主应该到加拿大避难,遭到他们母亲的反对:“孩子们不能在在没有我的情况下离开,我不能在没有国王的情况下离开,而国王不能在任何情况下离开。
”1940年伊丽莎白公主首次发表了广播,针对的是所有避难中的孩子。
1945年伊丽莎白公主说服了她的父亲,允许她直接参与协助打赢这场战争。
她参与了一个支援战争的妇女团体,在那里她的编号是第230873号伊丽莎白·温莎第二中尉。
这是她第一次与其他孩子共同受训。
据说她本人非常喜欢这次经验,也正是因为这次的经验,使她之后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上学,而不是让他们在家学习。
1947年伊丽莎白首次外访,她与她的父母亲到了南非。
在她21岁生日那天她对英联邦和帝国做了广播,宣誓将终身投入到对英联邦和帝国人民的服务中。
1947年12月20日伊丽莎白与希腊的菲利浦王子结婚。
菲利浦是伊丽莎白女王的第三个表哥,他们的曾曾祖母都是维多利亚女王(菲利浦王子在结婚前宣誓放弃希腊王位的继承权,在爱丁堡公爵这个头衔之前他没有头衔,就叫作菲利浦·蒙巴顿中尉)。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100个重要事件(一)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100个重要事件有史以来场缔结和约结束的战争——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人的战争: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人之间的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312年,是人类历史上记载的场重要战争,双方在漫长的岁月中,展开了拉锯战,你攻我守、我打你防、互有胜负,又都不肯罢休,连年战火,使赫梯大伤元气,埃及也被战争拖累得疲惫不堪,就这样过了16年,到公元前1294年,老态龙钟的赫梯国王穆瓦塔利斯一病不起,一年后,他的弟弟哈图西里斯继位,新国王派使者带着一块银制的字板去了埃及,这块刻在银板上的条约使两国之间的和平保持了好几百年,也为以后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战争找到了一种和平解决的形式,那就是缔结和约,这使得人们免于遭受无休止的战争,避免了更大的杀戮和破坏,更多地享受和平的生活,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刻在石柱上的法律——汉谟拉比法典:人类最早的一部法典是产生于公元前3800年的《汉谟拉比法典》,它完成于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之手,该书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共3500行,8000个左右的楔形文字,法典的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繁杂,包括诉讼手续、盗窃处理、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和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地位等条文,该法典刻在一个石柱上,于1901年12月,在考古时被发现,其内容保存是相当完整的。
木马计的胜利——特洛伊战争:特洛伊和斯巴达都是一个小王国,有一次,特洛伊国王的儿子帕里斯情不自禁地爱上了斯巴达王美貌的妻子海伦,当晚把她带回了特洛伊城,斯巴达王大怒,发誓要夺回海伦,于是,他便求助于希腊各城邦,要求组织联军,渡海远征特洛伊,希腊十万大军横渡爱琴海,包围了特洛伊城,但战争持续到第十年,特洛伊城仍未被攻破,希腊人走了,但他们却在海滩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好奇地围着这只木马转来转去,突然发现里面竟躲着一个希腊人,这个希腊人对特洛伊人说:“这匹木马是希腊人献给雅典娜女神的礼物,它能使希腊坚不可摧,希腊人故意留下这匹木马,估计你们会毁掉它。
影响人类历史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以下是部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1. 默罕默德:伊斯兰教的先知,他复兴并传播了伊斯兰教,并在一系列征服中,形成了一连串有共同信仰、语言、历史和文化的阿拉伯国家。
2. 牛顿:英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他建立了宏伟的力学体系,奠定了科学理论的基础。
3. 耶稣:基督教的创始人,基督教的崇拜对象。
4. 释迦牟尼:佛教的创始人,姓乔答摩(也译作乔达摩),名悉达多。
“释迦牟尼”(Śākyamuni)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
5. 孔子: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乃至东亚几千年的历史。
6. 蔡伦:中国东汉时期的发明家,被认为是纸张的发明者,推动了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发展。
7. 哥伦布:意大利探险家,他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开启了欧洲的殖民扩张和世界历史的新篇章。
8.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并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
9. 爱因斯坦:德国出生的物理学家,他提出的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理解。
10. 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他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11.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对古典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13. 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4. 玛丽·居里:波兰出生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她是第一位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女性。
15. 甘地:印度国父,他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独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16. 富兰克林:美国科学家、政治家,他参与了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和签署。
17. 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科学家、发明家,他的作品《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不朽之作。
18. 南丁格尔:英国护士,她开创了现代护理学,被认为是现代护理的奠基人。
英国历代女王和国王1、英国历代女王和国王之简·格雷,十三天女王,命丧断头台。
尽管正统历史有意抹去简·格雷这个名字,但无疑她确实是英国史上首位女王,虽然,她在位的时间仅有短短的13天时间。
2、英国历代女王和国王之玛丽一世:倒行逆施,嗜血成性。
玛丽是亨利八世和凯瑟琳王后所生孩子中唯一幸存者,不过由于凯瑟琳未能生育男嗣,最终被剥夺王后称号并被幽禁,抑郁而终。
而玛丽的地位随之发生改变。
玛丽一世即位,随即宣布废除国教,复辟罗马天主教。
为惩罚反对者,甚至不惜使用恐怖的手段,在位5年期间共下令烧死约300名反对者,因此获得“血腥玛丽”的称号。
3、英国历代女王和国王之伊莉莎白一世。
伊莉莎白一世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
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
她即位时英格兰处于内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富有的国家之一。
4、英国历代女王和国王之玛丽二世:同性恋公主,与丈夫共治。
1689年2月12日,玛丽公主正式即位,并与丈夫威廉共同统治英国。
同年10月,《权利法案》颁布,英国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
5、英国历代女王和国王之安妮女王。
1702年,安妮即位为英国女王。
1707年,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合并,实现两个国家真正的联合。
1714年,安妮女王在驾崩前任命施鲁斯伯里公爵为政府中至关重要的财政大臣,确保了王位由信仰新教的汉诺瓦选帝侯乔治继承。
6、英国历代女王和国王之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在位时间次于伊丽莎白二世最长君主,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直到她去世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914年,英国都称为“维多利亚时代”,1914年以后,英国开始走向衰落。
7、英国历代女王和国王之伊丽莎白二世。
乔治六世国王乔治六世(George VI)是英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国王。
他的统治时间虽然只有短短16年,但却与英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和转折点密切相关。
乔治六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领导和鼓励使得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本文将介绍乔治六世的个人生平和他对英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乔治六世于1895年12月14日出生于英国。
作为英国王室的一员,他出生时并没有预料到自己日后会成为英国国王。
他的父亲是乔治五世,而他的哥哥是爱德华八世。
乔治六世原名阿尔伯特,他在年轻时被认为是一个安静、羞涩的人。
然而,在他的角色发生变化之前,一次不幸的事件改变了一切。
1936年,乔治六世的哥哥爱德华八世突然宣布退位,并与一个美国离婚女子结婚。
这导致了危机,因为英国王室的传统不能允许国王与有离婚记录的女性结婚。
由于爱德华八世不能够遵守这个规定,乔治六世被迫继位,成为英国国王。
乔治六世的继位之初并不容易。
他在公众眼中被认为是一个相对不重要的备用继承人,难以与他的哥哥爱德华八世相提并论。
然而,乔治六世的谦逊和为人着想的性格在国王位置上赢得了大众的支持。
乔治六世在他的统治期间,英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和考验。
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战争爆发前夕,乔治六世担任国王,他需要带领一个深陷困境的国家去应对这一全球性的威胁。
他在这个危机时刻的表现赢得了民众的钦佩。
乔治六世在战争期间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他发表演讲以鼓励国民,保持国家团结。
他特别强调了英国人民的勇气和坚韧精神。
在一些最为困难和黑暗的时刻,他给英国人带来了希望和支持。
除了战争,乔治六世的统治还见证了英国帝国逐渐解体的过程。
英国的殖民地纷纷独立,成为独立国家。
乔治六世被认为是这一历史时期的象征,同时也是英国民族团结的象征。
他对英国民众的亲民和坚定的态度使得他成为了英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国王之一。
乔治六世的统治期间,他与玛丽王后育有两个女儿。
女儿们在英国王室历史上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他的长女伊丽莎白二世,她于1952年继承了英国王位,成为了英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君主。
玫瑰战争的简介玫瑰战争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一战,此战过后,新型贵族和资产阶级迅速成长,英国的农业、工业等诸多方面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欢。
玫瑰战争分析中文名称:玫瑰战争参战部队:兰开斯特家族;约克家族战争结果:兰开斯特家族同约克家族合并时间:1455年─1485年(一说1487年)地点:英格兰人物:亨利六世爱德华四世亨利七世玫瑰战争详情初始阶段尽管国王亨利和约克公爵理查的支持者之间的武装碰撞之前就发生过,但玫瑰战争的主要武装冲突阶段发生在1455年和1485年之间。
1455年5月22日,约克公爵理查领一支小部队前往伦敦,在伦敦北面的圣艾班斯碰到赶来的亨利六世的部队。
相对规模较小的圣艾班斯第一次会战是内战的第一次公开冲突。
理查表面上的目的是从亨利国王身边清除"奸臣"。
结果对于兰开斯特方面是败仗,他们失去了很多领袖,包括埃德蒙·蒲福。
约克和他的同盟重新获得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力,一时间两边似乎都为真正进行会战所震惊并尽力妥协。
当亨利再次遭受精神疾病时,约克重新任摄政王,玛格利特受他保护,在理事会的决策中遭到排挤。
在圣艾班斯第一次会战之后,1455年的妥协获得了一些成功,而约克在理事会甚至在亨利康复后保有决定性的发言权。
导致冲突的问题会快重新出现了,特别是关于亨利和玛格利特的婴儿惠斯敏斯特的爱德华还是约克公爵应该继承王位的问题。
玛格利特王后拒绝接受任何剥夺她儿子的继承权的方案,而情况变得很明显只要约克公爵和他的同盟保持军事优势她只能忍受这个情形。
亨利在1456年出巡前往中英格兰,玛格利特不允许他返回—因为国王和王后在中英格兰受欢迎而在伦敦变得更不受欢迎,伦敦的商人因为贸易的衰退和四处混乱而恼怒。
在考文垂建立了朝廷。
那时,新的萨摩塞特公爵亨利·博福特接了他父亲的班,成为朝廷上的宠臣。
玛格利特也说服亨利解除约克作为摄政王的职位,而约克自己被迫返回在爱尔兰的据点。
查理九世温莎小短文
查理九世温莎公爵(1537-1553),出生于英格兰最伟大的王室——温莎公爵家族。
他是温莎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
他死于1553年,享年16岁,他一生经历了战争、政治风波,但最后他放弃了英格兰王位。
一、生平
1、出生:1537年
2、家族背景:温莎公爵家族
3、父母: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和乔治亚王后安东尼
4、受封:1544年被受封为温莎公爵
二、国王生涯
1、1547年,亨利八世过世,查理九世登上英格兰王位,成为国王。
2、1553年,查理九世宣布他不再就英格兰王位,并宣读了“查理九世权杖法令”,改变了英格兰继承权的传统观念。
3、1553年,查理九世死于威斯敏斯特城堡,死因确认为肺病。
三、遗产
1、查理九世放弃了英格兰王位,改变了英格兰历史发展的轨迹。
2、他宣读的“权杖法令”,促进了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3、他促进了法律教育的发展,是心理学和价值观,包括宽容、诚实和正义的创始人。
四、后世的影响
1、对查理九世的故事,英格兰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威廉·布莱克进行了熟练的重现。
2、他的思想在当今的世界上受到广泛的影响,宽容、正义和诚实等价值观仍然活跃在全世界各地。
3、查理九世也被提升为了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的守护神。
改变历史的三位英国王后来源:《文史天地》2010年第7期作者:张旭时间:2010-12-10这三位王后,确实值得人们记住。
自公元1066年“征服者威廉”进入不列颠建立诺曼王朝之后,英国在近一千年间共有三十七位正式加冕的王后。
在男权主导的传统社会,王后们虽都享尽荣华富贵,但大多身陷深宫中料理王室琐事,并没有在英国历史的漫长道路上留下自己的足印。
但是,女性总有其独特的创造性。
一些具备卓越才能的王后积极地帮助丈夫处理国家事务,参与国家大计的制定和实施,甚至在关键的时候把握国家的命运,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历史。
相信许多读者对英国已相当熟悉,但未必知道国王背后的这些伟大女性在其中起到的微妙作用。
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英国历史上左右国家命运的三位杰出王后。
群雄争霸中的热情女人——亨利二世的王后埃莉诺若要问谁是英国历史上最富于活力的王后,阿奎丹的埃莉诺无疑是最没有争议的答案。
从1122年降生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她就像一支从未停止燃烧的火把,照耀人间长达八十多年。
埃莉诺的一生就是一部传奇史诗。
她先后作过法国王后、英国王后和王太后,辅佐过亨利二世、理查一世和约翰一世三代英国国王,使英国从偏居一隅的岛国发展成争霸欧洲的强大势力。
那个时候,全欧洲的统治者都敬畏她,而全欧洲的民众都尊敬她。
埃莉诺的父亲威廉是富有的阿奎丹公爵的儿子。
而位于法国西部的阿奎丹公国由于其重要的地位,被人们称为“爱之地”和“世界中心”。
埃莉诺十五岁时就已经出落成一个拥有黑发乌眼和奶油色肌肤的美丽少女。
她不但活泼可爱、打扮入时,而且在她父亲死后成为阿奎丹公爵的唯一继承人。
在她的众多求婚者中,最显赫的是法国王储路易,而埃莉诺也没有放弃成为这个欧洲大陆最强大国家王后的机会。
两人于1137年8月1日结婚,随后路易继位为法国国王。
可惜,婚后生活并不像埃莉诺想象的那么美好。
在接连生了三个公主之后,懦弱又缺乏主见的路易与热情、坚强的埃莉诺之间的离隙越来越大。
后来,深恶法国宫廷生活的埃莉诺组织了一支历史上少有的女子十字军,并亲自率其东征。
虽然这次对地中海东岸穆斯林国家的征讨没有战功,但生性多情的埃莉诺在前线与路易的叔父、安提柯的统治者雷蒙德产生私情。
这一丑闻、再加上埃莉诺未能生出男性继承人,使其皇后的地位岌岌可危。
就在此时,即将成为英国国王的金雀花家族的亨利闯进了她的生活。
埃莉诺被亨利的男子气概迷住了。
这个男人与她的法国丈夫完全不同,而亨利更看重的,恐怕是埃莉诺可能带给他的法国国土上的领地阿奎丹——这对英国国力的加强十分重要。
终于,埃莉诺决定放弃至高无上的地位,与路易离婚。
1152年——埃莉诺30岁的那一年成为她生命中的转折点。
她的法国王后生涯于1152年3月结束,5月1日就与19岁的亨利举行了结婚仪式。
之后她横渡海峡,成为了英国的王后,当然伴随她远嫁的还有全部领地和封臣。
埃莉诺的大胆举动引起了路易的愤怒,实力壮大的英国则成为法国民族国家成长道路上的巨大障碍,两国矛盾在之后几百年间不断激化,并引发一系列惨烈的战争。
埃莉诺在她那个时代,是全欧洲最活跃的王后。
她不但负责在亨利征战时管理动荡的英国,还要照管自己的法国领地。
此外,她还是艺术的积极支持者,其在普瓦提埃的宫殿成为诗人聚集之处和理想乡村生活的典范。
忠诚的埃莉诺为亨利二世生了八个孩子,而亨利呢,则像几乎所有国王一样,未必忠诚于妻子。
在那个男女双重标准的时代,埃莉诺一向选择忍耐,直到亨利与其儿子理查的未婚妻、也是埃莉诺前夫路易与第三个妻子的女儿艾丽丝做出令全欧洲耻笑之事。
这一次,埃莉诺认为不能再坐视不管而使国家利益受损了。
她多次劝阻亨利无果,只得转而帮助理查及其兄弟起事反对他们的父亲。
可是,年轻的王子们敌不过老奸巨滑的亨利。
叛乱失败之后,埃莉诺被软禁在温切斯特城堡中长达17年。
亨利以怂恿儿子反叛为由,请求教皇允许他与埃莉诺离婚,未获同意。
禁锢中的埃莉诺仍暗中支持王子削弱父亲的权威,后来法国的新国王腓力奥古斯都也加入了他们的阵营。
结果,筋疲力尽的亨利于1189年在法国去世。
当继位的“狮心王”理查从古堡中救出母亲时,埃莉诺已经70岁了。
在900年前的欧洲,这已经是不可想象的高寿了,可谁都没有想到,她才刚刚开始人生中的第二段传奇。
成为王太后的埃莉诺首先主持了理查一世的婚礼,她甚至亲自远赴法国南部的纳瓦尔安排仪式。
在她的斡旋下嫁给欧洲各国君主的女儿们,婚姻也都十分幸福,因此埃莉诺得到了“欧洲皇家祖母”的美誉。
在以后的十余年,埃莉诺成了英国实际上的统治者。
当理查领军进行十字军东征时,是母亲帮他筹饷募兵,并照料其它国内事务。
1192年理查被其在欧洲大陆的敌人奥地利巴奔堡公爵利奥波德俘虏,埃莉诺又写信给教皇、德皇和其它欧洲统治者,千方百计营救理查。
每封信末尾的署名都是“上帝愤怒了,埃莉诺,英国王后”。
最后,在73岁高龄,她亲自带着千辛万苦筹到的150000金马克巨款,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穿过危机四伏的欧洲大陆,到达德国赎回了理查。
不幸的是,复仇心切的理查不久就死在战场上。
埃莉诺又设法使其最宠爱的小儿子约翰登上王位。
可惜这位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失地王”不但丢掉了英王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还在《自由大宪章》中失掉了很多国王原先的特权。
不过,王太后依旧政绩累累。
已经80岁的埃莉诺为了使英国取得外交上的优势,亲自到西班牙卡斯提尔接她的孙女布兰切去与法国王储结婚,希望以此弥补英法关系的裂痕。
而当婚礼举行之时,她又无暇参加,因为得去阿奎丹领军抵御一个王孙的叛乱,以保护英王的法国领地。
胜利之后的埃莉诺仍有一颗母亲的爱心,她请约翰保证不要惩罚叛乱者阿瑟。
历尽沧桑的埃莉诺在1204年4月83岁时寿终正寝。
这位留下大片领土和巨额财富的王后被埋葬在曾带给他欢乐和悲伤的丈夫亨利二世与她忠诚勇敢的儿子理查一世中间。
两个深爱她的伟大国王将永远陪伴着她。
时代变革中的天生斗士——查理一世的王后亨利埃塔·玛丽亚法国公主亨利埃塔·玛丽亚是查理一世向西班牙公主求婚被拒绝后的无奈选择。
当她于1625年成为这位日后被处死在断头台上的英国国王的妻子时,她的一生也注定将充满悲剧色彩。
然而,她作为英国王后的24年,却是英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24年。
其间经过激烈的议会斗争和兵戎相见,结果是英国的社会制度和统治基础都发生了巨变。
忠实于丈夫的亨利埃塔在革命中虽然站在保守、落后的王党一方,但她对国王决策行为的巨大影响力和在斗争中坚强勇敢和足智多谋的表现,仍使她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当初,亨利埃塔带着怀疑的心情嫁给自己并不了解的查理时,发现小巧的自己竟比这位英国历史上最矮的国王还要高一些。
查理生性自卑羞怯,成为国王后,他更倾向于用傲慢和冷漠的态度来掩盖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
正是这种态度使他与妻子间关系的发展受到阻碍。
尽管如此,查理很快就发现,自己娶的是一个真正勇敢的女人。
亨利埃塔一点也不掩饰自己对新国家的反感。
英国的语言、风俗、制度全都令她不快。
更糟的是,尽管她有权继续在新教国家英格兰保持自己的天主教信仰,却经常不顾影响地在公共场合嘲笑英国国教圣公会。
以至于查理甚至不愿妻子参加自己1626年2月的加冕礼——显然是怕她的表现会让自己难堪。
到了1626年夏天,愤怒的查理将王后锁进圣詹姆士宫,驱散了王后的所有法国仆从。
而亨利埃塔也不示弱,她赤拳打破窗户,大声呼救,从而引发了一起不大的骚乱。
最终,王后的仆从全部换成了英国人,同时查理也认定,自己的妻子有着远胜于他的强悍。
1628年,当查理一向倚重的白金汉公爵被暗杀之后,年轻的查理只得转向王后寻求依靠。
从此,王后开始控制国王的心,查理也始终饱含感激地接受她的帮助与节制。
从1629至1644年,亨利埃塔忍受着轻微脊柱畸形带来的巨大痛苦,为查理生下九个孩子,其中包括革命之后的复辟君主查理二世和被赶下王位的詹姆士二世。
在这个王室家庭中,成功扮演妻子和母亲角色的亨利埃塔始终都是每个人的挚爱。
可惜,他们的平静与幸福没有维持多久,因为此时一团阴云已在欧洲上空聚集,而这团阴云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亨利埃塔无意中造成的。
王后经常带着孩子们——其中包括未来的国王去做弥撒,而这无疑是对英国新教徒的冒犯。
她热衷于宫廷戏剧,这又侮辱了极端的清教徒。
更为可怕的是,出身于法国专制君主王室的亨利埃塔还不断地怂恿丈夫,希望他也做一个像法国国王那样的拥有绝对权力的统治者,以“君权神授”理论扩大自己的权势,削弱议会的力量。
这一切都是当时的新兴资产阶级所不能接受的。
而查理一世决不能容忍对妻子的批评和威胁,就残酷地惩罚批评者,这使英国政治形势愈发紧张。
1640年英国内战爆发以后,亨利埃塔意识到查理的王位和自己的家庭受到威胁,无畏的斗争精神一下子从心中升起,这种精神大约来自其父——经过胡格诺战争洗礼的法国国王“纳瓦尔的亨利”的遗传。
亨利埃塔很快就成为王党斗争的主要发动者。
她写信向教皇和兄弟法王路易十三请求援助,又冒着巨大的危险,秘密前往荷兰卖掉王冠上的宝石,买回军械和弹药。
在大陆请求帮助和谈判的过程中,亨利埃塔显得充满自信又富于政治手腕,连当时欧洲的很多政治家都不得不钦佩这位王后的机智和勇敢。
回国后,亨利埃塔又说服反叛的清教徒将领重回王党阵营,然后到达查理军队的总部牛津陪伴丈夫,她甚至曾亲自去前线鼓舞士气。
1644年,她怀上了最后一个女儿,查理担心她的安全,执意要求她回故乡法国避难。
夫妻此次分别,再未相见。
身在海峡对岸的亨利埃塔时刻为丈夫和孩子们担心,充满冒险精神的她也一刻没有停止利用国际关系的矛盾争取援助。
但是保守的力量不能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
查理于1649年1月30日被处死,英国成为共和国。
心碎的亨利埃塔目睹了她儿子查理二世的复辟之后,于60岁时在她的出生地去世。
然而,亨利埃塔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并未随着她的仙逝而消逝。
从小在她的培养下,詹姆士二世信仰天主教,这在1988年引发了英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光荣革命”,从而建立了延续至今的君主立宪政体。
危机和大战中的坚强后盾——乔治六世的王后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是英国历史上第二位来自苏格兰的王后,也是寿命最长的王后。
她曾以她那与生俱来的迷人风度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作为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几十年来她一直被称为“女王妈妈”,是整个欧洲最受人民爱戴的王室成员。
在20世纪30年代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退位风波中,伊丽莎白以坚强的意志支持丈夫在上世纪最大的王室争端中登上王位,挽救了风雨飘摇的英国王室。
在随之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她又以自己坚决抵抗的决心鼓舞英国民众斗争到底,并最终赢得胜利。
伊丽莎白出生在一个富足的维多利亚式贵族家庭中。
作为第十四代斯特拉斯摩尔伯爵的小女儿,从小生活在苏格兰乡间大宅中的她,享有一个舒适快乐的童年。
但是与她的同龄人一样,年轻的伊丽莎白平静的生活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