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与文化_英文版共65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8.07 MB
- 文档页数:65
莎士比亚介绍【维基百科全书】威廉·莎士比亚(英文: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儒略曆1616年4月23日或公历1616年5月3日,华人社会亦常尊称为莎翁),被许多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最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也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卓越的剧作家之一。
[1]他被誉为英国的民族诗人和「艾芬河的吟游诗人」(或直接称为「吟游诗人」)。
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剧本、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作。
他的剧本被翻译成所有主要使用着的语言,并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剧作家。
[2]莎士比亚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哈瑟维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内特和朱迪思。
1585年到1592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
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似乎退休回到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
有关莎士比亚私人生活的记录流传下来很少,关于他的性倾向、宗教信仰、以及他的着作是否出自他人之手都依然是谜。
[3]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高峰期。
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
接下来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包括《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马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
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并与其他剧作家合作。
在他有生之年,他的很多作品就以多种版本出版,质量和准确性参差不齐。
1623年,他所在剧团两位同事出版了《第一对开本》,除两部作品外,目前已经被认可的莎士比亚作品均收录其中。
莎士比亚在世时,被尊称为诗人和剧作家,直到19世纪他的声望才达到今日的高度。
浪漫主义时期讚颂莎士比亚的才华,维多利亚时代象英雄一样地尊敬他,被萧伯纳称为莎士比亚崇拜。
20世纪,他的作品常常被新学术运动改编并重新发现价值。
第一章古代文学(现存古希腊悲剧中唯一一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是《》。
Ⅰ04综合)1、古代希腊、罗马文学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第7-8页)Ⅳ2、希腊神话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希腊艺术的“武库”和“土壤”?(第8-9页)Ⅲ(英雄传说Ⅱ01【欧美文学史】)*《诗艺》(第14-15页)Ⅱ(Ⅱ03)3、荷马史诗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怎样分析其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和其主要思想?(第17-22页)Ⅳ(荷马史诗Ⅱ02【欧美文学史】/04)4、荷马史诗有哪些艺术特征?(第22-23页)Ⅲ5、简述希腊悲剧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
(第23-24页)Ⅲ6、为什么说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反映了奴隶主民主制发展不同阶段的社会生活,也显示出希腊悲剧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和艺术特点”?(第24、26-27、28-29、30页)Ⅳ*伊阿宋(第29页)Ⅱ(Ⅱ03)*比较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不同的悲剧风格和命运观。
(第30-31页)Ⅲ7、埃斯库罗斯《普罗米修斯》是怎样运用神话题材来反映现实、表现作家的思想倾向的?(第25-26页)Ⅲ8、简述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思想内容和结构艺术。
(第27-28页)Ⅲ9、从《美狄亚》可以看出欧里庇得斯对希腊悲剧的发展有什么新贡献?(第29-30页)Ⅲ10、希腊的“新喜剧”与“旧喜剧”有什么不同?它们各自的代表作家是谁?(第31、12页)11、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文学观点是什么?(第11、12页)Ⅲ12、简述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即《伊尼德》)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征。
(第34-36页)Ⅲ13、早期基督教文学的重要意义何在?(第16页)第二章中世纪文学1、欧洲中世纪文学有哪些类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征?(第38页)2、教会文学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是什么?(第42页)3、中世纪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哪些主要作品?(第43、45页)Ⅲ(中世纪早期英雄史诗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是盎格鲁—撒克逊史诗《》。
Part One: Early and 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1. Beowulf: national epic of the English people; Denmark story; alliteration, metaphors and understatements (此处可能会有填空,选择等小题)2. Romance (名词解释)3.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a famous roman about King Arthur’s story4. Ballad(名词解释)5. Character of Robin Hood6. Geoffrey Chaucer: founder of English poetry; The Canterbury Tales (main contents; 124 stories planned, only 24 finished; written in Middle English; significance; form: heroic couplet)7. Heroic couplet (名词解释)Part Two: The English Renaissance8. The Authorized Version of English Bible and its significance(填空选择)9. Renaissance(名词解释)10.Thomas More——Utopia11. Sonnet(名词解释)12. Blank verse(名词解释)13. Edmund Spenser“The Faerie Queene”; Amoretti (col lection of his sonnets)Spenserian Stanza(名词解释)14. Francis Bacon “essays” esp. “Of Studies”(推荐阅读,学习写正式语体的英文文章的好参照,本文用词正式优雅,多排比句和长句,语言造诣非常高,里面很多话都可以引用做格言警句,非常值得一读)15. Christopher Marlowe (“Doctor Faustus” and his achievements)16. William Shakespeare可以说是英国文学史中最重要的作家,一定要看熟了。
16—17世纪英国商人与政权赵秀荣 从中世纪自然经济向近代商品经济,尤其是市场经济过渡,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最早、最成功地发生在英国,这与面向市场、代表新经济的土地所有者、经营者、手工工场主、商人阶级影响、参与政治,分享政权有密切的关系。
因为这样的过渡是一个涉及到整个社会利益再分配,生活方式根本改变的大事情,必然要引起整个社会的大动荡,大冲突,甚至是血与火的斗争,从而使经济问题表现为严峻的政治问题。
只有代表商品经济、工业经济、资本主义的阶级分享了政权,在政治上有发言权的时候,这样的过渡才可能获得政治上的保证。
有利于这些阶级的英国的血腥立法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都证明了这一点。
城市商人是这些阶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商人问题的研究已经引起国外史家的重视,如布瑞那教授出版了《商人与革命:1500—1653年商业变化,政治冲突和伦敦经营海外贸易的商人》,波尔尼教授写了《英国商人》,但研究深度还远远不够。
国内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基本还是空白。
因此,本文拟以伦敦商人为重点,考察他们与政权的关系问题,希望能从其中得到有关英国近代社会兴起问题的些许启示。
一、商人同城市政权之间的关系16、17世纪,在国内外贸易中积累了大量财富的富商巨贾,逐渐控制了城市政权,尤其以伦敦的情况最为典型。
早在14、15世纪,当伦敦商人还属于中世纪市民等级的时候,便逐渐活跃在政治舞台上。
作为纳税的第三等级,他们有权选派自己的代表参加全国议会,代表伦敦城在议会行使权力。
到16世纪,伦敦商人的政治权力进一步扩大,完全控制了伦敦城,把持了城市政权,形成商人寡头集团。
控制伦敦政权的主要是伦敦12大同业公会的成员及各贸易公司的主要人物。
伦敦城的市长、市行政司法长官、参议院和市政议会完全掌握在他们手中,他们组成了一个排他的寡头集团,只吸收纯商人(mere merchant),排斥零售商。
在16世纪的100年中,丝绸商同业公会有24人,呢绒商同业公会有17人,杂货商同业公会有14人任过市长,其余的几个同业公会中,都有六七人担任过市长①。
第一章美国历史上的殖民地时期一、印第安人文明与美国历史1、奇特的印第安人文明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印第安人是南、北美洲的土著居民。
当15世纪末欧洲探险家越过大西洋、声称“发现”美洲“新大陆”时,印第安人实际上已在这里生息、繁衍了逾万年,并且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古代文明。
“发现”:当代学者认为:“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提法,带有欧洲中心史观的偏见,应予摈弃。
美国历史学家帕瑞说:哥伦布并未发现一个新世界;他只不过是在两个都很古老的世界之间建立了联系。
越来越多的学者如今倾向于采纳"两个世界(或两种文明)的'相遇'"这一提法。
印第安文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15世纪末欧洲人抵达美洲时,美洲究竟生活着多少印第安人,由于缺乏统计数字迄今尚无定论。
“统计数字”:据估计,整个西半球的土著居民约为1400-4000万,语言和方言在500种以上,分别属于20多个互不关联的语族。
有学者估计整个西半球印第安人有2500万左右,其中中美洲、墨西哥和墨西哥以北地区500万,今美国境内(阿拉斯加除外)85万,位于北美13州及其周围地区22万。
印第安人仅仅是一个统称,他们当中存在很多分支。
“分支”:北美洲有爱斯基摩人、阿留申人、易洛魁人、克里克人等;墨西哥和中美有阿兹特克人、玛雅人等;西印度群岛有加勒比人;南美大陆有智布查人、印加人、瓜拉尼人、恰努亚人等。
在今天美国这片土地上,土著印第安人也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共同体:分成600多个不同的部族;讲着200多种不同的语言;其身材、外形、肤色、语言、信仰各异;文明的发展程度参差不齐。
2、北美印第安人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母权制氏族社会发展阶段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路易斯·摩尔根对印第安人的历史和社会风俗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考察和研究。
根据他的研究和实地考察,北美印第安人的社会组织属于古代氏族制度。
主要处在母权制氏族社会发展阶段,个别部落中间依照父权制组成。
基本组织形式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
16—17世纪英国商人与政权赵秀荣 从中世纪自然经济向近代商品经济,尤其是市场经济过渡,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最早、最成功地发生在英国,这与面向市场、代表新经济的土地所有者、经营者、手工工场主、商人阶级影响、参与政治,分享政权有密切的关系。
因为这样的过渡是一个涉及到整个社会利益再分配,生活方式根本改变的大事情,必然要引起整个社会的大动荡,大冲突,甚至是血与火的斗争,从而使经济问题表现为严峻的政治问题。
只有代表商品经济、工业经济、资本主义的阶级分享了政权,在政治上有发言权的时候,这样的过渡才可能获得政治上的保证。
有利于这些阶级的英国的血腥立法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都证明了这一点。
城市商人是这些阶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商人问题的研究已经引起国外史家的重视,如布瑞那教授出版了《商人与革命:1500—1653年商业变化,政治冲突和伦敦经营海外贸易的商人》,波尔尼教授写了《英国商人》,但研究深度还远远不够。
国内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基本还是空白。
因此,本文拟以伦敦商人为重点,考察他们与政权的关系问题,希望能从其中得到有关英国近代社会兴起问题的些许启示。
一、商人同城市政权之间的关系16、17世纪,在国内外贸易中积累了大量财富的富商巨贾,逐渐控制了城市政权,尤其以伦敦的情况最为典型。
早在14、15世纪,当伦敦商人还属于中世纪市民等级的时候,便逐渐活跃在政治舞台上。
作为纳税的第三等级,他们有权选派自己的代表参加全国议会,代表伦敦城在议会行使权力。
到16世纪,伦敦商人的政治权力进一步扩大,完全控制了伦敦城,把持了城市政权,形成商人寡头集团。
控制伦敦政权的主要是伦敦12大同业公会的成员及各贸易公司的主要人物。
伦敦城的市长、市行政司法长官、参议院和市政议会完全掌握在他们手中,他们组成了一个排他的寡头集团,只吸收纯商人(mere merchant),排斥零售商。
在16世纪的100年中,丝绸商同业公会有24人,呢绒商同业公会有17人,杂货商同业公会有14人任过市长,其余的几个同业公会中,都有六七人担任过市长①。
1998年第3期(总第41期)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 l.13 N o.3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平等派李金侠摘 要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平等派是代表城乡小资产阶级和部分劳动群众利益的政治派别。
它在短短三年的历程中的彻底革命的态度和行动,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高潮——建立英吉利共和国起了很大的作用,对近代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平等派 独立派 长老派 克伦威尔 李尔本分类号 K561“平等派”(L evellers)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城乡小资产阶级和部分劳动群众利益的政治派别,它曾是一个革命态度最坚决、最彻底的一个派别。
但是,由于它在革命中仅存在三年时间,且未曾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因此,史学界对其在革命中的表现及作用,尚未给予应有的肯定,本文拾遗补阙,拟就此试作论述。
一、与独立派联合,反对掌权的长老派1646年6月第一次内战结束后,王党被打败,旧的封建君主制瓦解,摆在议会面前的迫切任务是,建立何种新的政治制度以及如何处置被俘的国王和王党分子。
当时掌握议会领导权的长老派不去关注这些关于革命前途命运的大事,反而把矛头直指革命的主要工具——军队,认为军队是他们独占革命胜利果实的严重障碍。
在这严峻而紧急的时刻,掌握军队大权的独立派领导人克伦威尔等人,尽管对长老派感到不满,但由于资产阶级妥协软弱的一面,总担心“他们在议会内的势力下降”①,故而在议会里,不断“倾吐自己对于议会是多么忠心耿耿”②。
在解散军队问题上犹豫不决,甚至担心“士兵的影响增长,势力壮大,这将会使他失去军队的权力”③。
如果克伦威尔等独立派高级军官右转过去,与长老派妥协,那将使革命的成果付诸东流。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伦敦及各地的平等派毅然挺身而出,团结、推动克伦威尔等人坚持革命。
1647年3至5月,平等派曾5次到下议院去请愿,要求议会给予他们“在国家大事中的利益”④。
当请愿要求被议会拒绝后,平等派领导人李尔本等,纷纷写信并出版小册子,谴责议会里长老派领导人的行为,号召人民起来用武力铲除长老派的新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