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沟村庄规划中期汇报
- 格式:pdf
- 大小:13.48 MB
- 文档页数:85
北沟村有了国际范儿作者:暂无来源:《民生周刊》 2020年第16期绿水青山怎么变成金山银山?村容村貌和乡风文明改善后,王全和村两委开始谋发展,想法让百姓口袋鼓起来。
《民生周刊》记者严碧华慕田峪长城西侧有个北沟村,村庄不大,但知名度很高。
盛夏时节,走进北沟村,房屋错落有致,路面干净整洁。
坐在经过改装的民居屋顶上,雄伟的长城清晰可见,风景如画。
而10多年前,这里曾路面泥泞,房屋杂乱,环境堪忧。
2004年,村里的能人王全担任村支书,村两委从村容村貌问题入手,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化解治理难题,再利用旅游资源发展民俗、民宿。
10多年间,村里环境改变了,村民收入提高了,心情也变得舒畅了。
改善村容村貌营造发展环境北沟村地处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东北部,背靠燕山山脉,坐拥长城古关。
这样一个今天看来区位优势明显的村庄,曾经卫生状况差,垃圾乱扔、污水乱倒、杂物乱堆;基础设施薄弱,除了进村公路外,村里找不到一块水泥地。
村民出门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2003年,一个在外上学的孩子回到村里,跟家里人说:“改革开放快30年了,在北沟村没一点体现,我以后有了孩子,绝不能让他知道地球上还有个北沟村!”很快,这话传到了王全的耳朵里,他心里很不滋味。
王全阅历丰富,当过兵,在镇政府上过两年班,又开办过企业。
彼时,他的企业经营得井井有条,收入也不错,但他还是决定回到村里,和父老乡亲一起改变北沟村。
2004年,村两委换届时,王全当选北沟村党支部书记。
“街道院落就像人的脸面,没有个好的环境,村里就没法儿发展。
”7月21日,在北沟村村委会,全国人大代表、北沟村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王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回忆道,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想整治环境,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也深知此事不容易。
不仅是道路破烂,村民们祖祖辈辈在山沟里生活,山上打下来的干柴湿草都习惯堆放在自家的大门外,占着“官街官道”,既影响村内环境卫生,又影响村民、车辆通行。
首先是村两委统一思想,大会小会,他反复讲。
镇规划建设情况汇报
镇规划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镇在规划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下面我将就我镇规划建设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镇注重城乡一体化规划,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城
市总体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功能。
同时,我们注重农村规划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其次,我镇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我们加强了道路交通建设,新建了多条
主干道和支路,改善了交通拥堵问题。
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我们加强了水库、水渠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抗旱抗洪能力。
同时,我们加大了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力度,新建了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改善了环境卫生状况。
再次,我镇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我们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
进生态修复项目,保护了山林、湖泊等自然资源。
同时,我们加大了绿化工作力度,新建了多个公园、绿地,提升了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
最后,我镇加强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我们新建了多个教育机构、医疗机构、
文化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总的来说,我镇在规划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加大规划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乡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为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希望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共同推动我镇规划建设事业迈上新台阶。
乡村规划建设工作情况汇报一、综述近年来,我县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乡村规划建设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进规划理念和思路,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二、规划编制我县制定了《乡村振兴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规划重点,提出了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的设想,努力实现了城乡充分互补、优势互补、资源互补,构建有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规划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基础设施建设1. 农村道路在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加大了对农村道路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改善了农村公路状况,新修了一批道路,提高了农民的出行便利性。
尤其是公路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出行条件,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
2. 饮水工程我县加大了对饮水工程的投入,加快了农村饮水设施的改造升级,提高了农民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通过新建或改造了一批自来水厂和供水管网,有效解决了农村饮水难题,提升了农民生活品质。
3. 农村电力我县加大了对农村电力改造升级的力度,新建了一批变电站和配电线路,完善了农村电力设施,实现了农村全面通电,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用电条件,为农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农房改造我县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对危房进行了逐一排查,制定了改造方案,组织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项目。
通过加固房屋结构、改善居住条件,增加了农民的住房安全和舒适度,进一步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五、乡村环境整治为了提升农村环境品质,我县开展了环境整治工作,对农村垃圾清运、河道治理、农村污水处理等工作进行了规范化建设。
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为农民提供了更加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六、乡村产业发展1. 农业生产我县致力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机械设备,加大了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落实乡村振兴规划工作情况汇报关于落实乡村振兴规划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xx县乡村振兴规划工作小组的负责人,今天我向大家汇报我所在小组在落实乡村振兴规划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和支持。
一、工作开展情况自乡村振兴规划发布以来,我所在小组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全力落实相关政策。
在乡村振兴规划的指导下,我们深入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制定了符合当地发展的乡村振兴规划方案,并积极推进实施。
具体工作包括:1. 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方案。
小组成员深入田野调研,了解当地资源禀赋、人文环境、产业发展情况等,综合分析形成乡村振兴规划方案,并征求了当地相关部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积极拓展产业发展。
我们根据规划方案,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农业生产的科技支撑,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带动当地农户增收。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
4. 加强乡村治理。
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二、成绩总结在乡村振兴规划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1.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特色产业的开发和壮大,为当地农村经济增加了新动能,带动了农民增收。
2.提高了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我们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了当地的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3.改善了乡村治理环境。
我们加强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4.增进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通过乡村振兴规划,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得到了提升。
北沟村的变迁作者:魏明俊来源:《记者观察》2009年第18期“祖国华诞六十年,京郊处处展新颜,山变绿来路变宽,人变富来水变甜。
”这不仅是对京郊农村60年发展历程的总结,更是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干部群众的真实感言。
北沟村位于渤海镇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距怀柔城区20公里。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年的发展历程,北沟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沟一跃成为京郊颇有名气的秀美山村。
跟随时代步伐科技带领经济初秋时节的北沟村,树木葱绿,果实累累。
走进村子,不时看到村民们正在用手机与外界沟通。
有谁能够想象到,四十多年前的北沟村却只有一部手摇式电话。
光阴荏苒,这个小山村发生的一个个与村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故事,无不见证着北沟村60年来通讯事业发生的巨变。
曹文亮今年75岁,曾在北沟村当过大队书记和村主任。
说起北沟村过去的通讯设施,老人仍记忆犹新。
1962年以前,北沟村没有电话,村民们遇事都是靠相互之间捎口信。
1962年秋,北沟村终于安装了一部黑色的摇把子电话。
当时村里没有专门的办公地点,所以摇把子电话只好放在了村民曹进岭家。
电话装上的第一天,大家都跑去瞧新鲜。
崭新的黑塑料机身,铁把子外面套着黑色的塑料套,跟过去战斗片里看到的没什么两样。
当时,摇把子电话要经过人民公社的分机进行人工转接才可通话。
公社的电话机房设有专人24小时值班,机房的通话设备上有很多个插孔,每一个插孔分别对应着一个有电话的村或单位。
电话的打出和打进都要通过公社话务员的插转来接通。
自从有了摇把子电话,北沟村人的生活就跟它分不开了。
遇到家中有急事,村民首先就想到摇把子电话,但常常遇到接不通的情况。
所以,一部摇把子电话既给北沟人希望,也让他们深感无奈。
直到1993年,摇把子电话才退出了北沟村的历史舞台,换成了程控电话。
1993年春,村民王全花了3600多元在全村第一个装上了程控电话。
从此,街坊四邻一遇急事便到王全家借用电话。
那时,乡亲们一般是把王全家的电话号码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样王全夫妇就担当起了义务传话的任务。
规划设计 Planning and design118美丽乡村村域规划实践研究——以承德市丰宁小北沟村为例胡希冀(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系,河北承德 067000)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8)03-0118-01摘要:本文以承德市丰宁县小北沟村美丽乡村规划为例,通过分析小北沟的现状,以小北沟经济发展规划、村域建设用地总量规划、村域空间布局规划为切入点,研究其村域规划,以期为美丽乡村规划实践和落地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美丽乡村;村域规划;村域空间美丽乡村建设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规划,通过对拟建地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做出符合实际又综合考虑发展的规划是美丽乡村建设好的前提之一,本文拟通过对小北沟村的现状分析基础上,对其村域规划的同时研究其经济发展规划,以期为小北沟村规划和承德美丽乡村后续规划做一参考。
1现状总体评价村庄交通条件便利,规划进一步优化村庄对外交通条件,完善对外交通设施。
小北沟村为典型的坝上村庄,自然生态条件较好,但现状经济发展现状薄弱,适合开发第一、三型产业。
小北沟位于张家口、承德、内蒙古多伦交界地带,周边分布着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承德木兰围场、张北草原天路、崇礼滑雪场等众多旅游资源。
2经济发展规划2.1产业发展理念(1)实现旅游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休闲化、国际化,重点抓住京津冀客源市场,面向境外市场、国内高端市场以及市内大众市场,注重现有产品的休闲化提升及以休闲度假为导向挖掘新的旅游资源、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将小众化的高端旅游转变为大众化的日常需求,将节日化的消费转变为日常化的旅游休闲。
包括旅游产品体系,服务体系、业态模式等率先实现转型升级。
(2)构建旅游产业集群加快旅游休闲资源整合,构建以生态养生养老养心、草原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体验、契丹历史探寻等产业业态为主的旅游休闲产业集群。
同时,构建多元化的投资旅游休闲产业的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集群。
调查报告:整镇推进的“丰富实践”“整镇推进”的“丰富实践”--宁陕县丰富镇的调查报告“北沟变化大!水泥路通到家门口,自来水通到了灶头,村子模样变了,收入增加了,日子越来越好过了……”说起变化,宁陕县丰富镇北沟村民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北沟村的变化,只是丰富镇扶贫连片开发整镇推进的一个缩影。
该镇把连片开发整镇推进作为扶贫的关键举措,结合移民搬迁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改善基础条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绘就美丽乡村秀美和谐新画卷。
去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625元,在2010年的基础上净增1569元。
结合实际定“路子”丰富镇距宁陕县城150公里,总面积81平方公里,辖4个村12个村民小组,436户1440人。
长期以来,该镇基础设施滞后,产业结构单一,民居破烂,经济发展缓慢,是一个典型的贫困落后边远镇。
到2010年,全镇人均纯收入仅3056元。
“多年来,丰富镇的扶贫开发工作一直在持续推进,”丰富镇党委书记黄太琦介说,由于交通条件落后的制约,过去以整村推进的方式进行扶贫开发,虽让部分群众告别了贫困,但大的环境没从根本上改善,扶贫效果还不是很理想。
2010年,全镇贫困人口比例高达83.6%,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需求强烈。
针对这一实际,宁陕县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提出了用三年时间在丰富镇实施“连片开发整镇推进”、彻底改善贫穷落后的面貌的奋斗目标。
丰富镇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集中连片、整镇推进”的工作思路,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全力打造高标准、高质量整镇推进连片开发建设示范带。
紧紧围绕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制,结合移民搬迁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农村贫困群众收入水平。
为确保连片开发“整镇推进”的顺利进行,宁陕县县级联镇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定期召开项目建设会,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