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家族斗争迎来开元盛世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有趣的中国历史故事简短_中国经典历史故事经典的历史⼩故事,让⼩朋友在较好的语境下阅读,更能够快速有效的认识⼀段中国的历史。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有趣的中国历史故事简短,供⼤家参考。
中国历史故事1唐律疏议,法律基⽯⼈类最初的法律脱胎于原始⽒族规范。
原始规范是⽒族习惯,是简单的、⾮正式的,同原始社会的⽣产⼒低下的状况相适应。
原始规范的实施主要依靠⼈们内⼼信念、习惯、⽒族⾸领的威信,原始规范中没有权利义务之分,以⾎缘关系为基础⽽建⽴社会秩序,其调整范围也以⾎缘关系为界限。
古代法分奴⾪制和封建制两种。
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法典》是奴⾪制社会古巴⽐伦法的代表,也是世界上迄今为⽌基本完整保留下来的最早的成⽂法典。
中国古代奴⾪制法⼤约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11世纪的夏商王朝,西⽅奴⾪制法的主要代表是古希腊法(以实⾏民主政体的雅典和实⾏贵族政体的斯巴达为代表)和古罗马法(公元前449年的《⼗⼆铜表法》是古罗马以原习惯法为基础制定的第⼀部成⽂法;公元前6世纪的《查⼠丁尼民法⼤全》是反映简单商品经济关系的对后世影响重⼤的⼀部完备的奴⾪制法律⽂献)。
中国最早进⼊封建社会。
战国初期李悝的《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部⽐较系统的封建制法典。
秦汉后历代都有统⼀的系统法典,唐律更以其体系严谨、内容详备、风格成熟成为封建制法的典范。
欧洲封建社会地⽅习惯法、罗马法、教会法、城市商法以及国王的敕令多种法律并存。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各有侧重,但⼀般都经历了由分散的地⽅习惯法向全国统⼀的成⽂法的发展过程。
唐代的(也叫)是我国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部封建法典>是在总结秦汉以来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司法经验基础上,根据唐王朝统治的需要⽽制定的.它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化发展到⿍盛时期的产物.>结构严谨,⽂字洗炼,体例规范,内容完备,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有代表性的⼀部法典.《唐律疏议》30卷,唐代长孙⽆忌等奉皇帝之命编撰。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部法典。
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唐代的一个繁荣时期。
以下是七年级历史开元盛世的知识点:一、开元盛世的时代背景:1.唐朝建立后,政治相对稳定,国内逐渐恢复生产,社会开始安定,国力逐步增强。
2.唐太宗贞观之治的经济政策,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改良税收制度,促进了农田生产和商业发展。
3.太宗时期,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提高官员素质,加强国家管理。
二、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成就:1.唐太宗以严明的法治、忠于宗族的政策,维护了社会稳定,巩固了帝国的统一2.贞观朝的外交政策灵活,争取了周边各国的支持和友好,避免了战争。
3.贞观朝中国的军队强大,一度出兵西域,平定了吐蕃、回纥等西域地区的叛乱。
三、文化和科技方面的成就:1.唐代文学达到了巅峰,形成了盛唐文化,代表作有《长恨歌》、《子夜歌》等。
2.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扬名海内外,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3.唐代工艺品制作精良,瓷器、丝织品、金银器等工艺品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声誉。
4.唐代绘画艺术繁荣,以名画家吴道子、张萱等为代表,创作了许多杰出的绘画作品。
5.科技方面,唐代出现了风车、甲骨文、火药和造纸术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有深远的影响。
四、经济和社会的成就:1.贞观之治的经济政策提高了农田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
2.积极发展商业贸易,唐代的海丝和陆丝贸易使中国成为当时的贸易中心。
3.交通运输发达,唐代修建了大量的运河,方便了水路交通,对商品运输有重要影响。
4.唐代社会地位增高,阶级固化,但也有一些人通过科举取得官职,社会上的流动性相对较大。
总结:开元盛世是唐代的繁荣时期,国力强盛,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达到巅峰,科技成就卓越,对世界有深远影响。
开元盛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世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唐玄宗是如何创造出盛世
导语:“开元盛世”是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贞观之治”之后出现的盛世,那么“开元盛世”是哪个皇帝所创的呢?“开元盛世”指的是713年至741年这2...
“开元盛世”是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贞观之治”之后出现的盛世,那么“开元盛世”是哪个皇帝所创的呢?
“开元盛世”指的是713年至741年这29年的时间里唐朝所呈现的盛世景象,而符合这“开元盛世”的时间段的,便是唐玄宗了。
唐玄宗出生于685年的9月8日,是唐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从712年即位以来,一直到756年才退位为太上皇。
而从唐玄宗的在位时间来看,便能看出“开元盛世”的时间就处在唐玄宗在位的45年的时间之间。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玄宗是他的庙号,因此人们经常将他称作唐玄宗。
他是李旦的三子,过继给李弘为嗣的,而李弘是李旦的兄长。
李旦是唐高宗的第八个儿子,是唐高宗与武则天所生的小儿子,曾二让皇位,第一次是让位给自己的母后武则天,第二次便是让位给自己的兄长李显。
两次的让位,使得李旦平安无事,最终在710年6月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一起发动的“唐隆政变”将韦后诛杀之后,在群臣的强烈要求之下,复位为唐睿宗。
但是复位之后的李旦一直在平衡自己的儿子李隆基与妹妹太平公主的权力,在712年便将皇位禅位给了自己的儿子李隆基,也就是之后的唐玄宗。
而在唐玄宗即位之后,唐朝的政局开始稳定下来,在他的治理之下政局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商业繁荣,唐朝国力空前强盛,就出现了人们所说的“开元盛世”,所以“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所创。
生活常识分享。
开元盛世的人物简介500字
开元盛世,又称“开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
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富强,文化繁荣,社会安定,对外交流活跃,社会充满自信。
开元盛世是唐朝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唐玄宗李隆基是开元盛世的代表人物。
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具有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
他注重选拔人才,任用贤能,整顿吏治,使得政治清明,社会秩序井然。
在经济方面,他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他还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得经济繁荣起来。
在文化方面,唐玄宗注重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倡导儒学,兴办学校,使得文化繁荣起来。
他还善于诗词音律,自己的诗词作品也颇受后人赞誉。
在他的推动下,唐诗创作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如李白、杜甫等。
此外,开元盛世还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如张九龄、姚崇、宋璟等政治家,他们为开元盛世的政治清明和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如高仙芝、王忠嗣等军事家,他们在保卫边疆、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立下了赫赫战功;如王维、孟浩然等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总之,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它标志着唐朝达到了鼎盛阶段。
这一时期的人物和事件,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武帝下开元盛世之举汉武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建设,让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较为繁荣的时期。
尤其是在他下令开元之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被称为“开元盛世”。
汉武帝下开元盛世之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对士族的控制秦朝以来,中国的封建制度一直在经历着变革和调整,而汉武帝也不例外。
他加强了对士族和豪门的控制,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统一。
他废除了王公贵族的特权地位,重新制定了官员的任命和晋升规则,避免了贵族世袭和“官二代”等问题的出现。
二、实行轻徭薄赋政策汉武帝认识到这个国家的真正实力在于人民,于是他实行了轻徭薄赋政策,降低了人民的负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他还下令减免和清除不合理的税收和征收规定,为人民造福。
三、加强科学文化建设汉武帝非常注重科学和文化建设,他下令设立了太学和博物馆,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还任命有远见卓识的人才,如张衡、李斯等,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科技创新的进程。
四、扩大对外交往汉武帝推崇和平,他下令打造了“和亲”外交政策,扩大了中国和外国的交往范围。
他派遣使节到南越、朝鲜及罗马等地,缔结了一系列的友好关系,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和民间交流。
五、重视民生建设汉武帝非常关心民生问题,他下令大规模修建水利工程,开展农田改良,推广农业技术,为百姓的生活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他还加强医疗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综合来说,汉武帝下开元盛世之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它为后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和贡献。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国家和民族也处于一个较为繁荣的时代。
作为一个杰出的统治者,汉武帝不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为后世制定了良好的发展方向,成为了后世的楷模之一。
唐朝的历史故事唐朝的历史故事(精选7篇)关于唐朝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呢?历史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七八年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不仅必要,而且非常具有实用性。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唐朝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参考!唐朝的历史故事篇1魏征乃唐太宗贞观期间的丞相,很多功绩也经常受太宗赏赐。
有次,唐太宗要赏女人给魏征,还说好像什么都赏过,唯独女人没有赏过。
魏征不敢要,说是要问过他家里的夫人。
太宗气,天子赏臣子,如何不可?满朝文武哪个不是三妻四妾。
魏征请求允许他回家问过夫人。
数日后,太宗没有忘记此事,问魏征,魏征言夫人不同意,太宗不悦。
太宗于是设宴,请近臣。
席间请来魏征夫人,问:“朕赏赐魏征女人,你为何不准?”夫人说,“国事自然由他说了算,家事须得听我的”。
太宗有气,又问,“天子赏赐臣子,是国事还是家事?”夫人无言,沉默后,坚定地说:“有她无我,有我无她!”太宗气甚,命人取来毒酒一杯,厉声道:“如此,请饮此毒酒。
”夫人举手就取,一饮而尽。
魏征着急,挡之不住,苦。
太宗问:“夫人,你饮这毒酒,味道如何?”夫人稍定,答:“与我家醋味相似。
”群臣皆大笑,太宗亦忍禁不住,高声道:“以后再遇此事,你就吃醋吧!”唐朝的历史故事篇2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相距长达27年。
在这27年中,唐王朝的中央政局波诡云谲,令后人眼接不暇。
睿宗一生,称得上富有传奇色彩,这不仅是由于他的两次登基,更主要的是由于他的“三让天下”。
睿宗第一次即位,是武则天在洛阳宫中废中宗皇帝为庐陵王的第二天。
由于这时武则天的政治经营还没有达到足以改朝换代的火候,身为她幼子的豫王李旦就被立为新君。
睿宗于是就成为继中宗之后的唐朝第五任皇帝。
一让母亲睿宗被立以后,他不仅不能在正宫上朝听政,且只能居住在别殿,武则天则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睿宗实际上是个傀儡皇帝。
垂拱二年(686)正月,她下诏复政于睿宗皇帝。
睿宗坚决表示不同意,武则天也就顺水推舟,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447、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当了四十多年皇帝,前三十年,他英气勃发,励精图治,在李世民、李治、武则天创业的基础上,把大唐王朝推向鼎盛,开创了开元盛世。
后十几年,他日渐松懈,追求享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造成“安史之乱”,大唐王朝便由盛开始转衰了。
两唐书记载,武则天在神龙政变中被赶下后之后,她的两个不争气的儿子李显、李旦先后复位,结果使唐王朝进入了混乱时期。
先是武三思、韦皇后专权,李显被毒死;后是李隆基发动政变,太平公主专权。
在这七八年的时间里,朝廷内乱不断,政变迭起,局势动荡不安。
公元712年,李隆基登基称帝,第二年诛灭了太平公主势力,牢牢控制了政权,唐王朝出现了新的希望和生机。
李隆基具有雄心壮志,他把自己的年号定为开元,就是开创新纪元的意思,立志要开创大唐王朝的新局面。
唐玄宗接手的朝廷,实际上是个烂摊子。
由于李显、李旦软弱无能,韦皇后和太平公主先后专权,结党营私,致使朝纲混乱,风气不正。
唐玄宗知道,要想开创新局面,必须重用忠诚贤良的大臣,于是,他先后选拔重用了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为宰相。
这些人都是著名贤相,他们忠诚正直,富有治国才能,辅佐唐玄宗拨乱反正,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治国策略,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为开元盛世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玄宗首先改革官僚机构,提高政府效率。
一是裁撤多余的机构和官员。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大肆收受贿赂,使“斜封官”达到数千人。
唐玄宗果断废除“斜封官”制度,毫不留情地裁掉了大批冗官,精干了官僚队伍。
二是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
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地方官吏,都以政绩为标准,能者上,庸者下。
三是重新恢复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制度,加强监督,广开言路。
四是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
通过机构改革和整治官吏,使得朝廷充满朝气,出现了政治清明、人才辈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唐玄宗把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作为治国之道,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
唐玄宗大力发展农业,鼓励开垦荒地,在边境则施行屯田,人均占有耕地达到九亩多。
开元盛世的历史开元盛世是中国唐朝的一个昌盛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这个时期的贡献、成就和影响无比深远,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四个方面介绍开元盛世的历史。
一、政治方面唐玄宗继位后,开创了开元盛世。
在政治上,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推行科举制度,全面推广律令制度,加强对内外的边境管理等。
尤其是科举制度的实行,使人才得到很好的挖掘,许多优秀的人士得以涌现出来,为唐朝的强盛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唐玄宗在国内也注重发展文化艺术,鼓励民间工艺制作,全力支持经济发展和建设农业。
他还派遣大量的外交人员出使各国,加强了唐朝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展现了唐朝强盛的国力。
二、经济方面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唐朝经济发展迅速。
在此期间,唐朝建立了自己完整的运输体系,贸易互通联系能力大大提升。
唐朝的内部通路和交通系统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这使得各地资源得以共享,为经济增长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此外,唐朝还开放了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与东南亚、南亚和中东地区的贸易往来,加强了唐朝与世界各国的联系。
如此一来,唐朝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全球的贸易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文化方面唐朝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之一,以诗歌和文学为代表的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创新。
唐朝的文学成就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珍品。
同时,唐朝的传统文化如《册府元龟》、《周礼》、《诗经》等也得到了维护和发扬。
唐朝还在制度与教育上非常注重知识普及,普及程度不大于在欧洲教育的发展方面,使得广大人民都有机会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四、科技方面开元盛世是中国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时期,唐朝在化学、农业、医学、机械等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
当时雕版印刷技术、钢铁冶炼技术、火药制造技术、制氧设备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使得唐朝的机械制造、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得到了极大的进展和改进。
中国历史趣味⼩故事简单_简短历史故事中国历史悠久,⽂化丰厚,社会⽣活中各种现象⼀般都可以找到相关典故。
典故来源于⼀些历史书上或⽂学作品中的故事和⼈物,或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国历史趣味⼩故事简单,供⼤家参考。
历史趣味⼩故事1⼥主临朝,千载⼀⼈唐太宗是个精明能⼲的皇帝,但是他的⼉⼦⾼宗却是个庸碌⽆能的⼈。
唐⾼宗即位以后,⾃⼰不会处理朝政⼤事,⼀切靠他的舅⽗、宰相长孙⽆忌拿主意。
后来,他⽴了皇后武则天,情况就发⽣了变化。
武则天本来是唐太宗宫⾥的⼀个才⼈(⼀种妃嫔的称号),⼗四岁那年,就服侍太宗。
当时太宗的御厩⾥,有匹名马,叫“狮⼦骢”,长得肥壮可爱,但是性格暴躁,不好驾驭。
有⼀次,唐太宗带着宫妃们去看那匹马,跟⼤家开玩笑说:“你们当中有谁能制服它?”妃⼦们不敢接嘴,⼗四岁的武则天勇敢地站了出来,说:“陛下,我能!”太宗惊奇地看着她,问她有什⼳办法。
武则天说:“只要给我三件东西:第⼀件是铁鞭,第⼆件是铁锤,第三件是⼔⾸。
它要是调⽪,就⽤鞭⼦抽它;还不服,⽤铁锤敲它的头;如果再捣蛋,就⽤⼔⾸砍断它的脖⼦。
”唐太宗听了哈哈⼤笑。
他虽然觉得武则天说的有点孩⼦⽓,但是也很赞赏她的泼辣性格。
唐太宗死了后,按照当时宫廷的规矩,武则天被送进尼姑庵。
这当然是她很不情愿的。
唯⼀的⼥皇唐⾼宗在他当太⼦的时候,就看中了武则天。
即位两年后,他把武则天从尼姑庵⾥接出来,封她为昭仪(妃嫔的称号)。
后来,⼜想废了原来的王皇后,⽴武则天做皇后。
这件事遭到很多⽼⾂的反对,特别是⾼宗的舅⽗长孙⽆忌,说什⼳也不同意。
武则天私下拉拢⼀批⼤⾂,在⾼宗⾯前⽀持武则天当皇后,有⼈对⾼宗说:“这是陛下的家事,别⼈管不着。
”唐⾼宗这才下了决⼼,把王皇后废了,让武则天当皇后。
武则天当了皇后以后,就使出她那果断泼辣的⼿段,把那些反对她的⽼⾂⼀个个降职、流放,连长孙⽆忌也被逼⾃杀。
不多久,那个本来已经⼗分⽆能的⾼宗害了⼀场病,成天头昏眼花,有时候连眼睛都张不开。
李隆基:家族斗争迎来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是通过两次宫廷政变才最终登上皇帝宝座的,第一次政变是在710年7月21日,李隆基以临淄王的身份,联合其姑母太平公主,诛灭了效仿武则天而欲称女皇的韦皇后,并拥立其父睿宗李旦即位。
第二次政变是在713年7月3日,李隆基以皇帝的身份诛灭太平公主势力,并迫使太上皇睿宗交出所有权力,这才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杀死两子一女武则天够狠的
武则天与高宗李治共有二女四男。
长女刚出生不久就被武则天亲手掐死,嫁祸王皇后。
长子李弘与次子李贤因为得罪武则天先后被杀,只有怯懦平庸的李显和李旦,以及酷似武则天的小女太平公主保全了性命。
高宗死后,太子李显即位。
年轻气盛的李显没想到摄政的母亲的权力比他要大很多,他册封了爱妃韦氏为皇后,并提升皇后之父韦玄贞为刺史,还要任命他为侍中。
侍中是位尊权重相当于宰相的高官。
但是岳父提升太快,遭到了中书令裴炎的反对。
中宗脱口而出:“别说一个侍中了,我就是把天下都给了他又有何不可?”
裴炎见中宗如此刚愎自用,便向武则天寻求支持。
武则天马上在乾元殿宣布了废黜中宗的命令。
中宗不服气地问母亲:“我犯了什么罪?”武则天怒斥道:“你想把天下交给韦玄贞,这难道是小罪吗?”结果中宗李显在皇位上才坐了不足两个月,就被母亲拉了下来。
武则天将中宗废为庐陵王,另立李旦为傀儡皇帝。
韦后扶助中宗渡过难关
被幽禁于房州的李显,想起母亲的厉害和残忍,日日提心吊胆,害怕自己会和前边的两个哥哥一样命丧黄泉,好几次甚至想到过自杀。
最后,还是意志力比他强的韦皇后及时劝阻,这才静下心来等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
这一等就是18年之久,18年里李显常常叹息不止,韦皇后便在旁边毫不客气地大声斥责他没有出息。
训斥完了,再慢慢劝解,鼓励他坚持下去。
因此李显对患难与共的韦后十分感激,私下许愿:“异日幸复见天日,当唯卿所欲,不相禁御。
”
中宗复位韦后一手遮天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宣布建立大周,当了14年的女皇帝。
李旦备受宫廷权力斗争的刺激,提出放弃以后的继承权。
武则天晚年重病后,大臣们发动政变恢复了李家天下。
李显即位,还是中宗。
武则天至高无上的权势让韦皇后这个儿媳妇羡慕不已,她也常想着像婆婆那样做个高高在上的女皇帝。
加上中宗既没能力又少魄力,对失而复得、来之不易的皇帝宝座并不懂得珍惜,结果朝政大权落到了韦皇后之手。
韦后荒淫奢侈,又缺乏像武则天那样的政治才能,当她抓住权力以后,就把它当成自己为所欲为的工具。
韦皇后效仿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纵容女儿安乐公主违法卖官鬻爵。
太子李重俊非韦后所生,安乐公主完全不把太子放在眼里,经常侮辱他,骂他是奴隶,甚至要求中宗废黜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以继承帝位,从而逼太子走上绝路。
708年,太子发动羽林兵叛乱,攻入肃章门,准备杀韦后和安乐公主。
中宗发兵击败太子所率军队,太子重俊被杀。
韦后已经扫除了夺取最高权力的障碍。
母女联手毒死中宗女皇美梦几成现实。
公元710年6月,中宗吃着最爱的馅饼,突然一命呜呼……
当时,韦后和安乐公主,一个想效仿婆婆武则天,一个想做皇太女,中宗便成了她们面前共同的障碍。
但要除去皇帝,她们还在犹豫……
710年,许州司兵参军燕钦融上书揭露韦后的淫乱害国:“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图危宗社。
”昏聩的中宗没有警醒,反而将之在朝廷上杖杀,心里有鬼的韦后却害怕李显事后追究,终于下定了决心。
韦后加快了行动的步伐,半个月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指使人将毒药放进中宗喜欢吃的馅饼里,中宗一命呜呼,就这样死在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的手上。
韦后秘不发丧,暗中进行人事安排和军事部署,经过精心安排之后,将中宗最小的儿子、仅16岁的李重茂暂时送上皇位,自己则临朝摄政,独揽军政大权。
李隆基手快韦后被杀
中宗死后,太平公主企图通过起草中宗遗嘱来进行权力安排,阻止韦后独揽大权,但这一计划遭到韦后及其亲党的反对。
太平公主在与韦后的角逐中处于劣势,只好按兵不动,私下与相王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密议,一时似乎风平浪静。
韦后则准备把李旦和太平公主一并除掉,然后,像武则天一样建立新的韦氏王朝。
韦后的美梦才做了19天。
710年7月21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突然里应外合发动政变,李隆基率领羽林军上万骑兵包围后宫,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迫使李重茂退位。
睿宗李旦在儿子和妹妹的拥立下,再次登上了他不感兴趣的皇帝宝座。
自作聪明施计谋太平公主反而自掘坟墓
睿宗即位后,太平公主因拥戴有功,得到睿宗的信任和宠爱。
李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但一山岂能容二虎。
在消灭了共同的敌人韦后集团之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矛盾日益激化。
太平公主不愧为武则天的女儿,她善弄权术,议政处事能力远超过睿宗,故而逐渐掌握朝政。
当时的7位宰相,有4位是其心腹同党。
为了更好地巩固自己的权势,她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不少耳目,要他们暗中监视李隆基的行动,随时向她汇报。
太平公主对李隆基的言行举止了如指掌。
延和元年(712年),天空出现彗星,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凶兆。
太平公主唆使亲信向睿宗说:“从天象的变化看,皇太子要当天子了。
”这本来是挑拨睿宗与太子的关系,可事与愿违,弄假成真。
李旦本来就对皇帝权位没什么兴趣,一直想早点把皇位让给儿子李隆基,自己好做逍遥自在、清闲无事的太上皇。
太平公主这招离间计正好成了李旦传位给李隆基的催化剂,李旦决定马上把皇位让给儿子。
无奈之下,太平公主也只好顺水推舟,建议李旦禅让皇位,但同时她又提了一个条件:由她辅佐朝政。
李旦勉强同意了。
李隆基即位之后,太平公主的势力有增无减,他们甚至准备发兵攻打皇宫,处死玄宗。
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玄宗再次抢先动手。
713年7月3日,玄宗指挥将士先后处死太平公主的党羽,赐太平公主自杀,29岁的唐玄宗开始亲政,结束了这段史称“韦后之乱”的混乱政局。
同年改元“开元”,迎来了唐朝的鼎盛时期———开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