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开元盛世
- 格式:pdf
- 大小:755.82 KB
- 文档页数:9
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唐代的一个繁荣时期。
以下是七年级历史开元盛世的知识点:一、开元盛世的时代背景:1.唐朝建立后,政治相对稳定,国内逐渐恢复生产,社会开始安定,国力逐步增强。
2.唐太宗贞观之治的经济政策,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改良税收制度,促进了农田生产和商业发展。
3.太宗时期,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提高官员素质,加强国家管理。
二、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成就:1.唐太宗以严明的法治、忠于宗族的政策,维护了社会稳定,巩固了帝国的统一2.贞观朝的外交政策灵活,争取了周边各国的支持和友好,避免了战争。
3.贞观朝中国的军队强大,一度出兵西域,平定了吐蕃、回纥等西域地区的叛乱。
三、文化和科技方面的成就:1.唐代文学达到了巅峰,形成了盛唐文化,代表作有《长恨歌》、《子夜歌》等。
2.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扬名海内外,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3.唐代工艺品制作精良,瓷器、丝织品、金银器等工艺品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声誉。
4.唐代绘画艺术繁荣,以名画家吴道子、张萱等为代表,创作了许多杰出的绘画作品。
5.科技方面,唐代出现了风车、甲骨文、火药和造纸术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有深远的影响。
四、经济和社会的成就:1.贞观之治的经济政策提高了农田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
2.积极发展商业贸易,唐代的海丝和陆丝贸易使中国成为当时的贸易中心。
3.交通运输发达,唐代修建了大量的运河,方便了水路交通,对商品运输有重要影响。
4.唐代社会地位增高,阶级固化,但也有一些人通过科举取得官职,社会上的流动性相对较大。
总结:开元盛世是唐代的繁荣时期,国力强盛,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达到巅峰,科技成就卓越,对世界有深远影响。
开元盛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世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初一历史开元盛世知识点归纳开元盛世是中国唐朝初年的一个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有很多特点和重要事件。
下面是关于开元盛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政治:1.唐太宗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一系列治国措施。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包括设立重臣,制订官制,建立殿试科举制度等,以及进行军事和颁布法律制度,使得唐朝政权更加稳固和富强。
2.宰相魏征:魏征是唐太宗时期的重要宰相之一,他主持了贞观政权的行政和军事事务,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致力于国家治理和文化建设。
3.赋税制度:在唐朝的开元盛世时期,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主要依靠土地赋税和商业税收。
这种赋税制度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二、经济:1.国家重视农业:开元盛世时期,唐朝实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包括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产量、保护农田水利等,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
2.文化产业兴盛:在开元盛世时期,唐朝的文化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普及。
唐朝的士人也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3.商业和海外贸易:开元盛世时期,唐朝的商业和海外贸易得到了极大发展。
长安成为了繁荣的商业中心,土特产和奢侈品都在市场上流通。
唐朝还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与丝绸之路上的各国进行交流。
三、文化:1.文人墨客:开元盛世时期,唐朝涌现了许多才华出众的文人墨客。
他们以文学才华闻名于世,如王勃、杨炯、杜甫、李白等。
2.诗词歌赋的繁荣:开元盛世是唐代文学的鼎盛时期,诗词歌赋达到了顶峰。
唐代的许多著名诗人都在开元盛世时期活跃,他们通过吟咏山水、抒发情感等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爱情等的思考和感悟。
3.书法和绘画的发展:开元盛世时期,书法和绘画艺术得到了大力推崇和发展。
唐代的书法家、绘画家以优雅、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的欣赏者。
综上所述,开元盛世是中国唐朝初年的一个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七年级历史开元盛世知识点
一、开元盛世的含义
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的一个时期名称,指的是唐朝在这一时期的政治稳定和繁荣昌盛,文化、经济方面的发展变化。
二、开元盛世的时期
唐玄宗时期中的开元二十四年至三十三年共十年的时间,被称为开元盛世时期。
三、唐玄宗的治理策略
唐玄宗在治理国家时采用了开明的政策,比如他积极推行科举制度,限制官员的权力,大力发展经济,创新制度等等。
四、唐朝的经济变化
在唐朝的开元盛世时期,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种植业和手工业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非常繁荣。
五、文化艺术的发展
唐朝开元盛世时期,文学、艺术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涉及很多领域,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唐代的诗人杜甫、李白等都是开元盛世时期的文学翘楚。
六、科技的创新和进步
在唐朝的开元盛世时期,科技创新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隋朝时期创制的青瓷,便在唐朝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同时,唐代的铸铁技术也比较先进,还广泛使用火药武器,如火枪、火箭等。
七、官员选拔制度的改革
唐玄宗时代,科举制度逐渐完善,进入了新时代。
在三品以上官员中,要进行失职行为责任追究。
这一措施使得唐朝的社会制度得到极大改革和创新。
以上就是关于七年级历史开元盛世知识点的介绍,通过学习和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开元盛世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重要性。
一、教材分析《开元盛世》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唐玄宗即位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的历史。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开元盛世的出现原因、表现以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开元盛世的出现原因、表现及其影响;认识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1. 开元盛世的出现原因2. 开元盛世的表现3. 开元盛世的影响四、教学难点1. 开元盛世的出现原因2. 开元盛世的影响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唐朝在哪个时期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这一时期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1)开元盛世的出现原因是什么?(2)开元盛世的表现有哪些?(3)开元盛世对唐朝产生了哪些影响?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思考。
4.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讲解开元盛世的出现原因、表现及其影响。
5. 巩固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开元盛世的特点,并思考开元盛世对唐朝的影响。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开元盛世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7.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以及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开元盛世的出现原因、表现及其影响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第3课时开元盛世(总第3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唐玄宗统治前期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以及经济上繁荣的表现的知识。
2、理解开元盛世就是唐朝的全盛时期。
【学习重点】开元盛世;唐都长安。
【学习难点】农业工具的改进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政治上(开元之治):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①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②整顿地方吏治;③崇尚节俭。
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2、经济的繁荣:⑴农业:①兴修水利工程;②农作物种植上: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蔬菜品种增多、饮茶之风盛行;③农具改进:唐朝时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和;④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
⑵手工业: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②陶瓷业:代表作有越窑、刑窑和(最著名的)。
⑶商业:①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扬州和。
②长安:不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的大都市。
3、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时期,历史上称为“”。
了解: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后在唐末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907年唐朝灭亡。
二、合作探究:1、假如你是唐朝一位农民,请你向同学们描述你一天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当时你都使用什么劳动工具?种什么?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用什么?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句诗赞颂的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什么盛世局面?你能归纳一下该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及启示吗?。
3、请结合本课所学,对当今创建“和谐社会”提一条好的建议。
三、巩固训练:1、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是()A、文明初露曙光B、分裂奔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2、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3、以上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七年级历史下册《开元盛世》知识点复习湘教版知识点1、开元之治的形成原因:唐玄宗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图治”。
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员下放到地方任职,亲自考核县令政绩。
烧毁珍宝,戒奢从简。
2、唐玄宗与唐太宗统治政策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吏治,重视农业生产,都注意戒奢从简,都出现了治世局面。
3、盛世经济的繁荣一、农业兴修水利工程,农耕技术发展,南方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蔬菜新品种大都从西域传入,饮茶之风全国盛行。
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二、手工业丝织技术高超,花样品种多。
陶瓷业的发展,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
三、商业大都市长安:宏伟富丽,分为坊和市,街道整齐,人口突破上百万,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繁荣的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5、唐朝灭亡:安史之乱后,唐朝日渐衰落,907年灭亡。
6、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课后练习开元年间,唐玄宗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重用贤才,实行改革,稳定政局,加快了经济的发展。
当时国家的统一,政权的强大,唐太宗、武则天时期奠定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劳动人民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加之中外文化经济的交流,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进步。
在唐玄宗统治的开元年间,唐王朝达到鼎盛时期。
但是,在取得成就后,他就变得骄奢了,大臣进谏也听不进去。
不久,奸臣李林甫被重用,进谏的路也被堵死,没人向他进谏,他便一味地随心所欲了。
从此,开元年间的清明政治向他后期的“天宝”乱世发展,直至最后被边防叛军逼出长安,唐朝从此走向衰落。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谁的统治?他统治前期和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你有何启示?材料从哪些方面说明了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答案:唐玄宗。
前期进入盛世,后期由盛转衰。
启示略。
提示:唐玄宗本人的励精图治;前代奠定的基础;劳动人民的创造;中外文化的交流。
【七年级历史开元盛世教案优秀范文】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盛世的时期。
其中,唐代的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
在本次的历史课堂中,我将和同学一起学习关于唐代开元盛世的历史知识,了解这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通过辨析历史文献及历史考古成果,互动讨论和归纳总结等方式,使同学们:1. 了解唐代开元盛世的基本概念,分析其特点和意义。
2. 掌握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教师讲解、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交流、研讨、思考中充分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过程:1. 唐代开元盛世概念:教师简述唐代开元盛世的历史背景和概念,并分析其特点和意义,以此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政治:讲解唐朝的政治制度,唐太宗李世民的君臣关系和政治理念以及唐朝的政治稳定等方面的内容。
3. 经济:掌握唐朝的经济状况、沿海贸易、水利建设、农业发展、繁荣的手工业、对外贸易等内容。
4. 文化:讲解唐代的绘画、雕塑、书法、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等方面的内容,向同学们介绍唐代文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5. 科技:讲解唐代的科技领域,如制瓷术、造纸术、丝绸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技术、铁铸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以此展现唐代开元盛世的科技成就。
6. 讨论与总结:进行互动讨论,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确保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本节课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通过课堂互动讨论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表现出良好的互动讨论氛围。
2. 学生评价:本节课内容丰富,生动形象,而且讲解详细。
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唐代开元盛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收获颇丰。
五、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了解唐代开元盛世的历史特点和发展情况,掌握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七年级历史下册开元盛世知识点整理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发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
这个时期被视为唐代最繁荣、最富庶的时期之一。
在七年级历史下册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开元盛世的一些知识点,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开元盛世是在唐玄宗贞观之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在这个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国力强盛,社会稳定,国内外交往频繁。
以下是开元盛世的几个重要方面:1. 经济繁荣:开元盛世是唐代经济高度繁荣的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发展。
农田的开垦和水利灌溉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大幅增加,而手工业的发展则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此外,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海外贸易的增加,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2. 科技进步:在文化方面,开元盛世见证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屈原、杜牧、王维等诗人的作品在这个时期得以创作,形成了唐代文学的独特风格。
同时,书法、绘画和音乐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科技方面,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发明的出现对后世影响深远。
3. 政治体制:开元盛世的政治体制相对稳定,采取了贞观之治的模式。
唐玄宗采纳了贤臣李林甫的建议,推行了“马上法官”制度,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节俭政策,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4. 对外交流:开元盛世是东亚各国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
唐玄宗在位期间,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修筑了连接长安和洛阳的大运河,方便了与外界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唐朝还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东南亚和日本等国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综上所述,开元盛世是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为唐代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时期,经济繁荣、科技进步、政治稳定和文化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它不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们应该珍惜这段历史,学习其中的智慧和经验,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提供启示。
第3课《开元盛世》教学设计——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学习小组评价量规
使者前来学习……,我利用这个情景组织学生展示、质疑、分析、归纳,通过学生展示了解开元之治的措施、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
本课教与学的过程中,我适时点拨与引导,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学生自己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嘴,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这使我感受到,自然恰当的教学方法、细腻明确的设计意图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还能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历史学习成了富有生命意义的活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唐太宗李世民与唐玄宗李隆基的统治措施,掌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特点及其在唐朝历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及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自豪我国古代文明,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统治措施、特点及其在唐朝历史上的地位。
2. 教学难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及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唐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统治措施、特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及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4. 讲解与展示: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讲解。
5. 课堂小结:总结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特点及其在唐朝历史上的地位。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意义。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问题和原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统治措施。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方面。
4. 课程测试:进行课程测试,检验学生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认知水平。
六、教学内容6.1 贞观之治的形成唐太宗李世民的即位和贞观之治的概念李世民的治国理念和政策贞观之治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6.2 贞观之治的成就贞观之治期间的军事扩张和边疆政策社会秩序的改善和法律的严格执行文化教育和科举制度的发展6.3 贞观之治的衰落晚年李世民的政治问题和个人失误权臣和宦官的崛起对政治的影响贞观之治结束的标志和原因七、开元盛世的出现7.1 唐玄宗李隆基的即位和开元盛世的概念李隆基的治国理念和政策开元盛世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7.2 开元盛世的成就开元盛世期间的对外交往和贸易发展科技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艺术繁荣和文化成就7.3 开元盛世的衰落晚年李隆基的政治问题和个人失误边疆危机和社会矛盾的加剧开元盛世结束的标志和原因八、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比较8.1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异同两位帝王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改革的比较两个时期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比较8.2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历史意义两个时期对唐朝的强大和繁荣的贡献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九、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影响9.1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对唐朝的影响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国家的长期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的推动9.2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对后世的影响历史学家对两个时期的评价和研究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对后世政治、文化、社会的影响十、总结与反思10.1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总结对两个时期的成就和问题的总结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历史意义的反思10.2 学生自我反思学生对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和收获的反思学生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理解和感悟的分享10.3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研究和思考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历史意义十一、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案例分析11.1 贞观之治的案例分析分析李世民推行“贞观新政”的具体措施和效果通过案例阐述贞观之治期间的政治改革对社会的影响11.2 开元盛世的案例分析分析李隆基实施“开元之治”的具体政策和成果通过案例展示开元盛世期间的经济、文化发展对国家的贡献十二、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历史评价12.1 贞观之治的历史评价引用历史文献和学者评价,分析贞观之治的历史地位讨论贞观之治对唐朝及后世的影响12.2 开元盛世的历史评价引用历史文献和学者评价,分析开元盛世的历史地位讨论开元盛世对唐朝及后世的影响十三、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启示13.1 政治治理的启示从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总结出的政治治理经验对现代政治治理的启示和借鉴13.2 文化发展的启示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期间的文化成就对现代文化发展的启示如何从历史经验中吸取推动文化创新的因素十四、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现实意义14.1 历史教育的意义通过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教育,强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讨论历史教育对塑造公民意识的重要性14.2 爱国主义教育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作为中国古代辉煌历史的代表,如何体现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十五、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教学反思15.1 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反思反思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探讨如何更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15.2 学生学习情况的反思分析学生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问题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15.3 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反思评价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教案设计的有效性讨论如何通过教学评价来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统治措施、特点及其在唐朝历史上的地位。
第2 、3课、“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
“开元盛世”。
2.思想教育:①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进一步调整了统治政策,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政治经济措施,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
使学生认识,人民群众与阶级斗争在历史进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②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她对唐朝历史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承前启后方面。
因此,她在历史上也是一位应该被肯定的皇帝。
③唐玄宗前期,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3.能力培养:通过史实的学习,帮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培养学生运用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培养历史人物的功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三、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探讨了隋朝历史的有关问题。
请同学们回忆隋未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和结果?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的形势下,唐朝建立起来。
一、唐朝建立1.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到624年,唐朝大体上统一了全国。
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在黄河流域进行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都是李世民负责指挥的,其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成为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
二、“贞观之治”当时,统一全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的渴望,是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前提。
李世民顺应历史潮流,完成统一事业,对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
李世民就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
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强盛,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归纳整理唐太宗的政绩主要内容。
第3课开元盛世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因为盛世最重要的反映是经济方面的繁荣。
古代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
唐朝开元年间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农耕技术的发展、蔬菜新品种的传入、茶叶的种植以及农业工具的改进等方面。
手工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丝织业和陶瓷业技术的提高方面。
商业的繁荣则主要通过对长安城的介绍来体现。
盛世经济的繁荣的表现如下:(1)农业:修建了40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大量栽培早稻,一年两熟耕作制度已经出现;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
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那时人们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了,积极抗旱,治理蝗灾。
(2)手工业: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
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
越窑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造型美观,是世界艺术的珍品。
(3)商业:唐朝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长安城里人口上百万,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人士,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
(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
曲辕犁:晚唐时陆龟蒙的《耒经》,记载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重大改进有三处:①长直辕改成了短曲辕。
旧式犁长一般为今9尺左右,前及牛肩;曲辕犁长合今6尺左右,只及牛后。
犁架变小重量减轻,便于回转,操纵灵活,节省畜力。
由旧式犁的二牛抬杠变为一牛牵引。
而且,由于占地面积小,这种犁特别适合在南方水田耕作,所以在江东地区得到推广。
②加装了犁评。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1、618年,李渊 建立唐朝,以 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 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2、626年,李世民 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革新措施:①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
进一步完善 三省六部制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表现: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君民关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二、女皇武则天(1)称帝:武则天改国号为 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作用: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和发展 ,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三、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1)背景: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
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2)改革措施:①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②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③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表现: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 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