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自治县县情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小城镇建设论文(精选8篇)小城镇建设论文(一):论文题目:新型城镇化助力镇宁同步小康摘要:镇宁自治县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山水城市和美丽乡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百花齐放”。
镇宁自治县以“产业兴城镇、绿色显安宁”为主题,按照“全域镇宁、产城互动、景城一体、城乡统筹”要求,大力建设以“五型城市”为载体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力求“建一流精品,传千年经典”。
应势而谋提高城镇化质量镇宁抢抓安顺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镇宁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的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山水城市和美丽乡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百花齐放”。
抓产城融合。
坚持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三次产业为支撑,产、城、园联动,实现空间上产城共进、布局上功能分区,建设充满活力的开放创新型城市。
优化工业园区布局,构成三大工业产业园区鼎足成型,就地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6260人就业。
促进山地农业产业与城镇化互动融合,各级各类农业产业示范园各具特色,带动1.07万农民增收致富。
推动总部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发展,晨春石业、顺立达纺织、汇景纸业、天韵石尚等基地总部先后启动建设,西南石材交易中心、镇宁电商物流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相互支撑。
抓绿色协调。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规划设计充分融合镇宁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元素,建设内涵多元的山水田园型、绿色生态型、历史文化型城市。
做好山与水的文章。
紧紧围绕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目标,依山傍水进行规划发展,建设真武山、云盘山、蝴蝶山、青龙山等一批山体公园,打造红旗湖公园,推进白马湖森林公园建设,美化穿城河沿岸生态景观,山水田园城市初具规模。
经营好绿色生态资源。
重点实施城市绿化工程,推进山体、通道、道路、景观绿化建设,打造百里绿色长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9.32%,绿色生态的城市概念深入人心。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xx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仅供参考报告摘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隶属贵州省安顺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分水岭之间。
地处东经105°35’至106°1’,北纬25°25’至26°11’。
东与安顺市西秀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相邻;南濒北盘江与黔西南自治州望谟、贞丰两县隔江相望,西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北与普定县、六枝特区毗邻。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宁。
全县土地面积1713.3平方公里,总人口386264人(2013年)。
镇宁境内长期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仡佬族等23个民族。
辖4个街道、8个镇、3个乡,4个社区。
2013年,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3549万元。
镇宁境内的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瀑布之一。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9年4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该xx项目计划总投资11226.4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862.6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94%;流动资金2363.7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06%。
达产年营业收入17429.00万元,净利润2852.4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677.2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3.88%,投资利税率40.35%,投资回报率25.41%,全部投资回收期5.44年,提供就业职位268个。
陶粒是一种在回转窑中经发泡生产的、主要用于作隔热耐火材料的骨料,我国陶粒砂主要用于石油支撑剂,是需求量最大的陶粒砂品种之一。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xx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概述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研究分析第三章产业调研分析第四章建设规划第五章土建工程分析第六章运营管理模式第七章项目风险评价分析第八章 SWOT分析第九章实施进度计划第十章项目投资情况第十一章经济评价分析第十二章项目结论第一章概述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xx投资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该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依托xxx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xx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17000.00万元。
中文名: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面积:119平方公里人口:6.7万余人地理位置:城关镇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距省会贵阳130公里,距安顺市30公地方特产:农产品有荸荠、生姜、花生、地萝卜、脱毒马铃薯企业发展镇党委、政府对引进企业实行“三提供”,即:提供资源、提供场地、提供服务,为外来企业的安家落户创造优越的环境,2003年底已发展5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6个,乡镇企业总产值达3080万元.农业经济党委、政府立足镇情,着力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农产品有荸荠、生姜、花生、地萝卜、脱毒马铃薯等,形成了以永合、大山等村为主体种植桃子、李子、樱桃的果林园基地,以水井、王关、地坝、玉京等村为龙头的蔬菜基地,以祝英、民新等村为示范带动20余个村生姜网络。
涌现出荸荠专业村—五里坪村、蔬菜专业村—王关村等特色经济作物村寨。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城镇建设围绕县委、政府提出“建大县城、促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县城建设进程加快,城区管理日益社会化,各街道社会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现共有大小辅面968个,宾馆饭店108家。
辖区内单位创建安全文明小区39个,“安全文明院落”40个,安全文明单位40个。
组建文娱队5个,150余人。
组建成立各街道治安联防队9个,共45人。
辖区内有较为齐全的卫生医疗和幼儿教育场所及一定数量的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设施;城区经济发展迅速,且各具特色。
如处于县城中心的东街辖区内的顺成街如今已发展为服装一条街,城郊的镇坝街、西街发展为农产品集贸市场,人民路辖区内的凹厂地段发展为夜间小吃一条街,城区内贵黄公路沿线发展为饮食服务一条街。
简介城关镇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距省会贵阳130公里,距安顺市30公里,距黄果树瀑布风景区15公里。
全镇总面积119平方公里,辖48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一个社区居委会。
居住着汉、布依、苗等少数民族。
共有6.7万余人。
布依族布依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现有2545059人,其中贵州省有200多万人,占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
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荔波、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市)。
其余散居于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
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布依文,但未能普遍推广,现在通用汉文的较多。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的历史较为悠久。
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红水河流域还是中国最重要的林区之一。
民族历史的来历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
布依族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渊源关系。
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新中国成立后,才称为布依族.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同一个民族,都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只是壮族主要生活在广西,布依主要生活在贵州。
如今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
也有人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
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越”,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民族名称。
布依族人民自宋代起,历朝都有反抗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的农民起义斗争,在近代史上,又进行过反对外国教会,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
民族饮食食俗布依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地区贵州省一带。
其余散居于云南、四川、广西等省。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的历史较为悠久。
布依人闲时每日两餐,忙时三餐。
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
多以木罐、鼎罐炊饭,有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苞谷粑、米线、饵块、豌豆粉、米凉糕等花色品种。
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
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
镇宁县镇宁县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
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山区县。
镇宁县是中国山地地貌较为发达的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镇宁县地势复杂多样,山地占据大部分区域,常年被云雾缭绕,被誉为“贵州云雾第一县”。
最高峰为拴马山,海拔1715米。
山区地势陡峭,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境内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如苟寨风景区、观云峡、王家草原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观赏。
镇宁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在14摄氏度左右,年降水量约为1800毫米。
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镇宁县成为了贵州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等;此外,还有大量的特色经济作物,如茶叶、葡萄、稻谷等。
农业不仅是该县的经济支柱,也是居民生活的重要来源。
除了农业,镇宁县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据调查,镇宁县拥有煤炭、锰矿、铜、铁、钼、银等矿产资源。
这些矿产资源为该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
特别是近年来,镇宁县积极引进技术和资金,开展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加工,推动了该县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在文化方面,镇宁县是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核心区域,布依族和苗族是该县的主要民族。
镇宁县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布依族和苗族的传统文化。
每年的布依苗族传统节日,如“苗族花山节”等,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此外,镇宁县也积极推动着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
全县已建成多所学校、医院和道路,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同时,镇宁县也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修建了高速公路和铁路,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
总的来说,镇宁县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独特文化和快速发展的地方。
山水相融、文化丰富的镇宁县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和投资。
未来,随着镇宁县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完善,相信该县将会在贵州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安顺市镇宁县产业调研报告安顺市镇宁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是贵州省重要的农业县。
本次产业调研报告将重点关注镇宁县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三个主要产业,并评估其发展潜力和存在的问题。
镇宁县的农业产业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以粮食、油料和经济作物为主。
该县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具有较大的潜力。
农业规模不大,但农产品品质优良,市场竞争力强。
该县在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科学种植技术和高效农业生产装备。
因此,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机械化是该县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工业是镇宁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该县以冶金、化工和机械制造为主要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发展潜力。
工业企业集中分布在县城和各个乡镇,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效应。
然而,镇宁县在工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职工素质相对较低,缺乏高技能人才和创新能力。
此外,工业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科技投入,导致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较弱。
因此,加强职工培训和知识技能更新,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产品升级,是该县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镇宁县的旅游业潜力巨大,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该县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镇宁风景名胜区,以及天坑群、溶洞、森林公园等众多旅游景点。
然而,该县旅游业发展仍存在问题。
一方面,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酒店、餐饮等配套设施不完善。
另一方面,旅游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市场开发和产品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因此,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推广力度,是镇宁县发展旅游业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镇宁县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仍面临着种种问题。
为了促进镇宁县的产业发展,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加强职工培训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推动工业企业的发展和升级;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镇宁县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只有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才能促进镇宁县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第57卷 第9期 广 东 蚕 业 Vol.57,No.09 2023年9月 GUANGDONG CANYESept . 2023·31·DOI :10.3969/j .issn .2095-1205.2023.09.09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宋 磊(安顺市林业科技推广站 贵州安顺 561000)摘 要 通过林下种植、养殖等方式发展林下经济,可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促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文章以贵州省安顺市林下经济发展为例,介绍了林下经济的内涵及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分析了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升林下经济效益、促使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林下经济;资源利用;产业培育;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3)09-31-04《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的总体思路是明确林下经济产业定位,扩大林下经济发展规模,优化林下经济发展布局,延伸林下经济产业链条。
林下经济发展,不仅可以丰富林业经济产业结构,同时能够提升资源利用价值,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如何解决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林业进一步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1林下经济的内涵与重要性1.1 林下经济的内涵林下经济是以森林资源与林地资源为载体,通过发展林下种植、养殖、采集、旅游等行业,丰富林业经济结构,使林业资源与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林下经济包含林下产业、林中产业与林上产业三个方面[1]。
在林下经济发展中,不仅要做好林木管理,同时要结合当地生态环境、产业特点,选择适合的林上、林中、林下产业,利用共同发展的方式提升林下经济水平,促使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1.2 安顺市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2021安顺市林下经济发展利用林地面积达124.17万亩,总产值46.46亿元,为安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色林业产业、林下经济已经成为安顺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分水岭,隶属安顺市。
地理位置处东经105°35’至106°1’,北纬25°25’至26°11’。
东与安顺市西秀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相邻;南濒北盘江与黔西南自治州望谟、贞丰两县隔江相望,西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北与普定县、六枝特区毗邻。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宁。
全县土地面积1713.3平方公里,总人口386264人(2013年)。
镇宁境内长期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仡佬族等23个民族。
辖4个街道、8个镇、3个乡,4个社区,2个居委会、365个行政村,1750个村(居)民组。
镇宁境内的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瀑布之一。
互联网免费留学领跑者-留学360非常看重镇宁县美国留学市场,现招收镇宁县美国留学代理:留学360,隶属于上海叁陆零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互联网留学办理、教育投资、海外投资、海外置业以及网络运营,是全球互联网留学领跑者,公司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新西兰、爱尔兰、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30多个国家的800多家教育机构签约建立合作关系,协议覆盖了3000多所海外大中小学,拥有经验丰富的留学咨询专家组成的留学专家团,其中78.6%拥有海外名校留学背景,高效有序的留学咨询系统和安全快捷的后勤保障队伍,为留学生提供从咨询、申请、签证、接机及住宿等留学一条龙服务。
历程8年,公司已为数万名中国学生提供了留学咨询和院校申请。
留学360为留学代理机构提供的服务包括:真实可靠的海外学校合作资源,帮助合作机构和国际院校合作。
合作开展留学推广展览展示活动,定期安排海外学校考试和面试活动。
专业、高效的留学方案设计及院校课程选择服务。
高成功率的名校(高中、本科、硕士)课程申请服务。
一对一的学生录取后的后续服务。
完整专业的留学咨询顾问培训服务。
专业直接的合作办学项目策划和设立。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地理地貌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
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
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
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
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县和毕节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
日照时数在1200~14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3)第一节调整目的、主要任务 (3)第二节调整原则、依据 (4)第二章规划调整背景 (10)第一节区域概况 (10)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1)第三节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13)第四节规划调整的必要性与要点 (18)第三章规划调整方案........................................................................................... - 21 -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 21 -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及规划目标调整............................................................ - 21 - 第三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 24 - 第四节土地用途分区......................................................................................... - 31 - 第五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 33 - 第四章重点区域的土地利用调控...................................................................... - 35 - 第五章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 38 - 第一节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 38 - 第二节基本农田划定......................................................................................... - 38 -第三节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的措施................................................................ - 40 - 第六章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 43 - 第一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目标.................................................................... - 43 - 第二节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 ............................................................................ - 43 - 第三节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措施................................................................ - 44 - 第七章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 46 - 第一节生态保护目标....................................................................................... - 46 - 第二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 - 46 - 第三节土地生态建设的管控措施.................................................................... - 47 - 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 49 - 附表...................................................................................................................... - 51 - 附表1 土地利用现状表(2014年)............................................................ - 51 - 附表2 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52)附表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53)附表4 土地用途分区调整表 (54)附表5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表 (54)附表6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分解表(到乡镇) (55)附表7 基本农田调入调出情况表(到乡镇) (56)附表8 土地整治重点项目表 (57)附表9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清单 (58)前言近年来,镇宁自治县抢抓国发2号文件、黔党发15号等重要机遇,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域”主基调指引下,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战略。
1.古镇概况 (2)1.1区位关系 (2)1.2社会发展及产业概况 (2)1.3自然环境 (2)1.4道路交通 (2)1.5镇区建设现状 (2)2. 规划依据 (2)3. 价值评估 (3)3.1古镇风貌构成 (3)3.2价值评估 (5)3.3主要存在的问题 (6)4.古镇改造提升规划设计总则 (8)4.1规划核心任务 (8)4.2规划目标 (9)4.3规划理念 (9)4.4规划范围 (9)4.5立面修复设计力度分级及政府补贴建议 (9)5.城镇产业发展策略 (10)5.1农业深度体验 (10)5.2特色贸易集市 (10)5.2民族特色文化体验 (11)5.2休闲度假住宿 (11)6.镇区整合功能规划 (11)7.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11)8.镇区景观结构规划 (12)9.镇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10.镇区夜景规划 (12)11. 建筑立面改造设计 (12)11.1建筑改造理论基础 (12)11.2建筑改造设计理念 (13)11.3建筑风貌与质量现状 (13)11.4建筑风貌保护更新方式 (14)11.5保护与修复设计的方法 (14)11.6保护与修复设计的内容 (14)12. 单体建筑设计 (15)12.1江龙镇殡仪服务中心设计 (15)12.2江龙镇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设计 (16)13. 街道环境与景观控制指引 (17)13.1街道景观 (17)13.2道路铺地 (18)13.3街区绿化 (18)14. 重点历史建筑保护修复的相关技术措施 (18)14.1废旧拆除 (18)14.2清洁加固 (18)14.3替换修复 (18)14.4屋面修复 (18)14.5地面的保护 (18)14.6油漆表面处理 (18)14.7防腐防虫 (19)14.8防潮设计 (19)14.9防火设计 (19)14.10屋面防水 (20)14.11建筑节能 (21)15.城镇出入口节点空间设计说明 (21)15.1设计理念 (21)15.2城镇出入口节点空间的改造设计 (21)16. 峡谷区公园景观概念设计 (22)16.1基本概况 (22)16.2设计依据 (22)16.3设计目标 (22)16.4设计原则 (22)16.5总体设计思想 (22)16.6功能分区 (23)16.7植物配置 (23)17.投资估算 (24)17.1投资估算的依据 (24)17.2投资估算 (24)18.实施保障建议 (26)1.古镇概况1.1区位关系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分水岭,隶属安顺市。
第57卷 第6期 广 东 蚕 业 V ol.57,No.06 2023年6月 GUANGDONG CANYEJune . 2023·61·DOI :10.3969/j .issn .2095-1205.2023.06.20浅谈镇宁县秸秆饲料化利用柳福生(镇宁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贵州安顺 561200)摘 要 文章介绍了镇宁县秸秆利用现状,阐述了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必要性和工作重点,分析了现阶段秸秆饲料化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工作措施及努力方向,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 秸秆;饲料化;利用;镇宁县 中图分类号:S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3)06-61-0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化利用”的原则,镇宁县持续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产业化格局,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3]。
1秸秆利用现状全县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油菜、大豆、薯类等。
根据以基层乡镇为单位,各村摸排调查统计,再加上县级能源站系统监测,可知2022年主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10.57万t ,可收集量为8.76万t ,可利用量为7.87万t ,秸秆综合利用率约89.78%,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达到预期效果,有效防止了秸秆焚烧,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
全县主要农作物秸秆肥料化5.1万t ,饲料化3.9万t ,基料化、能源化0.4万t ,原料化0.09万t 。
2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必要性贵州安顺作为传统农业城市,农业为其发展基本。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xx制造生产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发展背景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隶属贵州省安顺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分水岭之间。
地处东经105°35’至106°1’,北纬25°25’至26°11’。
东与安顺市西秀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相邻;南濒北盘江与黔西南自治州望谟、贞丰两县隔江相望,西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北与普定县、六枝特区毗邻。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宁。
全县土地面积1713.3平方公里,总人口386264人(2013年)。
镇宁境内长期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仡佬族等23个民族。
辖4个街道、8个镇、3个乡,4个社区。
2013年,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3549万元。
镇宁境内的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瀑布之一。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9年4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牛皮箱板纸又称牛皮卡纸或面挂纸板。
有棕色牛皮纸箱板纸,浅色牛皮纸箱板纸之分。
它比一般箱纸板更为坚韧、挺实,有极高的抗压强度、耐戳穿强度与耐折度,具有防潮性能好、外观质量好等特点,主要用于制造外贸包装纸箱及国内高档商品包装纸箱。
二、项目建设单位xxx公司三、报告咨询机构泓域咨询机构四、项目总投资估算(一)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本期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5104.79(万元)。
(二)流动资金投资估算预计达产年需用流动资金2183.19万元。
(三)总投资构成分析1、总投资及其构成分析:项目总投资7287.9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104.7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0.04%;流动资金2183.1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9.96%。
2、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构成分析:本期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建筑工程投资1817.4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94%;设备购置费2578.8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5.38%;其它投资708.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9.72%。
镇宁自治县县情概况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中丘原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5°35′ ---106°1′,北纬25°25′–26°11′。
县城东接安顺市西秀区、紫云自治县,南濒贞丰县、望谟县,西邻关岭自治县,北连六枝特区、普定县。
全县总面积1717.3平方千米,南北最长83公里,东西最宽34公里。
县政府所在地距省会贵阳市118公里,距安顺市25公里,距黄果树机场20公里,距么铺火车站15公里,自古以来素有“黔滇锁匙“之称。
镇宁县是多民族聚居县,全县共辖16个乡(镇),2013年总人口38万人,其中布依族和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1.8亿元,同比增长17%;工业增加值完成9.28亿元,同比增长17.8%;全社会固定资产42.4亿元,同比增长6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44亿元,同比增长15.23%;公共财政预算收达到4.05亿元,同比增长31%;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56.79亿元,贷款余额达到54.8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5310元,同比增长13.18%;
镇宁自治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跨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及南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湿暧共节等特点。
地域性温差较在,自北而南,气候随海拔低而升高,降水量则相反。
县域南片区海拔350—800米,以亚热带气候为主,属南亚热带湿润季
风气候区。
全年平均气温17.4—19.7℃,≧10℃始于2月23日—3月13日,终于12月7日—1月12日,初终间270---324天,积温5443.4—6755.2℃。
年日照时间时数937.3—86.65千卡。
年降雨量1025.6—1193.3毫米,下半年的降雨量占全年的82.9%,水热同季。
全县温度适中,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综合气候条件适于发展早熟蔬菜、亚热带经济作物和多种林草。
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坡度变化较大。
县境东北部的茅草坡山主峰为全县最高点,海拔1678米,南端良田镇北盘江出县界处为最低点,海拔356米,相对高差1322米。
镇宁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山地面积1098平方千米,丘陵面积157.8平方千米,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63.93%和9.19%。
岩溶地貌分布广,占全县总面积的60%以上,是贵州省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境内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共有河流31条,分属打帮河,清水河,总长580.82公里,总落差为525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34.4万千瓦。
境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
其中重晶石3303万吨,大理石3000万立方米,煤炭10亿吨,白云石5亿吨,锑矿50万吨,铅锌汞矿4.4万吨。
重晶石品位高,埋藏浅,开采条件较好,具有很大开采价值。
目前重晶石矿已得到大规模开采,成为贵州红星发展股分有限公司镇宁工厂的原料
基地。
另外,石灰石、砂矿及板材遍及全县60%以上的地区,目前石材产业发展迅猛,晨春石业,天韵石尚等企业已入驻,建成后的镇宁石材产业园区将成为西南最大的石材产业基地。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卡斯特地貌特征明显,溶洞、地下河、瀑布、胡泊、泉水多样,堪称卡斯特王国。
亚洲第一大瀑布、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黄果树瀑布在县域范围。
距县城仅10公里;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龙宫距县城仅20公里;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夜郎洞风景区距县城21公里,是世界上卡斯特地貌最集中的溶洞群景区,也是一个水旱相结合的溶洞。
城关镇域范围内的犀牛洞、双明洞、环翠山(环翠公园)久负盛名。
随着黄龙湖建成,是黄果树景区与龙宫景区的水路联系成为可能,库区范围也将被开发为旅游度假区。
南部打帮河流域的原始森林和孟获屯、孔明塘等三国时期遗迹也极具有开发价值。