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讲义新人教版
- 格式:pdf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20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走进历史展示两句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思考:这句话说的是谁?包含了一个什么成语?(由此引出隋炀帝,说明隋朝的暴政导致隋朝灭亡,由此进入新课学习。
)教师:隋炀帝,罄竹难书。
教师过渡:隋朝确实跟秦朝一样也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朝代,他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隋炀帝的暴政。
)失去民心的隋炀帝的倒台已经是大势所趋,各地反隋势力纷纷联合起来,抗击隋朝。
隋炀帝的统治岌岌可危。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至此隋朝灭亡。
隋朝灭亡后,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一个朝代,大家知道是哪个朝代吗?(学生:唐朝。
)是的唐朝。
唐朝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朝代,我们大家应该对它也有一定的了解,它是封建社会最鼎盛的一个朝代。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唐朝的历史,去了解那段鼎盛的时期。
二、跟随教材,重温历史一、唐高祖:隋朝灭亡,一统天下教师:讲授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么?学生回答:不是,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
展示:唐高祖李渊的图片。
教师要求学生学生自读课文,标划重要的知识点。
(包括唐的建立者、时间、都城以及第二个皇帝是谁?他又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学生: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唐太宗,他是经过玄武门之变夺得大权登上皇位的。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2)的全部内容。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本课分析本课分析《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整个历史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该单元的主题是“隋唐时期历史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该单元的主题是“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历史上也声名显赫。
本课则揭开了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原因。
本课内容包括三个子目治”和“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原因。
本课内容包括三个子目,,第一目是“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介绍了唐朝的建立、唐太宗的治理措施以及“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等内容;第二目是“女皇帝武则天”,讲述了武则天登上皇位第二目是“女皇帝武则天”,讲述了武则天登上皇位,,以及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措施及影响以及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措施及影响;;第三目是“开元盛世”,介绍了唐玄宗的改革措施以及他统治时期出现的“开元盛世”的局面。
三部分内容以时间为序三部分内容以时间为序,,围绕唐朝走向盛世的过程展开。
“贞观之治”开创了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创了盛世局面,,武则天统治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则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时期。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要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即位之后国内面临的复杂问题要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即位之后国内面临的复杂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各自采取的政策措施。
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各自采取的政策措施。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从小学习唐诗学生从小学习唐诗,,对唐朝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阅读史书和观看影视剧阅读史书和观看影视剧,,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历史也有所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的历史也有所了解,,学生对这一课的历史兴趣应该很高。
兴趣应该很高。
整体设计整体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时空观念时空观念1.1.了解唐朝的建立。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认识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掌握唐朝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认识一个时期的繁荣。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朝繁荣昌盛的时代氛围,增强民族自豪感。
认识到繁荣背后是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原因。
2.教学难点: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3.课堂讲解(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①介绍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②分析贞观之治的表现及其原因。
(2)唐玄宗与开元盛世①介绍唐玄宗的治国策略。
②分析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其原因。
4.课堂讨论(1)对比分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讨论两个时期繁荣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从唐朝繁荣的背后,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5.案例分析以唐朝繁荣为例,分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之间的相互关系。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1)熟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点。
(2)结合本节课内容,写一篇关于唐朝繁荣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导入新课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6—8页)1.唐朝的建立:(1)背景: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2)建立: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宗即位: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①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②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③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唐太宗的主要政策和措施:①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最著名的谏臣:魏征)②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③政治: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⑤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14页第一段)4.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广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8-9页)1.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共掌朝政: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
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3.周朝建立: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
4.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5.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试讲题目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在讲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激趣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大家请坐!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吗?他有哪些历史贡献?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贞观之治”:
师:(课件出示“贞观之治”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哪位君主开创了“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形成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客观,很到位;
三、“开元盛世”:
师:课件出示“开元之治”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哪位君主开创了“开元之治”?
谁为“开元之治”奠定了基础?开元盛世形成的历史原因。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
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建立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618年,李渊推翻隋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唐太宗。
)3.(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图片:从唐太宗的名言,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由此总结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观原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边疆管理。
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4.(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的一定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人物图【教学过程】—、复习提问①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②科举制创立的标志。
二、导入新课以一首唐诗即杜甫的《忆惜》:“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倶丰实。
”开篇,引导学生回答此诗描绘了怎样的盛世景象?教师叙述:诗中描写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
那么,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社会到底繁荣到何等景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讲授新课(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随后平定了全国。
2.继唐高祖之后,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广纳人才,知人善任。
4.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5.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6.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7.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一篇介绍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文章。
文章主要阐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通过实施一系列、经济、文化改革,使得国家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
本文旨在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全面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时代背景、主要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此外,学生应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时代背景、主要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时代背景、主要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对后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繁荣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唐朝会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时代背景、主要措施。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对后世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教师讲解:针对讨论成果,进行总结讲解,深入剖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历史意义。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经济、文化特点。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